国家农业部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方案
农业部发布年农业科技创新计划

农业部发布年农业科技创新计划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成为推动农业发展的关键所在。
为了进一步促进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农业部于近日发布了年农业科技创新计划。
农业科技创新计划的背景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其发展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村持续发展以及提高农民收入至关重要。
而科技创新在农业发展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
通过引入先进的农业科技,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农业科技创新计划的目标农业部发布的年农业科技创新计划旨在通过加强科技研发创新,推动农业技术的改良和创新,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实现农业增产增效的目标。
具体目标如下:1. 提升农作物品种的抗病虫害能力:加强对关键农作物品种的研发工作,提高其抗病虫害的能力,减少对农药的依赖,降低病虫害带来的农业损失。
2. 推动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加强对农业机械设备的研发和升级,提高农业生产的自动化程度,降低人力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3. 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研发绿色农药和有机肥料,减少农业对环境的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
4. 促进农业信息化建设:推动农业信息化建设,提供农业技术咨询和服务,加强农业技术推广,提高农民科技水平和农业生产管理水平。
农业科技创新计划的实施措施为了确保农业科技创新计划的顺利实施,农业部将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支持和推动农业科技创新。
1. 加大科研经费投入:农业部将增加农业科研经费的投入,支持农业科技研发机构和科研团队的科研项目,提高科技研发的效果。
2. 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农业部将加强与企业和农民的合作,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推动科技创新成果的市场化和产业化。
3. 建立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农业部将建立完善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提供农业科技咨询和技术支持,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指导,帮助他们提高科技水平和农业生产管理水平。
农业部:农业科技提升行动方案

圜圈
4
20 7 0 6.
农业部 :农业 科技 提 升行 动 方案
为加快 建立 依靠 科技 进步 促进 粮 食增 产 、 农业 增效 和 划》 ( 、( 关于加强 农业科技入户技术 指导 员队伍建设的意 见》 农 民增收 的长 效机 制 , 实现 农业和 农村 经济 全面协 调 可持 和 《 农业科技 入户技术指导 员管理办法)等相关配套文件 。 ) 续 发展 ,农业部 决 定从 2 0 0 6年 起组 织实 施 农业科 技提 升
0 开展水稻生产机械化育插秧技术的示范 合技术推 广应 用转 变。在水稻 、 小麦、玉米、大豆 、 生猪 , 奶 稻主产区的 5 个县 ,
民开展权益保护 、法律常识、城 市生活常识 、安全生产、卫
生健康等知识的引导性 培训 ,提高农 民遵守法纪和维护 自身
农 民开展短期职业技能培训 ,带 动地 方培训 3 0 0 万人 。
四 引进4 项农产品加工与产业升级技术 0
以解决农产 合法权益的意识。在此基 础上 , 通过中央财政扶持 , 3 0 对 0 万 十 积极 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 积极争取扩大资金投
行动。
一
七. 推广 1项重大农业技术 0
根据 《 势农产 品区域布 优
局规划》 重点推广测土配方施肥 、 , 超级稻栽培 、 小麦氮肥后 加强超级稻研究与示范 全 面实施 ( ( 中国超级稻研 移优 质高 产栽培 、 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机械化 、 保护性耕作 、 玉
.
究与推广规划 (0 6—2 1 年 ) , 20 0 0 》 加快超级稻育种方法和材 米青贮 、 眼蜂防治玉米螟 、种子包衣 、水产养殖 水质调控 、 赤
品加工企业关键技 术问题为重点 ,以为企业服务为切入点 , 主要进行 4 种农产品加工技术的 引进 、合作 ,创新和应用 。 0
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综合管理办法

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综合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落实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组织实施好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以下简称“创新工程”),根据农业部、财政部批复的《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实施方案》和有关规章制度,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创新工程坚持以“服务产业重大科技需求、跃居世界农业科技高端”为使命,以“建设世界一流农业科研院所”为目标,以全球视野谋划科技开放合作,突出机制创新,调整优化学科布局,加强人才团队建设,改善科研条件,全面提升创新能力。
第三条创新工程按“3+5+5年”梯次推进,全面实施。
2013—2015年为试点探索期,2016—2020年为调整推进期,2021—2025年为全面发展期。
第四条创新工程管理服务于创新工程使命和目标,以保障各项工作任务顺利实施为宗旨,建立院为统领、所为基础、共建共管、分级负责的管理新机制,突出创新、强化改革,提高自主创新活力、整体运行效率和投入产出率,推动创新工程科学、规范、有序、高效实施。
第五条创新工程相关管理办法,要根据创新工程不同时期的实施与发展要求,进行修订完善。
第六条创新工程要建立管理信息系统,提高管理效率和水平。
第七条院属各单位、院机关各部门、各科研团队和首席科学家等相关单位和人员,应遵守工作纪律,严格操作程序,做到科学公正、实事求是,提交的相关报告、材料、数据等应当客观真实,不得弄虚作假。
第八条本办法适用于院属各单位、院机关各部门及参与创新工程任务的相关单位。
第二章组织管理第九条创新工程的组织管理体系由咨询机构、决策机构、执行机构和科研团队组成。
第十条院科技创新工程战略咨询委员会是创新工程咨询机构,由中农办、财政部、农业部、科技部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和著名科学家组成。
主要职责是:对科技创新方向、重大科研任务、体制机制创新等提出指导意见,对创新工程重大事项等提出决策建议。
第十一条院科技创新工程管理中心(以下简称“管理中心”)是创新工程决策机构。
农业农村部十四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

农业农村部十四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农业农村部十四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农村部在十四五规划中提出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旨在推动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加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其中,课题研究是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于促进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产品供给能力和质量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从多个角度全面评估农业农村部十四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探讨其深远影响和未来发展方向。
一、课题背景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作为国家重大科技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对某一领域或产业需求的重点攻关研究。
在农业领域,课题研究的选择往往直接影响着农业科技创新的方向和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农业农村部在制定十四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时,将课题研究作为重点之一,着眼于提高农产品供给能力和质量安全,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促进农村振兴。
二、课题内容根据农业农村部发布的文件,十四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内容涉及农作物遗传改良、种植技术创新、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绿色发展、农村产业振兴等多个方面。
其中,农业绿色发展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课题备受关注,旨在提高农产品品质、保障农产品安全,推动绿色农业发展。
农业农村部还着力推进农作物遗传改良和种植技术创新,以应对气候变化、提高农产品产量和品质。
三、课题研究意义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的研究意义重大。
课题研究有助于解决农业生产面临的难题,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品质。
课题研究将促进农业科技创新,对农业现代化进程起到推动作用。
课题研究还可以促进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农村产业振兴和农民增收。
四、课题研究展望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研究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未来,课题研究将更加注重农业可持续发展和高质量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推动绿色农业发展。
课题研究将更加聚焦农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产品产量和品质,增强农业产业核心竞争力。
个人观点和理解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课题研究是科技支撑计划的核心。
对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美国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启发与借鉴

同 时 , 须 注 重 效 益 , 在 战 略 领 域 保 持 领 先 , 新 必 且 在 型领 域 抢 占制 高点 ,农 业 科技 体 系 因此 进入 到 调 整 、
美 国
农 业
垂要
团 f 翼 要 作 囊合
私立 ( 业 、 企 家族 基 金 、 协 会 ) 会
科
11 注 重 以 法 的 形 式 推 动 农 业 科 技 创 新 体 系 建 设 .
创 新 体 系 伴 随 着 美 国农 业 科 技 创 新 体 系建 设 的 不
断 发 展 , 国 逐 渐 形 成 了 科 研 、 育 、 广 “ 位 一 美 教 推 三
美国具 有 历 史 悠 久 的 法 治 传 统 ,主要 法 律 渊 源 为 判
技 创 新 体
系
农业 推广局
完 善 和 提 升 的新 阶段 。 21 注重 以政 策 性 文件 推 动 创 新 体 系建 设 . 与美 国 不 同 , 国在 农 业科 技 创 新 体 系建 设 上 注 重 政策 性 文 我
农业推广体系 } 州立大学农学院 _ H L 墨壅[堕j - 1
图 1 美国农业科 技创新 体 系的总体结构
件 的引 导 和 协 调 , 有 关 “ 农 ” 题 的 中央 “ 号 文 如 三 问 一 件”《 、国家 中长 期科 学 和技 术 发 展规 划 纲 要 (o 6~ zo
农业部支持农业科技创新的政策措施

农业部支持农业科技创新的政策措施中国农业部一直致力于促进农业科技创新,以提升农业生产效益、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农业部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农业科技创新和提供支持。
本文将介绍这些政策措施,并说明其对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性。
一、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农业部在支持农业科技创新方面,首先采取了加大科技投入力度的政策措施。
该部门通过设立专项资金,向农业科技创新项目提供财政支持。
同时,鼓励企业、科研院所和农民参与农业科技创新,通过资金激励和奖励,提高创新积极性。
这些资金的投入旨在促进科技研发、技术示范和转化应用,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是农业部支持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措施之一。
该体系包括国家和地方农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农业企事业单位等。
农业部通过加强科技资源整合和创新平台建设,提高科技研发和转化应用的能力。
此外,农业部还鼓励农业科研机构与企业、农民之间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以加快科技创新成果的推广应用和转化。
三、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为了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成果的推广应用和转化,农业部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一方面,该部门加强了农业科技成果评价和鉴定体系建设,提高科技成果的质量和可操作性。
另一方面,农业部积极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简化转化流程和手续,降低转化成本。
此外,该部门还鼓励农民、农业合作社和企业在推广应用农业科技成果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为其提供财政支持和政策优惠。
四、加强农业科技人才培养农业科技创新离不开高素质的科技人才支持。
为了加强农业科技人才培养,农业部提出了一系列培养和引进农业科技人才的政策措施。
该部门通过加强高等院校农业专业的建设和改革,提高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质量和数量。
同时,农业部鼓励农业科技人才在农村地区工作和创新创业,提供相关政策支持和职称评审的便利。
结论农业部支持农业科技创新的政策措施包括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和加强农业科技人才培养等。
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实施方案

中国农业科方案学院科技创新工程实施略,全面落实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创新驱动发展战大会精神,按照中央1号、6号文件的要求,深化全国科技创新进农业发展的机制,尽快提升国家级制改革,完善科技促科技体能力,立足中国农科院系中的骨干作用和引领科研机构在创新体大科技需求、跃居世色,坚持以“服务产业重职能定位和优势特流农业科研院所”为目界农业科技高端”为使命,以“建设世界一谋划科技开放合作,突出体制机制创新,调整优标,以全球视野件,全面提升创队建设,改善科研条化学科布局,加强人才团案。
新能力。
特制定本方一、总体思路和基本原则合性公益类农业科成立于1957年,是中央级综中国农科院带动学科建设,中,以科研任务研机构,在长期的科技创新实践研究方向和独具特色的学科需求的重点服务于产业逐步形成了经济发展做出了重果,为农业农村重大科技成体系,取得了一批稳、基础研究薄弱、领献。
面对新形势新要求,科研方向不要贡决。
益凸显,需要着力解缺等问题日军人才短,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总体思路:围绕“两大使命”、“一个目标”,以突破重大科技命题为导向,建设为主线为统领,以学科体系地平台能力才团队,着力提升基制创新,调整优化人突出体制机,加快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际合作空间,巩固拓展国吸收再创新,促进农业科研大联合、大协作,更加凸显中国农科用。
的地位与作院改革排头兵、创新国家队、决策智囊团基本原则:——坚持学科规律,服务产业需求。
瞄准学科前沿,发展学级学科体系建设,科理论体系、制度体系和支撑体系,推进全院三,支撑重大集成技术持续攻关,提升科技术持续研发支撑关键技的能力。
持续服务产业争流动的用用。
建立开放竞——坚持机制创新,优化资源利机制、激励机制和协同创新为导向的评价人机制,服务需求和量与存量科技资,整合优化增有科技资源转化机制。
农业部办公厅印发《全国农机化科技创新与推广行动方案》 全国农机化科技创新与推广行动方案

( ) 推 进 农 机 化 科 技 创 新 二
一
是 培 养 科 技 人 才 。推进农机化科技 人才 队伍建
设 , 构 建 布 局 合 理 、 门 类 齐 全 、 结 构 优 化 的 农 业 工 程 与 装
备 科研 创 新 团 队 ,加 快 农 机 化 科 研 杰 出人 才 培养 。 二 是
制 作 开发 农机 化教 育培 训 教材 、教 具和 音像 资料 等 ,开 展 系 统师 资 教育 培训 活动 ,推动农 机 科技 人才 知识 更新 ,提
二 、 主 要 任 务
( ) 围绕 满 足 农 业 生 产 实 际 需 求 ,着 力加 快 一
2 0}
。妻 。
。
2 1 年第3 0 2 期
补 贴标 准 等措 施 ,对 符 合农 机化 发展 方 向,具 有较 大 市场
潜 力 的 新 技 术 新 产 品 重 点 扶 持 。 要 完 善 评 价 考 核 机 制 , 改
效节 水 灌溉 技术 模式 ,扩 大 喷滴 灌农业 装 备补 贴种 类和 范 围 ,力争 2 1 年 高效节 水灌 溉技 术推 广工 作取 得新 突破 , 02
革农 机化 科 技类 项 目立项 评价 机 制 。
新增 面 积 2 0 万 亩 以 上 。三 是 “ 深 一 精 ” 技 术 。 加 00 两
升 业 务 素 质 和 综 合 能 力 。 加 强 农 机 试 验 鉴 定 行 业 技 术 人 员 的培训 考核 。
建 设 创 新 平 台 。加快农机化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充分发
挥 科 研 平 台 在 科 技 创 新 、 成 果 转 化 和 人 才 培 养 中 的 重 要 作
用 。三 是 明确 创 新方 向。召开农业部科技委农业工程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1
国家农业部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方案
结构功能和建设重点
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要全面落实《农业科技发展纲要(2001-2010年)》的有关要求,构建由国家基地、区域性农业科研中心、试验站和企业技术研发中心等组成的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一、国家基地。
1.功能定位:主要开展重大共性及关键技术研究,战略高技术研究,农业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以及事关全局的基础性科技工作。
2.建设方式:针对国这战略需求,加强学科建设,在种植业、畜牧兽医、渔业、水利和林业等领域,在深化改革的基础上,对具备条件的涉农科研机构、涉农高等院校、重点实验室和改良中心等进行优化整合,建设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科学研究中心。
3.建设重点:
(1)基础设施建设:在基因改良与遗传育种、资源高效利用、动植物营养,生物安全、数字农业、农林产品加工、国土生态安全与农村环境保护、工程与装备、农村水利、水利工程病险防治、牧区水利及农村水电等重点学科与优先发展方向,加强学科交叉和集成,建设一批农业科学研究中心,完善一批公共实验室和专业实验室,配套重大科学仪器装备和设施,完善农业长期定痊观测研究台、站、圃基础设施和科学观察仪器设备,配备完善数据采集系统。
(2)创新团队建设:围绕重点学科和优先发展方向,选拔和引进一批站在国际农业科技前沿的战略科学家和学术领军人物,培养一批科技创新骨干和高技能科研辅助人员。
(3)制度文化建设:建立现代院所管理制度,倡导勇于探索、学术民主、淡泊名利、甘为人梯的创新文化。
二、区域性农业科研中心。
1.功能定位:主要开展区域性产业发展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研究,有优势和特色的应用基础与高新技术研究,以及重大技术集成与转移等活动。
2.建设方式:针对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需要,以产品为主线,按照农业综合区划和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整合区域内相关农业科研机构、地方涉农院校、部门或省重点实验室、改良分中心和区域技术创新中心等优势科技资源,在优势开发区(13种优势农产品41个优势区域)、重点开发区(新疆北部地区、东北中低产地区、黄淮海旱地区、华击热作地区、海峡西岸地区、南方草山坡地区)和适度开发区(农牧交错区、青藏高原区、黄土高原区、西南岩溶构、西北荒漠化地区、东北湿地区)内建设若干区域性农业科研中心。
水利和林业根据各自特点建设区域性农业科研中心。
按照大江大河流域分布,在整合流域内现有优势科研力量的基础上,建设若干个区域性水利科研中心。
按照林业生态建设重点区域和主要林种、优势树种及重要林产品的分区,整合相关优势科技资源,建设若干个区域性林业科研中心。
3.建设重点:
(1)基础设施建设:在优良品种培育、资源循环利用、保健栽培与健康养殖、重大病虫害防控、农用投入品创新、质量安全控制、农林产品加工、流域水资源优化配置等方面,建设一批区域性农业科研中心,配备必要的仪器设备和设施。
(2)创新团队建设:围绕区域主导技术和产品的开发,选拔和吸引一批理论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能够解决产业重大问题的领实军人物和骨干人才,培养一批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
(3)制度文化建设:建立区域协作的联合创新机制,倡导面向生产、勇于创新、求真务实、团结协作的创新文化。
三、试验站。
1.功能定位:主要开展科技成果的集成创新、试验示范和技术传播扩散活动。
2.建设方式:针对各地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以成果扩散为主线,按照我国农业生态区域类型(自然和生产条件、土壤类型、水域分布和气候差异等),参照全国农业综合二级区划和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在整合各级科研机构和教学单位中的科技资源的基础上,在典型农业区域建设若干试验站。
水利和林业根据各自特点,在整合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建设试验站。
3.建设内容:
(1)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完善区域、中试、示范基地,技术服务、应用培训等综合基础设施;完善快速化实验室,配备必要仪器设备,建
设完善高标准实验田(林、场、站),原原种场和农村人畜饮水安全示范区等。
(2)创新团队建设:优选和培养一支能吃苦、责任心强、素质高、经验丰富的农业技术人才队伍。
(3)制度文化建设:建立面向农户、服务农村的成果转化机制,倡导扎根基层、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甘于奉献的创新文化。
四、企业农业技术研发中心。
1.功能定位:采取自主研发或产学研结合的方式,开展农业投入品、主要农林加工品等产品研发和工艺研制。
2.建设方式: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依据现有创新能力、市场开拓能力、技术和经济基础、自然资源和优势农产品生产区域布局及市场需求,依托国家重点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强产学研结合,通过政府引导建设企业技术研发中心。
3.建设重点:围绕种子苗、农药、兽药、肥料、饲料和添加剂等产品,农林机械,节水设备以及粮食、果蔬、肉、奶、水产品、林产品等农林产品加工,引导企业建立技术研发中心,配套研发装备和中试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