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图像处理 第二章

合集下载

第二章 医学影像成像的基本条件

第二章  医学影像成像的基本条件

(二)射频脉冲
磁共振成像中,射频脉冲是产生和传递磁共振信号的载体;
射频脉冲有两种:
1、激励脉冲:激励作用有两个--形成共振吸收、促使进 动的 核趋向于同相位;
激励脉1冲常用的有90°脉冲、180°脉冲以及0°--180°
的脉冲;
2、磁共振信号:被激励脉冲激发的人体组织,在脉冲停 止后将释放出磁共振信号,此信号也将以脉冲的形式由接 收线圈接收,供计算机重建图像。
四、影像信息接收器
(一)增感屏-胶片系统
屏-片系统结构
(二)影像增强器-X线电视系统
(三)影像板
(四)平板探测器
(五)CT成像检测器
(六)MRI的接收线圈
• 被照体:信息源 • X 线:信息载体 • 接收器:接收介质(屏-片、IP、FPD…)
模拟X线信息影像的形成与传递X线X线信息影像 Nhomakorabea密度影像
被照体
转换介质
三维分布 的物体分 布(信息 源)
载有信息 成分的X线 强度的不 均匀分布
诊断输出 意识影像
大脑
转换为二维 荧光强度不 均匀分布、 传递给胶片 形成银盐颗 粒的不均匀 分布(潜影 形成)
当X线的衰减以光电吸收为主时,受检体的线性衰减系数μ与人体组 织的Z、ρ存在着如下关系;
μ= k ∙3 ∙4 ∙ρ
即人体不同组织结构的Z、ρ不同,其对X线的线性衰减系数μ不同
(二)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成像是处于净磁场( 0 )中的氢原子核(1 )在
射频脉冲磁场激励下发生磁共振现象,射频脉冲停止后发 生弛豫现象而获得磁共振信号,这种信号的强弱与人体组 织的氢质子密度密切相关。 纵向弛豫时间、横向弛豫时间 氢质子密度 流动效应 不同组织的磁敏感性 氢质子所处的局部化学环境 水质子状况 组织方向及组织大小等,呈现出不同的MR信号。

2-第二章 X射线影像-课后习题答案

2-第二章 X射线影像-课后习题答案

第二章X射线影像习题二解答2-1 X射线信息影像形成的阶段是()A. X射线透过被照体之后B. X射线照片冲洗之后c. X射线到达被照体之前 D.在大脑判断之后答:X射线到达被照体之前,不具有物体信息。

X射线透射出被照体时,由于被照体对X射线的吸收衰减,使透射出的X射线强度产生不均匀分布,由此形成X射线信息影像。

正确答案:A2-2 X射线照片图像形成过程中,起作用的是()A. X射线的穿透作用B. X射线的荧光作用c.被照体对X射线吸收衰减的差异 D. X射线的光化学作用答:由于X射线具有穿透作用,且不同的物体(组织)对X射线的吸收衰减不同,使透射出物体(组织)的X射线强度分布不均匀,携带了物体(组织)的信息,当其投照到胶片上后,x射线的光化学作用使胶片形成潜影。

但因X射线的光化学作用使胶片形成潜影的效率较低,利用X射线荧光作用的增感屏得到广泛使用。

在增感屏一胶片系统中,胶片潜影的形成,来自X射线光化学作用的贡献不足10% ,其余为X射线的荧光作用使增感屏发出的荧光的贡献。

正确答案:A、B、C、D 2-3关于X射线照片图像的形成,正确的说法是()A. X射线透过被照体之后的透射线和散射线,照射到胶片上形成照片图像B. X射线照片图像是X射线被被照体吸收与散射后形成的C. X射线照片图像是利用了X射线的直进性D. X射线胶片接受到的散射线不形成图像答:由于被照体对X射线的吸收衰减,使透射出的X射线强度产生不均匀分布,由此形成X射线信息影像。

散射线对透射过被照体的X射线的强度分布规律没有影响,因此散射线不形成影像,只能给照片带来灰雾。

正确答案:B、C、D2-4关于光密度的定义,正确的说法是()A.光密度为胶片乳剂膜在光的作用下致黑的程度B.光密度是由胶片乳剂曝光后,经冲洗还原出来的银颗粒沉积而形成的c.银颗粒沉积越多的地方,照片越黑,密度越高;反之亦然D.光密度值用照片阻光率的常用对数表示答:胶片感光层是感光灵敏的乳胶体薄层,在乳胶体中均匀地分布着卤化银微颗粒。

医学图像处理与分析作业指导书

医学图像处理与分析作业指导书

医学图像处理与分析作业指导书第一章绪论 (2)1.1 医学图像处理与分析概述 (2)1.2 医学图像处理与分析的应用领域 (2)2.1 医学图像获取技术 (3)2.2 医学图像预处理方法 (4)2.3 医学图像增强与复原 (4)第三章医学图像分割技术 (4)3.1 阈值分割法 (4)3.1.1 全局阈值分割 (5)3.1.2 局部阈值分割 (5)3.2 区域生长法 (5)3.2.1 种子点选择 (5)3.2.2 相似性准则 (5)3.3 水平集方法 (5)3.3.1 曲线演化法 (6)3.3.2 区域嵌入法 (6)3.3.3 基于能量函数的方法 (6)第四章医学图像特征提取 (6)4.1 形态学特征提取 (6)4.2 纹理特征提取 (6)4.3 频域特征提取 (7)第五章医学图像分类与识别 (7)5.1 统计学习方法 (7)5.2 深度学习方法 (8)5.3 融合多特征的方法 (8)第六章医学图像配准技术 (8)6.1 医学图像配准原理 (8)6.2 医学图像配准算法 (9)6.3 医学图像配准应用 (9)第七章医学图像三维重建 (10)7.1 三维重建原理 (10)7.2 三维重建算法 (10)7.3 三维重建应用 (11)第八章医学图像可视化 (11)8.1 医学图像可视化方法 (11)8.2 医学图像可视化工具 (12)8.3 医学图像可视化应用 (12)第九章医学图像处理与分析软件 (13)9.1 常用医学图像处理软件介绍 (13)9.2 医学图像处理与分析软件操作 (13)9.3 医学图像处理与分析软件应用实例 (14)第十章医学图像处理与分析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14)10.1 医学图像处理与分析技术发展趋势 (14)10.2 医学图像处理与分析在临床应用中的挑战 (14)10.3 未来医学图像处理与分析的研究方向 (15)第一章绪论1.1 医学图像处理与分析概述医学图像处理与分析是医学影像学、计算机科学、数学和工程学等多个学科交叉融合的领域。

图像处理第二章

图像处理第二章
研究各种电磁辐射强弱的学科 光是一种电磁辐射 彩色光400nm—700nm波长的电磁能量
光度学(photometry)
对可见光的能量计量的学科叫做光度学。 研究光 强弱的学科。
光通量的单位:lm(流明)
2.4 光度学和成像模型
点光源
线度足够小,或距离观察者足够远
发光强度I:点光源沿某个方向上单位立体角
y)
2.4 光度学和成像模型
图像成像模型
f (x, y)与 i (x, y)和 r (x, y)都成正比 f ( x, y ) = i( x, y )r( x, y )
i (x, y)的值是由光源决定的
0 < i( x, y ) <
r (x, y)的值是由场景中的目标特性所决定的
0 < r( x, y ) < 1
2.3.2 颜色模型
从HSI转换到RGB:
(1) 当H在[ 00 ,1200 ]之间: B=I(1-S) RI1cosS(6c0osHH) G = 3I-(B+R)
2.3.2 颜色模型
从HSI转换到RGB:
(2) 当H在[ 1200 , 2400 ]之间: R=I(1-S) GI1Sccooss(1(8H0012H00)) B=3I-(R+G)
2.3.1 颜色基础
组成颜色的3个刺激量(消除负值): X,Y,Z
X = 0.409 R + 0.310G + 0.200 B
Y = 0.177 R + 0.813G + 0.010 B
Z = 0.000 R + 0.010G + 0.990 B 满足以下条件: 1. 三色比例系数X,Y,Z大于零; 2. Y的数值等于彩色光的亮度; 3. 当X=Y=Z=1时表示标准白光。

医学影像实用技术 第2章 数字图像技术基础

医学影像实用技术 第2章 数字图像技术基础
2.1 2.2 2.3 2.4152.5
《医学影像实用技术教程》
1)坐标单序击列结此构处:即由编图辑中线母段版某一标端题头(样非封式闭线)
或任意像素点(封闭线)的坐标开始,连续记录与之连 通的像素点坐标,这种方法实际上仅记录了图像上有黑 色(值为1)的像素点所在的X,Y坐标值,而隐含表示 其它没有被记录的坐标点为白色,其值均为0。
《医学影像实用技术教程》
3. 模拟单图击像转此化处为数编字图辑像母的过版程标题样式
(1)抽样;(2)量化
列(N)
白 255
行(M)
灰 阶
模拟图像
抽样
量化
黑0
2.1 2.2 2.3 2.4 52.5
《医学影像实用技术教程》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4. 分辨率与颜色数
像素表达位数与对应的颜色数
分辨率表示图像垂直与水平 方向的像素点的数量。 颜色数是指一幅图像最多能 表达的颜色数目。
位数 1 2 4 8 12 16 24
颜色数 2 4 16 256
4096 65536 16777216
2.1 2.2 2.3 2.4 62.5
《医学影像实用技术教程》
单击2此.1.2处数编字图辑像母的分版类标及表题示样式
1.数字图像的分类 数字图像的分类主要有黑白图像、灰度图像、
彩色图像、三维图像等。 (1)黑白图像
255 255 255
2.1 2.2 2.3 2.4 92.5
《医学影像实用技术教程》
2.数字单图击像在此计算处机编内部辑的母表示版方标法 题样式
(1)单波段数字图像; (2)多波段彩色数字图像; (3)二值图形;
2.1 2.2 2.3 2.4102.5
《医学影像实用技术教程》

最新医学成像技术与图像处理2 图像和视觉基础-药学医学精品资料

最新医学成像技术与图像处理2 图像和视觉基础-药学医学精品资料
发光效率定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2
发光效率曲线(视见函数)
555nm
v
发 光 效 率
波长
23
光通量是主观和客观结合的函数。
d k m v d k d
k 为光谱光视效能。
单位为流明(lm)。
km68l3m/W
光通量是与主观相关的物理量,有可能在 可见光谱以外的波只辐射能量,而完全不 发射光通量。
最新医学成像技术与图像处 理2 图像和视觉基础-药学
医学精品资料
虹膜 瞳孔
角膜
巩膜 眼外肌肉
晶状体 盲点 玻璃体
中央凹 视觉神经
脉络膜 视网膜
2
人眼视觉
感光细胞(photoreceptor cells)
杆状细胞(rod):单色夜视 锥状细胞(cone):彩色视觉
红(red) 绿(green) 蓝(blue) Primary Color 基色
17
图像点(x,y)对应与在过(x,y,0)和(0,0, )
的直线上所有3D点的集合。
18
过点 x', y ',0 和 0, 0, 的直线方程:
X x ' Z , Y y ' Z
c h kx ' ky ' kz k T
Z:自由变量
从2D空 间恢复到 3D空间, 必须要知 道其中一 个3D坐 标。
Electron Micrograph of Human
Visual Receptors
3
人眼成像(聚焦, focusing )
When looking at an object that is far away the lens is kind of skinny.

第二章第三节X线检查技术

第二章第三节X线检查技术
• 优点:非晶硒不产生可见光,没有散射线的影 响,可以获得比较高的空间分辨率。
间接型平板探测器(非晶硅平板探测器)
由碘化铯等闪烁晶体涂层与薄膜晶体管或电荷耦合器 件或互补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构成它的工作过程一般 分为两步,首先闪烁晶体涂层将X线的能量转换成可 见光;其次或者,或将可见光转换成电信号。
(一)X线摄影条件的选择
(一)感光效应
(二)X线摄影条件的基本因素
(三)X线摄影条件的应用
1、感光效应
指X线通过人体被检部位后,使感光系 统感应有效X线,并由此产生诊断所需的 影像效果。即X线摄影后的影像效果均称 之为“感光效应”
或:X线对胶片的感光作用
影响感光效应的因素:
管电压、管电流、曝光时间、焦-片距等
(2)固定管电压法
在X线摄影中值是固定的,作为照片密度的补 偿,随着被摄体的厚度d和密度p而变化。
管电压值一般要高10~20,所用的值成倍下降
3、对数率法及X线摄影条件规范化
不论是改变的X线摄影方法,还是固定技术, 都未能完全解决如何获得一张优质X线照片的 摄影条件问题,因此有必要恰当地解决诸因素 (、 mAs、几何条件、感光材料、滤线栅、 增感屏性能、电源整流方式、体厚等)的平衡 关系问题。
密度与灰度是组成医学影像的基本要素之一,
在影像上能够分辨出不同组织结构的原因是影 像具有足够的密度(灰度)和对比度。
医学影像的记录方式:干式打印 包括:激光打印和非激光打印
激光打印:①光一热式成像
②激光诱导成像
非激光打印:①直接热打印技术
②干式喷墨成像
医用X线照片:
• X线胶片的观察:
• 光线透光率的大小由照片的阻光能力决定。
缺点:在这过程中可见光会发生散射,对空间分辨率产 生一定的影响。

医学影像图像处理(课程)教学大纲

医学影像图像处理(课程)教学大纲

医学影像图像处理(课程)教学大纲「供成人医学影像学专升本(业余)专业使用」前言本课程教学大纲是按照成人高等教育医学影像学专升本(业余)专业培养方案编写。

本大纲供成人高等教育医学影像学专升本(业余)专业医学影像图像处理课程教学用,是对教学提出的基本要求。

其内容可通过讲课、实验或其他方式进行教学,讲授时不一定按此顺序,可根据情况作些调整。

本大纲既供教师备课使用,也供学生预习复习使用,以明确学习的基本要求及重点内容。

本课程教学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医学影像图像的开窗显示、线性灰度变换、空间变换、运算、滤波、锐化、分割、计算机辅助诊断、分子影像学、虚拟人体计划、二维和三维重建的基本原理。

熟悉各种医学影像图像处理软件的操作。

对医学影像图像处理的定义、研究内容、应用、研究现状、发展趋势、学习医学影像图像处理的意义有一个总体了解。

一、学时分配表:二、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医学影像图像处理概论掌握:医学影像图像处理的研究内容和应用。

熟悉:医学影像图像的数据获取。

了解:医学影像图像处理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第二章医学影像图像的数据存放格式第一节DICOM标准的制定和应用掌握:DICOM标准的应用。

熟悉:DICOM标准制定的原因。

了解:DICOM标准发展的历史。

第二节DICOM标准的总体框架和主要内容掌握:DICOM标准的主要内容。

熟悉:DICOM标准的总体框架。

了解:DICOM标准的发展趋势。

第三节医学影像图像文件的存放格式掌握:DICOM文件格式和位图格式。

熟悉:JPEG格式。

了解:GI F、TIFF和PNG格式。

第三章医学影像图像的增强第一节医学影像图像的灰度变换掌握:医学影像图像处理的线性和非线性灰度变换。

熟悉:医学影像图像的开窗显示。

了解:医学影像图像灰度变换的应用。

第二节医学影像图像的灰度直方图掌握:医学影像图像灰度直方图均衡。

熟悉:医学影像图像灰度直方图的获得。

了解:医学影像图像灰度直方图的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填空题 1、( 像素 )是组成数字图像的基本元素 2、经过( 采样 )和( 量化 )两个过程,模拟图像就可以转化成数字图像

3、(采样 )是指将空域上或时域上连续的图像(模拟图像)变换成离散采样点(像素)集合的一种操作。

4、在进行采样时,(采样间隔 )的选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它决定了采样后图像的质量,即忠实于原图像的程度。

5、(量化 )就是把采样点上表示亮暗信息的连续量离散化后,用数值来表示的过程。

6、由模拟图像转换的数字图像质量由两个指标来衡量,分别是( 采样密度 )和(采样频率 )。

选择题: 1、根据一维采样定理,若一维信号g(t)的最大频率为ω,以( A )为间隔进行采样,则能够根据采样结果g(iT) (i=…, -1, 0, 1, …)完全恢复g(t)

A T≤1/2ω B T≤ω C T≥1/2ω D T≥ω 2、连续图像经过采样之后所获得的数字图像的效果与以下(AB )评价参数有关。

A采样密度B采样频率 C 灰度值 D 量化等级 3、一般,当限定数字图像的大小时, 为了得到质量较好的图像可采用如下原则:AB A对缓变的图像,应该细量化,粗采样,以避免假轮廓 B对细节丰富的图像,应细采样,粗量化,以避免模糊(混叠) C对缓变的图像,应该粗量化,细采样,以避免假轮廓 D对细节丰富的图像,应粗采样,细量化,以避免模糊(混叠) 4、以下对矢量图的描述正确的是( BC )矢量图图像使得具有两个优点:一是它的文件数据量很小;二是图像质量与分辨率无关

A 公式化表示 B文件数据量小 C图像质量与分辨率无关 D容易表示颜色丰富的图形

5、以下( BCD )属于位图: A线画稿 B灰度图像 C索引颜色图像 D真彩色图像 6、以下哪些描述是正确的CD A灰度直方图表示了图像的空间信息 B一幅灰度直方图对应一幅图像 C子图直方图之和为整幅图的直方图 D直方图反映了图像中某灰度的像素

数量 简答题: 1、与模拟图像比较,数字图像具有的特点和优势表现在那几个方面?并解释模拟图像和数字图像的概念。

答:数字图像的优势和特点表现在:节省由于存储胶片需要的很大存储空间;能够根据临床或医生的要求,对数字化图像进行各种后处理,可增加显示信息的能力;对模拟图像手工查找需要浪费大量时间,胶片的归档容易出错,图像数字化后纳入PACS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利用模拟图像使得远程会诊不便,以人工送胶片的方式传递信息,不仅传递时间长,延误诊断,而且花费太大,图像数字化纳入PACS传递时间缩短,诊断及时,花费减少;数字图像为“无胶片放射学”体系的建立、远程放射学系统的开通作好重要的准备工作;便于医学影像学的临床教育,如制作各种多媒体课件等。

模拟图像的概念:连续的点组成;是通过某种物理量的强弱变化来表现图像上的格斯按的颜色信息,人眼看到的任何自然界的图像都是连续的模拟图像,画稿、电视离散的点组成的图像、相片、印刷品图像也都是模拟图像。

数字图像的概念:离散的点组成的;是指把图像分解成被称作像素的若干小离散点,并将各像素的颜色值用量化的离散值,即整数值来表示的图像。

2、图像灰度级的均匀量化和非均匀量化的概念 答:均匀量化的概念:是简单地在灰度范围内等间隔量化。是简单地把采样值的灰度范围等间隔地分割并进行量化。

非均匀量化的概念:是对像素出现频度少的部分量化间隔取大,而对频度大的量化间隔取小。是依据一幅图像具体的灰度值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按总的量化误差最小的原则进行量化的方法。

3、BMP、TIF、JPG、DICOM格式图像的特点 答:BNP图像的特点:是最简单和典型的图像存储格式,也称位图(BITMAP)格式,是美国微软公司基于视窗(Windows)系统环境而开发的标准图像格式,可在Windows系统中通用,并且具有与硬件设备无关的特性。最典型的应用时Windows的画笔。BNP是一种点阵存储的图像格式,其文件扩展名为*.BNP。这种格式的特点是包含的图像信息较丰富,几乎不进行压缩,但由此导致了它与生俱生来的缺点--占用磁盘空间过大。所以,目前BMP在单机上比较流行,不受网络欢迎。但应用广泛。

TIF图像的特点:TIF,即标记图像文件格式,是现存图像文件格式中最复杂的一种,它提供存储各种信息的完备的手段,可以存储专门的信息而不违反格式宗旨,是目前流行的图像文件交换标准之一。TIF格式文件的设计考虑了扩展性、方便性和可修改性,因此非常复杂,需要用个多的代码来控制它,结果导致稳健读写速度慢,TIF代码也很长。TIF文件由文件头、参数值指针表与参数域、参数数据表和图像数据四部分组成。是一种独立于操作系统和文件系统的格式;被所有绘画、图像编辑和页面排版程序所支持,几乎所有桌面扫面仪都可以生成TIFF图像。

JPG格式的特点:JPEG格式即联合图像专家组,是由ISO和CCITT为静态图像所建立的第一个国际数字图像压缩标准,主要是为了解决专业摄影师所遇到的图像信息过于庞大的问题。由于JPEG的高压缩比和良好的图像质量,使得它广泛应用于多媒体和网络程序中。JPG格式支持24位颜色,并保留照片和其他连续色调图像中存在的亮度和色相的显著和细微的变化。JPG通过有选择地减少数据来压缩文件大小,因为它会弃用数据,故JPG压缩为有损压缩。目前各类浏览器均支持JPEG这种图像格式,因为JPEG格式的文件尺寸较小,下载速度快,使得Web页有可能以较短的下载时间提供大量美观的图像,JPEG同时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网络上最受欢迎的图像格式。

DICON 格式的特点:DICOM即数字医学成像医学通讯标准,是美国放射协会(ACR)和美国电器制造商协会(NEMA)组织制定的专门用于医学图像的存储和传输的标准名称。图像是DICOM的核心,是这一标准的最终体现。符合DICOM标准的文件扩展名通常为“*.dcm”。DICOM一般采用的是RGB三基色表示,即一个点由红、绿、蓝3个基色分量的值组成。

4、除了在本章中提到的直方图的一些应用以外,想想是否还有其他方面的应用?

答:(1)检验数据分布的类型,分析数据是否服从正态分布,判断数据有无异常;

(2)与产品规格界限做比较,可直观地判断分布中心是否偏离规格中心,以确定是否需要调整并求出其调整量;还可判断数据分布的散差(分布范围)是否满足规格范围的要求,以确定是否采取缩小散差的技术性措施; (3)用于进行过程能力调查和不合格品率估计; (4)客观地反映操作者的技术水平和主观努力程度。 5、什么是图像的直方图?直方图的性质有哪些?并说明其在图像处理中的应用。

答:图像的直方图反映一幅图像的总体灰度分布,是灰度级的函数,它表示图像中具有每种灰度级的像素的个数,反映图像中每种灰度出现的频率。

直方图的性质:1)表征了图像的一维信息。只反映图像中像素不同灰度出现的次数(或频数)而未反映像素所在位置。

2)与图像之间的关系是多对一的映射关系。一幅图像唯一确定出与之对应的直方图,但不同图像可能有相同的直方图。

3)子图直方图之和为整图的直方图。 应用:1.评价成像条件2.进行图像增强处理3.进行图像分割4.进行图像分割。灰度直方图是多种空间域处理技术的基础。直方图操作能够有效用于图像增强;提供有用的图像统计资料,其在软件中易于计算,适用于商用硬件设备。通过直方图的状态来评断图像的一些性质:明亮图像的直方图倾向于灰度级高的一侧;低对比度图像的直方图窄而集中于灰度级的中部,高对比度图像的直方图成分覆盖的灰度级很宽而且像素的分布没有不太均匀,只有少量的垂线比其他高许多。

6、简述图像的采样和量化过程,并解释图像的空间分辨率和密度分辨率的概念。

答:采样是将空域或时域上连续的图像(模拟图像)变换成离散采样点(像素)集合的一种操作。采样的实质就是要用多少点来描述一幅图像,采样结果质量的高低就是用前面所说的图像分辨率来衡量。简单来讲,对二维空间上连续的像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等间距分成矩形网状结构,所形成的微小方格称为像素点。一副图像就被采样成有限个像素点构成的集合。

量化是把采样点上表示亮暗信息的连续量离散后,用数值来表示的过程。量化的结果是图像能够容纳的颜色总数,它反映了采样的质量。

空间分辨率的概念:图像的空间分辨率是由单位面积内的像素数决定,单位面积内的像素数越多,图像的空间分辨率就越高,可观察到的图像细节就比较多,图像质量越好。 密度分辨率的概念 又称灰度分辨率或对比度分辨率。即每一个像素点的灰度级数,灰度级越大,图像越清晰。

7. 在理想情况下获得一幅数字图像时,采样和量化间隔越小,图像的画面效果越好。当一幅图像的数据量被限制在一个范围内时,如何考虑图像的采样与量化,使得图像的表现效果尽可能的好?

答:当一幅图像的数据量被限制在一个范围内时,为了使图像的表现效果尽可能得好,可考虑一下原则:对缓变的图像,应该细量化,粗采样,以避免假轮廓;对细节丰富的图像,应细采样,粗量化,以避免模糊(混叠)。

8.图像量化时,如果量化级别比较少时会发生什么现象?为什么? 答:如果量化级别较少,会出现伪轮廓现象。量化过程是将连续变化的颜色划分到有限个级别中,必然会导致颜色信息损失。当量化级别达到一定数量时,人眼感觉不到颜色信息的丢失。当量化级数过小时,图像灰度分辨率就会降低,颜色层次就会欠丰富,不同颜色之间过度就会变得突然,可能会导致伪轮廓现象。

9.除了在本章中提到的直方图的一些应用以外,想想是否还有其他方面的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