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

合集下载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3篇】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3篇】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优秀3篇】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了解苏词的艺术风格。

2,理解词人复杂的心情,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

3,掌握比较法,朗读法,讨论法等常用的诗歌鉴赏方法。

二,教学重点:1,情与景的自然结合。

2,了解苏词的艺术风格。

三,教学难点:1,准确把握词人复杂的心情。

(即对"人生如梦"的理解)四,教学设想:按照情境教学理论,利用多媒体,结合朗读法让学生感知,体会,理解《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气势磅礴,恢弘高远的意境;通过比较法,明确宋词两派在用词,选材,意境等方面的不同特点;通过了解写作背景和讨论,比较等方法使学生体会复杂的心情,从而达到教学目标,也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鉴赏诗,词的能力。

五,教学时数: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师:同学们,前几天我们一起了柳永的《雨霖铃》这首词,现在,就请同学们谈谈你的学习成果,好吗生1:老师,我能把这首词完整地背下来了。

生2:通过描写景物,抒写内心的。

情感,也就印证了一句话:"一切景语【牛牛范文】皆情语" 。

生3:这首词语言比较精致,华丽,而且选择的意象为自然界中较小且静态的事物,如杨柳,晓风,残月,寒蝉,长亭等。

生4:这首词格调深沉,通过一系列意象营造了细腻缠绵,低沉含蓄的送别诗意境,它是宋词婉约派的代表作品。

师:很好,刚才同学们从柳永这首词的用词,意象,意境等方面进行了回顾,讲的都非常有水平。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宋词的另一派别——豪放派的代表作品,那就是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教师板书:《念奴娇·赤壁怀古》)(二)感知全文:师:好,现在老师把苏轼的这首《念奴娇·赤壁怀古》朗读一遍,在朗读过程中,请同学们结合我们以前鉴赏词的方法,一起来体味这首词的意境,感受的情感,朗读后,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心得。

(教师范读全文)师:好,刚才我们一起听了老师的朗读,现在大家一起来谈谈你对这首词的初步感受吧。

念奴娇赤壁怀古优秀教案5篇

念奴娇赤壁怀古优秀教案5篇

念奴娇赤壁怀古优秀教案5篇念奴娇赤壁怀古优秀教案1教学设想诗歌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学生鉴赏诗歌的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

通过教学媒体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初步赏析诗的意境、艺术手法和语言特色的能力。

以诵读为辅助,以诗词鉴赏为纽带,带动词句的理解和思想内容的分析及艺术手法的把握。

__作者苏轼是豪放派词风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的词具备了开阔雄浑、刚健清新的特点。

__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把握词中的意象,品味词中优美的.词句,体会融情入景、虚实相生、映衬烘托的写作技巧,进而培养学生鉴赏古典诗词的能力,提高文学审美品位。

按“听—读—品”的步骤进行,力求获得语感、美感、情感的熏陶,积累与运用兼容。

教学目标1.在诵读品味诗词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2.引导学生初步掌握赏析诗词的基本步骤和方法,提高学生理解和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探究学习深入地品味词的意境,感受词人抒发的豪情壮志,掌握__的写作技巧。

教学过程1.导入课题以电视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曲导入新课。

2.倾听听诗是一种高雅的活动,我们要全身心地投入,调动起每一个感官去体会、去领悟。

①听第一遍,整体感受,想象词的画面美。

②听第二遍,感受词的语言美,节奏美。

③听第三遍,领悟词的意境美,体会词中的感情。

3.朗读听别人的朗诵,我们可以感受到这首词磅礴的气势,雄奇的意象。

要进一步体会诗歌的感情、韵味还要我们自己来读。

①读第一遍,整体把握,读准字音。

读时语音要饱满圆润。

学生齐读。

②读第二遍,注意语气,体味感情。

学生自由朗读。

诗人培根说“读诗使人聪慧”,就是说读诗需要我们用自己的情感对诗的语言进行再表达,要注意诗的节奏、停顿和快慢。

大家各自体味一下。

③读第三遍,进入情境,把握好语气,进行个性化的朗读。

朗读诗歌要具有抒情性,作到个性化的朗读。

所谓个性化就是要融入自己对诗歌的体会,融入自己的性情,按照自己的方式来朗读。

4.品味指导诗词鉴赏技法。

“品”即妙点揣摩。

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揣摩这首词好在哪里?为什么有这样的妙处?师生共同回忆鉴赏诗歌的方法和角度。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通用12篇)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通用12篇)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通用12篇)《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通用12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篇1教学目标:1.把握本词“景、史、情”相融合的写作特色。

2.通过对语言的分析,把握内容,感受风格,领会思想。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课型:课内赏析课教时安排: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先来欣赏一首由我国著名男中音歌唱家杨洪基的《滚滚长江东逝水》,同学们可以任自己的思想任意驰骋在古战场。

让我们踏着这雄浑的男声独唱,走进三国,走进赤壁,走进《念奴娇·赤壁怀古》。

一首诗词,要读懂,首先仍是字词入手。

语文实为“文字、文章、文学、文化”二、整体感知1.请同学朗读,同学评价,学了这么多年的语文,读得怎么样?应该怎样读?2.检查字词的理解见幻灯23.集体朗读4.师范读或者听多媒体的朗读解释:词与诗歌不一样,押的是入声韵。

入声韵现在已不存在,现在无锡的老言颇有点相像。

举例试用无锡话读。

入声韵的特点是压抑,此词虽然是豪放词,然归根结底是压抑的情感。

5、学生朗读,要求:体会文化三、品味鉴赏:词是有章法的,理解词要一层一层的看。

全词共八句,分别是:1、第一句从眼前江景起兴,由眼前的大江联想到历史长河,引出对往昔英雄的怀念。

讨论:你认为第一句指的是眼前的大江吗?幻灯5哪几个词是最有历史感的?“浪淘尽”是什么意思?(任何英雄人物都会掩埋在历史的长河中,起笔苍凉)2、点明怀古内容,引出古战场幻灯6故垒西边……这是真是赤壁吗?何以见得?3、正面描写赤壁景色,突出江流气势和赤壁的雄奇红灯7“乱石穿空”写什么?“惊涛拍岸”突出什么?“ 卷起千堆雪”写什么?(写山,雄俊,力度。

惊涛,表明水,江流的湍急。

《念奴娇赤壁怀古》优秀教案5篇

《念奴娇赤壁怀古》优秀教案5篇

《念奴娇赤壁怀古》优秀教案5篇《念奴娇赤壁怀古》优秀教案1一、教材分析(一)单元教学目标:必修四第二单元编选的是宋词,在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五个必修模块中,这是唯一的宋词单元。

本单元选取的是四位著名词人的作品。

四人中苏轼和辛弃疾是北宋和南宋的豪放派代表,而柳永和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其中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文人,李清照是宋代最杰出的女词人,四人在词坛上都占有一席之地。

教材编者可谓用心良苦,编选四人各富代表性的词来学习,通过比较,使学生了解完全不同的两种词风,进一步体会四位词人不同的创作风格。

本单元教学课上努力做到学生、教师、编者和文本之间的平等对话与交流,在学生理解词的内容后,教给鉴赏词的方法。

通过鉴赏,体味词中表达的情感,分析作者是如何传情达意的,进一步了解词的特点和写法(情景交融、点染、白描、叠字等),让学生在学习后对词的鉴赏建立一个初步的感性的理解。

因必修五模块已没有古典诗词的学习内容,所以本单元的学习还应引导学生对鉴赏古典诗词的一般方法进行总结,为以后进行诗歌与散文系列模块的选修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文特点及在单元中的地位:《念奴娇·赤壁怀古》既是苏轼的代表作,又是豪放派词的主要代表作之一。

通过对本词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区分两大风格词派的作品以及以后进行诗歌鉴赏的训练。

根据以上教材特点和新课标理念,确立教学目标如下:知识目标:1、了解苏轼的有关知识;2、把握豪放词的意境及特点。

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的朗诵水平;2、通过比较,认识豪放派与婉约派艺术风格的不同。

情感目标:教育学生正确面对人生道路上的困难与挫折,树立积极的人生观,保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为:1、体会词人在作品中表达的思想感情;2、比较豪放派与婉约派艺术风格的不同。

教学难点为:如何理解“人生如梦”。

二、学情介绍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年级学生,学生对苏轼的诗文并不陌生,《题西林壁》《水调歌头》等都耳熟能详,尤其是必修二《赤壁赋》抒写月夜泛舟赤壁的感受,借主客问答阐发人生感悟,旷达中透出老大无成的不遇之愤,为学生进一步感受苏轼的豪放词风、理解词人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奠定了良好基础。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精选14篇)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精选14篇)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精选14篇)《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感受苏词的豪放风格。

2、了解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正确理解“人生如梦”的思想心情。

3、理解《赤壁怀古》一词中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4、诵读、背诵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1、怎样正确理解《赤壁怀古》的思想内容?《赤壁怀古》融写景、怀古、抒情为一体,从描绘古战场的雄奇景色入手,赞一代儒将周瑜的丰功伟绩,抒发个人的贬谪失意、功业无成的感慨。

结尾处“人生如梦”的感慨是快速从惆怅失意中排解出来,表达苏轼特有的旷达潇洒情怀。

2 、作为豪放派代表词人的苏轼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怎样理解《赤壁怀古》的艺术特色?苏轼以诗为词,使词的内容不再拘于传统的离愁别绪,反映较宽阔的社会生活,拓宽了词的题材;使词的形式不再为规定的宫调、身律所束缚,一扫词的柔弱气息,开创了豪放词派。

苏词气概宏伟,一泻千里,提高了词的意境。

《赤壁怀古》是豪放派宋词的代表作,词的主旋律感情激荡,气概雄壮。

全词借古抒怀,将写景、咏史、抒情容为一体,借咏史抒发乐观入世但年已半百仍功业无成的感慨。

三、同学特点分析:1、学习特点:学习对象为高一同学,对学习资源利用和学问信息的猎取、加工、处理与综合力量较低,但富有朝气且对本课学习有深厚爱好。

2.学习习惯:学问面仍较为狭隘,习惯于老师满堂灌式的被动接受式的传统教学,缺乏独立发觉和自主学习力量。

3.学习交往:多表现为个别化学习,课堂上群体性的小组沟通与协同争论学习机会很少。

四、学法指导采纳诵读感悟式教学。

本词是宋词中的经典,文辞美丽,感情深厚,境界开阔,应引导同学多多诵读,品尝语言,感悟意境,特殊是抒情部分更要细心玩味。

诵读法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既加强了同学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又培育了同学的语感,一石二鸟。

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课前三分钟播放《滚滚长江东逝水》。

刚才我所播放的歌曲应当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它是《三国演义》的片头曲。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六篇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六篇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六篇《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篇1教学目的1.指导学生熟读成诵2.指导学生理解词的大意3.指导学生领悟词的意境教学重点:理解词的大意教学难点:领悟词的意境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方法:讨论.、讲读教学手段:电脑多媒体技术教学过程:导语:赤壁之战是历史上有名的战役,也正是由于这场战争,三足鼎立的局面才得以形成。

因而后人描写同赤壁有关的诗、词、文很多,仅苏轼就写下了名篇《赤壁赋》与《念奴娇赤壁怀古》,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他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

一、作者简介(内容见课件)二、问题思考(见课件)三、作品朗读(要求:边听朗读边思考上述问题)四、意境分析:1、首先要理解“意境”这个概念。

要清楚什么是“意”,什么是“境”,“意境”又指的是什么。

(内容见课件)2、结合词的内容分析领悟词的意境。

(师生问答、讨论)问:第一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一句的意思是:滚滚的长江水一直向东流去,大浪淘洗尽了千百年来江水中的风流人物。

这样解释对不对?[这样解释不对]问:“浪”在这里指的是浪花吗?[不是指浪花,比喻时光]问:同学们还知道用水比喻时光的句子吗?比如孔子曾经说过的,“子在川上曰——[“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苏轼劈头一句,非常有气势。

江,直接用一个“大”来修饰,有一种横空而来的磅礴气势。

问:如此的磅礴气势,让我又想到了李白的一句,写黄河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问:三国演义的片头曲有这样两句歌词:“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这两句,跟苏轼这两句几乎完全一样。

“滚滚长江东逝水”就是“大江东去”,“浪花淘尽英雄”就是“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那么,我们就用这两句来改写苏轼这两句,把“风流人物”换成“英雄人物”,大家觉得可不可以?为什么可以?道理是什么?[如果可以换用的话,那么苏轼为何不干脆用“英雄人物”呢?虽然“英雄人物”跟“风流人物”都指的是杰出的、有成就的人物,但苏轼心中其实是不等同的。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通用8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

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店铺精心整理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感受诗歌的壮阔意境和豪放风格。

2、培养学生“感知——体悟——评析”鉴赏诗歌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指导诵读,整体感知全诗的感情基调和意境。

2、品味鉴赏诗歌的语言,体会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特点。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体会诗人无奈、失意又旷达洒脱的复杂情感。

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从诵读、品味入手,领略诗歌的壮阔意境和豪放风格,体会诗歌情感和艺术风格。

二、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感知——体悟——评析”鉴赏诗歌的能力;体会诗人无奈、失意又旷达洒脱的复杂情感。

教法、学法:教法:1、以诵读带动自悟。

2、多媒体辅助教学。

3、阅读与启发结合。

4、讨论与探究为主。

学法:诵读诗歌悟情感;个性解读赏艺术;知人论世探主旨。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刚才这首歌让人听得激情满怀。

古往今来,文人墨客,触景生情,借古抒怀,给我们留下了许多伟大的诗篇。

公元1082年,一代文豪苏轼,已近知天命之年,此时被贬黄州两年有余,当他来到黄州城外险峻沧桑的赤壁,同样情难自已,写下了千古名篇《念奴娇赤壁怀古》。

这首诗想传达这位伟大诗人什么样的情感呢?今天,我们就走进苏轼,感悟这首诗。

二、初读,感知诗歌之风格朗读不仅是技术上的抑扬顿挫,而且是情感的准确表达。

我想从朗读中看看大家对这首词有什么感受。

1、学生初读(女生读,齐读,男生读)2、老师范读3、小组交流并探究,整体感知情感,说一下这首诗的感情基调。

(看学生感受情况而定,如果学生感受不同,需尊重学生感知体验,留待精读进一步解决。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优秀7篇)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优秀7篇)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优秀7篇)《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熟读并背诵全词。

2.理解作品中景物描写的作用及作者借古抒怀的表达方式。

3.理解作者在词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4.感受苏词的豪放风格,培养学生面对挫折时具备博大胸怀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理解和掌握作品中借古抒怀的抒情方式。

2.体会品味作品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1.诵读法。

2.提问法。

3.讲授法。

4.合作探究法。

【教学用具】借助多媒体完成教学。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课前播放《滚滚长江东逝水》。

同学们,刚才播放的应该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一首歌曲,它是《三国演义》的片头曲,这首歌曲会让我们想到那个鼓角争鸣、充满纷争的乱世——三国,那是个催生英雄的时代,如今虽世殊时异,但那些人的名字至今流传。

请看下面的诗句: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鞠躬尽瘁的诸葛亮)天下英雄谁敌手?生子当如孙仲谋。

(驰马射虎的孙权)酾酒临江,横槊赋诗。

(文武双全的曹操)赤面秉赤心,骑赤兔追风,驰驱时无忘赤帝。

青灯观青史,仗青龙偃月,隐现处不愧青天。

(忠肝义胆的关羽)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三国时期的英雄,作为苏轼,他又最欣赏谁呢?(周瑜)三国英雄如此众多,为何他偏偏对周瑜如此推崇?(板书:为何独爱周瑜?)现在,就让我们放声朗读全词,在其中寻找答案吧。

二、朗读全词。

1.教师范背。

2.全班齐读,并思考:这首词的基本感情基调是怎样的呢?(豪放)好,这就是我们对这首词的初步感知了,而苏轼如何体现出这种豪放的呢?我们后文见分晓。

(板书:如何体现豪放精神?)三、分析题目。

“念奴娇”是本词的词牌名,其调高亢,念奴是唐代一个很著名的歌妓,调因此而得名。

“赤壁怀古”是这首词的题目,告诉我们的主要信息是:苏东坡在赤壁这个地方游览的时候,触景生情,缅怀古人。

(板书:写景——怀人)那么,苏轼是如何安排这两块内容的,我们接着往下看。

四、写景片段分析。

1.学生齐读本词的上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素养目标】1.了解苏轼的生平及其文学成就,了解咏史抒怀诗歌的特点,积累文化常识。

2.了解诗词大意,品味诗歌意境,理清词人的思路脉络。

3.把握“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写法,了解豪放词的风格特点,提高古典诗词阅读鉴赏能力。

4.学习词人乐观旷达的心态,正确理解“人生如梦”的思想情绪。

【教学重难点】理解词中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写法,正确理解“人生如梦”的思想情绪。

【教学方法】朗诵法、赏析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大山大河往往给人一种苍凉之感。

立于江水之边,看着滚滚东逝的长江之水,往往会引起人们的思考。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苏轼的意境空间,一起品读《念奴娇·赤壁怀古》。

二、知人论世1.了解诗人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

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苏轼思想较复杂,虽以儒家思想为主,但老庄哲学和佛家思想也很浓厚。

苏轼一生仕途坎坷。

因“乌台诗案”(1079年)被贬到黄州做团练副使。

成就:“诗”与黄庭坚并称为“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为“苏、辛”;“文”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书法四大家”。

2.了解创作背景北宋元丰五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游赤鼻矶,作词抒怀。

本首词就是苏轼贬官黄州后的作品。

43岁时因作诗讽刺新法,被捕下狱,出狱后贬官为黄州团练副使。

这是个闲职,他在旧城营地辟畦耕种,游历访古,政治上的失意滋长了他逃避现实和怀才不遇的思想情绪,但由于他豁达的胸怀,在祖国雄伟的江山和历史风云人物的激发下,借景抒情,写下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名篇,此词为其代表作。

3.解题《念奴娇·赤壁怀古》,“念奴娇”是词牌名,“念奴”为唐天宝年间的著名歌伎,因其音调高亢,遂取为调名。

“赤壁怀古”是标题。

赤壁,即黄州,今湖北黄冈。

怀古:追怀古昔,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件。

4.了解“怀古诗”(1)形式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名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名后加“怀古”、“咏怀”等。

(2)内容特点:① 表达像古人那样建立功业的志向,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② 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③ 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④ 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

三、初读课文,整体把握诵读感悟1.诵读全词,用“/”划分朗读节奏,用“”标出韵脚字。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朗读技法】(一)注意感情人道东坡“自有横槊气概,固是英雄本色”。

在《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里,其主体情调豪迈奔放、昂扬奋发。

词的开篇“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三句,抒发了词人浩大的气概,展现了万里长江滚滚东流,波浪滔天的雄伟壮阔景象。

朗读时,高峰突起,语音浑厚,情感激昂。

接下来“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三句,描写赤壁古战场壮丽、雄奇、险恶的景色。

朗读时,感情激越、雄浑、气势宏大。

下阕开头六句,词人怀古,羡慕年轻有为的周郎。

朗读时应该轻松、愉快、热烈些。

词末五句,抒发了词人对人生的感叹。

朗读时感情抑郁、低沉、凝重,但不是悲凉、哀凄。

这里虽然是全词的最低点,表现了词人深沉的感叹和无可奈何的情绪,但词人并不是完全的消极颓废、悲观失望,而是在领悟了人生底蕴后的一种超脱。

(二)注意联想和想象诗词的艺术特点讲究高度的概括,设置许多艺术空白。

学生在朗读时,就需更多地运用形象思维,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揣其情、抚其景、思其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读懂诗词字外之意,才能对诗词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词的上阕“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三句,写得何等雄浑、开阔、奇伟。

朗读时就应展开想象的翅膀,同词人一起遨游于古战场,一起感受那惊心动魄的场面。

下阕开头六句,朗读时不能作简单地模仿,应展开丰富的联想,联系词人的政治抱负来品味。

这样,才能读准其中的真意。

原来,苏轼也是胸有雄图的人,希望能像周郎那样为国家建功立业,关于这一点,“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就是很好的证明。

(三)注意语调苏轼的词,有一种内在的节奏美。

时而高昂、热烈;时而凝重、欢快。

朗读时,要注意细心体会。

《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从总体上看,形成前高后低状。

从其中的句子上看,也有其高低起伏的变化。

例如:朗读“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三句时,“大江”、“浪”语调较高,以显其声势;“东去”、“淘尽”语调较低,以显江水与历史的流逝;“千古”语调较低,以引起遐思;“风流人物”语调由半高到高,以表示赞美和强调。

再如:“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三句的动词“穿空”、“拍岸”、“卷起”要读得高昂、气足,这是为了突出那雷霆万钧、不可阻挡的气势。

(四)注意顿挫《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有些地方因感情或其它需要,须作较长时间的停顿或拖声。

例如:朗读“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一句时,前句“江山”后停顿时间较长,“如画”后宜轻拖,这样,用极为舒缓的语调更能使学生体会出词人的爱国热情,从中受到熏陶,后句“一时”后停顿时间较长,一从语法的角度考虑,二也突出了那个特定的时代。

整个这一大句,朗读时如果很快地一带而过,就很难体会出“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的事实。

再有,下阕开头“遥想”后宜轻拖,因为一则“遥想”作为领字,领起后边几句,二则在此轻拖,自然而然使读者进入到那个特定的时代,特定的场景当中。

(五)注意重读重读的目的是为了强调特定的含义或情感,它分为实重读和虚重读。

对于实重读一般容易把握。

在此,我主要谈谈虚重读(重音轻吐)。

例如“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一句,其中“飞”与“灭”应轻读,用于突出周瑜指挥若定,曹军一溃千里之状。

再如“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一句,其中“如梦”、“江月”应轻读,以此体会出词人对人生的感概及寄情江月的无奈之情。

2.教师范读、学生齐读、学生独自读。

问题1:整首诗给大家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明确豪放、有气势、雄壮问题2:整体感知:概括上下片内容明确上片,写赤壁壮丽景象;下片,写赤壁所想,吊古伤今,自抒怀抱。

四、合作探究活动1:鉴赏上片1.你认为哪几句写得好?好在何处?明确例如:①“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鉴赏:把江山、历史、人物巧妙的融合在一起。

意境阔大、气势雄浑。

表达了词人对往昔英雄的无限怀念。

②“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鉴赏:诗人采用比喻、拟人、夸张等手法,用惊天地之笔,泣鬼神之墨,极尽描摹之能事。

“穿”写出山崖高耸入云的动势;“拍”写出了江涛的力度,拍击江岸,澎湃有声;“卷”写出了波涛力量之浩大,展示了一幅阔大的雪浪图。

2.如果将“大江”改为“江水”、将“千古”改为“无数”好不好?为什么? 这一句在全词中起什么作用?明确“大江” 给人一种气势磅礴的感觉,还指历史的长江,把空间拓展开了;“千古”让我们想到了悠久的历史,从古到今,把时间概念扩大了。

这几句一开篇便将我们的视野引向了无限广阔的空间和无比悠久的时间之中,定下了这首词的豪放基调,为人物的活动展开波澜壮阔的背景。

3.“人道是”是什么意思?为什么称周瑜为“周郎”?明确表明这种说法只是传闻,作者也并未相信,仅是借以引发思古之情而已。

既是沿用吴中人对周瑜的敬称,暗寓对周瑜的赞赏和敬意,又突出周瑜的年轻有为。

4.“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一句有什么作用?明确这一句承上启下的过渡句,“江山如画” 承上,“一时多少豪杰”启下。

由写景过渡到写人,这一声慨叹将江山之胜与怀古之情融为一体。

“一时多少豪杰”是虚写,既照应开头“千古风流人物”,又为下阕写周瑜作了铺垫。

活动2:鉴赏下片1.下片塑造了周瑜怎样的形象?明确苏轼对周瑜的“赞扬”的同时慨叹自己。

两者在性情上面可以说是惺惺相惜,“知音如周郎”。

苏轼渴望建功立业,希望自己也能象周瑜一样能为国家干一翻伟大的事业。

但自己年近半百,白发早生而贬居边地,无所建树,壮志难酬报国无门。

3.“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这一句如何理解?明确“故国神游”倒装句,应为“神游故国”;“多情应笑我”同样也是倒装句,应为“应笑我多情”。

“情”,指他建功立业的愿望。

“笑”,自嘲,自己年纪大了,还这么多情,还有这样建功立业的愿望和报国的情感。

“早生华发”感慨光阴虚度。

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反差,光阴虚掷,自笑多情,自我解嘲,透出一种无奈和苍凉。

4.如何理解“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是积极还是消极?明确示例:我认为是积极的。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反映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是词人仕途坎坷、壮志难酬的悲叹和愤慨,在貌似自慰自解的言辞之中激荡着一腔追慕英雄、渴望建功立业的豪迈之情。

苏轼此时已经47岁了,他被贬谪到黄州,游览赤壁美景,如画江山,肯定感到有一种深深的失落感,年华老大,功业少成,想想人家周瑜,在三十四岁的时候,就已经名垂青史,已经立下赫赫战功。

而自己还可能如周瑜那样吗?想到这,肯定心境苍凉,消沉之情是难免的。

但他以酒祭奠江月,表现了一种洒脱。

活动3:鉴赏衬托的手法本词多处运用了衬托手法,请结合词作内容简要赏析。

明确上阕:①为了引出赤壁古战场,先从眼前的长江着眼,用长江作赤壁的陪衬。

长江之水淘尽了千古风流人物,也见证了英雄豪杰的辉煌业绩。

②不仅用大江的磅礴气势来为心中的周郎赤壁壮威,还以千古的英雄豪杰作陪衬。

一时多少豪杰,大都被无情的历史长河荡涤干净了,只有青春年少、英姿勃发、干练儒雅的周郎立于作者心中。

下阕:①用美人衬托英雄,英姿勃发的风流俊才周郎刚刚迎娶了国色天香的美女小乔,更见出周郎的丰姿潇洒、年轻有为,令人羡慕。

②周瑜装束儒雅,风度翩翩的仪态装束衬托出周郎大战时成竹在胸、稳操胜券的形象。

③曹军灰飞烟灭,衬托了周郎用兵如神、战功卓著的形象。

④用周瑜的风流倜傥、事业有为,反衬了自己的年过半百、事业无成。

活动4:试解《念奴娇·赤壁怀古》之思想主题明确①坚韧决心之体现——政治上的入世黄州被贬之后,元祐四年,元祐四年(1089年),苏轼任龙图阁学士,在杭州疏浚西湖,后被贬颍州(今安徽阜阳)时,对颍州西湖也进行了疏浚,并筑堤。

即使在62岁被放逐到荒凉之地海南岛儋州时,他也在此办学堂、介学风。

一个消极无为的人绝不可能在数遭贬谪的人生困境中还屡屡不往当地社会建设,由此我们可见,苏轼在人生中期的黄州也不会对人生充满了消极悲凉之感。

②自我派遣之释怀——人生上的无为苏轼在最后举杯祭酒入江,酹江水、江月,其实是视水、月为知己,敬水、敬月也就是敬自己,或者说敬自己的理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