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通用9篇)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通用9篇)《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1近期我阅读了《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
最早看到这本书的名字,是在一个热销榜上,起初很不以为然,自己本就是教师,教育孩子的道理应该都明白。
后来在网上买书为了凑单,才买了这本书。
可一翻便不能释手,再细看内容,便有了没有早早看这本书的懊悔。
做父母,是我们每个成年人的职责,但我们是否都能扮演好为人父母的角色呢?会生孩子不等于会当父母,第一次为人父母,我们应该需要虔诚地学习如何做合格的父母。
当我的孩子在生活、学习中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时,我也常常会问自己,我的教育在哪里出现了问题?但常常认识到了问题的存在,却没有持之以恒地坚持改正自己的错误行为。
在班主任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也常常会因为学生出现的习惯问题而发出感慨:这个孩子到底怎么了?是家庭教育出现了问题了吗?这本书中作者给出了许多简单而又实用的教育方法,使做父母的我们会获得许多有效的经验。
本书的作者提出了很多有启发性的建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阅读。
作者强调要养成孩子从小阅读的良好习惯。
在孩子还很小的时候就跟孩子一起读书,给孩子讲故事。
在家中的时候,家长也要以身作则地让孩子感觉到读书是有乐趣的。
如果家长都不愿意读书,孩子又怎么会喜欢上读书呢。
作者建议在孩子刚开始接触阅读的时候,家长不要让孩子一边一边读书,那样做会破坏阅读的连贯性和读书的乐趣。
如果碰到不认识的字,家长要尽量的告诉孩子,以免打击孩子的积极性。
当孩子有一定的阅读基础后,作者还鼓励家长放手让孩子读大部头的书,即使当时读的有困难,但是只要坚持下来,就一定会有好的结果。
作者还强调了阅读对孩子学习的重要性。
长时间的坚持阅读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学到的知识,也对孩子以后的写作有很大的帮助。
但是最大的好处是可以培养孩子的语感,这对今后的学习将大有帮助。
阅读也会潜移默化地对孩子性格形成影响,因为既然能静下心来读完一本书的话,以后在做其他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时,也可以不受打扰。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精选6篇)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精选6篇)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
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精选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1《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作者是尹建莉,亲子教育专家,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本书主要记录的是她如何培养自己女儿方面的,书中指出很多父母在教育过程中陷入了误区,怎样走出误区,本书给出了很多实操性很强的方法。
本书简单通俗易懂,提出了很多简单又实用的操作方法。
下面我来分享下我看了这本书后的一点心得:1、家庭教育影响深远且长久家长是和孩子接触时间最早、最长的关键人物,孩子极具模仿的天赋,他们的行为举止最有可能受到父母的影响,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甚至会影响孩子一生,需学会科学的育儿方法,学会欣赏孩子,信任孩子,尊重孩子,拉近与孩子的距离。
光有爱是不够的,若用错了方式,反而会把事情越办越糟糕。
同时,家长需努力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和谐的家庭环境。
2、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是独一无二的,妈妈不应过多与别人的孩子进行比较,即便是普遍性的标准也不一定适合自己的孩子。
3、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教不好的妈妈。
其实每个妈妈都是深深的爱着自己的孩子,但若孩子使出破坏的本领,很多时候瞬间会让妈妈的关爱及耐心消失殆尽,即使脾气最好的妈妈也有时候会有给孩子一巴掌的冲动,尤其是面对熊孩子不听劝阻,内心崩溃感到沮丧,似乎听话乖巧的宝宝只是存在于“别人家”。
我们总喋喋不休的说孩子的各种不当行为,总认为教养孩子是一件很困难的事,觉得很头疼。
其实与孩子一起成长是一件很美好的一件事,若觉得自己的孩子难管教,那一定是我们哪里出错了。
另外,任何人都有可能犯错误,正确对待孩子犯错,给他犯错的机会,孩子犯错其实就是很好的学习机会。
4、陪伴是最好的教育部分父母,由于工作原因,无法陪伴在孩子身边,把孩子托付给爷爷奶奶。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优秀读后感(通用13篇)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优秀读后感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优秀读后感(通用13篇)品味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体会呢?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
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优秀读后感(通用1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优秀读后感1上学期,一次偶然的机会,有幸的阅读了尹建莉老师写的教育读本《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看了这本书,身为人父又身为人师的我,被书中的内容深深的吸引和打动。
看的时候,我的心情一直起伏不定,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它让我发现,原本我们一直认为正确的教育方式,事实上是完全错误的,从而大大地贻误了我们的孩子。
该书的作者是一位成功的妈妈,她16岁的女儿参加高考,取得了超过当年清华录取线22分的优异成绩,这倒还是其次,最主要的是,我们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作者女儿从小到大的乖巧懂事、快乐和健康、成熟和自立,我们能感受到女儿所有的一切绝非天生,她的一切成绩都来自于这个细心又有智慧的妈妈的教育。
文中:“年轻的父母会得到一块玉————可爱的孩子————多年后的结果却是,一些人得到了令人满意的作品,一些人眼瞅着玉石的变化越来越失望。
二者的区别,就是后者使用的,常常是锄头。
”关于家庭教育,我们承认,孩子家庭教育的影响远远大于学校教育。
本书的作者是一位妈妈也是一位老师,书中记叙了许多,作为一位充满良知又懂教育的妈妈,她是如何一次又一次的,“冒险”抵抗女儿学校老师的不良教育。
比如为了和女儿一起抵抗老师的“暴力”作业,她替女儿写了几年的家庭作业。
为了抵抗老师不正当的处罚,她宁愿女儿再次接受处罚,也不让女儿做本来就是错误的事情。
虽然是一本家庭教育的书,但我认为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教育都是相通的。
书中记叙了许多事情再次地证明了作为一名教育者只要真正从爱、理解、尊重孩子的立场出发,任何一个智力正常的孩子,都可以被塑造成为优秀的人才。
但真正的问题是,当我们在一次又一次的抱怨孩子不懂事、不听话、总是在犯错误,永远达不到自己理想的时候,我们愿不愿意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我们愿不愿意向孩子承认或向自己承认“我错了”。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通用33篇)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通用33篇)《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是2009年作家出版社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作者是尹建莉。
是近年来难得一见的优秀的家庭教育原创作品,是教育专家尹建莉的教子手记,是一本还未上市就以"手抄本"流传的图书。
下面由小编给大家整理《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篇1拿起这支沉重的笔似乎有千言万语要说,又似乎什么也说不出来,反正内心极其的复杂和不安,作为一个母亲,在教育这方面是一个严峻的问题,不得疏忽,同时也感到自愧不如,所以在今后的日子,我想我会尽量能够做到好一点。
看了这本书深有感触,佩服这位作者妈妈是何其的伟大,这不是随便一个母亲可以做到的,这背后包含多少辛苦与耐力,从她女儿呱呱落地到她成长的每一个细节,打针、识字、阅读、惊喜等等生活的习惯是那么地真挚感人和不厌其烦。
读了这本书,有以下几点值得我去学习和借鉴:第一,培养一个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很重要。
一个孩子树立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风格,就等于对于他在以后做人,做事的生活习惯都有一个很好的帮助!可是说者容易,实施起来也不易,更多的是需要我们做母亲的耐心、正确的指导,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好,得从我们身边的点点滴滴做起。
第二,要想改变一个孩子的一切习惯,必须要改变自己的态度。
身教重于言传,我想这一点大家都明白,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随时影响着孩子的行为,自己树立一个好的榜样胜过讲千万遍道理。
实在孩子不懂的就给她解决一下,如果我们的道理讲得富丽堂皇,但自己又不是这样做的,在孩子的心里第一反应妈妈是在撒谎,这一点我深有体会,有时哪怕是善意的谎言也要让孩子知道为什么这样做,不要让她有太多的疑问和不解。
第三,就是不要轻易破灭孩子的希望。
人生可以没有很多东西,但唯独不能没有希望。
所以孩子也不例外,孩子虽小,但她也有思想,也有愿望,往往无关紧要的小事,在孩子心中往往是沉重的负担,所以我们能够在己所能及的情况下尽量帮她一起完成,当然我们并不是无条件去答应她的无理要求,要什么就给什么,这不是爱,这是溺爱,只是要去尊重她的兴趣和爱好!不要随便破灭她的愿望和否定她自己,不要老说这不是你做的,这不是你能完成的等等话语。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精选15篇)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精选15篇)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
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篇1前几天爸爸去沁阳开会带回来了一本书——《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是一位教育专家的教女手记。
我在这短短的几天内看了大半本,实在是受益匪浅。
我在读这本书的同时不禁想到,如果天下的父母都像这位妈妈一样的话,那多好呀。
好老师固然重要,但是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人老师,如果没有温馨的书香家庭环境,那老师做多少努力都只能是事倍功半。
第一章是“如何提高爱的质量”,父母之爱都深如大海,但有质量差别。
决定质量高低的,不是父母的学历、收入、地位等,而是对孩子的理解程度和对细节的处理水平。
而爱不同的质量会直接改变孩子的人生。
爱不是只是打骂、溺爱可以解释的,而是指在生活中用心地去体会、琢磨孩子的心理变化等。
我不得不说,本书作者是一个很好的妈妈。
第二章则是“把学习做成轻松的事”,说的是阅读对孩子的学习生活会有怎样的好处。
这一点我十分赞同,因为我就很喜欢读书,而且会一直坚持下去。
其实,孩子原本不需要为学习而苦恼,凡是因为学习感到痛苦的孩子,都因为他遇到了不正确的引导。
家长只需把观念和方法改一改,就会让孩子爱上学习。
其他的章节我就不再说了,给你们吊个胃口。
鼎力推荐给做父母的,希望可以把以前的一些错误观念改一改,可以从孩子的角度看事情,也反省一下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
希望可以从头开始,和孩子做朋友,做孩子的引路人。
如果有兴趣可以买来读一读哦,绝对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当然,别光看不实践。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篇2今天文章中的例子在我的生活中比比皆是。
我是一名教师。
我经常看到这样的情况:当班级里两个孩子发生冲突的时候,他们总是仿佛不要命的要占对方的便宜,要还回去,因为家长也许会这样教育他,“没关系,只要不是你先动的时候,咱就不能被别人的欺负,你就还回去,出事了我们给你撑腰。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10篇)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10篇)《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1拿到《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几乎一口气把它读完的,被里面的一些教育方法,深深的打动,感觉人家再教育孩子上"费尽心思""绞尽脑汁"应了那句话"人家是把孩子教育大的,而我只是把孩子养活大了。
"感动我的是里面诸多的方法,应该是细腻到家了。
给刘心武研究红楼梦有一拼。
太独到了。
印象最深的就是作者提倡的适当使用逆向思维。
她讲了一个故事:三位无聊的年轻人,闲来无事时经常以踹小区的垃圾桶为乐,居民们不堪其扰,多次劝阻,都无济于事,别人越说他们踹的越来劲儿。
后来,小区搬来一位老人,想了一个方法让他们不再踹垃圾桶。
有一天当他们又踹时,老人来到他们面前说,我喜欢垃圾桶被踢时发出的声音,如果你们天天这样干,我每天给你们一美元报酬。
几个年起人很高兴,于是他们更使劲的去踹。
过了几天,老人对他们说,我最近经济比较紧张,不能给你们那么多了,只能每天给你们50美分了。
三个年轻人不太满意,在踹时就不那么买劲了。
又过了几天,老人有对他们说,我最近没收到养老金支票,只能每天给你们10美分了,请你们谅解。
"10美分?你以为我们会为了这区区10美分浪费我们的时间?"一个年轻人大声说,另外两个人也说:"太少了,我们不干了!"于是他们扬长而去,不再去踢垃圾桶。
老人是位攻心高手,他把几个年轻人的"乐趣"变成一种"责任"他用减少支出刺激他们对踹垃圾桶产生逆反心理。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要适当的使用逆向思维,刺激孩子的热情,不要刺激孩子的厌恶之情。
"人是很容易受到暗示的如果一个人总被别人暗示为品行端正,善良有爱,他就会在这种氛围里渐渐生出自我肯定的意识,相反如果一个人总被暗示为由某个问题,她就会在这方面不断的自我否定,逐渐丧失自信,向坏的方向滑去。
尹建莉《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

尹建莉《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相关推荐本书的尹老师尹建莉本身是一位教育专家,曾经做过老师,同时她也是一位成功的妈妈,培养了一位出色的女儿婷婷,她用自己16年的教子经验向我们娓娓道来了教育的最好境界——有心无痕。
全书共分七个章节,每个章节一个主题,从爱、学习、品格、习惯、家长的智慧、家教小事、教育误区等多个方面向我们讲述了耳目一新的家庭教育原则,给了我们意识形态上的震撼和生活细节中的指导。
让我印象深刻的有以下几点:一、学习不要“刻苦努力”。
尹老师强调要让孩子们轻松学习,千万不要用学习作为惩罚孩子的手段,引导孩子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把所学的东西应用到生活中去,真正体会学有所用的乐趣。
她抓住孩子的心理,大量运用“逆向思维”的方法,提出了一系列与我们常见的做法截然不同的方法——“不陪”才能培养好习惯;惩罚你,不让你写作业;学习不要“刻苦努力”;不考一百分;考好了不奖励……这些观点听上去令人耳目一新,又有点令人觉得不可思议,但是细读之后,你会恍然大悟,你会发现尹老师在向我们讲述一个朴素的道理:要让孩子做好一件事,先让孩子爱上它。
尹老师说:“学习为什么非得是苦的不可?我们都希望孩子喜欢学习,如果把学习做成一颗酒心巧克力,孩子如何能不喜欢;如果把学习做成一颗牛黄解毒丸,孩子又如何能喜欢?”一个人不可能既讨厌一件事,又能把一件事做好。
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就是说要让学生爱上某件事,他才能把这个件事做好。
因此,我们要做的,是思考如何让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小心呵护孩子的好奇心,让他们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只设“记功簿”,不设“记过簿”。
尹老师设了一个“记功簿”,记录孩子成长中外在的一些进步,同时也记下了她内在的进步与成长。
每页只记一件事,画一朵小小的红花——算是给孩子的奖励。
这个方法,很多家长和老师肯定都用过,但却有些小小的不同。
有的除了“记功簿”还有“记过薄”,想借以提醒孩子不要再犯同样的错,没想到这样的结果是,优点会巩固成为真正的优点,缺点也会巩固下来,成为总也改不掉的缺点。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精选10篇)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精选10篇)《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篇1今天花费3个小时把《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大概给看了一遍,整体感觉,这本书对小学生家长是必备的,他里面讲到了关于写作业,暴力作业,学习提升等方面都有介绍。
对我震动最大的有2个点。
1、对学习成绩的提升,在小学,乃至是初中,这些都是可以逆袭的,这个魔法棒就是课外浏览。
这使我更加深信要陪孩子一起看书,将现在的看书时间再增加。
而这个看书是孩子感兴趣的书,不要给孩子任何功利性的行动。
这些对他以后的爆发有很大的影响。
对这2个孩子,现在要把陪他们的读书时间扩大到每天的1.5小时,不要只是限制在他们的绘本上面,可以是任何的东西。
在他们上小学以后就能够让他们去看长篇小说,这个对读书习惯的养成,提升浏览速度很重要。
里面讲到“当浏览量上去了,浏览速度也会提升”2、一个家长应有的智慧里讲:最好的“管”就是“不管”,这让我想到最近和两个孩子之间的事情,特别是大宝,最近让我很苦恼,早上起来开始哭,不愿意上学。
自己不穿衣服,洗脸刷牙都是磨叽的,没有很干脆的完成。
上学校之前有时还会闹一场。
在回来家以后,吃饭前看电视,吃饭后自己玩,在我的提示下,自己去整理玩具,洗脸刷牙,上床看书,玩玩具,听故事,该睡觉时不愿意睡觉。
想一想自己给孩子定的目标,现在发现我其实也常常的在提示孩子,这个对孩子来说就是一种管,这类管会让孩子失去主观能动性,不会去安排自己的事情,让孩子成为一个很好的履行者,而没有成为一个思考者和自控者。
那这类“不管”究竟是如何不管呢,这个和我给他制定的他需要做的事情之间是甚么样的关系呢,我给他制定这么多他需要做的事情是对的呢还是不对的呢?如果是对的,那怎样样做,才能让他们具有主观能动性去自己做呢,解决这些问题呢?这些和自控力,之间是甚么关系呢?突然之间觉得,自己是属于管的比较多的家长了,这个到底对我们家的两娃是甚么样的呢。
今天如自己所愿,把书大概看了一遍,很多好奇心被满足了,照旧值得把她买下来,花时间去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
可以舞文弄墨的时光还是在那求学的岁月,转眼,我已是十岁孩子的母亲。
许久未曾提笔,初见这本书,是班主任的推荐,见猎心喜,一口气拜读完,受益匪浅,浃髓沦肌,决定要写下些什么。
有人说,一个孩子的出生,也是一个伟大母亲的诞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看似平淡无奇,却能影响孩子的一生,让孩子进行自我管理与修行才是教育的最高境界!
深以为然。
年轻的父母得到一块玉——可爱的孩子,多年后的结果却是一些人得到了令人满意的作品,一些人眼瞅着玉石的变化越来越失望。
那到底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父母是孩子来到这个世界的第一任老师,孩子从生下来就开始潜移默化的接受父母的启蒙教育,亲子教育,这是其他任何角色都代替不了的。
伟大的哲学家埃利希·弗洛姆说过,母爱的真正体现似乎并不在于母亲对出生婴儿的爱,而是在于以后成长中对孩子的爱!春华秋实,如何提高爱的质量。
尹健莉老师给我们很好的上了一课。
从给小板凳揉揉疼,到“像牛顿一样的眼光”,再给孩子犯错的权利,真知灼见!
当“给小板凳揉揉疼”成为孩子的一种思维思维方式,他在生活中处处表现出的就是理解,善良和尊重。
善良的人,才是和世界摩擦最小的人,才容易成为幸福的人,在心态上不苛刻的孩子,长大后他的处事态度会更加自如,人际关系会更和谐。
很庆幸,我的孩子一直
都很善良。
欣赏孩子不只是欣赏他的优点,更是如何看待他的缺点,你看他总是用“看牛顿一样”的眼光,他就会真的越来越像牛顿,也许他拆坏了一辆新买的玩具汽车,可能就此激发他制造一架航天飞机的兴趣。
也许他今天炒糊了一锅菜,明天就可能出个烹饪高手。
有的孩子认真仔细,有个孩子粗枝大叶,有个孩子心灵手巧,正是这种差异构成了人的丰富性。
我们要学会用“像牛顿一样”想眼光欣赏他们。
我最感兴趣的还是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的问题,尹健莉老师认为,阅读是需要诱惑的。
在教育中,想要让孩子接受什么,就去诱惑他;想要他排斥什么,就去强迫他,这是非常有效的一招,让孩子本身对阅读有兴趣,从阅读中得到快乐。
书中的一些观点我特别赞同,学好语文最重要的就是阅读,从最基本的课文阅读,再到课外阅读,让孩子爱上阅读,产生自我驱动力,在阅读的海洋中遨游,在阅读的过程中孩子学会了词语的累积,欣赏了数不清的好素材,情感也得以升华。
凡从小有大量课外阅读的孩子,他的智力状态和学习能力会更好。
从此更加坚定了要让我的孩子注重阅读的信念!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尹健莉老师说的,永远正确的家长最失败。
生活中总有种种矛盾出现,如果父母从来没有错,那犯错的就只能是孩子,一个孩子经常领略自己的失败,他会慢慢的形成一个稳定的认识:自己不行。
永远正确的家长总是不停地给孩子各种建议和要求,孩子没有思考的机会,尝试精神和判断力一点点萎缩,慢慢变成一个成年的幼儿,以一棵藤存在而不能以一棵树站立。
庆幸读到这本书,
让我醍醐灌醒。
我明白应该完善自己,知不足者好学,学然后知不足。
当面对这个独立,无限潜能的生命时,让自己变成一个力图自我完善的谦卑者,而不是荣升为一个没有过错,具有完全操控权的君主。
的确,教育就在身边,每一个细节都有可能是教育最好的契机。
书中提出了很多与我们常见的做法截然不同的方法——惩罚你,不让你写作业;不考100分;考好了不奖励;只设“记功本”不设“记过本”......这些观点听上去耳目一新,又有点觉得不可思议,细读之后,却又受益匪浅,染神刻骨。
好妈妈,好老师都重要,最欣赏的一句话:教育是一个缓慢而优雅的过程,让我们彼此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