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保护3
保护生态环境的措施有哪些

保护生态环境的措施有哪些1.减少污染:污染是破坏生态环境的主要原因之一、我们应该努力减少大气、水体和土壤的污染。
通过改进工业生产过程,采用环保技术,控制废气和废水的排放,加强尾气治理等,可以减少大气污染。
同时,加强水体的监测和治理,禁止工业污水和农药等污染物的排放入水体。
对于土壤污染,应加强土壤监测和研究,制定土壤污染防控措施。
2.节约资源:资源的过度开采和浪费是生态环境破坏的主要原因之一、我们应该倡导节约资源的理念,鼓励和支持可持续发展的方式和技术。
例如,推广能源的有效利用,鼓励使用可再生能源,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鼓励循环经济模式,提高废物回收利用率;加强土地管理,防止土地过度开发和失地化;合理规划水资源利用,促进节水措施等。
3.保护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维持生态平衡和生命延续的重要基础。
我们应该采取措施保护各种生物物种和生物栖息地。
建立自然保护区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区,限制捕捞和狩猎,禁止非法采伐木材和滥伐森林,加强对濒危物种的保护和保护区生态系统的恢复。
4.推广可持续农业:农业是人类生活的重要支柱,但传统农业方式常导致土壤贫瘠化,农药和化肥过度使用,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
我们应该倡导和推广可持续农业,采用生物肥料和有机农药,推广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保护土壤的肥力和生物多样性。
5.加强环境教育和宣传:环境教育和宣传是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和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
通过开展环境教育活动,加强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培养保护环境的行为习惯。
6.加强政府管理和监督:政府在环境保护方面的管理和监督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政府部门应加强对环境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加强环境监测和监管,严厉惩罚环境污染行为。
同时,加大对环境科研的投入,推动环境技术的创新,提高环境管理的效能。
总之,保护生态环境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重视和参与的任务。
通过减少污染,节约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推广可持续农业,加强环境教育和宣传以及加强政府管理和监督,我们可以共同努力保护生态环境,确保我们和后代能够生活在一个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中。
什么是生态环境保护的三大战略如何推进

什么是生态环境保护的三大战略如何推进生态环境保护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课题之一,关乎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在生态环境保护的进程中,有三大战略起着关键的引领作用,它们分别是可持续发展战略、污染防治战略和生态保护战略。
可持续发展战略强调的是在满足当代人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
这一战略要求我们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之间找到平衡。
我们不能再走过去那种先污染后治理、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的老路。
在实际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时,首先要转变发展理念。
各级政府和企业要深刻认识到生态环境是一种宝贵的资源,而不是发展的负担。
加强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宣传教育,让这种理念深入人心,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也是关键。
要逐步淘汰那些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的产业,大力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
鼓励企业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艺,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同时,推动能源结构的调整。
加大对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
这不仅有助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还能降低能源供应的风险。
污染防治战略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环节。
当前,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问题依然严峻,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
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要加强对工业废气、机动车尾气、扬尘等污染源的管控。
严格控制工业企业的排放标准,推广使用清洁能源的交通工具,加强城市绿化和道路清扫,减少扬尘的产生。
水污染防治需要从源头抓起。
加强对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治理,提高污水处理能力和排放标准。
保护好饮用水源地,加强对河流、湖泊、海洋等水体的生态修复。
对于土壤污染,要建立健全土壤污染监测体系,加强对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防止土壤重金属污染。
同时,对已受污染的土壤进行修复和治理,恢复其生态功能。
生态保护战略旨在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保护生物多样性。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生态保护的重要手段之一。
生态环境保护科普知识

生态环境保护科普知识生态环境保护是指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减少污染和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维护生态平衡和生态安全的一系列综合性工作。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些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关的科普知识。
环保三项重点治理我国环保部门提出了“环保三项重点治理”,即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和土壤污染防治。
这是当前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大气污染防治大气污染是指空气中各种有害气体和微粒物质超过环境容纳量的现象。
我国大气污染严重,尤其是雾霾天气频繁出现。
治理大气污染的主要手段包括加强工业、交通等源头的污染控制、限制机动车的开放、推广清洁能源等。
水污染是指各种有害物质和微生物进入水体,超过人体、动物和植物所能忍受的程度和水体自身的自净能力的现象。
我国水污染严重,大量的污染物排入江河湖海,给水资源带来威胁。
治理水污染的主要手段包括加强工业、生活等点源的污染控制、建设污水处理厂、推广生态修复等。
土壤污染是指一定区域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结构和功能等受到污染物质持久性影响,达到影响人类健康和环境质量的一定程度的现象。
我国土壤污染面临的难题主要是工业、农业、资源开发等活动造成的污染。
治理土壤污染的主要手段包括制定严格的土壤污染防治标准、加强危险废物管理、推动土壤修复等。
绿色消费绿色消费是指购买环保、节能、低碳、可再生等绿色产品的消费方式。
目的是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同时促进可持续发展。
在绿色消费中,我们应该倡导“五环素”消费观念,即环保、健康、品质、社会责任和经济合理。
购买环保节能的家具、家用电器、食品等生活用品,便利袋、纸巾等一次性用品要尽量减少使用。
低碳生活低碳生活是指减少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的排放和消耗,实现生活方式、能源利用等方面的低碳化。
低碳生活方式具有减少环境污染、提高生活质量的作用。
我们可以通过废纸回收、开车拼车、不浪费食物等方式来实现低碳生活。
环保公民环保公民是指主动参与环境保护行动,追求环境保护的个人和组织组成的社群。
关于保护生态环境建议书(3篇)

关于保护生态环境建议书尊敬的领导:我是某某某某市某某某区某某某某学校的学生,我非常关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
为了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我特向您提出以下建议:一、加强环境教育。
环境教育是培养人们环保意识和责任感的关键。
学校和社会应积极加强环境教育的力度,培养学生正确的环保观念和环境保护意识。
通过开展环境保护主题宣传活动、组织实地考察和参观、开展环境保护知识竞赛等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和重要性。
二、加大环境监管力度。
政府部门要加强对环境污染源企事业单位的监管力度,加强环境检测和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环境违法行为,严惩环境污染者。
同时,要加强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环境保护行为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三、促进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
政府部门要加大对绿色技术研发和应用的支持力度,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大绿色技术的投入,推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同时,要加强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减少资源的消耗和浪费。
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
政府部门要加大对生态保护和修复的投入,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加强森林、湿地等重要生态系统保护,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恢复力。
同时,要加强对生态环境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度。
五、倡导绿色生活方式。
每个人都应该从自己做起,倡导绿色生活方式。
我们可以从日常生活中入手,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采取节约用水、用电的措施,积极参与垃圾分类等行动,共同营造绿色、环保的生活环境。
同时,要加强对公众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绿色消费的意识。
最后,我希望政府部门能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加大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投入力度,通过健全的政策和有效的措施,将我们的家园打造成一个美丽、宜居的地方。
谢谢!某某某某学生敬上关于保护生态环境建议书(二)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各位亲爱的朋友们:大家好!我是环保倡议者小明。
今天,我非常荣幸可以站在这里,向大家倡导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并呼吁大家一起加入到保护生态环境的行动中来。
生态环境保护知识点

生态环境保护知识点1.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保护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对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良好的生态环境能够保障人类的生命健康和身心安宁,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生态环境保护有助于维护和促进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平衡。
2.生态环境问题:-大气污染:包括空气中的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对人体健康和大气质量造成的污染。
-水污染:包括各类工业废水、农业排污和生活污水对水体造成的污染。
-土壤污染:包括化学物质、重金属和农药等对土壤质量造成的污染。
-生物多样性丧失:包括物种灭绝和生物群落破坏等现象,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造成威胁。
3.生态环境保护的原则:-预防为主:通过科学规划和合理设计,尽量避免环境问题的发生。
-治理结合: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源头治理、过程治理和终端治理来控制和减少环境污染。
-污染者付费原则:将环境污染造成的费用转嫁给污染者,鼓励企业和个人通过环境税、排污费等方式承担责任。
-全民参与:提倡公众和企业积极参与环境保护活动,形成全社会的环保意识和行动。
4.生态环境保护的措施:-节约资源和能源:通过合理利用和节约资源和能源,减少对环境的压力。
-持续发展: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注重环境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平衡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关系。
-推广清洁生产:采取清洁生产技术,减少产生污染和废弃物的量。
-提高环境监管和执法:加强环境监管和执法力度,对环境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加强环境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知识水平,培养良好的生态环境保护习惯。
-国际合作:加强国际间的环境保护交流与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的生态环境问题。
5.生态环境保护的成果:-通过多年的努力,世界范围内的空气质量和水质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减少了大气污染和水污染造成的健康问题,提高了人类的生活质量。
-加强了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提高了生物多样性的状况。
-促进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了经济增长与资源利用的协调。
综上所述,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全球性的重大课题,需要各国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共同努力。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课件:第六章生态环境的保护(必修三)

[探究与学习] 为什么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快?
提示:由于我国人口的生育水平迅速下降和平均寿命延长,
使人口年龄结构中的幼年个体数比例下降,成人和老年人个体
数相对增长。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 .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燃料需求增加;人均耕地
加剧 。 减少 ;植被破坏;资源大量消耗;环境污染________ ________ 2.协调人口与环境关系的措施:
答案:B
【变式训练】下列关于人口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只有控制人口的增长,才能更好地发展
B.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要把计划生育工作放 在重要位置 C.目前我国人口太多,不可能与自然和谐发展
)
D.专家预测到 21 世纪中叶,我国人口总数将达到高峰, 然后才有可能下降 [答案]C
【拓展过程】 本节内容:本节内容主要讲解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我国在控制人口增长的同时还要加强对资源和环境的保护,治 理环境污染。 ↓ 课题延伸:人口增长带来的环境问题。 ↓ 实例应用:生活污水的排放对河流、湖泊水质的影响。
二、保护生物多样性
4、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2)易地保护(ex situ conservation):是指把 保护对象从原地迁出,在异地进行专门保护。
二、保护生物多样性
4、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 保护生物多样性,关键是要协调好人与生态环境的
关系; • 还要加强立法、执法和宣传教育,使每个人都理性 地认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自觉形成符合生 态文明的行为和习惯。
我们可以把老子所说的“道”,理解为自然界中各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人固然十分重要,甚至被说成是自然界中的“万物之灵”。但是,人也只是 这四大中的一个,人绝不能超越其他三个大而为所欲为。人类必须追求和实 践人与自然协调一致的美好理念,只有这样人类社会才能可持续地发展下去。
保护生态环境措施_保护生态环境的举措

保护生态环境措施_保护生态环境的举措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它为我们提供了清新的空气、干净的水源、肥沃的土地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展和加剧,生态环境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如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壤污染、水资源短缺等。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已成为当务之急。
以下是一些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和举措。
一、加强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完善的法律法规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保障。
政府应制定更加严格和具体的环境保护法律,明确企业和个人在环境保护方面的责任和义务。
同时,要加强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确保法律法规的有效执行。
对于违法排放污染物、破坏生态资源等行为,要给予严厉的处罚,形成有效的威慑力。
二、推动能源结构转型能源的使用是影响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
目前,我国仍以煤炭、石油等传统能源为主,这些能源的开采和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和温室气体。
因此,要加快推动能源结构转型,加大对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如太阳能、风能、水能、核能等。
通过技术创新,提高清洁能源的效率和稳定性,降低其成本,使其在能源供应中占据更大的比例。
三、促进产业升级和绿色发展传统产业往往存在高能耗、高污染的问题。
为了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要加快产业升级,推动传统产业向绿色、低碳、循环的方向发展。
鼓励企业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艺,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
同时,要培育和发展绿色产业,如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生态农业等,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四、加强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和维持平衡的能力,但当人类活动的干扰超过其承受限度时,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因此,要加强对森林、草原、湿地、河流、湖泊等生态系统的保护,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严格限制开发活动。
对于已经受到破坏的生态系统,要采取积极的修复措施,如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湿地恢复等,恢复其生态功能。
五、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公众是环境保护的重要力量。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也越来越严重。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减少污染、保护生物多样性和节约资源。
本文将介绍一些重要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一、减少污染污染是对生态环境最直接的破坏之一。
为了减少污染,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加强环境监管:建立健全的环境监测体系,严格监管污染源的排放情况,对违法排放行为进行惩罚。
2. 推广清洁能源:减少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的使用,提倡使用清洁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和水能等。
这样不仅可以减少空气污染,还能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
3. 加强废水处理:建立废水处理设施,对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进行处理,达到排放标准后再排入河流和海洋。
4. 减少垃圾产生:推广垃圾分类制度,提倡垃圾减量和资源化利用,减少对环境的负荷。
二、保护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的基础,对于维持生态平衡和人类的生存都至关重要。
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建立自然保护区:划定一定的区域作为自然保护区,保护重要的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物种。
2. 禁止非法猎捕和盗伐:加强对非法猎捕、盗伐和走私活动的打击力度,保护野生动植物的生存环境。
3. 推广可持续利用:在资源利用方面,要坚持可持续利用的原则,避免过度开采和捕捞,保持生物资源的可再生性。
4. 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众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认识和意识,增强人们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三、节约资源资源的过度消耗不仅会导致资源枯竭,还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
为了节约资源,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提倡节能减排:加强对能源的合理利用,提倡节能减排的生活方式,如开发高效节能的家电产品,推广绿色交通工具等。
2. 推广循环经济:发展循环经济模式,鼓励资源的再利用和回收利用,减少资源的浪费。
3. 加强水资源管理:实施科学的水资源管理措施,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防止水资源的过度开采和污染。
4. 建立资源保护意识:加强对资源保护的宣传教育,培养公众的资源保护意识,引导人们形成勤俭节约的生活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环境的保护一.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1. 我国人口现状和发展前景(1)现状:。
(2)前景: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我国人口仍将在较长时期内。
目标:2005年人口总数控制在以内,2010年控制在以内,21世纪中叶人口总数达到()以后将开始缓慢下降。
例题1 下列关于人口数量动态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决定人口数量变化的因素是出生率、死亡率和迁移率B.年龄组成是预测未来人口动态的主要依据C.人口数量问题既有其自然生理基础,又有其社会制约因素D.不同人口种群出生率的差异主要是生殖年龄和个体数2.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例题2 在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中,“保护天然林”和“退耕还林(草)”是两项重要内容,采取这两项措施的首要目标是()A.开展生态旅游 B.发展畜牧业 C.增加木材产量 D.改善生态环境二.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和等。
例题3 在大量使用1(化肥)、2(农药)、3(普通洗衣粉)、4(石油)和5(高含硫煤炭)这几种物质中,能促使赤潮发生的是()A.1和2 B.3和1 C.2和4 D.3和5例题4 臭氧层能够大量吸收()A.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 B.太阳辐射中的红外线 C.地面辐射 D.大气辐射举一反三保护臭氧层的有效对策是()A.建立大范围的热带雨林自然保护区B.各国共同行动,综合治理酸雨和汽车尾气污染C.各国共同行动,禁止氟氯烃化合物的排放D.严格控制发达国家CO2的排放量三.保护生物多样性1.生物多样性:生物圈内所有的,它们所拥有的全部以及各种各样的,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
2.三个层次:、、。
思考:这三个层次之间的关系?3.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例题5 连线:芦苇是一种重要的造纸原料潜在价值每个物种都维系着它们所在的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海洋和森林等生态系统能陶冶情操、激发创作的灵感直接价值鲁班通过观察某种叶片的叶缘得到启示,研制出了木工用的锯蝉蜕是一种动物性药物间接价值某种不知名的昆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4.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1)就地保护:在对被保护的建立以及等,这是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自然保护区分为自然生态系统类的保护区和野生生物类的保护区等。
(2)易地保护:把保护对象从,在进行专门保护。
(3)离体保护:利用现代技术,尤其是低温技术,将生物体的一部分长期储存,以保护物种的种质资源。
例如,建立,;利用、和等技术。
(4)加强立法、执法和宣传教育例题6 三峡大坝建成后,库区内许多原有的特有物种面临灭绝威胁,为保护这些特有物种最有效的保护措施是()A.就地保护 B.易地保护 C.建立自然保护区 D.严格控制污染举一反三下列不属于好的自然保护办法的一项是()A.建立自然保护区B.严禁对自然资源的开发C.立法保护,并加强宣传教育D.人工饲养和繁殖濒危的野生动物四.可持续发展——人类的必然选择可持续发展的含义是:例题7 下列最可能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不符合的一项措施是 ( ) A.森林的采伐量小于生长量B.人工鱼塘生产者的能量少于消费者的能量C.农田从收获中输出的氮元素多于补充的氮元素D.农田施用的无机氮肥多于生物固定的氮肥举一反三下列关于自然保护区和可持续发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只是反对盲目的、掠夺式的开发利用,而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B.野生生物的保护不仅要保护所有的野生动物,还要保护所有的野生植物。
C.自然保护要立法执行和宣传教育并举。
D.建立自然保护区是自然保护的好方法。
布置作业:1.我国特有的、栖息于淡水的濒临灭绝的哺乳动物是()A.大熊猫 B。
白鳍豚 C.扬子鳄 D.金丝猴2.随着环境污染的不断加剧,可能引起海洋表层的浮游植物大量死亡,从而进一步加剧温室效应,这是因为浮游植物的死亡会使 ( ) A.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 B.大气层中臭氧量增加 C.海洋表层无机物增加 D.海洋表层含氧量增加3.在人类的生产活动中,为了不受大自然的惩罚,必须具备的正确观点是 ( )A .有讲求生态效益,才能有稳定的经济效益B .遵循生态系统自身规律,大力扩大耕地面积C .保护对人类有益的生物资源,消灭对人类不利的种群D .优先考虑经济效益,充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4.下列是为增强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而采取的措施,哪一个是正确的 ( ) A.减少捕食者和寄生生物的数量B.使生产者和消费者在数量上保持平衡C.减少生物的种类D.增加生物的种类 5.数百年前我国黄土高原有茂密的森林,后来却变成了荒山秃岭,主要原因是 ( )A.北方寒流长期侵袭B.过度开发破坏了生态平衡C.长期旱灾,赤地千里D.地壳运动频繁6.图为PPE 怪圈,它是指"生活贫困--人口增长--环境退化"的恶性循环。
它表明 ( )A .贫困、人口和环境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B .贫困、人口和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C .部分的性能状态制约着整体的性能状态D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7.我国西部因历史和气候的原因,生态环境较差。
在西部大开发过程中,为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首先应考虑 ( ) A. 发展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以保护和改善西部的生态环境 B. 控制人口的过快增长,以减轻人类对环境的压力C. 治理严重的水污染,从而解决水资源严重短缺问题D. 发展乡镇企业,增加收入,以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8.环境污染已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下列与环境污染无关的是 ( )①温室效应 ②赤潮 ③光化学污染 ④潮汐 ⑤臭氧层空洞 ⑥水俣病 ⑦酸雨 ⑧大脖子病A. ①⑥B. ①⑤⑧C. ②③⑦D. ④⑧ 9.“富集”是指 ( ) A . 某些物质在人体内大量积累B . 某些物质在生物体内大量积累C . 生物从食物链中大量积累某些物质D . 某些物质沿食物链方向在动物体内积累,营养级越高,浓度越高10.下列各组选项中,三种自然灾害或环境问题之间有逐级因果关系的是 ( )A . 寒潮、霜冻、盐碱化B . 地震、泥石流、水土流失C . 酸雨、臭氧层破坏、杀伤性紫外线D . 森林减少、温室效应、海平面升高 11. 中央电视台于2003年8月10日,在《新闻联播》节目中报道:世代深居在我国内蒙古东北部大兴安岭北端原始森林中的全国最后一个狩猎部落鄂温克族,在政府的关怀和安排下,于今日扔下猎枪,牵着驯鹿,迈出森林,走下大山,来到根河市郊区定居下来,开始了新的生活。
这是一次重要的生态移民,这一举措的最直接意义是 ( ) A . 保护大兴安岭森林的动物多样性 B . 保护大兴安岭森林的生物多样性 C . 保护大兴安岭森林的生态系统稳定性 D . 保护生物圈的相对稳定状态12.环境污染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在一定程度上,植物在污染环境中也有继续保持正常生命活动的特性,这种特性称为抗性。
研究植物的抗性对筛选具有净化环境的植物种类和保护环境有积极意义。
(1①该研究说明,植物对SO 2的抗性与气孔的密度呈______________关系,和每个气孔的面积呈_____________关系。
②在SO 2污染严重的地区,最好选择表中________________植物为行道树种。
(2)工业生产中产生的SO 2是酸雨(pH <5.6)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
有人设计实验研究酸雨对植物的毒害作用。
实验过程如下图所示(除图中特别说明的外,其他条件甲、乙均相同): 实验结果表明,“酸雨”使植物叶片变黄,而对照实验中的植物没有变黄。
该实验说明“酸雨”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影响。
参照上述装置和试剂以小麦种子为实验材料尝试设计实验,探究2种不同pH 的酸雨对种子萌发率的影响。
①探究的问题:不同pH 的酸雨对小麦种子萌发率的影响。
②作出的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实验步骤(简要叙述): ④实验预期结果与分析(实验预期结果多种多样,写出其中3种并加以分析):答案:1982年我国将计划生育确定为一项基本国策,2001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
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明显下降,目前已进入低生育水平国家行列。
持续增长13.3亿14亿峰值(接近16亿)人口危机资源危机粮食危机能源危机环境危机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酸雨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生物多样性锐减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基因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遗传(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原地生态系统或物种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最有效原地迁出异地精子库种子库人工授精组织培养胚胎移植“在不牺牲未来几代人需要的情况下,满足我们这代人的需要”,它追求的是自然、经济、社会的持久而协调的发展例题1 D 例题2 D 例题3 B 例题4 A 举一反三C例题5 潜在价值连线某种不知名的昆虫;间接价值连线每个物种都维系着它们所在的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直接价值连线其他所有。
例题6 B 举一反三 B 例题7 C 举一反三 B作业:1. B 2. A 3. A 4. D 5. B 6. B 7. A 8. D 9. D 10. D 11. B 12.(1)①正相关反相关②甲(2)②不同pH的酸雨对小麦种子萌发率的影响程度不同(或相同)。
③用上述实验装置和试剂,采用两种pH<5.6的“酸雨”进行实验,设置清水对照;在三个花盆中播种同样数量(例如50粒)的小麦种子;在相同而适宜的环境中培养;一段时间(7天)后,分别统计3个装置中的种子萌发率。
④a.如果三个装置中种子萌发率没有差异,那么说明酸雨对种子萌发率没有影响b.如果三个装置中,pH越小,种子萌发率越低,说明酸雨对种子萌发有抑制作用,且随着pH的减小,抑制作用增大。
c.如果三个装置中,pH越小,种子萌发率越高,说明酸雨对种子萌发有促进作用,且随着pH的减小,促进作用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