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骨伤科常用抗生素

合集下载

骨科患者万古霉素使用的专项点评

骨科患者万古霉素使用的专项点评

骨科患者万古霉素使用的专项点评万古霉素(vancomycin)一种抗生素,用于治疗伴随着耐药细菌感染有重要意义的复杂和严重的骨科患者。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它就一直被认为是一种功效显著的抗生素,因此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被广泛使用。

近年来,随着全球耐药菌病原体的快速增长,万古霉素也变得更受欢迎,也可以用来治疗耐药细菌感染。

然而,万古霉素也有一些副作用,包括腹痛、腹泻、下痢、肾毒性甚至肝毒性。

我们因此认为,在运用万古霉素治疗骨科患者之前,显得尤为必要,应当对它的应用进行全面的审查和评估。

首先,在应用万古霉素治疗骨科患者之前,要进行诊断测试以确定病原体的耐药性和敏感性,并采取要求的抗菌药物。

在所有药物中,万古霉素对最多的耐药菌有抑制作用,所以应当特别关注这种药物。

其次,万古霉素的安全性也不容小视,应当确定其副作用,并据此给予预防和管理措施。

尤其是,由于它可以影响肾脏和肝脏的机能,所以在使用万古霉素之前,要全面评估患者的肾脏和肝脏功能状况,并监测它的副作用情况。

此外,在使用万古霉素时,还要注意其使用量。

过低的使用量可以导致耐药菌的产生,而过高的使用量可能会出现毒性反应。

因此,我们应该慎重选择万古霉素的用量,并在治疗过程中定期监测患者的血液测试变化。

最后,由于耐药菌问题日益严重,因此在运用万古霉素治疗骨科患者之前,有必要注意其结合使用的抗菌药物。

原则上,应该避免与其他抗生素共用,特别是碳青霉烯类药物,以降低耐药菌问题的发生。

此外,为了规避它的副作用,也可以同时使用辅助护理药物,调节肝脏、肾脏等细胞功能。

总之,为了使骨科患者受益于万古霉素,我们还需要对它进行全面的研究和评估,以避免不必要的副作用和抗药性问题的发生。

万古霉素在治疗耐药细菌感染时,仍然是有效的。

我们因此推荐在正确使用这种抗生素的情况下,将它纳入骨科临床治疗课程,以最大程度地发挥其作用。

抗生素治疗骨骼感染的药物选择与疗程

抗生素治疗骨骼感染的药物选择与疗程

抗生素治疗骨骼感染的药物选择与疗程骨骼感染是一种常见的感染性疾病,通常由细菌引起。

抗生素是治疗骨骼感染的主要药物,正确的药物选择和合理的疗程是确保疗效的重要因素。

本文将介绍抗生素治疗骨骼感染的常用药物选择和疗程。

一、药物选择1. 青霉素类抗生素:青霉素类抗生素广谱、疗效好且安全性较高,是治疗骨骼感染的首选。

常用的代表药物有苯唑西林、头孢菌素等。

2. 齐多西林类抗生素:齐多西林类抗生素具有强大的抗菌作用,对骨骼感染引起的细菌感染有良好的疗效。

常用的代表药物有美洛西林、阿莫西林等。

3. 链霉素类抗生素:链霉素类抗生素对革兰阳性菌和一些革兰阴性菌有较好的杀菌作用,在特殊情况下可以考虑使用。

常用的代表药物有克林霉素、阿奇霉素等。

4.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具有强烈的革兰阴性杀菌作用,对骨骼感染中的革兰阴性菌感染有效。

常用的代表药物有庆大霉素、妥布霉素等。

5. 强力霉素类抗生素:强力霉素类抗生素可以对耐药菌起到一定的杀菌作用,适用于治疗复杂的骨骼感染。

常用的代表药物有利奈唑胺、替考拉宁等。

二、疗程骨骼感染的疗程根据感染的严重程度和患者的情况而定,一般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急性期治疗:急性期治疗一般持续2至4周,主要是通过静脉给药来迅速控制感染。

患者需要住院治疗,定期检查炎症指标和影像学检查,以评估治疗效果。

2. 缓解期治疗:当急性期治疗后,病情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后,可以转为口服给药。

治疗时间一般为4至6周,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和药物副作用。

3. 持续期治疗:部分患者需要进行长期维持治疗,时间可达数月至数年不等。

持续期治疗的目的是预防复发和保持疗效,但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和药物不良反应。

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遵循医生的嘱咐,按时服药,并定期复诊。

同时,患者应注意休息,合理饮食,增加免疫力,帮助身体更好地对抗感染。

总之,抗生素治疗是骨骼感染的主要手段,正确选择药物和合理规划疗程对于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抗生素应用指南骨和关节感染的抗生素选择

抗生素应用指南骨和关节感染的抗生素选择

抗生素应用指南骨和关节感染的抗生素选择抗生素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广泛,能够治疗和预防感染病情的恶化。

骨和关节感染是严重的病症,需要正确选用适当的抗生素来进行治疗。

本文将详细介绍抗生素在骨和关节感染中的应用指南,并给出一些建议。

1. 确认感染类型在选择抗生素之前,首先需要了解感染的类型。

骨和关节感染常见的致病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等。

不同的致病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有所差异,因此需要通过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等方法来确定感染菌株的敏感性。

只有在确定了感染的病原菌以及其敏感性后,才能更好地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2. 选择适当的抗生素根据细菌的敏感性,我们可以选择一种或多种抗生素来进行治疗。

常用的抗生素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万古霉素、氟喹诺酮类和磺胺类等。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些抗生素的适应症和注意事项:- 青霉素类:适用于对青霉素敏感的细菌感染,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

副作用较少,但对青霉素过敏的患者禁用。

- 头孢菌素类:适用于对青霉素耐药的细菌感染,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株。

注意与青霉素过敏的交叉反应,对于青霉素过敏的患者慎用。

- 万古霉素:广谱抗生素,适用于多种细菌感染,包括对青霉素和头孢菌素耐药的感染。

副作用较多,应遵循医生的建议使用。

- 氟喹诺酮类:适用于对其他抗生素治疗无效的细菌感染。

慎用于儿童和孕妇,副作用包括肌腱炎和心律失常等。

- 磺胺类:适用于对磺胺类药物敏感的细菌感染,如肺炎克雷伯菌感染。

常见的副作用包括过敏反应和溶血性贫血等。

总体来说,在选择抗生素时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情况、药物的适应症和副作用等因素,为患者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3. 药物剂量和疗程除了选择适当的抗生素之外,药物的剂量和疗程也十分重要。

过低的药物剂量可能无法有效杀灭细菌,而过高的剂量则容易导致药物的毒副作用。

因此,在选择抗生素的剂量时应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肝肾功能等因素进行调整。

此外,抗生素的疗程也需要严格遵循医生的建议。

骨科常用药物相关知识

骨科常用药物相关知识

骨科常用药物相关知识
骨科常用药物主要包括抗生素、消炎止痛药、脱水消肿剂、促进骨愈合类药物及营养神经药物等。

抗生素如克林霉素、万古霉素用于治疗骨髓炎和感染;利福平等抗结核药常用于骨结核病灶。

消肿脱水药物如甘露醇减轻局部肿胀,改善微循环;活血化瘀药物促进血肿吸收和组织修复。

促进骨愈合的药物如鲑鱼降钙素、二磷酸盐等可增强骨代谢与重建;而营养神经药物则有助于受损神经功能恢复。

此外,还包括用于镇痛管理的非甾体抗炎药、阿片类药物以及术前术后预防性使用的抗生素和抗凝血药。

骨科常用药物

骨科常用药物

目录1.预防用药 01.1无内植物的手术预防用药 (1)1.2有内植物的手术预防用药 (1)1.3关节置换手术预防用药 (1)1.4开放性损伤预防用药 (1)1.5预防血栓用药 (2)2.感染性疾病的用药 (2)2.1骨、关节感染 (3)2.2骨与关节结核 (4)2.3术后伤口感染的用药 (4)3.显微外科用药 (4)4.促进骨折愈合的用药 (6)5.围手术期的止痛用药 (6)6.营养支持用药 (6)7.神经营养用药 (7)8.骨肿瘤化疗用药 (7)9.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疗法 (8)10.外用药 (9)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分线管理规定 (10)一、医院抗菌药物分线管理范围 (10)二、分线使用规定 (12)相关药品的详细资料 (13)一、抗感染用药 (13)(一)青霉素类 (13)(二)头孢菌素类 (13)(三)氨基甙类 (25)(四)大环内酯类 (25)(五) 喹诺酮类 (26)(六) 抗结核药 (32)二、镇痛药 (33)三、脱水剂 (37)四、抗酸药及治疗消化性溃疡病药 (41)五、促凝药 (42)六、抗凝血药 (43)七、扩容药 (46)八、激素 (47)九、活血化瘀 (48)十、促进骨折愈合 (50)十一、补钙 (51)十二、营养软骨 (51)十三、神经营养药 (52)十四、增强免疫 (56)十五、能量物质 (57)1.预防用药外科手术预防用药目的:预防手术后切口感染,以及清洁-污染或污染手术后手术部位感染及术后可能发生的全身性感染。

外科手术预防用药基本原则:根据手术野有否污染或污染可能,决定是否预防用抗菌药物。

1. 清洁手术:手术野为人体无菌部位,局部无炎症、无损伤,也不涉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人体与外界相通的器官。

手术野无污染,通常不需预防用抗菌药物,仅在下列情况时可考虑预防用药:(1)手术范围大、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2)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如头颅手术、心脏手术、眼内手术等;(3)异物植入手术,如人工心瓣膜植入、永久性心脏起博器放置、人工关节置换等;(4)高龄或免疫缺陷者等高危人群。

骨伤科常用药用法与注意事项

骨伤科常用药用法与注意事项

骨伤科常用药用法与注意事项一、抗生素1百定(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30分钟适用于对哌拉西林耐药对本品敏感的产β-内酰胺酶致病菌引起的下列感染。

1呼吸系统感染。

2泌尿系统感染【不良反应】1 胃肠道反应2 皮肤反应2仙必他(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30分钟仅用于治疗由对头孢哌酮单药耐药、对本品敏感的产β-内酰胺酶细菌引起的中、重度感染。

1呼吸系统感染。

2泌尿系统感染【不良反应】1 胃肠道反应2 皮肤反应3舒普深(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30分钟用于敏感菌所致的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胆囊炎、胆管炎和其他腹腔内感染等。

【不良反应】1 胃肠道反应2 皮肤反应4泰能(注射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30分钟已有使用更昔洛韦和泰能静脉滴注于病人引起癫痫发作的报。

泰能静脉使用时速度太快可引起血栓静脉炎5甲硝唑>60分钟6替硝唑>60分钟7环丙沙星>30分钟8左克(左氧氟沙星)>60分钟9他格施(替拷拉宁)>30分钟10去甲万古霉素>60分钟11氟康唑>60分钟最大速率小于200mg/h12法多琳>30分钟13头孢地尼胶囊。

进食后给药,其吸收稍有降低。

14普尼克斯。

口服成人,一次0.75g,一日3次15彼妥-盐酸左氧氟沙星片一、抑酸药1韦迪【适应症】主要用于:①消化性溃疡出血。

②非甾体类抗炎药引起的急性胃黏膜损伤和应激状态下溃疡大出血的发生;③全身麻醉或大手术后以及衰弱昏迷患者防止胃酸反流合并吸入性肺炎。

【用法用量】静脉滴注。

一次40mg,每日1~2次,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中稀释后供静脉滴注,静脉滴注时间要求15~30分钟内滴完。

本品溶解和稀释后必须在3小时内用完,禁止用其他溶剂或其他药物溶解和稀释。

2洛赛克40mg/支【适应症】作为当口服疗法不适用时下列病症的替代疗法: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用法用量】静脉滴注,用前将瓶中的内容物溶于l00毫升0.9%氯化钠注射液或100毫升5%葡萄糖注射液中,本品溶解后静脉滴注时间应在20一30分钟或更长。

工伤药品目录骨伤科

工伤药品目录骨伤科

工伤药品目录骨伤科骨伤科是医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骨骼系统的疾病和创伤。

在骨伤科的治疗过程中,药物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

下面是一份工伤药品目录骨伤科的内容。

一、非处方药:1. 骨痛宁:适用于骨骼疼痛、风湿性关节炎和扭伤等病症。

2. 十全大补丸:具有补气养血、强骨健肌的功效,适用于骨质疏松和骨折后的恢复期。

3. 大活络丸:主要用于治疗骨骼肌肉疼痛、酸胀、痿痹等症状。

4. 强力骨糖胶囊:可以增强骨骼的钙化和增生功能,适用于骨质疏松和骨折等病症。

二、抗炎药:1. 青霉素类抗生素:用于治疗骨骼感染,如骨髓炎等。

2. 红霉素软膏:适用于治疗骨伤口裂开、创面感染等。

3. 甲硝唑片:用于治疗骨内感染,如骨髓炎等。

三、止痛药:1. 迪瓦斯文片:适用于治疗骨折后的疼痛和不适感。

2. 盐酸滴洛西林胶囊:可以缓解骨骼疼痛,适用于骨病和扭伤等病症。

四、抗生素:1. 强力霉素片:用于治疗骨骼感染,如骨髓炎等。

2. 克拉霉素片:适用于治疗骨内感染,如骨髓炎等。

五、免疫调节剂:1. 甲泼尼龙片:可以抑制炎症反应,适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等骨关节疾病。

2. 甲巯咪唑片:具有免疫调节和抗炎作用,适用于治疗骨骼系统的炎症性疾病。

六、维生素和矿物质补充剂:1. 钙剂:用于增强骨骼的钙化功能,适用于骨质疏松等病症。

2. 维生素D:可以促进钙的吸收和骨骼的生长发育,适用于骨质疏松和骨折后的恢复期。

3. 硒片:适用于治疗骨骼系统的炎症性疾病和退行性关节病。

以上是工伤药品目录骨伤科的一部分药品内容,这些药物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在骨伤科的治疗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但是,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不同,用药需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骨科手术抗生素使用最新指南

骨科手术抗生素使用最新指南

骨科手术抗生素使用最新指南骨科手术抗生素使用最新指南引言概述骨科手术抗生素使用最新指南具有繁多的种类和巨大的数量,如果不能够科学处置,将会严重污染到水、大气以及土壤环境。

近些年来,骨科手术抗生素使用最新指南产生量呈现出不断增长的态势,迫切需要深入治理。

因此,骨科手术抗生素使用最新指南要依据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结合骨科手术抗生素使用最新指南的产生原因以及处置利用中暴露的问题,及时采取针对性的优化措施,减少骨科手术抗生素使用最新指南产生量的基础上,高效利用骨科手术抗生素使用最新指南。

1骨科手术抗生素使用最新指南的概念1.1骨科手术抗生素使用最新指南种类通常情况下,可从三个方面划分骨科手术抗生素使用最新指南的种类。

第一,工业骨科手术抗生素使用最新指南。

工业生产过程中,难免会有气体、固体、液体等诸多形式的污染物产生。

工业骨科手术抗生素使用最新指南涵盖一般废物与危险废物两种,前者的危害较小,后者的腐蚀性,毒性较强,会在较大程度上危害到人体健康与环境。

第二,城市骨科手术抗生素使用最新指南。

城市运行过程中,将会有建筑垃圾、商业垃圾等大量的骨科手术抗生素使用最新指南产生。

特别是近些年来,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骨科手术抗生素使用最新指南量也显著增加。

第三,农业骨科手术抗生素使用最新指南。

植物秸秆、动物粪便等为农业骨科手术抗生素使用最新指南的主要类型,如果不能够科学处置,也会污染到生态环境。

1.2骨科手术抗生素使用最新指南的影响骨科手术抗生素使用最新指南往往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后,方才会逐渐体现出对骨科手术抗生素使用最新指南的污染。

第一,骨科手术抗生素使用最新指南污染水体。

在雨水、重力沉降等作用下,骨科手术抗生素使用最新指南地表水系内容易进入空中漂浮的骨科手术抗生素使用最新指南细小颗粒,颗粒溶解后,有害成分将会在水中产生。

骨科手术抗生素使用最新指南如果向河流中排放大量的骨科手术抗生素使用最新指南,河道将会遭到堵塞,出现不同程度的淤积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骨伤科常用抗生素不合理应用分析在骨伤科临床治疗工作中,抗生素的应用很普遍,临床医生是否根据骨伤科病人的临床特点,合理选择使用抗生素,既达到治病的目的,又减少不良反应,避免药源性疾病的发生。

本人随机抽取本院1990~1994年骨伤科住院病历(使用抗生素者)1400份,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如下:1常用抗生素青霉素G、氨苄青霉素、红霉素、林可霉素、丁胺卡那霉素、氯霉素、乙酰螺旋霉素、四环素、庆大霉素、头孢氨苄、氟哌酸、甲硝唑等。

2不合理用药情况经过调查分析,在1400份使用抗生素病例中,存在不合理应用287例,占20.5%。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2.1无指征用药一些无合并症的闭合性骨折、轻微软组织损伤、没有感染迹象或可能导致感染的因素存在而使用抗生素。

2.2轻症用重药较轻的创伤、感染(如污染轻的皮肤擦伤、皮下血肿等),使用一般抗生素即可达到抗炎作用,调查中发现有的病例使用头孢氨苄等强效抗菌剂,甚至多联用药。

2.3联合用药不当联合用药的目的是扩大抗菌谱,发挥抗生素之间的协同作用及延缓耐药株的发生,减少不良反应。

调查中发现不合理联用有几种情况:①具有药理性拮抗药联用,如林可霉素与红霉素合用,因两药受体相同而互相竞争呈拮抗作用,抵消了林可霉素的抗菌作用[1]。

②重复联用,如青霉素与先锋霉素联用,红霉素与乙酰螺旋霉素合用,可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③毒性相同或相近药物联用,如头孢类与氨基甙类均有肾毒性作用,两药合用可增加肾功能损害[2]。

④繁殖期杀菌剂与快速抑菌剂联用,如青霉素与氯霉素合用,因后者使细菌不能进入繁殖期,使前者发挥不了杀菌作用[3]。

2.4更换药物过频检查中发现有些病例1~2天就撤换抗生素,一种用药方案应于7 2小时后判定疗效[3],更换过快无法确定其疗效,容易产生耐受性,延误病情。

2.5用药时间过长一般感染控制后3天可考虑停药[4]。

调查中发现有的病例用药时间过长,甚至一直用到出院,不仅浪费药物,又增加了病人的痛苦和不便。

2.6用药剂量过大如头孢唑啉常用治疗量是每天1.5~2.0g,重症可增至每天4.0g,检查中发现有的病例用到6.0~8.0g/天,药量过大,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增加副作用[5]。

2.7预防性用药过滥一般无菌手术无需用抗菌药物,仅在污染手术或术后体腔内有血肿形成可能者,才用适当抗生素预防,而且疗程应尽量短、药种尽量少、剂量尽量小[4]。

2.8局部用药过多一般在全身用药足效时,局部用药并无必要,况且效果不确定,还可能影响伤口的愈合过程,增加耐药株的产生[3]。

检查中发现较多使用庆大霉素、氯霉素等外用于局部伤口的情况。

2.9药物选择不当未作药敏试验时,应根据不同的感染选择适当的抗菌素,如四肢浅表创伤感染、多为革兰氏阳性球菌感染,应首选青霉素、红霉素类,调查中发现有些以甲硝唑、氟哌酸为首选,起不到有效的治疗作用[4]。

2.10忽视特殊不良反应如氯霉素可抑制骨髓造血功能,对于出血多或并有贫血症的病人,不宜使用,丁胺卡那霉素的肾毒性反应,在老年骨伤病人容易出现肾功能损害,应避免使用[6]。

【摘要】目的了解骨科住院患者抗生素使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参考。

方法随机抽查2006年1~12月骨科住院患者出院病历540份,采用药物利用状况分析法,对抗生素应用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

结果骨科住院患者抗生素使用率为80.56%(手术患者为100%),合理使用率为74.63%。

结论我院骨科住院患者抗生素使用基本合理。

但也存在一些不足,特别是手术患者的术后预防用药时间过长,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

【关键词】骨科抗生素应用分析我院为一家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抗生素的用药金额约占总用药金额的1/3。

据我院临床药学科的调查统计,内科系统与外科系统住院患者抗生素的平均使用率分别为47.67%和81.31%;而外科系统中,骨科住院患者抗生素的平均使用率为80.56%(手术患者为100%)。

现为了了解骨科住院患者抗生素使用的合理性,对骨科住院患者抗生素的使用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参考。

1.3 我院骨科2006年1~12月住院患者出院病历共有3394份,按统计学随机抽样,抽查出院病历540份(骨1、骨2、骨3每科每月15份),统计住院患者和手术患者抗生素使用率、用药品种、给药途经、用药天数、联合用药情况等进行分析。

2.1 抗生素的使用情况在调查的540份出院病历中,有435份应用了抗生素,使用率为80.56%,其中305例手术患者全部使用了抗生素,使用率为100%。

联合用药中,单联为175例,占40.23%(手术患者89例,占单联用药的50.86%),二联为156例,占35.86%(手术患者132例,占二联用药的84.62%),三联为87例,占20.00%(手术患者67例,占三联用药的77.01%),四联为17例,占3.91%(全部为手术患者)。

抗生素的使用主要以静脉注射为主;无肌注给药;口服用药全年统计用药金额只有42782.68元,且在调查的病历中多为出院带药,故本次调查不作分析。

3.1 表1、表2显示我院骨科抗生素的使用主要以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为主,分别占用药金额的54.76%和38.19%。

单品种用药总剂量前5位中青霉素类占了4个。

特别是青霉素钠,其用药总剂量排序第1位,日用药金额排序第17位,说明其仍能以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价格低廉等优势广泛应用于临床。

苯唑西林钠、阿乐西林钠、头孢曲松钠、头孢噻肟钠等用药总剂量排在前10位,日用药金额排在后10位,说明我院骨科医师基本能遵循以疗效肯定、安全、价格相对较低、应用方便的原则使用抗生素。

但阿莫西林/舒巴坦钠,无论是用药总剂量还是用药总金额,均排在首位,其总用药金额序号与DDDs序号比值也只有0.33,表明该药物的价位较高,用药金额与用药同步性较差[1],而且在一个病区长时间使用同一种抗生素,也容易引起细菌产生耐药性。

应引起临床医师和院感质控部门的重视。

当发现某个病区长时间使用同一种抗生素时,应进行细菌学检查和药敏试验,一旦发现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下降,则应实行策略性换药或周期性循环用药的调控措施,以减少和延缓新的耐药机制的发生。

3.2 无指征使用抗生素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诊断为细菌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2]。

但在调查的病历中,有1例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2例闭合性骨折的患者,未行手术治疗,病历记录也未提及其他部位感染,均使用抗生素静脉滴注。

3.3 手术预防用药我院骨科主要开展关节外科、脊柱外科、矫形外科、修复重建等手术。

据报道[3],国内骨科手术患者术后感染高达10.97%。

因此在骨科围期手术合理应用抗生素预防术后感染确有必要。

但要做到有针对性,同时掌握好给药时机、剂量和疗程。

研究发现,手术患者发生细菌污染的高危期是从手术开始直到术后的一段时间,以手术末期的危险性最大。

专家认为,抗菌药物预防性的首剂给药时机应于术前1h静脉给药至术后24h [4]。

个别情况可延长至48h[2]。

在抽查的305例手术病历中,100%使用抗生素,单纯性预防用药者174例(57.05%),预防合并治疗性用药者131例(42.95%)。

在174例单纯性预防用药的手术患者中,89.5%做到了术前1~2h给药,但仍有10.5%的手术病例无术前预防用药,且整体术后预防用药时间过长,>3d者123例,占70.69%;单联用药79例(45.40%),二联和三联用药分别为53例(30.46%)和42例(24.14%);存在不合理现象。

因为矫形外科手术、应用植入物或假体的手术,感染的常见病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应用头孢唑林或头孢呋辛或克林霉素预防感染即可[5]。

多数研究结果也显示,单剂给药与多剂给药相比效果并无明显差异,而且延长预防性抗菌药物的使用与耐药菌的出现密切相关[4]。

3.4 医师超权限使用抗生素根据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原则和办法[2],我院制定了“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规定对一般感染患者应首选一线抗菌药物;对严重感染、免疫功能低下合并感染或已明确病原菌只对二线或三线抗菌药物敏感的患者,可直接使用二线以上抗菌药物治疗,但需经具有主治医师以上任职资格的医师同意后方能使用,特殊抗菌药物如泰能、万古霉素等应由专家会诊后方能使用。

在抽查的病历中,临床医师基本能按照“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选用抗生素。

但仍发现有少数住院医师直接使用二线以上抗菌药物或主治医师直接使用三线抗菌药物的现象。

通过以上分析,我院骨科抗生素的使用基本合理。

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术后预防性用药时间过长,且多为联合用药的问题。

临床医师在选用抗生素时,应根据骨科手术的特点和抗生素的生物学及药代动力学特征,结合常见的致病菌以及它们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来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尽可能选择单联用药,缩短预防用药时间,心要时可采取序惯疗法,以充分发挥抗生素的治疗作用,减少不良反应及耐药细菌的产生。

摘要: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目的是通过手术前使用抗生素尽最大可能预防手术后感染的发生,其应用时机是防止骨科术后感染极为重要的问题。

围手术期应用抗生素的原则、种类及应用现状在本文作了综述,同时分析了其前景与展望。

围手术期通常是指手术前、中、后的一段时间范畴,主要包括手术前准备、术中操作及术后处理等过程。

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目的是通过手术前使用抗生素尽最大可能预防手术后感染的发生。

1 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一般来说,手术切口感染的主要来源有:①内源性感染源,主要来自皮肤、呼吸道、泌尿生殖道等;②外源性感染源,主要来自手术室空气传播污染及手术器械污染。

外源性污染可以进行控制,其中器械污染可通过加强灭菌消毒措施解决,空气污染在采用空气净化的手术室能将感染率降低到1%左右[1]。

研究发现骨科围手术期应用抗生素可以预防内源性感染的发生。

最初研究认为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与不使用抗生素的术后感染率并无差异,特别对于无菌性手术,没有应用抗生素的适应证,所以使用抗生素有害无益。

进一步的研究发现,之所以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没有收到应有的效果,原因是以往使用抗生素的时间均在术后而非术前[2、3]。

上世纪60年代,国外已经开始在围手术期应用头孢菌素Ⅱ代抗生素并证实围手术期应用抗生素后感染明显降低[4]。

近年来大量研究及临床实践也证实,骨科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对预防手术后感染是肯定有效的[5]。

对于手术复杂、时间长、组织损伤大的无菌性手术,局部组织抗感染能力下降,感染的发生率极大提高,甚至关系到手术的成败,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是勿容置疑的。

2 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时机及相关因素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时机是防止骨科术后感染极为重要的问题。

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术前什么时间开始用药、术后继续使用多长时间为宜,目前报道不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