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科版高中物理选修3-1第3章第3节知能优化训练
鲁科版高中物理选修3-1同步练测:第三章第三节第三节焦耳定律.docx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桑水制作第三节焦耳定律建议用时实际用时满分实际得分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选的得0分,共40分)1.将A、B两个白炽灯接入电路,关于这两只灯泡的发光情况,正确的说法是()A.若A灯中的电流比B灯大,则A灯一定比B灯亮B.若A灯两端的电压比B灯大,则A灯一定比B灯亮C.若电流对A灯做的功比B灯多,则A灯一定比B灯亮D.若A灯消耗的电功率比B灯大,则A灯一定比B灯亮2.某电路在1分钟内消耗的电能为100J.若电路两端的电压变为原来的2倍,电路的电阻变为原来的二分之一.此电路在1分钟内消耗的电能是()A.50J B.200 C.400J D.800J3.下列关于电功、电功率和焦耳定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电功率越大,电流做功越快,电路中产生的焦耳热一定越多B.W=UIt适用于任何电路,而W=I2Rt=U2Rt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C.在非纯电阻电路中,UI>I2RD.焦耳热Q=I2Rt适用于任何电路4.一根电阻丝在通过2C的电荷量时,消耗电能是8J.若在相同时间内通过4C的电荷量,则该电阻丝两端所加电压U和该电阻丝在这段时间内消耗的电能Q分别为()A.U=4V B.U=8 V C.Q=16J D.Q=32J5.两只灯泡分别接在两个电路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额定电压高的灯泡较亮B.额定功率大的灯泡较亮C.接在电压高的电路两端的那盏灯较亮D.在电路中实际功率大的灯较亮6.有两个电阻连接在同一电路中,用电压表测得它们两端的电压相等,若在同一时间内它们产生的热量也相等,则这两个电阻()A.阻值一定相等B.通过的电荷量一定相等C.可能是串联D.可能是并联7.如图1所示,电压U不变,电阻R为固定电阻,如要使电路消耗的总功率稍稍增大一点,则可行的办法是()A.给R串联一个较小的电阻B.给R并联一个较小的电阻C.给R串联一个较大的电阻D.给R并联一个较大的电阻8.一只电炉的电阻丝和一台电动机线圈的电阻相同,都为r.设通过它们的电流相同(电动机正常运转),则在相同的时间内()图1A.电炉和电动机产生的电热相等B.电动机消耗的功率大于电炉消耗的功率C.电炉两端电压小于电动机两端电压D.电炉和电动机两端电压相等9.在电动机正常工作时,每秒钟内电流做功和每秒钟内电枢上产生的热量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电功等于电热B.电功等于电热的0.24倍C.电功等于电动机输出的机械功D.电热仅为电功的一部分10.有两盏电灯L1和L2,用图2中所示的两种方式连接到电路中,已知电压U相同,且两盏电灯均能发光,比较在甲、乙两个电路中电灯L1的亮度,则()A.甲图的电路中灯L1较亮B.乙图的电路中灯L1较亮C.两个电路中灯L1一样亮D.不知它们的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无法判断二、填空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8分,共16分)11.在一根导线两端加上一定的电压,每秒内发出一定的热量,今将这根导线均匀地拉长为原来的n倍后,再加上同样的电压,则这根导线每秒所产生的热量是原来的______倍.12.导体两端加12V电压,1分钟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为240C,此导体的电阻值为____Ω,导体中产生了_____J的热量.三、计算题(本题共4小题,共44分.解答时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3.(10分)如图3所示,电源电动势为E=30V,内阻为r=1Ω,电灯上标有“6V12W”字样,直流电动机线圈电阻R=2Ω,若电灯恰能正常发光,求电动机输出的机械功率. 14.(10分)某商场安装了一台倾角为30°的自动扶梯,该扶梯在电压为380V的电动机带动下以0.4m/s的恒定速度向斜上方运动.电动机的最大输出功率为4.9kW,不载人时测得电动机中的电流为5A,若载人时扶梯的移动速率和不载人时相同,则这台自动扶梯可同时乘载的最多人数是多少?(设人的平均质量为60kg,g取10m/s2)15.(12分)额定电压为220V的电动机的线圈电阻为0.8Ω,正常工作时,电动机每秒放出的热量为1280J,则电动机正常工作时的电流为多大?每秒有多少焦的电能转化成机械能?16. (12分)一直流电动机线圈内阻一定,用手握住转轴使其不能转动,在线圈两端加电压为0.3V,图2 图3电流为0.3A.松开转轴,在线圈两端加电压为2 V时,电流为0.8 A,电动机正常工作.求该电动机正常工作时,输入的电功率是多少?电动机的机械功率是多少?第三节焦耳定律得分:一、选择题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二、填空题11.12.三、计算题13.14.15.16.第三节焦耳定律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D解析:白炽灯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工作的,而灯泡的亮度取决于灯泡的实际功率,通过灯泡的电流大,灯泡两端的电压大,不能得到灯泡的实际功率大这一结论,电流做功多,同样不能确认实际功率大.2.D 解析:因为电路两端的电压变为原来的2倍,电路的电阻变为原来的二分之一,根据Q=U 2Rt得Q=800J.选项D正确.3.BCD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区分电功和电功率.电功率公式P=Wt,电功率越大,表示电流做功越快,对于一段电路,有P=IU,I=PU ,焦耳热Q=(PU)2Rt,可见Q与P、t都有关,所以,P越大,Q不一定越大,选项A错误.W=UIt是电功的定义式,适用于任何电路,而I=UR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选项B 正确.在非纯电阻电路中,电流所做的功=焦耳热+其他形式的能,所以W>Q,即UI>I2R,选项C正确.Q=I2Rt是焦耳热的定义式,适用于任何电路中产生的焦耳热,选项D正确.4.BD 解析:电阻丝在通过2C的电荷量时设电流为I,在相同时间内通过4C的电荷量时,电流为2I.因为电阻不变化,因此电压变为原来的2倍,即8V,选项B正确.根据Q=U 2Rt得电能为32J,选项D 正确.5.D 解析:灯泡的亮暗是由灯泡在单位时间内转变为光能的多少决定的,因此,实际功率大的灯泡亮度大,选项D正确.6.CD 解析:由于电流做功不一定完全转化为热能,因此阻值不一定相等,通过的电荷量也不一定相等,而并联和串联都有可能,选项C、D正确.7.D 解析:因为电压U不变,电阻R为固定电阻,如要使电路消耗的总功率稍稍增大一点,则电阻变小一点即可,因此应并联一个较大的电阻.选项D正确.8.ABC解析:因为电动机在工作时,电能在转化为热能的同时,还转化为机械能,因此电动机消耗的功率大于电炉消耗的功率,电炉两端电压小于电动机两端电压.选项B、C正确,选项D错误.因为电炉的电阻丝和一台电动机线圈电阻相同,通过它们的电流相同,因此在相同的时间内电炉和电动机产生的电热相等,选项A正确.9.D 解析:电动机的电功和电热无直接关系,选项A、B错误.电动机输出的机械功仅是电功的一部分,选项C错误.电热也是仅为电功的一部分,选项D正确.10.B解析:因为电压U相同,两盏电灯串联后,电压要按照电灯阻值的大小分配.两盏电灯并联后,加在电灯两端的电压都为U,因此并联后的灯泡较亮,选项B正确.二、填空题11.1n2解析:根据R=ρlS可知将这根导线均匀地拉长为原来的n倍后,电阻变为原来的n2倍.再加上同样的电压,根据Q=U 2R t得,热量变为原来的1n2倍.12.32880解析:因为1分钟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为240C,所以电流为I=4A,又因为电压为12V,所以电阻为3Ω.因此Q=UIt=2 880 J.三、计算题13. 36W解析:因为电灯恰能正常发光,所以闭合电路中的电流为I=P灯U灯=126A=2A,电源的总功率为P E=IE=2×30W=60 W,电灯、电动机线圈电阻、电源内阻可作为纯电阻处理,它们消耗的电能全部转化为电热,电路中总的热功率为:P Q=P灯+I2(R+r)=[12+22×(2+1)]W=24W由能量守恒定律有P E=P Q+P机,则电动机输出的机械功率为P机=P E−P Q=(60-24)W=36W14.25个解析:因为电动机有最大输出功率,这就决定了自动扶梯载人也有最大限额.从功率关系来看,电动机的输出功率:(1)提供扶梯自身运动所需功率;(2)转化为扶梯上的人以恒定速率向上运动所需的功率.设可同时乘载的最多人数为n人,此时电动机处于最大输出功率状态,扶梯本身向上运动所需功率为:P1=IU=5×380W=1900W=1.9kW电动机的最大输出功率为P,n个人以恒定速率v=0.4m/s 随扶梯向上运动所需功率为:P2=P-P1=(4.9-1.9)kW=3.0kW,所以,载人的最多人数是:n=P2mgvsinθ=25个15.40 A 7520J解析:电动机电路为非纯电阻电路,输出电动机的电功率,一方面转化为机械功率输出,另一方面转化为线圈电阻的发热功率,正常工作时,通过线圈的电流即为正常工作电流,由焦耳定律Q= I2Rt得1280=I2×0.8×1,解得I=40A,由能量转化和守恒得P输入=P机+P热,P机=UI-I2R=8800 J-1280 J =7520J.16. 1.6 W 0.96W解析:电动机不转动时,其消耗的电功全部转化为内能,故可视为纯电阻电路,由欧姆定律得电动机线圈内阻:r=UI=1Ω,电动机转动时,消耗的电能转化为内能和机械能,其输入的电功率为P入=I1U1=0.8×2W=1.6 W,电动机的机械功率P机=P入-I12r=1.6W-0.82×1 W=0.96W.。
鲁科版高中物理选修3-1第3章第2节知能优化训练.docx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桑水制作1.(2011年广东高二检测)关于电阻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电阻率与导体的长度有关B .电阻率与导体的材料有关C .电阻率与导体的形状有关D .电阻率与导体的横截面积有关解析:选B.导体的电阻率由导体材料本身的性质决定,与导体的长度、形状、横截面积均无关,故A 、C 、D 错,B 项正确.2.有长度相同、质量相同、材料不同的金属导线A 、B 各一根.已知A 的密度比B 的大,A 的电阻率比B 的小.则A 、B 两根导线的电阻为( )A .R A >RB B .R A <R BC .R A =R BD .无法判断解析:选D.因为R =ρl S,电阻与导线材料及导线长度和横截面积有关,所以无法判断两根导线的电阻关系.3.(2011年山东济南高二测试)将一根长为l ,横截面积为S ,电阻率为ρ的保险丝截成等长的两段,并把两段并起来作为一根使用,则它的电阻和电阻率分别为( )A.ρl 4S 、ρB.ρl 4S 、12ρC.ρl 8S 、ρD.pl 8S 、12ρ 解析:选A.由于保险丝体积不变,当截成两段并联时,由R =ρl S 知R =ρl 4S ,由于电阻率与导体长度、横截面积无关,仍为ρ,所以选项A 正确.4.一只标有“220 V 100 W ”的灯泡工作时的电阻为484 Ω,当它不工作时,测量其电阻应( )A .等于484 ΩB .大于484 ΩC .小于484 ΩD .无法确定解析:选C.此题考查导体的电阻率与温度的关系.工作时,灯泡中有电流通过,灯泡发热,温度升高,由于金属的电阻率随温度升高而变大,所以灯泡工作时的电阻比不工作时大一些.5.(2011年厦门高二检测)神经系统中,把神经纤维分为有髓鞘与无髓鞘两大类.现代生物学认为,髓鞘是由多层(几十到几百层不等)类脂物质——髓质累积而成的,髓具有很大的电阻,已知蛙有髓鞘神经,髓鞘的厚度只有2 μm 左右,而它在每平方厘米的面积上产生的电阻却高达1.6×105 Ω.若不计髓质片层间的接触电阻,计算髓质的电阻率.若有一圆柱体是由髓质制成的,该圆柱体的体积为32π cm 3,当在其两底面上加上1000 V 的电压时,通过该圆柱体的电流为10π μA ,求此圆柱体的圆面半径和高.解析:根据R =ρl Sρ=RS l =1.6×105 Ω×10-4 m 22×10-6 m=8.0×106 Ω·m 根据R =U I得:R ′=1000 V 10π μA =1π×108 Ω 由题意知⎩⎪⎨⎪⎧ ρh πr 2=R ′πr 2h =V代入数值,解得⎩⎪⎨⎪⎧r =0.04 m h =0.02 m. 答案:8.0×106 Ω·m 0.04 m 0.02 m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关于电阻率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当温度极低时,超导材料的电阻率会突然减小到零B .常用的导线是用电阻率较小的铝、铜材料做成的C .材料的电阻率取决于导体的电阻、横截面积和长度D .金属材料的电阻率随温度变化而变化解析:选C.当温度降到-273 ℃附近时,有些材料的电阻率会突然减小到零,故A 正确;输电导线的电阻越小越好,故B 正确,材料的电阻率由材料和温度决定,故C 错误,D 正确.2.R =U I 的物理意义是( )①导体的电阻与电压成正比,与电流成反比②导体的电阻越大,则电流越大③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越大,则电流越大④导体的电阻等于导体两端的电压与通过导体电流的比值A .①②B .②③C .①③D .③④解析:选D.电阻是由导体本身的性质决定的,可用R =U I 来计算,但R 与U 、I 无关,故③、④正确,①、②错误,故选D.3.关于电阻的计算式R =U /I 和决定式R =ρl S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导体的电阻与其两端电压成正比,与通过它的电流成反比B .导体的电阻仅与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和材料有关C .导体的电阻不随工作温度的变化而变化D .对一段确定的导体来说,在恒温下比值U /I 是恒定的,导体电阻不随U 或I 的变化而变化解析:选D.R =U I 是电阻的定义式,公式提供了计算电阻的一种方法,导体的电阻R 由导体自身决定,与U 、I 无关,A 错,D 对;R =ρl S 反映了影响电阻的因素,因ρ是和温度有关的量,故R 受温度的影响,B 、C 错.4.一根阻值为R 的均匀电阻丝长为l ,横截面积为S ,设温度不变,在下列哪些情况下其电阻值仍为R ( )A .当l 不变,S 增大一倍时B .当S 不变,l 增大一倍时C .当l 和S 都缩为原来的一半时D .当l 和横截面的半径都增大一倍时解析:选C.由电阻定律R =ρl S可知,当l 不变S 加倍时,电阻减半,故A 错误.当S 不变l 加倍时,电阻加倍,故B 错误.当l 和S 都减半时,电阻不变,故C 正确.当l 和横截面半径都加倍时,电阻将减半,故D 错误.5.一根粗细均匀的镍铬丝,横截面的直径是d ,电阻是R .把它拉成直径为d 10的均匀细丝后,它的电阻变成(设温度不变)( )A.11 000R B .10 000R C.1100R D .100R 解析:选B.把这根镍铬丝拉成直径为d ′=d 10时,其横截面积等于S ′=S 100,由于体积不变,其长度必相应的变为l ′=100l .根据电阻定律,拉长后的电阻为R ′=ρl ′S ′=ρ100l S /100=10 000ρl S=10 000R . 6.(2011年福州高二检测)一根粗细均匀的导线,当其两端电压为U 时,通过的电流是I ,若将此导线均匀拉长到原来的2倍时,电流仍为I ,导线两端所加的电压变为( )A .U /2B .UC .2UD .4U解析:选D.由R =ρl S 可知,当导线被均匀拉长为原来的2倍时,其横截面积变为原来的12,所以电阻变为原来的4倍,再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压变为原来的4倍,故D 正确,A 、B 、C 错误.7.有两根材料相同的导线,质量之比为2∶1,长度之比为1∶2,加上相同电压后,通过的电流之比为( )A .8∶1B .4∶1C .1∶1D .1∶4解析:选A.同种材料的导体体积之比等于质量之比,所以V 1V 2=21,横截面积之比S 1S 2=V 1l 1V 2l 2=21×21=41,故由R =ρl S 可得R 1R 2=l 1l 2·S 2S 1=12×14=18,加上相同的电压,由I =U R ,可得I 1I 2=R 2R 1=81.选项A 正确.8.有Ⅰ、Ⅱ两根不同材料的电阻丝,长度之比为l 1∶l 2=1∶5,横截面积之比为S 1∶S 2=2∶3,电阻之比为R 1∶R 2=2∶5,外加电压之比为U 1∶U 2=1∶2,则它们的电阻率之比为( )A .2∶3B .4∶3C .3∶4D .8∶3解析:选B.由公式R =ρl S 知ρ=RS l,所以两种材料的电阻率之比ρ1:ρ2=4∶3.选项B 正确.9.如图3-2-9所示为滑动图3-2-9变阻器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a 和b 串联接入电路中,P 向右移动时电流增大②b 和d 串联接入电路中,P 向右移动时电流增大③b 和c 串联接入电路中,P 向右移动时电流增大④a 和c 串联接入电路中,P 向右移动时电流增大A .①②B .②③C .①③D .②④解析:选B.当a 和c 或d 接入电路且P 向右移动时,串联接入电路的有效电阻丝增长,电阻增大,电流减小,因此④错;当b 和c 或d 接入电路且P 向右移动时,接入电路的有效电阻丝变短,电阻变小,电流变大,②、③都对;当a 和b 串联接入电路时,无论P 向何方移动,接入电路的电阻丝长度不变,电阻不变,电流就不变,①错.因此,选项B 正确.10.(2011年福建古田高二检测)如图3-2-10所示,R 1和R 2是材料相同、厚度相同、表面为正方形的导体,但R 2的尺寸比R 1小得多,通过两导体的电流方向如图所示,这两个导体的电阻大小关系是( )图3-2-10A .R 1>R 2B .R 1<R 2C .R 1=R 2D .不能确定解析:选C.以第一块导体为研究对象,边长为a ,厚度为d ,则导体横截面积为S =ad ,由电阻定律R =ρl S =ρa ad =ρd,导体的电阻与正方形的边长无关,故R 1=R 2,C 项正确.二、非选择题11.(2011年福建四地六校高二联考)如图3-2-11所示,分别把一个长方体铜柱的ab 端、cd 端、ef 端接入电路时,计算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各是多大.(设电阻率为ρ铜)图3-2-11解析:根据电阻定律R =ρl S 可以算出接入电路中的电阻.由图可以看出,当接入点不同时,导体的长度和横截面积不一样:当接入a 、b 端时,电阻R ab =ρ铜l m ·n;当接入c 、d 端时,电阻R cd =ρ铜m l ·n; 当接入e 、f 端时,电阻R ef =ρ铜n l ·m. 答案:见解析12.(2011年漳州一中高二检测)A 、B 两地相距40 km ,从A 到B 两条输电线的总电阻为800 Ω.若A 、B 之间的某处E 两条线路发生短路.为查明短路地点,在A 处接上电源,接在A 处的电压表示数为10 V ,电流表示数为40 mA.求短路处距A 处多远.解析:根据题意画出电路图,如图所示,A 、B 两地相距l 1=40 km ,原输电线总长2l 1=80 km ,电阻R 1=800 Ω.设短路处距A 端为l 2,A 、E 间输电线电阻R 2=U I =1040×10-3Ω=250 Ω 由R =ρl S ,得R 1R 2=2l 12l 2所以l 2=R 2R 1l 1=250800×40 km =12.5 km. 即E 处距A 端12.5 km.答案:12.5 km。
高中鲁科版物理选修3-1练习:第三章+恒定电流+章末过关检测(三)+Word版含答案

章末过关检测(三)(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1.关于电阻和电阻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叫做导体的电阻,因此只有导体中有电流通过时才有电阻B .由R =U I可知导体的电阻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中的电流成反比 C .某些金属、合金和化合物的电阻率随温度的降低会突然减小为零,这种现象叫做超导现象D .通过导体的电流越大,则导体的电阻越小;通过导体的电流为零时,导体的电阻也为零解析:选C .无论导体是否接入电路中,其电阻不会发生变化,所以不能说导体的电阻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中的电流成反比,所以A 、B 错;导体的电阻只跟导体的几何形状和材料性质有关,跟导体中是否有电流通过及电流的大小无关,所以D 错.2.电路中每分钟有60万亿个自由电子通过横截面积为0.64×10-6 m 2的导线,那么电路中的电流是(电子带电量为1.6×10-19 C)( ) A .0.016 μAB .1.6 mAC .16 μAD .0.16 μA解析:选D .由电流的定义式I =q t可知,电流大小与横截面积无关,代入数据可求得电路中的电流为0.16 μA .3.(2018·重庆第二外国语学校高二期中)如图所示,AB 和BC 是由同种材料制成的长度相同、横截面积不同的两段导体,将它们串联后连入电路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I AB >I BCB .I AB <I BC C .U AB =U BCD .U AB >U BC解析:选D .由题图知,导体AB 与BC 串联接入电路,由串联电路的电流特点知,流过串联电路的电流处处相等,所以I AB =I BC ,故A 、B 错误;由题意知,导体AB 与BC 的材料、长度相同,AB 的横截面积小于BC 的横截面积,根据电阻定律可知:R AB >R BC ,因为I AB =I BC ,由U =IR 知,U AB >U BC ,故C 错误,D 正确.4.用电动势为6 V 、内电阻为4 Ω的直流电源,依次给下列四个小灯泡供电,最亮的是( )A .R 1=2 ΩB .R 2 =4 ΩC .R 3=6 ΩD .R 4=8 Ω 答案:B5.(2018·西安一中高二月考)一个电流表,刻度盘的每1小格代表1 μA ,内阻为R g ,如果把它改装成量程较大的电流表,刻度盘的每一小格代表n μA ,则( )A .给它串联一个电阻,阻值为nR gB .给它串联一个电阻,阻值为(n -1)R gC .给它并联一个电阻,阻值为R g nD .给它并联一个电阻,阻值为R g n -1 解析:选D .因I g =U g R g,量程扩大n 倍为nI g ,则应有(n -1)I g 被分流,故应并联一个分流电阻,阻值R =I g R g (n -1)I g =R g n -1,则D 正确. 6.如图所示的伏安法测电阻电路中,电压表的内阻为3 k Ω,读数为3 V ;电流表内阻为10 Ω,读数为4 mA .待测电阻R 的真实值等于( )A .750 ΩB .760 ΩC .1 000 ΩD .1 010 Ω解析:选C .电压表读数为电压表与R 并联部分的电压,由于电压表内阻为3 k Ω,所以流经电压表的电流I 1=3 V 3 k Ω=0.001 A ,电流表读数为4 mA =0.004 A ,所以流经R 的电流I 2=0.004 A -0.001 A =0.003 A ,由欧姆定律R = 3 V 0.003 A=1 000 Ω,故C 正确.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7.将分压电阻串联在电流表上改装成电压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接上分压电阻后,增大了原电流表的满偏电压B .接上分压电阻后,电压按一定比例分别加在电流表和分压电阻上,电流表的满偏电压不变C .若分压电阻是表头内阻的n 倍,则电压表量程扩大到n +1倍D .通电时,电流表和分压电阻通过的电流一定相等解析:选BCD .分压电阻与电流表串联,电压按电阻阻值比例分配电压,总电压增大,但表头的满偏电压不变,A 错误,B 、D 正确;分压电阻R =nR g 时,R V =(n +1)R g ,电压表量程U =I g R V =(n +1)I g R g ,C 正确.8.(2018·山东济南一中高二期中)如图所示,图线1表示的导体的电阻为R 1,图线2表示的导体的电阻为R 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R 1∶R 2=1∶3B .把R 1拉长到原来的3倍长后电阻等于R 2C .将R 1与R 2串联后接于电源上,则功率之比P 1∶P 2=1∶3D .将R 1与R 2并联后接于电源上,则电流比I 1∶I 2=1∶3解析:选AC .在I -U 图象中,图象的斜率表示电阻的倒数,由图象可知k 1=3k 2,则R 2=3R 1,即R 1∶R 2=1∶3,故A 正确;把R 1拉长到原来的3倍后,横截面积同时变为原来的13,根据电阻定律R =ρL S可知,R 1将变为原来的9倍,是R 2的3倍,故B 错误;R 1与R 2串联,电流相等,由P =I 2R 知,P 1∶P 2=R 1∶R 2=1∶3,故C 正确;R 1与R 2并联,电压相等,由I =U R可知,I 1∶I 2=R 2∶R 1=3∶1,故D 错误. 9.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容器C 的上极板带正电.为了使该极板仍带正电且电量增大,下列办法中可采用的是( )A .增大R 1,其他电阻不变B .增大R 2,其他电阻不变C .增大R 3,其他电阻不变D .增大R 4,其他电阻不变答案:BC10.四个相同的小量程电流表(表头)分别改装成两个电流表A 1、A 2和两个电压表V 1、V 2.已知电流表A 1的量程大于A 2的量程,电压表V 1的量程大于V 2的量程,改装好后把它们按如图所示接入电路,则()A.电流表A1的读数大于电流表A2的读数B.电流表A1指针的偏转角小于电流表A2指针的偏转角C.电压表V1的读数小于电压表V2的读数D.电压表V1指针的偏转角等于电压表V2指针的偏转角解析:选AD.A1、A2处相当于表头和分流电阻四个元件并联,显然流过A1、A2两电流表表头的电流相等,故两表指针偏转角相等,但两表头的读数分别为流过表头与分流电阻的电流之和,A1的分流电阻小,电流大,选项A正确,选项B错误;V1、V2表处相当于两表头和各自的分压电阻四个元件串联,两表头指针偏角也相等,V1表分压电阻大,读数大,选项C错误,选项D正确.三、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40分.解答时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1.(12分)(2018·济南县区联考)在“测定金属的电阻率”的实验中,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直径时的刻度位置如图所示,用米尺测出金属丝的长L,金属丝的电阻大约为5 Ω,先用伏安法测出金属丝的电阻R,然后根据电阻定律计算出该金属材料的电阻率.(1)从图中读出金属丝的直径为________mm.(2)为此取来两节新的干电池、电键和若干导线及下列器材:A.电压表0~3 V,内阻10 kΩB.电压表0~15 V,内阻50 kΩC.电流表0~0.6 A,内阻0.05 ΩD.电流表0~3 A,内阻0.01 ΩE.滑动变阻器,0~10 ΩF.滑动变阻器,0~100 Ω①要求较准确地测出其阻值,电压表应选________,电流表应选________,滑动变阻器应选________.(填序号)②实验中他的实物接线如图所示,请指出该同学实物接线中的两处明显错误.错误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错误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螺旋测微器读数为0.680 mm.(2)①两节干电池串联后的总电压为3 V,因此电压表选A.电路中的最大电流为0.6 A,电流表应选C.为便于调节电路,滑动变阻器应选E.②错误1:导线连接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上.错误2:采用了电流表内接法.答案:(1)0.680(2)①A C E②导线连接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上采用了电流表内接法12.(14分)有一块满偏电流I g=1 mA,内阻R g=100 Ω的小量程电流表.请画出电路图,并计算所需电阻的阻值.(1)把它改装成满偏电压U=10 V的电压表;(2)把它改装成满偏电流I=0.6 A的电流表.甲解析:(1)小量程电流表的满偏电压U g=I g R g=0.1 V<U,因此需串联一个适当的分压电阻,即可将其改装成电压表,改装的电路如图甲所示,由欧姆定律U=I g(R g+R x),解得R x=U-R g=9 900 Ω.I g乙(2)小量程电流表的满偏电流I g <I ,要将其改装成大量程电流表,应给其并联一个适当的分流电阻,改装的电路如图乙所示,由并联电路电压相等得:I g R g =(I -I g )R x ,解得:R x =I g I -I gR g =0.10.599 Ω≈0.17 Ω. 答案:(1)电路图见解析图甲 串联一个9 900 Ω的电阻(2)电路图见解析图乙 并联一个0.17 Ω的电阻13.(14分)(2018·广西柳州铁一中高二月考)表中是一辆电动自行车说明书上的一些技术参数,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探究以下问题:(1)(2)假设行驶过程中所受阻力是车和人总重的0.02,在最大载重量的情况下,人骑车行驶的最大速度为多大.(g 取10 m/s 2)解析:(1)由题目提供的表可知,电机的输出功率为P 出=120 W ,额定电压为U 0=40 V ,额定电流为I 0=3.5 A电机正常工作时输入功率为P 入=U 0I 0=40×3.5 W =140 W所以电机的效率为η=P 出P 入×100%=120140×100%≈85.7% 设电机的内阻为r ,则由欧姆定律知P 入-P 出=I 20r解得r ≈1.63 Ω.(2)设车的质量为m ,人的质量为M ,由题意知行驶时所受阻力为F阻=k (M +m )g ,当达到最大速度v max 时,应用P 出=F 阻v max 解得v max =4 m/s.答案:(1)1.63 Ω 85.7% (2)4 m/s情感语录1.爱情合适就好,不要委屈将就,只要随意,彼此之间不要太大压力2.时间会把最正确的人带到你身边,在此之前,你要做的,是好好的照顾自己3.女人的眼泪是最无用的液体,但你让女人流泪说明你很无用4.总有一天,你会遇上那个人,陪你看日出,直到你的人生落幕5.最美的感动是我以为人去楼空的时候你依然在6.我莫名其妙的地笑了,原来只因为想到了你7.会离开的都是废品,能抢走的都是垃圾8.其实你不知道,如果可以,我愿意把整颗心都刻满你的名字9.女人谁不愿意青春永驻,但我愿意用来换一个疼我的你10.我们和好吧,我想和你拌嘴吵架,想闹小脾气,想为了你哭鼻子,我想你了11.如此情深,却难以启齿。
2013年教科物理选修3-3:第3章第3、4节知能优化训练

1.液晶最主要的应用之一就是用在液晶显示器上,关于液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液晶就是液态的晶体B.固体在受热熔化的过程,当温度处于熔点时,其状态就是液晶态C.液晶具有液体的流动性D.液晶具有晶体的光学各向异性解析:选CD.由于液晶的特殊结构,它既具有液体的流动性,又像某些晶体那样具有光学的各向异性,故C、D正确.并不是所有的物质都有液晶态,也绝不是晶体处于液态时就叫液晶,它是一种特殊的物质,分子结构的排列形式介于晶体与液体之间.2.以下关于液体的说法正确的是()A.非晶体的结构跟液体非常类似,可以看做是粘滞性极大的液体B.液体的物理性质一般表现为各向同性C.液体的密度总是小于固体的密度D.所有的金属在常温下都是固体解析:选AB.由液体的微观结构知A、B正确;有些液体的密度大于固体的密度,例如汞的密度就大于铁、铜等固体的密度,故C错;金属汞在常温下就是液体,故D错.3.(2011年山东菏泽高二检测)液体表面张力产生的原因()A.液体表面层分子较紧密,分子间斥力大于引力B.液体表面层分子较紧密,分子间引力大于斥力C.液体表面层分子较稀疏,分子间引力大于斥力D.液体表面层分子较稀疏,分子间斥力大于引力解析:选C.液体内部的分子距离可认为等于平衡距离,表面层内分子间距大于平衡距离,分子力表现为引力,故C对.4.以下关于液体的说法正确的是()A.液体的扩散比固体的扩散快B.液体分子的热运动与固体类似,主要表现在固定的平衡位置附近做微小振动C.硬币能浮在水面上因为所受浮力大于重力D.表面张力是由于液体内部分子对表面层分子的吸引所致解析:选A.液体分子与固体分子都在平衡位置附近做微小振动,所不同的是液体没有固定的平衡位置,B错.硬币能浮在水面上是因为受到表面张力的缘故,而不是浮力作用的结果,C错;表面张力是由液体表面层内分子相互吸引所致,D错.5.把玻璃管的裂口放在火焰上烧熔,它的尖端就变圆.这是什么缘故?答案:玻璃管的断口烧熔后,熔化的玻璃的表面层在表面张力作用下收缩到最小表面积,从而使断裂处尖端变圆.一、选择题1.做这样的实验:如图3-3-4所示,先把一个棉线圈拴在铁丝环上,再把环在肥皂水里浸一下,使环上布满肥皂的薄膜.如果用热针刺破棉线里面那部分薄膜,则棉线圈将成为()图3-3-4A.椭圆形B.长方形C.圆形D.任意形状答案:C2.关于液晶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液晶是液体和固体的混合物B.液晶分子在特定方向排列比较整齐C.电子手表中的液晶在外加电压的影响下,能够发光D.所有物质在一定条件下都能成为液晶解析:选 B.液晶是某种特定的有机化合物,在某些方向上分子排列规则,某些方向上排列杂乱.液晶本身不能发光,所以只有B对.3.下面的现象是表面张力所致的是()A.橄榄油在水和酒精混合液中呈球形B.硬币浮在水面上C.小孩用细管吹出的肥皂泡大致呈球形D.烙铁上掉下来的焊锡变成球形解析:选ABCD.表面张力有使液面收缩的趋势,所以A、C、D选项正确,硬币浮在水面上,也是由于表面张力所引起的,B正确.4.下列关于液体表面张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液体表面张力的存在,使得表面层内分子的分布比内部要密些B.液体表面层分子间的引力大于液体内部分子间的引力,因而产生表面张力C.液体表面层分子间只有引力而无斥力是产生表面张力的原因D.表面张力的方向与液面垂直答案:B5.我们在河边会发现有些小昆虫能静止于水面上,这是因为()A.小昆虫的重力可忽略B.小昆虫的重力与浮力平衡C.小昆虫的重力与表面张力平衡D.表面张力使水面收缩成“弹性薄膜”,对小昆虫产生一个向上的支持力,小昆虫的重力和支持力平衡解析:选 D.小昆虫静止在水面上是因为小昆虫所受的合外力为零;表面张力不是作用于小昆虫上的力,而是作用于液体表面层中的力.6.关于晶体、液晶、液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晶体和液晶的性质是完全相同的B.液晶就是液体,具有液体的所有性质C.液晶是介于晶体与液体之间的一种中间态D.液晶具有液体的流动性,具有晶体的各向异性解析:选CD.晶体属于典型的固体,其分子排列呈一定的点阵结构,有规律,而液晶分子的结构是介于液态的杂乱与晶体的规律排列之间的,其像液体一样具有流动性,而在光学性质等物理性质上又与晶体相似,具有各向异性.7.关于液晶的分子排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液晶分子的特定方向排列整齐B.液晶分子的排列不稳定,外界条件的微小变动会引起液晶分子排列变化C.液晶分子的排列整齐稳定D.液晶的物理性质稳定解析:选AB.液晶分子一般为棒状或碟状,在某个方向排列整齐,但很不稳定,外界条件的变化,很容易引起其分子排列的变化.8.关于液体的表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液体的表面有收缩到最小表面积的趋势B.液体表面层里的分子比液体内部的分子稠密,也就是表面层里的分子排得较紧密,这是表面张力作用的结果C.液体表面层里的分子比液体内部的分子稀疏,也就是表面层里的分子间距离比液体内部分子间距离大些;所以,表面层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表现为引力,这是表面张力存在的原因D.液体表面各部分之间的吸引力就是表面张力,表面张力使液面具有收缩的趋势,所以表面张力的方向垂直于液面指向液体的内部解析:选AC.液体内部分子间的平均距离等于分子间的平衡距离(r0),内部分子间同时存在的引力和斥力相等,合力为零.液体表面层里的分子间平均距离比内部分子间的平衡距离(r0)大,分子间同时存在的引力比斥力大,合力表现为引力;所以,液体的表面均呈现表面张力现象.表面张力是液体表面各部分之间的吸引力,方向与液面相切.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了是由于水分子与酒精分子之间的作用使它们间的距离变小的缘故B.船能浮在水面上是由于水的表面张力的合力与船的重力平衡的缘故C.液体表面层分子间的距离比液体内部分子间的距离大D.在水平玻璃板上,散落的水银呈球形或椭球形是由于水银的表面张力使之收缩的缘故解析:选CD.水和酒精混合总体积减小是因为水和酒精分子彼此进入到对方空隙中的原因;船能浮在水面上是因为浮力和重力平衡的缘故;散落在水平玻璃板上的水银呈球形或椭球形是表面张力的作用.10.在天平的左盘挂一根铁丝,右盘放一砝码,且铁丝浸于液体中,此时天平平衡,如图3-3-5所示,现将左端液体下移使铁丝刚刚露出液面,则()图3-3-5A.天平仍然平衡B.由于铁丝离开水面沾上液体,重量增加而使天平平衡被破坏,左端下降C.由于铁丝刚离开液面,和液面间生成一液膜,此液膜的表面张力使天平左端下降D.以上说法都不对解析:选C.由于铁丝刚好离开液面,和液面间生成一液膜,此液膜的表面张力使铁丝受到向下的作用力,所以天平左端下降.二、非选择题11.水的密度比沙的密度小,为什么沙漠中的风能刮起大量沙子,而海洋上的风却只带有少量的水沫?解析:由于海水水面有表面张力的作用,水珠之间相互吸引着,风很难把水珠刮起,只能形成海浪,所以海洋上的风只带有少量的水沫.而沙漠中的沙子却不一样,沙粒之间作用力很小,几乎没有,所以风很容易刮起大量沙子.答案:见解析12.如图3-3-6所示,把橄榄油滴入水和酒精的混合液里,当混合液的密度与橄榄油密度相同时,滴入的橄榄油呈球状悬浮在液体中,为什么?图3-3-6解析:当橄榄油悬浮在液体中时,橄榄油由于表面张力的作用,使其表面收缩到最小状态,所以橄榄油呈球形.答案:见解析。
高二物理鲁科版选修3-1第3章第3节焦耳定律知能演练含解析

1.下列关于电功、电功率和焦耳定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电功率越大,电流做功越快,电路中产生的焦耳热一定越多B.W=UIt适用于任何电路,而W=I2Rt=错误!t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C.在非纯电阻电路中,UI>I2RD.焦耳热Q=I2Rt适用于任何电路解析:选BCD.电功率公式P=错误!,功率越大,表示电流做功越快.焦耳热Q=错误!2Rt,可见Q与P、U、R、t都有关.所以P越大,Q不一定越大,A错误.W=UIt是电功的定义式,适用于任何电路,而I=错误!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由W=UIt与I=错误!导出的W=I2Rt=错误!t也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B正确.在非纯电阻电路中,电流所做的功=焦耳热+其他形式的能,所以W>Q,即UI>I2R,C 正确.Q=I2Rt是焦耳热的定义式,适用于任何电路中产生的焦耳热,D正确.故选BCD。
2.(2014·济南二中高二检测)一个电阻接到某电路后,消耗的功率为110 W时,通过3 C的电荷量,有330 J的电能转化为内能,下列各项正确的是()A.电阻所加电压为330 VB.通过电阻的电流为1 AC.电阻通电时间为3 sD.这个电阻的阻值为110 Ω解析:选BCD。
由W=qU知电路电压U=Wq=110 V,A错误;由P=IU得I=错误!=1 A,B正确;由W=Pt得通电时间t=错误!=3 s,C正确;由R=错误!,得R=110 Ω,D正确.故选BCD.3.有一台标有“220 V,50 W”的电风扇,其线圈电阻为0。
4 Ω,在它正常工作时,下列求其每分钟产生的电热的四种解法中正确的是( )A.I=PU=错误!A,Q=UIt=3 000 JB.Q=Pt=3 000 JC.I=错误!=错误!A,Q=I2Rt=1.24 JD.Q=错误!t=错误!×60 J=7。
26×106 J解析:选C。
电风扇是一种在消耗电能过程中既产生机械能,又产生内能的用电器,对这样的用电器,应注意区分电功与电热,对每分钟产生的热量只能根据Q=I2Rt进行计算.故选C.4.(2014·泉州五校高二期中)电炉丝坏了,去掉四分之一后接在原来的电源上使用,在同样的时间内产生的热量与原来产生的热量之比为()A.3∶1 B.4∶3C.4∶1 D.1∶4解析:选B。
高中鲁科版物理选修3-1练习:第三章+恒定电流+第3节 随堂演练巩固提升+Word版含答案

[随堂检测]1.(2018·宁夏育才中学期末)下列关于电功、电功率和焦耳定律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电功率越大,电流做功越快,电路中产生的焦耳热一定越多 B .W =UIt 适用于任何电路,而W =I 2Rt =U 2Rt 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C .在非纯电阻电路中,UI >I 2RD .焦耳热Q =I 2Rt 适用于任何电路解析:选A .电功率越大,表示电流做功越快,但是电路中产生的焦耳热量的多少还与做功的时间的长短有关,A 错误;公式W =UIt 是计算电路的总功的大小,适用于任何的电路,当为纯电阻电路时,根据欧姆定律I =U R ,可以推到出W =I 2Rt ,W =U 2R t ,所以W =I 2Rt ,W =U 2R t 只能适用于纯电阻电路,B 正确;在不是纯电阻的电路中,UI 表示的是总功率的大小,而I 2R 只是电路中发热功率,还有对外做功的功率的大小,所以UI >I 2R ,所以C 正确;焦耳热Q =I 2Rt 适用于任何电路中的焦耳热量的计算,D 正确.2.(2018·广西陆川中学高二月考)额定电压、额定功率相同的电风扇、电烙铁和日光灯,各自在额定电压下工作了相同时间,比较它们产生的热量,结果是( )A .电风扇最多B .电烙铁最多C .日光灯最多D .一样多解析:选B .电风扇,电烙铁和日光灯额定电压、额定功率相同,相同时间内消耗的电能相等,而电风扇消耗的电能大部分转化为机械能,日光灯消耗的电能大部分转化为光能,电烙铁消耗的电能全部转化为内能,所以产生的热量电烙铁最多.故选B .3.如图所示,一直流电动机与阻值R =9 Ω的电阻串联在电源上,电源电动势E =30 V ,内阻r =1 Ω,用理想电压表测出电动机两端电压U =10 V ,已知电动机线圈的电阻R M =1 Ω,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通过电动机的电流为10 AB .电动机的输入功率为20 WC .电动机的热功率为4 WD .电动机的输出功率为16 W 答案:A4.如图所示,两个不同的电烙铁,其中甲的规格的“220 V ,800 W ”,乙的规格为“220 V ,1 600 W ”.则当两电烙铁分别接通,其通过的电流分别为I 1=0.4 A ,I 2=0.2 A 时,分别工作t 1=10 s ,t 2=20 s 后释放的热能为多少?解析:由P =U 2R 得R =U 2P ,故R 甲=48 400800 Ω=60.5 ΩR 乙=48 4001 600 Ω=30.25 Ω,由焦耳定律Q =I 2Rt 得Q 甲=I 21R 甲t 1=(0.4)2×60.5×10 J =96.8 J , Q 乙=I 22R 乙t 2=(0.2)2×30.25×20 J =24.2 J.答案:96.8 J 24.2 J[课时作业]一、单项选择题1.(2018·甘肃天水一中高二月考)下列家用电器在工作时,主要利用电流热效应的是( )A .电熨斗B .电冰箱C .吸尘器D .电风扇解析:选A .电熨斗是利用了电流的热效应来产生热量的,故A 正确.电冰箱利用电动机带动工作,利用了电流的磁效应.故B 错误.吸尘器工作时,主要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不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选项C 错误.电风扇主要是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是利用了电流的磁效应,故D 错误.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家庭生活中,常说的“1度”电,指的是电功率的单位B .功率是1千瓦的空调正常工作一个小时所消耗的电功是1度C .1度等于1 000焦耳D .1度等于3.6×106瓦解析:选B .“度”是电功的单位,1 度=1 kW ·h =1 000 W ×3 600 s =3.6×106 J ,故A 、C 、D 错误.功率为1 千瓦的空调正常工作1个小时消耗的电功为W =Pt =1 kW ·h =1度,故B 正确.3.电功率的计算公式P =U 2R 中,U 是加在用电器上的电压,R 是用电器的电阻,此式可用于( )A .计算电冰箱的功率B .计算电风扇的功率C .计算电烙铁的功率D .计算洗衣机的功率解析:选C .公式P =U 2R 是根据功率公式和欧姆定律推导出来的,只能用在纯电阻电路中,故C 正确,A 、B 、D 错误.4.两个精制电阻,用锰铜电阻丝绕制而成,电阻上分别标有“100 Ω 10 W ”和“20 Ω 40 W ”,则它们的额定电流之比为( )A .5∶5B .10∶20C .5∶10D .1∶2 000解析:选C .由公式P =I 2R 得:I =PR,所以I 1∶I 2=5∶10. 5.如图所示,有一内电阻为4.4 Ω的电解槽和一盏标有“110 V 60 W ”的灯泡串联后接在电压为220 V 的直流电路两端,灯泡正常发光,则( )A .电解槽消耗的电功率为120 WB .电解槽的发热功率为60 WC .电解槽消耗的电功率为60 WD .电路消耗的总功率为60 W解析:选C .灯泡能正常发光,说明电解槽和灯泡均分得110 V 电压,且干路电流I =I灯=60 W110 V,则电解槽消耗的功率P =P 灯=60 W ,C 对,A 错;电解槽的发热功率P 热=I 2R ≈1.3 W ,B 错;整个电路消耗的功率P 总=220 V ×60 W110 V=120 W ,D 错.6.当电阻两端加上某一稳定电压时,通过该电阻的电荷量为0.3 C ,消耗的电能为0.9J.为在相同时间内使0.6 C的电荷量通过该电阻,在其两端需加的电压和消耗的电能分别是()A.3 V,1.8 J B.3 V,3.6 JC.6 V,1.8 J D.6 V,3.6 J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7.一台电动机,线圈电阻为R,电动机正常工作时,两端的电压为U,通过的电流为I,工作时间为t,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电动机消耗的电能为UItB.电动机消耗的电能为I2RtC.电动机线圈产生的热量为I2RtD.电动机线圈产生的热量为U2t/R答案:AC8.一台电动机的线圈电阻与一只电炉的电阻相同,都通过相同的电流,在相同时间内()A.电炉放热与电动机放热相等B.电炉两端电压小于电动机两端电压C.电炉两端电压等于电动机两端电压D.电动机消耗的功率大于电炉的功率解析:选ABD.电炉属于纯电阻,电动机属于非纯电阻,对于电炉有:U=IR,放热Q =I2Rt,消耗功率P=I2R,对于电动机有:U>IR,放热Q=I2Rt,消耗功率P=UI>I2R.9.如图所示,电阻R1=20 Ω,电动机的绕组的电阻R2=10 Ω.当开关打开时,电流表的示数是0.5 A,当开关合上后,电动机转动起来,电路两端的电压不变,电流表的示数I 和电路消耗的电功率P应是()A.I=1.5 A B.I<1.5 AC.P=15 W D.P<15 W解析:选BD.电路两端的电压为:U=I1R1=0.5 A×20 Ω=10 V.电动机是非纯电阻用电器,UI2>I22R2,所以I2<U=1 A.电流表的示数I=I1+I2<1.5 A,A错误、B正确.电R2路总功率为P=U(I1+I2)<15 W,C错误、D正确.10.(2018·河北石家庄市期末联考)表格中是一辆电动自行车的部分技术指标,参考表中数据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B .电动机每秒钟消耗的电能为180 JC .电动机的内电阻为6 ΩD .电动机的内电阻为1 Ω解析:选AD .电动机每秒消耗的电能W =UIt =36 V ×6 A ×1 s =216 J ,则自行车每秒消耗的电能是216 J ,故A 正确,B 错误;电动机的热功率P Q =P -P 出=UI -P 出=36 V ×6 A -180 W =36 W ,P Q =I 2r ,则电动机内阻r =1 Ω,故C 错误,D 正确.三、非选择题11.(1)一只规格为“220 V 2 000 W ”的电炉,求正常工作时的电阻. (2)若电网电压为200 V ,求电炉的实际功率.(3)在220 V 电压下,如果平均每天使用电炉2 h ,求此电炉一个月要消耗多少度电?(一个月=30天)解析:(1)设电炉电阻为R ,由P =U 2R 得R =U 2P =22022 000Ω=24.2 Ω.(2)当电压为U ′=200 V 时,电炉的实际功率为 P ′=U ′2R ≈200224.2W ≈1 653 W.(3)在220 V 的电压下,一个月消耗电能 W =Pt =2×30×2 kW ·h =120 kW ·h =120度. 答案:(1)24.2 Ω (2)1 653 W (3)120度12.(2018·河南南阳一中高二月考)直流电动机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图所示,一直流电动机M 和电灯L 并联之后接在直流电源上,电动机内阻r ′=0.5 Ω,电灯灯丝电阻R =9 Ω,电源电动势E =12 V ,内阻r =1 Ω.开关S 闭合,电动机正常工作时,电压表读数为 9 V .求:(1)流过电源的电流. (2)流过电动机的电流. (3)电动机对外输出的机械功率.解析:(1)电源的输出电压:U =E -Ir ,则有I =E -Ur代入解得:I =3 A . (2)对灯泡:I 灯=UR 灯=1 A电动机与灯泡并联,则电动机的电流 I 电=I -I 灯=3 A -1 A =2 A .(3)根据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得,电动机的输出功率 P 出=UI 电-I 2电r ′ 代入解得,P 出=16 W. 答案:(1)3 A (2)2 A (3)16 W情感语录1.爱情合适就好,不要委屈将就,只要随意,彼此之间不要太大压力2.时间会把最正确的人带到你身边,在此之前,你要做的,是好好的照顾自己3.女人的眼泪是最无用的液体,但你让女人流泪说明你很无用4.总有一天,你会遇上那个人,陪你看日出,直到你的人生落幕5.最美的感动是我以为人去楼空的时候你依然在6.我莫名其妙的地笑了,原来只因为想到了你7.会离开的都是废品,能抢走的都是垃圾8.其实你不知道,如果可以,我愿意把整颗心都刻满你的名字 9.女人谁不愿意青春永驻,但我愿意用来换一个疼我的你 10.我们和好吧,我想和你拌嘴吵架,想闹小脾气,想为了你哭鼻子,我想你了11.如此情深,却难以启齿。
鲁科版高中物理选修3-1课件第3章章末复习方案与全优评估

[例证3] 用千分尺测量一金属杆的直径, 千分尺的可动刻度的位置如图3-6所示, 则金属杆的直径为________mm。
图3-6 [解析] 固定刻度上的半毫米刻度线已露出,则整毫米 数为0.5mm,可动刻度对齐的数值为40.0, 故读数为0.5mm+40.0×0.01mm=0.900mm。 [答案] 0.900
[例证1] 一个未知电阻,无法估计其电阻值,某同学用 伏安法测量此电阻,用图3-4甲、乙所示两种电路各测 一次,用甲图所测数据是3.0V、3.0mA,用乙图测得的数 据是2.9V、4.0mA,由此可知,用________图测得Rx的误 差较小,测量值Rx=____________。
图3-4
[解析] 对比两次测量中电压和电流的变化量,电压的 变化量为原电压的310,电流的变化量为原电流的13,说明电 压的变化远小于电流的变化。
2.电流表外接法 如图 3-2 所示,电压表的读数 U 就是电
阻两端的电压 UR,但电流表的读数 I 大于流 图 3-2 过电阻的电流 IR,即 I>IR。
因 I 测=UI ,而 R 真=UIRR,比较得 R 测<R 真。 但当电压表的内阻远大于电阻 R 时,电压表分流很小, 误差就会很小,所以该电路适用于测小电阻,即 RV≫R。
(2)若采用限流接法,电路中实际电压(或电流)的最小值 仍超过负载电阻或电表的额定值时,只能采用分压接法。 (3)要求回路中某部分电路的电流或电压实现从零开始连 续调节时(如测定导体的伏安特性,校对改装后的电表 等),即大范围内测量时,必须采用分压接法。
3.滑动变阻器接线柱的说明 (1)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时,金属杆的两个端点不能同时 接入电路,否则,电流由金属杆流过而短路。 (2)在限流式接法中,一般变阻器上、下各有一个接线柱 接入电路。 (3)分压式接法中变阻器上电阻丝两端同时接入电路,金 属杆上有一个接线柱接入电路。
鲁科版高中物理选修3-4年鲁科选修34第1章第3节单摆知能优化训练

1.单摆是为研究振动而抽象出来的理想化模型,其理想条件是( ) A .摆线质量不计 B .摆线长度不伸缩C .摆球的直径比摆球长度小得多D .以上说法都正确解析:选D.单摆由摆线和摆球组成,摆线只计长度不计质量,摆球只计质量不计大小,摆线不伸缩,所以选D.2.做简谐振动的单摆摆长不变,若摆球质量增加为原来的4倍,摆球经过平衡位置时速度减小为原来的1/2,则单摆振动的( ) A .频率、振幅都不变 B .频率、振幅都改变 C .频率不变、振幅改变 D .频率改变、振幅不变解析:选C.由单摆的周期公式T =2πlg可知,单摆摆长不变,则周期不变,频率不变;振幅A 是反映单摆运动过程中的能量大小的物理量,由E k =12m v 2可知,摆球经过平衡位置时的动能改变,因此振幅改变,所以C 正确.3.要增加单摆在单位时间内的摆动次数,可采取的方法是( ) A .增大摆球的质量 B .缩短摆长 C .减小摆动的角度 D .升高气温解析:选B.由单摆的周期公式T =2πlg可知,周期只与l 、g 有关,而与质量、摆动的幅度无关,当l 增大时,周期增大;g 增大时,周期减小;l 减小时,周期减小,频率增大.所以选B.4.两个单摆在做简谐运动,当第一个单摆完成5次全振动时,第二个单摆完成8次全振动,则第一个单摆与第二个单摆长度之比为( ) A .5∶8 B .8∶5 C .25∶64 D .64∶25解析:选D.由题意可知:T 1∶T 2=8∶5,由周期公式T ∝l ,则l 1∶l 2=T 12∶T 22=64∶25,故D 对.5.在做“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时,用摆长l 和周期T 计算重力加速度的公式是g =________.如果已知摆球直径为2.00 cm ,让刻度尺的零点对准摆线的悬点,摆线竖直下垂,如图1-3-8甲所示,那么单摆摆长是________.如果测定了40次全振动的时间如图乙中秒表所示,那么秒表读数是________s ,单摆的摆动周期是________s.图1-3-8解析:由单摆周期公式可得g =4π2lT 2.从刻度尺上可读出摆长l =87.40 cm.秒表的读数t =60 s +15.2 s =75.2 s ,周期T =t N =75.2 s40=1.88 s.答案:4π2lT2 87.40 cm 75.2 1.88一、单项选择题1.一个单摆的摆球运动到最大位移处时,正好遇到空中竖直下落的雨滴,雨滴均匀附着在摆球的表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摆球经过平衡位置时速度要增大,周期也增大,振幅也增大B .摆球经过平衡位置时速度没有变化,周期减小,振幅也减小C .摆球经过平衡位置时速度没有变化,周期也不变,振幅要增大D .摆球经过平衡位置时速度要增大,周期不变,振幅要增大解析:选D.在最大位移处,雨滴落到摆球上,质量增大,同时摆球获得初速度,故振幅增大;但摆球质量不影响周期,周期不变,故选项D 正确.2.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时,若测得的数值大于当地公认的数值,则引起这一误差的原因可能是( )A.把摆线长当作摆长B.把摆线长与球的半径之和作摆长C.振动次数计多了D.振动次数计少了解析:选C.由T=2πlg知,g=4π2lT2,则g变大的原因是l大了或T小了,可知选C.3.如图1-3-9中两单摆摆长相同,平衡时两摆球刚好接触.现将摆球A在两摆线所在平面内向左拉开一小角度后放手,碰撞后,两摆球分开各自做简谐运动.以m A、m B分别表示摆球A、B的质量,则()图1-3-9A.如果m A>m B,下一次碰撞将发生在平衡位置右侧B.如果m A<m B,下一次碰撞将发生在平衡位置左侧C.无论m A∶m B是多少,下一次碰撞都不可能在平衡位置右侧D.无论m A∶m B是多少,下一次碰撞都只能在平衡位置左侧解析:选C.由于两摆球摆长相同,做简谐振动的周期相同,离开平衡位置后又同时回到平衡位置,只能在平衡位置相碰,C正确.4.(2011年南京六中高二期末)一只钟从甲地拿到乙地,它的钟摆摆动加快了,则下列对此现象的分析及调准方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g甲>g乙,将摆长适当增长B.g甲>g乙,将摆长适当缩短C.g甲<g乙,将摆长适当增长D.g甲<g乙,将摆长适当缩短解析:选C.钟从甲地拿到乙地,钟摆摆动加快,说明周期变短,由T=2π lg可知,g甲<g乙,要将钟调准需将摆长增长,故C正确.5.如图1-3-10所示为两个单摆的振动图象,从图象中可以知道它们的()图1-3-10A.摆球质量相等B.振幅相等C.摆长相等D.摆球同时改变速度方向解析:选C.由图中可以看出,Ⅰ摆振幅为2 cm,Ⅱ摆振幅为1 cm,B错.Ⅰ、Ⅱ两摆的周期均为4 s,由于在同一地点,单摆周期只与摆长有关,故两摆摆长相等,C对.由于周期与质量无关,摆球质量关系无法判断,A错.摆球速度方向改变时为通过最大位移处的时刻,从图象中可以看出,两摆改变速度方向不同时,D错.6.一单摆做小角度摆动,其振动图象如图1-3-11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图1-3-11A.t1时刻摆球速度最大,悬线对它的拉力最小B.t2时刻摆球速度为零,悬线对它的拉力最小C.t3时刻摆球速度为零,悬线对它的拉力最大D.t4时刻摆球速度最大,悬线对它的拉力最大解析:选D.由题图振动图象可看,t1时刻和t3时刻,小球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最大,此时其速度为零,悬线对它的拉力最小,故A、C错;t2和t4时刻,小球位于平衡位置,其速度最大,悬线对它的拉力最大,故B错,D对.7.已知在单摆a完成10次全振动的时间内,单摆b完成了6次全振动,两摆的摆长之差为1.6 m,则两单摆摆长l a与l b分别为()A.l a=2.5 m,l b=0.9 mB.l a=0.9 m,l b=2.5 mC.l a=2.4 m,l b=4.0 mD.l a=4.0 m,l b=2.4 m解析:选B.设单摆a、b振动的时间为t,根据单摆振动的周期公式,有T a=t10=2πl ag①,T b=t6=2πl bg②,由①②式看出t6>t10,l b>l a,则有l b-l a=1.6 m③.由①②式联立,解得100l a=36l b④,由③④式联立,解得l a=0.9 m,l b=2.5 m.8.如图1-3-12所示,A、B分别为单摆做简谐运动时摆球的不同位置.虚线为过悬点的竖直线.以摆球最低位置为重力势能零点,则摆球在摆动过程中()图1-3-12A.位于B处时动能最大B.位于A处时势能最大C.在位置A的势能大于在位置B的动能D.在位置B的机械能大于在位置A的机械能解析:选C.单摆摆动过程中,机械能守恒,在最高点时重力势能最大,在最低点时动能最大,位置A不一定是摆球振动的最高点,位置B一定不是摆球振动的最低点,故A、B都错误;在B点E B=E k B+E PB=E p A,故C正确,D错误.9.(2011年浙江省宁波市模拟)将一单摆向左拉至水平标志线上,从静止释放,当摆球运动到最低点时,摆线碰到障碍物,摆球继续向右摆动.用频闪照相机拍到如图1-3-13所示的单摆运动过程的频闪照片,以下说法正确的是()图1-3-13A .摆线碰到障碍物前后的周期之比为3∶2B .摆线碰到障碍物前后的摆长之比为3∶2C .摆球经过最低点时,线速度变小,半径减小,摆线张力变大D .摆球经过最低点时,角速度变大,半径减小,摆线张力不变解析:选A.摆线碰到障碍物前的T /4时间为频闪照相机每两次照相时间间隔的9倍,摆线碰到障碍物后的T ′/4时间为频闪照相机每两次照相时间间隔6倍,所以摆线碰到障碍物前后的周期之比为9∶6=3∶2,选项A 正确;由单摆的周期公式T =2πl g ,可得l =gT 24π2,所以摆线碰到障碍物前后的摆长之比为周期大小的平方之比为9∶4,选项B 错误;摆球经过最低点时,摆线拉力只改变线速度的方向,不改变线速度的大小,但摆球经过最低点后,半径变小,角速度ω=v r 变大,摆线张力T =mg +m v 2r变大,故选项C 、D 均错.10.如图1-3-14所示MN 为半径较大的光滑圆弧的一部分,把小球A 放在MN 的圆心处, 再把另一个小球B 放在离最低点C 很近的D 处,今使两小球同时释放,则( )图1-3-14A .A 球先到达C 点B .B 球先到达C 点 C .两球同时到达C 点D .无法确定哪个球先到达C 点解析:选A.题中的“半径较大”、“离最低点C 很近”等字眼,表明了小球B 的运动可看成是摆长为圆弧半径R 的单摆,并且做的是简谐运动,其周期满足公式T =2πl g ,则:t B =T4=π2Rg小球A 做自由落体运动,应有R =12gt 2A ,t A =2Rg,可见:t A <t B ,所以A 球先到达C 点.二、非选择题11.(2011年高考福建卷)某实验小组在利用单摆测定当地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图1-3-15(1)用游标卡尺测定摆球的直径,测量结果如图1-3-15所示,则该摆球的直径为________cm. (2)小组成员在实验过程中有如下说法,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选项前的字母) A .把单摆从平衡位置拉开30°的摆角,并在释放摆球的同时开始计时B .测量摆球通过最低点100次的时间t ,则单摆周期为t100C .用悬线的长度加摆球的直径作为摆长,代入单摆周期公式计算得到的重力加速度值偏大D .选择密度较小的摆球,测得的重力加速度值误差较小 解析:(1)游标卡尺读数方法: 主尺读数+对齐格数×精确度9 mm +7×0.1 mm =9.7 mm =0.97 cm(2)单摆最大摆角为5°,A 错;通过最低点100次的时间为50个周期,所以T =t50,B 错;摆球密度较小时,摆球重力没有远远大于其所受的空气阻力,空气阻力不可忽略,实验误差大,D 错.答案:(1)0.97(0.96或0.98) (2)C12.图1-3-16甲是一个单摆振动的情形,O 是它的平衡位置,B 、C 是摆球所能到达的最远位置.设摆球向右运动为正方向.图乙是这个单摆的振动图象.根据图象回答:图1-3-16(1)单摆振动的频率是多大?(2)开始时刻摆球在何位置?(3)若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10 m/s2,试求这个摆的摆长是多少?解析:(1)由乙图知周期T=0.8 s,则频率f=1T=1.25 Hz.(2)由乙图知,开始时刻摆球在负向最大位移处,因向右为正方向,所以在B点.(3)由T=2πlg得l=gT24π2=0.16 m.答案:(1)1.25 Hz(2)B点(3)0.16 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灿若寒星**整理制作)1.下列关于电功率P 电=UI 和电热功率P 热=I 2R 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P 电=UI 普遍适用于一切电路求电功率 ②P 热=I 2R 普遍适用于一切电路求电热功率③只有在纯电阻电路中,才能用P 热=I 2R 求电热功率 ④非纯电阻电路中,电热功率P 热<I 2R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解析:选A.公式P 电=UI 和P 热=I 2R 分别是电功率和热功率的定义式,普遍适用.故①②正确,③④错误. 2.下列关于电功、电功率、焦耳定律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电功率越大,电流做功越快,电路中产生的焦耳热一定越多B .W =UIt 适用于任何电路,而W =I 2Rt =U 2Rt 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C .在不是纯电阻的电路中,UI >I 2R D .焦耳热Q =I 2Rt 适用于任何电路解析:选A.电功率公式P =W t ,电功率越大,表示电流做功越快;对于一段电路,有P =UI ,I =P U ,焦耳热Q =(PU)2Rt ,可见Q 与P 、U 、t 都有关,所以P 越大,Q 不一定越大,A 不对.W =UIt 是电功的定义式,适用于任何电路,而W =I 2Rt =U 2Rt 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B 对.在不是纯电阻的电路中,电流所做的功=焦耳热+其他形式的能,故W >Q ,即UI >I 2R ,C 对.Q =I 2Rt 是焦耳热的定义式,适用于任何电路中产生的焦耳热,D 对.3.电动机的电枢阻值为R ,电动机正常工作时,两端的电压为U ,通过的电流为I ,工作时间为t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电动机消耗的电能为UIt ②电动机消耗的电能为I 2Rt ③电动机线圈产生的热量为I 2Rt ④电动机线圈产生的热量为U 2t /R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解析:选A.含电动机电路是非纯电阻电路,其消耗的电能应用UIt 计算,①正确,②错误.电机线圈电阻产热只能用I 2Rt 计算,因为U 不是电阻两端电压,故③正确,④错误.4.一个电阻接到某电路后,消耗的功率为110 W ,通过3 C 的电荷量时,有330 J 的电能转化为内能,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电阻所加电压为330 VB .通过电阻的电流为1 AC .电阻通电时间为3 sD .这个电阻的阻值为110 Ω解析:选A.由W =qU 知电路电压U =W q =110 V ,A 错误;由P =IU 得I =PU=1 A ,B 正确;由W =Pt 得通过时间t =W P =3 s ,C 正确;由R =UI,得R =110 Ω,D 正确. 5.如图3-3-3所示,是一提升重物用的直流电动机工作时的电路图.电动机内电阻r =0.8 Ω,电路中另一电阻R =10 Ω,直流电压U =160 V ,电压表示数U V =110 V .试求:图3-3-3(1)通过电动机的电流; (2)输入电动机的电功率;(3)若电动机以v =1 m/s 匀速竖直向上提升重物,求该重物的质量?(g 取10 m/s 2) 解析:(1)由电路中的电压关系可得电阻R 的分压U R =U -U V =(160-110) V =50 V流过电阻R 的电流I R =U R R =5010A =5 A即通过电动机的电流I M =I R =5 A. (2)电动机的分压U M =U V =110 V . 输入电动机的功率P 电=I M ·U M =550 W. (3)电动机的发热功率P 热=I 2M r =20 W电动机输出的机械功率P 出=P 电-P 热=530 W又因P 出=mg v ,所以m =P 出g v=53 kg.答案:(1)5 A (2)550 W (3)53 kg一、单项选择题1.关于电功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导体内电场力移送电荷所做的功叫做电功B .电流做功的过程,就是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的过程C .电流做功消耗的能量,由电源供给D .电功就是电能解析:选D.根据电功的定义及特点,可以判断A 、B 、C 均正确,电功是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的量度,功和能是不同的概念,D 错,故选D.2.关于电功和焦耳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在纯电阻电路中,计算电功可用公式W =I 2Rt B .在非纯电阻电路中,计算电功可用公式W =I 2Rt C .在非纯电阻电路中,计算焦耳热用Q =I 2Rt D .在纯电阻电路中,计算焦耳热可以用Q =UIt解析:选B.电功的计算式W =UIt 适用于任何形式的电路,焦耳热计算式Q =I 2Rt 也是普遍适用的,但是只有在纯电阻电路中,电功W 才等于焦耳热Q .3.关于三个公式P =UI 、P =I 2R 、P =U 2R的适用范围,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第一个公式普遍适用于求电功率,后两式普遍适用于求热功率②在纯电阻电路中,三个公式既可适用于求电功率,又可适用于求热功率③在非纯电阻电路中,第一个公式可适用于求电功率,第二个公式可用于求热功率,第三个公式没有意义 ④由U =IR 可知,三个公式没有任何区别,它们表达相同的意义,所求P 既是电功率,也是热功率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② D .③④解析:选B.首先要明确,欧姆定律U =IR 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因此三个公式在纯电阻电路中没有区别,但在非纯电阻电路中它们互不相同.其次,P =UI 表示电功率,而P =I 2R 表示热功率.因此,在纯电阻电路中,UI =I 2R ,消耗的电能全部转化为热能;而在非纯电阻电路中,UI >I 2R ,即消耗的电能只有部分转化为热能.故选B.4.通过电阻R 的电流为I 时,在时间t 内产生的热量为Q ,若电阻为2R ,电流为I /2时,则在时间t 内产生的热量为( ) A .4Q B .2Q C .Q /2 D .Q /4解析:选C.由电热公式Q =I 2Rt 可得:Q ′=(I 2)22Rt =12I 2Rt =12Q .5.一台电动机的输出功率是10 kW ,这表明该电动机工作时( ) A .每秒消耗10 kW 电能 B .每秒对外做10 kW 功 C .每秒消耗10 kJ 电能 D .每秒对外做10 kJ 功解析:选D.输出功率是指电动机单位时间内对外能做的功,D 项正确.6.(2011年福州高二检测)A 、B 两电阻串联后接入电源,改变电源的电压,测得电阻A 、B 的伏安特性曲线如图3-3-4,则电阻R A 、R B 和功率P A 、P B 的关系是( )图3-3-4①R A >R B ②R A <R B ③P A >P B ④P A <P B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解析:选D.由图象知R A <R B ,故②正确,①错误.当A 、B 两电阻串联时,流过两电阻的电流I A =I B .由于P A =I 2A R A ,P B =I 2B R B ,所以P A <P B ,故③错误,④正确,故选D. 7.两只额定电压相同,额定功率之比为2∶1的电灯,若把它们串联在电路中,则它们消耗的实际功率之比为( ) A .1∶2 B .2∶1 C .1∶4 D .1∶1 答案:A8.(2011年山东济南高二测试)要使电热器在单位时间内产生的热量减小一半,可以( ) A .R 不变,使通过电热丝的I 减小一半 B .U 不变,使电热丝的R 增大一倍 C .R 不变,使电热丝两端的U 减小一半D .U 不变,使电热丝的R 增大为原来的2倍解析:选B.电热器是纯电阻电路,电功率可表示为P =UI =U 2R=I 2R ,故R 一定时,电压U 减半,或电流I 减半,则P 变为原来的14,故AC 错误,当U 不变R 增大一倍则P 变为原来12,故B 正确,D 错误.9.有一只电熨斗,内部电路如图3-3-5甲所示,其中M 为旋钮的内部接线端子,旋钮有“高”、“中”、“低”、“关”四个挡,每个挡内部接线有如图乙中所示的四种方式,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图3-3-5A .a 方式为“高”挡B .b 方式为“低”挡C .c 方式为“关”挡D .d 方式为“中”挡解析:选B.a 中回路未闭合,故a 方式为“关挡”,b 中总电阻R b =R 1+R 2,c 中总电阻为R c =R 1,d 中总电阻为R d =R 1R 2R 1+R 2,由公式P =U 2R ,故d 方式为“高”挡,c 方式为“中”挡,b 方式为“低”挡,所以B 对,A 、C 、D错.10.如图3-3-6所示,有一内电阻为4.4 Ω的电解槽和一盏标有“110 V 60 W ”的灯泡串联后接在电压为220 V 的直流电路两端,灯泡正常发光,则( )图3-3-6A .电解槽消耗的电功率为120 WB .电解槽的发热功率为60 WC .电解槽消耗的电功率为60 WD .电路消耗的总功率为60 W解析:选C.灯泡能正常发光,说明电解槽和灯泡均分得110 V 电压,且干路电流I =I 灯=P U =611A ,则电解槽消耗的功率P =P 灯=IU =60 W ,C 正确,A 错误;电解槽的发热功率P 热=I 2R 内=1.3 W ,B 错误;整个电路消耗的总功率P 总=220 V ×60 W110 V=120 W ,D 错误.二、非选择题11.已知一个标有“110 V 10 W ”字样的灯泡,问: (1)灯泡的电阻是多大?(2)灯泡正常工作时的电流是多大?(3)如果接在100 V 的电路中,它的实际功率是多大?解析:无论用电器是否在额定电压下工作,用电器的电阻通常认为是恒定不变的.(1)灯泡的电阻为R =U 2额P 额=110210Ω=1210 Ω.(2)灯泡正常工作时的电流为I 额=P 额U 额=10110A =0.09 A.(3)因为灯泡的电阻是一定的,根据P =U 2R ,可知P 实P 额=U 2实U 2额,解得P 实=U 2实U 2额P 额=10021102×10 W =8.3 W.答案:(1)1210 Ω (2)0.09 A (3)8.3 W12.有一个直流电动机,把它接入0.2 V 电压的电路时,电动机不转,测得流过电动机的电流是0.4 A ,若把它接入2 V 电压的电路中,电动机正常工作,工作电流是1 A .求: (1)电动机正常工作时的输出功率;(2)如在正常工作时,转子突然被卡住,此时电动机的发热功率多大?(提示:电动机在电路中转子不转动时为纯电阻用电器)解析:(1)电动机不转时,说明电动机无机械能输出,它消耗的电能完全转化为热能,此时电动机可看做纯电阻,则R =U /I =0.5 Ω.当加电压为2 V 、电流为1 A 时,电动机正常工作时,有机械能输出,此时电动机为非纯电阻电路,消耗的电能等于转化的机械能和热能之和. 转化的热功率为P 热=I 2R =0.5 W 总功率P 总=UI =2 W ,则输出功率P 出=P 总-P 热=1.5 W.(2)若在电动机正常工作时被卡住,电动机无机械能输出,看做纯电阻电路,此时的电热功率为:P热′=U2R=220.5W=8 W.答案:(1)1.5 W(2)8 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