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博物馆藏辽金瓷器集萃(图)PPT课件
辽宁博物馆:辽代陶瓷展

辽宁博物馆:辽代陶瓷展公元10世纪初,契丹族在中国北方建立了一个强盛的王朝,史称“辽”或“契丹”。
在历时二百余年的统治时期内,辽王朝创造了独具地方色彩和民族风格的文化,以实用为主兼具装饰美感的陶瓷制品是其重要内容之一。
辽代陶瓷主要包括在辽王朝辖境内烧制的瓷器、釉陶器和素陶器等,造型装饰和工艺技法在保留契丹传统元素的同时,亦广泛吸纳了中原及其他域外文化的优秀成果。
著名的鸡冠壶、长颈瓶、鸡腿坛、海棠盘等,造型独特,工艺质朴,是辽代陶瓷中的代表性品种;常见的碗、盘、碟、盏等,既反映出中原诸窑系的特征,又富含率真自然、粗犷大气的本土风格;承袭唐三彩工艺传统的“辽三彩”,图案简洁,彩釉明丽,将中国古代低温釉陶技术推向了又一高峰。
辽代陶瓷被誉为“中国陶瓷史上的一枝奇葩”,其内蕴的契丹民族的文化审美、装饰韵味和精神力量,对草原文明的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至今仍予人无限的遐想空间。
茶末绿釉长方单孔鸡冠壶绿釉单孔鸡冠壶绿釉划牡丹纹单孔鸡冠壶白釉单孔鸡冠壶绿釉划花双孔鸡冠壶绿釉贴盘龙菊花流云纹双孔鸡冠壶白釉雕牡丹纹提梁鸡冠壶三彩釉划花捏梁鸡冠壶白瓷提梁鸡冠壶唐代晚期高17、腹径15.3*15.1厘米辽代提梁式鸡冠壶系列中的最早样式源于唐代中原地区,主要特征是管状口,器体矮扁敦厚,肩部上用于执握的提梁呈半弧形。
由于它的造型很像骑马用的马镫,故又被称为“马镫壶”。
器腹两侧贴塑的弧形条状纹饰是由皮囊器的皮条痕迹演化而来。
白釉雕牡丹纹提梁鸡冠壶白釉绿彩纽带装饰绳梁鸡冠壶黄釉捏梁鸡冠壶淡绿釉捏梁鸡冠壶绿釉帖塑番人火珠纹双孔鸡冠壶白釉绿彩细带装饰折梁鸡冠壶辽宁喀左大三家子出土白瓷牺流穿带壶鳝鱼黄釉雕几何纹穿带扁壶高27.3、腹径25.4×9.1厘米穿带扁壶源于游牧民族使用的皮囊器,器身侧面的穿鼻,主要用于穿系革带,便于马上携带,故又称“携壶”。
此器两侧的纹样相同,均由同心圆点出发,围以三组环形纹饰,是当时瓷器中常见的几何图案。
博物馆研学旅行活动课程ppt课件

08 9
中国古代玉器艺术发轫于新石器时代,历经商周、两汉、唐 宋等几个发展高潮,至明清时期达到鼎盛。明清时期玉器沿袭唐宋 以来世俗化、生活化的风格并加以发扬,尤其是乾隆时期,因玉料 资源充足,玉材质地精良,玉器造型规矩,琢磨精致,集历代之大 成,达到了玉器史的巅峰。由于历史的原因,辽宁省博物馆收藏的 明清玉器数量多,质量佳,品种全,比较全面地反映了明清时期玉 器的基本面貌。让我们一起走进明清玉器展厅,一同领略明清玉器 的风采。
鼻烟壶
ppt课件.
玉如意
14 15
请同学们了解玉器制作的工艺流程,回答下列问题
玉器制作流程
你认为玉器制作需要哪些主要步骤?小组合作讨论后填写下表:
步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所使用的工具
目的
ppt课件.
15 16
同学们:你今天活动后有哪些收获,请记录下来, 与大家分享。
ppt课件.
活动要点
1简单了解中国古代玉器发展的历史。 2了解明清玉器的双重功能。
3欣赏明清时期的精美玉器。
思考问题
清 白玉碗
1为什么清乾隆年间玉器生产达到历史上的巅峰时期? 2你知道文房四宝指什么吗?玉器在书房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3仿古玉与伪古玉是否相同,了解他们的异同?
ppt课件.
0910
活动准备
1 制定参观计划,做好安石榴尊
学生在欣赏
ppt课件.
03 4
雍正青花
2.教师与学生互动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带领下,一边听老师生动介绍讲解瓷器的发展 渊源和制造工艺,一边感受瓷器文化的博大精深。
明清瓷器吉祥图案示意图
教师精彩演讲
ppt课件.
永宣青花
四时捺钵,南北面官——看首博大辽五京特展陶瓷!(下)

四时捺钵,南北面官——看首博大辽五京特展陶瓷!(下)白瓷盖罐多伦县小王力沟辽代墓出土盖罐的盖面隆起,蒂状钮,子口。
罐身母口,球形腹,圈足。
胎质较疏松,施釉较薄,胎壁有轮旋痕迹。
多伦县文物局藏陶砚凌源小喇嘛沟辽墓出土凤字形陶砚,砚池四周斜坡状,后端连弧五角形,上面压印对蝶,中间为火焰宝珠纹。
宣化下八里辽代张匡正墓后室东壁壁画中也发现这种形式砚台,应为当时流行的样式。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青白瓷花口温碗凌源小喇嘛沟辽墓出土温碗敛口,尖唇,深腹,圈足。
口沿削出缺花口。
口下侧腹向内压,形成内凹。
外侧以内凹线为中心,印八方连续火焰纹。
温碗内底见四个支烧痕。
温碗胎质细腻,胎体先施化妆土,然后施青白釉,釉层从口部到底部逐渐增厚,因而青色渐变加深。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小口瓶凌源小喇嘛沟辽墓出土瓶小口,短颈,溜肩,长弧腹,底部内挖成圈足。
黄白色胎,质地较为疏松,胎体较厚。
通体施釉,圈足部釉色脱落,并有支烧痕迹。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小盘口长颈瓶凌源小喇嘛沟辽墓出土瓶口部为深口盘状,颈细长、竹节纹状,溜肩、长腹,底部稍稍外展,内挖成圈足。
胎质坚硬致密,表层涂化妆土后施透明釉。
局部露出胎色。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大盘口长颈瓶凌源小喇嘛沟辽墓出土瓶口部为大口盘状,颈细长、竹节纹状,溜肩部三道弦纹,长腹,底部稍稍外展,内挖成圈足。
胎质较疏,表层涂化妆土后施透明釉。
局部露出胎色。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龙首绿釉提梁鸡冠壶翁牛特旗广德公乡辽墓出土鸡冠壶直口,鼓腹平底。
腹部有半环形仿皮囊壶缝合线。
壶上以弓背行龙为提梁。
通体施墨绿色釉。
赤峰市博物馆藏刻花绿釉鸡冠壶翁牛特旗广德公乡辽墓出土鸡冠壶双孔,直口,扁圆形腹,底部内凹。
肩部有细密仿皮囊壶缝合线,两侧装饰半圆纹,腹部装饰同心圆,外圆内刻连续半圆纹。
通体施绿釉。
赤峰市博物馆藏黄釉提梁鸡冠壶赤峰市内出土鸡冠壶直口,环梁,褐色瓷胎,上覆化妆土,施橘黄色釉。
下部露胎,圈足。
赤峰市博物馆藏“官”字款镶金扣花口白瓷盘赤峰市松山区大营子辽驸马赠卫国王墓出土内蒙古博物院藏绿釉印花海棠盘赤峰市松山区初头朗乡西山根辽墓出土盘面施绿色釉,宽平沿,浅腹平底,呈八曲海棠花形。
辽宁营口地区辽金文物鉴赏

辽宁营口地区辽金文物鉴赏辽宁营口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历史文化遗址之一,这里曾是辽金时期的重要都城,因而拥有丰富的辽金文物资源。
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辽宁营口地区的辽金文物鉴赏。
1. 辽金陶瓷:辽金时期的陶瓷制作技术十分先进,制作精美的青瓷、白瓷、花盏等成为该时期的代表。
辽金陶瓷器上的纹饰和图案主要有官窑、民窑以及少量北方长青窑等特点。
在辽金陶瓷中,最为著名的就是具有辽代特色的晶化釉陶瓷,它体现了辽金时期陶瓷技术的最高水平。
2. 辽金铜器:辽金铜器在造型、纹饰和工艺上都有独特之处。
辽代的铜器大多呈现出简洁而端庄的造型,其纹饰线条简洁流畅,富有动感。
辽代铜器的工艺精良,包括铸造、铜胎表面处理和铜胎镀金、镀银、红铜等等。
3. 辽金石刻:辽金时期的石刻艺术主要表现在墓碑、墓志和塔碑等各类碑刻上。
辽金石刻的特点是书法笔法简练而有力,构图稳定而富有变化。
辽代石刻的文字内容主要有神道碑文、墓志铭文、经典诵读文。
辽代石刻以题记文最为常见,不仅为后世研究辽代社会历史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同时也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4. 辽金佛像:辽金时期的佛教文化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因此辽金佛像在辽宁营口地区也是较为丰富的。
辽代佛像的造像技巧精湛,形象栩栩如生,颇具艺术和历史价值。
辽代佛像的造型风格主要包括大唐风格、贵族佛像和民间佛像等。
以上仅是辽宁营口地区辽金文物的一部分,这些文物不仅在艺术和历史价值上具有很高的地位,也是研究辽金时期社会、文化、经济等方面的重要依据。
通过鉴赏辽金文物,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辽金时期的社会状态、人们的生活习俗、宗教信仰等方面的情况,同时也能够感受到辽金时期的文化魅力。
辽宁营口地区为我们了解辽金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源,也为我们传承和弘扬辽金文化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辽宁营口地区辽金文物鉴赏

辽宁营口地区辽金文物鉴赏辽金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是契丹族和金族统治的时期,同时也是中国北方的文化繁荣时期。
辽宁营口地区这一地方在辽金时期也是一个重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在这一地区,可以欣赏到很多具有辽金特色的文物。
接下来,将为大家介绍辽宁营口地区的辽金文物鉴赏。
辽宁营口地区的辽金文物以瓷器为主要表现形式。
辽金时期的瓷器具有独特的特点,不同于其他时期的瓷器,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
辽宁营口地区有一些出土的辽金瓷器,对于研究辽金时期的国家制度、社会状况、经济发展等方面都具有很大的价值。
辽宁营口地区还有一些辽金时期的金器。
辽金时期的金器工艺非常精湛,造型独特,富有装饰性。
这些金器多用于宗教仪式或贵族用途,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宗教信仰和贵族文化。
现在,一些辽金金器已经成为博物馆的馆藏,供观赏和学术研究。
辽金时期的陶瓷器也是辽宁营口地区的重要文物之一。
辽金时期的陶瓷器不仅在制作工艺上有所创新,还在装饰图案上体现了当时的社会风俗和文化特点。
这些陶瓷器具有较高的艺术观赏价值和历史研究价值,对于了解辽金时期的生产技术、经济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辽宁营口地区的辽金文物还包括一些石刻和雕塑作品。
这些石刻和雕塑作品多用于建筑装饰和宗教祭祀,反映了辽金时期的建筑艺术和宗教信仰。
这些作品的保存状况较好,让人们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辽金时期的艺术风貌和文化内涵。
除了上述文物之外,辽宁营口地区还有一些辽金时期的书画作品。
这些书画作品多为各种传世之作,具有很高的艺术观赏价值和研究价值,是研究辽金时期文化的重要参考资料。
辽宁营口地区的辽金文物鉴赏非常值得一看。
这些文物不仅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了解辽金时期历史和文化的重要途径。
通过鉴赏这些文物,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辽金时期的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
辽金元时期的瓷器设计

16、辽金元时期的瓷器设计辽、金、元时代的陶瓷器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与地域特点。
一、辽代陶瓷陶瓷器类辽代陶瓷器多为酒具、茶具、盛食具、贮藏器和日用杂器,大都为民窑产品。
辽宁、黑龙江、吉林、河北、山西、内蒙古和北京地区的辽契丹贵族墓和汉人墓中均出土有辽窑烧制的白瓷和酱、黄、绿色釉及三彩陶器。
传世品中辽陶瓷以黄、绿单色和黄绿白三彩釉陶居多。
辽代瓷器有白釉黑釉白釉黑花瓷。
陶器有黄、绿、黑、白单色和黄、绿、白三彩釉陶。
民窑制品胎质粗糙,均施化妆土。
白瓷釉白微黄,胎色白带红、黑色杂质点;黑釉瓷釉色纯黑;白釉黑花瓷胎色白,黑花呈色黑黄官窑白瓷胎质细白,釉色纯白或白中泛青,釉质莹润,佳者与定窑上品相类,有的于器底刻“官”或“新官”款。
黑釉瓷胎质细白,釉色黑中闪绿,积釉处如堆脂,光泽较强;白釉黑花瓷的胎色白中闪黄,有黑色杂质点;单色釉和三彩釉陶器的胎质细软,作淡红色,施化妆土。
官窑三彩色釉娇艳光洁,民窑三彩色釉鲜艳不足,釉层易剥落。
白釉陶器釉质欠润泽,白釉上点绿彩者颇为美观。
陶瓷器造型辽代瓷器可分两大类,即中原类和契丹类。
中原类型的瓷器有从北方流如契丹的,也有北宋工匠流落到辽地后在当地烧造的。
这一类型瓷器的主要器型有注壶、温碗、盖罐、小罐、盏托、长颈壶、花口碗、唾盂、香炉、盘、碟、怀等。
精细瓷器胎白、坚致,釉润似玉,颜色白中闪黄,外壁多刻莲瓣纹。
有的底足阴刻"官"或"新官"、"尚食局"等款。
一般白瓷胎稍厚,釉胳粗,呈牙白色,多光素无纹。
契丹类型的瓷器具有本民族的凤格,主要器型有:鸡冠壶、长颈瓶、凤首壶、穿带壶、鸡腿瓶、海棠式盘等。
时代越晚,契丹式瓷器越少。
鸡冠壶是辽瓷中最有特色的造型,它的原型是契丹族游牧时用以盛水或奶的皮囊壶,最早的鸡冠壶完全模仿皮襄壶,皮革缝制的痕迹郡很逼真,甚至还堆出皮绳、皮扣;时代越晚,皮囊壶的特征就越少,有些仅成为装饰。
辽代瓷窑集中在今辽宁和河北、山西的北部,主要有上京窑(今内蒙古巴林左旗东镇)、赤峰缸瓦窑、辽阳江官屯窑、北京门头沟窑等,主要产品是白瓷、黑瓷和三彩陶器陶瓷装饰技法辽代陶瓷受中原装饰技法的影响,有刻划、剔、印、彩绘和色釉装饰,以简朴豪放为特点。
辽宁营口地区辽金文物鉴赏

辽宁营口地区辽金文物鉴赏辽宁营口地区位于中国东北,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
在这里,有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物,其中辽金文物是最为著名的之一。
辽金文物是指辽代和金代的文物,主要包括陶器、瓷器、铜器、铁器、玉器、漆器、金银器和书画等,这些文物珍贵而独特,有着深刻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首先是辽金瓷器。
辽瓷是中国陶瓷历史上的重要一步,其中以辽代为大宗。
辽代时期制瓷业发达,产出大量高质量瓷器。
辽瓷重规矩,器型规整,其以黄土为原料,以白松石为瓷粘贴在外层,搭配以黑、褐、青、紫、红、黄等斑驳多彩、巧妙配合的图案或装饰,色调厚重,清雅深邃。
著名的有辽晋窑青绿釉瓷和大明窑黑釉瓷。
其中,辽晋窑青绿釉瓷是以一种叫绿釉的釉料为主,绿釉大多呈现出灰、绿、乳白、浅蓝的色调,有着高度的造型和技术工艺,是辽代瓷器中最为著名的代表之一。
其次是辽金铜器。
辽铜器的制作技术已非常成熟,多以鎏金、鎏银、鎏铜,以纹饰为主,题材有神话传说,采用的器型有鼎、壶、鈡、盂、铛等,大小不一,造型优美,在铜制品艺术中独具特色。
再次,辽金玉器多呈活物、仙人、古人、花卉、草木和图案,採用的器型有尺、印、冠、佩等,而玉器上雕工巧夺天工。
辽、金玉器主要有玉印、玉带扣、玉童等,珍贵而独特。
最后是辽金书画,辽代书画的特点是线条流畅、笔眼刚毅,起笔灵动自如,富有张力;金代书法的特点是风格激励、气魄雄浑。
代表了金代书画的作品很多,其中最著名的是清涟堂藏卷轴画、金代碑刻、金陵十八寺词等。
总之,辽金文物质朴典雅,器型规整,图案丰富,制作精良。
这些文物值得我们珍视和传承,它们见证了历史,承载着文化,也能激发人们的艺术感悟和审美情趣。
因此,我们要加强对辽金文物的保护和研究,更好地传承和发扬这段历史和文化。
九域行施,千年化韵丨辽宁博物馆明清磁器精品及历史演变

九域行施,千年化韵丨辽宁博物馆明清磁器精品及历史演变前言瓷器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发明,千百年来一直浓缩和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杰出智慧和创新精神。
瓷器滥觞于东汉时期,历经魏晋、隋唐、宋元瓷业的发展后,于明清时期达到鼎盛。
明代起,江西景德镇跃升为“天下窑器所集”之瓷都,品种、产量、销路均超过以往任何一个时期。
青花瓷器经元代短暂的繁菜后,在明代得以创新和推广,成为全国瓷器生产的主流;以成化斗彩为代表的彩瓷、永乐宣德时期的铜红釉和其他颜色釉瓷器,技术高妙、气韵雅静,是我国制瓷史上的空前杰作。
清代,特别是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制瓷业达到了历史最高峰,所制瓷器以精妙严谨著称,且“行于九域,施及外洋”。
除沿袭前代的制瓷工艺外,新创的珐琅彩、粉彩等瓷器,美轮美奂,为中国瓷器艺术增添了异彩。
明清瓷器,集中国古代工艺之大成,忠实地记录了瓷工们的不朽功绩,也折射出了创作它们的时代的特有光辉。
明洪武瓷器明代洪武二年(1369),朝廷在景德镇珠山设御器厂专烧宫廷用瓷。
此后,历朝均沿袭这种制度,所烧产品被泛称为“官窑瓷器”。
洪武官窑瓷器以青花、釉里红、红釉瓷器为主,其中红釉瓷器釉层较薄,呈色均匀,红中微微泛黄;青花和釉里红依然保留元代遗风,但图案题材比较单调,构图不及元代严密,运笔也相对呆板。
民窑瓷器中最常见的品种是青花瓷,笔意洒脫奔放,具有浓郁的写意风韵。
明永宣青花青花是用钴料作着色剂,在瓷器胎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一次性烧成的瓷器。
钴料在高温焙烧后会发出蓝色,和白色的胎骨相映衬,从而形成了蓝白相间的图。
我国青花出现于唐代,入元以后日渐成熟,明代永乐、宣德两朝是青花瓷器生产的黄金时代。
官窑主要使用进口的苏泥勃青料,青花发色浓艳,浓重处时常会出现铁锈斑点。
永乐、宣德两朝青花在造型胎釉、纹饰等方面十分接近,所以有“永宣不分”之说。
明永乐甜白瓷甜白瓷是明代永乐时期景德镇窑创烧的著名瓷器品种,因瓷器釉色柔和悅目,似绵白糖色,故称“甜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的尘烟随风远去,只留下冰洁而孤独的 器物任后人品评。下面对辽宁省博物馆藏辽金瓷 器择其精品加以介绍。
代瓷器划归宋或元。
根据现有的发掘材料可以看出,金代陶瓷基 本延续北宋旧制,并有所创新和发展,例如北宋 著名的钧窑、定窑、磁州窑、耀州窑,金代中原 地区创烧的用于墓葬的红绿彩瓷。相对于北宋来 说,金代的瓷器装饰总体上趋于简化,早期作品
他只活在了麦克斯心中,也只有真正懂艺术的麦克斯懂他。虽然他没有下过船
辽白瓷雕花鸡冠壶
辽代陶瓷外廓粗犷,线条硬朗,刻划生动。 釉色或是白中泛青、白中泛黄,或是芳草碧绿, 或是漆黑如墨,或三色交陈,又如鳝鱼之黄,素 妆淡雅而又不失古拙大体,极具特色。各种形制、
釉色各异的鸡冠壶,最能代表马背民族传统。浑 圆的底座,璇削而有旋纹的内底,逐渐向上延伸 而渐次丰满的腹部,略微娇小突出而圆润的口 部,再配以不同的釉色,搭配不同的装饰技法, 就使得鸡冠壶呈现出不同的生命内涵:宛如静中 之处子、乖张之酒客;雕塑骑猴造型的鸡冠壶令 人想到丝绸之路上的商旅,不禁心驰神往,自然
皮条皮扣皆施以绿釉,与皮制皮囊壶相似。器形 端庄大气(图 2)。
相关 上传相关
0
谢谢您的指导
THANK YO了方便学习和使用,本文档的内容可以在下载后随意修改,调整和打印。欢迎下载!
汇报人:XXXX 日期:20XX年XX月XX日
器,虽不同于唐三彩水墨画般的泼洒自然和随 意,但具有自己的特色,黄白绿三色交映,绿的 发翠,白的素雅,黄的轻柔,配以各种花卉图案, 可谓相得益彰,宛若陶渊明笔下的田园山水,不 禁令人想到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的草原景 象。
他只活在了麦克斯心中,也只有真正懂艺术的麦克斯懂他。虽然他没有下过船
金是继辽以后,在北方建立的以女真贵族为 主体的少数民族政权,在相继颠覆辽和北宋政权 的同时,北宋中原地区以及辽的瓷器烧造工艺大 多被继承,同时对于北宋、辽代文化都有很好的 继承和发展。学术界对于金代瓷器的讨论比之辽 瓷寥若晨星,其原因有二:一是金代纪年器物材 料相对较少;二是由于研究的不深入,常常把金
辽绿釉贴花扁身鸡冠壶高 29.5 厘米、腹长 18.8 厘米、腹宽 12.2 厘米。红色陶胎,胎质细 腻,施化妆土。扁身,管口缺失盖,卧足,修足
他只活在了麦克斯心中,也只有真正懂艺术的麦克斯懂他。虽然他没有下过船
不规整。上有马鞍状双穿,便于穿系(图 1)。
辽白釉绿彩纽带装饰鸡冠壶高 37.8 厘米、 腹长 17.2 厘米、腹宽 15.5 厘米。红色陶胎,施 化妆土。管状唇口,皮环状高提梁呈多折角形。 扁圆腹,最大腹径在下腹部,圈足。通体施乳白 釉,器身部分脱釉。器身贴塑皮条皮扣状装饰,
他只活在了麦克斯心中,也只有真正懂艺术的麦克斯懂他。虽然他没有下过船
而然有触摸器物的冲动。还有黄釉或绿釉的凤首 瓶,造型很像一只引颈高歌的凤鸟,这种造型最 早流行于西域诸国,唐时称为胡瓶,辽代凤首瓶 可能是二者的结合体,杯式口,细长颈,在口颈 相交处有一凤首,肩部一般均刻划弦纹两道。
辽代陶瓷最具特色的还是各种形制的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