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学概论》课后题总结

《民俗学概论》课后题总结
《民俗学概论》课后题总结

民俗理论:

1民俗的基本特征

2民俗学与民间文学的关系

3民俗的社会功能

4举例说明什么是民俗的类型性或模式性

5民俗的集体性

6简述民俗的传播方式

7简述历史上对民俗概念狭义理解的四种学说。

8简述民俗学的学科体系。

9简述民俗的生活性与历史性的关系

10简述学习民俗学的多种实用价值。

11民俗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什么?

12解释民俗的“民”是什么,并对一些有代表性的观点进行评述。

13谈谈民俗的稳定性和变异性之间的关系

14物质民俗研究的对象、范围和方法。

15民俗学与社会学的关系

16拟议中的中国民俗学学科体系应包括那几个方面的内容?

17结合你所居住的区域或你所属的民族所存在的节日习俗谈谈民俗的社会功能18何为民俗?人们对民俗的一般理解有哪些?你心中的民俗概念是什么?

19中国古代民俗有哪些显著特点?

20当代中国民俗学学科有何特点?你怎样看待民俗学的学科前景?

21谈谈民俗志在民俗学中的作用?

22简述民俗的独立学科性质

物质生产:

1举例说明交通运输行业习俗的差异与行业特点之间的关系

2什么叫农业民俗,具体包括哪些内容

3简述物质生产民俗的特征。

4简述工匠民俗的三个特点

5坐商的主要特点

物质生活:

1饮食习俗的主要类型与内容

2服饰民俗中的求吉心理

3简述风水观念的基本内容及其文化与心理涵义。

4简述中国民居建筑的民俗特点。

5简述服饰发展的四个阶段

6简述服饰构成的要素。

7商的交易的主要民俗形态

8民族服饰所体现的社会观念有哪几个方面?

9服饰构成要素的变化与服饰承载观念变化的关系

10试举例说明民居建筑试如何反映民族传统观念的。

社会组织:

1什么是宗族?宗族组织民俗的特征?

2为什么说庙会可谓是社区文化的大展示

3家族祭祀的功能

4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宗族是基本的社会单位吗?为什么?5简述宗族组织的民俗要素?

6我国家产继承的基本类型

岁时节日:

1节日习俗与灵魂崇拜的关系

2岁时民俗是怎样形成的?它有什么特点?

3节日风俗的发展与演变主要受哪些因素所影响

4简述传统节日民俗的特点5民间组织对传统节日的作用。人生礼仪:

1何谓人生礼仪,通过仪礼如何对其进行分析解释

2成年礼中考验所具有的意义

3 简述“土葬”与“墓葬”的异同。

4简述我国古代丧服等级制度。

5简述中国古代“六礼”。

6人类婚姻经历的主要阶段

7什么是成年仪礼?它有哪些类型?

8中国古代成人礼的主要内容及其衰微的原因

9简述“通过仪礼”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其学术价值。

民俗信仰:

1民间信仰的基本特征

2信仰民俗的主要表现形式

3巫术的本质特征和类型

4说说巫的种类及其职能。

5简述民间常见的几种巫术形式

6简析民俗信仰与宗教信仰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口头文学:

1民间口头文学的性质及分类

2民歌的类别

3 幻想故事所表现出来的古老观念主要有哪些?

4什么是神话?神话有哪几类内容?试举例说明。

5传说的种类

6民间故事讲述家在故事的传承和发展上的作用。

7神话对起源的解释与民间传说相比有什么不同?

8简述民间诗歌的功能。

9谈谈你对神话的理解

民间语言:

1理解民间语言是民俗的重要载体

2英雄史诗的特点

3小戏的种类

民间艺术:

1如何理解民间艺术是艺术更是生活过程?

强调民间艺术的这一特征对民间艺术的研究有何意义?

2试述民间戏曲与民俗的关系

3简述民间艺术的特征与功能。

4传统工艺所包物质民俗内涵,结合具体物品加以说明及其含义?

5北方秧歌主要有几种?各有什么特点?

民间游戏:

1民间游艺娱乐习俗的.. “寓教于乐”功能

2简述民间游戏娱乐起源的成因。

民俗学史:

1分析汉魏时期的民俗理论。(汉魏时期有影响的民俗著作和与民俗相关的著作有哪些?请予简要说明。)

2举例说明“民俗”一词在我国古籍中的记载

3为什么钟敬文先生提出要“建立中国民俗学派”?

4说一说北大时期中国民俗学的创建情况及其意义。

5五四时期民俗学运动的特点。

6简述中山大学时期中国民俗学的成就

7简述本世纪三十年代以前我国民俗学发展的情况(民俗学的主要活动及其学术成就)方法理论:

1试述田野作业方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在民俗学研究中的重要性(为什么说田野作业是民俗学最重要、最有效的研究方法?)

2民俗研究过程中需要哪些研究方法?

3民俗学研究方法,试举二三例加,并说明各自的优缺点

4简述民俗资料搜集的主要方法

5文献学方法之于中国民俗学研究的重要性。

外国民俗:

1简述历史地理学派的研究特点

2谈谈历史地理学派的主要主张,你认为这一学派的长处与局限体现在哪些地方?

3简述人类学派的基本观点。

4德国格林兄弟对民俗学有何贡献?他们的研究目的是什么?

5柳田国男对日本民俗学做出过怎样的贡献?

其他:

1简述表演理论的主要理论与方法

2简述民俗学人类学派的主要理论方法

3简释“习俗化“

4简述民俗控制的类型

5简述语言与民俗之间的关系

6民俗学与社会学对群体特征各有什么样的概括?

7简述民俗符号学的一般规则

8什么是民俗研究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9中国文学史上民间文学对作家文学发生过怎么样的影响?

10以工匠集团为例,简论民间组织的“局内意识”。

11 以文人传说为例,简论民间集团的“局外意识”。

12论述民俗文化与上层文化的差异。

13如何理解并实现民间文学搜集过程中的“忠实记录”原则?14我国四大传说是什么,各属什么类型,分别说明

15民俗与民族文化遗产的关系

16什么是故事类型?什么是故事类型学派?试谈两者的关系?17民俗与宗教的关系。

18.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杨持_生态学课后习题部分答案

1.试述生态学的定义、研究对象与范围? 生态学的定义: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及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研究对象与范围:从分子到生物圈都是生态学研究的对象。 2.什么是环境,生态学环境指什么? 环境则指生物生活中的无机因素、生物因素和人类社会共同构成环境系统。生态学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3.种的生态幅:每一个种对环境因子适应范围的大小即生态幅(ecological amplitude),这主要决定于各个种的遗传特性。 8.比较种群指数增长模型(Z)和逻辑斯谛增长模型(L)。 A前者适用于资源无限的条件下,后者适用于资源有限的条件下。B.种群指数增长模型是与密度无关的增长模型,逻辑斯谛增长模型是与密度有关的增长模型。C 。Z的增长曲线呈“J”型;L的增长曲线呈“S”型。 9.什么是种群空间格局,主要有哪些类型?<附:成因> 种群空间格局(spatial pattern)定义: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称为种群空间格局或内分布型。 三种类型①均匀型②随机型③成群型 成因:(1)均匀分布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种群内个体间的竞争,另一原因是分泌有毒物质于土壤中以阻止同种植物籽苗的生长(2)随机分布比较少见,因为只有在环境的资源分布均匀一致的情况下或种群内个体间没有彼此吸引或排斥时才易产生随机分布(3)成群分布是最长见的内分布型a.环境资源分布不均匀,富饶与贫乏相嵌。b.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使其以母株为扩散中心。c.动物的社会行为使其结合成群。 10.试比较r-选择和K-选择的主要特征。r-K选择理论在生产实践中具有怎样的指导意义? 项目r—选择k——选择 气候多变,不确定,难以预测稳定,较确定。可预测 死亡具灾变性,无规律。非密度制 约 比较有规律,密度制约 存活幼体存活率低幼体存活率高 数量时间上变动大,不稳定,远远 低于环境承载力 时间上稳定,通常接近K值 种内种间 关系 多变,通常不紧张经常保持紧张 选择倾向 1 发育快 2增长力高 3提高生育 4体型小 5一次繁殖1发育绶漫2竟争力高3延迟生育4体型大5多次繁殖 寿命短,通常少于一年长,通常大于一年 最终结果高繁殖力高存活力 12.何谓种内与种间关系,种间关系有哪些基本类型。 存在于各个生物种群内部的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称为种内关系,而将生活于同一环境中的所有不同物种之间的关系称为种间关系。

环境生态学课程试题答案

附件1: 课外作业习题集答案 第一章绪论 一、选择题 A、A、 B、A 二、填空题 1、环境、可持续发展; 2、人类活动、生态环境; 3、退化原因、恢复与重建 三. 简答题 1、环境生态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是什么 答:环境生态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四个方面:(1)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变化机制和规律研究(1分);(2)生态系统受损程度及危害性的判断研究(1分);(3)各类生态系统的功能和保护措施的研究(1分);(4)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学对策研究(1分)。总之,运用生态学,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治理污染和破坏的生态环境,恢复和重建受损的生态系统,实现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的协调,以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需要,使环境生态学研究的核心内容(1分)。 2、环境生态学的学科任务和发展趋势是什么 答:环境生态学主要的学科任务是:研究以人为主体的各种环境系统在人类活动的干扰下,生态系统演变过程、生态环境变化的效应以及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制,寻求受损生态环境恢复和重建的各种措施(2分)。进入21世纪后,其学科内容和任务不断丰富,环境科学将更为关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人为干扰的方式及强度;(2)退化生态系统的特征判定(1分);(3)人为干扰下的生态演替规律;(4)受损生态系统恢复和重建技术;(5)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1分);(6)生态系统管理;(7)生态规划和生态效应预测(1分)。 第二章生物与环境 一、选择题 C、B、A、A、C、A、A、 D、B、B、D、B、B、A、C、A、D、A、B、B 二、多项选择题 1、A、B、C; 2、B、C、D ; 3、B、C、D; 4、B、C、D 三、名词解释题 1、最小值定律:最低量定律是德国化学家利比希(Liebing)提出的,他在研究谷物产量时发现,植物生长不是受需要量大的营养物质影响,而是受那些处于最低量的营养物质成分影响,如微量元素等,后来人们把这种为利比希最小值定律。

资源加工学课后习题答案[1]概要

习题解答 第1章资源加工学概述 1.简述从选矿学、矿物加工学到资源加工学三者之间的发展关系。 【解】资源加工学是由传统的选矿学、矿物加工学发展演变形成的新的学科体系。 研究手段 选矿学是用物理、化学的方法,对天然矿物资源(通常包括金属矿物、非金属矿物、煤炭等)进行选别、分离、富集其中的有用矿物的科学技术,其目的是为冶金、化工等行业提供合格原料。 矿物加工学是在选矿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用物理、化学的方法,对天然矿物资源进行加工(包括分离、富集、提纯、提取、深加工等),以获取有用物质的科学技术。其目的已不单纯是为其它行业提供合格原料,也可直接得到金属、矿物材料等。 资源加工学是根据物理、化学原理,通过分离、富集、纯化、提取、改性等技术对矿物资源、非传统矿物资源、二次资源及非矿物资源进行加工,获得其中有用物质的科学技术 研究对象 传统选矿学、矿物加工学的研究对象均以天然矿物资源为主。 资源加工学的研究对象涉及以下几方面: (1)矿物资源。包括金属矿物、非金属矿物、煤炭等; (2)非传统矿物资源。包括: ①工业固体废弃物:冶炼化工、废渣、尾矿、废石。 ②海洋矿产:锰结核、钴结壳、海水中金属、海底热液硫化矿床。③盐湖与湖泊中的金属盐、重金属污泥。 (3)二次资源。包括: ①废旧电器:电视机、冰箱、音响等。 ②废旧金属制品:电缆、电线、易拉罐、电池等。 ③废旧汽车。 (4)非矿物资源。城市垃圾、废纸、废塑料、油污水、油污土壤等。 2.资源加工学学科包括那些领域?它的学科基础及与相邻学科的关系如何? 【解】学科领域 资源加工学包括四大学科领域: 矿物加工(Mineral Processing);矿物材料加工(Mineral Material Processing);二次资源加工(Secondary Material Processing);金属提取加工(Metal Metallurgical Processing)。可简称为4-MP。矿物加工是根据物理、化学原理对天然矿物资源进行加工,以分离、富集有用矿物;矿物材料加工是根据物理、化学原理,对天然及非传统矿物资源进行分离、纯化、改性、复合等加工,制备功能矿物材料; 二次资源加工是根据物理、化学原理,对二次资源进行加工,分离回收各种有用物质;

最新金属材料学课后习题总结

习题 第一章 1、何时不能直接淬火呢?本质粗晶粒钢为什么渗碳后不直接淬火?重结晶为什么可以细化晶粒?那么渗碳时为什么不选择重结晶温度进行A化? 答:本质粗晶粒钢,必须缓冷后再加热进行重结晶,细化晶粒后再淬火。晶粒粗大。A 形核、长大过程。影响渗碳效果。 2、C是扩大还是缩小奥氏体相区元素? 答:扩大。 3、Me对S、E点的影响? 答:A形成元素均使S、E点向左下方移动。F形成元素使S、E点向左上方移动。 S点左移—共析C量减小;E点左移—出现莱氏体的C量降低。 4、合金钢加热均匀化与碳钢相比有什么区别? 答:由于合金元素阻碍碳原子扩散以及碳化物的分解,因此奥氏体化温度高、保温时间长。 5、对一般结构钢的成分设计时,要考虑其M S点不能太低,为什么? 答:M量少,Ar量多,影响强度。 6、W、Mo等元素对贝氏体转变影响不大,而对珠光体转变的推迟作用大,如何理解? 答:对于珠光体转变:Ti, V:主要是通过推迟(P转变时)K形核与长大来提高过冷γ的稳定性。 W,Mo: 1)推迟K形核与长大。 2)增加固溶体原子间的结合力,降低Fe的自扩散系数,增加Fe的扩散激活能。 3)减缓C的扩散。 对于贝氏体转变:W,Mo,V,Ti:增加C在γ相中的扩散激活能,降低扩散系数,推迟贝氏体转变,但作用比Cr,Mn,Ni小。 7、淬硬性和淬透性 答:淬硬性:指钢在淬火时硬化能力,用淬成马氏体可能得到的最高硬度表示。 淬透性:指由钢的表面量到钢的半马氏体区组织处的深度。 8、C在γ-Fe与α-Fe中溶解度不同,那个大? 答:γ-Fe中,为八面体空隙,比α-Fe的四面体空隙大。 9、C、N原子在α-Fe中溶解度不同,那个大? 答:N大,因为N的半径比C小。 10、合金钢中碳化物形成元素(V,Cr,Mo,Mn等)所形成的碳化物基本类型及其相对稳定性。 答:V:MC型;Cr:M7C3、M23C6型;Mo:M6C、M2C、M7C3型;Mn:M3C型。 复杂点阵:M23C6、M7C3、M3C、稳定性较差;简单点阵:M2C、MC、M6C稳定性好。 11、如何理解二次硬化与二次淬火? 答:二次硬化:含高W、Mo、Cr、V钢淬火后回火时,由于析出细小弥散的特殊碳化物及回火冷却时A’转变为M回,使硬度不仅不下降,反而升高的现象称二次硬化。 二次淬火:在高合金钢中回火冷却时残余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的现象称为二次淬火。

环境生态学导论思考题

环境生态学导论 第一章绪论 P28思考题 2、举例说明你对人类活动与环境问题两者关系的看法。 参考: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以后,以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为主要特征的环境问题,呈现出形势继续严峻与人类社会的努力不断增强相交织攀升的状态。一方面,资源利用与环境保育的矛盾仍然是制约世界各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难点,长期积累的诸多全球性环境问题,如资源枯竭、全球气候变暖、自然生态系统功能退化以及突发性环境和生态灾害频发等还在继续发展;另一方面,人类正在用智慧,通过技术、管理和行为三个层面的整合,加大了解决自身生存、经济发展和环境保育三者间诸多矛盾的力度。 举例的话,就拿那些环境问题好了。比如,全球气候变暖。 4、简述环境生态学的学科任务。(P16) 答:研究生物圈系统和各支持系统在人类活动干扰下的演变过程、相互作用的机制和规律以及变化效应及危害,寻求受损生态系统和环境要素修复或重建的各种生态学措施。 5、举例说明你所熟悉的某个环境问题,并从生态学的视野阐述其危害作用过程、基本特征及你所思考的解决对策。 全球气候变暖,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矿物以生成能量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多种 温室气体,由于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的透过性,而对地球反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的吸收性,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也就是常说的“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全球变暖的后果,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生等,既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更威胁人类的食物供应和居住环境。 解决对策,从衣、食、住、行等方面考虑

第二章生物与环境 3、你对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学意义是如何理解的? 维持平衡 4、简述光的生态作用及生物的适应。 (一)光强的生态作用与生物的适应 ①光强对生物生长发育和形态建成的作用光照强度与植物细胞的增长和分化、体积的增长和质量的增加关系密切;光还能促进组织和器官的分化,制约着器官的生长发育速度,使植物各器官和组织保持发育上的正常比例。 ②光照强度和水生植物光的穿透性限制着植物在海洋中的分布,只有在海洋表层的透光带上部,植物的光合作用量才能大于呼吸量。 ③植物对光照强度的适应类型阳地植物和阴地植物 (二)光质的生态作用与生物的适应①植物的生长发育是在日光的全光谱照射下进行的,同时,不同光质对植物的光合作用、色素形成、向光性、形态建成的诱导等影响是不同的。 可见光对动植物生殖、体色变化、迁移、毛羽更换、生长及发育等都有影响。不可见光对生物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 (三)生物对光周期的适应日照长度的变化对动植物都有重要的生态作用。 ①植物分长日照植物和短日照植物。 ②日照长短和变化是许多动物进行迁移、生殖、换毛等生命活动最可靠的信号系统。 7、盐土和碱土有何区别?耐盐植物有哪几种适应盐土壤的方式? 盐土和碱土是所含可溶性盐的种类、pH以及土壤结构均不相同的两类土壤。 方式:①聚盐性植物细胞液浓度特别高,能吸收高浓度土壤中的水分

最新环境生态学导论-思考题答案

第一章 1.阐述你对生态圈各圈层关系的认识 生态圈由生物圈和生命支持系统组成,包括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能量。大气圈是动植物最直接的生命系统,没有大气圈提供氧气和CO2,无法进行氧循环和碳循环;水循环通过大气圈运动而实现的,大气环流还调节了气候,使之较适合生物生存。水圈中水是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水循环保证地球水量的动态平衡。岩石圈的表层即土壤层,是一个特殊的生命子系统,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初级生产中发挥重要作用。 2.举例说明你对人类活动与环境问题两者关系的看法 参考: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以后,以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为主要特征的环境问题,呈现出形势继续严峻与人类社会的努力不断增强相交织攀升的状态。一方面,资源利用与环境保育的矛盾仍然是制约世界各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难点,长期积累的诸多全球性环境问题,如资源枯竭、全球气候变暖、自然生态系统功能退化以及突发性环境和生态灾害频发等还在继续发展;另一方面,人类正在用智慧,通过技术、管理和行为三个层面的整合,加大了解决自身生存、经济发展和环境保育三者间诸多矛盾的力度。 举例的话,就拿那些环境问题好了。比如,全球气候变暖。 3.你认为环境生态学与经典生态学有何不同? 4.简述环境生态学的学科任务。 研究生物圈系统和各支持系统在人类活动干扰下的演变过程、相互作用的机制和规律以及变化效应及危害,寻求受损生态系统和环境要素修复或重建的各种生态学措施。

第二章 3.你对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学意义是如何理解的? ①生物量和生产力的形成;②土壤结构、养分代谢和分解过程;③系统中水分的分布、循环和平衡;④景观结构与性质;⑤系统中物种的相互作用与关系。 5.请举例说明“有效积温法则”在农业生产和虫害防治中的作用? 有效积温法则: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从环境中摄取一定的热量才能完成某一阶段的发育。而且某一特定的生物类别各发育阶段所需的总热量是一个常数 8.环境因子生态作用的一般规律包括哪几个方面。 (一)环境因子与生态因子:生态因子和环境因子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环境因子具有综合性和可调剂性,它包括生物有机体以外所有的环境要素。而生态因子更侧重于环境要素中对生物起作用的部分。 (二)环境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①环境因子的综合作用;②主导因子及特点;③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④环境因子作用的阶段性;⑤环境因子的不可代替性和补偿作用。 (三)环境因子的限制性作用。

环境生态学导论-思考题答案汇编

学习-----好资料 第一章 1.阐述你对生态圈各圈层关系的认识 生态圈由生物圈和生命支持系统组成,包括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能量。大气圈是动植物最直接的生命系统,没有大气圈提供氧气和CO2,无法进行氧循环和碳循环;水循环通过大气圈运动而实现的,大气环流还调节了气候,使之较适合生物生存。水圈中水是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水循环保证地球水量的动态平衡。岩石圈的表层即土壤层,是一个特殊的生命子系统,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初级生产中发挥重要作用。 2.举例说明你对人类活动与环境问题两者关系的看法 参考: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以后,以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为主要特征的环境问题,呈现出形势继续严峻与人类社会的努力不断增强相交织攀升的状态。一方面,资源利用与环境保育的矛盾仍然是制约世界各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难点,长期积累的诸多全球性环境问题,如资源枯竭、全球气候变暖、自然生态系统功能退化以及突发性环境和生态灾害频发等还在继续发展;另一方面,人类正在用智慧,通过技术、管理和行为三个层面的整合,加大了解决自身生存、经济发展和环境保育三者间诸多矛盾的力度。 举例的话,就拿那些环境问题好了。比如,全球气候变暖。 3.你认为环境生态学与经典生态学有何不同?

4.简述环境生态学的学科任务。 研究生物圈系统和各支持系统在人类活动干扰下的演变过程、相互作用的机制和规律以及变化效应及危害,寻求受损生态系统和环境要素修复或重建的各种生态学措施。 更多精品文档. 学习-----好资料 第二章 3.你对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学意义是如何理解的? ①生物量和生产力的形成;②土壤结构、养分代谢和分解过程;③系统中水分的分布、循环和平衡;④景观结构与性质;⑤系统中物种的相互作用与关系。 5.请举例说明“有效积温法则”在农业生产和虫害防治中的作用? 有效积温法则: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从环境中摄取一定的热量才能完成某一阶段的发育。而且某一特定的生物类别各发育阶段所需的总热量是一个常数 8.环境因子生态作用的一般规律包括哪几个方面。 (一)环境因子与生态因子:生态因子和环境因子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环境因子具有综合性和可调剂性,它包括生物有机体以外所有的环境要素。而生态因子更侧重于环境要素中对生物起作用的部分。 (二)环境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①环境因子的综合作用;②主导因子及特点;③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④环境因子作用的阶段性;⑤环境因子的不可代替性和补偿作用。

【采矿课件】第1章资源加工学概述

【采矿课件】第1章资源加工学概述 习题解答 1.简述从选矿学、矿物加工学到资源加工学三者之间的进展关系。 【解】资源加工学是由传统的选矿学、矿物加工学进展演变形成的新的学科体系。 研究手段 选矿学是用物理、化学的方法,对天然矿物资源(通常包括金属矿物、非金属矿物、煤炭等)进行选不、分离、富集其中的有用矿物的科学技术,其目的是为冶金、化工等行业提供合格原料。矿物加工学是在选矿学的基础上进展起来的,是用物理、化学的方法,对天然矿物资源进行加工(包括分离、富集、提纯、提取、深加工等),以猎取有用物质的科学技术。其目的已不单纯是为其它行业提供合格原料,也可直截了当得到金属、矿物材料等。 资源加工学是依照物理、化学原理,通过分离、富集、纯化、提取、改性等技术对矿物资源、非传统矿物资源、二次资源及非矿物资源进行加工,获得其中有用物质的科学技术 研究对象 传统选矿学、矿物加工学的研究对象均以天然矿物资源为主。 资源加工学的研究对象涉及以下几方面: (1)矿物资源。包括金属矿物、非金属矿物、煤炭等; (2)非传统矿物资源。包括: ①工业固体废弃物:冶炼化工、废渣、尾矿、废石。 ②海洋矿产:锰结核、钴结壳、海水中金属、海底热液硫化矿床。③盐湖与湖泊中的金属盐、重金属污泥。 (3)二次资源。包括: ①废旧电器:电视机、冰箱、音响等。

②废旧金属制品:电缆、电线、易拉罐、电池等。 ③废旧汽车。 (4)非矿物资源。都市垃圾、废纸、废塑料、油污水、油污土壤等。 2.资源加工学学科包括那些领域?它的学科基础及与相邻学科的关系如何? 【解】学科领域 资源加工学包括四大学科领域: 矿物加工(Mineral Processing);矿物材料加工(Mineral Material Processing);二次资源加工(Secondary Material Processing);金属提取加工(Metal Metallurgical Processing)。可简称为4-MP。矿物加工是依照物理、化学原理对天然矿物资源进行加工,以分离、富集有用矿物;矿物材料加工是依照物理、化学原理,对天然及非传统矿物资源进行分离、纯化、改性、复合等加工,制备功能矿物材料; 二次资源加工是依照物理、化学原理,对二次资源进行加工,分离回收各种有用物质; 金属提取加工是依照物理、化学原理,对各种资源进行化学溶出、生物提取、离子交换、溶剂萃取等加工,以猎取有价金属。 学科基础 资源加工过程中物料的碎解、分离、富集、纯化、提取、超细、改性、复合等过程,涉及矿物学、物理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冶金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力学、采矿工程及运算机技术等多学科领域,表达不同的学科基础,形成不同的研究方向。 ①工艺矿物学。与矿物学、岩石学的交叉,研究资源物料组成的分析、鉴不、表征,物料的差不多物理、化学特性,为“加工”提供差不多信息; ②粉碎工程。以岩石力学、断裂力学、晶体化学为基础,对所处理资源进行选择性碎解,解离或进行超细加工;

电子商务课后习题汇总

电子商务课后习题 第一章电子商务概述 1.()就是标准化的商业文件在计算机之间从应用到应用的传送和处理。 A.EDI B.FTP C.TELNET D.HTTP 2.电子商务的核心是() A.电子工具 B.人 C.信息技术 D.互联网 3.()是指完全通过电子商务方式实现和完成整个交易过程的交易。 A.完全电子商务 B.不完全电子商务 C.电子商务 D.EDI 4.()即消费者之间通过Internet进行相互的个人交易。 A.B2B B.B2C C.C2C D.B2G 5.()是指在本地区范围内开展的电子商务,交易双方都在本地区范围之内,利用本地区的电子商务系统开展商务活动。 A.本地电子商务 B.区域电子商务 C.国家电子商务 D.国际电子商务 第二章电子商务的基本原理 1.()是指电子商务实体从事商品和服务交换的场所。 A.电子银行 B.电子市场 C.电子商店 D.市场 2.()主要是指资金的转移过程,包括付款和转账等。 A.物流 B.信息流 C.资金流 D.电子支付 3.()是指设有商品营业场所、柜台,不自产商品、直接面向最终消费者的商业零售企业,包括直接从事综合商品销售的百货商场、超级市场、零售商店等。 A.生产型企业 B.商贸型企业 C.服务型企业 D.物流企业 4.()专指电子商务中对用户的电子签名颁发数字证书的机构,它是开放性电子商务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信用服务机构。 A.物流中兴 B.认证中心 C.电子银行 D.电子商务服务商 第四章电子商务安全 1.一般采用()技术保证电子商务活动交易的不可抵赖性。 A.数字信封 B.防火墙 C.电子签名 D.支付网关 2.就电子商务数据的加密而言,基本的加密方法包括()两部分。 A.密钥位数和密钥位数 B.公钥密码体系和私钥密码体系 C.加密密钥和加密算法 D.密钥的个数与密钥的算法 3.数字签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 A.未经授权擅自访问网络 B.数据被泄露或篡改 C.冒名发送数据或发送数据后抵赖 D.以上三种 4.认证中心的核心职能是() A签发和管理数字证书 B.验证信息 C.公布黑名单 D.撤销用户的证书

生态学 推荐书籍

生态学推荐书籍

本文由别处我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推荐书籍书名:环境生态学基础作者:柳劲松/王丽华/宋秀娟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日期:2003-07 全书共分三篇,第一篇介绍了环境生态学的基础知识;第二篇介绍了人类活动与全球环境的变化;第三篇重点介绍了环境保护的对策,生态系统的恢复,人口,资源,城市,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本书可供从事环境科学,生态学的科研人员使用,也可供大专院校环境科学等相关专业师生参考. 书名:环境生态学/高等学校教材作者:程胜高罗泽娇曾克峰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日期:2003-07 全书分为 10 章.前 4 章主要介绍了环境生态学研究对象,内容,基本原理,组成及功能,阐明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化学循环及生态平衡,以及自然资源保护与各类生态系统的保护的内容;第 5 章主要介绍生态监测的特点和意义,尺度类型和方法分类;第 6 章主?樯苌こ痰睦砺酆湍P停坏?7 章主要介绍生态环境建设及水体,生态经济规划及西部脆弱生态环境问题.本书还安排了六个环境生态学

野外观察和实验,力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反映环境生态学的全貌和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本书为高等学校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生物系等有关专业的本科及研究生教材书名:环境生态学导论电子教案作者:盛连喜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日期:2004-09 书名:环境生态学作者:卢升高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日期:2004-02 书名:环境生态学作者:张合平出版社: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日期:2002-01 本书运用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观察,认识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等各种环境问题,并阐明环境治理的生态学途径.重点阐述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各种全球性和区域性环境问题的成因,特点及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环境问题的生态学对策,生态监测,生态规划,生态工程和生态评价的内容和方法等方面的内容.全书试图用简明的语言,明晰的结构,系统地介绍环境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其应用,围绕学科的核心内容和前沿动态,在理论框架,知识集成等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本书可供环境科学和生态学学者,相关专业的师生及相关行业的工作人员参考使用.

环境生态学期末试题及答案

环境生态学试题资料 一、名词解释 生态幅:生物在其生存过程中,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其耐受的上限和下限,上下限之间就 是生物对这种生态因子的耐受围,称作生态幅。 生态位:在生态因子变化围,能够被生态元实际和潜在占据、利用或适应的部分,称作 生态元的生态位。 稳态:生物系统通过在的调节机制使环境保持相对稳定。 干扰:干扰是群落外部不连续存在,间断发生因子的突然作用或连续存在因子的超“正常”围波动,这种作用或波动能引起有机体或种群或群落发生全部或部分明显变化,使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位移。 互利共生:是指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彼此有利,两者分开以后都不能独立生活。 偏利共生:亦称共栖,与互利共生和原始协作一同属于“正相互作用”。两种都能独立生存的生物以一定的关系生活在一起的现象。 生态平衡:是指在一定时间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和环境之间、生物各个种群之间,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使它们相互之间达到高度适应、协调和统一的状态。 生态系统服务:指人类从生态系统获得的所有惠益,包括供给服务(如提供食物和水)、调节服务(如控制洪水和疾病)、文化服务(如精神、娱乐和文化收益)以及支持服务(如维持地球生命生存环境的养分循环)。 受损生态系统:指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在自然干扰、人为干扰(或者两者的共同作用)下发生了位移,即改变、打破了生态系统原有的平衡状态,使系统结构、功能发生变化或出现障碍,改变了生态系统的正常过程,并出现逆向演替。 二、填空题 1.种群的基本特征是空间特征、数量特征、遗传特征。 2.种群在“无限”的环境中增长通常呈指数式增长,又叫非密度制约性增长。 3.顶极概念的中心点就是群落的相对稳定性。 4.年龄锥体的三种类型分别为迅速增长种群、稳定型种群和下降型种群。 5.生物多样性通常分为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 次。 6.光照强度达到光饱和点时,植物光合作用速率不再随光照强度增加。

资源加工学习题及答案教学提纲

资源加工学习题及答 案

第1章资源加工学概述 习题 1.简述从选矿学、矿物加工学到资源加工学三者之间的发展关系。 2.资源加工学学科包括那些领域?它的学科基础及与相邻学科的关系如何? 3.资源加工学的研究对象及研究方向有那些? 4.资源加工学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 第2章物料的基本物理化学特性 习题 1.什么是矿石、矿物、岩石?三者关系如何? 2.二次资源包含哪些物料? 3.工艺矿物学研究的内容是什么? 4.物料的几何特性包括那三项? 5.物质的磁性可以分为那几类,其磁性强弱如何? 6.简述铁磁质物质的磁化过程。 7.简述矿物磁性的分类,及其分选特点。 8.矿物的电性质有那些? 9.简述矿物的价键类型及解理面规律。 10.简述非极性矿物与极性矿物的矿物内部结构与价键特性、 11.矿物表面自由能的数值取决于晶体断裂面的几何形状及表面原子所处的位置在矿物颗粒表面不同的位置:晶面上,棱面上和尖角上的表面张力的关系如何?

12.硫化矿物表面氧化的几种形式及规律是什么? 13.矿物表面电荷是由哪几种因素引起的? 14.离子型矿物表面阴阳离子的溶解规律是什么? 15.简述石英在水中的荷电过程及其机理。 16.什么是接触角、三相润湿周边? 17.如何通过接触角鉴别颗粒表面的润湿性? 18.简述润湿方程及其物理意义。 19.接触角的测量方法有那些?躺滴法测润湿角应注意什么? 第3章粉碎与分级 习题 1.粉碎作用在工业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什么是粉碎比?部分粉碎比和总粉碎 2.粉碎为什么要分段进行?其各段的产品特性如何? 3.什么是选择性粉碎?它与产品的粒度有何关系?它在矿物加工过程中有什么意义? 4.什么是可碎系数?如何用可碎系数判断颗粒的可碎性? 5.物料机械粉碎过程中粉碎机械对物料施力的方式有那些? 6.简述三种粉碎模型的特征 7.简述三个粉碎功能理论的基本内容。 8.什么是功指数? 9.什么是助磨剂?对助磨剂有什么要求?简述助磨剂的助磨机理。

证券投资学课后习题答案总结word精品

第一章股票 1、什么是股份制度?它的主要功能有哪些?答:股份制度亦称股份公司制度,它是指以集资入股、共享收益、共担风险为特点的企业组织制度。股份公司一般以发行股票的方式筹集股本,股票投资者依据他们所提供的生产要素份额参与公司收益分配。在股份公司中,各个股东享有的权利和义务与他们所提供的生产要素份额相对应。 功能:一、筹集社会资金;二、改善和强化企业的经营管理。 2、什么是股票?它的主要特性是什么? 答:股票是股份有限公司发行的,表示其股东按其持有的股份享受权益和承担义务的可转让的书面凭证。股票作为股份公司的股份证明,表示其持有者在公司的地位与权利,股票持有者为公司股东. 特性: 1 、不可返还性2、决策性3、风险性4、流动性5、价格波动性6、投机性 3、普通股和优先股的区别?答:普通股是构成股份有限公司资本基础股份,是股份公司最先发行、必须发行的股票,是公司最常见、最重要的股票,也是最常见的股票。其权利为:1、投票表决权2、收益分配权3、资产分配权 4、优先认股权。对公司优先股在股份公司中对公司利润、公司清理剩余资产享有的优先分配权的股份。第一是领取股息优先。第二是分配剩余财产优先。优先股不利一面:股息率事先确定;无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无对公司决策表决权;在发放新股时,无优先认股权。 有利一面:投资者角度:收益固定,风险小于普通股,股息高于债券收益;筹资公司发行角度:股息固定不影响公司利润分配,发行优先股可以广泛的吸收资金,不影响普通股东经营管理权。 4、我国现行的股票类型有哪些?答:我国现行的股票按投资主体不同有国有股、法人股、公众股和外资股。 国有股是有权代表国家投资的部门或机构以国有资产向公司投资形成的股份,包括公司现有的国有资产折算的股份。 法人股是指企业法人或具有法人资格的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以其依法可支配的资产向股份有限公司非上市流通股权部分投资所形成的股份。 公众股即个人股,指社会个人或股份公司内部职工以个人合法财产投入公司形成的股份。外资股指股份公司向外国和我国香港、澳门、台湾地区投资者发行的股票。 第二章债券 1、什么是债券?它必须具备哪三个条件?答:债券是发行者依法定程序发行,并约定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是表明投资者与筹资者之间债权债务关系的书面债务凭证。 具备以下三个条件:1、必须可以按照同一权益和同一票面记载事项,同时向众多投资者发行;2、必须在一定 期限内偿还本金,并定期支付利息;3、在国家金融政策允许条件下,必须能按照持券人的需要自由转让。 2、债券的基本特性? 答:1、权利性:利息请求权、偿还本金请求权、财产索取权、其他权利。2、有期性3、灵活性4、稳定性 3、债券与股票的区别? 答:(1)性质上,债券表示债券持有人对公司的债权,无参加经营管理的权利;股票表示对公司所有权,有参加经营管理的权利 (2)发行目的上,股票是为了筹集公司资本的需要,追加资金列入资本;债券是追加资金的需要,追加资金列入负债。(3)获得报酬时间,债券获得报酬优先于股票。 (4)投资风险上看,股票大于债券。 (5)投机角度上,债券投机性小,而股票投机性比债券要大。 (6)发行单位上看,债券发行单位多余股票发行单位。(7)流通性上看,债券因为有期限,流通性要低于股票 4、债券按发行主体分类有几种?答:政府公债券——政府或政府代理机构为弥补预算赤字,筹集建设资金及归还旧债本息而发行的债券。金融债券——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为筹措中长期信用资金而发行的债券企业债券——企业为筹集投资资金而发行的债券。国际债券一一各主权国家政府、信誉好的大公司以及国际机构等,在本国以外的国际金融市场上发行的债券。 (欧洲债券一一国外筹资人在欧洲金融市场上发行的,不以发行所在国货币,而是以另一种货币计值并还本付息的债券。) 第三章投资基金 1、什么是投资基金?它有哪些特点? 答:投资基金是一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集合证券投资方式,即通过发行投资基金单位,集中投资者的资金, 由投资基金托管人托管,由投资基金管理人管理和运用的资金,从事股票、债券等金融工具投资,并将投资收益按基金投资者的投资比例进行分配的一种间接投资方式。 特点:1、小额投资,分散风险。2、专业性投资管理3、成本较低,进退方便4、收益可观5、有利于机构投资者的内部管

环境生态学课程总结

课程总结 第一章 环境生态学(Environmental Ecology)的概念;环境生态学发展的重要标志:《寂静的春天》;环境生态学的主要任务; 第二章 第一节:物种(Species)的概念;协同进化概念(coevolution);生物多样性(Biodiversity)概念及4个层次;影响生物多样性的因素(7点);Gaia假说的主要论点(5点); 第三节:光饱和点和光补偿点的概念;短日照和长日照植物概念和例子;Bergman规律和Allen规律;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如何适应环境?环境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5点);最小因子定律和耐受性定律的概念; 第三章 第一节:种群(Population)和群落(Community)的概念 第二节:种群的基本特征;种群空间分布特征的3种类型;种群的群体特征;种群年龄锥体的3种类型;种群增长的模型(重点了解逻辑斯谛模型);种群动态中生物入侵(ecological invasion)概念;种群调节理论的几个理论(外源性调节和内源性调节) 第三节:集群的生态学意义(5点);最小种群原则和阿利规律;高斯假说;生态位(Niche)的概念及内涵(空间生态位、营养生态位;基础生态位和实际生态位);捕食、竞争、寄生和共生的实例;r-对策和K-对策的在生物学特征和生态学上的差别; 第四节:群落的定义及基本特征;生物群落的结构(生活型life form、生态型ecotype和生长型growth form概念);群落的边缘效应(edge effect);群落演替的类型(重点理解原生演替primary succession和次生演替secondary succession);群落演替的几种类型(重点了解单元顶级论);演替包含的6个阶段; 第四章 第一节:生态系统(Ecosystem)概念及要素;关键种和冗余种的概念;食物链的分类及相关实例;顶位种、中位种和基位种的概念;生态效率(林德曼定律,10%定律); 第二节:能量流动的特点(4点);生物地球化学循环(biogeochemical cycle)概念;流通率的概念;物质循环的类型(水循环、气体型循环和沉积型循环的实例);氮循环的几个关键过程(固氮作用、氨化作用、硝化作用和反硝化作用);生态平衡(ecological balance)的概念;生态危机。 第五章 第一节:生态系统服务的概念; 第二节:生态系统服务的主要内容(10点) 第三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特征(6点);UNEP系统关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分类(5种);内涵(直接价值、间接价值、选择价值、遗产价值和存在价值的内涵)。 第六章 第一节:景观(Landscape)及景观生态学(Landscape ecology)概念;斑块(Patch)、廊道(corridor)、基质(matrix)的概念;斑块的分类及实例;斑块的边缘效应; 第三节:景观异质性(landscape heterogeneity)与景观破碎化(landscape fragmentation)的概念; 第四节:干扰(Disturbance)概念;根据不同角度的分类;人为干扰的主要形式(5点);干扰的生态学意义(3点);从景观生态学角度出发,干扰的生态学意义(4点) 第七章 第一节:环境污染物(environmental pollutant)概念;影响毒作用的主要因素(环境因素5点、毒物的礼花性质;个体因素)及如何影响;污染物的独立作用、相加作用、协同作用和

选矿学重选

选矿学——重选 奔跑的蜗牛整编 一、名词解释 1.重力选矿:它是基于矿石中不同矿粒间存在着密度差,借助流体作用和一些机械作用,提供适宜的松散分层和分离条件,从而得到不同密度产品的生产过程。 2.沉降:介质中同时存在着许多矿物颗粒,对于任一颗粒来说,它的沉降速度除仍受自由沉降因素支配外,还有由于周围颗粒存在而引起的附加因素的影响。 3.自由沉降:指矿粒在介质中沉降时,不受任何机械力作用,只受介质阻力作用。 4.等将颗粒及等降比:在同一介质中,密度、粒度和形状不相同的颗粒在特定条件下可以具有相同的自由沉降速度。这样的相应颗粒称为等降颗粒。密度小的颗粒粒度与密度大的颗粒粒度之比,称为等降比。 5.沉降末速:矿粒所受所有外力的合力为零时,加速度为零,颗粒运功速度最大时的速度。 6. 水力分级:根据颗粒在介质中的沉降速度的不同,将宽级别粒群分成两个或多个粒度相近的窄级别的过程。 7.容积浓度:单位体积悬浮体内固体颗粒占有的体积称为容积浓度。 8.冲程:水流在跳汰室内上下运动的最大距离。而隔膜或活塞本身运动的最大距离则称作机械冲程 9.冲次:水流或隔膜每分钟运动的周期次数。 10.冲程系数:隔膜面积与筛板面积的比值,且小于1。 11.尖灭角:矩形床条与三角形床条的高度均由传动端到精矿端逐渐降低,在末端各床条与尾矿边线条成40度角的斜线尖灭,该角度称为尖灭角。 12.跳汰周期:跳汰过程中脉动水流每完成一次周期性变化所用时间(T )。 13.跳汰周期曲线:矿粒和水流的运动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曲线 14.粒度分配曲线:表示原料中各粒级在沉沙或溢流中分配率随粒度变化的曲线。 15. 分配率:原料中某一粒级(100)进入沉砂和溢流的百分数称作该粒级的分配率。 16.球形系数:矿粒形状偏离球形的程度可用同体积球体的表面积与矿粒的表面积之比来衡量,称作球形系数,用χ来表示。 17. 复式流化分级机对粗粒级采用上升水流,对细粒级采用流化床技术。 18. 隔膜跳汰机的排矿方式有透筛排料法、中心管排料法、一端排料法 。 19. 矿粒在重介质中为了达到分选的目的,重介质与轻、重矿物的密度之间应该存有的关系21δρδ<

课后习题汇总

课后习题汇总

习题一、术语解释 OSI参考模型网络体系结构波特率比特率捎带确认误码率冲突 虚拟局域网生成树协议 CIDR 路由汇聚熟知端口号三次握手死锁 端口号 URL DNS DOS DDOS 对称加密防火墙非对称加密入侵检测系统木马程序数字签名 二、选择题(请从4个选项中挑选出1个正确答案) 1. 以下关于网络协议与协议要素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 A. 协议表示网络功能是什么 B. 语义表示要做什么 C. 语法表示要怎么做 D. 时序表示做的顺序 2. 以下关于网络体系结构概念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B A. 网络体系结构是网络层次结构模型与各层协议的集合 B. 所有的计算机网络都必须遵循OSI体系结构 C. 网络体系结构是抽象的,而实现网络协议的技术是具体的

D. 网络体系结构对计算机网络应该实现的功能进行精确定义 1. 设立数据链路层的主要目的是将有差错的物理线路变为对网络层无差错的. B A. 物理链路 B. 数据链路 C. 点-点链路 D. 端-端链路 2. 帧传输中采取增加转义字符或0比特插入的目的是保证数据传输的. C A. 正确性 B. 安全性 C. 透明性 D. 可靠性 5. 0比特插入/删除方法规定在数据字段检查出连续几个1就增加1个0?B A. 4 B. 5 C. 6 D. 7 7. 如果G (x)为11010010,以下4个CRC校验比特序列中只有哪个可能是正确的?D A. 1101011001 B. 101011011 C. 11011011 D. 1011001 19. PPP帧的链路最大帧长度的默认值是. D A. 53B B. 536B C. 1200B D. 1500B 8. 以下对于Ethernet协议的描述中,错误的是.D A. Ethernet协议标准中规定的冲突窗口长度为 51.2μs

环境生态学复习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绪论 一、环境生态学的定义及形成与发展 1.定义(掌握) 2.形成与发展 二、环境生态学的研究内容与学科任务 1.研究内容(掌握) 2.学科任务 3.发展趋势 4.研究方法 三、环境生态学与相关学科(了解) 1.生态学 2.环境科学 3.恢复生态学 4.其它相关学科 一、环境生态学的定义及形成与发展 一、环境生态学的定义及形成与发展 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 当前世界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人口问题:人口的激增,生产规模的扩大,废物排放量增加,污染加剧 资源问题:资源的短缺(森林、土地、淡水) 环境污染:温室气体的排放、有害化学品的污染 生态破坏: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盐碱化、森林生态功能衰退等 总之,环境生态学是随着环境问题的产生、人类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及寻求调节人类与环境之间协调发展的途径而产生的。 《寂静的春天》(美国海洋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20世纪60年代) 它是环境生态学的启蒙之著和学科诞生的标志。 《增长的极限》(20世纪70年代),是环境生态学发展初期阶段的主要象征。 《人类环境宣言》《只有一个地球——对一个小行星的关怀和维护》 (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它们丰富了环境生态学的理论,促进了它的理论体系的完善和发展。 《环境生态学》教科书(1987年,福尔德曼),它的出版对环境生态学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环境生态学的研究内容与学科任务 1.研究内容 a.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的内在变化机理和规律的研究 b.各类生态系统的功能保护和利用研究

c.生态系统退化机理及修复研究 d.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学对策 e.全球性环境问题的研究 2.学科任务 3.发展趋势 4.研究方法 2.学科任务 a.人为干扰的方式及强度 b.退化生态系统的特征判定 c.人为干扰下的生态演替规律 d.受损生态系统恢复和重建技术 e.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 f.生态系统管理 g.生态规划和生态效应预测 3.发展趋势 4.研究方法 3.发展趋势 a.生态系统对人为干扰的反应机制与监测 b.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 c.生态规划、生态安全和生态风险预测 d.环境生物技术和生态工程 e.区域生态环境监测 4.研究方法 4.研究方法 a.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结合 b.野外调查、实验室和长期定位试验结合 c.多学科交叉、综合研究 d.系统分析方法和数学模型的应用 e.新技术的应用(卫星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 三、环境生态学与相关学科 1、生态学 环境生态学是生态学学科体系的组成部分,是依据生态学理论和方法研究环境问题而产生的新兴分支学科。因此,在诸多的相关学科中,环境生态学与生态学的联系最为紧密,生态学是环境生态学的理论基础。 三、环境生态学的相关学科 生态学的定义 a.海克尔(Haeckel)(德国动物学家,1866年给出的定义) 生态学一词最早由德国动物学家海克尔提出,他认为生态学是研究生物有机体与其周围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这是对生态学一词最早的一个定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