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届高中历史一轮复习精品学案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

课标要求:

考试要求:

考点梳理:

一、工作重点的转移——十一届三中全会

1. 基本内容

(1)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2)政治路线: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

2. 历史意义

(1)伟大转折:开始由“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僵化半僵化到全面改革,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

(2)标志:①标志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的正式开辟。②标志着正式拉开改革开放序幕。③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发展新时期。④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一次伟大的转折。

二、改革开放

1. 改革:从农村到城市

A.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1)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①前提:坚持土地等生产资料公有制。②特点:包产到户。③过程:小岗村自发包产到户——安徽、四川试行——全国推广。④意义: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

(2)废除人民公社(第一个:四川广汉)

(3)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

B.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时间: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2)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

(3)内容

①管理体制:政企分开,扩大企业自主权(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

②所有制:由单一的公有制向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形式转变。

③分配体制:以按劳分配为主的多种分配制度。

(4)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

(5)方向:建立以股份制为核心的现代企业制度(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

2.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过程:对外开放首先是从设立经济特区开始的,到20世纪90年代,中国初步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线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

影响:有力地推动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三、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

1. 历史性的跨越

背景: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国际风云变幻,改革开放进入一个关键时期。

过程

(1)邓小平“南方谈话”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2)中共十四大:①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②要求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

意义:以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召开为标志,中国的改革开放步入一个新的阶段。

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过程

(1)1992年10月,中共确立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使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和基本原则具体化。

(3)1997年中共十五大:①确立邓小平理论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②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结构和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内容。

(4)2000年底,我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5)2002年,中共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并把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重要内容。

思维升华

1.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决策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高度评价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重新确立以实事求是为核心的指导方针,这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二是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作出工作重心转移和改革开放的决策,这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路线;三是决定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这是马克思主义的组织路线。

2.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一场广泛深刻的社会革命,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依据主要有:一是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建国以来长期推行的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已不适应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水平。二是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而计划经济体制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这就要求进行改革。三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国情的正确认识。

考点精讲

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其建立过程

概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在国家宏观调控下使市场机制在

社会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的经济体制。(注: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中,最根本的转变就是资源配置方式的转变,也就是由过去的以行政手段配置资源为主,向以市场配置资源为主转变。)

过程

①确立目标: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立了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②目标具体化: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具体化、系统化,引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③理论进一步创新,认识深化:1997年,中共十五大指出非公有制经济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④初步建立:2000年底,我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已经确立,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

⑤实现宏伟目标重要内容:2002年11月,中共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并把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内容。

⑥基本建立:目前我国95%以上的商品资源已由市场来配置,国家定价的商品不足5%,社会主义商品供求平衡和供大于求的已达99%。四通八达、服务周到、各类齐全的商品市场体系,已经基本建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