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战略精要

合集下载

孙子兵法真正的三大精髓

孙子兵法真正的三大精髓

孙子兵法真正的三大精髓年长后再读《孙子兵法》,发现孙武对战争充满了厌恶,对君主充满了蔑视和敌意,而对作为人才的“将”又是敦敦教诲。

这三点才是《孙子兵法》真正的精髓,又何尝不是孙武自己的人生。

第一、慎战兵法开篇讲: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孙武是反战主义者,作为一代兵圣,以战争为生的人又去反战,这恐怕也是孙武能够成为“子”,而其他人只能成为名将的原因。

这与老子“兵者,不祥”的观点其实是一致的。

只不过作为军事家,孙武并没有回避战争,只是提出要打必胜的仗,不要有侥幸心理,没有把握的战争千万不要发动。

第二篇的总结:故兵贵胜,不贵久。

故知兵之将,生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

在这里,孙武把战争对国家和百姓的危害分析得一清二楚,并且得出自己的结论:就是在不得已要发动战争的时候,也要尽快速战速决,减轻对国家和百姓的伤害。

第三篇又讲: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再次伐兵,最下攻城。

这里已经体现出孙武的反战思想了,能用谋略最好,但哪怕是外交互换解决问题,也不要去打仗了。

就算不得已打仗,也不要打最惨烈的攻坚战。

孙武对战争实际是做出这样的总结的:对于战争不要轻易发动,要做好谋划确定能不能打、该不该打,能用外交谈判做出妥协解决问题,就不要发动战争。

即便是不得已,首先要打必胜之仗、其次要速战速决、最后还要尽量低烈度的结束战争。

而且孙武对能否战胜的第一标准就是“道”,并且对“道”做出了解释:“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

民什么时候能与君主同仇敌忾去打仗?给你一个问号自己体会吧!所以我的结论是孙武是反战主义者,有句话叫做“叫嚣战争的人,往往也是没有经历过战争的人”。

孙武戎马半生,经历大少七十余战,虽然无一败绩,但也深刻体验到了战争的残酷。

孙武作为顶级军事家,辅佐偏居东南的吴王称霸天下,在春秋末期即便不愿留在吴国,去任何国家都是顶级待遇。

而孙武选择了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归隐,并在兵法中反复提出反战、慎战、速战的观点,实际上也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孙子兵法》精华8句,每逢谋划决策读一读,活出人生大格局

《孙子兵法》精华8句,每逢谋划决策读一读,活出人生大格局

《孙子兵法》精华8句,每逢谋划决策读一读,活出人生大格局读一本好书如同交往一位良师益友,可以让我们看到自己鄙陋的一面,也可以让我们在迷茫时觅得真知灼见。

《孙子兵法》便是这样的好书。

它是中国古代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是古代军事思想精华的集中体现,被奉为兵家经典。

诞生至今已有2500年历史,历代都有研究,李世民说“观诸兵书,无出孙武(《孙子兵法》作者)”。

如今,它已经走向世界,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军事史上也具有重要的地位。

初读《孙子兵法》,只是仰慕它的声名,出乎意料的是,只读过一遍,便深深的喜欢上了。

它的智慧已然超越了军事的范畴,许多论断广泛适用于工作与生活,它用精炼简洁的语言告诉我们——兵法是谋略,谋略不是小花招,而是大战略、大智慧、大格局。

反复品读《孙子兵法》,每一次都有不一样的收获,特别是这8句话最最耐人寻味,可谓全书精华。

01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了解自己,清楚目标,知道尺长寸短,也知道扬长避短,知其为而为,知其不能为而不为,这是人生大智慧。

无效的努力只会徒增烦恼,所以孙武子教导决策者要“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情报工作一定要提前于决策和行动,为此甚至不惜血本用“间”。

“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信息收集的全面与否,直接影响到事物判断的对与错,只有知己知彼,审时度势,方能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02 智者之虑必杂以利害兴一利必有一弊,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

火能够带给人类光和热,也能够烧毁家园、带给人类悲和痛。

水阴柔顺从,也会变成洪水猛兽。

阴阳相生又相克。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

只知其利不知其害,容易掉入陷阱。

只知其害不知其利,容易畏缩不前。

既得其利又避其害,进退有据,可保立于不败之地。

03 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胜利的前提是处于不败,还没站稳脚跟就想出击目标,跌跌撞撞必然丑态毕露。

运气或是技巧,都不能绝对有效,只有实力更让人信服。

孙子兵法兵法策略智慧战略用兵之道

孙子兵法兵法策略智慧战略用兵之道

孙子兵法兵法策略智慧战略用兵之道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乃至世界上最著名的兵书之一。

它是我国古代
军事学的经典之作,被誉为古代军事文化之精华和军事思想的巅峰之作。

孙子兵法强调“用兵之道,胜在精而不在多”,提出了很多独树一
帜的战争理论和战争策略,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孙子兵法中的兵法策略
孙子兵法中的兵法策略往往和战争目的密切相关。

比如,在“作战计”篇中,孙子主张“夺人之心,为我有用”,他认为“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并且主张以少胜多,以疾胜徐,以先胜后。

这些兵法策略是
孙子兵法重要的组成部分,有助于指导战争实践。

二、孙子兵法中的智慧战略
孙子兵法被誉为智慧战略的代表之作,其中包括了很多智慧的兵法。

比如,在“兵势”篇中,孙子强调要“伺机而动”,“勿轻敌”,“进退有据”,以及“避其锐气”,“击其惰归”,“制其节度”。

这些智慧战略需要在具体
实践中把握战争大势和破敌之策。

三、孙子兵法中的用兵之道
孙子兵法中的用兵之道强调要根据战争的实际情况选择最为适当的
兵种和作战方法。

比如,在“虚实”篇中,孙子主张“虚则实之,实则虚之”,他认为“无冀于其不来,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这些用兵之道的
思想可以指导军队在实战中选择合适的战术和战略。

综上所述,孙子兵法的兵法策略、智慧战略和用兵之道是孙子兵法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战略思想在实战中有着广泛的参考价值,其精华部分不仅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同时也反映了古代中国军事思想的深刻见解,为今后的战争研究和实战指导提供了重要的借鉴意义。

《孙子兵法》十三篇精要(整理)

《孙子兵法》十三篇精要(整理)

《孙子兵法》十三篇精要(整理)《孙子兵法》是祖国伟大的兵学圣典,历经2000多年而不衰。

《孙子兵法》最精辟的内容有十个方面:一是在战争决策上,主张“非危不战”,慎重对待战争;二是在战争谋划上,强调从双方“五事七计”上进行对比,才能准确预测出战争的结局;三是在战法运用上,主张以谋略取胜,提出“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再次伐兵,其下攻城”的主张;四是在心理较量上,主张“不战而屈人之兵”、“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五是在战术行动上,主张“兵贵神速、速战速决”;六是在力量对比上,主张通过“示形、动敌、任势”,造成“我专而敌分”,然后“以十攻其一、以众击寡”;七是在作战指挥上,强调“知己知彼、知天知地、避实击虚、出奇制胜”;八是在权衡得失上,主张“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强调“处利思害、处害思利”,立于不败之地;九是在战备工作上,主张常备不懈,有备无患,使敌无机可乘,无懈可击;十是在治军问题上,主张明法审令,恩威刑赏并用,爱护士兵,善待俘虏。

转自铁血社区ttp://bb / ]《孙子兵法》不仅在军事斗争中威力无穷,它所提出的一些谋略也适用于商业的经营管理。

这是因为军队在战场对抗,商场市场角逐都是竞争,都被优胜劣汰的规律制约着。

竞争中,谁掌握高人一筹的谋略,谁就可能稳操胜券。

《孙子兵法》提供于后人的谋略,正是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方法论,而不是简单的操作方法。

即是说,孙武留给后人的是猎枪而不是猎物。

这就是《孙子兵法》何以不仅可以跨越时间的界限成为后代军事家的指南,同时可以跨越军事的界限成为企业家的宝典的重要原因。

我作为孙武的后人--第81代(从家谱推断),更应该有责任、有义务去学习、去研究、去运用,尽管在23年的军旅生涯中没有发扬光大老祖宗留下的宝典,但转业到地方亦能用之,亦可为子孙后代而用之。

更何况学习、研究、运用、发扬的人,遍布了军内外、国内外、种族外呢?这是值得庆幸的事! “前孙子者,孙子不遗;后孙子者,不遗孙子”。

领悟《孙子兵法》十二句精髓,句句经典入骨,一辈子受益匪浅

领悟《孙子兵法》十二句精髓,句句经典入骨,一辈子受益匪浅

领悟《孙子兵法》十二句精髓,句句经典入骨,一辈子受益匪浅《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是古代军事思想精华的集中体现。

总结其十二句精髓,句句经典入骨。

一、不要百战百胜,要一战而定。

任何行动都是有代价的,打仗的代价更大,关系生死存亡,更得慎重。

我们做事也是如此,谁都不想“白忙活”,因为时间成本、精力成本也是非常值钱的,而时间成本则是最贵重的,一去不复还。

兵法曰: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

当然我们不能妄想每次都能不战而胜,但我们一定要追求一战而定,而非百战百胜。

打一百次胜仗,但没有解决问题,这说明打的胜仗没有价值,不是真正的胜利;打一次仗,就赢了,赢得彻彻底底,这样的仗,一次就解决问题,才是高质量的胜利。

二、造势不厉害,造形才厉害。

世人都认为造势厉害,其实最厉害的是造形。

普通人不知道形势的根本区别,所以往往以为造势很重要,根本不懂造形才是基础。

中国人喜欢讲一句话,时势造英雄,英雄亦造时势。

但按《孙子兵法》来看,造势的技术含量远没有造形高。

兵法曰: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造势其实就是:造出敌人可以被战胜的态势。

但重要的不是战胜敌人,而是先保证自己不被战胜,也就是“先为不可胜”——这就是造形。

三、双核心:战略核心和战术核心。

《孙子兵法》有两个核心:第一,是方法(战术)的核心,多方以误,致人而不致于人;第二,是逻辑(战略)的核心,先胜后战,胜了才开打。

方法的核心告诉我们,打败敌人的不是我,而是敌人自己。

多方以误,敌人失误了,我才能打败他;敌人不失误,我不能打败他。

关键点是,敌人的失误。

所以,胜利都是运气,这运气的大小取决于敌人失误的概率。

战略的核心告诉我们,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不是因为我们打了才胜,而是因为胜了才打。

毛主席总结道:不打无准备之战,不打无把握之战。

这是对“先胜后战”的最为朴实的解读。

简述孙子兵法的精髓

简述孙子兵法的精髓

孙子兵法的精髓引言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军事著作的经典之作,被誉为兵学圣典。

孙子兵法的精髓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关键要点:战略思维、灵活应变、兵力运用和情报搜集。

本文将从这几个方面,对孙子兵法的精髓进行深入探讨。

战略思维1. 战略全局观孙子兵法提出了“道、天、地、将”四要素相互关联的战略全局观。

其中,“道”指的是政治、军事和人民支持等因素,“天”指的是天候、地理等自然因素,“地”指的是战场、地形、资源等地理环境,“将”指的是领导者的才能和军队的素质。

孙子强调,必须将这四要素相互协调,才能制定出科学的战略。

2. 阳谋阴谋并用孙子兵法主张在战争中同时运用阳谋和阴谋。

阳谋是指正面作战、以武力取胜的策略,而阴谋则是指间谍活动、破坏敌军内部等非正面手段。

孙子认为,可以通过使敌人陷入内外夹击的状态,使其无力还击。

灵活应变1. 知己知彼孙子兵法的第一要务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同时了解敌人的优势和劣势,是制定战略和应对战争变化的基础。

只有通过详细调查和情报搜集,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

2. 主动出击孙子认为,被动防守是一种被动的策略,而主动出击则能够掌握战争的主导权。

他提出了“先发制人”、“疾行而不乏其食”等原则,鼓励军事指挥官在战争中采取主动行动,出奇制胜。

3. 隐蔽伏击孙子兵法强调伏击的重要性。

通过隐藏自己的兵力和意图,埋伏敌人的弱点,能够以少胜多,使敌人落入陷阱。

这是一种常用的战术手段,有效地突出了灵活应变的重要性。

兵力运用1. 用兵如神孙子兵法极力强调了对兵力的详细运用。

他认为,只有将兵力作用到最大化,才能在战争中取得胜利。

他提出了“以一击十”的思想,即通过集中优势兵力打击敌人的弱点,实现兵力优势的最大化。

2. 疾行的重要性孙子强调了在战争中行动的迅速性。

他提出了“疾行而不乏其食”的原则,鼓励军队在行军中保持高速度,避免乏困,以保持战斗力。

疾行不仅能够迅速到达战场,还能够控制战场节奏,制定战略。

孙子兵法战略精要

孙子兵法战略精要
核心问题:如何使你的力量更大和更有效?
PPT文档演模板
孙子兵法战略精要
五、势篇
❖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 ❖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 ❖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鸷鸟之疾,至于毁 折者,节也。 ❖故善战者,其势险,其节短。势如彍弩,节如发机。 ❖善动敌者,形之,敌必从之;予之,敌必取之。 ❖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
PPT文档演模板
孙子兵法战略精要
三、谋攻篇
“谋”就是“谋划”、“智谋”。所谓“谋攻”, 是指如何谋划战争,如何通过智谋去战胜对手。这一篇 集中反映了中国古代战略“以智克力”的全胜思想。在 上一篇,孙子是从战争准备上论述了如何避战争之害而 求战争之利。在这一篇,孙子将从战争的对抗策略谋划 上讲如何避战争之害以求战争之利,具体说,就是如何 在减少和避免战争破坏作用的情况下达到我们所追求的 战争目的。
核心问题:如何确定战略立足点?
PPT文档演模板
孙子兵法战略精要
四、形篇
❖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 ❖不可胜者,守也。可胜者,攻也。 ❖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 ❖故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 ❖故胜兵若以镒称铢,败兵若以铢称镒。
PPT文档演模板
孙子兵法战略精要
PPT文档演模板
孙子兵法战略精要
六、虚实篇
❖故策之而知得失之计,作之而知动静之理,形之而 知死生之地,角之而知有余不足之处。 ❖形兵之极,至于无形。应形于无穷。 ❖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胜,避实而击虚。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PPT文档演模板
孙子兵法战略精要
PPT文档演模板
核心问题:达成什么样的战争目的?
PPT文档演模板

孙子兵法思想精要

孙子兵法思想精要

孙子兵法思想精要孙子兵法思想精要——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孙子最理想的战略追求是“不战而屈人之兵”。

孙子善战思想的核心是以小的代价赢得大的胜利。

孙子治军思想的主线是“令之以文,齐之以武”。

孙子的军事战略追求的境界:先知,先胜,全胜。

孙子的军事战术追求的境界:慎战,谋战,智战。

一. 计篇1. 兵者国之大事2. 用兵须考察5个基本主客观条件天时、地利、将领、政治状况与政治路线、军队的编制与法令法规3. 须掌握的特殊法则:势者,因利而制权;行“论道”。

4. 庙堂周密谋算之重要性二. 作战篇1. 战前充分准备不可轻易出兵2. 用兵出征利弊都只宜速战不宜持久:拓展疆土保卫领土,丁壮伤亡财力消耗。

3. 善兵者须注意两点: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因粮于敌。

4. 重视从敌国补充武器兵员:物质激励士兵勇夺敌军战车,优待俘虏补充兵员。

5. 结论:兵贵胜,不贵久。

三. 谋攻篇1. 必以全争于天下(不战而屈人之兵)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

2. 不得已时兵刃相见流血战争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3. 统帅要防止三种弊端不了解敌我双方情况直接指挥军队作战不了解军队的事情任意干扰将帅们的指挥不懂得用兵的权谋机变任意干涉将帅们的指挥4. 知胜之道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已,每战必怠。

四. 形篇1. 攻守基本原则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者,守也;可胜者,攻也;守者不足,攻者有余。

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

2. 应先认清必胜的形势然后用兵的原则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

见胜不过众人之所知非善之善者也。

战胜而天下曰善,非善之善者也。

3. 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政。

1. 战役上用兵的原则部队编制有序管理严密,旌旗鲜明号令严肃,善于用奇正结合原则,善于避实就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