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发热的治疗及护理[1]
小儿发热的正确护理措施

小儿发热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大多是由于感冒引起,但有时也可能是一些疾病的表现,因此家长需要密切观察和咨询医生。
儿童常因感冒、流感、扁桃体炎、呼吸道感染、耳部感染等疾病导致发热。
接种疫苗后,有时也会引起发热反应,但多数情况下是轻微的,属于正常现象。
如果小儿的体温超过38.5℃或伴随其他症状,如呕吐、腹泻、咳嗽等,请及时咨询医生,以便准确诊断和治疗。
在小儿发热时,家长应保持冷静,采取适当的护理措施,为小儿提供安全、舒适的护理环境,帮助他们尽快康复。
观察体温正确观察和记录小儿的体温是发热护理中至关重要的一步。
根据小儿的年龄和体质选择适当的测量方法。
每次测量后记录小儿的体温,包括测量时间和数值,及时进行比对,观察体温的变化趋势。
观察体温的同时还需要注意观察小儿的其他症状,如是否有咳嗽、喉咙痛、食欲减退等,有助于医生判断病因,能够对症下药。
医生建议使用退烧药,应按照医生的剂量和用药频率正确用药。
让小儿充足休息,避免过度活动,给予小儿安全、舒适的环境,有助于恢复小儿身体的抵抗力。
如果小儿的发烧情况持续较高或伴随其他症状应及时就医,确保得到专业的诊断和治疗。
要根据小儿发热的程度、状态帮助其更好地度过发烧期,家长在护理过程中要每个隔半个小时左右监测小儿体温,保持耐心和细心,为小儿提供周到的护理和关怀。
在遇到不确定的情况时应及时咨询医生,避免滥用药物或延误治疗。
避免滥用药物避免滥用药物是非常重要的原则,尤其是在小儿发热的护理过程中。
滥用药物可能会导致不良反应或产生其他健康风险。
小儿发热时,应按照医生的建议和处方使用退热药物。
不要自行购买和使用药物,以免选择不当或超剂量。
不要同时使用多种不同类型的药物,以免造成药物相互作用或副作用增加。
如果医生开具了药物处方,要准确掌握用药剂量和用药频率,切勿自行增减药量。
退热药物通常是用于短期缓解发热症状,不应长期连续使用,除非医生有特殊的指示。
使用药物时,要密切观察小儿是否出现不良反应,如过敏、呼吸困难等,发现后及时告知医生。
幼儿园发烧后处理方案

幼儿园发烧后处理方案幼儿园发烧后的处理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注意观察:幼儿园老师和保育员应经常观察幼儿是否出现发热的症状,例如手摸额头是否感觉热、面色是否发红等。
同时,还要观察幼儿是否有其他伴随症状,如咳嗽、喉咙痛、流鼻涕等。
2. 测量体温:若幼儿出现发烧症状,幼儿园老师和保育员需要使用体温计准确测量幼儿的体温。
测量体温时应用消毒水擦拭好体温计,然后放在幼儿的腋下或耳朵内,大约2分钟左右即可得到准确的体温。
3. 进行物理降温:若幼儿的体温超过38℃,可以采取物理降温的方法来帮助幼儿退烧,如用冷毛巾敷在额头上、轻拍幼儿的额头等。
同时,要确保室内空气流通,保持室温适宜,避免幼儿过度穿衣或盖被子过厚,以免增加身体的热量。
4. 给予适量饮食:发烧时,幼儿的食欲通常会减退,但仍需要给予适量的饮食。
可以给予幼儿流食,如米粥、面条、汤等,避免给幼儿过热或油腻的食物,以免加重消化负担。
5. 及时通知家长:发现幼儿发烧后,幼儿园老师和保育员应立即通知家长,并告知幼儿的体温情况和处理方案。
同时,建议家长及时带幼儿就医,接受医生的诊断和治疗。
6. 隔离照顾:若幼儿发烧后需继续在幼儿园照顾,幼儿园应将发烧幼儿与其他健康幼儿进行隔离,以免传染给其他幼儿。
幼儿园还需加强日常消毒工作,特别是公共场所和幼儿接触频繁的物品,如桌椅、玩具等。
注意事项:在处理幼儿发烧的过程中,幼儿园老师和保育员需保持冷静,并不随意给幼儿滥用退烧药物。
退烧药物的使用应根据医生的建议,按照正确的剂量和给药方法使用。
同时,需要密切监测幼儿的病情变化,如出现呕吐、意识丧失等紧急症状,应立即送医院就诊。
最后,幼儿园应加强宣传幼儿多喝水、多休息、避免接触病毒等预防措施,减少发烧的发生。
小儿发热护理常规

小儿发热护理常规小儿发热是指儿童体温超过正常范围的情况。
一般来说,小儿发热是由于身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功能不完善,免疫力较低,容易受到感染或其他刺激因素的影响所引起的。
对于小儿发热,家长要掌握一些护理常规,以提供适当的护理,下面将介绍一些小儿发热的护理常规。
1.观察体温变化:定期测量小儿体温的变化,可以使用电子体温计或者腋下体温计来测量。
如果小儿体温超过38°C,应及时告知医生。
另外,要注意记录体温的变化情况,方便医生进行判断和诊断。
2.保持室内环境舒适:保持室温适宜,通风良好,避免过热或过冷的环境,可以使用空气调节器或者电风扇来调节室内温度。
3.控制小儿穿着:根据小儿的体温情况,选择合适的衣物,避免过多或过少的穿着,保持孩子的适宜温度。
4.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小儿发热时,由于出汗增多,容易导致水分流失,因此需要给小儿提供足够的水分,保持身体的水分平衡。
可以给小儿适量的开水、糖水、果汁等。
5.适当调节饮食:小儿发热时,食欲通常会减退,可以给予小儿流质或者半流质饮食,如米汤、稀饭、面条等,避免给予过多油腻或者辛辣的食物。
6.保持休息:小儿发热时,身体需要充分休息,保持良好的睡眠。
不适宜进行剧烈活动,应避免过度劳累。
7.观察病情变化:定期观察小儿的病情变化,如出现呼吸急促、面色苍白、食欲不振、持续高热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8.避免使用退热药物:小儿发热时,家长要注意,不要随便给小儿使用退热药物。
使用退热药物应按照医生的指导,遵循正确的用药剂量和用药时间,以免造成药物过量或药物滥用。
9.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小儿口鼻清洁,勤洗手,避免接触其他患病的人或者患病的物品,避免交叉感染。
10.根据医生的指导进行其他相应护理:小儿发热的原因多种多样,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接受医生的指导进行相应的护理和治疗。
家长要密切配合医生的治疗,并定期复查,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总之,小儿发热护理的常规主要包括观察体温变化、保持室内舒适环境、控制穿着、保持充足水分摄入、适当调节饮食、保持休息、观察病情变化、避免使用退热药物、注意个人卫生以及根据医生指导进行其他护理。
小孩发烧怎么物理降温小孩发烧怎么退烧最快

小孩发烧怎么物理降温小孩发烧怎么退烧最快小儿发烧是很多父母头痛不已的问题,很多父母对小儿发烧缺乏足够的了解,不清楚小儿发烧的原因从而无法正确防治,那么小儿发烧该怎么办呢?以下是店铺分享给大家的关于小孩发烧怎么物理降温以及小孩发烧怎么退烧最快,一起来看看吧!小孩发烧物理降温的方法1、给孩子洗温水澡若孩子在发烧期间精神状态还比较好的话,可以给孩子洗温水澡,帮助散热。
注意:洗澡的时间不要太长,防止孩子身体不佳虚脱,洗完澡要赶紧给孩子穿衣,不要着凉。
2、毛巾冷敷头部发烧时用毛巾冷敷是家长们比较常用的方法,将毛巾在水里浸湿后,拧干折叠放在孩子的前额上,每五分钟更换一次。
注意:毛巾不可拧得太干,只要不滴水就行;水温不可太凉,一般在20—30度为宜。
3、头下枕冰枕若孩子高烧不退,手脚也都很烫的话,就可以给孩子枕冰枕。
具体做法是在冰枕上铺一个枕巾(防止太冷刺激孩子或者冻伤孩子),然后枕在孩子头底下,这样可以起到降低体温、保护大脑的作用。
注意:如果孩子手脚冰凉、全身发抖,要马上停止使用。
4、额头贴退热贴如果孩子体温不是太高,精神状态也不错,还可以下地活动,家长可以用退热贴直接粘在孩子额头上,起到降温的作用。
5、多给孩子喝水孩子发烧体温过高,身体会极度缺水。
家长应该多给孩子喝温开水,让水来调节体温,帮助孩子发汗,喝水既有退烧的功效还可以补充孩子体内的水分,防止虚脱。
6、不要给孩子捂汗过去老人们总是认为孩子发烧身体怕冷,就给孩子盖很厚的被,想靠捂热来帮孩子发汗,达到退烧的目的。
其实这种做法是不对的,孩子在发烧的时候应该给他少穿衣服,盖薄被,这样才能很好的散热,达到退烧的目的。
7、把孩子手脚搓热如果孩子发烧时头很烫,手脚冰凉,家长要引起注意了,这种情况说明孩子的体温还可能继续上升,所以需要赶紧为孩子进行物理降温。
家长要不断的为孩子搓手心和脚心,直到把手脚搓热为止。
8、用温水擦拭全身如果孩子发烧时头和手脚都很烫,就说明需要散热。
孩子发热的家庭护理

孩子发热的家庭护理发布时间:2021-05-27T07:38:34.719Z 来源:《航空军医》2021年4期作者:黄喜春[导读] 小孩子的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很容易受到各种病原体的攻击。
一旦孩子的呼吸系统(或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发生感染,便有可能出现发热。
那么,孩子发热后,做家长的应该怎么办呢?——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孩子发热的家庭临床护理。
黄喜春(四川省广安市武胜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638400)小孩子的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很容易受到各种病原体的攻击。
一旦孩子的呼吸系统(或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发生感染,便有可能出现发热。
那么,孩子发热后,做家长的应该怎么办呢?——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孩子发热的家庭临床护理。
一、先让我们来看两则小孩子发热的病例在介绍孩子发热的家庭临床护理之前,您最好还是先了解一下小儿发热的相关病例。
病例①2020年7月2日,济南市某儿童医院收治了一位发热的男性患儿。
患儿家长诉说:患儿两天前开始出现发热,家长说患儿没有先天性心脏病史,近一周内没有受过外伤,没有食物过敏或药物过敏史。
医生对这名患儿进行了全面检查,发现患儿体温高达40℃,心率为每分钟90次,呼吸频率为每分钟21次。
患儿发育正常、神志清醒、精神尚可;患者全身皮肤黏膜没有出现黄色,患儿外耳道并未流出脓性分泌物,患儿扁桃体也没有出现肿大、鼻腔内没有脓性分泌物。
对患儿作血常规检查,发现患儿白细胞超标、淋巴细胞超标,最后确诊患儿上呼吸道发生感染。
经过三天输液后,患儿退热。
病例②2020年8月15日,合肥市某三甲医院收治了一名5岁患儿。
家长诉说:患儿发热已有2天,在家中为患儿使用过退热药,但退热只持续了4小时;4小时后,患儿继续发热,并发生过一次惊厥,患儿双下肢出现皮疹。
医生对这名患儿进行了全面检查,发现患儿神志清醒,面色正常,咽喉红肿,患儿体温为38℃,呼吸频率为每分钟20次。
患儿双下肢皮肤上,分布有许多大小不一的出血点。
小儿发热护理范文

小儿发热护理范文小儿发热是常见的症状之一,可以有多种原因引起,如感染、病毒感染、气候变化等。
小儿发热需要及时护理,下面是一篇关于小儿发热护理的范文,供参考。
小儿发热是儿科常见的症状之一,对于父母来说,看到孩子发烧总是非常担心,因此正确的护理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关于小儿发热护理的建议。
首先,在诊断小儿发热的原因时,需要及时就医。
尽管大多数小儿发热是由感染引起的,但也有可能是其他疾病的症状。
因此,建议家长及时带孩子到医院进行检查,以确定发热的原因。
其次,在家庭护理中,保持室内温度适宜是重要的。
当小儿发热时,应注意调整室内温度,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避免过热或过冷。
此外,还可以给孩子穿上适当的衣物,不要让孩子感到过冷或过热。
另外,给小儿提供充足的水分也是非常重要的。
发热时,小儿的身体会消耗较多的水分,因此需要提供足够的水分补充。
可以给孩子多喝水、饮用清淡的汤水或果汁,以保持水分平衡。
同时,在给小儿服用药物时,要遵循医生的指示。
家长不要自行给孩子随便使用药物,而是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用药。
药物的剂量和使用方法需要严格按照医生的指示进行,以避免对小儿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此外,需要关注小儿的饮食情况。
发热时,小儿的食欲可能会减退,但仍需要保证足够的营养摄入。
可以给孩子提供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蔬菜汤等,以满足孩子的营养需求。
最后,家长需要密切观察小儿的病情变化。
如果发现小儿的发热持续时间较长、体温升高或出现其他不适症状时,一定要及时就医。
医生可以根据孩子的病情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总结起来,正确的护理对于小儿发热非常重要。
家长需要及时就医,保持室内适宜温度,提供充足的水分,按医生的指示用药,关注小儿的饮食情况,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只有全面护理,才能更好地帮助孩子应对发热带来的不适。
小儿发热的诊疗与护理考核试题及答案

小儿发热的诊疗与护理一、选择题1、通常采用肛温≥38°c或腋温≥37.5°C定义为发热。
A、对VB、错2、每种体温计测量出的温度是没有差别的,参考标准都一样。
A、对B、错√3、新生儿哭闹、进食、洗澡后,体温都和平时一样。
A、对B、错√4、不能仅靠体温来判断病情,还要综合精神状态、食欲及其他临床表现。
A、对√B、错5、发热是一种病。
A、对B、错√6、相对于体温,孩子的()在病情的判断中更有意义。
A、大便B、食欲C、精神状态√D、睡眠7、发热后影响到大脑,罪魁祸首可能是脑炎、脑膜炎,而不是。
A、发热√B、哭闹C、营养D s睡眠8、()有严重时,遵医嘱使用抗生素能提高孩子的存活率[单选题]。
A、腹泻B、病毒感染C、细菌蛛√D、呕吐9、吃退热药的目的不是让(),而是减轻发热给孩子带来的不适[单选题]。
A、体温升高B、体温波动C、体温正常√D、体温保持不变10、孩子发热是否惊厥和用不用退热药没有关系,而和孩子本身的()关系[单选题]。
A、体质√B、细菌C、支原体D、微生物11、需要退热时,首选()退热药[单选题]。
A、口服√B、雾化C、献D、味道好的12、婴儿高热惊厥发病率较高,因此当发生抽风时,()很重要[单选题]。
A、喝热水B、按压C、掐人中D、正确家庭急救√13、孩子的体温下降时,由于大量出汗,会丧失大量的体液,要及时补充足够的()[单选题]。
A、牛奶B、水分√C、水果D、热量14、3个月以内的孩子,只要体温高于(),就应该去医院[单选题]。
A、39℃B、40℃C、38o C√D、37.5℃15、退热药起效一般需要半个小时到1个小时,起效后体温一般可以下降,但不一定降到()[单选题]。
A、38℃B、理想的温度C、低值D、正常√16、体温计的种类有()[多选题]。
A、水银体温计√B、肛表C、电子体温计√D、红外线体温计√E、口表17、发热原因主要有()[多选题]。
A、感染性发热√B、饮食C、非感染性发热VD、不明原因发热√E、大便不畅18、新生儿()后,体温都会较平时高[多选题]。
[儿童病毒性感冒发烧]儿童感冒发烧
![[儿童病毒性感冒发烧]儿童感冒发烧](https://img.taocdn.com/s3/m/5cd464e9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04.png)
[儿童病毒性感冒发烧]儿童感冒发烧儿童感冒发烧篇一:小孩发烧的有效处理方法儿童发烧的定义和判断发烧是一种症状,它是白细胞、健康的菌群和脑部的体温调节中枢协力帮助免疫系统击退外来病原体的表现。
面颊发红和出汗常常伴随着发烧,这是人体散发身体热量的方式。
医生通常对小儿发烧的定义:口腔温度肛门温度低热>37.5度>38.0度高热>39.0度>39.5度通常,孩子的发烧是通过触摸前额发现的(这种方法的正确率约75%),但使用体温计是确认体温和追踪病程的较好方法。
口腔、肛门、腋下和耳道是身体的四个能够正确反应体温的部位。
但测口腔体温不适合小于5岁的儿童,你可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另外三种方法,如测量肛门或腋下的体温,则可使用玻璃体温计或数字式体温计,如通过耳朵测体温可使用数字式电子耳道体温计。
儿童高烧的处理原则发热往往是人体在受到外界各种因素如细菌、病毒等侵袭后人体的一种防御反应。
从某种意义上讲发热不是坏事,可使人体内部产生抗体。
但发热也会给病儿带来许多不利,部分病儿在高热初期会出现“抽风”,医学上称为“热惊厥”,多见于3岁以下婴幼儿。
对于高热,一般不选用打退热针,因这往往会使体温降得太快,大汗淋漓,失水,有的退热针维持退热效果仅4小时,有时会使体温突然再升高时,再次引起抽风。
可选用间断定时服降温时间长的口服退热药,使体温降下后并维持较长时间,以减少热惊厥的发生。
对有“热惊厥”病史的病儿,一旦发热,应及时用退热药降温,然后送医院诊治,以防在去医院的路上体温过高引起抽风。
减少臀部肌肉注射,避免臀肌损伤一些家长带着孩子来看病时,我们发现:孩子站立时,两下肢的膝部不能完全并拢,呈轻度外旋;坐位时,双腿不能翘“二郎腿”;下蹲时,双膝不能靠拢如“蛙式样”;行走时,步态呈“外八字”状等等。
这些症状应考虑为由于臀部肌肉受损而引起臀肌挛缩症。
引起臀肌挛缩症主要原因是长期反复多次臀部注射药物,引起化学性和物理性损伤,使臀部皮下组织纤维化变性而挛缩所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期患儿生理 功能发育相对 成熟,年龄越 大临床表现越 接近成人。发 热时患儿可伴 有头痛、四肢 酸痛、乏力等 症状。
婴幼儿
学龄前期
学龄期
小儿发热的诊治
诊断原 发病
一般性发热
必须及时解 热的疾病小 儿高热
详细询问病 史和体格检 , 查,进一步 相关检查及 化验
不伴有其他严 重疾病者,可 不急于解热, 主要是给予足 够的营养物质、 能量、维生素 和水。
16
新生儿
1
免疫力低,极易感 染疾病,其早期症 状均为发热,并且 该年龄期的小儿脑 的兴奋系统与抑制 系统的动态平衡还 处于不稳定状态, 容易发生高热惊厥, 加之本年龄期小儿 消化功能差,易发 生吐泻及食欲不振, 造成体内液体不足。
此期小儿对疾 病有一定的抵 抗力,一般病 情较轻,高热 惊厥少见。此 期患儿基本能 配合治疗,因 此一般感染引 起的发热经治 疗后很快降至 正常。
学龄前期
此期小儿对疾病有一定的抵抗力,一般病 情较轻,高热惊厥少见。此期患儿基本能 配合治疗,因此一般感染引起的发热经治 疗后很快降至正常。 发热期间应卧床休息,多饮水,进清淡富 含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发热时可适量使用退热剂或中药。
学龄期
卧床休息,嘱患儿多饮开水; 给予必要的精神安慰,向患儿家长解释疾 病性质,使家长消除恐惧心理,避免家长 不良情绪对患儿产生负面影响。关心体贴 患儿,减轻患儿痛苦及恐惧感; 根据病情给予抗炎及对症处理。
物 理 降 每隔20~30min 量1次体温 温 原 则
退热药
阿司匹林 安乃近
布洛芬
复方氨基比 林 对乙酰氨基 酚 柴胡注射液
护
理
新生儿
一般不用退热剂,多 采用物理降温,如头 部冷敷、开包散热( 注意保暖)等即可奏 效; 认真查找发热的原因 及伴随的症状体征。
婴幼儿
体温在38 ℃以下时,让患儿多饮 温开水,如末梢循环差,四肢凉时 可先保暖; 体温在38.5℃以上周身无汗时,遵 医嘱使用退热剂,同时仍需给患儿 多饮开水,以免液体不足造成大汗 后虚脱; 如使用退热剂仍不退热或体温继续 上升,周身无汗,超过4 h~6 h, 可重复使用退热剂;如在4 h 内, 可给酒精擦浴或温水擦浴, 同时可 适量服用镇静剂,以免发生惊厥。 如患儿体温在38.5 ℃以上,但头部 、躯干有汗时,则不要包裹太多, 并多饮水,体温可很快下降。
物理降温 非甾体类抗 炎药 糖皮质激素 类药
冷湿敷法: 用温水浸湿毛巾或纱布敷于患儿前额、后颈部 、双侧腹股沟、双侧腋下及膝关节后面,每3~5min换1次
酒精擦浴:用30% ~50%酒精重点擦抹上 述冷湿敷部位及四肢皮肤,但不擦胸腹部。 温水浴:适用于四肢循环不好(面苍白、四肢凉)的患儿。 水温37~38℃,用大毛巾浸湿后,包裹患儿或置患儿于温水 中, 15~20min,或根据体温情况延长时间,做完后擦干全身。 冷盐水灌肠:婴幼儿用冷盐水150~300ml,儿童 用300~500ml,冷盐水温度为20℃左右。
小儿发热的治疗及护理
小儿发热的概述 小儿发热的治疗
小儿发热的护理
小儿发热的概述
定义 发热对小儿机体的影响 发热的时相
小儿发热的定义
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体温病理性升高的状态称 为发热。 其本质是各种致热源的作用使体温调定点上移 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 小儿正常腋下体温可波动于36. 0 ~ 37. 0℃之间。临床上根据体温的高低可分为: 低热: < 38℃; 中热: 38 ~39℃; 高热: 39 ~ 41℃; 超高热> 41℃
发 热 对 小 儿 机 体 的 影 响
对能量代谢的影响 对水、电解质平衡的影响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
对循环、呼吸系统的影响 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发热的时相
体温上升期体温下降期高温持续期来自各年龄段小儿发热的特点
4 3 2
由于新生儿棕色 脂肪少,皮下脂 肪较薄,体表面 积大,体温调节 中枢发育又不完 善,故体温调节 能力差,因此非 感染性发热较为 多见。而当严重 感染时,体温则 往往不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