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配位化合物与配位滴定
配位反应及配位滴定法

第九章 配位反应及配位滴定法配位化合物简称配合物,是一类组成比较复杂的化合物,它的存在和应用都很广泛。
生物体内的金属元素多以配合物的形式存在。
例如叶绿素是镁的配合物,植物的光合作用靠它来完成。
又如动物血液中的血红蛋白是铁的配合物,在血液中起着输送氧气的作用;动物体内的各种酶几乎都是以金属配合物形式存在的。
当今配合物广泛地渗透到分析化学、生物化学等领域。
我国著名科学家徐光宪教授作了如下的比喻:把21世纪的化学比作一个人,那么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和计算化学是脑袋,分析化学是耳目,配位化学是心腹,无机化学是左手,有机化学和高分子化学是右手,材料科学是左腿,生命科学是右腿,通过这两条腿使化学科学坚实地站在国家目标的地坪上。
配位化学是目前化学学科中最为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
本章将介绍配合物的基本概念、结构、性质和在定量分析化学中的应用。
§9-1 配合物的组成与定义一、配合物及其组成例如在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氨水,开始时有蓝色Cu 2(OH)2SO 4沉淀生成,当继续加氨水过量时,蓝色沉淀溶解变成深蓝色溶液。
总反应为:CuSO 4 + 4NH 3 = [Cu(NH 3)4]SO 4 (深蓝色)此时在溶液中,除SO 42-和[Cu(NH 3)4]2+外,几乎检查不出Cu 2+的存在。
再如,在HgCl 2溶液中加入KI ,开始形成桔黄色HgI 2沉淀,继续加KI 过量时,沉淀消失,变成无色的溶液。
HgCl 2 + 2KI = HgI 2↓+ 2KCl HgI 2 + 2KI = K 2[HgI 4]象[Cu(NH 3)4]SO 4和K 2[HgI 4]这类较复杂的化合物就是配合物。
配合物的定义可归纳为:由一个中心元素(离子或原子)和几个配体(阴离子或分子)以配位键相结合形成复杂离子(或分子),通常称这种复杂离子为配离子。
由配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叫配合物。
在实际工作中一般把配离子也称配合物。
由中心离子和配体以配位键结合成的分子,如[Ni(CO)4]、[Co(NH 3)3Cl 3]也叫配合物。
第7章 配位平衡和配位滴定法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 配位化合物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配位平衡 第三节 配位滴定法
配位化合物的生物医药应用
实验
CuSO4溶液 适量氨水
(浅蓝色)
乙醇
[Cu(NH3)4]SO4晶体
(深蓝色)
Cu2(OH)2SO4
↓
过量氨水
(蓝色)
[Cu(NH3)4]2+
(深蓝色)
N
N
N
N
名称 草酸根
乙二胺
邻菲罗啉
联吡啶 乙二胺 四乙酸
缩写符号 (OX) (en)
(o-phen) (bpy)
(H4edta)
CH2 H2N
CH2 NH2
NN
乙二胺(en)
联吡啶(bpy)
O O 2–
N
N
1,10-二氮菲(邻菲咯啉)
CC
O• •
O• •
C2O42-
3.配体数和配位数
配体数:配合物中配体的总数 配位数:与中心原子结合成键的配位原子的数目 单基配体形成的配合物:
配体命名顺序
同类配体中配位原子相同,较少原子数的配体在前, 较多原子数的配体列后
例:[Pt(NH3)2 (NH2OH)NO2]Cl 氯化一硝基 ·二氨·一羟胺合铂(Ⅱ)
配离子为阴离子,则在配离子与外界阳离子之间用
“酸”字连接;若外界为氢离子,则在配离子之后缀以
“酸”字,即“某酸”。
K[Al(OH)4]
1、配合物的命名顺序 内外界顺序与一般无机化合物的命名原则相同。 阴离子名称在前,阳离子名称在后。
2、内界(配离子)的命名顺序
配体数
配体名称
合
(汉字数字) (不同配体间用圆点·分开)
无机化学第七章配位反应与配位滴定法

(二)
螯 合 物
性质:
1、配位数少。
2、稳定。因成环而稳定性增强的现象称为螯合效应。 稳定性与螯环的大小及成环的数目有关,一般五元 环最为稳定;当配位原子相同时环越多螯合物越稳定。
有机络合剂
乙二胺 - Cu2+
H2 N H2C
Cu
三乙撑四胺 - Cu2+
H2 N H2 N CH2
Cu
H2 N CH2 CH2
三、 配合物的命名简介
4、配体的顺序
①无机配位体在前,有机配位体在后。 如:[CuCl2(en)2]为二氯二乙二胺合铜(II); ②离子在前,分子在后。 如:K[PtCl3(NH3)]为三氯一氨合铂(II)酸钾; ③、同类配位体,按配位原子元素符号的拉丁字母顺序 排列。 如:[Co(NH3)5(H2O)]Cl3为三氯化五氨一水合钴(III); ④、同类配体若配位原子相同,将含较少原子数的 配体排列在前。 ⑤、若配位原子相同、配体中所含原子数也相同,按与配 位原子相连的原子元素符号字母顺序排列。 如:[Pt(NH2)(NO2)(NH3)2]为一氨基一硝基二氨合铂(II)。
1. 镧系、锕系元素通性
绝大多数为金属离子
指能接受孤电子对的、具有空轨道的原子或离子.
2. 我国稀土元素资源和提取 如 Fe3+、Cu2+、Co2+、Ni2+、Ag+ 少数为非金属离子,如B3+、Si4+ 3. 核反应类型 [BF4]-、[SiF6]2金属原子,如Ni、Fe
2. 配位体及配位原子
配位体(简称配体) ——与中心体配位的离子或分子
1. 镧系、锕系元素通性 乙醇
(蓝色) 过量氨水
2
4
大学化学 第七章 配位化合物''

College Chemistry
3.配体类型相同,按配位原子元素符号英文字母顺 序排列;[Co(H2O)(NH3)5]Cl3 三氯化五氨·一水合钴(Ⅲ) 4.配体类型、配原子都相同,原子数少的在前;
[Pt(Py)2(en)2]Cl2 氯化二吡啶·二乙二胺合铂(Ⅱ)
第七章 配位化合物
大 学 化 学
(二)螯合物(chelate)
多齿配体与中心离子形成的具有环状结构的 配合物。 最常见的螯合剂:en,EDTA
第七章 配位化合物
大 学 化 学
College Chemistry
五个五元环
第七章 配位化合物
大 根据成环原子数目,可以分成四元环、五元 学 环、六元环、七元环,其中五元环和六元环最稳 化 定,而且环数越多越稳定。[Cu(en)2]2+中有两个五 学 2-
元环, [CaY] 有五个五元环。分析中常用 EDTA 来做配位滴定。 大多数螯合物都有特征颜色,难溶于水。
College Chemistry
第七章 配位化合物
大 学 化 学
(三)金属有机化合物: 金属原子与有机配体中的C原子结合而形成的 配合物。
1973 年 慕 尼 黑 大 学 的 恩 斯 特 ·奥 托 ·菲舍尔及伦敦帝国学院的杰弗 里 ·威尔金森爵士被授予诺贝尔化 学奖,以表彰他们在有机金属化学 领域的杰出贡献。
2
College Chemistry
反过来,根据配离子的电荷数和配体的电荷 数,也可以推算出中心离子的电荷数。
第七章 配位化合物
大 配合物的种类非常多,主要有两大类: 学 化 (一)简单配合物(complex) 学
单齿配体与中心离子形成的配合物。
三、配合物的类型
College Chemistry
配位化合物与配位滴定法

第一节
第八章
2、 配位体 中心原子周围按一定几何构型位置通过配位键形 式与其紧密结合的阴离子或中性分子称为配位体,简 称配体,如上述的NH3。
又如[Fe(CN)6]4-的μ(实验)=0,可知n = 0,Fe2+ 的6个 3d 电 子 全 部 配 对 , 只 占 据 3 个 d 轨 道 , 空 出 2 个 3d 轨 道 , 故 [Fe(CN)6]4- 是内轨型配合物。中心离子的未成对电子数与配合 物磁矩的理论值关系如下:
未成对电子数 0 1 2 3 4 5
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配位原子的配体称为多齿配 位体(也称多基配体),如乙二胺NH2-CH2-CH2- NH2(双基配体,简写en),乙二胺四乙酸(六基配体, 简写EDTA)。
3、 配位数 配合物中通过配位键与中心原子结合的原子数目 称为该中心原子的配位数。
第一节
第八章
某些配合物通常多用其习惯名称或俗称,如
但是由于配合物数目巨大,运用习惯名称即不方 便,又不易掌握。目前,普遍采用系统命名法。其方 法仍然服从一般无机化合物的命名原则。
第一节
第八章
若外界为简单阴离子,如X-、OH- 等,则称为“某 化某”;若外界为复杂的阴离子,如 SO42- 、 NO3- 等, 则称为“某酸某”;配离子为阴离子可看成复杂酸根 离子。若外界阳离子为H+ 时,则称为“某某酸”。
由于配位单元比较复杂,它的命名方法又按如下 顺序进行: 配体数→配体名称→“合”→中心原子名称→氧 化数。配体数用中文数字一、二、三 · · · · · · 表示;中心 原子氧化数用罗马数字表示,并放置在小括弧“()” 内。
无机及分析化学第7章-配位化合物和配位滴定法

HIn2-
In3-
pH=7~11 pH>12
紫红色
蓝色
橙色
第二节 配位滴定法
二、金属指示剂
(2)钙指示剂(又称NN指示剂或称钙红)。
在溶液中钙指示剂有如下平衡:
H2In-
HIn2-
In3-
pH<8.0 酒红色
pH=8~13.0 pH>13.0
蓝色
浅粉红色
第二节 配位滴定法
三、配位滴定法的应用
1.EDTA 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常用EDTA二钠盐配制标准溶液,浓度一般为
0.01~0.05 mol/L 。常用的EDTA标准溶液一般用Na2H2Y·2H2O 配制, 其摩尔质量为372.26g/mol。
用于标定EDTA的基准物质很多,实验室中多采用金属 锌 (或氧化锌)为基准物质。
标定可选用铬黑T在pH=10的NH4Cl-NH3•H2O缓冲溶 液中进行,终点由紫红色变为纯蓝色。由于EDTA通常与各 种价态的金属离子以1:1配位,所以,不论是标定还是测定, 结果的计算都比较简单。
一 四羰氯基·合一镍硝基·二草酸根合铁(III)酸钾
三羟基·一水·一乙二胺合铬(III)
第二节 配位滴定法
一、概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述
1.配位滴定法及配位滴定对化学反应的要求 配位滴定法是以配位反应为基础的滴定分析方法。
用于
配位滴定的反应除应能满足一般滴定分析对反应的要 求外,还
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生成的配位化合物要相当稳定,以保证反应进行
内界中有两种及以上的配体时,不同配体的命名 顺序规则 为: (1)先阴离子后中性分子,先无机物质后有机物质。 (2)同类配体的命名,按配位原子元素符合的英文字 母顺序排列。 (3)同类配体中若配位原子相同,则含原子数少的配 体排在前面。
配位化合物与配位滴定法

配位化合物与配位滴定法一、单项选择题:1.配位化合物中一定含有:A 、金属键B 、离子键C 、氢键D 、范德华作用力E 、配位键2.在[Co(en ) 2 Cl 2 ]Cl 中,中心原子的配位数是:A 、2B 、4C 、5D 、6E 、33.K 4[Fe(CN ) 6 ]中配离子电荷数和中心原子的氧化数分别为:A 、 -2,+4B 、 -4,+2C 、 +3,-3D 、 -3,+3E 、+2,-34. K 4[HgI 4] 的正确命名是:A 、碘化汞钾B 、四碘化汞钾C 、四碘合汞(Ⅱ)酸钾D 、四碘一汞二钾E 、四碘合汞(Ⅱ)化钾5.配位滴定中为维持溶液的pH 在一定范围内需加入:A 、酸B 、碱C 、盐D 、缓冲溶液E 、胶体溶液6.下列物质中,能做螯合剂的是:A 、NH 3B 、HCNC 、HClD 、EDTAE 、 H 2O7.在EDTA 的各种存在形式中,直接与金属离子配位的是:A 、-4YB 、+26Y HC 、Y H 4D 、-22Y HE 、-Y H 3 8.在324NH Cu ++== +243])([NH Cu 平衡体系中加稀HCl ,可产生的结果是:A 、沉淀析出B 、 配离子解离C 、 有3NH 放出D 、颜色加深E 、 平衡不受影响9.在pH > 11 的溶液中,EDTA 的主要存在形式是:A 、-4YB 、+26YH C 、Y H 4 D 、-22Y H E 、-Y H 3 10.在+2Cu 、+2Mg 混合液中,用EDTA 滴定+2Cu ,要消除+2Mg 的干扰,宜采用:A 、控制酸度法B 、沉淀掩蔽法C 、 配位掩蔽法D 、氧化还原掩蔽法E 、解蔽法11.在pH<1的溶液中,EDTA 的主要存在型体是A 、+26Y HB 、-22Y HC 、H 4YD 、-Y H 3E 、-4Y12.在pH=10氨的缓冲溶液中,以EBT 为指示剂,可用EDTA 直接滴定的是A 、Fe 3+B 、Al 3+C 、Hg 2+D 、Bi 3+E 、Mg 2+13.对金属指示剂叙述错误的是A 、指示剂本身颜色与其生成的配位物颜色应显著不同B 、指示剂应在一适宜pH 范围内使用C 、MIn 稳定性要略小于MY 的稳定性D 、MIn 的稳定性要大于MY 的稳定性E 、指示剂与金属离子的显色反应有良好的可逆性14.EDTA 滴定Ca 2+、Mg 2+总量时,以EBT 作指示剂,指示终点颜色的物质是A 、Mg-EBTB 、Ca-EBTC 、EBTD 、MgYE 、CaY15.EDTA 在酸度很高的水溶液中的主要型体是A 、-22Y HB 、+26Y HC 、+Y H 5D 、-Y H 3E 、-4Y16.有关EDTA 叙述正确的是A 、EDTA 在溶液中总共有7种型体存在B 、EDTA 是一个二元有机弱酸C 、在水溶液中EDTA 一共有5级电离平衡D 、EDTA 不溶于碱性溶液中E 、EDTA 易溶于酸性溶液中17.以二甲酚橙为指示剂,用EDTA 直接滴定金属离子时终点颜色变化应为A 、由无色变为红色B 、由红色变蓝色C 、由蓝色变亮黄色D 、由红色变亮黄色E 、由亮黄色变无色18.EDTA 不能直接滴定的金属离子是A 、Fe 3+B 、Na +C 、Zn 2+D 、Mg 2+E 、Ca 2+19.配位滴定中溶液酸度将影响A 、EDTA 的离解B 、金属指示剂的电离C 、金属离子的水解D 、A+CE 、A+B+C20.用EDTA 返滴定法测Al 3+时,以二甲酚橙为指示剂,调节溶液pH 的是A 、NH 3·H 2O~NH 4ClB 、HClC 、HAc~NaAcD 、NaOHE 、HNO 321.EDTA 与无色金属离子生成的配位物颜色是A 、颜色加深B 、无色C 、紫红色D 、纯蓝色E 、亮黄色22.EDTA 与有色金属离子生成的配位物颜色是A 、颜色加深B 、无色C 、紫红色D 、纯蓝色E 、亮黄色23.EDTA与金属离子刚好能生成稳定的配合物时溶液的酸度称为A、最佳酸度B、最高酸度C、适宜酸度D、水解酸度E、最低酸度24.标定EDTA滴定液的浓度应选择的基准物质是A、氧化锌B、硼砂C、邻苯二甲酸氢钾D、碳酸钠E、重铬酸钾25.下列关于条件稳定常数叙述正确的是A、条件稳定常数是经副反应系数校正后的实际稳定常数B、条件稳定常数是经酸效应系数校正后的实际稳定常数C、条件稳定常数是经配位效应系数校正后的实际稳定常数D、条件稳定常数是经水解效应数校正后的实际稳定常数E、条件稳定常数是经最低pH校正后的实际稳定常数26.配位滴定中能够准确滴定的条件是A、配位物稳定常数K MY>108B、配位物条件稳定常数K´MY>106C、配位物稳定常数K MY≥106D、配位物条件稳定常数K´MY≥108E、配位物条件稳定常数K´MY=10827.影响配位滴定突跃大小的因素是A、配位物条件稳定常数B、金属离子浓度C、金属指示剂D、A+BE、A+B+C28.铬黑T指示剂在纯水中的颜色是A、橙色B、红色C、蓝色D、黄色E、无色29.EDTA中含有配位原子的数目的是A、2个氨基氮B、8个羧基氧原子C、4个羧基氧原子D、2个氨基氮与8个羧基氧原子共10个E、2个氨基氮与4个羧基氧原子共6个30.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盐的分子简式可以表示为A、Na2Y²-B、H4YC、Na2H4Y2+D、Na2H2Y·2H2OE、H6Y2+31.用ZnO标定EDTA溶液浓度时,以EBT作指示剂,调节溶液酸度应用A、六次甲基四胺B、氨水C、氨-氯化铵缓冲溶液D、A+BE、B+C32.EDTA滴定Ca2+时,以铬黑T为指示剂,则需要加入少量镁盐,是因为A、为使滴定反应进行完全B、为使CaY的稳定性更高C、为使终点显色更加敏锐D、为使配位物CaIn更加稳定E、为了控制溶液的酸度二、多项选择题1.对金属指示剂叙述错误的是:A、MIn的变色原理与酸碱指示剂相同B、指示剂应在一适宜的pH范围内使用C、MIn的稳定性要大于MY100倍D、MIn的稳定性要小于MY100倍E、指示剂本身颜色与其生成的配合物颜色明显不同2.有关酸效应的叙述正确的是:A、pH越大,酸效应系数越大B、pH越大,酸效应系数越小C、酸效应系数越大,配合物越稳定D、酸效应系数越大,配合物越不稳定E、酸效应系数越大,配位滴定的突跃范围越大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配位数就是配位体的数目B、只有金属离子才能做中心原子C、配合物中内界与外界电荷的代数和为零D、配离子电荷数等于中心原子的电荷数E、配合物中配位键的数目称为配位数4.下列物质中,配位数为六的配合物是:A、[CaY]2-B、[FeF6]3-C、[Ag(CN)2]-D、[Zn (NH3)4]2-E、[Ni(CN)4]2-5.标定EDTA滴定液常用的基准物是:A、ZnB、K2Cr2O7C、ZnOD、AgNO3E、Na2CO36.影响条件稳定常数大小的因素是:A、配位物稳定常数B、酸效应系数C、配位效应系数D、金属指示剂E、掩蔽剂7.影响配位滴定中pM’突跃大小的因素有:A、配位物稳定常数B、金属离子浓度C、溶液的pH值D、其他配位剂E、解蔽剂8.EDTA与大多数金属离子反应的优点是:A、配位比为1:1B、配合物稳定性很高C、配合物水溶性好D、选择性差E、配合物均无颜色9.配位滴定中,消除共存离子干扰的方法有:A、控制溶液酸度B、使用沉淀剂C、使用配位掩蔽剂D、使用解蔽剂E、使用金属指示剂10.EDTA不能直接滴定的金属离子是:A、Fe3+B、Al 3+C、Na+D、Mg2+E、Ag+三、判断题:1.EDTA滴定中,金属离子开始水解时的pH值称为最小pH。
配位滴定法

第二节 配位解离平衡及影响因素
一、配合物的稳定常数与离解常数 1、配合物的绝对稳定常数 M+Y
稳 常 定 数
MY
[ MY] KMY = [ M][ Y]
讨论: 讨论:
KMY↑大,配合物稳定性↑高,配合反应↑完全 配合物稳定性↑ 配合反应↑
2、配合物的逐级稳定常数与累积稳定常数
M+L ML + L MLn-1 + L ML ML2 M Ln
练习 例:计算 例:计算pH=2、pH=5和pH=12时,ZnY的条件稳定常数 计算pH=2 pH=5 pH=12时 ZnY的条件稳定常数 解: 查 可 : 表 知
pH = 2 ,αY(H)=13.51 ; = 5 ,αY(H)= 6.45 时 lg pH 时 lg
lg α Zn ( OH ) = 0
EDTA(乙二胺四乙酸)结构 H H OOCH2C H+ N H+ N CH2COO 两个氨氮 四个羧氧
-
-
CH2
CH2
HOOCH2C H4Y
+ 2 H+
CH2COOH H6Y2+
双极离子
四元酸
六元酸
EDTA的物理性质 的物理性质 水中溶解度小,难溶于酸和有机溶剂; 水中溶解度小,难溶于酸和有机溶剂; 易溶于NaOH或NH3溶液 溶液—— Na2H2Y•2H2O 易溶于 或
M+ Y L L ML ML2
MY
L
MLn
1. M的配位效应系数 M的配位效应系数
[M'] = [M] +[ML] +L+[MLn ] =1+ [ML] +L+ [MLn ] αM(L) = [M] [M] [M] [M] 2 n =1+ K1[L] + K1K2[L] +L+ K1K2 LKn[L]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2 N
CH 2
CH 2
N H2
3.配位数:配位原子数 单基配体:形成体的配位数等于配位体的数目 多基配体:形成体的配位数等于配位体的数目 与基数的乘积。 例如:
H 2C H 2C NH 2 H 2 N Cu NH 2 H 2 N CH 2 CH 2 2+
Cu(en)2
2
Cu2+的配位数等于4。
《无机与分析化学》电子教案
无机与分析化学
中国矿业大学化工学院
周长春
本章教学要求
1. 掌握配位化合物的基本概念、组成和命名; 2. 掌握配位平衡及其相关计算 3. 了解分析化学中EDTA及其螯合物的特性。 4. 了解配位平衡的副反应系数和条件稳定常数 的计算。了解金属离子指示剂的作用原理、 指示剂的选择原则 5. 掌握络合滴定曲线、化学计量点和滴定突跃。 6. 掌握络合滴定的应用及计算。
[BF4] +
[AlF6] 3返回
同一中心离子,配体半径大,配位数小 [AlF6] 3- [AlCl4] -
三、配合物的命名
配酸:×××酸
配碱:氢氧化×××
配盐:先阴离子后阳离子,简单酸根加
“化”字,复杂酸根加“酸”字
三、配合物的命名
配体名称列在中心元素之前,配体数目用倍数词 头二、三、四等数字表示(配体数为 一时省略),不 同配体名称之间以“•”分开,在最后一个配体名称之 后缀以“合”字。形成体的氧化值用带括号的罗马数 字表示(氧化值为 0 时省略)。 配体数 配体名称 合 形成体名称(氧化态值) 以二、 三、四 表示 不同 配体 “•”分 开 以罗马数字 Ⅱ、Ⅲ、 Ⅳ表示
外界
内界
K3[ Fe ( C N ) 6 ] 形 配 配配 成 位 体位 体 原 数 子
二、配合物的组成
影响配位数的因素主要是中心离子和配位体的 电荷数及其半径;
中心离子电荷数越高,吸引配位体的能力越 强,配位数越高; [Cu(NH3)4]2+ [Cu(NH3)2] +
配位体电荷越多,相互排斥力增大,配位数越小; 中心离子半径越大,周围空间大,配位数高;
由多基配位体与同一金属离子形成的具有环状结构的 配合物,称为螯合物,稳定性比一般配合物大
二、配合物的组成
配合物的组成可以划分 为内界和外界。配离子属于 内界,通常放在方括号内; 配离子以外的其他离子属于 外界。外界离子所带电荷总 数等于配离子的电荷数
内界与外界之间以离子键结 合。外界离子所带电荷总数 等于配离子的电荷数,配离 子的电荷等于中心离子和配 位体电荷的代数和
KPtCl 5 (NH 3 )
Cu(NH 3 ) 4 (OH) 2
Zn(OH)(H 2O)3 NO3 Co(NH3 ) 5 (H 2 O)Cl3
Co(NO2 ) 3 (NH3 ) 3
Fe(CO)5
Ca(EDTA)
2
§7-2 配位平衡
配离子如 [Cu(NH3)4]2+ 类似于弱电解质,是一 类难解离的物质,在水溶液中只有少量解离, 存在着解离平衡。
一、配离子的解离常数和稳定常数 二、配位平衡移动
返回
一、配离子的解离常数和稳定常数
配合物的解离反应是分步进行的,每步均 有其解离常数。例如:
[Ag(NH3 ) 2 ] (aq)
[Ag(NH3 )] (aq) NH3 (aq)
K d1
[Ag(NH3 )] (aq)
总解离反应:
Ag (aq) NH3 (aq) Ag (aq) 2 NH3 (aq)
1.0 x ( 2 x )
= 1.12 10
7
x = 2.8 10
3
c( NH 3 ) = 2 x = 5.6 10 mol.L
c( Ag ( NH 3 ) 2 ) 1.0mol.L1
Ag( NH 3 ) 2
Ag 2 NH 3
2 NH 3 2 H = 2 NH
6
0.010 2 x 0.010
x = 6.0×10
1
6
c( Ag ) = 6.0×10 mol L
1 = = c( NH 3 ) c (Ag(NH 3 ) 2 ) 0.010 mol L
返回
二、配位平衡移动
1. 配位平衡与酸碱平衡
配位体的酸效应:配位体多为酸根离子或弱碱, 当溶液中c(H+)增大时,配位体与H+结合成弱 酸分子,配位平衡发生移动,配合物的稳定性 下降,这种作用称为配位体的酸效应。 例:在1.0L水中加入1.0mol AgNO3与2.0 mol NH3,计算溶液中各组分的浓度。当加入 HNO3使配离子消失掉99%时,溶液的pH为多 少?
4
4
Ag( NH 3 ) 2
2H Ag 2 NH
Ag( NH 3 ) 2
平衡浓度 0.01
2H Ag 2 NH 4
y
0.99 2×0.99
K = =
2 c ( Ag )[ c ( NH 4 )]
c ( Ag ( NH 3 ) 2)
) c (Cl ) c ( NH 3 ) 2
=K K
sp
f
K =
[ c ( NH 3 )]2
c ([ Ag ( NH 3 ) 2 ] )c ( Br )
=
1 K sp Kf
例:如果在1L氨水中溶解0.1mol的AgCl,求氨水的最 低浓度 解:
2. 配位平衡与沉淀平衡
一些难溶盐在溶液中可通过形成配离子而溶解, 有些配离子也可通过加入沉淀剂生成沉淀, 这样配位平衡与沉淀平衡Ag ( NH 3 ) 2 ] Cl
K =
c ( Ag ( NH 3 ) 2
[ Ag ( NH 3 ) 2 ] Br AgBr 2 NH 3
K d2 Kd
[Ag(NH3 ) 2 ] (aq)
总解离常数(不稳定常数):
{c(Ag )}{c(NH3 )}2 K d = K d1K d2 = {c( Ag(NH3 ) 2 )}
配合物生成反应是配合物解离反应的逆反应。
Ag (aq) NH3 (aq)
[Ag(NH3 )] (aq) [Ag(NH3 ) 2 ] (aq)
2
c ([ Cu ( NH 3 ) 2 ]2 )
2
)[ c ( NH 3 )]
2
= 10
2
7.92
Cu 3NH 3 [Cu( NH 3 )3 ]
3 = K K K = c (Cu
1 2 3
2
c ([ Cu ( NH 3 )3 ]2 )
2
)[ c ( NH 3 )]3
+ 3 2
Ag (aq) 2NH 3 (aq) Ag(NH 3 ) 2 (aq) 1 /(mol L ) 0 0.030 0.020 0.010 开始浓度
7 解: K f (Ag(NH ) ) =1.67× 10 很大,且 Ag(NH ) c(NH3)大,预计生成 3 2 的反应完全,生 成了0.010mol· L-1 Ag(NH3 ) 。 c ( Ag(NH ) ) 很小, 2 3 可略而不计。
变化浓度 /(mol L )
1
x
2x
x
平衡浓度 /(mol L )
1
x
0.010 2 x
0.010 x
0.010 x 7 = = K f 1.67×10 2 x (0.010 2 x )
0.010 x 0.010 0.010 7 = × 1.67 10 2 x 0.010
返回
一、配合物的定义
演示: CuSO4(aq) + NaOH → Cu(OH)2↓兰 Ba2+ + SO42- → BaSO4 ↓ 白 CuSO4(aq) + NH3· H2O(浓) → 深蓝色液体 (分为A.B两份) A + NaOH → 没有沉淀 B + Ba2+ → 生成白色沉淀 研究表明 CuSO4(aq) + NH3H2O (过、浓) → [Cu(NH3)4]SO4
2
c ( H )
2
=
1 2 K ( K f a )
0.99( 20.99) 2 0.01 y
=
[ Kb ( NH 3 )]2 2 K ( K f W)
= 2.9 10
11
y = 3.7 10
5
c( H ) = 3.7 10 5 mol.L1
pH=4.43
累积稳定常数 Cu 2 NH [Cu( NH )] 2 3 3
1 = K = c (Cu
1
2
c ([ Cu ( NH 3 )]2 )
2
)c ( NH 3 )
= 10
4.30
Cu 2 NH 3 [Cu( NH 3 ) 2 ]
2
2 = K K = c (Cu
1 2
解:查表知
K = 1.12 10
f
7
K b ( NH 3 ) = 1.8 105
Ag 2 NH 3 Ag ( NH 3 ) 2
平衡浓度
x
2x
1.0-x
K =
f
c ( Ag ( NH 3 ) 2
) c ( Ag ) c ( NH 3 ) 2
3
1
第七章 配位化合物与配位滴定法
§7-1 配位化合物的组成与命名 §7-2 配位平衡 §7-3 EDTA性质及配位滴定 §7-4 配位滴定曲线 §7-5 金属指示剂 §7-6 提高滴定选择性方法 §7-8 应用实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