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场场地规划设计标准
国有林场基础设施建设标准

国有林场基础设施建设标准2013 北京编制说明本标准是根据国家林业局林规财建便字[2009]001号文《国家林业局发展规划与资金管理司关于下达2009年林业工程建设标准、定额工作计划的通知》要求,依据国家有关基本建设的法规、规范和技术标准编制,并经多次征求有关方面的专家意见、反复修改后而形成的。
我国国有林场是国家为加快森林资源培育,保护和改善生态,在重点生态脆弱地区和大面积集中连片的国有荒山荒地投资建立的,大部分分布在长江、黄河、珠江等大江大河中上游、主要湖泊水库、各大风沙区、黄土高原区以及我国西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后备森林资源基地,在绿化国土、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改善农牧业生产条件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形成了生态脆弱区重要的生态屏障,是构成我国生态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有林场是我国现代林业建设的重要阵地和根基,经过多年的发展建设,在改善生态环境、培育森林资源、带动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推广和传播先进林业生态文化等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建设发达的林业生态体系、完备的林业产业体系、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和保护生物多样性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随着林业改革的深入开展和现代林业建设进程的推进,加强国有林场建设尤其是基础设施建设迫在眉睫。
根据国有林场的性质,有针对性地分类和规范建设十分必要。
由于国有林场类型不同,发挥的主导功能不同,基础设施和建设差异大,为因地制宜地确定国有林场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充分发挥国有林场的作用和功能,使国有林场基础设施建设内容安排合理而规范,在总结以往国有林场基础设施建设经验的基础上,编制了《国有林场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标准》。
本标准共分为9章38条。
第一章总则,主要包括国有林场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原则和建设国有林场的条件;第二章国有林场规模划分,主要包括国有林场规划的划分标准;第三章基础设施项目构成,主要为国有林场基础设施建设的项目组成;第四章场部(址)基础设施主要建设内容及技术要求,提出了国有林场场部建设项目内容、规模及要求;第五章生产配套设施与附属设施主要建设内容及技术要求,提出了国有林场工区房建、水、电、路、通信、护林等基础设施及配套建设内容和技术要求,第六章防灾减灾,提出了消防、防洪、抗震防灾、地质灾害防治等措施;第七章环境保护提出了污染防治、环境卫生、绿化、景观维护等环境保护措施;第八章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分别规模提出了国有林场基础设施项目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第九章附则,说明了标准的管理和解释部门。
现代国有林场建设标准及 - 国家林业局

社会主义现代国有林场建设标准及指标体系的参考提要国有林场是我国现代林业建设的重要阵地和根基,建设现代国有林场(以下简称现代林场)是新时期国有林场改革发展的根本任务和战略目标。
建设现代林场涉及面广,具有很强的科学性、时代性和实践性,事关我国林业改革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
根据我国的国情林情和国有林场的实际,制定现代林场建设标准和指标体系。
一、现代林场建设标准及指标体系的指导思想与原则现代林场建设是我国现代林业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
现代林场建设的主体和中心任务是培育发展与科学利用森林资源,不断提高林业生产力水平。
现代林场建设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国家现代林业建设的长远目标、布局和总体要求,坚持求真务实、改革创新,着力推进科技兴林,强化经营管理和基础建设,构建国有林场现代管理体制机制,全面提升森林资源的质量、功能与效益,实现可持续经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多样化需求,并在乡村和区域林业生态建设中发挥示范、骨干和带动作用。
现代林场建设标准及指标体系,是现代林场建设目标、要求和现代林业发展水平的具体体现,对建设现代林场具有重要的指导、规范和评价作用。
现代林场建设标准及指标体系,包含林业生态建设、产业开发经营、林场建设管理、人才队伍培养等各个方面,涉及领域广泛。
研究制定现代林场建设标准及指标体系,要坚持以下基本原则:(一)实行森林分类经营;(二)发展现代林业与国有林场实际相结合;(三)既要突出重点,又要兼顾全面性和系统性;(四)保持国有林场森林资源资产为全民所有制资产,属国家所有;(五)科学实用,便于操作,有利于监测管理。
要力求使建设标准及指标体系符合各地区、各类型林场的实际情况,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现代林场建设标准及指标体系的基本内容和主要要求现代林场建设,要从我国发展现代林业,构建“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繁荣的森林文化体系”的总体目标的要求出发,用先进科学技术提升林场,用现代管理方式和手段经营管理林场,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林场,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的要求建设林场。
林场建设规划方案

林场建设规划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对环境保护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林业资源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经济发展、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林场建设规划方案的制定成为了一项必要的工作。
二、项目目标本次林场建设规划方案主要目标是规划出科学合理的林业发展方向,优化林业结构,提高林业资源的利用效益,保障林业生态环境的稳定发展,提高林业的现代化和技术含量。
三、项目内容1. 林业资源调查首先,需要对林业资源进行全面的调查和评估。
通过对林场的自然环境、水土保持、气候和土地资源等方面的分析,以及林木资源、野生动植物等的调查,形成一份准确、全面的林业资源清单。
2. 林场规划在了解资源的基础上,设计合理的林场规划。
首先,确定林场开发的总体规模和方向,制定出最佳的林业发展方案。
其次,设计合理的林业布局和防灾减灾方案,确保林场可持续发展。
最后,制定合理、可行的林业建设方案,指导后期的林业建设工作。
3. 林业工程建设实施林业工程建设,包括建设林场的基础设施、植树造林、经济林植被建设等。
在建设过程中,注重环境保护,充分考虑生态问题,保护、修复、提升生态环境。
4. 林业资源利用合理利用林业资源,开发潜力,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益。
主要包括林业经济利用、林下经济、生态旅游等方面。
充分挖掘林业资源的内在价值,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四、项目实施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注重以下几点:•突出规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保障生态环境的稳定发展•加强林业技术支撑和人力资源建设•加强林业规范管理和监督五、项目成果该林场建设规划方案将会促进林业资源的科学合理开发和利用,保障生态环境的稳定发展,提高林业现代化和技术水平,促进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
同时,也将为林场后期的建设和运营提供内容和方向,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应用价值。
国有林场基础设施建设标准

国有林场基础设施建设标准2013 北京编制说明本标准是根据国家林业局林规财建便字[2009]001号文《国家林业局发展规划与资金管理司关于下达2009年林业工程建设标准、定额工作计划的通知》要求,依据国家有关基本建设的法规、规范和技术标准编制,并经多次征求有关方面的专家意见、反复修改后而形成的。
我国国有林场是国家为加快森林资源培育,保护和改善生态,在重点生态脆弱地区和大面积集中连片的国有荒山荒地投资建立的,大部分分布在长江、黄河、珠江等大江大河中上游、主要湖泊水库、各大风沙区、黄土高原区以及我国西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后备森林资源基地,在绿化国土、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改善农牧业生产条件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形成了生态脆弱区重要的生态屏障,是构成我国生态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有林场是我国现代林业建设的重要阵地和根基,经过多年的发展建设,在改善生态环境、培育森林资源、带动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推广和传播先进林业生态文化等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建设发达的林业生态体系、完备的林业产业体系、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和保护生物多样性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随着林业改革的深入开展和现代林业建设进程的推进,加强国有林场建设尤其是基础设施建设迫在眉睫。
根据国有林场的性质,有针对性地分类和规范建设十分必要。
由于国有林场类型不同,发挥的主导功能不同,基础设施和建设差异大,为因地制宜地确定国有林场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充分发挥国有林场的作用和功能,使国有林场基础设施建设内容安排合理而规范,在总结以往国有林场基础设施建设经验的基础上,编制了《国有林场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标准》。
本标准共分为9章38条。
第一章总则,主要包括国有林场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原则和建设国有林场的条件;第二章国有林场规模划分,主要包括国有林场规划的划分标准;第三章基础设施项目构成,主要为国有林场基础设施建设的项目组成;第四章场部(址)基础设施主要建设内容及技术要求,提出了国有林场场部建设项目内容、规模及要求;第五章生产配套设施与附属设施主要建设内容及技术要求,提出了国有林场工区房建、水、电、路、通信、护林等基础设施及配套建设内容和技术要求,第六章防灾减灾,提出了消防、防洪、抗震防灾、地质灾害防治等措施;第七章环境保护提出了污染防治、环境卫生、绿化、景观维护等环境保护措施;第八章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分别规模提出了国有林场基础设施项目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第九章附则,说明了标准的管理和解释部门。
标准化林业站建设标准

标准化林业站建设标准一、选址规划。
1. 林业站应选址在交通便利、气候适宜、土地肥沃、水资源充足的地区,以便于林业资源的生产、采集和储存。
2. 林业站的选址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二、场地规划。
1. 林业站的场地应按照功能分区,包括生产区、储存区、办公区和生活区,各区域之间应合理布局,便于工作人员的生产和生活。
2. 林业站的场地应具备排水良好、通风良好、采光良好等基本条件,保障工作人员的生产和生活环境。
三、建筑设计。
1. 林业站的建筑设计应符合国家相关建筑标准,包括建筑结构、建筑材料、建筑风格等方面。
2. 林业站的建筑应符合功能需要,包括仓储设施、办公设施、生活设施等,满足工作人员的生产和生活需求。
四、设备配备。
1. 林业站的设备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包括生产设备、办公设备、生活设备等,保障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2. 林业站的设备应定期维护和检修,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
五、安全防护。
1. 林业站应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包括消防设施、安全通道、安全标识等,确保工作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2. 林业站应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确保生产安全。
六、环境保护。
1. 林业站应遵守国家相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采取必要措施保护周边环境,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 林业站应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确保生产活动不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
七、管理规范。
1. 林业站应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包括生产管理、安全管理、环境管理等,确保生产秩序和管理规范。
2. 林业站应定期进行内部管理评估和外部审核,不断提升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总之,标准化林业站建设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提高林业站的建设质量、提升林业生产效率、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各地相关部门和林业站建设单位严格执行相关标准,确保林业站的建设和管理达到标准化水平,为林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保护作出积极贡献。
林业基础知识掌握林地规划与设计原则

林业基础知识掌握林地规划与设计原则林地规划与设计是林业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它关乎着林业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本文将介绍林地规划与设计的基本原则,包括森林类型选择、土地评估、景观设计等方面。
通过了解和运用这些原则,我们可以更好地进行林业管理和使用。
一、森林类型选择森林类型选择是林地规划与设计的基础,它主要考虑到土地的生态环境和经济效益。
具体选择哪种森林类型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 土壤条件:不同种类的森林对土壤的要求不同,例如湿地适宜选择湿地森林,而干旱地区适宜选择耐旱森林。
2. 气候条件:森林的生长取决于气候条件,例如寒冷地区适宜选择针叶林,而温暖湿润地区适宜选择阔叶林。
3. 植被特点:不同植被类型对生态环境的适应性各不相同,需要根据生态系统的需要进行选择。
4. 经济效益:森林可提供木材、食品、药材等资源,经济效益是选择森林类型的重要考虑因素。
二、土地评估土地评估是为了确定土地的适宜性和可利用性,它是林地规划与设计的重要依据。
在进行土地评估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土壤特性:评估土壤的质地、肥力、排水等特性,以确定土壤的适宜性。
2. 地形条件:评估地形的起伏、坡度、高程等,以确定合理的利用方式。
3. 水资源:评估附近水源的情况,以确定水源是否足够满足林地的需求。
4. 生态保护:评估土地周边生态系统的状况,以确定是否需要采取保护措施。
三、景观设计景观设计是为了使林地规划与设计更加美观和生态友好,营造出适合人类活动和生态系统发展的环境。
在进行景观设计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绿化设计:通过适当的搭配植物种类和布局,使林地更加美观和生态友好。
2. 道路规划:考虑不同功能区域之间的交通需求,合理规划出道路系统,方便人员和物资的流动。
3. 水资源规划:合理规划出水源、水系和水利设施,以满足林地的灌溉和饮用水需求。
4. 建筑物设置:在景观设计中考虑到建筑物的安排和布局,使其与林地环境相协调。
综上所述,林地规划与设计的基本原则包括森林类型选择、土地评估、景观设计等多个方面。
林地的规划与设计原则

林地的规划与设计原则林地的规划与设计是保护自然资源、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措施之一。
有效的林地规划与设计可以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保护珍稀濒危物种,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
本文将就林地规划与设计的原则进行探讨,为林地保护与管理工作提供指导。
一、整体性原则林地规划与设计应当以整个区域的生态系统为单位进行考虑,遵循整体性原则。
使用系统思维,充分了解整个区域的地理、气候、土壤、植被等自然条件,以及该区域的生态功能、生物多样性等特点。
基于全面的综合分析,制定相应的林地规划方案,确保林地在保护生态的同时,满足社会和经济的需求。
二、多样性原则林地规划与设计应基于生物多样性原则,以保护和提升生物多样性为目标。
通过合理的物种选择和植被配置,建立区域特有的植被群落,保护和恢复濒危植物种群,提供适宜的生境条件。
合理规划林地的结构和空间布局,保障不同生物群落的连接和迁移。
同时,加强生物保护区域的管理,限制人为活动对生物种群的干扰,确保生物多样性的持续发展。
三、可持续性原则林地的规划与设计应遵循可持续性原则,确保林地的可持续利用和管理。
科学制定合理的林地利用规划,合理调控采伐和种植活动,保护和修复土壤,提高林木生长质量和木材品质。
加强对自然资源的科学管理,合理开发林木资源,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
四、参与性原则林地规划与设计应遵循参与性原则,广泛征求各方的意见和建议。
相关利益相关方包括政府部门、科研机构、环保组织、居民等。
通过开展公众听证会、座谈会、调查问卷等方式,了解各方对林地规划的期望和关注点,确保规划方案的公正与合理性。
同时,对于不同利益相关方的需求和诉求,进行权衡和平衡,寻求最佳解决方案。
五、保护原则林地规划与设计应以保护为主导原则,确保林地的保护和管理。
建立和完善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保护性林地,划定敏感区域和核心保护区,限制人类干扰和开发活动。
同时,加强林地巡护和监测,打击非法伐木和破坏活动,保护和修复受损的林地生态系统。
国有林场基础设施建设标准

国有林场基础设施建设标准2013 北京编制说明本标准就是根据国家林业局林规财建便字[2009]001号文《国家林业局发展规划与资金管理司关于下达2009年林业工程建设标准、定额工作计划的通知》要求,依据国家有关基本建设的法规、规范与技术标准编制,并经多次征求有关方面的专家意见、反复修改后而形成的。
我国国有林场就是国家为加快森林资源培育,保护与改善生态,在重点生态脆弱地区与大面积集中连片的国有荒山荒地投资建立的,大部分分布在长江、黄河、珠江等大江大河中上游、主要湖泊水库、各大风沙区、黄土高原区以及我国西部地区,就是我国重要的后备森林资源基地,在绿化国土、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改善农牧业生产条件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形成了生态脆弱区重要的生态屏障,就是构成我国生态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有林场就是我国现代林业建设的重要阵地与根基,经过多年的发展建设,在改善生态环境、培育森林资源、带动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推广与传播先进林业生态文化等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建设发达的林业生态体系、完备的林业产业体系、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与保护生物多样性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与作用。
随着林业改革的深入开展与现代林业建设进程的推进,加强国有林场建设尤其就是基础设施建设迫在眉睫。
根据国有林场的性质,有针对性地分类与规范建设十分必要。
由于国有林场类型不同,发挥的主导功能不同,基础设施与建设差异大,为因地制宜地确定国有林场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充分发挥国有林场的作用与功能,使国有林场基础设施建设内容安排合理而规范,在总结以往国有林场基础设施建设经验的基础上,编制了《国有林场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标准》。
本标准共分为9章38条。
第一章总则,主要包括国有林场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原则与建设国有林场的条件;第二章国有林场规模划分,主要包括国有林场规划的划分标准;第三章基础设施项目构成,主要为国有林场基础设施建设的项目组成;第四章场部(址)基础设施主要建设内容及技术要求,提出了国有林场场部建设项目内容、规模及要求;第五章生产配套设施与附属设施主要建设内容及技术要求,提出了国有林场工区房建、水、电、路、通信、护林等基础设施及配套建设内容与技术要求,第六章防灾减灾,提出了消防、防洪、抗震防灾、地质灾害防治等措施;第七章环境保护提出了污染防治、环境卫生、绿化、景观维护等环境保护措施;第八章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分别规模提出了国有林场基础设施项目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第九章附则,说明了标准的管理与解释部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林场场地规划设计标准
林场场地规划设计标准
林场场地规划设计是指对林业生产和经营所需的场地进行规划和设计,以达到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工作效率和生产效益的目的。
以下是林场场地规划设计的标准:
1. 场地选择:选择平整、土层深厚、阳光充足、排水良好的土地作为林场场地。
地理位置靠近道路和交通便利,便于货物和人员进出。
2. 场地大小:林场场地大小应根据林场的规模和功能来确定。
一般来说,林场的场地面积应能容纳林场的生产、经营、办公和生活设施等。
3. 功能区划:按照生产、经营、办公和生活的需要,将林场场地划分为不同的功能区域,如苗木培育区、生产区、办公区、宿舍区等。
不同功能区域应相互配合,便于工作流程和人员活动。
4. 道路布局:场地内应设计合理的道路布局,便于各功能区域之间的通行和运输作业。
主要道路应宽敞、平直、硬化,便于重型车辆通行,小型道路应便于维修和巡视。
5. 绿化美化:林场场地规划设计应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绿化美化。
合理布置绿化带、景观水体和植被,增加场地的生态效益和环境美观。
6. 建筑布局:根据林场的功能和需要,合理布置各类建筑物,包括苗木培育大棚、办公楼、生产车间、仓库、宿舍楼等。
建筑物的设计应符合人性化和工作效率的要求。
7. 配套设施:林场场地规划设计还应考虑各类配套设施,如电力供应、水源供应、排污和垃圾处理等设施。
同时还应考虑消防设施和灭火设备,确保场地的安全与环保。
8. 场地安全与防护:林场场地规划设计要注重场地的安全和防护。
设置防火带、防护林带等,确保防火和防灾的安全。
9. 管理布局:林场场地规划设计要科学合理地设计管理布局,以便于对林场生产和经营进行管理和监测。
10. 可持续发展:林场场地规划设计要考虑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合理性。
总之,林场场地规划设计标准是根据林场的功能和需求来确定的,综合考虑生产、经营、管理、环保等因素,以实现林场的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