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主要理论及贡献
诺贝尔经济学将得主及其主要理论

按照诺贝尔的遗嘱,诺贝尔奖中没有经济学奖。
这项奖是在诺贝尔逝世70多年后设立的,在奖金来源和性质上与原来的5项诺贝尔奖均有差别。
他的奖金由瑞典中银行提供,而不是来源于诺贝尔的遗产收入。
其性质实际上是一种诺贝尔纪念奖。
1968年,瑞典中央银行为纪念该行建立300周年,提议设立一项诺贝尔的经济学奖。
当时任行长的P·艾斯伯林克生首先与该行经济顾问林德贝尔、伦德伯格和缪尔达尔等人协商,立即得到他们的积极响应。
然后,中央银行正式向诺贝尔基金会和瑞典皇家科学院讨论这建议时曾发生分歧:一些自然科学家不愿把诺贝尔奖扩大到新的学科,不愿让经济学与物理学等“硬学科”处于平等地位,担心经济学奖的“科学性”。
一些皇家科学院的经济学院士,尤其是缪尔达尔力陈设立经济学奖的重要意义和经济学的科学性,最终使皇家科学院接受了这个建议。
后来,经诺贝尔基金会、瑞典皇家科学院和瑞典中央银行共协商制定了颁奖条件和规则。
主要有:该奖项的正式名称为“纪念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经济学奖”,每年由瑞典中央银行提供一笔于其他诺贝尔奖金相同的资金,交给基金会统一管理,获奖者的评选工作则由皇家科学院负责组织经济学家进行。
1969年1月,诺贝尔经济学奖得到瑞典政府批准,同年12月颁发了第一届诺贝尔经济学奖。
在诺贝尔设立一个世纪以来,曾经有许多在诺贝尔遗嘱中没有提到的学科企图成为诺贝尔家族的新成员,以分享这项荣誉,但只有经济学成功地达到了这个目的。
这无疑反映了经济学在整个人类科学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以及经济学资深的科学性。
1969年获奖者、动态经济理论的开拓者——拉格纳?安东? 基特? 弗里希(Ragnar A.K.Frisch)弗里希在建造数学模型方面走在时代前面,并有许多后继者。
他对假设的统计检验方法的贡献也是如此。
任何想看到他的科学的实际应用的经济计量学家,都将高度关心应用到国家水平的经济计划工作。
——1969年瑞典全球科学院公告1969年获奖者、经济计量学之父——简? 丁伯根(Jan Tmbengen)丁伯根建立了一个涉及约50个方程的经济计量系统,并且借助统计分析测定反应系数和“前导及滞后”。
历届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及其主要贡献

历届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及其主要贡献(1969—2015)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由来诺贝尔经济学奖(The Prize in Economic Sciences),是由瑞典银行在1968年,为纪念诺贝尔而增设的并非诺贝尔遗嘱中提到的五大奖励领域之一,全称为“纪念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瑞典银行经济学奖(The Bank of Sweden Prize in Economic Sciences in Memory of Alfred Nobel)”,通常称为诺贝尔经济学奖(Nobel economics prize),也称瑞典银行经济学奖。
1969年(瑞典银行的300周年庆典)第一次颁奖,由挪威人弗里希和荷兰人扬-廷贝亨共同获得,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弗里德曼等人均获得过此奖。
201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将于斯德哥尔摩时间10月12日13时(北京时间12日19时)举行。
经济学奖并非根据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的遗嘱所设立的,但在评选步骤、授奖仪式方面,与诺贝尔奖相似。
奖项由瑞典皇家科学院每年颁发一次,遵循对人类利益做出最大贡献的原则给奖。
诺贝尔经济学奖可以颁发给单个人,也可以最多由三人分享,其主要目的是表彰获奖者在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新的经济分析方法等领域所作的贡献。
今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奖金仍为1000万瑞典克朗(约合140万美元)。
“诺贝尔经济学奖”历届获奖者名单从1969年至201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已经颁发了47次,获奖者人数达76人,其中包括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弗里德曼。
1969年拉格纳·弗里希(RAGNAR FRISCH)挪威人简·丁伯根(JAN TINBERGEN)荷兰人主要贡献:他们发展了动态模型来分析经济进程。
前者是经济计量学的奠基人,后者经济计量学模式建造者之父。
1970年保罗·安·萨默尔森(PAUL A SAMUELSON )美国人主要贡献:他发展了数理和动态经济理论,将经济科学提高到新的水平。
经济学诺奖得主(1969-2012)之画像

这两位获奖者的研究工作还改变了商业周期的理论,他们将商业周期的理论融入经济增长的理论之中。先前的研究强调了宏观经济的震荡对经济需求方面的影响,这两位经济学家则阐述了对供应方所产生的震荡也可能会产生广泛的影响力。在他们的商业周期模型里,技术发展的现实波动使国内生产总值、消费额、投资额、工作时间都产生了变化。先前的商业周期模型都是建立在主要宏观经济变量的关系之上的。这两位获奖者建立的商业周期模型则更为合理,它认为家庭和企业对消费、投资、劳动力供应等许多因素的预期都影响到商业周期的变化。他们的模型已在现代宏观经济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格兰杰因为时间序列的协整(cointegrate)分析方法而获奖,他的贡献将用于研究财富与消费、汇率与物价水平、以及短期与长期利率之间的关系。格兰杰在学界建树颇多,其著作几乎包含所有近40年来时间序列方面的重大进展。同时,他在谱分析(经济周期分析)、因果分析、长期分析、经济预测、虚假回归和协整等许多方面的研究都是开拓性的,走在了计量经济学的最前沿。
2010
历届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及其主要贡献汇总

历届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及其主要贡献(诺贝尔经济学奖是经济学界的最高荣誉。
本文收集了自开始颁发诺贝尔经济学奖的1969年至2010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及其主要贡献,可以在需要时进行查阅和学习。
201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彼得·戴蒙德(Peter A. Diamond、戴尔·莫滕森(Dale T. Mortensen、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德斯(Christopher Pissarides“市场大部分交易都是为贸易而进行的,当然会出现一些贸易摩擦,买者很难得到想要买的买品,而卖者很难找到消费者。
在劳动力市场上许多公司也发现会有许多工作空缺,而一些失业人员找不到适合的工作岗位。
” 彼特-戴蒙德等人所开发的理论是解释了市场上这种冲突,他们的理论是基于微观经济学理论的,也就是市场合理产出,他们的工作也就是意味着雇佣工人要更加合理,在招聘人员和需求工作应该提供合理的机制。
200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奥利弗·威廉森威廉森是"新制度经济学"的著名学者。
他的研究表明,市场和诸如公司等层级组织代表着不同的治理结构,在解决利益冲突方面采取不同的方法。
艾利诺·奥斯特罗姆奥斯特罗姆是有史以来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女性。
她因为“在经济管理方面的分析,特别是对公共资源管理上的分析”获奖。
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克鲁格曼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在分析国际贸易模式和经济活动的地域等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200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莱昂尼德·赫维奇埃里克·马斯金罗杰·迈尔森这三位美国经济学家因为他们为机制设计理论奠定基础而共同分享 200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200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埃德蒙·费尔普斯美国经济学家埃德蒙·费尔普斯在加深人们对于通货膨胀和失业预期关系的理解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
评201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陈世清:稳定匹配理论与市场设计实践中的对称原理——201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与西方经济学范式转换的方向摘要:201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经济学意义是在西方经济学范式框架内部呈现了对称经济学范式的萌芽,展示了对称经济学产生的历史必然性,打开了经济学家在新的经济学范式空间中挥斥方遒的窗口。
但要使201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中的稳定匹配理论与市场设计实践中的“对称原理”——“稳定匹配”原理由偶然转变为必然,萌芽成长为大树,就必须首先把“稳定”“匹配”这两个名称、“稳定匹配”这个描述性概念浓缩提升为“对称”范畴,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对称经济学体系。
关键词:市场设计对称原理稳定匹配范式转换对称经济学如果说,哈佛经济学本科生退课说明了西方经济学范式转换的必然性,那么201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颁发,则揭示了西方经济学范式转换的方向。
2012年诺贝尔经济学颁给了两个美国经济学家。
埃尔文-罗斯(1951—),美国经济学家;罗伊德·沙普利(1923—),美国经济学家,他们因“稳定匹配理论和市场设计实践”而获201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瑞典皇家科学院的颁奖词:“尽管两位研究者的研究是独立完成的,但沙普利的基础理论与罗斯的实验性实践一经结合,已创造出一个繁荣的经济学研究领域,提升了多个市场的表现。
今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因此授予经济工程领域的这一杰出实例。
”这个“繁荣的经济学研究领域”是什么呢?实际上就是主客体对称的经济学研究领域。
众所周知,西方经济学历来是以一般均衡论为理论基础,以价格经济学(价值与交换价值划等号的经济学)为核心,以配置经济学(所谓“资源的优化配置”)为归宿,以还原论线性思维方式和非合作博弈行为方式为特征。
西方经济学的范式框架和思维方式说明,在西方经济学家的视野中,整体上只有客体和客体的关系,没有主体、主客体关系的影子;与之相应的,是只有均衡没有对称,只有博弈没有对策。
而今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关注的经济学中心问题,却是如何尽可能适当地匹配不同市场主体。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主要观点

一、罗伯特·蒙代尔蒙代尔的研究解答了关于货币与财政政策如何影响国际资本市场的融合、内外部平衡等问题。
他认为货币与财政政策如何影响取决于有关国家是否实行固定汇率,或是否允许其货币自由浮动,或有关国家是否有自己的货币。
他在几十年前的研究已成为今天我们制订宏观经济政策的理论基础,并构成了国际宏观经济学教材的核心部分。
蒙代尔的主要学术成就有: 1、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开放条件下宏观稳定政策的理论)蒙代尔在一篇开拓性的文章(Mundell,R.A.(1963)“Capital Mobility and Stabilization Policy under Fixd and Flexible Exchan ge Rates Canadian Journa lo fEconomics 29:475—485)中阐述了开放经济条件下货币和财政政策的短期效应。
这篇文章的分析是简炼的,但其结论是深远和有影响力的。
蒙代尔将外贸和资本流动引进封闭条件下的IS-LM模型(最初是由1972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希克斯建立的),分析得出稳定政策的效果是与国际资本的流动程度紧密相联的。
而且,他论证了汇率制度的重要性,即在浮动汇率下,货币政策效果明显,财政政策软弱无力,而在固定汇率下,结果与此相反。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结论也可以概括为:在固定汇率和资本完全流动条件下,一国无法实行独立的货币政策,或者说单独的货币政策基本上是无效的。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政策涵义十分明确:在固定汇率和资本完全流动条件下,由于利率和汇率保持相对稳定,货币政策的传递机制,即通过利率变动影响投资,进而影响产出水平的机制,其功能自然会遭到比较严重的削弱,从而货币政策无效;同样道理,利率稳定即可以基本消除财政政策引起的挤出效应,从而实现财政政策的最佳效果。
因此,当一国面临的外部冲击,主要是国际金融和货币因素的冲击时,则固定汇率制应该是较为理想的汇率制度。
博奕论与策略思维

乙
坦白
抗拒
┏━━━━━┳━━━━━┓
坦白┃ -8, -8 ┃ 0, -10 ┃
甲
┣━━━━━╋━━━━━┫
抗拒┃ -10, 0 ┃ -1, -1 ┃
┗━━━━━┻━━━━━┛
从理论上讲,四种情况每种发生的概率都是25%。
《博弈论与策略思维》
北张京延大学教经授济学院著
1、囚徒困境与纳什均衡
有一天,一个警察抓住了两个小偷。*
每个人面临两种选择 —— 坦白还是抗拒。
(1)在甲选择 —— 坦白的情况下, A、如果乙也选择 —— 坦白,结果是甲被判8年,乙也被判8年。 B、如果乙选择 —— 抗拒,结果是甲被无罪释放,判0年,乙被 重判10年。
(2)在甲选择 —— 抗拒的情况下, A、如果乙选择 —— 坦白,结果是甲被重判10年,乙被无罪释 放,判0年。 B、如果乙选择 —— 抗拒,结果是甲被轻判1年,乙也被轻判1 年。
威胁吗?这样对我不好。纳什均衡是两国都大量增加军费预算,两国
的社会福利都变得更糟。
3、最经典博弈论模型 —— 囚徒困境的特征:
《博弈论与策略思维》
北张京延大学教经授济学院著
4、囚徒困境的启示
(1)日常生活中的囚徒困境 在日常生活中也存在囚徒困境,一旦陷入,理论上应采取什么策 略是最优的呢?
案例:北大的丢车现象 为什么会存在对黑车的强劲的需求?每个人都有两个选择:买黑
行优势。
博弈论作业:共5题。
一、优利公司和埃克森公司是生产一种非常精密的摄象机的仅有的两家公司。他们在商业杂志 上投入或高或低的广告费。他们的赢得矩阵如下所示埃:克(森单位:万美元)
(3)制度变迁中的“斗鸡博弈”
稳定配置与市场设计实践理论为什么会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东方早报/2012年/10月/23日/第004版专题稳定配置与市场设计实践理论为什么会获诺贝尔经济学奖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杜丽群诺贝尔经济学奖评选委员会主席佩尔・克鲁塞尔和其他评委在介绍获奖者的研究成果时表示,两位获奖者在不同的个体或机构如何使匹配及其可能性方面进行了研究,例如学生必须能够与学校相匹配、需要移植器官的患者与器官捐献者相匹配等。
如何才能高效地完成这些匹配?什么样的方法对何种组织最为有效?埃尔文・E.罗斯和罗伊德・S.沙普利的研究成果——稳定配置与市场设计实践(the theory of stable allocations and the practice of market design)可以对这些疑问给出令人信服的解答。
获奖者的学术成就及其政策含义(一)罗斯的研究成果与学术成就罗斯主要在博弈论、市场设计和实验经济学等领域进行研究。
在市场设计、实验经济学、匹配理论、博弈论等方面,罗斯发表大量文章和著作,并在博弈论、市场设计和实验经济学领域做出显著贡献。
罗斯最为著名的设计是“全国住院医生配对程序”,通过这一程序,每年美国约有20000名医生找到了心仪的医院作为自己职业生涯的起点。
他还帮助设计了纽约高中配对系统,每年有大约9万名高中生通过这一系统择校。
具体说来,罗斯是利用博弈论的数学工具来改进和修补运转不佳、支离破碎的庞大体系。
在过去20年里,他成功开创了经济学的分支:市场设计(market design)。
他完成的项目包括:肾脏捐赠匹配网络、纽约市高中入学系统,以及医学院毕业生住院培训分配系统等。
此外,在运筹学领域,罗斯专门研究博弈论,即分析那些最终结果取决于多人行动的情境。
(二)沙普利的研究成果与学术成就除“沙普利值”以外,沙普利对随机博弈、邦达尔瓦-沙普利定理、沙普利-舒贝克权力指数、盖尔-沙普利算法、潜在博弈概念、奥曼-沙普利定价、海萨尼-沙普利解、沙普利-福克曼定理等理论或者学说的提出也大大提升了他的名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主要理论及贡献
瑞典皇家科学院15日宣布,将201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美国经济学家阿尔文·罗思和劳埃德·沙普利,以表彰他们在“稳定匹配理论和市场设计实践”上所作的贡献。
瑞典皇家科学院常任秘书诺尔马克当天在皇家科学院会议厅用瑞典语和英语宣读了获奖者名单。
颁奖声明说,尽管两位获奖者独立地进行了各自的研究,但沙普利的基本理论与罗思的实证实验相结合,产生了一个研究和改善众多市场功能的领域。
今年的经济学奖实际上授予的是一个杰出的经济工程范例。
随后,诺贝尔经济学奖评选委员会主席佩尔·克鲁塞尔和其他评委介绍了获奖者的研究成果。
他们表示,两位获奖者在不同经济主体如何匹配以及匹配形式的各种可能性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
诺贝尔经济学奖评选委员会在声明中说,沙普利采用了所谓的合作博弈理论并比较了不同的匹配方法。
其研究重点是如何使双方不愿打破当前的匹配状态,以保持匹配的稳定性。
沙普利分析出一种被称为“盖尔-沙普利法则”的特定方法,以保证总能获得稳定的匹配,这一机制还可对相关各方试图操纵匹配过程加以限制。
他的研究还揭示了如何通过机制设计对市场的某方产生系统性收益。
罗思的贡献在于,他发现沙普利的理论能够阐明一些重要市场是如何在实践中运作的。
通过一系列研究,他发现“稳定”是理解特定市场机制成功的关键因素。
之后,他将这些研究成果运用于实验,并帮助重新设计了现有的诸多匹配机制。
在沙普利理论的基础上,罗思还加入了对道德约束或其他特定条件的考量。
据了解,在诸如器官捐献者与接受移植病人之间如何匹配器官资源,在学生与大学之间如何配置教育资源,或者在网络搜索引擎提供的广告位与广告商之间如何进行有效匹配,如何高效完成匹配等广泛领域,这些理论和实践都有应用。
在诺贝尔经济学奖评选委员会现场解读获奖者研究成果后,罗思通过现场电话连线接受了媒体采访。
他说,由于对未知领域的好奇,他与研究团队就沙普利的理论开展了进一步的研究。
罗思表示,自己从未想过会获得诺贝尔奖,但他很高兴能在今年12月到斯德哥尔摩领奖。
沙普利没有在第一时间对获奖作出回应。
其所在学校的发言人说,由于他已经退休,有一段时间没有授课了。
今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奖金共计800万瑞典克朗(约120万美元),将由两名获奖者平分。
201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主要理论及贡献
201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普林斯顿大学的克里斯托弗·西姆斯以及纽约大学的托马斯·萨金特。
尽管两位经济学家主要聚焦于经济理论研究,但之所以在今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中夺魁,与他们的研究和当前经济现实的联系密不可分。
二人所开创的研究方法都与一个基本问题密切相关,即世界经济形势为何走到这一步?
诺奖今年颁给了“预期”研究
从两位诺奖得主的研究领域来看,似乎今年的诺奖“配对”并不协调。
西姆斯的贡献主要集中于对时间序列计量经济学和应用宏观经济学领域的研究方面。
他研究短期经济政策的作用,反映出对宏观政策效果的关注。
而萨金特作为理性预期学派的领袖人物,在宏观经济模型中预期的作用、动态经济理论与时间序列分析的关系等研究领域颇有建树。
有学者指出,两位学者的研究交集在于“政策因素对经济的影响”,而这一领域的研究与当前的国际经济形势密切相关。
“经济危机从某种程度上而言就是政策危机,所以需要研究政策变量在宏观经济运行中到底扮演什么角色。
”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世界经济研究室副研究员张茉楠认为。
在瑞典皇家科学院颁奖现场,一些经济学者则指出,本届诺贝尔经济学奖所强调的就是“预期”,要解释经济危机形成的原因,必须结合事实数据寻求答案,分析失业率和GDP之间的关系。
获奖领域越来越贴近现实
作为诺贝尔奖序列中一个最为年轻的奖项,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评选标准始终显得有些扑朔迷离。
尤其自2000年来,多届诺奖得主的经济学理论不仅高深莫测,而且与当时经济形势也颇为“脱节”。
200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颁给了詹姆斯·赫克曼和丹尼尔·麦克法登两位从事“冷门”微观计量经济学研究的美国学者;2007年,三位经济学家则是因其对于“机制设计”这一艰深的理论领域研究做出贡献而获奖;而在金融危机肆虐的2009年,诺奖得主奥利弗·威廉森的“新制度经济学”研究成果几乎与金融危机扯不上半点关系。
但也有学者指出,近两年来,由于全球经济波动加剧,诺贝尔经济学奖越来越贴近现实,大有“走下神坛”的趋势。
去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就颁给了贴近实际的再就业理论框架体系,这一体系正被实际应用于就业市场调控,以期在失业率和职务空缺、社会福利、工资待遇和成本效率间找到平衡点。
成果意义更多在未来
专家认为,从42年来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评选可以看出,有资格获奖的研究成果通常都是既能
为经济学理论大厦添砖加瓦,又具有独到的开创性贡献。
“相关成果至少在经济学科某一方面具有重要的原创性,其中包括在研究方法上的进展。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杜丽群认为。
“在欧债危机不断加剧和全球金融市场跌宕起伏的大背景下,我们不能过多地指望经济学家开出良方。
”杜丽群表示,但她认为诺奖学者的研究成果仍具有前瞻性的指导意义。
比如本届诺奖得主萨金特的研究,可以帮助决策者了解到国家政策如何对经济产生系统性、长期性影响。
萨金特认为,政府政策通常是无效的。
因为“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政策会在落实阶段变得面目全非。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袁钢明也表示,经济学的许多领域需要长期深入的研究才能起到实际的深层推动作用,因此有些现在看来深奥难懂的理论未必不会被未来的经济学现象所印证。
三位经济学家共享201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戴蒙德的理论已经成为一种领先的理论体制,那就是针对劳动力市场而说的,对于解决各种政策问题是很有帮助的。
但他的理论是远远可以适用于劳动力市场之外其它领域,可以用于整个房地产市场在经济学以及家庭经济学等等。
今年的获奖者他们的理论已经极大的改进了相关的市场理论。
关于理论更加详细的介绍。
这种搜寻的冲突指的是买者和卖者之间在互相需求彼此之间所需要的时间和精力,这是至关重要的,尤其是没有经过标准化的产品和服务,最重要的一个例子就是劳动力市场,因为劳动力的类别是各有不同的。
所以,工作者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而雇佣者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员工。
市场是如何来工作的呢?因为它面对着一个搜寻的冲突。
市场研究的初期在传统的理论分析认为,市场上是不存在这种互相寻求的冲突的,传统的市场理论认为价格调整可以改变供求平衡,而在劳动力市场上事情并不是这么简单的。
在市场而言,有失业的同时也有一些是缺少工作人员的。
这张图可以显现出来美国的工作广为空缺,以及和失业人员之间的比例关系。
比如2000年失
业率是4%,而工作岗位或缺率也达到4%,在此后的十年中,这种失业率也在快速的增加。
而空缺率则在降低。
如何解释这些?我们的获奖者的研究就解决了这些问题。
首先是价格和劳动者的质量有何作用。
第二,政府的干预政策能不能使市场更为有效的运作。
如果我们要认真来了解一些什么东西决定失业率,我们需要看一下劳动力市场的政策。
戴蒙德回答了一个普遍的问题,他分析了价格和供应量的关系。
20世纪70年代他就已经表明很多很小的搜寻成本可以带来很大的影响。
他第二个问题是关于这种搜寻的市场是不是有效的。
他的回答是政府要有相关的作为,但是通常时间下这种搜寻是没有很高的效率。
莫滕森也是回答了这个普通的问题,但他们的主要论点是劳动力市场的一个模型。
他们开发了一个DMP模型,这个模型解释了失业率是如何形成,以及空缺岗位是如何形成的。
我们可以使用这一模型分析上述图画中的数据,理解失业率和空缺是如何形成的。
理解了这些理论之后我们可以研究一下政府的政策,比如我们可以研究政府关于失业率的福利政策。
政府会提供失业者的福利,也会提供相应的政策和管理。
总的来说,今年的理论成果主要是针对那些市场上存在着搜寻冲突的,这种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DMP模型,来分析劳动力市场,可以帮我们理解劳动力市场的工作原理,同时也是有利的政策工具。
当然这一理论也可以用于其它市场,并不仅仅限于劳动力市场,比如货币政策等等。
(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