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酸在农业上的应用

植物酸在农业上的应用
植物酸在农业上的应用

植物酸在农业上的应用

植物酸是从森林木材和清林中提取的,经过焚烧回收烟体再经热能转化,以有机酸为主的酚类、醛类、醇类、酯类和胺类等多种有机化合物组成的酸性棕褐色半透明液体。有独特烟熏香气、味酸、PH值1.5-3.7,比重1.005以上,含有200多种有机成份,其中有机物含量7-15%,醋酸占有机物含量的50%左右。

在作物苗期病害防治、种子处理,叶面喷雾植物酸可促进作物生长发育,提高产量和改善品质;植物酸在多种成分综合作用下对作物、果蔬等主要常发病害和一些疑难病害有显著的防治作用,促进作物生长发育,解除连作障碍和农药药害,抗旱抗低温,提高作物产量和改善品质等多种功效。植物酸生产技术先进,是木材炭化时从烟道上收集起来的一种组分极为复杂的有机酸性液体。用植物酸加工成“农用多效宝”、“防腐保鲜剂”、“专用沃土肥”和“地力增长剂”、“盐碱地改良剂”、“功能性除臭剂”、“渗透剂”等系列制品,用于作物、蔬菜、果树、药材、花卉种子处理、叶面喷雾、土壤浇灌、病疤涂抹和施入土壤基肥、追肥和改土及解除连作障碍和农药药害等使用剂量少,使用时期不限,使用方法简单易行,深受用户和农业科技人员的欢迎。植物酸可防治角瓜、烟草等病毒病,苹果腐烂病、马铃薯晚疫病等疑难病;植物酸能解除农药药害,又可解除水田、旱田除草剂药害,恢复作物正常生长生育;沃土肥、地力增长剂不仅促进作物生长发育提高产量和品质,而且能改善土壤理化性质,解除连作障碍,并有助于防治土壤病虫害。另外植物酸与化肥、农药混合使用大大提高肥效药效,可减少农药、化肥使用量,节省生产成本。该系列制品为无毒、无残留、无公害的多功能天然制品,对人体、家畜安全无副作用。可用于各种作物、蔬菜、果树、药材、花卉栽培、育种等,是有机农业和绿色食品生产发展的宝贵农业生产资料,具有

农业植物病理学试卷A答案

广东海洋大学 2010 —— 2011 学年第 二 学期 《 农业植物病理学 》课程试题答案 课号: 1340021-0 ■ 考试 ■ A 卷 ■ 闭卷 □ 考查 □ B 卷 □ 开卷 一、填空(20分) 1. 水稻“三大病害”是稻白叶枯病菌、稻瘟病和稻纹枯病。 2. 影响稻瘟病流行的因素中,最主要的是温度和湿度,其次是光和风。 3. 诊断稻白叶枯病主要依靠是否在病叶上检查到细菌或菌脓_。 4. 稻纹枯病的发病部位主要发生在叶鞘和叶片上。 5. 花生褐斑病发生比黑斑病早,故又称早斑病。 6. 花生青枯病特征性症状是植株急性凋萎和维管束变褐色。 7. 选栽抗病品种是防治玉米大斑病最经济有效的措施。 8. 进行香蕉试管育苗是目前大面积更新发病老蕉园和扩大新辟蕉园的一项预防香蕉束顶病基本措施。 9. 诊断柑橘黄龙病主要依靠两种黄梢,即均匀黄化型和斑驳黄化型。 10. 高温潮湿多雨是柑橘溃疡病发生和流行的必要条件。 二、选择题(在括号内填上正确答案的字母)(20分) 1.荔枝霜疫病的发病条件与( B )密切相关。 A 、温度 B 、湿度 C 、光照 D 、风 2.芒果炭疽病菌的无性阶段可产生( C )。 A 、游动孢子 B 、厚垣孢子 C 、分生孢子 D 、子囊孢子 3.( D )是防治番木瓜环斑病的关键。 A 、喷药 B 、调整播种期 C 、加强肥水管理 D 、培育抗耐病品种 4.十字花科蔬菜软腐病的病原体是( B )。 班 级 : 姓名: 学号: 试题共 页 加 白纸 张 密 封 线 GDOU-B-11-302

A、真菌 B、细菌 C、病毒 D、线虫。 5.防治辣椒病毒病可用10%磷酸三纳溶液浸种( A )。 A、30分钟 B、3天 C、3小时 D、30天 6.瓜类霜霉病主要为害( A )。 A、叶片 B、根 C、蔓 D、叶柄 7.辣椒疫病菌主要以( B )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 A、游动孢子 B、卵孢子 C、分生孢子 D、子囊孢子 8.西瓜枯萎病有明显专化性。生产上一般用( C )作砧木。 A、黄瓜 B、南瓜 C、葫芦瓜 D、甜瓜 9.豆类枯萎病又称( B )。 A、瘟病 B、根腐病 C、苗期病害 D、花期病害 10.( C )是导致姜瘟病流行的主要因素。 A、气温B、降雨量C、气温和降雨量D、土壤PH值 三、计算题(10分) 防治稻瘟病常用药剂为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3000倍溶液,稀释后药液的百分比浓度是多少? 解:75%÷3000=0.025% 四、简答题(20分) 1.根据发病的时期和部位不同,稻瘟病可分为几种? 答:1、苗瘟和苗叶瘟。2、叶瘟。3、叶枕瘟。4、节瘟。5、秆瘟。6、穗颈瘟。7、谷粒瘟。 2.防治稻纹枯病有哪些措施? 答:1、减少菌核残留量。2、选用较抗病品种。3、科学施肥管水,加强健身栽培。4、药剂防治。 五、论述题(30分) 1、柑橘黄龙病的症状表现 答:在柑橘生长的每次新梢均可发病,以夏、秋梢受害最烈,其特

华南农业大学作物遗传育种(090102)

华南农业大学作物遗传育种(090102)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层次学术型和应用型人才。具体如下: 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门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了解本学科国内外发展动态,能够熟练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进行学术交流;具有从事作物遗传育种科研和技术开发能力;具有高尚的科学道德和良好的合作精神,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身心健康。 二、研究方向 1.植物分子育种 2. 遗传育种与生物技术 3. 植物航天育种 三、学习年限 1. 学制3年,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5年。 2. 如已提前完成所规定的学业,且学位论文成果突出,可申请提前毕业,但提前时间不得超过一年。提前毕业的科研成果要求:以第一作者和华南农业大学为第一单位署名,且在SCI收录的刊物上公开发表的与本人学位论文密切相关的学术论文1篇。 四、课程设置 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所有课程成绩60分以上(含60分)为及格。 至少应修满26学分。一般每18学时对应1学分,每门理论课一般不超过3

学分,实验课不限。 (一)必修课 1. 公共必修课 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学分,36学时) ②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1学分,18学时) 或自然辩证法(1学分,18学时)(二选一) ③ 硕士生英语(4学分,72学时) 2. 专业必修课 ①专业英语(1学分,18学时) ②作物高产理论与实践(2学分,36学时) ③高级作物育种学(3学分,54学时) (二)选修课 在导师指导下可在全校范围内选修,具体课程请参照“华南农业大学研究生教育管理系统课程库”。选修课学分不少于10学分。 五、培养环节 1. 必修环节(3学分) 必修环节包括读书报告,学术交流,实践活动三部分,各计1学分。导师根据学生提交的相关依据材料,如所作的学术报告PPT(讲义)、参加学术报告笔记、文献综述报告、实践活动工作报告等,按优,良,合格,不合格四等级给分。各个必修环节的基本要求:阅读与论文相关文献80篇,其中英文文献不少于40篇,撰写文献综述1篇;参加学术交流活动不少于5次或在学院范围内做学术报告1个;参加教学实践、生产实践或社会实践,撰写实践总结报告1份。 2. 开题报告

《农业植物病理学农学、植科、种子》课程教学大纲

《农业植物病理学(农学、植科、种子)》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2060 英文名称:Plant Pathology in Agriculture 一、课程说明 1. 课程类别 专业课程 2. 适应专业及课程性质 农学专业、植科专业、种子专业必修课 3.课程目的 (1)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植物病理学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掌握病害综合防治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2)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主要栽培作物的主要侵染性病害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掌握病害综合防治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4. 学分与学时 学分为1.5.学时为32 5. 建议先修课程 农业植物病理学是以微生物学、植物学、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作物栽培学、土壤学、农业气象学、化学、物理学、园艺学等学科为基础,在学习本门课程之前,学生必须具备相关的植物学、微生物学、气象学、遗传学、作物栽培学、土壤肥料学、植物生理和生物化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 6. 推荐教材或参考书目 推荐教材: (1)《植物病理学》(第二版).华南农业大学、河北农业大学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年参考书目: (1)《普通植物病理学》.许志刚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年 (2)《植物病理学原理》.宗兆锋,康振生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年 (3)《农业植物病理学》南方本.陈利锋,徐敬友主编. 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年 (4)《农业植物病理学》北方本.张满良主编.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7年 (5)《中国农作物主要病虫害》(上、下册).中国农作物病虫害编辑委员会主编.农业出版社.1979年 (6)《Plant Pathology in Agriculture》David W. Parry,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 (7)《Cereal Diseases,Their Pathology and Control》 Second Edition, D. Gareth Jones and Brian C. Clifford , John Wiley & Sons, Chichester. New York. Brisbane. Toronto.1983 (8)《Rice Diseases》 Seond Edition, S. H. Ou, Commonwealth Agricultural Bureaux.1985 (9)《Vegetable Diseases and their Control》Arden F. Sherf and Alan A. Mscnab Wiley-Interscience York.1986. 7. 教学方法与手段 (1)采用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与实验课并重 (2)课堂教学以多媒体教学为主 8. 考核及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考试

2009——2010农业植物病理学考试试卷

福建农林大学农业植物病理学考试试卷 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 专业年级: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寄生性 2、抗病性 3、钝化温度 4、生理小种 5、单循环病害 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植物病毒在遗传信息传递上有_反转录_现象,即有些病毒的RNA可以在___反转录酶__作用下,产生互补的DNA链。 2、植物病原细菌在田间经常是通过“两孔”,即___伤口___和___自然伤口 __侵入寄主植物。 3、大多孢囊线虫为雌雄异型,雄虫为____线形_______,成熟的雌虫为_____梨形 _____。 4、水稻白叶枯病由__细菌___引起的病毒,其远距离传播主要通过______________。 5、大白菜软腐病菌的主要在___病株____和___病残组织__中越冬。 6、植物病害病原物的两大基本特性是__寄生性__和__致病性__。

7、缺镁的植物叶片黄化主要发生在____中_________ 部叶片,缺铁的植物叶片黄化主要发生在________________叶片。 8、植物病原物的致病作用包括:夺取寄主的营养物质和水分外,对植物产生机械破坏作用,产生对寄主的正常生理活动有害的代谢产物,如______酶________、__毒素____________、生长调节物质和胞外多糖等。 9、梨树锈病是____单______循环病害,稻瘟病是______多___循环病害。 10、按照表达的病程阶段不同,植物的抗病性课划分为抗接触、___抗侵入______、_____________、抗损害和抗再侵染。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2、5、8、9正确,其他错误 1、菌物的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和磷壁酸。() 2、植物病原细菌大多居鞭毛,着生在菌体一端或两端的极鞭。() 3、大部分植物病毒的核酸复制是由DNA到RNA。() 4、植物病毒不能离开活细胞,其传播是完全主动传播的。() 5、可以通过徒手切片看到喷菌现象作为细菌性病害的诊断要领。() 6、对植物造成损害的植物受害现象就称为植物病害。() 7、稻瘟病的有效防治措施之一是进行植物检疫。() 8、抗病性是植物的一种可遗传特性。() 9、单循环病害病原物的越冬越夏效率比多循环病害高。() 10、柑橘疮痂病是一种细菌性病害。() 四、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BACAB BCCDB 1、柑橘溃疡病是由()引起的植物疾病。 A、真菌 B、细菌 C、病毒 D、线虫 2、花生青枯病是主要侵染植株()部而引起的一种典型的维管束病害。 A、根 B、茎 C、叶 D、花蕾 3、在引起线虫病病害的致病机制中最为主要的是() A、由线虫穿刺植物进行取食而造成对植物的机械损伤 B、线虫取食夺取寄主的营养,或者对根的破坏阻碍植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 C、线虫的食道腺能分泌各种酶或其他生化物质,影响寄主植物细胞和组织的生长代谢。

华南农业大学植物生理学期末考试

华南农业大学植物生理学期末考试 一、名词解释(10×2分=20分) 1、光饱和点 2、植物激素 3、衰老 4、乙烯的“三重反应” 5、种子休眠 6、光周期现象 7、春化作用 8、植物细胞全能性 9、光周期现象 10、冻害 二、填空题(60×0.5分=30分) 1、蒸腾作用常用的指标有、、。 2、完整的C3碳循环可分为、、个阶段。 3、植物呼吸过程中的氧化酶,除细胞色素氧化酶外,还有、、和()等酶。 4、细胞内需能反应越强,ATP/ADP比率越,愈有利于呼吸速率和、ATP的合成。 5、目前,大家公认的植物激素有五大类、、、、。 6、植物体内IAA的合成,可由经氧化脱氨,生成,或经脱羧生成,然后再经脱羧或氧化脱氨过程,形成,后者经作用,最终生成IAA。 7、培养基中,IAA/CTK的比例,决定愈伤组织的分化方向,比例高,形成,低则分化出。 8、1926年,日本科学家黑泽在研究时发现了。 9、起下列生理作用的植物激素为: a、促进抽苔开花; b、促进气孔关闭;

c、解除顶端优势; d、促进插条生根; 10、感受光周期刺激的器官是,感受春化刺激的器官是。 11、11、植物光周期现象与其地理起源有密切关系,植物多起源于高纬度地区;在中纬度地区植物多在春季开花,而多在秋季开花的是植物。 12、12、光敏素包括和两个组成部,有和两种类型。 13、13、引起种子休眠的主要原因有、、、。 影响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主要有、、、。 14、14、组织培养的理论依据是,一般培养基成分包括五大类物质,即、、、和。 15、15、生长抑制剂主要作用于,生长延缓剂主要作用于,其中的作用可通过外施GA而恢复。 16、16、种子萌发过程中酶的来源有二:其一是通过,其二是通过。 三、选择题(10×1分=10分) 四、1、从分子结构看,细胞分裂素都是。 A、腺嘌呤的衍生物 B、四吡咯环衍生物 C、萜类物质 D、吲哚类化合物 2、C4途径CO2受体的是。 A、草酰乙酸 B、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C、磷酸甘油酸 D、核酮糖二磷酸 3、短日植物往北移时,开花期将。 A、提前 B、推迟 C、不开花 D、不变 4、干旱条件下,植物体内的含量显著增加。 A、天冬酰胺 B、谷氨酰胺 C、脯氨酸 D、丙氨酸 5、能提高植物抗性的激素是。 A、IAA B、GA C、ABA D、CTK 6、下列生理过程,无光敏素参与的是。 A、需光种子的萌发 B植物的光合作用 C、植物秋天落叶 D长日植物开花 7、大多数肉质果实的生长曲线呈。

华南农业大学风景园林考研资料共享(绿地规划)

1.我国城市绿地分类包括以下五种: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其他绿地。其中组团绿地、行道树绿带属于附属绿地;郊野公园、风景林地属于其他绿地。 2.园林景观路绿地率不得小于40﹪;红线宽度大于50m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30﹪;红线宽度在40-50m的绿地率不得小于25﹪;红线宽度小于40m的绿地率不得小于20﹪。 3.道路绿地分为道路绿带、交通岛绿地、广场绿化、停车场绿地。 4.居住区绿地主要类型有:居住区公共绿地、宅旁绿地、居住区道路绿地、共建设施绿地。 5.居住区绿地系统有三级公共绿地,分别是居住区公园、小游园、组团绿地。其最小规模按顺序分别为1.0公顷、0.4公顷、0.04公顷 6.按形态分,城市绿地可分为:斑块、面、线、点。 8.城市内河、湖泊及铁路的防护林带宽度不小于30m;高速路、快速路两侧林带宽度为30-50m;城市垃圾场和污水处理厂的下风应建设宽度350-800m 的卫生防护林带;续用水源保护区中,一级保护区林带宽为200m,二级为2000m。 9.绿篱植株的高度分四种,其中矮绿篱50㎝以下;绿篱50-120㎝;高绿篱120-160㎝;绿墙160㎝以上。 11.山地园林道路因受地形限制宽度不宜过大,一般大路宽度1.2-3米,小路则不大于1.2米。 12.园林游息小路一般宽度为1.2-2米 13.居住区绿地在规划设计中硬覆盖地面广场与园路、建筑小品加在一起面积不宜超过整个小区绿地总面积的10﹪ 14.园林绿地地形中山地及水面比较理想的比例是水面约占1/3-1/4 15.学校园林绿地里,常绿树与落叶树的比例以1:1为宜 16.居住区公园服务半径不宜超过800-1000米 17.在我国城市的道路中绿化带一般要占到总宽度的20-30﹪ 18.公共建筑前广场绿地起着陪衬、隔离、遮挡的作用。 19.居住区公园、小游园、组团绿地由于级别不同,位置、规模、服务区域有很大差异,其中小游园服务半径是400-500m

农业植物病理学试卷1

农业植物病理学试题(1) 一、单选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水稻最易感染稻瘟病的生育期分别是、、。 2.稻白叶枯病菌的侵入途径有、、。 3.稻纹枯病菌的再侵染主要靠。 4.棉花枯萎病远距离传播主要是带菌的和,近距离传播主要是、及地。 5.油菜菌核病的初侵染形态体是、再侵染形态是。 6.小麦锈病的病害循环分为、、和 。 7.小麦散黑穗病菌的初侵染来源是,防治的中心措施为。 8.烟草病毒病病原主要有TMV和CMV两种,前者通过传染,而后者则主要通过传播。 9.影响玉米斑病的主要因子有、、。 10.甘薯黑斑防治措施的“一留”“二侵”“三高”分别是指 。 …… 二、填空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根据稻瘟病菌生理小种命名法,对鉴别寄主反应为RssssRs,病菌小种命名为()A.B3B.C15C.F2 D.B4 2在病害流行上起重要作用的稻叶瘟病斑类型是() A.慢性病斑B.白点病斑C.褐点型病斑D.急性型病斑 3.水稻中后期病害一次用药兼治的最佳时期是() A.分蘖期B.灌溉期C.始穗期D.黄熟期 4.田间普查棉枯、黄萎病的理想共同时期是() A.6月B.7月C.4月D.8月 5.油菜病毒病最感病生育期是() A.苗四叶期B.花期C.抽苔期D.成熟期 6.由于三种小麦锈菌对温度的要求不同,春季三种锈病在田间发生早迟顺序为()A.条锈病—叶锈病—秆锈病B.叶锈病—条锈病—秆锈病 C.秆锈病—条锈病—叶锈病D.条锈病—秆锈病—叶锈病 7.下列何种病害属于花期系统侵染病害() A.小麦腥黑穗病B.小麦秆黑粉病 C.小麦散黑穗病D.大麦坚黑穗病 8.烟草黑胫病的综合防治以()为中心 A.选育选用抗病品种B.实行轮作 C.加强栽培管理D.化学防治 9.甘薯软腐病在()经常发生

华农园林树木学四套试题及答案

华农园林树木学四套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丛植 答案由二、三株至八、九株同种或异种的树木种植在一起、形成林冠线彼此密接的种植方式。 2. 乡土树种 答案在当地的地理气候条件下,长期自然选择而能适生的树种,湖北的湖北海棠。 3. 常色叶树 答案指树木叶片常年呈现特异的颜色而具有观赏价值的树种。如紫叶李。 4. 适地适树 答案指根据气候、土壤等生境条件来选择能够健壮生长的树种。 二、中拉丁文互译1. Lonicera japonica 答案:金银花 2. Illicium lanceolatum 答案:毒八角 3. 三角枫答案:Acer buergerinum 4. 白兰花答案:Michelia alba 5. Cercis chinensis 答案:紫荆 6. 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 答案:水杉 7. Taxus chinensis 答案:红豆杉 8. 火棘答案:Pyracantha fortuneana 9. Pinus 答案:松属 10. 枸骨答案:Ilex cornuta 三、判断题 1. 耐修剪是行道树和独赏树树种的选择条件之一。答案:×耐修剪是行道树树种的选择条件之一。

2. 三角枫和枫香均为单叶对生,都属于槭树科。答案:×三角枫为单叶对生,属于槭树科;枫香为单叶互生,属于金缕梅科。 3. 毛竹、慈竹的地下茎及秆的生长方式都为单轴散生型。答案:×毛竹地下茎和秆的生长方式是单轴散生型,慈竹的是合轴散生型。 4. 杜鹃花为典型的酸性土植物。答案:√ 5. 桑树、垂柳、银杏均为雌雄同株的植物。答案:√ 四、填空题 1. 常见的可用于盐碱地绿化的树种有__________、__________等。 答案泡桐、白蜡树等2.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描述的是著名的传统名花树种__________。 答案梅花 3. 常见的耐水湿树种有__________、__________等。 答案池杉、水松等 4. 梅花根据枝姿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和龙游梅类。 答案直枝梅类、垂枝梅类 5. 豆科可分为3个亚科,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各亚科代表树种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蝶形花亚科、苏木亚科、含羞草亚科,

《农业植物病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农业植物病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农业植物病理学 总学时:70 ,理论课40学时,实验课30学时 课程英文名称:Agricultural Plant Pathology 先修课程:普通植物病理学 适用专业:植物保护、动植物检疫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农业植物病理学是植物保护专业学生在修完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程后必修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它的主要任务是向学生讲授水稻、小麦、棉花、油料作物、玉米、薯类、果树、蔬菜等主要作物的重要病害的症状识别、病原生物学特性、病害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并进行有关的实践技能训练,使学生能初步掌握上述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初步具备研究和解决农业生产中常见植物病害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课程教学讲授力求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与一般相结合,教师提问与学生答疑相结合,实验教学与现场教学相结合,努力提高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和主观能动性、增强学习效果。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大田作物、果树、蔬菜等常见植物病害症状识别要点,掌握重要病害的病原鉴定、病害发生、发展规律及综合防治措施等理论知识。 农业植物病理学实验是配合理论讲授的内容,采用实验室病害症状和病原物形态的观察和病害田间调查等方式对各类作物重要病害进行诊断、鉴定或调查研究,旨在进一步加深和巩固理论教学内容,提高学生诊断病害和研究病害的能力。 三、理论教学内容结构及安排(以典型病害为例,共40学时) 第1-2讲 第一章绪论(2学时) 本章重点(任务和目标):主要介绍本门课程,了解课程性质及主要任务、目的要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考核和参考资料目录等。 1.1 历史大事件 1.2 课程性质及任务 1.3 目的要求 1.4 授课对象及要点 1.5 教学方法 1.6 课程考试 1.7 相关参考资料 第3-6讲

农业植物病理学试题参考答案(20201011083510)

十字花科蔬菜软腐病的发生与(伤口种类和愈伤能力)虫害)(气候条件)(栽培管理条件)(品种抗病性)等关系密切。7、辣椒病毒病症状主要有(花叶型)(蕨叶型)(条斑型)三种类型。 9、(土壤)带菌是茄子黄萎病的主要侵染源。此外,病菌也可以在(种子)内越冬,是病害远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该病靠(气流)(雨水)(人畜和农具)传播。 三、选择题(15 分,每题1 分) 1、小麦赤霉病病害循环的类型为( a ) a?多循环病害b.单循环病害 c. 只有初侵染 d.积年流行病害7、属活体营养的病原物有(acde )。a. 小麦锈病菌b.玉米小斑病菌 c.油菜霜霉病菌 d.玉米丝黑穗病菌 e.小麦白粉病菌 8 、我国小麦条锈病主要流行年份为(d )。 a.1951 1961 1971 b.1955 1965 1975 c.1955 1975 1985 d.1950 1964 1990 9 、蔬菜苗期病害主要有(a、b、c、d )。 a.猝倒病 b.立枯病 c.灰霉病 d.生理性沤根 10、茄科作物病毒病的病原主要是( c )。 a.TMV 和TuMV b.CMV 和CaMV c.TMV 和CMV d.CaMV 和TuMV 11、蔬菜苗期病害主要在(b、c)越冬。 a.种子 b.土壤 c.病残体 d.昆虫 12 、防治黄瓜霜霉病可采取(a、b、d )等措施。 a. 高温闷棚 b.喷施1%红糖 c.喷施农用链霉素 d.选用抗病品种 13、防治白菜软腐病的常用药剂为(c)。 a.多菌灵 b.百菌清 c.农用链霉素 d.病毒A 14、瓜类白粉病病斑上可散生许多黑色小颗粒,这些颗粒为病菌的(b) a.分生孢子器 b.子囊壳 c.分生孢子 d.菌核 15、十字花科蔬菜黑腐病( a )。 a.黑腐病产生V字型病斑,由黄单孢杆菌侵染引起。 b. 发生软腐,由欧文氏菌属侵染引起。 c. 发生软腐,由黄单孢杆菌侵染引起。 d. 黑腐病产生V字型病斑,由欧文氏菌属侵染引起。

最新农业植物病理学试卷

农业植物病理学试卷

农业植物病理学试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 1.Wheat stripe rust caused by ( ). A. Puccinia striiformis B. Puccinia recondita C. Puccinia graminis D. Uromyces appendiculatu s 2. Gaeumannomyces graminis is the pathogen of ( ). A. wheat leaf blight B. wheat sharp eyespot C. wheat take-all D. wheat root rot 3. Northern leaf blight of maize caused by ( ). A. Exserohilum turcicum B. Bipolaris maydis C. Cercospora maydis D. Curvularia lunata 4. Pear scab in China was cause by A. Venturia nashicola B. Venturia pirina C. Venturia inaequalis D. Spilocaea pomi 5. Late blight disease of potato, the most devastating disease of potatoes in the world, caused by ( ). A .Phytophthora infestans B. Phytophthora capsici C. Phytophthora melonis D. Phytophthora parasitica 6. The pathogen of cucumber downy mildew is ( ). A. Peronospora parasitica B. Peronospora manschurica C. 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 s D. Plasmopara viticola 7. Kiwi bacterial canker could infect many parts of plant but not ( ). A.vine B. leaf C. flower D. root 8. TMV can attack a wide range of plants, but it can’t infect ( ). A. tomato B. eggplant C. cucumber D. spinach 9. Rice blast caused by ( ). A Xanthomonas oryzae B Pyricularia grisea C Bipolaris oryzae D Rhizoctonia solani 10. Tomato ( ) is caused by the fungus Botrytis cinerea. A. leaf mold B. gray mold C. early blight D. late blight 11. 桃缩叶病在春末夏初叶片表面长出的一层灰白色粉状物,为病菌的()。

华南农业大学风景园林学考研华农

华南农业大学风景园林学考研8342013华农834

————————————————————————————————作者:————————————————————————————————日期:

华南农业大学2013年硕士研究生入学 《园林植物应用(834)》考试大纲 命题方式招生单位自命题科目类别初试 满分150 考试性质 本科目是为招收风景园林学硕士研究生(学术型)和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全日制)研究生而设置的选拔性考试,目的是测试考生对园林植物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考试方式和考试时间 本科目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3小时。 试卷结构 1、试卷内容 园林树木学约占80分左右,园林花卉学约占50分左右,园林植物栽培学约占20分左右。 2、试卷结构 名词解释:约20分,主要内容为基本概念,覆盖三门课程的主要知识点。 填空题、选择题:约20-30分;覆盖三门课程的知识点,重点考核植物的识别和学名翻译。 问答题:约55-70分;覆盖三门课程中重要的理论和基础知识。 应用题:约15-20分;要求综合运用三门课程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考试内容和考试要求 1、园林树木学 (1)园林树木学的概念 园林树木和园林树木学的含义;园林树木在城市园林绿化和风景区建设中的作用;我国园林树木资源的特点,园林树木的引种与驯化原理等。 (2)园林树木的分类

园林树木的分类方法;不同分类方法的依据;系统分类法中自然分类系统中几个主要系统的特点,树木命名的规则;人为分类法中常用的分类等。 (3)园林树木在城市园林和风景区建设中的作用 园林树木的美化作用;园林树木的防护作用;园林树木的其他作用。 (4)园林树木及其群落生态学特点 植物群落的概念、组成、结构,群落的生长发育和演替等。 (5)园林树木的配置 树木配置原则;艺术配置原理;树木配置方式;园林树木的功能配置等。 (6)城市园林树种的调查与规划 城市园林树种调查与规划的意义和原则;园林树木调查的内容和方法;古树名木的概念和保护措施等。 (7)裸子植物 掌握裸子植物的特点;掌握常用裸子植物亚门中的科,包括苏铁科、泽米铁科、银杏科、南洋杉科、松科、杉科、柏科、罗汉松科、红豆杉科、买马藤科等科的形态学特点,掌握常用属种的形态特征、观赏特性、生态习性和园林应用等。 (8)被子植物双子叶植物纲 掌握被子植物的特点;掌握常用被子植物亚门中的双子叶植物,包括木兰科、番荔枝科、樟科、小檗科、白花菜科、酢浆草科、千屈菜科、紫茉莉科、山龙眼科、沉香科、瑞香科、海桐科、山茶科、龙脑香科、桃金娘科、野牡丹科、使君子科、金丝桃科、藤黄科、椴树科、杜英科、梧桐科、木棉科、锦葵科、大戟科、蔷薇科、蜡梅科、含羞草科、苏木科、蝶形花科、金缕梅科、黄杨科、悬铃木科、杨柳科、杨梅科、壳斗科、木麻黄科、榆科、桑科、冬青科、葡萄科、芸香科、苦木科、橄榄科、楝科、无患子科、槭树科、漆树科、胡桃科、五加科、杜鹃花科、柿树科、山榄科、木犀科、夹竹桃科、茜草科、忍冬科、紫草科、茄科、紫葳科、爵床科、马鞭草科等科的特点,掌握常用属种的形态特性、观赏特性、生态习性和园林应用等。 (9)被子植物单子叶植物纲 掌握常用被子植物亚门中的单子叶植物,包括龙舌兰科、棕榈科、露兜树科、禾本科等科的形态特征,掌握常用属种的形态特征、观赏特性、生态习性和园林应用等。

农业植物病理学复习资料

农业植物病理学 稻瘟病 Pyricularia grisea 稻瘟病在整个水稻生育期都有发生。根据受害时期和部位不同,可分为: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谷粒瘟。 叶瘟:发生在3叶期以后。随水稻品种抗病性和天气条件的不同,病斑分为白点型、急性型、慢性型、褐点型等4种。 节瘟主要发生在穗颈下第一、二节上,初为褐色或黑褐色小点,以后环状扩大至整个节部。 穗颈瘟:发生于穗颈,病斑初呈浅褐色小点,逐渐围绕穗颈、穗轴和枝梗并向上下扩展。 谷粒瘟:发生在谷壳和护颖上,形成近椭圆形黑褐色病斑,并可延及整个谷粒。 稻瘟病无论在何部位发生,其诊断要点是病斑具明显褐色边缘,中央灰白色,遇潮湿条件,病部产生灰绿色霉状物。 病害循环:病菌以菌丝和分生孢子在病稻草、病稻谷上越冬。因此,病稻草和病稻谷是翌年病害的主要初侵染来源。借风雨传播到英苗或本田稻株。 病害控制:(1)种植抗病品种。(2)减少病源。(3)改进栽培方式,加强水肥管理。(4)药剂防治。其他有效药剂有富+-1号(稻瘟灵)、异稻瘟净、春雷霉素、多菌灵、克瘟散、嘧菌胺等。 水稻白叶枯病Xanthomonas oryzae 症状

病害症状有:普通型、急性型、凋萎型、中脉型。 发病多从叶尖或叶缘开始,初为暗绿色水渍状短侵染线,后沿叶缘从叶缘或中脉迅速向下加长加宽而扩展成黄褐色,最后呈枯白色病斑,可达叶片基部和整个叶片。 病害循环:病菌主要潜伏于稻种表面、胚和胚乳表面,随病稻种越冬或随病稻草、稻桩越冬。细菌病害都种子带菌。 传播:病菌主要通过灌溉水和雨水传播。 病害控制:(1)杜绝种子传病。(2)种植抗病品种。(3)培育无病壮秧,加强肥水管理。(4)药剂防治:叶青双、龙克菌、叶枯灵、叶枯净、链霉素等(5)生物防治。 小麦条锈病Puccinia striiformis 小麦锈病包括:条锈病、叶锈病、秆锈病。 小麦锈病症状:三种锈病共同的特点是在叶或茎秆上产生黄色或褐色夏孢子堆,表皮破裂,夏孢子飞散。 条锈成行,叶锈乱,秆锈是个褐斑。 小麦锈菌的生物学特性:(1)严格的寄生性。(2)高度的寄生专化形和变异性。(3)气流传播流行的广泛性。(4)孢子繁殖迅速,流行的爆发性。(5)对温、湿度、光照比较敏感。 侵染循环:(1)小麦锈菌以夏孢子随气流进行高空远距离传播。(2)小麦锈菌以夏孢子在田间进行初次和多次重复侵染。(3)三种锈菌的越冬,越夏方式和地区不同。 病害控制综合防治措施:(1)种植抗病品种。(2)实行抗锈基

农业植物病理学试卷2

一、写出下列病原菌中文名及病害的拉丁文(20分,每题2分) 1. Exserohilum turcicum 2. Puccinia striiformis 3. Heterodera glycines 4. Pyricularia oryzae 5. Phytophthora sojae 6. Erwinia carotovora 7. Valsa mali 8. Fusarium oxysporum 9. 黄瓜霜霉病 10.立枯病 二、填空(15分,每空0.5分) 1、十字花科蔬菜软腐病菌经()()()和()等传播,从()或()侵入寄主。 2、苹果树腐烂病的症状有()和()两类。 3、猝倒病发病条件是(),主要在苗床()期发生。立枯病发病条件是(),多在苗床()期发生。 4、()是防治土传病害较好的农业措施之一。 5、黄瓜霜霉病的病症是(),角斑病的病症是()。 6、大豆疫霉根腐病是一种典型的(),初侵染源主要来源于土壤大豆残体中的()。 7、玉米品种对玉米大斑病的抗病性可分为()、()、()和()等4种类型。 8、小麦条锈病的发生和流行主要取决于()、()以及()。 9、大豆胞囊线虫雌雄成虫为(),雌成虫为()。 10、玉米小斑病病菌的3个小种引起症状有差异,T小种能侵染()、()与(),病斑快有中毒圈,O小种只侵染(),中毒圈不明显,C小种产生病斑中毒圈最小,引起黄化。 三、选择题(10分,每题1分) 1、马铃薯晚疫病菌一旦形成无性孢子,必定是()。 a .分生孢子 b .担孢子 c .游动孢子 d .芽孢子 2、小麦土传花叶病毒的传播介体为() a .禾谷多粘菌 b .蚜虫 c .飞虱 d .菟丝子 3、油菜菌核病是在开花期以子囊孢子先侵染()后,再要侵染茎秆。 a .叶片 b .花瓣 c .根部 d .果荚 4、叶稻瘟有四种病斑类型,其中表示该品种抗病的病斑类型为()

农业植物病理学试题

《农业昆虫学》试题11 一、填空题(共 20 题,每题 2 分) 1 、植物检疫的作用在 于 2 、防治地下害虫常用的施药方法是 3 、经济阈值是指 4 、利用发育进度预测害虫发生期时,当某虫态数量出现百分率达 到时称为该虫态始盛期,达到时为高峰期,达到为盛末期。 5 、我国为害最严重的储粮害虫有它们都 属仓虫。 6 、仓库害虫种群系统的特点有 7、植物检疫对象是指 8、“ IPM ”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在于 9、在制定害虫的防治指标时,一般要考虑的几个方面是。 10 、突背蔗龟成虫大量出土的条件是 11 、黑色蔗龟是蔗区为害的主要种类,其为害甘蔗 的近种苗处,所造成的损失较幼虫。 12 、柑桔木虱的为害可分为为害和为害,在有黄龙病的果园以木虱为害损失较严重。 13 、柑桔全爪螨在树冠上的分布规律是。 14 、星天牛幼虫在柑桔上主要为害成年树的而光盾绿天牛的为害特点是。 15 、黄曲条跳甲的防治应当,的药剂和施药方式是。 16 、柑桔木虱属目科,是病的传播媒介。 17 、柑桔全爪螨发生的 2 个高峰期是和。 18 、为害芒果新梢的主要害虫是和。 19 、我国南方十字花科蔬菜上害虫主要有小等 20 、蔬菜上为害较重的蚜虫主要有。 二、判断题(共 10 题,每题 1 分) 1 、玉米对玉米螟的抗性在生长后期比前期更强。(╳) 2 、仓库害虫比一般害虫较耐高温。(√) 3 、水稻孕穗期有利于稻瘿蚊为害。(╳) 4 、大风雨能降低螨类的种群数量。(√) 5 、在柑桔春梢期不用防治柑桔潜叶蛾。(√) 6 、黄曲条跳甲成虫为害寄主叶片,幼虫为害根部。(√) 7 、桔全爪螨的为害造成黑果皮。(╳) 8 、菜粉蝶主要为害十字花科蔬菜。(√) 9 、黑色蔗龟在围田区为害较严重。(√) 10 、褐稻虱和白背飞虱可作远距离迁飞。(╳) 三、写出下列害虫中文名或拉丁文学名(共 10 题,每题 1 分) 1 、三化螟:Scirpophaga incertulas ( Walker ) 2 、柑桔木虱:Diaphorina citri (Kuway) 3 、小地老虎:Agrotis ypsilon Pottemberg 4 、玉米象:Sitophilus zeamais Motschulsky 5 、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Linnae) 6 、Chilo suppressalis (Walker): 二化螟 7 、Sesamia inferens (Walker) :大螟 8 、Sitotroga cerealella (Olivier): 麦蛾 9 、Pieris rapae (Linnae) :菜粉蝶 10 、Predenia liture (Fabricius) :斜纹夜蛾 四、问答题( 1 、 2 题每题 5 分, 3 、 4 、 5 题每题 10 分,共 40 分) 1 、简述仓库害虫的主要综合措施。 ( 1 )、植物检疫 ( 2 )、清洁卫生:清洁,消毒,改造,隔离 ( 3 )、机械防治:风车除虫,筛子除虫,压盖粮面防治麦蛾,抗虫粮袋,诱虫竹筒 ( 4 )、物理防治:高温,低温,缺氧保管,电离辐射,利用光能灭虫 ( 5 )、化学防治:药剂喷撒防虫带,空仓及器材的药剂消毒,谷物保护剂的应用,毒气熏蒸 ( 6 )、生物防治:微生物,性引诱剂,生长调剂,生长抑制剂,天敌昆虫

农业植物病理学考试

填空题 1在辽宁梨黑星病菌主要以()和()在寄主的()处越冬。 2马铃薯环腐病的发生,()和()是关键影响因素。 3大豆胞囊线虫主要以()和()在()中越冬。 4影响白菜软腐病发生的关键因素为()和()。 1马铃薯环腐病的初侵染来源主要是(种薯带菌),扩大侵染的主要途径是(切刀)传播。2经常危害葡萄绿色果实的病害有(葡萄黑痘病)(葡萄霜霉病),危害葡萄成熟果实的病害有(葡萄白腐病) 3大豆花叶病毒主要靠(汁液接触)和(蚜虫)传播,能引起豆粒的症状是(褐斑粒)。 4葡萄霜霉病流行的气象条件是(低温高湿)。 判断题 (×)1辽宁苹果上主要三种果腐病害指轮纹病、褐腐病和灰霉病。 (×)2葡萄组织在前期幼嫩时抗黑痘病,但易感白腐病。 (×)3花生根结线虫以二龄幼虫为侵染期幼虫,而大豆胞囊线虫为三龄。 (√)4大多植物病害的菌核病菌均为土壤习居菌。 (×)5在辽宁苹果黑星病作为果园的主要病害,被列为检疫对象。 (×)6果园周围禁栽桧柏,是因为锈果病菌在桧柏上越冬,利于病害传播。 (×)7对于棉花枯黄萎病的防治,药剂灌根是一治标治本的根本性措施。 (√)8防治地下害虫是减轻白菜软腐病的主要措施之一。 (√)9十字花科蔬菜病毒病的毒源主要为TuMV和CMV。 (×)10植物病原菌主要靠气流、雨水和昆虫等媒介传播,而人为很少传播。 (√)1苹果锈果病曾认为是由类菌原体引起的,现已证实是由类病毒所致。 (√)2十字花科作物花叶病毒病的病原主要为TuMV,其次是CMV,二者均可蚜虫传播。(×)3葡萄黑痘病是北方葡萄园的重要病害,已列为检疫对象。 (√)4地蛆和黄曲条跳甲是田间传播大白菜软腐病的重要昆虫。 (√)5梨锈病事宜桧柏为转主寄主的病害,砍掉桧柏对于防治梨锈病十分有效。 (×)6棉花黄萎病和枯萎病发生盛期一般均是在棉花现蕾期。 (×)7大豆胞囊线虫1、2龄幼虫在卵内发育,3龄幼虫破壳而出侵入寄主发病。 (√)8苹果树腐烂病菌是弱寄生菌,主要从伤口侵入已坏死的组织。 (√)9果树早期落叶病主要指绿缘褐斑病、灰斑病、圆斑病及轮纹病。 (×)10沈阳地区葡萄霜霉病菌不能在病组织或随病叶遗留在土壤中越冬,初侵染源是外来菌源。 选择题 1(D)白菜霜霉病发病适宜条件:A高温高湿B高温低湿C低温低湿D低温高湿 2(ABD)大豆病毒病主要传播途径有:A汁液B种子C粉虱D蚜虫 3()保护地蔬菜土传病害的主要控制措施:A栽培管理 B品种轮换C喷药D轮作 4(B)马铃薯环腐病菌越冬场所有:A贮窖B贮藏薯块C土壤D粪肥 5(C)苹果褐斑病菌无性态:A分生孢子梗B分生孢子C分生孢子盘D分生孢子座 6()北方蔬菜苗期病害主要有:A灰霉病B猝倒病C绵腐病D沤根病E立枯病 7(ABCDE)棉花枯黄萎病菌的主要越冬场所:A种子B病残体C棉籽壳D土壤E粪肥 8(B)马铃薯晚疫病发病决定因素:A土壤B气候C品种D生育期 9()北方葡萄主要两种果实病害:A白腐病B黑腐病C房枯病D炭疽病 10(A)棉花枯萎病的发生盛期为:A现蕾期B花蕾期C盛花期D落花期 翻译题

华南农业大学 植物生理学复习资料总集

华南农业大学期末考试资料 植物生理学 第一章植物的水分生理 一、名词解释 1.半透膜:亦称选择透性膜。为一类具有选择透性的薄膜,其允许一些分子通过,限制另一些分子通过。理想的半透膜是水分子可自由通过,而溶质分子不能通过。 2.衬质势:细胞胶体物质亲水性和毛细管对自由水束缚而引起的水势降低值,以负值表示。符号:ψm。 3.压力势:指细胞吸收水膨胀,因膨压和壁压相互作用的结果,使细胞液的水势增加的值。符号:ψp。 4.水势:每偏摩尔体积水的化学势差。符号:ψw。 5.渗透势:指由于溶质的存在,而使水势降低的值,用ψπ表示。 溶液中的ψπ=-CiRT。 6.自由水:距离胶粒较远而可以自由流动的水分。 7.束缚水:靠近胶粒而被胶粒所束缚不易自由流动的水。 8.质外体途径:指水分不经过任何生物膜,而通过细胞壁和细胞间隙的移动过程。 9.渗透作用:指水分从水势高的系统通过半透膜向水势低的系统移动的现象。 10.根压:指植物根部的生理活动使液流从根部上升的压力。11.共质体途径:指水分经胞间连丝从一个细胞进入另一个细胞的移动途径。

12.吸涨作用:指亲水胶体吸水膨胀的现象。 13.跨膜途径:指水分从一个细胞移动到另一个细胞,要两次经过质膜的运输方式。 14.水的偏摩尔体积:指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1mol水中加入1mol 某溶液后,该1mol水所占的有效体积。 15.化学势:每摩尔物质所具有的自由能就是该物质的化学势。16.内聚力学说:亦称蒸腾-内聚力-张力学说。是根据水分的内聚力来解释水分在木质部中向上运输的学说,为H·H·Dixon与O·Rener在20世纪初提出的。 17.皮孔蒸腾:指水分通过树干皮孔进行的蒸腾,占植物的水分蒸腾量之比例很小。 18.气孔蒸腾:是水分通过叶片气孔进行的蒸腾,它在植物的水分蒸腾中占主导地位。 19.气孔频度:指1cm2叶片上的气孔数。 20.水分代谢:指水分被植物体吸收、运输和排出这三个过程。21.蒸腾拉力:由于蒸腾作用产生的一系列水势梯度使导管中水分上升的力量。 22.蒸腾作用:指水分以气体状态通过植物表面从体内散失到体外的现象。 23.蒸腾速率:又称蒸腾强度。指植物在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通过蒸腾作用而散失的水分量。(g.dm-2.h-1) 24.蒸腾系数:植物制造1g物质所需的水分量(g),又称为需水量,它是蒸腾比率的倒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