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全球变化下的湿地生态系统
气候变化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及管理

气候变化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及管理湿地是地球上最为脆弱和珍贵的生态系统之一,世界各地的湿地对于维持生物多样性、水资源的净化和调节气候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湿地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威胁。
本文将探讨气候变化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并提出一些有效的管理策略。
首先,气候变化对湿地水文环境造成了直接的影响。
随着全球气温的上升和降水模式的改变,湿地面临干旱和洪涝的风险。
一方面,干旱使湿地的水源减少,导致湿地内的水位下降以及湿地植被的退化。
另一方面,极端降雨和洪水事件加剧了湿地区域的水位上涨和泛滥风险,破坏了湿地的结构和功能。
因此,为了应对干旱和洪水的威胁,我们需要在湿地管理中采取相应的措施,如人工增加水源、修建水库和引导洪水流向。
其次,气候变化对湿地生物多样性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气候变暖使得湿地中的一些物种受到了迁徙、逃避和灭绝的威胁。
例如,极地湿地的冰融化威胁到了极地鸟类和动物的栖息地,而热带湿地的升温则导致了一些动植物无法适应高温环境而灭绝。
为了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应加强对湿地保护区的划定和管理,并开展保护湿地物种的研究和保护工作。
另外,气候变化引发的海平面上升也对沿海湿地生态系统带来了巨大压力。
随着全球气温上升,冰川融化和海洋温度上升导致了海平面的上升趋势。
这直接影响到了沿海湿地的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
沿海湿地的海水入侵和盐度变化可能破坏湿地的生态过程,排挤生态系统中的一些关键种群。
为了应对海平面上升的挑战,我们需要加强沿海湿地保护和恢复,采取海堤、浮标和柔性防御工程等措施来减轻海水侵袭的压力。
最后,湿地管理的策略也需要考虑气候变化的影响。
针对气候变化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威胁,我们应加强跨界合作和政策协调,建立多部门合作的保护体系。
同时,加强监测和数据收集,不断提高湿地管理的科学性和精准性。
此外,注重公众意识的培养和教育,增强社会对湿地保护的认识和参与。
只有通过科学管理和公众的积极参与,才能更好地保护湿地生态系统。
气候变化对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效应

气候变化对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效应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湿地生态系统正面临着严重的生态效应。
湿地作为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具有调节气候、保护水资源、维持生物多样性等重要功能。
但是,气候变化给湿地生态系统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威胁着湿地的健康和稳定性。
1. 气候变化导致的温度上升气候变化导致地球气温持续上升,这对湿地生态系统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湿地的温度升高会引发湿地植被的生理变化,如生长速度加快、生命周期缩短等。
同时,温度升高还会加速湿地中有机质的分解速度,释放大量二氧化碳和甲烷等温室气体,进一步加剧全球气候变暖的速度。
2. 湿地水位和水文变化气候变化对湿地的水文过程产生了显著的影响,湿地的水位和水体循环发生了改变。
首先,降雨模式的改变导致了湿地降水量和降雨强度的变化。
极端降水事件的频率增加,使得湿地地区遭受洪涝和泛滥的风险加大。
另外,全球气候变暖还导致了冰川融化加快,湿地地区的蓄水量下降,水资源的可持续性受到了极大挑战。
3. 生物多样性的丧失湿地是地球上拥有丰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生态系统之一。
然而,气候变化对湿地生物多样性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湿地水位和水文的变化直接影响了湿地中的植被和动物的生存环境。
一些特定的湿地物种,如候鸟和湿地植物,对于特定的水位和水体循环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但气候变化打破了它们的生态平衡,造成物种数量的减少和分布范围的收缩。
4. 湿地的碳储存和排放湿地是全球重要的碳储存库,湿地植被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量二氧化碳,将其转化为有机质并存储在湿地土壤中。
然而,气候变暖导致的湿地退化和干旱增加,加速了湿地碳储量的释放。
湿地土壤中的有机质分解速度加快,释放出大量的温室气体,如二氧化碳和甲烷,进一步加剧了气候变暖的速度。
5.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丧失湿地作为自然生态系统的一部分,提供了众多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如水资源净化、洪涝调节、食物供应等。
然而,气候变化给湿地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生态学中的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

生态学中的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湿地生态系统是一种拥有独特生态学特征的自然环境,是生态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
湿地生态系统在维持地球的生态平衡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但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湿地遭受严重的破坏和改变。
生态学中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与修复是目前生态环境保护的热门话题。
一、湿地生态系统的定义和功能湿地生态系统被广泛定义为一种富含水分、植物与动物的生态系统,如沼泽、河口、河流以及淡水湖泊等。
湿地生态系统同样也受到人类活动的直接或间接威胁,其遭受的破坏和改变将对生态平衡产生严重的影响。
湿地生态系统在维持地球的生态平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有以下的功能:1. 水源涵养湿地具有出色的水源涵养功能,湿地生态系统能够减少水土流失并且通过植物的先进水分利用技术保持水质,是地区性水资源的重要保障。
2. 生态保护湿地生态系统起到了很好的生态保护作用,它能够吸收化学物质和有机物质,促进生态环境的垂直调节以及营养循环。
3. 气候平衡湿地能够吸收温室气体,同时湿地生态系统具有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可以对全球气候平衡发挥积极的作用。
二、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与修复湿地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要实现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与修复,需要正确认识湿地在生态环境中的功能,以及采取正确科学的修复和保护方式。
1. 制定保护政策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需要国际上和国内政府合力协作、制定政策来实现。
同时,保护和修复工作需要具备系统化和开放性,包括与有关方面协调沟通,建立联合工作机制。
2. 科学管理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工作离不开科学管理,需要通过科学调研和表层恢复来实现湿地生态环境的塑造和重建,植被的恢复是修复工作的重点之一,对于植被密度的控制以及湿地的排水以及水源涵养方面的管理工作也非常重要。
3. 尊重生态规律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需要科学的知识和方法,但开展工作的过程应该始终遵循生态规律。
必须注重湿地生态环境的自然演替,不能过度干扰自然演替过程,避免损害湿地生态系统稳健的自我调节机制。
《湿地生态系统》课件

湿地生态系统破坏的影响
湿地生态系统的破坏会导致生物 多样性丧失、水资源减少和生态 平衡失调等严重问题。
湿地生态系统的修复和重建
修复和重建湿地生态系统是一项 复杂的任务,需要综合考虑生物 学、地学和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因 素。
湿地生态系统的案例分析
中国湿地生态系统
中国拥有丰富多样的湿地生态系统,如天鹅湖、巴斯湖和骑马岛湿地保护区等,这些湿地为 珍稀物种提供了重要的栖息地。
2 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必要性
保护湿地生态系统是维护生物多样性、保障可持续发展以及人类生存和福祉的必要措施。
3 人类与湿地生态系统的关系
人类与湿地生态系统紧密相连,我们应当以可持续的方式利用和保护湿地生态系统。
湿地的土壤特征
湿地土壤通常富含有机质和水 分,有助于维持湿地植物的生 长和壤土的形成。
湿地的植被组成
湿地植被多样性丰富,包括水 生植物、湿生植物和沿海植物 等,它们对湿地的保护和维护 起着重要作用。
湿地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多样性
1
湿地生态系统的物种组成
湿地是许多珍稀濒危物种和候鸟的栖息地,同时也是各种水生生物的繁殖场所。
《湿地生态系统》PPT课 件
湿地生态系统是指以湿地为基础的一系列生物、环境和地球等多层次相互作 用的动力系统。本课程将介绍湿地的特征、功能、生物多样性,以及湿地保 护和湿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简介
1 定义湿地生态系统
湿地生态系统指的是由水和土地交互作用而形成的生态系统,包括沼泽、河湖、海湾和 沿海海域等多种类型。
2
湿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湿地中存在着复杂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各种生物之间通过捕食和被捕食的关系进 行能量传递。
3
全球气候变化对湿地资源及生态系统的影响分析

全球气候变化对湿地资源及生态系统的影响分析气候变化是当前全球普遍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其对各个自然系统产生的影响也逐渐显现。
其中,湿地资源及生态系统作为地球上重要的自然保护区之一,也承受着气候变化带来的巨大冲击。
本文将从不同维度来详细分析全球气候变化对湿地资源及生态系统的影响。
首先,气候变化对湿地资源的水文环境产生了显著影响。
随着全球气温的升高,降水量和降水强度的变化成为常态。
这导致了湿地内部水位的变化,湖泊水体的减少甚至干涸,湿地里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湿地内湿润土壤的干燥化,极端干旱和洪灾等现象的出现,都给湿地生态系统和生态链的稳定性造成了严重威胁。
一些湖泊干涸,鸟类和其他湿地动植物失去了生存的栖息地,进而影响整个湿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气候变化也对湿地生物多样性产生了直接和间接的影响。
全球气候变暖不仅导致了湿地面积的减少,也使得湿地中的生物种类多样性受到挑战。
一些湿地动植物的适应性受到了严峻考验,无法适应气温的剧烈变化和水资源的减少,从而面临灭绝的威胁。
另外,全球变暖也加剧了湿地生物的竞争,为湿地内生物种群的动态平衡带来了更大的难题。
这种生物多样性的丧失会对整个湿地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逆的破坏,使得湿地内许多生物物种面临濒临灭绝的境地,进一步影响到全球的生态平衡。
再次,气候变化也对湿地内的碳循环产生了重要影响。
湿地是地球上的重要的碳汇,其通过湿地植被的光合作用,吸收和固定大量的二氧化碳。
然而,全球气候变化导致的温度升高以及湿地资源的减少,加速了湿地中的有机物分解速度,排放出更多的温室气体,加剧了全球变暖的问题。
湿地生态系统的丧失无疑会导致碳循环的紊乱,进一步加剧全球气候变化的恶性循环。
最后,虽然气候变化对湿地资源和生态系统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但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应对气候变化的机遇。
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湿地的保护和修复可以成为减缓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
湿地的恢复和管理可以增加碳的吸收和固定能力,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从而提高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适应能力。
湿地生态系统

在西溪湿地里有湖泊烧烤区、深潭口、百家、烟水渔庄等餐饮饭店可以用餐,喝茶的地方也不少,推荐去梅竹山庄、西溪梅墅。
3.在西湖边上有楼外楼等餐厅可以吃到地道的杭州菜。
三、自由自在鸟游荡——日土班公错湿地
其实,图片中的这块湿地是否属于班公错,我还是不能完全确定,在各种资料上没有查到它的准确的名字,但我不得不承认它是我心中最美丽的湿地。可以肯定的是这块湿地属于日土。它就在狮泉河到日土之间,在刚过了那有名的日土岩画附近没多远,紧紧贴在219国道边,距离日土县城大约30公里。
中国湿地面积占世界湿地的10%,位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在中国境内,从寒温带到热带、从沿海到内陆、从平原到高原山区都有湿地分布,一个地区内常常有多种湿地类型,一种湿地类型又常常分布于多个地区。
中国1992年加入《湿地公约》,截至目前,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的湿地已达30处。
其实中国独特的湿地何止30处,许多湿地因为养在深闺无人识,至今仍无人问津。
湿地生态系统(图4)
二、湿地是重要的水源地
湿地之水,除了江河、溪沟的水流外,湖泊、水库、池塘的蓄水,都是生产、生活用水的重要来源。据估算,我国仅湖泊淡水贮量即达225亿立方米,占淡水总贮量的8%。某些湿地通过渗透还可以补充地下蓄水层的水源,对维持周围地下水的水位,保证持续供水具有重要作用。
三、湿地是生态环境的优化器
编辑本段湿地旅游攻略
一、浮在水面上的草原——腾冲北海湿地
湿地生态系统(图6)
发现腾冲的北海湿地纯粹是一次意外,当时的目标是去看云南腾冲的火山热海,结果有云南驴友Edipt告诉我县城西北方向距城12.5公里有块湿地很特别,属高原火山堰塞湖生态系统。
原来人与景也是需要缘分的。偶然的聊天,就能成就一段美丽的邂逅。这里确实奇特。水草密密麻麻,根交错在一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旧草腐烂,新的长在腐烂的草根上,然后又腐烂,然后又长出新的,最后形成整片整片的草甸各自浮在水面上,宛如一个一个的小草岛,通常有一米多厚。脱了鞋赤脚走上“草岛”,感觉像踩海绵一样。
全球变化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

全球变化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湿地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具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之一,而全球变化对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全球变化包括了气候变暖、降水模式的改变、入侵物种和人类活动的扩张等多个因素。
本文将探讨这些变化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并总结一些可能的应对措施。
首先,气候变暖是全球变化中最显著的因素之一,而湿地生态系统容易受到气候变暖的影响。
气候变暖导致了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多,如热浪和干旱,这将直接影响湿地的水量和水质。
湿地是由水的存在和自然循环维持的,而气候变暖可能造成水资源的减少和蒸发增加,从而使湿地生态系统受到威胁。
例如,全球变暖可能导致冰川融化,进而影响到高山湿地的水源供应,造成该地区生态系统的破坏。
其次,降水模式的改变也对湿地生态系统产生了影响。
降水模式的改变意味着湿地的季节性、地理分布和水文特征的变化。
如果降水量减少或降水集中在短时间内,湿地的水位将下降,影响湿地植被和动物的生存条件。
同时,降水模式的改变还可能导致洪水和涝灾的发生频率增加,这给湿地生态系统造成了更大的破坏。
第三,入侵物种也对湿地生态系统构成了威胁。
全球化带来了物种的迁移和扩散,一些外来物种可能成为湿地生态系统的入侵者。
这些入侵物种通常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和繁殖能力,会与当地物种竞争资源,破坏湿地的生态平衡。
例如,一些外来水生植物可能覆盖湿地原有植物,导致湿地生态系统的退化。
最后,人类活动的扩张也是全球变化对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影响因素。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资源的需求,湿地面临着日益加剧的开发压力。
湿地被用于农业、城市化和工业化等用途,这导致湿地的破坏和面积的减少。
例如,湿地的填埋和排污等人类活动破坏了湿地的水质和生态系统。
面对这些全球变化带来的挑战,保护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变得尤为重要。
首先,加强气候变化的监测和研究,制定适应性管理策略,包括调整湿地的用途、改善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天然栖息地等。
其次,提高公众对湿地生态系统的认识和意识,鼓励可持续的湿地利用方式,减少对湿地的破坏。
气候变化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与保护

气候变化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与保护湿地是一种特殊的生态系统,其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重要的生态功能。
然而,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不断加剧,湿地生态系统正面临着严重的威胁与影响。
本文将探讨气候变化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
一、气候变化导致湿地生态系统的恶化气候变化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温度上升和海平面上升。
1. 温度上升气候变化导致全球气温不断上升,而湿地的生态系统高度依赖于气温的稳定和适宜范围。
温度上升导致湿地中的水分蒸发速度加快,湿地水位下降,水体变得稀缺,影响湿地植物的正常生长。
同时,温度上升还会加剧湿地内陆的干旱程度,破坏湿地生态系统的平衡。
2. 海平面上升气候变化导致极地冰川融化,海平面不断上升。
这对海岸湿地来说尤为重要,因为它们更容易受到海平面上升的影响。
海平面上升带来的是盐水入侵,这对淡水湿地、河口湿地等生态系统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盐水入侵破坏了湿地内部的生态平衡,影响湿地的植物和动物种群。
二、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措施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
以下是几种可行的方法:1. 加强湿地保护通过建立湿地保护区、设立监测站等手段,加强对湿地的保护力度。
在保护区内,禁止破坏湿地生态系统的活动,防止湿地开垦、围垦等行为。
同时,加强对湿地植物和动物的保护,确保其生存环境的稳定。
2. 增加湿地的水源补给湿地的生态系统需要充足的水源来维持其生态平衡。
可以通过引入降雨水、减缓排水速度等手段来增加湿地的水源补给。
同时,减少湿地内的水资源浪费,合理利用湿地水资源,保持湿地的湿度和浸润水位。
3. 促进湿地恢复与重建对已经受到气候变化影响的湿地,需要积极采取恢复和重建措施。
这包括重新引入湿地植物和动物种群,恢复湿地的自然功能。
通过生态修复技术等手段,修复湿地受损处,提高湿地的适应能力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4. 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挑战除了对湿地进行保护和恢复外,还需要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因为水生植物和无脊椎动物不具备从一个流域迁移到
另一个流域的生活方式。
• 因此,湿地的保护需要相邻国家的共同保护才能收到
良好效果。
第三节 我国湿地保护行为
中国政府于1992年1月3日加入 《湿地公约》,国务院决定由原 林业部负责组织和协调履行《湿 地公约》的具体事宜。1998年, 国务院决定由国家林业局组织协 调全国湿地保护和履行有关国际 公约事宜。
• 气候变化(海平面上升)对海滨湿地的影响
• 淹没沿岸地区的湿地和低洼地带。
• 发生和加速新的海岸侵蚀。
• 加大海岸地区的海潮和洪水。
• 海水侵入湿地和地下水。
• 改变河口湿地水沙平衡和水盐平衡。
• 这种环境的物理变化将导致人类社会经济活动 和自然环境的变化。
• 酸雨对湿地的影响
• 酸雨指pH低于5.6的自然降水,其主要前体物是氮氧
• 西洞庭湖自然保护区
• 广东湛江红树林保护区 • 广东惠东港口海龟保护区 • 广西山口红树林保护区
• 江苏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
国家环境保护湿地生态 与植被恢复重点实验室Biblioteka • 海洋污染对湿地的影响
• 海洋污染最大的主要是石油、有机营养盐以及重金属
的排放。
• 海洋污染直接威胁滨海湿地水产养殖业、旅游业及生
物栖息地。
• 海洋污染尤其对生物种最丰富的河口和近岸地区影响
最大。
第二节 湿地对全球变化的响应
• 一方面,湿地生态系统作为地球生物圈的一个
关键环节,其对于全球生态系统的物质流动、 能量交换都有重要作用,湿地生态系统的破坏 将影响区域平衡,形成恶性循环,加快了全球 变化。另一方面,全球气候变暖对于湿地的影 响也十分明显,许多湿地类型是全球气候变暖 的敏感指示器。
2007年,国家林业局牵头成立了由国务院16个部 门组成的“中国履行《湿地公约》国家委员会”。
2005年,国务院批准成立了国家林业局湿地保护 管理中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湿地公约履约办 公室)。
湿地履约工作积极推进了中国湿地保护的国家宏观战略规 划的制定,如《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全国湿地保 护工程规划》(2002-2030年)、《中国可持续发展林 业战略研究》等。 截止目前,我国已有36块湿地列入了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总面积为381万公顷。
利用“世界湿地日”等多种形式开展湿地和水禽宣传活动, 提高了全社会湿地保护意识。
• • • • • • • • • • • • • • • • • • • • •
1997年:湿地是生命之源 1998年:湿地之水,水之湿地 1999年:人与湿地,息息相关 2000年:珍惜我们共同的国际重要湿地 2001年:湿地世界——有待探索的世界 2002年:湿地:水、生命和文化 2003年:没有湿地-就没有水 2004年:从高山到海洋,湿地在为人类服务 2005年:湿地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 2006年:湿地与减贫 2007年:湿地与鱼类 2008年:健康的湿地,健康的人类 2009年:从上游到下游,湿地连着你和我 2010年:湿地、生物多样性与气候变化 2011年:森林与水和湿地息息相关 2012年:湿地与旅游 2013年:湿地和水资源管理 2014年:湿地与农业 2015年:湿地:我们的未来 2016年:湿地与未来:可持续的生计 2017年世界湿地日的主题:湿地与水资源管理
化合物和硫氧化合物。
• 主要导致湿地土壤和水环境酸化,进而影响湿地的生
物。
• 随着酸性增强,并非所有生物都减少,泥炭藓等苔藓
植物的分布有扩大倾向。
• 生物对湿地的影响
• 生物入侵引起两方面的全球效应:降低地域性动植物
区系的独特性;打破维持全球生物多样性的地理隔离。
• 对海滨湿地:船舶的压舱水
• 对河口湿地:人为放养、养殖 • 对保护区和国家公园:移植 • 滩涂湿地:引入外来物种
首批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
♣ 黑龙江扎龙自然保护区 ♣ 青海鸟岛自然保护区 ♣ 海南东寨港红树林保护区 ♣ 香港米埔湿地 ♣ 江西鄱阳湖自然保护区 ♣ 湖南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 ♣ 吉林向海自然保护区
第二批被列入的国际重要湿地
• 黑龙江洪河自然保护区 • 黑龙江三江自然保护区 • 黑龙江兴凯湖自然保护区 • 内蒙古达赉湖自然保护区 • 内蒙鄂尔多斯自然保护区 • 大连斑海豹保护区 • 江苏盐城沿海滩涂湿地 • 上海崇明东滩自然保护区 • 南洞庭湖自然保护区
• 森林砍伐对湿地的影响
• 森林减少降低了其对地表土壤的保护能力,使地表土壤遭
受侵蚀,地表径流增加引发洪水,大量沉积物冲向下游缩 短了湖泊的寿命。 • 地表径流增加意味着地下水补给的减少,地下水位下降。 • 森林减少也导致了旱灾的进一步增加,使得湿地面积不断 减少。 • 森林减少也影响了森林沼泽的水分平衡,破坏了林泽生态 系统内的平衡机制。
将遭到破坏。
• 湿地水文特征变化(频繁洪水)使湿地水体更易受到
污染。
• 污染物主要以有机污染物为主,无机污染物主要是重
金属、硫化物和氰化物。
• 湿地土壤变化
• 洪水和水土流失带来的大量土壤,不但能够改变湿地
地貌和土壤成分,还有可能填没湿地,以湖泊湿地和
水库湿地最为严重。
• 土壤物理黏度减少、浸湿能力和吸附能力下降等。
• 湿地水文变化
• 导致湿地洪水泛滥、洪峰增高、洪水频率加大以及持
续时间增长。
• 也导致湿地长期处于干旱缺水状态,使得蓄水能力下
降,湿地土壤风化。
• 三江平原的旱涝灾发生频率在开垦后增加了一倍。
• 湿地水质变化
• 虽然湿地对环境污染物有一定的降解功能,但是当污
染负荷超过湿地降解污染物功能时,湿地水体本身也
第九章 全球变化下的湿地
• 全球变化是指以气候变暖为标志的全球变化。 • 湿地作为一个动态系统而不断地发生着自然
演变,除了自然因素造成变化外,人类的各
种间接和直接活动改变着湿地的生态进程。
• 湿地是现今各种生态系统以及自然资源中受
威胁最大的一类。
• 湿地类型多样性决定了其排放的温室气体 也出现多样化,其对全球变化贡献较为突 出的包括CO2,CH4,CFCs,N2O。 • 天然湿地向大气排放的CH4占总排放量的 15%-30%,而其中高纬度地区泥炭沼泽占天
然湿地排放量的50-60%。
第一节 全球变化对湿地的影响
• 气候变化对内陆湿地的影响
• 根据目前的计算,气候变化速度将超过生态系统
构成种群的适应能力。
• 气候变化可以改变地区降水量和蒸发的类型,气
温和风又对水文循环起着决定性作用。
• 将对河流流域、湖泊水质、滞水层和气态淡水水
源带来极其恶劣的影响。
• 土壤水分减少,通气性变好,加速有机质分解和养分
转化,土壤趋于贫瘠。
• 湿地生物变化
• 不同湿地生物对于水文的要求不同,持续的洪水或者
干旱都将导致某种生物的分布范围变化。
• 湿地水质也能引起湿地生物的死亡和演替。
• 湿地生物连通性受阻
• 湿地生物的连通性主要指湿地中现存生物的移动状况,
这增加了湿地的物种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