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面结构设计论文

合集下载

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艺研究论文(5篇材料)

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艺研究论文(5篇材料)

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艺研究论文(5篇材料)第一篇: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艺研究论文【摘要】近些年,伴随着城市化的进程,我国道路的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高速公路在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便利的同时,它的质量问题也引起了人们的重视,本文通过对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的现状分析,探讨了我国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工艺和在施工过程中对质量的控制。

【关键词】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艺;质量控制1引言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经济得到迅猛的发展,对高速公路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

高速公路的路面是衡量高速公路质量的直接性因素,也直接地影响到交通的便捷程度,当前的公路路面通常都以沥青混凝土路面为主,加强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艺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2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的现状分析目前,我国高速公路中沥青混凝土路面坑洼不平的现象普通存在着,影响混凝土路面的平整性主要有两个方面:①内在原因是施工人员的技术应用不恰当,没有按照规范的要求对路面进行施工,以致混凝土路面的质量受到影响,容易出现坑洼的现象;②外在原因是由于在路面的使用中,没有对路面的承载量有个明确的规定,导致许多超载现象的发生,或者有的驾驶员在明知有规定还违规驾驶,针对这一情况没有严厉的惩罚措施。

在内外方面共同的影响下,沥青混凝土的路面质量得不到保证,容易有坑洼情况的出现,不但给人们的日常出行带来了不好的影响,还给路面的施工带来困难。

3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艺3.1沥青混合料的拌和沥青混合料拌和时,需综合考虑相关标准要求、施工工程的具体情况,确定拌合温度,合理掺入矿粉:①适当地调整混合料的温度,以确保混合料的温度在加入矿粉之后仍然能符合规定的温度要求;②矿粉温度不得低于混合料的温度。

只有满足以上两个条件,混合料拌合后其温度的稳定性才能得到保障。

现阶段对于施工的规定中混合料的出厂要求有明确的标准要求,以165℃左右为最佳的状态。

3.2混合料中的沥青含量及拌和温度对施工过程中的沥青含量及拌和温度是有标准要求的,因此需要对这两个方面进行检查,以判断其是否符合规定。

毕业设计(论文)高速公路沥青砼路面施工技术研究

毕业设计(论文)高速公路沥青砼路面施工技术研究

2009届毕业设计(论文)题目:高速公路沥青砼路面施工技术研究专业:交通土建助学站点:湖南交通工程职院考籍号:姓名:指导教师:2011年3 月附件(封首):学生姓名:考籍号:站点:湖南交通工程职院指导教师:完成日期: 2011年3月浅述高速公路施工技术管理和控制措施摘要目前,我国高等级高速公路建设发展迅速,而且随着车流量不断增加及人们出行质量水平的提高,对沥青路面的使用性能及品质要求越来越严格。

在保证沥青路面基本技术指标的前提下,要求我们在项目建设中,全面把握质量控制过程,有必要对高等级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技术进一步分析研究,优化控制方法。

本文针对施工现场管理与工艺控制两方面,从影响沥青路面施工质量的主要因素入手,结合实体工程,介绍了原材料、混合料、机械设备以及施工工艺等实际质量控制,深入细节,对施工质量控制方法进行了系统研究。

研究表明,从原材料质量控制开始,正确的加工方式、合理的机械配置、成熟的施工工艺,结合良好的管理模式,是构筑高等级沥青路面质量控制系统的必要元素。

关键词: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质量控制,施工工艺目录第一章绪论 (1)一、我国高速公路发展状况 (1)二、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现状与前景 (1)三、工程概况 (2)四、主要研究方法及内容 (3)第二章施工质量控制概述 (4)一、施工质量管理 (4)二、施工质量控制阶段分析 (4)(一)事前控制 (4)(二)事中控制 (4)(三)事后控制 (5)三、质量控制要点以及控制对象 (5)(一)质量控制要点 (5)(二)质量控制对象 (6)四、质量保证体系 (6)第三章沥青路面施工质量的控制因素 (7)一、影响本工程沥青路面施工质量的主要因素 (7)(一)原材料及管理 (7)(二)沥青混合料 (11)(三)目标配合比设计 (12)(四)生产配合比设计 (12)(五)生产配合比验证 (13)(六)沥青混合料的拌和控制 (13)(七)人员 (14)(八)工程实体检测 (14)二、本工程沥青路面主要施工工艺 (14)(一)沥青路面施工准备 (14)(二)施工放样 (15)(三)沥青混合料运输质量控制 (16)(四)沥青混合料摊铺质量控制 (17)第四章机械设备在本工程沥青路面施工中的质量控制 (31)一、摊铺设备 (31)(一)基本分类 (31)(二)关键技术和结构 (31)(三)摊铺机的选型 (32)(四)摊铺机及摊铺作业对平整度的影响 (32)二、碾压设备 (33)三、施工机械组合 (34)(一)拌和设备与摊铺机组合 (34)(二)摊铺机与压路机组合 (35)(三)机械组合实例 (35)第五章施工质量管理与检查验收 (36)一、一般要求 (36)二、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与检查 (36)第六章结论 (38)参考文献 (39)正文第一章绪论一、我国高速公路发展状况我国从1988年高速公路零的突破,到2007年年底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超过5万多公里,短短20年走完了西方国家40年才走完的发展路程。

水泥混凝土路面论文植筋论文

水泥混凝土路面论文植筋论文

水泥混凝土路面论文植筋论文植筋技术在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拓宽的应用摘要:对于改扩建水泥混凝土路面进行拓宽,为减少因新旧路基沉降不均引起的路面纵向开裂现象,在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植入钢筋,本文针对植筋设计、技术要求、施工注意事项等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新旧搭接,植筋,植筋胶1.前言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路面的使用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改扩建工程新旧路面搭接的设计理念和方案越来越受人关注。

为缓解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改造后的沥青面层因新老路基沉降不均引起的纵向裂缝的问题,伴随着城市景观工程的深入开展,对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新旧搭接的方案,一直是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和考虑的问题。

根据改扩建工程结构拼接的需要,为减少或延缓因新老路基沉降不均引起的路面纵向开裂现象,在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植入钢筋的工艺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近年来,我国的结构植筋工艺在许多工程,尤其是道路路面结构加宽已有广泛的应用,而且效果反映较好。

国际上在结构工程中采用植筋工艺已有几十年的应用经验,已形成材料、施工设备及工艺成套技术,对此有良好的参考借鉴作用。

通过佛山市南海区桂和公路改扩建工程浅谈植筋在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拓宽的技术要求和施工注意事项。

2.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扩宽植筋设计以佛山市南海区桂和公路扩建工程为例,该项目为双向4车道扩宽至双向8车道,旧路面为水泥混凝土路面,存在新旧路基路面搭接。

桂和公路由于旧水泥混凝土路面营运多年,承载能力不足,其加铺厚度较大,新旧水泥混凝土基层存在高差,拼宽的水泥混凝土路面基层采用牛腿的形式与旧水泥混凝土路面进行拼接,新建路面底基层与旧路面基层采用挖台阶的处理方式,使新建基层能有效的与原有基层搭接。

新旧水泥混凝土路面采用植筋方式进行处理,将拉杆一端采用植筋方式植入旧水泥混凝土板,另一端嵌入新建水泥混凝土路面进行搭接。

拓宽部分水泥混凝土横向缝应于原有板块对齐,新旧混凝土板纵向接缝采用沥青马蹄脂灌锋。

具体详见图1。

美国AASHTO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方法及应用

美国AASHTO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方法及应用

美国AASHTO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方法及应用论文
本文旨在详细介绍美国AASHTO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方法及其应用。

AASHTO是美国有关公路工程的主管机构,负责编制公路建设的行业准则。

在AASHTO的规范中,沥青路面和混凝土路面是两种重要的道路面材料,分别通过规范、设计和建设来满足不同类型道路和地形要求。

AASHTO在沥青路面设计方面提出了规范性的标准,尤其强调沥青路面结构设计的重要性,包括基层设计、胶结层设计和面层设计。

沥青路面的基层设计主要考虑道路承载能力和刚性要求,通常需要经历多个步骤,如现场调查、设计和施工,其中土质问题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胶结层设计要求具有良好的隔离性能,通常使用沥青混合物和粗砂作为胶结材料,以保证道路的畅通性和稳定性。

面层设计需要考虑道路装载能力、抗滑性能和抗冻性能,影响因素主要有沥青混合物性能、沥青混合物配置以及施工工艺等。

此外,沥青路面还有一些特殊设计要求,比如复合路面、再生沥青、轻便沥青等,其中再生沥青的设计要求更具有难度,因为需要考虑到原材料性能的变化。

AASHTO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方法及其应用已经广泛应用于美国和全球各国的公路建设中,可以满足不同类型道路的要求。

良好的设计能够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提高通行安全,同时也提高了道路建设成本效率,为道路建设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路面设计课题研究论文(五篇):谈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质量控制、谈水泥路面加铺沥青面层施工技术…

路面设计课题研究论文(五篇):谈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质量控制、谈水泥路面加铺沥青面层施工技术…

路面设计课题研究论文(五篇)内容提要:1、谈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质量控制2、谈水泥路面加铺沥青面层施工技术3、道路工程沥青路面施工技术应用4、谈路基路面施工精细化管理5、公路工程路面施工技术质量控制方法全文总字数:20399 字篇一:谈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质量控制谈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质量控制[摘要]为提高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施工质量,对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特点进行概述,对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总结,并提出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从而有效确保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施工质量。

[关键词]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1.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特点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耐久性好、稳定性强、抗挤压性好、经济性高,尤其是其热稳定性、水稳定性要远远优于沥青路面,其抗压性能会随着使用年限得到提升,有效降低了路面老化问题,而且使用中的养护维修成本也较低,具有很好的经济性和适用性。

但是,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应用需要大量的水泥和水,因此在水泥及水不充足的区域会对其的应用普及造成一定的限制,而且水泥混凝土路面容易出现各种病害,行车舒适度较低。

在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使用过程中,为了避免其因热胀冷缩出现开裂现象,会对其进行面层切缝处理,这些预留缝隙不仅会降低路面的通行质量,还会降低路面的使用寿命。

2.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质量的影响因素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质量的影响因素主要有混凝土的强度、混合料的水灰比、养护等。

2.1混凝土强度混凝土强度是农村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质量的直接性决定因素,其受混凝土的材料质量和弯拉强度等因素影响。

混凝土是混合材料,其通常由石灰、水泥、砂石等组成。

弯拉强度会对农村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收缩、凝固等产生影响,其受混凝土混合材料质量的影响,而且其弯拉周期为28天左右。

例如,弯拉强度不够,影响农村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正常回缩,极易出现平整度差、失水等现象。

2.2混凝土混合料的水灰比水泥混凝土混合料的水灰比指的是在混凝土原料进行混合搅拌时的水、砂、水泥的控制比例,是混凝土质量保障前提性条件。

道路桥梁工程毕业论文两篇

道路桥梁工程毕业论文两篇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道路与桥梁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吉林大学交通学院道路与桥梁工程系2013年2月摘要本设计根据给定的资料,通过对原始数据的分析,根据该路段的地质、地形、地物、水文等自然条件,依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公路路线设计规范》等交通部颁发的相关技术指标,在老师的指导和同学的帮助下完成的。

设计内业详细资料有:路线设计,包括纸上定线(山岭区或越岭线)、绘制路线平面图、路线纵断面设计);路基设计,完成两公里横断面和路基土石方的计算及路基排水设计;路面设计,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小桥涵设计,完成一项涵洞设计;路线交叉设计,完成一项路线平面交叉;设计概算编制,完成全线设计路段的初步设计概算;应用计算机绘制工程图,按老师指导和要求完成。

整个设计计算了路线的平、纵、横要素,设计了路基、路面、平面交叉、小桥涵的尺寸等内容,由此圆满完成了北翠公路青年农场至前进段两阶段初步设计。

关键词:路线,路基,路面,涵洞,平面交叉,概算ﻬABSTRACTData thatthis design accordingto give tosettleto compli tion, complete the Threexinforest of Mulin to lianhehighwaystationsegment(1)first design stationsegment (2)thereleva nt technique indexsign forkind, geography forsecond class highwayroute, fromthis design learningalotof knowledge concerninghighways,passing analysis primitivedataing,accordingtotheroad's segment,characteristicsof termnature, suchas, ground thing,and hydrology etc., Basis highway engineering technique standard,highway routedesigning the normal waiting the transport, and completeto designunderthehelp thatthe teacher'sleading is withtheclassmate of constitute the circumstance, The designinside of stage first stepsinclude:Routedesign,The paperup settles the lines(mountainrange area, or moremountain range line),Drawtherouteplane chart, Proceedroute vertical sectionof design;Roadbed design,Completetwokilometer crossse ctions are with theroadbed the calculationof square ground and roadbed drainthe design;Road design, Cementconcrete road design;Smallbridgeculvert design, Complete the designof a culvert;The route crosses thedesign,Complete a route flat surface tocross; Design budgetary estimate establishment: Completes theentire line todesign the road section the preliminary design budgetary estimate;The application calculatordraws the engineering diagram, Complete under the teacher's leading request.wecompute the routeeven, vertical, horizontal main factor, d esigned the flat surface to designtheroadbed,roadthesizefor, small bridgeculvert, fromhere,successfully completed Qingnian to Qianjin ofthe Beicui highway in sectiontwostages preliminarydesigns.Key words:Route,roadbed,road, culvert,Routecross,Budgetar yestimate目录摘要 (Ⅰ)Abstract…………………………………………………………………………………Ⅱ第1章绪论 (1)1.1选题的背景、目的及意义 (1)1.2设计任务 (1)1.3 路线概况 (1)1.4 公路等级和技术标准 (2)1.5 路线采用的技术经济指标 (2)1.6路线设计起讫点 (3)1.7 本章小结 (3)第2章路线 (4)2.1路线方案的说明和比较 (4)2.1.1了解资料 (4)2.1.2定线的原则与方法 (4)2.1.3 定线具体过程……………………………………………………………42.1.4路线方案的比选 (5)2.2 路线平面设计 (5)2.2.1 确定各平曲线半径及缓和曲线长度 (5)2.2.2设计确定平曲线的原则 (6)2.2.3特殊线形设计方法………………………………………………………72.2.4 编制直线及转角一览表 (11)2.2.5平面图标注 (11)2.2.6 弯道视距的检查 (1)12.2.7绘图……………………………………………………………………112.3 路线纵断面设计…………………………………………………………………1 12.3.1点绘地面线………………………………………………………112.3.2 拉坡调坡定坡 (11)2.3.3确定纵坡度,变坡点的位置……………………………………………1 12.3.4 纵断面图的详细设计 (1)12.3.5平、竖曲线的组合 (11)2.3.6竖曲线要素的计算………………………………………………………1 22.3.7 平纵线形设计应注意避免的组合………………………………………122.4 本章小结 (13)第3章路基路面及排水 (14)3.1路基设计 (14)3.1.1 边坡的确定………………………………………………………………1 43.1.2 路基高度的确定 (14)3.1.3加宽超高设计 (1)53.1.4 排水系统的设计原则 (17)3.1.5横断面的绘出 (18)3.2路面设计……………………………………………………………………183.2.1设计原则 (19)3.2.2 路面结构的确定及材料的选择………………………………………193.2.3 施工要求………………………………………………………………193.2.4路面设计计算书………………………………………………………193.3 排水系统的设计原则…………………………………………………………283.4本章小结…………………………………………………………………28 第4章桥涵涵洞…………………………………………………………………294.1 全线采用的涵洞………………………………………………………………294.2涵洞的设计 (29)4.2.1 小桥涵位置确定………………………………………………………294.2.2洞口类型的选择 (2)94.2.3涵洞计算 (29)4.3 本章小结 (31)第5章路线交叉 (32)5.1交叉概述 (32)5.1.1交叉口设计的基本要求………………………………………………3 25.1.2交叉口设计的主要内容………………………………………………325.2交叉口设计类型………………………………………………………………325.3交叉口设计技术指标…………………………………………………………325.4交叉口设计 (32)5.5 本章小结.................................................................................34第6章环保设计..............................................................................356.1环保设计方案 (35)6.2 本章小结 (35)第7章设计概算..............................................................................367.1 概算的编制依据 (36)7.2路线工程概算项目主要包括的内容…………………………………………367.3本章小结 (37)结论 (38)参考文献..........................................................................................39 致谢 (40)第1章绪论1.1 选题的背景、目的及意义本次毕业设计是在对《公路勘测设计》、《路基工程》、《路面工程》、《桥梁工程》及其它有关专业课程的学习的基础上,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一段公路的两阶段初步设计任务。

核电厂重型道路路面结构设计

核电厂重型道路路面结构设计

1 引言
核电厂轻 、 重型道路按照 是否 作为运输大件设 备加 以区 分。 为了使重型道路具 有足够 的强度和 良好的稳定性 , 保证大 件运输 的顺利进行 , 同时考虑路面结构的经济合理性 , 降低 工
2 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设计流程
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的设计 流程 为 : 1 )计算道路使用年限 内标 准轴 载累计作用次数 一确定
张磊 , 戴德时
( 中科华核电技术研究 院上海分院 , 上海 2 0 0 0 3 0 )
ZH ANG L e i . DAI De - s h i
( C h i n a N u c l e a r P o we r T e c h n o l o g y R e s e a r c h I n s t i t u t e o f S h a n g h a i B r a n c h , S h a n g h a i 2 0 0 0 3 0 , C h i n a )
I 工程建设与设计
l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 D e Ⅲ
核 电厂重型道路路面结构设计
Nu c l e a r P o we r P l a n t He a v y Ro a d P a v e me n t S t r u c t u r e De s i g n
此外由于核电设备多道路路面结构设计是一项综合性工作除了认真确定设运输车辆选取等因素造成不确定性选取的标准轴载的作用计参数外还应充分结合当地气候土质材料使用经验以及次数富裕度较大标准轴载作用次数选取的可靠性还需进一施工及养护条件等因素切忌一味照搬其他项目的路面结构步验证在以后的工作中应求得与平板挂车相应的轴载换算设计做出与环境条件和使用要求相适应且经济合理的结构方法

路面设计课题研究论文(五篇):综合评分法评价沥青路面质量研究、谈公路工程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质量控制…

路面设计课题研究论文(五篇):综合评分法评价沥青路面质量研究、谈公路工程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质量控制…

路面设计课题研究论文(五篇)内容提要:1、综合评分法评价沥青路面质量研究2、谈公路工程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质量控制3、市政道路路面结构设计和病害防治研究4、公路沥青路面裂缝类病害预防性养护技术5、沥青路面同步碎石封层反射裂缝治理全文总字数:21313 字篇一:综合评分法评价沥青路面质量研究综合评分法评价沥青路面质量研究摘要:沥青路面的质量影响到公路运营的行车舒适性和耐久性。

影响路面质量的因素错综复杂,参与路面质量评价的指标甚多,所代表的路用性能也不尽相同。

为综合评价沥青结构层的整体性能,通过选取有代表性的指标并赋予相应权重对沥青路面进行综合评分,根据评价结果判定其质量的优劣及稳定性,以指导路面施工。

关键词:质量;关键指标;路用性能;均匀性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交通建设日益壮大,沥青路面在高速公路、地方公路、城市道路乃至乡村道路中得到广泛应用,沥青路面工程技术发展也经历了由弱到强的飞跃。

沥青路面的施工质量影响着公路运营的舒适度和耐久性,在公路行业中受到高度重视。

目前,我国沥青路面的施工质量主要采用单点控制,竣工后的检测数据决定其质量优劣,规范对某些指标的控制范围明显宽泛,较难做到施工过程的有效控制,由此造成沥青路面的早期损坏现象比较普遍,影响行车舒适性和安全性。

引起路面损坏的原因很复杂,因为影响沥青路面质量的因素很多,评价指标也较多,评判的标准也多种多样。

为综合评价沥青结构层的整体性能,提出采用综合评分法对沥青路面质量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判定路面质量的优劣,以此加强沥青路面施工质量的管控。

1综合评分法简介综合评分法是通过打分来对影响路面质量因素的项目进行量化处理,对评价的项目赋予不同的分值,采用加权相加得出总分,以此为基础进行综合评价。

在沥青路面众多质量指标中,优先选出具有代表性的、关键性的沥青混凝土指标,并依据事先确定各项关键指标的评分细则和标准依次进行打分,再根据各关键指标在沥青路面总体质量控制中所占权重进行综合评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路面结构设计论文
摘要:当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受到正温梯度作用时,混凝土板向上翘曲,在车辆荷载作用下板面将产生向下位移,此时车辆荷载与正温梯度作用叠加后产生使混凝土板内拉应力增大的效果。

温度应力是促使混凝土路面板破坏的直接原因之一,因而研究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温度应力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

在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设计中,必须对温度变化的情况下路面板内产生的应力进行分析,以了解应力的最大值及其出现的位置。

1 温度场分析
规范通过对板边中部温度翘曲应力和面板厚度、面板长度、混凝土弹性模量以及地基模量关系进行了大量的计算,取得大量温度翘曲应力数据,并对计算结果采用回归技术进行统计分析,建立了板边中部温度翘曲应力公式:
式中,为板边中部温度翘曲应力,为路面板的温度收缩系数,为混凝土的弹性模量,为路面板厚度,为路面板的温度梯度,为温度翘曲应力系数,与路面结构相对刚度半径有关。

但由于超韧性纤维混凝土路面板薄,并不适用于本规范,按照公式计算的结果误差很大,甚至造成错误。

为此,在没有成熟的理论依据前提下,本文通过有限元进行系统分析温度应力的变化。

采用有限元分析混凝土板的翘
曲应力可以方便考虑正或负温度梯度作用下地基反力对翘曲应力的影响。

路面板温度应力的分析基于以下基本假设:①上下面层板为等厚板,且材料均质连续、各向同性;②双层板的弯曲均为小挠度变形,且四边自由;③双层板层间竖向连续、无夹层,也无脱空和嵌入现象,结合方式可分为完全结合式、完全自由式或介于两者之间的半结合式;④面层层间接触良好,不存在热阻;⑤下面层板板底与基层竖向连续。

1.1计算参数的确定和模型的建立
本文选用的材料参数见表1。

其中,面层厚度的取值范围由试验路实际厚度扩展得到,取路宽为6.5m,其中纤维混凝土板的平面尺寸为5m(宽)×5m(长),弯拉强度标准值,密度为2000kg/m3,线膨胀系数=1.0×10-5/ºC,温度梯度 =0.88 ºC/cm,其他参数见表1,有限元模型见图1。

为了使计算结果更加准确,将面板边缘最不荷载处的单元格进行了细化。

从结果来看,温度梯度相差最大的温度发生在1、2层,随着深度的增加,温度梯度逐渐减小,与规范对比结果来看,前两层温度梯度差在2 左右,这与本模型的结构形式有关。

总体来看,与规范规定吻合较好。

2 车载、温度场及其共同作用下板中应力分析
本文重点研究车载和温度应力共同作用下的超韧性纤维混凝土路面进行有限元分析。

行车荷载采用单轴双轮组标准轴载 =100kN,轮胎内压力为
=0.7MPa,单个轮压作用单圆直径按照,作用面积简化为矩形加载板边中部,在计算时仅考虑对称轴上单侧荷载作用。

分别考虑正负温度梯度和荷载共同作用下,板中应力分布情况见图3-图7。

由上图可以看出,当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受到正温梯度作用时,混凝土板向上翘曲,在车辆荷载作用下板面将产生向下位移,所以此时车辆荷载与正温梯度作用叠加后产生使混凝土板内拉应力减小的效果。

而图7所示,水泥混凝土板受到正温度梯度作用,混凝土板向下翘曲,此时,车辆荷载与负温度叠加后产生使板内拉应力增加的效果。

3 结论
(1)本模型温度梯度与规范对比结果来看,前两层温度梯度差在2 左右,这与本模型的结构形式有关。

总体来看,与规范规定吻合较好,可做为有限元分析使用。

(2)当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受到正温梯度作用时,混凝土板向上翘曲,在车辆荷载作用下板面将产生向下位移,此时车辆荷载与正温梯度作用叠加后产生使混凝土板内拉应力增大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孙家瑛,陈建祥,吴初航,陆星.硅灰对水泥基PP纤维复合材料路用性能的影响.建筑材料学报,2011.3
[2] 秦勤,黄开元,马祖桥.安徽省县乡公路现有路面结构型式的分析评价及对策[J].交通标准化.2004(12): 100-10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