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眼位眼隐斜视问题

合集下载

眼位偏斜的判断标准(一)

眼位偏斜的判断标准(一)

眼位偏斜的判断标准(一)
眼位偏斜的判断标准
引言
眼位偏斜是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其特征是眼球的定位异常。

准确判断眼位偏斜是确诊和治疗的关键,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眼位偏斜判断标准。

水平方向上的判断标准
•视觉轴水平方向偏斜
–角度小于5度:属于正常现象,不视为眼位偏斜。

–角度在5度至10度之间:可视为轻度眼位偏斜,但需要结合患者的症状进一步确定是否需要治疗。

–角度大于10度:属于明显的眼位偏斜,需要进行治疗。

垂直方向上的判断标准
•视觉轴垂直方向偏斜
–角度小于5度:通常视为正常现象。

–角度在5度至10度之间:可能属于轻度眼位偏斜,但还需要结合其他症状来做进一步判断。

–角度大于10度:可确定为明显的眼位偏斜,需要进一步治疗。

斜视的判断标准
•双眼斜视
–视觉轴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均有明显偏斜。

–通常伴随其他斜视症状,如复视、眼疲劳等。

–这种情况需要及时就医,并进行专业治疗。

结论
准确判断眼位偏斜的严重程度对治疗和康复非常关键。

文章介绍了水平、垂直方向上以及斜视的判断标准,这些标准可以帮助医生和患者更好地了解眼位偏斜的程度,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详解眼斜位

详解眼斜位

详解眼位(眼隐斜视)问题由《美式21项验光视觉检查法》书作者黄炳南先生撰写在广大验光员学习屈光检查后,让更多的验光人员了解视觉,我们必须对眼位这个概念了解清楚,要知道它到底是表达什么意义,作用是什么?眼位的定义是什么?首先,我们要知道,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隐斜视,没有一个人有绝对的正眼位,当隐斜视大到一定的程度时,当融像贮备代偿不足时,就会有不同程度的视觉问题出现。

这些视觉问题就是可以通过对眼位的测试,得到可靠的依据,再对眼睛视觉进行矫正。

测试方法与处理方法,请参考《美式21项验光视觉检查法》书或《隐斜视测试与AC/A比值的分析》.再次让我们看一下英文是怎样表示眼位:“Distance lateral phoria”:我们常以“远眼位”为表示,但如从英文整体的含义上来说,应该“视远时水平性隐斜视”。

Phoria表示为隐斜视,但出现显斜视时,英文是用“heterotropia或strabismus”来表示的。

“Near lateral phoria”:我们常以“近眼位”为表示,但如从英文整体的含义上来说,应该“视近时水平性隐斜视”。

当我们在测试眼位(水平性隐斜视)时,就是破坏两眼的融像,通常我们分离融像的方法有四种:红绿分离法、偏光分离法、棱镜分离法、成像不同分离法(马氏杆法就是)。

每种方法各有优点与缺点,也就是说,各种方法测试出来的数据有小偏差,但远眼位(视远时水平性隐斜视)测试时,偏差的数据更小,近眼位(视近时水平性隐斜视)时,偏差的数据略大些。

(以后有机会可以写出各种方法测试的优缺点文章)一、正位眼与隐斜视没有隐斜视的两眼我们称为“正位眼”,又称正位视。

在融像机能大部分或完全消失的情况下,眼球仍能维持其功能性原在位,无偏斜趋势的状态。

如两眼注视一物体时,遮盖其中一眼,而两眼视线仍能准确的投向该物体,且不出现分离现象。

但实际上绝对正位眼是不存在的。

每一人都有隐斜视存在。

只是每人的隐斜视程度、情况不一样而已。

隐斜测量与分析

隐斜测量与分析

隐斜测量与分析l 隐斜视介绍与测量在我们平时的验光过程中,除了普通的屈光检查,还有很多必要做的视觉方面的测试,这样才能算是一个比较完善的验光过程。

但目前广大眼镜企业验光只是停留在单独的屈光检查,就是只是查近视、远视、散光、老视的度数,并没有对眼睛的视觉方面进行检查,如AC/A比值、不等像、立体视觉等,这样会导致很多视觉问题是根本没法检查原因与处理,对众多的视觉患者得不到良好的帮助,应是广大验光的负责。

在大家学会对眼睛的屈光检查后,想进一步学习就是视觉方面的内容。

在视觉方面的内容最开始就是学习什么是双眼视觉与斜视,在了解双眼视觉的基本概念后,就要学习如何对隐斜视测量与AC/A比值的测量,它也是视觉学习的入门与基础。

下面我们开始说测试隐斜视的测量。

一、隐斜视的定义每一人都有隐斜视存在。

只是每人的隐斜视程度、情况不一样而已。

隐斜视,顾名思义,就是隐性的斜视,我们用眼看上去,是看不出有斜视,它是用眼睛的聚散功能(融合力)做为一种补偿,而不表现出来的一种看不出的、潜在性的眼位偏斜。

隐斜视的融合力代偿不足时,就会引起症状(视疲劳等),如不得到处理或是治疗的话,就会造成双眼视觉系统的状态恶化。

二、隐斜视引起视觉问题的诊断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隐斜视,但不是每一个人都会有视觉问题的出现,当出现融合力代偿不足或混乱时,才会出现视觉问题,我们一般要进行以下的方法来诊断是否有问题:1. 遮盖法:遮盖一只眼睛,打破双眼融像后,再次双眼融像时,测试眼球的运动状态2. 屈光检查:由于屈光问题,调节集合失平衡3. 眼位测试(斜视度数的测量):眼位处于不正常范畴内,引起视觉问题4. 聚散功能测试(融合贮备):眼肌控制能力不足,引起视觉问题上面的第2、3点正是我们本文的主点,与AC/A比值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后面有的解说。

三、隐斜视引起代偿不足的情况当我们对隐斜视引起视觉问题诊断后,隐斜视影响融合力代偿不足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方面:为视觉系统自身问题:1. 用眼不卫生,即不良环境下使用眼睛,或眼镜使用过度或使用不当2. 调节异常,即眼睛调节过度或是调节不足,使眼睛调节不协调3. 屈光不正(矫正不全),即度数矫正不正确,没有矫正到适合的度数4. 辐辏异常,即辐辏不足或辐辏过度,使眼肌功能不协调5. 聚散功能问题,融合力问题,立体视功能的能力问题第二方面:为身体健康问题。

实验六 眼位的检查

实验六 眼位的检查

正位视
内隐斜
外隐斜
Von Graefe检查

原理:利用综合验光仪,在右眼前放置基底向内 12Δ的棱镜,左眼前放置基底向上6Δ的棱镜来分离 相同的视标以消除融合进行隐斜视定量检查,是常 见的隐斜测试方法之一。
Von Graefe检查
RE 12 Δ BI
LE 6 Δ BU
E E


总 结
眼屈光学
眼位检查
教学任务:利用两种方法互相检查眼位 教学目的:加深对隐斜的理解,掌握隐斜视
的测定方法
仪器设备:综合验光仪,隐斜计
正位视
正位视 “完全” 融合机制无论是否存在眼位都呈现正常。 隐斜视 眼球有潜在的偏转趋势,在融合机制的作用下使
眼位呈现正常。
二者的鉴别点:融合反射
眼位检查的方法
隔离双眼视野:马氏翼(Maddox
Wing);同
视机;遮盖实验(Cover test)
改变单眼视标:马氏杆(Maddox 三棱镜分视:Von 后像投射
Rod);
Graefe测试
Maddox Rod
通过在一眼前放置马氏杆,使点光源变成直线
,从而使双眼物像不同,起到打破融合反射的 目的. 通过判断点线的关系,判断隐斜的性质,根 据隐斜的性质来决定在眼前所加棱镜的方向 ,然后逐渐增加至点线重合,定量检查出隐 斜视.
眼位检查的注意事项 眼位检查的意义
பைடு நூலகம்

详解眼位——眼隐斜视

详解眼位——眼隐斜视

( 佩利阿 ) 核传导至双 眼的 内外直肌 ,使之协调运动 , 从而维持一个清晰的融像 。
大 脑控 制两 眼 眼肌运动 范 围产生双 眼单 视 ,这个 能力称为融像贮备 ,也就是聚散功能 ,即集合贮备 。 双 眼单 视融 像力 分为运 动性 融像和 感觉 性融像 。
融像贮备是运动性融像 ,并不是感觉性融像 ( 感觉性融 像的 眼球并不会运动 ,与近感性集合 有别 )。
( P a n u m ’S)”空间内 。
隐斜视 的 融像力 代偿 不足 时 ,就会 引起 不适 症状
( 视疲劳等 ),如得不到正确处理 ,就会造成双 眼视觉
系统的状态恶化 。
种冲动 ( 信息 ) 而引起的集 合 。 ( 4)紧张性集合 :又称为 “ 张力性集合 ” 。为调
节性集合 、融像性集合 、近感性集合之9 1 " t 9 , 其他残留集
些偏差 ,但远 眼位 ( 视远时水平性隐斜视 )测试 性 隐斜视 ) 测试 时 ,偏差的数据 略大 。
集合 ( 辐辏 )的 目的在 于维持 两 眼单视 ,是否 出
现 复视 及其程度D P 可 由公式 1 确定 :D P 一般 不要超过 4 - 5( 本值还没有得到证明 )。
融像 贮 备 是 为 了让 双 眼有 立 体 视 觉 ; 良好 的 双
( 2) 调节f 集合 :眼进行调节时所伴随发生的集合。
( 3)近感性集合 :将远处物体 向近处移动 ,由于 这种接近在眼前的物体 ,为视觉所感知 ,接近作用为一
眼单视 功能 ,使 双眼 立体视 更好 地建立 在 “ 帕努 姆 氏
2融像贮备
当双 眼注视一 个物 体时 ,大脑 控制 两 I  ̄ 1 E I  ̄ 运 动 使视线 同时落在一个点上 ,两 眼视线起到集合或开散作 用 ,使双 眼单视 。两 眼同时感知物体 ,使双眼视网膜融 像为一个 ,这个过程称为融像反射 ;为了维持双眼单视 作用 ,由视 中枢神经发 出的运动性冲动指令 ,经 P e r l i a

眼位检查及斜视测定矫正方法

眼位检查及斜视测定矫正方法

眼位相关检查
眼位检查
•对眼球位置进行的检查
–斜视是指两只眼睛位置“不平行”,所以斜视很多时候不分左右眼,但是部分斜视可以分,比如说废用性外斜,麻痹性性斜视等
眼位的分类
•正位:
–无论无融合反射是否出现,眼睛始终保持正位的情况
•隐斜:
–眼球有潜在的偏斜趋势,在融合反射的作用下眼位正常,打破融合则出现眼位偏斜•显斜:
–无论融合发射是否存在,眼位始终出现明显偏斜
斜视检查方法
•打破融像的方法:
–分开两眼的视野,如遮盖
–改变两眼视物的形态,如红绿、马氏杆–棱镜分离两眼的视野
眼位检查方法•角膜映光法(HT
):检查患者是否有显性斜视状态
在瞳孔缘外斜视
15°
在瞳孔缘和角
膜缘之间为外
斜30°左右
在角膜缘为外
斜45°左右
荧光点位于鼻侧(内侧),则该眼位外斜,在外侧为内斜
内斜45°
遮盖法
•判断未遮盖眼是属于注视眼还是非注视眼,如果是非注视眼则一定伴有显性斜视,如果是注视眼则可能是斜视,可能正常
双眼正位,遮盖左眼,观察右
眼,右眼不动,则右眼处于注
视眼状态,说明患者可能是正
常或者左眼异常。

详解眼斜位

详解眼斜位

详解眼位(眼隐斜视)问题由《美式21项验光视觉检查法》书作者黄炳南先生撰写在广大验光员学习屈光检查后,让更多的验光人员了解视觉,我们必须对眼位这个概念了解清楚,要知道它到底是表达什么意义,作用是什么眼位的定义是什么首先,我们要知道,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隐斜视,没有一个人有绝对的正眼位,当隐斜视大到一定的程度时,当融像贮备代偿不足时,就会有不同程度的视觉问题出现。

这些视觉问题就是可以通过对眼位的测试,得到可靠的依据,再对眼睛视觉进行矫正。

测试方法与处理方法,请参考《美式21项验光视觉检查法》书或《隐斜视测试与AC/A比值的分析》.再次让我们看一下英文是怎样表示眼位:“Distance lateral phoria”:我们常以“远眼位”为表示,但如从英文整体的含义上来说,应该“视远时水平性隐斜视”。

Phoria表示为隐斜视,但出现显斜视时,英文是用“heterotropia或strabismus”来表示的。

“Near lateral phoria”:我们常以“近眼位”为表示,但如从英文整体的含义上来说,应该“视近时水平性隐斜视”。

当我们在测试眼位(水平性隐斜视)时,就是破坏两眼的融像,通常我们分离融像的方法有四种:红绿分离法、偏光分离法、棱镜分离法、成像不同分离法(马氏杆法就是)。

每种方法各有优点与缺点,也就是说,各种方法测试出来的数据有小偏差,但远眼位(视远时水平性隐斜视)测试时,偏差的数据更小,近眼位(视近时水平性隐斜视)时,偏差的数据略大些。

(以后有机会可以写出各种方法测试的优缺点文章)一、正位眼与隐斜视没有隐斜视的两眼我们称为“正位眼”,又称正位视。

在融像机能大部分或完全消失的情况下,眼球仍能维持其功能性原在位,无偏斜趋势的状态。

如两眼注视一物体时,遮盖其中一眼,而两眼视线仍能准确的投向该物体,且不出现分离现象。

但实际上绝对正位眼是不存在的。

每一人都有隐斜视存在。

只是每人的隐斜视程度、情况不一样而已。

眼位检查 眼位检查概述

眼位检查 眼位检查概述
眼位检查概述
Overview of eye position examination
眼位:两眼在注视同一物体时,眼球的位置
M M
眼球位置正常
M
M
眼球位置异常--斜视
正位视
显斜视
隐斜视
隐斜视(phoria):眼球有潜在的偏转趋势,在双眼同时视的条件下,融合机制可建 立,使眼位呈现正常,融合力打破时,眼位偏斜。90%~95% 的正常人存在隐斜视
垂直隐斜视: < 1Δ; 旋转隐斜视为0.752°±1.15° 水平隐斜正值代表内隐斜(Eso),负值代表外隐斜(Exo) 旋转隐斜视正值代表内旋隐斜,负值代表外旋隐斜
*《Clinical Management of Binocular Vision ---Heterophoria,Accommodative,and Eye Movement Disorder》 4th Edition Mitchell Scheinman & Bruce Wick
水平隐斜
外隐斜
M
外直肌
M
内直肌
水平隐斜
内隐斜
水平隐斜 不分眼别
恒定性显性斜视,一只眼 恒定偏斜,需要加上眼别隐斜
垂直隐斜 加上眼别
左眼下隐斜
旋转隐斜
右眼内旋隐性斜视
左眼内旋隐性斜视
旋转隐斜
旋转隐斜 不加眼别
右眼外旋隐性斜视
左眼外旋隐性斜视
隐斜视的正常值*
远距离水平隐斜:-1Δ± 2Δ( +1~-3Δ) 近距离水平隐斜:-3Δ± 3Δ(0~-6Δ)
隐斜视的视觉症状
隐斜视患者由于要付出一定的融合力才能保持眼位处于正位。持 续使用神经肌肉储备力量可以引起:头痛、眼酸痛、改变注视点 困难、畏光等视疲劳症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详解眼位(眼隐斜视)问题在广大视光师学习屈光检查后,让更多的验光人员了解视觉,我们必须对眼位这个概念了解清楚,要知道它到底是表达什么意义,作用是什么?眼位的定义是什么?首先,我们要知道,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隐斜视,没有一个人有绝对的正眼位,当隐斜视大到一定的程度时,。

当融像贮备代偿不足时,就会有不同程度的视觉问题出现。

这些视觉问题就是可以通过对眼位的测试,得到可靠的依据,再对眼睛视觉进行矫正。

测试方法与处理方法,请参考《美式21项验光视觉检查法》书或《隐斜视测试与AC/A比值的分析》,网址:/bbs/post/view?bid=119&id=7493351&sty=1&tpg=1&age=0再次让我们看一下英文是怎样表示眼位:“Distance lateral phoria”:我们常以“远眼位”为表示,但如从英文整体的含义上来说,应该“视远时水平性隐斜视”。

Phoria表示为隐斜视,但出现显斜视时,英文是用“heterotropia或strabismus”来表示的。

“Near lateral phoria”:我们常以“近眼位”为表示,但如从英文整体的含义上来说,应该“视近时水平性隐斜视”。

当我们在测试眼位(水平性隐斜视)时,就是破坏两眼的融像,通常我们分离融像的方法有四种:红绿分离法、偏光分离法、棱镜分离法、成像不同分离法(马氏杆法就是)。

每种方法各有优点与缺点,也就是说,各种方法测试出来的数据有小偏差,但远眼位(视远时水平性隐斜视)测试时,偏差的数据更小,近眼位(视近时水平性隐斜视)时,偏差的数据略大些。

(以后有机会可以写出各种方法测试的优缺点文章)一、正位眼与隐斜视没有隐斜视的两眼我们称为“正位眼”,又称正位视。

在融像机能大部分或完全消失的情况下,眼球仍能维持其功能性原在位,无偏斜趋势的状态。

如两眼注视一物体时,遮盖其中一眼,而两眼视线仍能准确的投向该物体,且不出现分离现象。

但实际上绝对正位眼是不存在的。

每一人都有隐斜视存在。

只是每人的隐斜视程度、情况不一样而已。

隐斜视,就是隐性的斜视,我们用眼看上去,是看不出有斜视,它是用眼睛的聚散功能(融合力)做为一种补偿,而不表现出来的一种看不出的、潜在性的眼位偏斜。

请参考《美式21项验光视觉检查法》书或《隐斜视测试与AC/A比值的分析》。

二、融像贮备当双眼注视一个物体时,大脑控制两眼眼肌运动使视线同时落在一个点上,两眼视线起集合或开散作用,使双眼单视。

两眼同时感知物体,使双眼视网膜融像为一个,这个过程融像反射,为了维持双眼单视作用,由视中枢神经发出的运动性冲动指令,经Perlia(佩利阿)核传导至双眼的内外直肌,使之协调运动,从而维持一个清晰的融像。

大脑控制两眼眼肌运动的能力,并能产生双眼单视,这个控制眼肌的范围,就是融像贮备,也就是聚散功能,又称为集合贮备。

双眼单视融像力分为运动性融像和感觉性融像。

融像贮备是运动性融像,并不是感觉性融像(感觉性融像的眼睛并不会运动,与近感性集合有别)。

融像贮备就是为了让双眼有立体视觉,良好的双眼单视功能,使双眼立体视更好的建立在“帕努姆氏(Panum’s)”空间内。

隐斜视的融像力代偿不足时,就会引起症状(视疲劳等),如不得到处理或是治疗的话,就会造成双眼视觉系统的状态恶化。

请参考《美式21项验光视觉检查法》书或《隐斜视测试与AC/A 比值的分析》。

根据Morgan常值,一个正常人的眼睛的融像贮备为:视远时BI 4△±2 ~BO 10△±4;视近40cm时BI 13△±5 ~BO 11△±7。

也就是说,正常人的正视眼能在这些值范围内看清楚物体并正常融像,有双眼单视功能。

三、眼睛集合(辐辏)聚散功能集合,即是当眼球的近点反应。

两眼同时注视一物体,当物体移近(6米以内)时,眼球借内外二直肌向内转,使两眼视线集合于一点上,方能产生双眼单视。

物体越近,眼球内转程度愈大,此种称为集合(辐辏)。

集合(辐辏)之目的在于维持两眼单视,是否出现利复视及其程度DP可式确定:DP一般不要超过±5。

(本值还没有得到证明)DP = V + VD + PE + Ph上式中VD为集合需求;PE为棱镜度数,基底向外为正值,基底向内为负值;Ph为隐斜视度,内隐斜视为正值,外隐斜视为负值;此三者总和为集合刺激,V为集合反应(多数指为近感性集合与调节性集合之和,为负值),可从0至最大集合,但为持久而舒适,须有一定量地集合贮备,其贮备足够与否,由各种测试值(即是模糊、破裂、恢复)与各种规则来确定,如Morgan 常值等。

若集合反应与聚散刺激之差超过Panum’s区的融像范围则出现复像。

眼三联运动:当眼视近时,集合变大,调节增加,瞳孔缩小。

请参考《美式21项验光视觉检查法》书或《隐斜视测试与AC/A比值的分析》。

集合分类:⌝融像性集合:又称为视差性集合,为了使双眼单视。

使双眼融像所引起的集合。

此集合的动力学为“阶梯”反应,潜伏期为150msec,持续期为500msec,最大速度为每秒40度,聚合比开散稍快,持续视差性集合的平均增益为0.99。

聚散可出现不对称轨迹,如阅读时,聚散为扫视性集合。

扫视性集合可以解释在一定的距离内,为何一只眼有集合,一只眼没有集合,或是一只大的集合量,一只小的集合量,但这个集合总量一定是个固值⌝调节性集合:眼进行调节时所伴随发生的集合。

⌝近感性集合:将远处物体向近处移动,由于这种接近在眼前的物体,为视觉所感知,接近作用为一种冲动(信息)而引起的集合。

⌝紧张性集合:为正常保持双眼视线平行的那部分集合。

紧张性集合解释:又称为“张力性集合”。

为调节性集合、融像性集合、近感性集合之外的其它残留集合的总合部分,它是由一部分内直肌的紧张,一部分由集合核,大脑等神经支配的紧张性冲动所引起,以维持“第一眼位(又称解剖学眼位、原眼位、原在位注视眼位)”后的两眼平行关系。

它也受固视反射、内耳迷路反射的影响,紧张性集合在深麻痹状态下不发生,清醒时则存在,同时变受神经反射运动的影响。

(此集合可以解释双眼生理结构眼位问题)。

是运用已过的神经支配来决定现在各此后的补充神经支配。

一般大小为约3△。

集合还有很多种分类,在这里就不一一说明,如“非对称性集合、反射性集合、自主性集合、非自主性集合、比较集合、静态性集合”等,以后的文章有提到“静态性集合”(static convergence),它是指在无调节下所出现的集合。

融像性集合与融像贮备(集合贮备)两者的意义不同。

融像性集合是指正常的眼睛在没有外界的干涉下,要两眼单视所使用的集合量;融像贮备是指在人为的干涉下,眼睛要两眼单视所要使用的集合量的范围,这也是为了适应某些生理或病理的需要还具有一定程度的单独活动范围。

四、远眼位(视远时水平性隐斜视)远眼位(Distance lateral phoria)实体上是“视远时水平性隐斜视”。

我们常用的测试方法有马氏杆测试法、偏光分离法、Von Graefe方法来测试出远眼位的量。

测试方法请参考《美式21项验光视觉检查法》书或《隐斜视测试与AC/A比值的分析》。

所测试出来的视远时水平性隐斜视值的意义,所表达就是当双眼看无限远时,为了双眼单眼,纠正已偏离平行的两眼视线。

此时纠正的集合值就是为远眼位。

“视远时水平性隐斜视”的值就是等于融像性集合,此时近感性集合为零、调节性集合为零,紧张性集合也不包括在内。

根据Morgan常值,正常两眼的远眼位“视远时水平性隐斜视”的值为:外隐斜(BI 1△±2)根据Morgan常值,正常眼睛视远时的融像贮备为:BI 4△±2 ~BO 10△±4。

我们可以做个实验,在正视的眼睛前面加负球镜片,使眼睛使用调节力,在调节力增大并能维持双眼清晰的情况下,眼睛都可以维持双眼单视功能,就是这个融像贮备起的作用。

大家再做一种实验,就是在正视的眼睛前加上负球镜度后,再测试融像贮备值一定有所改变,所改变的值多少就是加上负球镜后眼睛利用融像贮备的值多少。

这现象可以解释有视远时,正常眼睛调节,为了双眼单视,在一定的范围内可以不出现内聚运动。

当负球镜加大到一定的程度时,双眼单视就会被破坏,一般加大到-6.00DS以上时,双眼单视就会有问题。

视远聚散功能测试中的破裂值在Morgan常值是BO 19△±8。

所以加大到-6.00DS 时,也是接近聚散功能中破裂状态。

五、近眼位(视近时水平性隐斜视)近眼位(Near lateral phoria)实体上是“视近时水平性隐斜视”。

我们常用的测试方法有马氏杆测试法,Von Graefe方法来测试出近眼位的量。

测试方法请参考《美式21项验光视觉检查法》书或《隐斜视测试与AC/A比值的分析》。

所测试出来的“视近时水平性隐斜视”值的意义,所表达就是当眼睛视近时,为了双眼单视,双眼视线必须对准一个点上,纠正偏离对准线的两眼视线。

此时纠正的集合值就是为近眼位。

“视近时水平性隐斜视”的值就是等于融像性集合,不包括近感性集合、调节性集合。

在固定的近距离内,近感性集合是一个固值、调节性集合是一个固值,眼睛在近感性集合与调节性集合作用下,还差多少集合才能双眼单视,这个差就是“视近时水平性隐斜视”值。

根据Morgan常值,正常两眼的近眼位“视近时水平性隐斜视”的值为:外隐斜(BI 3△±5)根据Morgan常值,正常眼睛视近时的融像贮备为:视近40cm时BI 13△±5 ~BO 11△±7。

我们可以做个视近40cm时的实验,在正视的眼睛前面加正球镜片,使眼睛放松调节力,在调节力减少并能维持双眼清晰的情况下,眼睛都可以维持双眼单视功能,就是这个融像贮备起的作用。

当眼睛放松到一定的程度,只能把近视标移近眼睛才能看清楚。

大家再做一种实验,就是在正视的眼睛前加上正球镜度后,再测试融像贮备值一定有所改变,所改变的值多少就是加上正球镜后眼睛利用融像贮备的值多少。

这现象可以解释有视近时,正常眼睛极少或无需要调节,为了双眼单视,可以出现内聚运动。

这种运动也称为“静态性集合”。

瞳距越大,所要求的视近集合量就越大。

但它们的相差量并不是很大,如PD=60mm,看40cm 时,要14.1△;PD=67mm,看40cm时,要15.7△。

瞳距相差7mm时,集合要求量相差也只是1.6△。

在正常人的近融像贮备值内所占有的比例不高。

PD=64mm正视、正常的眼睛在视近40cm时,眼睛从平行视线到会聚一点,眼睛的集合总量为15△,它包括近感性集合、调节性集合,融像性集合。

这个视近集合总量不可以也叫做“近眼位”,如从中文的涵义上来看,近眼位就等于视近时集合总量是合理的,但实际“近眼位”在绝多数情况下所表示的是“视近时水平性隐斜视”(Near lateral phori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