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分泌疾病
内分泌系统疾病护理常规

内分泌系统疾病护理常规一、内分泌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内分泌系统包括人体内分泌腺及某些脏器中内分泌组织所形成的一个体液调节系统。
其主要功能是在神经支配和物质代谢反馈调节基础上释放激素,从而调节人体内的代谢过程、脏器功能、生长发育、生殖衰老等多种生理活动和生命现象,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以适应复杂多变的体内、外变化。
内分泌系统疾病的发生系由于内分泌及组织和(或)激素受体发生病理状态所致。
1、热情接待病人,安排床位,做入院介绍。
2、测量生命体征和体重,糖尿病病人还要测量身高和腹围,记录在病历上并通知医生。
3、准确及时执行医嘱,并遵医嘱做好饮食、药物宣教。
4、协助留取化验标本,做好各项检查前宣教。
5、经常巡视观察病人情况,发现异常告知医生并及时处理,同时做好护理记录。
6、危重病人应加强基础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7、对病人及家属进行健康宣教,使他们了解疾病相关知识,更有利于维护病人健康。
二、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护理常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Hyperthyroidism)简称甲亢,是指由多种病因导致甲状腺功能增强,从而分泌甲状腺激素(TH)过多所致的临床综合征。
其特征表现为基础代谢增加、甲状腺肿大、眼球突出和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失常。
1、体位与休息将病人安置于安静、无强光刺激的房间,保证充分休息。
合并甲亢心脏病或甲亢危象等重症病人应遵医嘱绝对卧床休息。
2、饮食护理给予“三高一低”饮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低碘饮食),鼓励多饮水,禁止饮用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饮料,以免引起病人精神兴奋。
病人腹泻时应食用含纤维素少且容易消化的食物。
3、心理护理关心体贴病人,态度和蔼,以减轻病人心理负担,避免情绪激动。
4、病情观察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定期测体重(一般每周1次),如发现病人有高热、心率增快、烦躁、大汗、腹泻、呕吐等症状加重时,提示可能有甲亢危象,应立即通知医生,积极配合抢救。
5、药物治疗护理遵医嘱指导病人按时按量服药,注意观察有无药物不良反应,如白细胞、血小板减少,皮疹、发热、关节痛及肝功能损害等。
疾病第十七章内分泌系统疾病

第十七章 内分泌系统疾病
谢谢!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二节
糖尿病
•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是由于胰岛素 绝对或相对不足或靶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或 胰岛素本身存在结构上的缺陷而引起糖代谢紊乱 为主的一种慢性疾病。临床表现三多(多饮、多 食、多尿)一少(体重减轻)。
第一节
第二节 糖尿病
第十七章 内分泌系统疾病
分类
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Ⅰ型、幼年型) 原发性 糖尿病 继发性 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 病(Ⅱ型、成年型): 最常见,90%,本章主 要介绍
2.病理变化
(1)胰岛病变:
Ⅰ型:早期胰岛病变是以淋巴细胞浸润为主的炎 症性改变,后期胰岛变小,数目减少,B细胞颗粒 变性、坏死; II型:早期病变不明显,后期B细胞减少,胰岛淀 粉样变性。
第一节
第二节 糖尿病
第十七章 内分泌系统疾病
2.病理变化
(2)血管病变:可累及全身血管,引起相应器官 病变。
第一节 甲状腺疾病
第二节
第十七章 内分泌系统疾病
3.病理临床联系
•甲状腺体积增大、功能亢进。
•基础代谢率增强→易激动、手震颤、脉搏加快、 易饿多食、多汗消瘦、眼球突出等临床表现。
第一节 甲状腺疾病
第二节
第十七章 内分泌系统疾病
三、甲状腺肿瘤
(一)甲状腺腺瘤
是甲状腺滤泡上皮来源的一种常见良性肿瘤。 女性多见,多发生于中、青年。肿瘤多为单发,圆 形或类圆形,包膜完整,直径约3~5cm。
第一节 甲状腺疾病
第二节
第十七章 内分泌系统疾病
2.病理变化
肉眼观:
甲状腺弥漫性对称性肿大,体积可达正常 2~4倍,表面光滑,质软,切面灰红,分 叶状,含胶质少,如肌肉状。
内分泌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原则

内分泌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原则一、引言内分泌性疾病是指机体内分泌系统发生功能紊乱导致的各种疾病。
随着生活方式的变化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内分泌性疾病的发生率逐年增加。
准确的诊断和科学的治疗原则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二、主体1. 诊断原则内分泌性疾病的诊断依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多种方法综合判断。
下面介绍几个常见内分泌性疾病的诊断要点:(1)甲亢:甲亢是指甲状腺功能亢进所导致的一组临床表现,并伴有血液中自由三碘甲腺原氨酸(FT3)、自由四碘甲腺原氨酸(FT4)及促甲状腺激素(TSH)浓度异常升高。
其主要临床特征包括心动过速、代谢亢进等,通过血液检查可明确诊断。
(2)甲减:甲减是由于机体缺乏甲状腺激素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
血液中FT3、FT4和TSH浓度异常降低,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则有所增高。
诊断时应注意甲减的临床表现,并结合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3)糖尿病:糖尿病是由胰岛素分泌缺陷、胰岛细胞功能障碍或机体对胰岛素抵抗导致的代谢紊乱性疾病。
临床上常见的类型包括Ⅰ型和Ⅱ型。
通过血液中空腹血糖、餐后血糖以及HbA1c水平等指标,可以帮助医生明确诊断并制定治疗方案。
2. 治疗原则(1)个体化治疗:内分泌性疾病在不同个体中表现和发展可能存在差异,因此治疗应根据患者个人情况进行个体化选择。
例如,在甲亢患者中,应考虑患者年龄、心率水平、合并其他心脏或肺部疾病等因素,选择抗甲状腺药物、碘治疗、手术治疗或放射性碘治疗等方法。
(2)药物治疗:内分泌性疾病的一线治疗通常包括药物治疗。
例如,在甲亢患者中,抗甲状腺药物是最常用的治疗方法。
药物剂量应个体化调整,维持患者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水平在正常范围内。
(3)手术治疗:对于部分内分泌性疾病,如甲亢、垂体肿瘤等,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存在严重并发症时,可能需要考虑手术治疗。
手术能够快速消除异常组织或肿块,并有效控制相关临床表现。
(4)生活方式干预:对于某些内分泌性疾病来说,改变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也非常重要。
内分泌科常见疾病护理

内分泌科常见疾病护理内分泌科是研究调节人体内各种内分泌激素的合成、分泌、转运、代谢、作用和调节等方面的疾病的科室。
常见的内分泌疾病包括糖尿病、甲状腺疾病、肾上腺疾病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些常见内分泌疾病的护理措施。
1.糖尿病护理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主要特点是血糖增高和胰岛素分泌或作用异常。
对于糖尿病患者的护理重点是控制血糖水平,降低并发症风险。
护理措施包括:1.1药物治疗:根据病情,合理用药。
例如,对于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者,需要定时注射胰岛素;对于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者,可以根据血糖控制情况,选用口服降糖药物。
1.2饮食控制:患者需坚持低糖、低脂、高纤维的饮食,定量定时摄入食物,避免食物摄入过多导致血糖升高。
1.3运动治疗:适量的运动能加强身体的代谢功能,有助于降低血糖水平。
但患者需要根据个体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和强度。
1.4心理护理: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患者需要长期进行血糖监测和药物治疗,容易产生负面情绪。
护士需要与患者进行心理沟通,帮助他们理解疾病的性质和严重性,并提供相关的心理支持。
2.甲状腺疾病护理甲状腺疾病包括甲亢和甲减两种。
甲亢是甲状腺功能亢进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甲减则是甲状腺功能减退引起的一组症状。
护理主要包括:2.1药物治疗:根据病情,合理使用甲状腺激素类药物,如甲巯咪唑、硫氰垩等。
用药期间需要注意监测患者的甲状腺功能指标,调整药物剂量。
2.2饮食控制:对于甲亢患者,应避免摄入含碘食物,如海产品、海带等;对于甲减患者,应适当摄入富含碘的食物,如海产品、海带等。
2.3定期复查:患者需要定期复查甲状腺功能指标,如甲状腺激素T3、T4和促甲状腺激素(TSH)等,以监测疾病的进展和调整治疗方案。
3.肾上腺疾病护理肾上腺疾病包括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和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两种。
护理重点包括:3.1药物治疗:根据病情,合理用药。
对于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患者,可以使用噻嗪类药物,如氢化可的松等;对于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患者,需要口服皮质激素替代治疗。
内分泌疾病诊断流程

内分泌疾病诊断流程
内分泌疾病是由内分泌系统功能失调引起的疾病,包括甲状腺疾病、糖尿病、垂体瘤等。
下面将为您介绍内分泌疾病的诊断流程。
一、患者病史和体格检查
初步诊断内分泌疾病需要患者详细的病史和体格检查,如患者的不适症状、病史、家族病史等信息。
体格检查中包括体重、身高、血压、脉搏、心肺听诊、甲状腺、垂体、肝脾等器官的触诊等检查。
二、实验室检查
内分泌疾病的诊断需要通过实验室检查来确定患者的内分泌功能是否正常。
常见的内分泌实验室检查包括血糖、胰岛素、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抗体、肾上腺素、肾上腺素类似物、性激素、垂体激素等指标的检测。
三、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能够确定内分泌疾病的发生部位和大小。
常用的影像学检查包括超声、CT、MRI、PET等。
四、功能试验
功能试验是通过刺激或抑制某些内分泌器官的功能来确定患者的内分泌状态。
如糖耐量试验、胰岛素释放试验、甲状腺功能试验、垂体功能试验等。
五、病理学检查
在一些疑难的内分泌疾病中,需要通过病理学检查来确定病变的性质和范围。
常用的病理学检查包括活检、切开检查等。
综上所述,内分泌疾病的诊断流程包括患者病史和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功能试验和病理学检查等多方面的综合评估。
通过这些检查能够确定患者的内分泌状态和病变部位,为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中医与内分泌疾病

中医与内分泌疾病
内分泌疾病是一类常见疾病,包括糖尿病、甲状腺疾病、肾上腺疾病等。
中医作为我国传统医学,对内分泌疾病的治疗有着独特的理论和方法。
本文将从中医角度出发,探讨中医与内分泌疾病的关系及治疗方法。
一、中医对内分泌疾病的认识
中医认为,内分泌疾病是由于脏腑功能失调、气血不畅、阴阳失调等因素导致的。
中医强调个体整体的平衡,通过调整体内阴阳平衡、气血流畅来治疗内分泌疾病。
二、中医治疗内分泌疾病的原则
1.辨证施治:中医强调辨证施治,根据患者的体质、症状特点进行个体化的治疗。
2.调整饮食:中医认为饮食对内分泌疾病有着重要的影响,可以通过调整饮食结构来辅助治疗。
3.中药调理:中医药物是治疗内分泌疾病的重要手段,中药可以通过调理气血、益阴清热等作用来帮助患者康复。
三、中医治疗常见内分泌疾病的方法
1.糖尿病:中医治疗糖尿病主要是以中药调理为主,辅以针灸、艾灸等物理疗法。
2.甲状腺疾病:中医常用药物调理和针灸疗法来治疗甲状腺疾病,同时也注重调整情绪和饮食。
3.肾上腺疾病:中医认为肾主藏精,肾上腺疾病可以通过调理肾气来治疗,常用温补肾阳的中药治疗。
结语
中医与内分泌疾病有着密切的联系,中医作为一种综合性的医学体系,在治疗内分泌疾病方面有独特的优势。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注重保持身体的平衡,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对于预防内分泌疾病至关重要。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对中医与内分泌疾病有更深入的了解,也让更多人意识到中医在内分泌疾病治疗中的作用。
内分泌科疾病诊疗规范

内分泌科疾病诊疗规范
简介
内分泌科疾病是指由内分泌系统功能异常引起的各种疾病。
本
文档旨在规范内分泌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和
生活质量。
诊断
1. 详细询问病史和症状,了解患者的内分泌系统疾病风险因素。
2. 进行身体检查,包括测量身高、体重、血压等生理指标。
3. 采集患者的血液、尿液等样本,进行实验室检查,包括血液
中各种激素水平的测定。
4. 根据病史、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进行诊断。
治疗
1. 针对具体疾病的治疗,例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治疗包括补
充甲状腺激素。
2. 控制症状,减轻不适感。
例如,对于糖尿病患者,可通过控
制饮食、锻炼和合理用药来控制血糖水平。
3. 与患者进行营养指导,鼓励健康的饮食惯和生活方式。
4. 做好患者的随访工作,定期评估疗效和调整治疗方案。
注意事项
1. 患者应积极参与治疗过程,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
2. 定期复查激素水平和相关指标,评估治疗效果。
3. 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和禁忌症。
4. 温馨提示患者遵循医生的嘱咐,不要擅自停药或调整药物剂量。
以上是内分泌科疾病诊疗规范的主要内容,希望对医生和患者有所帮助。
内分泌常见疾病健康教育

内分泌常见疾病健康教育内分泌系统是人体调节和控制各种生理功能的重要系统之一。
它由多个腺体组成,包括甲状腺、肾上腺、胰腺和性腺等,这些腺体分泌的激素直接影响到人体的生长发育、代谢、性功能等方面。
然而,由于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环境污染等原因,内分泌系统的正常功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导致了一系列的内分泌疾病的发生。
本文将重点介绍内分泌常见疾病的健康教育内容,以匡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预防这些疾病。
1. 甲状腺疾病甲状腺是内分泌系统中最重要的腺体之一,它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对人体的生长发育、新陈代谢等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常见的甲状腺疾病包括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和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主要表现为心悸、体重减轻、多汗等症状,而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则表现为乏力、体重增加、便秘等症状。
预防甲状腺疾病的关键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避免过度疲劳等。
2. 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主要特征是血糖升高。
糖尿病分为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两种类型。
1型糖尿病是由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的,而2型糖尿病则是由胰岛素反抗导致的。
糖尿病患者需要控制饮食,避免高糖高脂的食物,同时加强体育锻炼,控制体重。
此外,定期监测血糖水平、定期体检也是预防糖尿病并控制病情发展的重要手段。
3. 高血压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也是内分泌系统的一种疾病。
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持续升高,容易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预防高血压的关键是合理饮食,减少盐的摄入,多吃蔬菜水果,限制饮酒,戒烟。
此外,适量运动、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也有助于预防高血压的发生。
4.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多囊卵巢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疾病,主要特征是卵巢多囊肿和雄激素分泌增多。
PCOS患者常伴有月经不调、多毛症、不孕等症状。
预防PCOS的关键是保持适量的体重,均衡饮食,避免过度摄入高糖高脂食物。
此外,定期体检、积极治疗激素失调等症状也是预防和控制PCOS的重要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处T3是血液T3的主要来源。
(2)与葡萄糖醛酸或硫酸结合(生物转化), 结合产物由胆汁、尿排出。
(三)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
血浆游离T3、T4水平
下丘脑 TRH 垂 体 TSH 甲状腺 T4 , T3 轴 T4、T3,甲状腺激素 TSH,促甲状腺激素 TRH,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四)甲状腺激素的生理、生化功能
(二)甲状腺分泌调节功能的测定与临床意义 1、TSH测定
(1)间接反映甲状腺分泌功能 意义: 如甲亢,血清T4、T3↑,反馈抑制TSH分泌,TSH↓; 甲减,血清T4、T3↓,反馈促进TSH分泌,TSH ↑。 优点:①不受血清TBG含量的影响; ②少受非甲状腺疾病的干扰。 (2)有助于诊断甲状腺功能紊乱的病变部位
由于浓度甚低,受检测方法、试剂盒质量、实验室 条件等的影响,正常参考值差异较大。
3、血清TT3(总T3)测定 TT3<<TT4 方法、影响因素(TBG等)与TT4相似。 主要意义在于帮助诊断T3型甲状腺功能紊乱。 如T4型甲亢时,TT4升高不显著,但TT3↑ ↑。
4、血清FT3(游离T3)测定 其浓度只占TT3的0.4%左右,其生理活性比 FT4大得多。 测定方法与FT4相似; 临床意义与TT3相同,主要用于诊断T3型甲 亢,更真实。
该法不受含碘药物的影响。 升高见于甲亢和TBG含量升高时
降低见于甲减和TBG含量降低时
但不能用于诊断T3型甲亢
2、血清FT4(游离T4)测定 如前所述, FT4是TT4中具有生理活性的部分, 其浓度可更真实地反映甲状腺分泌功能。 测定前,先除去血清蛋白,再使用仅能特异结合 FT4的Ab检测。
临床意义 与TT4相同,但不受TBG含量影响。
V注射适量TRH
注射后半小时抽V血
分析
正常成人:注射后血清TSH明显升高 甲状腺性甲亢:基础值低,TSH贮存少;注射 后无明显升高,兴奋试验(-); 垂体腺瘤性甲亢:基础值高,注射后血清 TSH↑,兴奋试验(+); 垂体性甲低:基础值低,兴奋试验(-) 下丘脑甲减:基础值低,对TRH有延迟反应
第三节 肾上腺髓质功能紊乱的临床生化
2、NE、DA主要作为神经递质发挥作用
如NE维持大脑的觉醒状态等 DA维持运动平衡、精神活动等
Parkinson’s disease 患者,DA生成↓
(四) 儿茶酚胺的测定及临床意义 1、血清、尿中儿茶酚胺的测定 (1)方法:
① 荧光法
如:
E、NE
铁氰化钾
肾上腺素红
碱性条件
三羟吲哚衍生物(黄色)
在甲状腺球蛋白分子上进行。糖蛋白。
该蛋白质含酪氨酸(Tyr)残基较多(上百个)。
活性碘 Tyr
MIT 一碘酪氨酸残基
DIT 二碘酪氨酸残基
(Thyroglobulin 甲状腺球蛋白)
3、碘化酪氨酸(残基)的缩合 仍然在甲状腺球蛋白分子上进行 MIT+DIT T3(残基) 2×DIT T4(残基) 此时,甲状腺球蛋白分子中含T3 、T4残基 进入滤泡腔贮存
(二)放射免疫法 1977年诺贝尔奖 Radioimmunoassay,RIA 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与免疫化学技术的 结合,灵敏、特异,准确度、精密度均高, 为常用方法。 缺点:因标本用量少,灵敏,故易受干 扰;放射性污染。 (详见“核医学检验”或“免疫学检验”)
(三)荧光法 如:儿茶酚胺的测定 (四)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具有RIA样的优点;污染小;需要昂贵仪器, 成本较高。不适于常规检验。 (五)其它 气相色谱法(GC); 质谱法、气相质谱法(GC-MS); ELISA; 同位素法
大多集中成“腺”:垂体、胰岛、性腺 等
内分泌细胞
少数分散存在:某些胃肠粘膜细胞
有的神经细胞兼有内分泌作用 特殊形式 有的激素还是神经递质:儿茶酚胺
内分泌疾病-激素代谢异常
(二)激素的分类 按化学本质,可分成:
多肽和蛋白质类:胰、甲旁、下丘脑、 含氮激素 垂体、心肌 氨基酸衍生物类:甲、肾髓、松果体激素 类固醇类:肾皮、性激素 非含氮激素 脂肪酸衍生物类:前列腺素
RIA
先利用ANS(8-苯胺-1-萘磺酸)-巴比妥缓冲液夺 取结合型T4中的TBG,使T4释放出来,再应用 相应的免疫化学法测定TT4 。
易受血清TBG含量的影响而呈现TT4的偏高或偏低。 妊娠、口服雌激素、病毒性肝炎等,血清TBG↑ 雄激素、强的松、苯妥英钠等,血清TBG↓
缺点:
优点: 临床意义
1、促进组织耗氧和能量代谢,产热↑,基础代谢率(BMR) ↑ 2、对糖、脂类和蛋白质代谢有重要影响,但结果较复杂。
对糖代谢:肝糖原分解、有氧氧化 对脂类代谢:脂动员 胆固醇→胆汁酸
对蛋白质代谢:生理浓度—蛋白质合成,正氮 平衡 过高浓度—肌肉蛋白质分解负氮平衡
3、促进生长、发育 蛋白质同化作用 骨、神经系统发育
四、内分泌疾病的实验室诊断
生化方面
(一)直接检测相关激素或其代谢产物
有时可检测相关的转运蛋白 (二)内分泌腺特有的生理、生化作用 如:甲状腺摄碘 甲状旁腺激素与血钙、血磷浓度
(三)动态功能试验 (dynamic function test)
依据激素分泌的反馈调节作用,测定某 些激素或药物应用前后,靶激素水平的动 态变化。 这有物化学诊断
Biochemical diagnosis of endocrine disease
主要内容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甲状腺功能紊乱的临床生物化学 甲状腺激素 第三节 肾上腺髓质功能紊乱的临床生物化学 肾上腺髓质激素 第四节 肾上腺皮质功能紊乱的临床生物化学 肾上腺皮质激素 第五节 其它内分泌功能紊乱的临床生物化学
主要在肝中
VMA(3-甲氧基-4-羟苦杏仁酸,香草扁桃酸)
HVA(3-甲氧基-4-羟苯乙酸,高香草酸)
MAO:单胺氧化酶(monoamine oxidase) COMT:儿茶酚-o-甲基转移酶
VMA、HVA主要随尿排出
(三)儿茶酚胺的生理功能 既是激素,又是神经递质,功能复杂
1、对物质代谢的影响
升血糖,促进脂动员,促进能量生成与利用 作用于不同受体可有不同效应 如:与β-受体结合,加快能量生成与利用 与α -受体结合,减缓能量生成与利用
二、甲状腺功能紊乱
(一)甲状腺功能亢进症(hyperthyroidism) 俗称“甲亢”。最常见。多种原因所致。 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水平异常增高。
Graves disease 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 腺瘤样甲状腺肿 占75% 占15%
(急性)甲状腺炎 占10% 高代谢综合征 甲状腺肿大 临床表现 突眼症 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兴奋性↑
髓质:儿茶酚胺类激素
肾上腺
皮质:类固醇激素 一、儿茶酚胺类激素 (一)儿茶酚胺的概念及来源 儿茶酚胺 (catecholamine)是儿茶酚(catechol,邻苯二酚) 的衍生物,包括: 肾上腺素(epinephrine,E;adrenaline,Ad) 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noradrenaline,NA) 多巴胺(dopamine,DA)
结合型 游离型 与血浆蛋白结合在一起 仅占0.4%( T3 ) 或0.04%(T4),具有生理活性。 含量:T4>>T3;活性T3>>T4
5、甲状腺激素的降解 (1)脱碘反应 在肝、肾等组织中,
3,3’,5’-三碘甲腺原氨酸 (reverse T3,rT3,反T3),无活性
T4
3,5,3’-三碘甲腺原氨酸, T3
三、激素的测定方法 体内激素的水平甚低,如在血浆中,蛋白质 类 10-10~10-12mol/L (pmol/L 或 nmol/L水平)
类固醇、氨基酸类10-6~10-9mol/L(μ mol/L水平) 加之化学结构种类多、生物半寿期短等原因, 激素的测定较困难。 标本:血浆(血清)、尿
(一)化学法(分光光度法) 目前多用于测定激素的代谢产物,而非激素 本身。 如:类固醇激素的代谢产物 17-OHCS、17-KS 儿茶酚胺类激素的代谢产物 VMA、HVA 这类方法灵敏度、准确度较差,但方法简单, 对实验室条件要求不高,有些尚可达到临床的 基本要求,故仍未被淘汰。
4、甲状腺激素的运输
含T3、T4的甲状腺球蛋白 蛋白酶 T 3、 T 4 入血
在血液中,T3、T4由血浆蛋白运输,其中以甲状腺 素结合球蛋白(thyroxine binding globulin,TBG)为主。 TBG来自于肝脏,属α-球蛋白的一种,与T4亲和力高。 其次,白蛋白(Alb)和前白蛋白(PA)亦可运输。所 以, T3、T4在血浆中的存在形式有两种:
荧光测定:400nm/505nm
操作较繁琐 影响因素较多 采血应在安静状态下进行 注意:香蕉、茶、咖啡等及某些药物可致假阳性,试验前2天停用
② HPLC-电化学检测法 较灵敏、特异,但需专门设备。
(2)临床意义 升高:嗜铬细胞瘤(E、NE↑ ↑,且E更显著 ),交感神 经母细胞瘤、原发性高血压等。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 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 下丘脑-垂体-性腺轴
第二节
甲状腺功能紊乱的临床生物化学
一、甲状腺激素的生物化学 (一)甲状腺激素的化学 酪氨酸的含碘衍生物
甲状腺素(thyroxine,T4) 3,5,3’,5’-四碘甲腺原氨酸 三碘甲腺原氨酸(3,5,3’ –triiodothyronine,T3)
(二)甲状腺激素的代谢
1、碘的聚集和活化 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必需元素 甲状腺是利用碘的主要器官 甲状腺上皮细胞可摄取碘,能聚集70%以上的碘。 “碘泵”;I“活性碘”(I+? I2 ? İ?) 甲状腺聚碘功能的应用: 吸131I率测定-甲状腺疾病的诊断 131I制剂治疗甲状腺肿瘤。
2、酪氨酸(残基)的碘化(iod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