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句的方法
缩句的方法和技巧缩句口诀顺口溜

缩句的方法和技巧缩句口诀顺口溜缩句,顾名思义,就是把一句话中所有的修饰词去掉,只留下最核心的部分。
缩句是一种常用的语言表达方式,也是学习语文的一个重要技巧。
本文将介绍缩句的方法和技巧,并分享一些缩句口诀顺口溜,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缩句。
一、缩句的方法和技巧1. 保留句子主干:在缩句过程中,我们要尽可能保留句子中的主干成分,即主语、谓语和宾语。
修饰性成分如状语、定语等,可以根据情况去掉。
2. 去掉修饰性成分:有些句子中的修饰性成分是为了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在缩句过程中可以进行适当省略。
但要注意的是,修饰性成分不能太多,否则会影响句子的原意。
点的状语等,否则会影响句子的完整性。
掌握了缩句的方法和技巧后,我们就可以进行实际操作了。
在缩句过程中,需要注意不要改变句子的原意,同时要尽可能保留句子中的信息。
二、缩句口诀顺口溜缩句口诀顺口溜:1. “的”字前面的词先去掉,“地”字前面的词也别漏。
状语修饰语去掉之后不完整词语连。
2. “得”字前面是动词,去掉词语不要慌张;前面是形容词来帮忙,可别忘记把“得”忘。
3. 缩写句子最重要,谁干什么要记牢;干的是把什么怎么样,结果起来没起跑。
4. 缩写记心里诀窍有三:1.去掉修饰、限制词语。
2.把“不”字去掉。
3.留住“着、了”。
三、示例分析例句1:月光照耀着宁静的村庄。
(分析:保留主干,月光照耀,宁静的村庄。
去掉修饰性成分,如月光照耀着、的宁静的村庄。
)缩句结果:月光照耀村庄。
例句2:苍翠的古柏在山腰上舒展着翠绿的枝叶。
(分析:保留主干和必要的修饰语,如主干是古柏在舒展枝叶,舒展是动词需要保留)。
缩句结果:古柏舒展着枝叶。
通过以上方法和技巧的学习和运用,我们可以更好地进行缩句操作。
同时,结合缩句口诀顺口溜的记忆方法,可以更轻松地掌握缩句技巧。
在实践中不断练习和运用,可以逐渐提高我们的缩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总之,缩句是一种常用的语言表达方式,也是学习语文的一个重要技巧。
语文缩句方法

语文缩句方法
语文缩句方法是将一句话中多余的词语省略或合并,达到简洁明了的表达方式。
具体方法包括:
1. 去掉重复词语:在一句话中有多个相同意思的词语出现时,可以保留一个,将其他的去掉。
例如:“他身材矮小,个子不高。
”可以缩为:“他身材矮小。
”
2. 合并简化成分:将相邻的两个成分合并,或将长成分缩为短成分。
例如:“他的父亲和母亲都是医生。
”可以缩为:“他的父母都是医生。
”
3. 省略助动词、情态动词、连词等:将助动词、情态动词和连词等无实义的词语省略,达到简洁明了的效果。
例如:“我喜欢看电影,而且经常去电影院。
”可以缩为:“我喜欢看电影,经常去电影院。
”
4. 省略掉一些要害已经明确的信息,通过前后文表达。
例如:“我明天要去北京,你去不去?”可以缩为:“明天去北京?”。
缩句的方法

缩句的方法一、缩句的方法:缩句的基本原则:一是不改变原句的意思,二是不改变原句的结构,三是缩写后仍然是句子。
缩句一般有三种方法,一是最简略的表达“谁干什么”法,二是最简略的表达“谁怎么样”法,三是最简略的表达“谁是什么”法。
1、缩句,就是去掉定语、状语、补语等“枝叶”,保留主语,谓语,宾语等“主干”。
具体来说,“…的”往往充当定语,“…地”往往充当状语,“得…”往往充当补语。
在缩句时,“…的”、“…地”、“得…”都是“枝叶”,都应删掉。
句式如下:如:清晨的阳光柔和地抚摸着一望无际的土地。
缩句时,去掉“清晨的”、“柔和地”、“一望无际的”,剩下的主干是“阳光抚摸着土地。
”2、主语、宾语的附加成分不明显时一般遵循删前留后的原则。
如:她胸前挂着一个又一个亮晃晃的奖章。
这个主语属于偏正结构,根据“删前留后”的原则可以缩成“胸前挂着奖章”。
在理解时,可以在附加成分和主语主干间加上“的”使它们之间的关系更加明显。
如:“她的胸前”。
3、修饰谓语表示方式方法的词组不要保留。
如:计谋高妙的XXX用巧妙的办法借到了十万多枝箭。
有学生缩成“XXX用办法借到箭”。
在这种句子中“用……”是一个修饰谓语“借到了”的动宾词组,透露表现借箭的方式,也该当去掉,缩成“XXX借到了箭”才妥。
相似的另有“给……”“向……”等也在缩句时要删去。
如“老师给我们讲故事缩成“老师讲故事”,“我向党来唱支歌”缩成“我唱歌”。
4、有的句子带有双谓语,双谓语在缩句时应保留;连动句、复合宾语句式要坚持句子结构不变。
如:老人们喜欢到湖边的树阴下去钓鱼。
很多学生都把这个句子缩成“老人们喜欢钓鱼。
”或“老人们去钓鱼。
”这两个句子都没有正确理解句子原意,忽视了双谓语。
正确缩句应是:老人们喜欢去钓鱼。
如:一个老汉迅速地拉过一把椅子坐下来。
这种句式和上面的分歧,“拉过”不是修饰“坐下来”的透露表现方式办法的词组,它们都是“老汉”的连续动作,都该当保留,缩成“老汉拉过椅子坐下来。
缩句的方法和技巧有哪些

缩句的方法和技巧有哪些
1、缩句时,要注意三条:一是不改变原句的意思,二是不改变原句的结构,三是缩写后仍然是句子。
缩句的主要方法有以下几种:有“在……上(中、里、下)”等表示特定的条件和环境的词语应删去;抓住句子的主干。
读一个句子,先看看这句话的中心语是什么,是写人还是写景物的,然后在找出句子的主干,如“某某做什么”、或者“某某干什么、怎么样”;找句子中的“的,地、得”。
“的、地”前面的词语和“得”后面的词语都要删去。
2、缩句的技巧
在进行缩句时,我们一定要先找出句子的主语、谓语、宾语,然后再逐层压缩删去它们前面的修饰性的语言,直至剩下句子的主干为止。
像在一个句子里如果有“在……上(中、里、下)”等表示特定的条件和环境的词语应删去。
(1)对否定句进行缩句时,一定要把句子中的否定词保留住,否则句子的原意就会被改变。
如“我不理解他那种左右为难的行为。
”应缩成“我不理解他的行为”,而不能缩成“我理解他的行为”。
(2)句子之后的语气词如啊、吗、呢等字也要保留。
这样就不会改变句子的原意和语
(3)“把”字句和“被”字句中的“把”和“被”以及它们连带的重要词语,如:他把我漂亮的水杯带来了。
缩为他把水杯带来了。
把修饰词去掉,谁:他,干什么:把我的水杯带来了。
缩写句子的方法

缩写句子的方法缩写句子的方法缩写句子就是把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中的修饰、限制和补充说明的成分去掉,保留主要成分,而不改变句子的主要意思。
缩句训练,有助于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句子的基本结构,更好地理解句子的主要意思。
缩句的方法有五种:一、删去?的?前修饰成分。
例如:?美丽的蝴蝶飞走了。
?句中,?美丽的?是用来修饰?蝴蝶?的,因此,应该删去。
二、删去?地?前的修饰、限制成分。
例如:?人们都惊讶地呼喊起来。
?句中,?都惊讶?是用来修饰?呼喊起来?的,要删去。
三、删去?得?后补充说明成分。
例如:?他高兴得跳起来。
?句中,?跳起来?是对?高兴?的程度进行补充说明的,要删去。
四、删去数量短语。
例如:?罗丹塑了一座女像。
?句中,?一座?这个数量短语可删去。
五、抓住主干来缩简。
只要抓住句子的主干?谁做什么?或?什么怎么样?(这是每个完整句子都具备的),就可迅速地缩句。
例如:?铁球同时从高处落下来。
?这句话:说?什么??——?铁球?,?怎么样??——?落下来?。
因此,这句话可缩为:?铁球落下来。
?缩句有时需要各种方法综合运用。
例如:?几只小鸟在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
?这句话可缩为:小鸟飞翔。
补语与?着??了??过?如何处理不迷惑。
其实并不迷惑。
既然缩句是为了帮助理解句子,那就不一定要所到最简。
只要理解了句子,就行了。
补语保留可以,删去也行,不过要看具体情况。
?着、了、过?是时态助词,助词在句子中几乎没有独立性,是不能删的。
把?字句和?被?字句如何处理?把字句和被字句是特殊的句式。
把字句中,介词?把?能把手动词支配的宾语改称动词的状语。
被字句中,充当介词?被?宾语的这个成分是主动者,主语则是被动者。
一般来说,需要将把字句和被字句变为不用?把?字和?被?字的一般句子,再做缩句或比较,来帮助理解句子。
对于小学生,考试中不应该出这样的题。
一、缩句的指导思想我们认为,缩句的指导思想应该是:能(会)运用缩句更好地理解句子和分析句子。
缩句怎么写

缩句怎么写缩句怎么写:一、缩句的几种常见方法:1、进行词语比较,找出主要词语有些句子很长,修饰的部分较多,我们就要在几个词语中选出主要的,才能正确地缩句。
如“工人宿舍前的草地上开满了五颜六色的野花。
”因为“野花”只能开在“草地上”。
所以“草地上”是主要词,而“工人宿舍前”是修饰“草地”的。
2、如果是否定句缩句,就要把否定词一起写出来,否则就会改变句意。
如“我不相信他那种骗人的鬼话。
”应缩成“我不相信鬼话”,而不能缩成“我相信鬼话”。
(1)先找出句子讲的是哪一样主要的人或物。
(2)找出句子最后一个词语(去掉助词“的”字后变的内容后),如果是动词,那么句子就缩成两部分:人物+最后一个词;如果不是动词,还要找出一个动词出来,句子就缩成三部分:人物+动词+最后一个词。
(3)一般情况下不保留“的”“地”前边的词语,还有“得”字后面的词语。
3、分辨句式,提出问题先看看这句话是写人还是写景物的,然后可以提出“谁是什么”、“谁干什么”、“谁怎么样”或者“什么是什么”、“什么干什么”、“什么怎么样”来找出句子的主要部分。
如:“这毛茸茸的在地上流动着的小绒球原来是刚孵出来的小鸡。
”我们可提问:什么——小绒球;是什么——是小鸡。
缩句后就成为:“小绒球是小鸡。
”二、什么是缩句?缩句,是小学和初中考试中,经常会遇到的一种题型,是一项必须要练好的语文基本功。
1.缩句就是把长句改为短句,但意思不能变,但遇到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时,去掉其修饰、限制和补充说明的成分。
2.保留主要成分,但不改变句子的主要意思,这是小学高年级及初中考试的常见题型。
3.通过缩写句子的训练,可以让我们更清楚的认识句子的基本结构,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句子的主要意思。
缩句的技巧与方法

达川区新达小学 夏玲
什么是缩句?
缩写句子就是把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去
掉其修饰、限制和补充说明的成分,保留 主要成分,但不改变句子的主要意思。
一、缩句方法
1、去“枝”留“干”法。
去掉用来修饰或限制的词,包括:形容词、数量词、表
示程度、时间、地点的词。 例: 二十六团的团长亲自站在桥头指挥这场激烈的战斗。 缩写为:团长指挥战斗。
示特定的条件和环境的词组。 例: 在学习雷锋的活动中,我们取得了进步。 这句话中,“在学习雷锋的活动中”是用来强 调在怎样的条件下“我们”才取得进步,应该删 掉。 缩写为:我们取得了进步。
5、保留句子中谓语后面的“着、了、过”。 例: 大家一起登上了举世闻名的长城。 缩写为:大家登上了长城。 例: 昨天晚上下的这场大雨真是一场及时雨啊! 缩写为:这场大雨真是及时雨啊! 这样缩句才能使原句和缩写后的句子在情感和 语气等方面保持一致。
所谓“留二”即:
1、保留句子中谓语后面的“着、了、过”。 2、保留句子中的否定词。
三、牛刀小试
1、三棵大海棠树上开满了红红的花。 答案示例:海棠树上开满了花 2、生活在海洋中的鲸不是鱼类。 答案示例:鲸不是鱼类。 3、我们像百灵鸟一样在祖国大花圆里放声歌唱。 答案示例:我们歌唱。 4、一只漂亮的小鸟在树上欢快地唱歌。 答案示例:小鸟唱歌。
2、删掉与三个“de”连接的相关词语。 把“的、地”前面的词语删除,把“得”后 面的词语删除。 例1:我班勤奋好学的李丽有一把雨伞。 句中“我班勤奋好学的”是用来修饰
“李丽”的,因此“我班勤奋好学的”
删去。 缩写为:李丽有雨伞。
例2:我班先进学生热情地帮助后进学生。
句中“热情地”是用来形容“帮助”的,要删去。
缩句的方法和技巧

缩句的方法和技巧
缩句是一种将长句子简化成短句子或短语的方法,以提高句子的清晰度和易读性。
以下是一些缩句的常见方法和技巧:
1. 删除多余的修饰语:去掉句子中不必要的形容词、副词和介词短语,以保持句子简洁。
2. 合并并列成分:将并列的词、短语或从句合并在一起,以避免多个句子的重复。
3. 使用动词替换被动语态:将被动语态改写为主动语态,这样可以减少句子中的冗余词。
4. 将复合句改写成简单句:如果可能,将复杂的句子拆分为简单句子,以提高句子的简洁度和易读性。
5. 删去多余的名词或代词:如果一个名词或代词在句子中没有实际作用,可以考虑删除它。
6. 使用同义词或近义词替换重复的词语:避免在一个句子中多次使用相同的词,可以使用同义词或近义词来替换。
7. 省略次要信息:将句子中次要的信息省略或缩减,以保持句子的简洁性。
8. 使用简洁的表达方式:选择简单明了的词语和词组,而不是使用复杂或冗长的表达方式。
通过运用这些方法和技巧,可以使句子更加简洁明了,同时也增强了读者对句子的理解和吸引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缩句的方法:在小学中,缩句是一种常见的语文基础题。
缩句的基本原则:一是不改变原句的意思,二是不改变原句的结构,三是缩写后仍然是句子。
缩句一般有三种方法,一是最简略的表达“谁干什么”法,二是最简略的表达“谁怎么样”法,三是最简略的表达“谁是什么”法。
1、缩句,就是去掉定语、状语、补语等“枝叶”,保留主语,谓语,宾语等“主干”。
具体来说,“…的”往往充当定语,“…地”往往充当状语,“得…”往往充当补语。
在缩句时,“…的”、“…地”、“得…”都是“枝叶”,都应删掉。
句式如下:1) ( )的+名词或代词+〔〕地+动词+()的+名词或代词2) ( )的+名词或代词+动词+得< >如:清晨的阳光柔和地抚摸着一望无际的土地。
缩句时,去掉“清晨的”、“柔和地”、“一望无际的”,剩下的主干是“阳光抚摸着土地。
”2、主语、宾语的附加成分不明显时一般遵循删前留后的原则。
如:她胸前挂着一个又一个亮晃晃的奖章。
学生往往把“她”当成主语主干,而把“胸前”当成附加成分,其实“她”才是限制修饰“胸前”的附加成分,“胸前”是句子的主语的主干。
这个主语属于偏正结构,根据“删前留后”的原则可以缩成“胸前挂着奖章”。
类似的还有“爸爸脸上露出喜悦的笑容”、“果园西北角刚刚种着新品种的果树”等。
在引导学生理解时,可以在附加成分和主语主干间加上“的”使它们之间的关系更加明显。
如:“她的胸前”、“爸爸的脸上”、“果园的西北角”,再如“我姐姐”变成“我的姐姐”等。
3、修饰谓语表示方式方法的词组不要保留。
如:计谋高明的诸葛亮用巧妙的方法借到了十万多枝箭。
有学生缩成“诸葛亮用方法借到箭”。
在这种句子中“用……”是一个修饰谓语“借到了”的动宾词组,表示借箭的方式,也应当去掉,缩成“诸葛亮借到了箭”才妥。
类似的还有“给……”“向……”等也在缩句时要删去。
如“ 老师给我们讲故事缩成“老师讲故事”,“我向党来唱支歌”缩成“我唱歌”。
4、有的句子带有双谓语,双谓语在缩句时应保留;连动句、复合宾语句式要保持句子结构不变。
如:老人们喜欢到湖边的树阴下去钓鱼。
很多学生都把这个句子缩成“老人们喜欢钓鱼。
”或“老人们去钓鱼。
”这两个句子都没有正确理解句子原意,忽视了双谓语。
正确缩句应是:老人们喜欢去钓鱼。
如:一个老汉迅速地拉过一把椅子坐下来。
这种句式和上面的不同,“拉过” 不是修饰“坐下来”的表示方式方法的词组,它们都是“老汉”的连续动作,都应当保留,缩成“老汉拉过椅子坐下来。
类似的还有“他穿过满是鲜花的花圃来到教室门前”等。
再如“宽阔的广场上有许多人在悠闲地散步。
”是复合宾语句式,“散步”是宾语“许多人”的补足宾语,应当缩成“广场上有人散步”。
类似的还有“雷锋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进”等。
5、词语不宜过分精简,缩句后主要成分必须是词或词组而不是语素。
例如:“大熊猫贪婪地吃着鲜嫩的竹叶”不能缩成“熊猫吃叶”,而应缩成“大熊猫吃着竹叶”。
因为“大熊猫”和“竹叶”是完整的概念,“熊猫”和“大熊猫”的外延并不一致。
“叶”在这里是语素而不是词,“竹叶”才是词。
如:杨梅树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
缩句的方法就是减少主要成分的附加成分,而组成一个成分的最小单位是词。
“杨梅树”和“甘露”都是偏正关系的词而不是词组,不宜再切割精简。
所以不能缩成“树吮吸甘露”甚至“树吮吸露”。
恰当的缩法是“杨梅树吮吸甘露”。
类似的还有“用生命换来的珍贵的教科书一直在激励着我前进”中的“教科书”、“枯黄的枫树叶在瑟瑟的秋风中缓缓飘落”中的“枫树叶”、“晌午的太阳光热辣辣的照射着茂密的树林”中的“太阳光”、“石拱桥能减轻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中的“石拱桥”等等。
6、保留一些必要的附加成分。
例如:“我班先进学生经常主动热情地帮助后进学生”。
如果缩成:“学生帮助学生”则意思模糊,只能缩成“先进学生帮助后进学生”。
保留了“先进”和“后进”两个附加成分,意思就清楚明确了。
7、否定句中的否定词要保留例如:“真正的革命者不能低下高贵的头” 只能缩成“革命不能低下头”。
如果缩成“革命者低下头”则意思完全相反了。
8、“把”字句、“被”字句的句式不能变,“把”字句、“被”字句中的“把”字和“被”字要保留。
如:(把字句)捣蛋的可可把崭新的联想计算机弄坏了。
(被字句)崭新的联想计算机被捣蛋的可可弄坏了。
“把”字句和“被”字句在缩句时,如果只保留主语部分,就会出现以下混乱的情形:“把”字句缩成“可可弄坏了”,“被”字句缩成“计算机弄坏了”,所以,在缩句时,一般要把主动者和被动者都保留,而由于汉语语法的习惯,在强调被动者(被字句)时施动者可以省略,所以上面的“把”字句应缩成“可可把计算机弄坏了”,“被”字句可以缩成“计算机被弄坏了”。
9、过去式、进行式、将来式(趋动式)要注意句意不能改变,谓语后面的“着”“了”“过”、“差点儿”、“几乎”、“即将”、“快要”、“将”等应保留。
如:(过去式)粗大的雨点带来了一阵阵潮湿的冷气。
(进行式)万盛米行的河埠头横七竖八地停泊着乡村里出来的敞口船。
(将来、趋动式)船晃动得厉害,脸色煞白的他差点儿掉进浑浊的河里。
在过去式和进行式缩句时,保留表示过去式和进行式的“XX了”、“X X着”才能保持句意不变。
而在将来式缩句时同样不能删去体现这种意思的词语。
如果缩成“他掉到河里”就把“还没有掉进河里”的原意改变了。
这个句子应缩成“他差点儿掉进河里”。
类似的还有“几乎”“即将”“快要”等词语也同样不能去掉。
如“我们还将看到更多的巨型船舰”要缩成“我们将看见船舰”等。
“着”字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正在进行。
如:“她的旧围裙里兜着许多火柴”,若缩成“围裙里兜火柴”,是以前兜,还是现在兜?不明白。
应该缩成“围裙里兜着火柴”。
“了”字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已经完成。
如:“张老师给我们上了一堂有趣的课”,若缩成“张老师上课”,是正在上,还是上完了?不知道。
应该缩成“张老师上了课”。
“过”字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已经过去。
如:“我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若缩成“我游览香山”,是正在游览。
还是曾经游览?不清楚。
应该缩成“我游览过香山”。
10、复指成分保留主要词语。
复指短语是由两个词或短语重叠在一起指同一个人或事物作同一个成分的,彼此有注释或补充说明的关系。
复指短语作主语或宾语在句子中就是复指成分,缩句时一般可保留表示某某人或某某事物的主要词语。
例如:“他们自己认真地进行了一年一度的考核”应缩成“他们进行了考核”。
如:蔡希陶伯伯是中国科学院云南植物研究所的老所长。
缩成“蔡希陶是老所长”。
再如“宋庆龄奶奶无微不至地关心少年儿童”应当缩成“宋庆龄关心少年儿童”。
11、主语、宾语是并列关系的词组应完整地保留。
例如:“市委书记和市长亲自参加市场开业仪式”应缩成“市委书记和市长参加仪式。
”12、表示方位的词组作状语时应该完整地去掉,表示时间、地点(方位)的词组要删除干净。
例如:“骏马在辽阔的草原上奔驰”,就缩成“骏马奔驰”,不能缩成“骏马在奔驰”,此外,像“在……下”、“在……里”“在……外”“在……中”等句子中表示方位的词组作状语时,都不能保留“在”字,应该同后面的状语一起完整地去掉。
再如“小明在家里做作业”不能缩成“小明在做作业”,应缩成“小明做作业”,因为“在家里”表示方位,做方位状语,应该去掉。
还有如“我们在上星期举行了田径运动会”中的“在上星期”也应去掉。
13、关于补语的处理。
首先,动词谓语后面的补语一般应保留中心词。
如:“大片大片的雪花落在她的金黄的头发上”,应缩成“雪花落在头发上”。
若缩成“雪花落”则意思不明了。
其次,形容词后面的补语一般删去。
如“中奖后的老王高兴得跳起来”,可缩成“老王高兴”。
14、在缩句中,我们不应硬套方法进行缩句,而要在理解句子原意的基础上,合情合理进行缩句。
例:可爱的小演员差点儿在舞台上滑倒。
若不细心理解句子原意的话,就可能会缩成“小演员滑倒”,而原句的意思是“差点儿”滑倒,并没有真的“滑倒”。
在这里,“差点儿”虽是修饰成分,但不能去掉,因此,例句的正确缩句应是:小演员差点儿滑倒。
二、缩句示例:第一组:缩句要保留足够简略的主干。
原句: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
缩句:A:灯照耀着建筑。
(最简略,正确)B:广场上灯照耀着建筑。
(不够简略)C:广场上千万盏灯照耀着宏伟建筑。
(不够简略)第二组:缩句要保留不改变原意的主干。
原句:夏天,老人们都爱到河边的树阴下钓鱼。
缩句:A:老人们钓鱼。
(明显改变了句子的原意)B:老人们爱钓鱼。
(既保留了原意,又足够简略)C:夏天,老人们爱到树阴下钓鱼。
(虽保留原意,但不够简略)第三组:缩句不能改变原句的结构原句:灰黑色的鸬鹚整齐地站在船舷上,像列队的士兵在等待命令。
缩句:A:鸬鹚站在船舷上,在等待命令。
(前半部分正确,后半部分把后面分句的主要动词“像”压缩掉了,把“等待命令”的主体“士兵”换成了鸬鹚,不符合原句意思) B:鸬鹚站在船舷上。
(把原句砍掉了一半,当然更不行)C:鸬鹚站在船舷上,像士兵。
(没有把后面分句的意思表达完整,“等待命令”不能压缩掉。
)D、鸬鹚站在船舷上,像士兵等待命令。
(正确)第四组:缩句不能把表示处所的词语改为表示事物的名词原句:三棵大海棠树上开满了红红的花。
缩句A:海棠树上开满了花。
(合乎这类句子缩句的要求)B:海棠树开花。
(改换了主语,缩去了简短补语,使句子失去了确定的时态,压缩后的句子意思很不确定,表达不出“海棠树上开满了花”的意思)C:海棠树开满了花。
(改换了主语)第五组:缩句不应当缩掉必要的简短补语原句:岸边的柳树上挂满了亮晶晶的冰条儿。
缩句A:柳树上挂满了冰条儿。
(正确)B:柳树挂满了冰条儿。
(改换了主语)C:柳树上挂冰条儿。
(缩去了不应当缩掉的简短补语“满”)D:柳树挂冰条儿。
(改换了主语,缩去了简短补语,缩后句子意思很不确定)E:树挂冰条。
(过分简略,既不像句子,也不像短语。
)第六组:缩句时要保留必要的否定词原句:生活在海洋中的鲸不是鱼类。
缩句:A:鲸是鱼类。
(否定词压缩掉,句子的意思就变了)B:鲸不是鱼类。
(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