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进化的历程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7.3.2《生物进化的历程》课时练习及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7.3.2《生物进化的历程》课时练习及答案第二节生物进化的历程【学习目标】1、能学会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
2、能说出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
3、通过比较法,培养对比分析能力;通过资料分析活动,培养分析判断能力。
【学习重点、难点】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及各种生物在生物进化历程中的地位【学习过程】一、预习先行自主学习1、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证据,地球上现存的生物都是进化的结果。
2、生物进化问题的研究,是建立在对许多科学领地的研究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的,涉及许多研究方法,其中最重要的方法之一是。
科学家通过对不同年代化石的比较,以及对现存生物种类的比较等方法,推断出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
3、一般来说,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由到;由到;由到。
各种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各自适应环境的和。
4、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是:古代的鱼类进化成古代的,之后又出现了爬行类,古代爬行类的一支进化成被覆羽毛的,另一支进化成胎生哺乳的。
二、互动探究合作求解学习任务一:学习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
5、阅读教材第53页资料分析1,思考回答下列问题:①什么是化石?②观察地球的地层,发现地球地层有什么特点?③化石与地层有什么关系,如何从地层的顺序变化关系推断生物的进化关系?古生物学家对生物化石的研究发现,在越古老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___、越___,__生物也越多。
越晚近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____,越___,___生物也越多。
这一现象说明,生物是由___到___,由___到___,由___到___逐渐进化而来的。
6、阅读教材第54页资料分析2,思考回答下列问题:①始祖鸟与现代鸟有什么异同?②始祖鸟的身体结构既和爬行动物有相同之处,又和鸟类有相同之处,这说明了什么?7、阅读教材第54页资料分析3,思考回答下列问题:①为什么可以用细胞色素C对不同类型生物的进化进行比较?②通过对不同生物所含有的细胞色素C进行比较,你能得出什么结论?8、阅读教材第54--55页的内容,小组讨论交流完成课本上的三个讨论题。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说课稿:7.3.2生物进化的历程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为了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我将采用以下方式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地球生命演化的时间轴,让学生初步了解生物进化的历程。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生活的地球上,生命是如何起源的吗?生物又是如何一步一步进化到今天的?”通过这个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二)学习障碍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生物的基本分类、生物的适应性等基础知识,但对于生物进化的深层次理解可能还不够。可能存在的学习障碍包括:
1.对生物进化历程的划分和重大事件的理解不够深入,容易混淆。
2.难以将生物进化理论与实际生物现象联系起来,缺乏运用知识的能力。
3.对于生物进化树的分析和解读存在困难,特别是确定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
3.举例:以恐龙灭绝和人类起源为例,让学生对生物进化产生浓厚的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新知讲授
在新知讲授阶段,我将逐步呈现知识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1.按照生物进化历程的划分,逐一介绍各个时期的代表生物及其特征,让学生了解生物进化的基本规律。
2.结合生物进化树,分析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帮助学生理解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三)互动方式
为了促进学生的参与和合作,我计划设计以下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环节:
1.师生互动:在讲解生物进化历程时,通过提问、回答、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2.生生互动:组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生物进化知识竞赛等活动,让学生在互动中交流观点、分享知识,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4.定期开展生物小研究,鼓励学生自主探索生物进化的奥秘,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732生物进化的历程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732生物进化的历程教案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732生物进化的历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生物进化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2、理解生物进化的历程及其重要意义。
3、掌握生物进化的主要特点和证据。
4、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和综合归纳能力。
二、教学内容1、生物进化的概念及理论。
2、生物进化的历程。
3、生物进化的证据及特点。
三、教学过程1、导课:通过简要介绍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理论,引出生物进化的概念。
2、讲授新课:(1)生物进化的概念及理论:介绍生物进化的基本概念,阐述自然选择理论,包括变异、遗传和选择三个基本要素。
(2)生物进化的历程:讲解生物进化的主要阶段,包括从单细胞生物到多细胞生物、从海洋生物到陆地生物、从低等生物到高等生物的演化过程。
重点介绍其中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物种演变,如鱼类、两栖类、鸟类和哺乳类动物的演化。
(3)生物进化的证据及特点:通过比较不同物种的基因组、解剖结构和生活习性,分析生物进化的证据。
介绍生物进化的主要特点,包括渐变、积累和自然选择。
3、课堂互动: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生物进化的奥秘。
4、课堂小结:通过表格和图示,总结生物进化的基本要素、历程、证据和特点。
5、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收集有关生物进化的资料,撰写一篇小论文,阐述自己对生物进化的认识和看法。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哪些方面需要改进?2、教学内容是否适当?是否需要进一步拓展或深化?3、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是否需要调整或改进?4、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是否需要进一步巩固或加强?通过对教学反思的回答,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总结经验教训,提高教学质量。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精品教案第三章 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第二节 生物进化的历程

第二节生物进化的历程教学目标1.能够举例说出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2.概述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3.在研究生物进化证据的过程中锻炼学生比较和分析的科学技能。
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生物进化的证据、生物进化的历程。
2.难点: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
课前准备1.有关视频、图片和数据资料;化石的实物或模型;始祖鸟化石复原模型2.纸板、彩笔、剪刀教学过程设计导入:上节课介绍了生命的起源,在大家心中最早出现的生物应该长什么样子呢?学生:很小,球形的,只有一个细胞……教师:大家的推断很有道理。
现在发现的最早的生物化石为大家的推断提供了证据。
但是看看我们今天的生物界,千姿百态,纷繁复杂。
这么美丽的生物又是如何来到地球的呢?学生:进化来的。
教师:它们是怎么进化来的?学生:先是单细胞生物,然后是多细胞生物,然后是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和哺乳动物。
教师:回答得很好,你从哪里知道的?学生:从书上知道的。
教师:书上的知识从哪里来的?有什么证据吗?学生:有化石!教师:那么我们一起来研究化石。
展示化石挖掘的场景的图片和典型化石图片、地质年代表教师:我国有丰富的化石资源,这些图片都是我国出土的各种生物化石,并且标明了化石形成的地质年代。
请同学们根据图片提供的资料,将这些化石标注到课本插图中。
学生:讨论、标注、公布答案。
教师:根据这些化石排列的顺序,你得出什么结论?学生:越古老的地层化石越简单。
教师:由此可推论出:这些古老地层形成的年代里,地球上还没有出现复杂的生物,可见生物进化的一般顺序是从简单到复杂。
教师:最近我国辽西的化石在世界上引起了轰动。
有人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吗?学生:辽西发现了中华龙鸟……(有的同学可能说出一些不确切甚至错误的信息,可以在随后的课程中进行纠正)教师:比较中华龙鸟和始祖鸟的化石复原图,再比较它和今天的鸟具有哪些不同特征?学生:中华龙鸟没有翅膀没,身上的羽毛也很细,嘴(喙)比始祖鸟尖……教师:这些说明了什么?学生:鸟类是从爬行动物进化来的。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生物进化的历程》PPT优质课件

二、讲授新课
(一)学习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 在生物学研究中常常用到比较的方法。 比较:根据一定的标准,把彼此有某种联系的事物加以
对比,确定它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三、课堂反馈
例1.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D )
①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唯一证据
②在越古老的地壳中,成为化石的生物越低等
③在越新近的地壳中,陆生生物的化石越多
确的是( D )
A.物种B比物种A结构复杂 B.物种A的出现早于物种B C.在Ⅰ层内能找到物种A的化石 D.在Ⅱ层内可能找到物种B的化石
三、课堂反馈
例4.能为鸟类起源于古代的爬行类动物提供证据的化石是( C )
A.三叶虫
B.恐龙
C.始祖鸟
D.始祖马
四、课堂小结
比较:根据一定的标准,把彼此有某种联系的
④在越新近的地壳中,成为化石的生物越低等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三、课堂反馈
例2.下列不能作为生物进化证据的是( D )
A.形态和结构 B.蛋白质的结构 C.地层中早期人类的脚印 D.外形和功能
三、课堂反馈
例3.如图是未被破坏的地层示意图,图中表明两个地层中曾发掘 出物种A和物种B的化石。下列关于物种A、B的关系的叙述,正
4 在地壳变化
和风化作用下, 逐渐露出化石。
二、讲授新课
(一)学习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
资料1: 科学家通过对化石的研究发现,
鱼类的化石在比较古老的地层中就出 现了,两栖类、爬行类和哺乳类则依 次在更为晚近的地层中才出现。
不同地层化石模式图
二、讲授新课
(一)学习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
资料2: 通过对不同种类生物的基因和蛋白质(如细胞色素c,见下表)进
生物进化的历程(课件)八年级生物同步课件(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郑氏始孔子鸟可能是由什么动物进化来的呢?
中英科学家2005-2006年在河北丰宁县的一处湖边林地考察时发现一件属于恐龙时代的新鸟类化石,科学家表示这是最古老的发现之一。此新鸟类被命名为郑氏始孔子鸟,它是孔子鸟类已知最原始的代表,距今约1.31亿年,仅仅落后于生活在德国侏罗纪时期的1.5亿年的始祖鸟。 孔子鸟类群是现今发现的最早具有角质喙、牙齿退化的原始鸟类。以往发现的孔子鸟生活的时代距今约1.2-1.25亿年。这一新的发现把孔子鸟类群的生活历史前推到了一亿三千万一百万年前,也使孔子鸟类群成为早白垩世早期鸟类中生活历史最长的一个类群。 郑氏始孔子鸟(Eoconfuciusorniszhengi)的属名“始孔子鸟(Eoconfuciusornis)”意为“原始的孔子鸟”,种名“郑氏(zhengi)”来自我国著名鸟类学家郑光美。
郑氏始孔子鸟像鸟,但是翅膀上还长着爪子?科学家是用什么方法来研究它的?郑氏始孔子鸟可能是由什么动物进化来的呢?
第七单元 第三章 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
第二节 生物进化的历程
一、学习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比较法
●在生物学的研究中常常用到比较的方法。比较是指根据一定的标准,把彼此有某种联系的事物加以对比,确定它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一、学习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化石证据
●对不同生物的形态结构进行比较,可以推断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
●始祖鸟是一种生活在侏罗纪晚期的小型恐龙。它本被认为是最早的鸟类,但后来发现孔子鸟与辽宁鸟的诞生年代更早。古脊椎动物,头部像鸟,有爪和翅膀,稍能飞行,有牙齿,与爬行动物近似,尾巴很长,由多根尾椎骨构成,除身上有鸟类的羽毛外,一般认为它是爬行动物到鸟类的中间类型,仍属于恐龙,出现在侏罗纪。始祖鸟之所以如此著名,这是因为其化石保存了精美的羽毛,现今有11个化石被分类为始祖鸟,它是侏罗纪时期唯一的羽毛证据。
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7-3-2 生物进化的历程(教学设计)

7.3.2 生物进化的历程课型:新授课对比霍加狓和长颈鹿。
长颈鹿脖子变长之前的模样跟霍加狓差不多。
分布于非洲刚果东部的热带雨林和高山森林中,生活的海拔高度为500-1000米,食物除绿叶和嫩叶外还吃草、蕨类植物、果实和真菌。
保持着很多原始特征,较为珍稀。
欣赏图片,思考问题,明确主题。
C.人类的祖先是森林古猿D.生物多样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2.下列植物由低等到高等的顺序是(D)A.①②③④B.④③②①C.①③②④D.④②③①3.下列关于生物进化趋势的叙述中,不合理的是(C)A.单细胞生物→多细胞生物B.低等生物→高等生物C.不能运动的生物→能自由运动的生物D.水生生物→陆生生物4.下列关于生命起源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D)A.米勒模拟原始地球的条件和大气成分,合成了多种蛋白质B.在地质年代较晚近的地层中不可能找到低等生物的化石C.为了应对天敌,枯叶蝶产生了形似枯叶的变异D.现代各品种金鱼是由野生类型金鲫鱼通过人工选择培育而来5.对生物进化问题的研究方法中,最重要的是(A)A.比较B.想像C.猜测D.幻想6.自然界中,最简单、最低等的植物类群是(C)A.被子植物B.裸子植物C.藻类植物D.蕨类植物7.下列无脊椎动物的类群中,最低等是(D)A.节肢动物B.环节动物C.软体动物D.腔肠动物8.下列植物按照从高等到低等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D)①苔藓植物②蕨类植物③被子植物④裸子植物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C.④③②①D.③④②①9.地球上最早出现的植物是(A)A.海洋中原始的单细胞藻类B.陆地上原始的单细胞藻类C.海洋中原始的多细胞藻类D.陆地上原始的多细胞藻类10.关于生物进化的结论中,错误的是(D)A.通过对一些生物的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种类进行比较研究表明,黑猩猩与马的亲缘关系较近,黑猩猩与酵母菌的亲缘关系较远B.鸟类可能是由爬行类进化而来的C.马、蝙蝠和鹰可能是由共同的祖先进化而来的D.在生物进化过程中,地球上的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是同时出现的反思学习,目标达成板书设计7.3.2 生物进化的历程一、学习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1.比较: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2.化石是非常重要的证据二、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总体趋势: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人教八下生物第三章 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第三章生命的起源和生物进化第一节地球上生命的起源1.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
这一结论的获得有许多化石证据支持。
2.地球大约形成于46亿年前,原始生命大约诞生于36亿年前。
3.原始大气成分来自于火山喷发,有水蒸气、氢气、氨、甲烷、二氧化碳、硫化氢气体构成。
原始大气中与现在大气明显的区别是没有氧气。
4.地球上生命的生存需要物质和能量。
5.米勒的实验:米勒将原始大气中的成分充入烧瓶中,通过火花放电,制成了一些有机物。
(1)原料:甲烷、水蒸气、氢、氨等。
(2)产物(证据):氨基酸。
(3)结论:原始地球上能形成简单有机物。
6.原始大气在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条件下,形成了许多简单的有机物。
后来,地球的温度逐渐降低,原是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雨降落到地面上,这些有机物又随着雨水进入湖泊和河流,最终汇集到原始的海洋中。
7.原始生命诞生于原始海洋。
原始海洋就像一盆稀薄的热汤,其中所含的有机物,不断地相互作用,经过极其漫长的岁月,大约在地球形成以后10亿年左右,才逐渐形成了原始的生命。
8.多数学者认为:原始大气中的无机物到有机物, 再到原始生命,这一过程是在原始地球上进行的。
9.原始地球条件: 高温、高压、紫外线以及雷电、原始海洋、无氧气。
10.蛋白质、核酸是生命中重要的物质。
11. 原始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过程如下:无机物→小分子有机物→大分子有机物→原始生命。
(但是从大分子有机物到原始生命的过渡还没有被实验验证)第二节生物进化的历程1.比较法:根据一定的标准,把彼此有某种联系的事物加以对照,确定它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2.化石:是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由于种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系形成的。
例如:始祖鸟化石(古代爬行动物→古代鸟类)。
3. 生物进化的历程:(1)采用比较化石的研究方法;即比较不同类型动物的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顺序,从而判断动物的脊椎动物进化的顺序是: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哺乳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鱼类:体被鳞片,用鳃呼吸,用鳍游泳。终生生活在水中。变温动物。如: 中华鲟 鲫鱼 海马 草鱼 带鱼 靠躯干部和尾部的摆动来向前运动。控制鱼游泳前进方向的是尾鳍,起平 衡身体作用的是胸鳍、腹鳍、背鳍。
续上表
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可生活在水中, 又可生活在陆地上,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营水陆两 栖生活。如:青蛙 娃娃鱼 蟾蜍
差异氨基酸数目
黑猩猩
0
猕猴
1
马
12
果蝇
27
小麦
27
向日葵
38
酵母菌
44
注:表示相应物种的细胞色素C与人的细胞色素C不同的氨基酸数目
资料分析
• 1、比较法。
资料1比较不同类型动物的化石在地层中 出现的顺序,从而判断动物的进化顺序。
资料2利用组成生物体的一些重要物质的 差异性,来比较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
爬行动物:体被角质鳞片或硬甲,用肺呼吸。如:蛇 蜥蜴 海龟 乌龟
鸟类:体被羽毛,前肢退化成翼,用来飞行。喙无牙齿,用 肺( 气囊有辅助)呼吸的作用,卵生。心脏分四腔,有体 循环和肺循环。体温高而恒定。(鸟类适于飞行的特点)如: 家鸽 哺乳动物:体被毛,有牙齿的分化。一般有门齿 臼齿 犬 齿。胎生 哺乳,有高度发达的神经系统。心脏分四腔,有 体循环和肺循环。体温高而恒定。如:狼 兔 。(在动 物进化史上是最高等的动物)
脊椎动物
鱼类 两栖动物 爬行动物 鸟类 哺乳动物
原生动物门:身体只由单个细胞组成。如:草履虫 变形 虫
腔肠动物门:辐射对称;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如:涡 虫、血吸虫、绦虫
线形动物门:细长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 如:蛔虫、线虫、丝虫、钩虫
化石的种类
由生物的遗体直接形成的,常常 是植物或动物身体的坚硬部分. 如:动物的骨骼
化 石
由生物的生物痕迹和遗物形成的. 如:恐龙的脚印 恐龙蛋和粪便.
2通过对不同种类生物的基因和蛋白质 (如细胞色素C见下表)进行比较,可 以知道这些生物之间亲缘关系的远近。
一些生物的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比较
生物名称
环节动物门:由许多相似的环状体节组成。如:蚯蚓 沙蚕 水蛭
续上表
软体动物门:身体柔软,不分节,体外被套膜,常分泌有贝壳。如:河 蚌 墨鱼 章鱼 珍珠贝
节肢动物门:身体由很多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如: 昆虫纲(蝗虫 蜜蜂 蝴蝶);蛛形纲( 蜘蛛 );多足纲(蜈蚣 马陆);甲 壳纲:(虾 蟹)
人类的出现
人体具有体温恒定、胎生、哺乳等哺乳动物的基本特征, 这说明人类与哺乳动物有着较近的亲缘关系。
那植物的进化又是 怎样的呢?
植物
油松
向日葵
葫芦藓
水绵
肾厥
玉米
藻类植物
苔藓植物
蕨类植物
裸子植物
被子植物
单子叶植物 双子叶植物
课堂小结
• 一、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 • 1、化石(P57资料1) • 2、比较(P58科学方法) • 二、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由简单
上节课回顾 地球上生命起源的几种学说:
1、自然发生说 2、化学起源说 3、宇生说 4、热泉生态系统
生物进化的历程
想一想,议一议
想一想,议一议。 科学家根据化石,运用比较的方法研究郑 氏始孔子鸟。推测:它可能是由爬行动物 进化来的。
资料分析
1 化石是生物的遗体、 遗物或生活痕迹,由于某种原 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形成的。 科学家通过对化石的研究发现,鱼类的化石在比较古 老的地层中就出现了,两栖类、 爬行类和哺乳动物 则依次在更为晚近的地层中才出现。
• 2、推测:生物是不断进化的,并存在一定 的亲缘关系。资料1表明进化顺序为:鱼类 →两栖类→爬行类→哺乳类;资料2表明, 人与黑猩猩的亲缘关系最近,与马次之, 与果蝇、 小麦、向日葵和酵母菌的亲缘关 系则较远。
生物进化树
哺乳类
两 栖 类
被子植物
一 动物的进化史
无脊椎动物
动物
原生动物 腔肠动物 扁形动物 线形动物 环节动物 软体动物 节肢动物 棘皮动物
4.这些非常简单、低等的生物由于能够适应 环境的不断变化,所以没有绝灭,而且分 布还非常广泛。
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 陆生。
技能训练
• 支持假说A的证据有:1、2、3, 其中1的支持力度最大。
• 支持假说B的证据有:4、5、6, 其中证据4的支持力度最大。
教材练习参考答案
1.(1)×;(2)×。 2.B。
3.这个不能简单回答。因为任何生物都是不 断进化发展的,进化的历程是漫长的,而 且遗传和变异是进化的基础。在由爬行动 物进化到鸟类的过程中,不断地发生变异, 并经自然选择将这种变异保存和遗传下来。 ①从进化的角度看,鸡这一物种形成时, 鸡和鸡蛋同时形成。②从基因水平看,鸡 和鸡蛋具有同样的遗传物质基础,二者在 地球上的出现也是无所谓先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