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上下册知识点汇总(人教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人教版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初中化學知識點全面總結(完整版)第1單元走進化學世界1、化學是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以及變化規律的基礎科學。

2、我國勞動人民商代會製造青銅器,春秋戰國時會煉鐵、煉鋼。

3、綠色化學-----環境友好化學(化合反應符合綠色化學反應)①四特點P6(原料、條件、零排放、產品)②核心:利用化學原理從源頭消除污染4(1)火焰:焰心、內焰(最明亮)、外焰(溫度最高)(2)比較各火焰層溫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

現象:兩端先碳化;結論:外焰溫度最高(3)檢驗產物H2O:用乾冷燒杯罩火焰上方,燒杯內有水霧CO2:取下燒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盪,變渾濁(4)熄滅後:有白煙(為石蠟蒸氣),點燃白煙,蠟燭複燃。

說明石蠟蒸氣燃燒。

5、吸入空氣與呼出氣體的比較結論:與吸入空氣相比,呼出氣體中O2的量減少,CO2和H2O的量增多(吸入空氣與呼出氣體成分是相同的)6、學習化學的重要途徑——科學探究一般步驟: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設計實驗→實驗驗證→記錄與結論→反思與評價化學學習的特點:關注物質的性質、變化、變化過程及其現象;7、化學實驗(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一、常用儀器及使用方法(一)用於加熱的儀器--試管、燒杯、燒瓶、蒸發皿、錐形瓶可以直接加熱的儀器是--試管、蒸發皿、燃燒匙只能間接加熱的儀器是--燒杯、燒瓶、錐形瓶(墊石棉網—受熱均勻)可用於固體加熱的儀器是--試管、蒸發皿可用於液體加熱的儀器是--試管、燒杯、蒸發皿、燒瓶、錐形瓶不可加熱的儀器——量筒、漏斗、集氣瓶(二)測容器--量筒(1)量取液體體積時,量筒必須放平穩。

視線與刻度線及量筒內液體凹液面的最低點保持水準。

(2)量筒不能用來加熱,不能用作反應容器。

(3)量程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讀到0.1毫升。

(三)稱量器--託盤天平(用於粗略的稱量,一般能精確到0.1克。

)注意點:(1)先調整零點(2)稱量物和砝碼的位置為“左物右碼”。

(3)稱量物不能直接放在託盤上。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归纳(上下册全)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归纳(上下册全)
注意:使用烧瓶或锥形瓶时容积不得超过其容积的1/2,蒸发溶液时溶液的量不应超过蒸发皿容积的2/3
5、蒸发皿通常用于溶液的浓缩或蒸干。
注意事项:①盛液量不能超过2/3,防止加热时液体沸腾外溅
②均匀加热,不可骤冷(防止破裂)
③热的蒸发皿要用坩埚钳夹取。
6、胶头滴管①胶头滴管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②滴瓶用于盛放少量液体药品
③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其中含有H元素;蜡烛燃烧后还生成CO2,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中含有C元素。
④白瓷板上有黑色粉末出现,更说明蜡烛中含有C元素。
⑶燃烧后:有一股白烟,能重新燃烧。说明蜡烛燃烧是蜡烛气化后的蜡烛蒸气被点燃。
实验探究步骤
观察物质的性质、变化、现象
结论、解释
(2)、注意事项:
a、加热时外壁必须干燥,不能骤热骤冷,一般要先均匀受热,然后才能集中受热,
防止试管受热不均而破裂。
b、加热时,试管要先用铁夹夹持固定在铁架台上(短时间加热也可用试管夹夹持)。
试管夹应夹在的中上部(或铁夹应夹在离试管口的1/3处)。
c、加热固体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且未冷前试管不能直立,避免管口冷凝水倒流
7、量筒用于量取一定量体积液体的仪器。
注意:①不能在量筒内稀释或配制溶液,决不能对量筒加热。
②也不能在量筒里进行化学反应
操作注意:在量液体时,要根据所量的体积来选择大小恰当的量筒(否则会造成较大的误差),读数时应将量筒垂直平稳放在桌面上,并使量筒的刻度与量筒内的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在同一水平面。
8、托盘天平:称量仪器,一般精确到0.1克。
水的验证:用无水硫酸铜CuSO4(白色)+ 5H2O === CuSO4·5H2O(蓝色)

超详细人教版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大全

超详细人教版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大全

超详细人教版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大全超详细人教版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大全一、基本概念1. 物质的变化及性质(1)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① 宏观上没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没有新分子生成。

② 常指物质状态的变化、形状的改变、位置的移动等。

例如:水的三态变化、汽油挥发、干冰的升华、木材做成桌椅、玻璃碎了等等。

(2)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也叫化学反应。

① 宏观上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有新分子生成。

② 化学变化常常伴随一些反应现象,例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生成沉淀等。

有时可通过反应现象来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或者产物是什么物质。

(3)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① 物理性质也并不是只有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木材具有密度的性质,并不要求其改变形状时才表现出来。

② 由感官感知的物理性质主要有:颜色、状态、气味等。

③ 需要借助仪器测定的物理性质有: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导电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只有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例如:物质的金属性、非金属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热稳定性等。

2. 物质的组成原子团:在许多化学反应里,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反应,好像一个原子一样的原子集团。

离子: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3. 物质的分类(1)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组成中有两种或多种物质。

常见的混合物有:空气、海水、自来水、土壤、煤、石油、天然气、爆鸣气及各种溶液。

纯净物:组成中只有一种物质。

① 宏观上看有一种成分,微观上看只有一种分子;② 纯净物具有固定的组成和特有的化学性质,能用化学式表示;③ 纯净物可以是一种元素组成的(单质),也可以是多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2)单质和化合物单质: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可分为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及稀有气体。

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完整word版)人教版_初三化学全册必背知识点(精华)

(完整word版)人教版_初三化学全册必背知识点(精华)

初中化学上册必背知识点一、化学用语1、常见元素及原子团的名称和符号非金属:O氧H氢N氮Cl氯C碳P磷S硫金属:K钾Ca钙Na钠Mg镁Al铝Zn锌Fe铁Cu铜Hg汞Ag银Mn锰Ba钡原子团(根):氢氧根硝酸根碳酸根硫酸根磷酸根铵根OH-NO3-CO32-SO4 2-PO43-NH4+2、化合价口诀(1) 常见元素化合价口诀:钾钠银氢正一价;氟氯溴碘负一价;钙镁钡锌正二价; 铜一二铁二三铝三硅四氧负二二四六硫二四碳(2) 常见原子团(根)化学价口诀:一价硝酸氢氧根;二价硫酸碳酸根;三价常见磷酸根;通常负价除铵根。

4(1)实验室制取氧气一:2KMnO4===K2MnO4+MnO2+O2↑(2)实验室制取氧气二:2H2O2 ===2H2O+O2↑(3) 实验室制取氧气三:2KClO3===2KCl+3O2↑(4)实验室制法CO2:CaCO3+2HCl==CaCl2+H2O+CO2↑(5)实验室制取氢气: Zn+H2SO4==ZnSO4+H2↑(6)电解水制取氢气:2H2O===2H2↑+O2↑(7)湿法炼铜术(铁置换出铜):Fe+CuSO4==FeSO4+Cu(8)炼铁原理: 3CO+Fe2O3===2Fe+3CO2(9)生灰水[Ca(OH)2 ]的制取方法:CaO+H2O==Ca(OH)2(10)生石灰(氧化钙)制取方法:CaCO3 ===CaO+CO2↑二.金属活动性顺序:金属活动性由强至弱: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按5个一句顺序背诵)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

三、常见物质的颜色、状态1、白色固体:MgO、P2O5、CaO、NaOH、Ca(OH)2、KClO3、KCl、Na2CO3、NaCl、无水CuSO4;铁、镁为银白色(汞为银白色液态) ,除了有颜色的固体,其他固体一般为白色。

2、黑色固体:炭粉、铁粉、CuO、MnO2、Fe3O4▲KMnO4为紫黑色3、红色固体:Cu、Fe2O3、HgO、红磷▲硫磺:淡黄色4、溶液的颜色:含Cu2+的溶液呈蓝色(如CuSO4溶液);含Fe2+的溶液呈浅绿色(如FeCl2溶液);含Fe3+的溶液呈棕黄色(如FeCl3溶液),其余溶液一般为无色。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人教版)(全)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人教版)(全)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人教版)(全)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人教版)(全)一、基本概念1. 物质的变化及性质(1)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①宏观上没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没有新分子生成。

②常指物质状态的变化、形状的改变、位置的挪移等。

例如:水的三态变化、汽油挥发、干冰的升华、木材做成桌椅、玻璃碎了等等。

(2)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也叫化学反应。

①宏观上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有新分子生成。

②化学变化常常伴随一些反应现象,例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XXX、生成沉淀等。

有时可经过反应现象来推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或者产物是啥物质。

(3)物理性质:物质别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①物理性质也并别是惟独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木材具有密度的性质,并别要求其改变形状时才表现出来。

②由感官感知的物理性质要紧有:颜群、状态、气味等。

③需要借助仪器测定的物理性质有: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导电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惟独在化学变化中才干表现出来的性质。

例如:物质的金属性、非金属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热稳定性等。

2. 物质的组成原子团:在许多化学反应里,作为一具整体参加反应,好似一具原子一样的原子集团。

离子: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3. 物质的分类(1)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组成中有两种或多种物质。

常见的混合物有:空气、海水、自来水、土壤、煤、石油、天然气、爆鸣气及各种溶液。

纯净物:组成中惟独一种物质。

①宏观上看有一种成分,微观上看惟独一种分子;②纯净物具有固定的组成和特有的化学性质,能用化学式表示;③纯净物能够是一种元素组成的(单质),也能够是多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2)单质和化合物单质: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可分为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及稀有气体。

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3)氧化物、酸、碱和盐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其中有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

(完整版)人教版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绝对全,中考必备)

(完整版)人教版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绝对全,中考必备)

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 (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①四特点P6(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

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3)检验产物 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

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二)测容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

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

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人教版)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人教版)

初中化学知识点汇总(人教版)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①四特点P6(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

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3)检验产物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坩埚、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二)测容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

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

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克。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人教版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_完全版

人教版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_完全版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完全版一、基本概念1. 物质的变化及性质(1)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①宏观上没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没有新分子生成。

②常指物质状态的变化、形状的改变、位置的移动等。

例如:水的三态变化、汽油挥发、干冰的升华、木材做成桌椅、玻璃碎了等等。

(2)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也叫化学反应。

①宏观上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有新分子生成。

②化学变化常常伴随一些反应现象,例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生成沉淀等。

有时可通过反应现象来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或者产物是什么物质。

(3)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①物理性质也并不是只有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木材具有密度的性质,并不要求其改变形状时才表现出来。

②由感官感知的物理性质主要有:颜色、状态、气味等。

③需要借助仪器测定的物理性质有: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导电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只有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例如:物质的金属性、非金属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热稳定性等。

2. 物质的组成原子团:在许多化学反应里,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反应,好像一个原子一样的原子集团。

离子: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3. 物质的分类(1)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组成中有两种或多种物质。

常见的混合物有:空气、海水、自来水、土壤、煤、石油、天然气、爆鸣气及各种溶液。

纯净物:组成中只有一种物质。

①宏观上看有一种成分,微观上看只有一种分子;②纯净物具有固定的组成和特有的化学性质,能用化学式表示;③纯净物可以是一种元素组成的(单质),也可以是多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2)单质和化合物单质: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可分为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及稀有气体。

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3)氧化物、酸、碱和盐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其中有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化学知识点汇总(人教版)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课题2】1、蜡烛燃烧实验(1)火焰:焰心、内焰、外焰(温度最高、最明亮)(2)产物(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3)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2、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课题3】常用仪器、基本实验操作△第2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空气成分O2N2CO2稀有气体其它气体和杂质体积分数21% 78%(最多)0.03% 0.94% 0.03%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2) 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为CO、SO2、NO2、O3和可吸入颗粒物等。

3)臭氧层破坏(氟里昂、氮的氧化物等);温室效应(CO2、CH4等);酸雨(NO2、SO2等);白色污染(塑料垃圾等)。

【课题2】氧气▲▲▲(1)氧气的化学性质:支持燃烧(助燃性),供给呼吸(2)氧气与下列物质反应现象碳在空气中保持红热,在氧气中发出白光,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磷产生大量白烟硫在空气中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而在氧气中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瓶底放水:防止溅落的高温熔化物炸裂瓶底,吸收二氧化硫)镁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固体铝铁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瓶底放水或细沙:防止溅落的高温熔化物炸裂瓶底)石蜡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瓶壁上有水珠生成,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制取氧气▲▲▲1、(1)工业制氧气——分离液态空气法(原理:氮气和氧气的沸点不同物理变化)实验室制氧气原理2H2O2MnO22H2O + O2↑2KMnO4△K2MnO4 + MnO2 + O2↑2KClO3MnO22KCl+3O2↑(2)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以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为例)查-装-定-点-收-移-熄(3)氧气的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检验: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2、催化剂(触媒):一变二不变3、常见气体的用途4、常见气体的检验方法——①氧气:带火星的木条②二氧化碳:澄清的石灰水③氢气:将气体点燃,用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或者,先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再通过无水硫酸铜第3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分子原子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最小的微粒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性质体积小、质量小;不断运动;有间隙联系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区别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课题2】 1.原子的构成△质子: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1)原子 中子:不带电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电子:每个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2)核外电子的排布。

(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4,易得电子;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4,易失电子)(3)元素的性质,特别是元素的化学性质,是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的。

2.离子①定义:因得失电子而带电荷的原子叫离子。

如Na +、Cl -、OH -、SO 42-等②离子符号及其意义 △【课题3】1.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地壳中含量前四位元素(质量分数):O 氧(最多的元素)、Si 硅、Al 铝(最多的金属元素)、Fe 铁2.元素符号(一大二小)。

△ 意义:①表示一种元素;②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3.元素周期表(7个周期、16个族)。

第4单元 自然界的水【课题1】1、水资源(地球表面71%被水覆盖,但供人类利用的淡水小于1% )2、节约用水,防治水体污染【课题2】1、水的净化效果由低到高:静置、吸附(活性炭或明矾)、过滤(一贴二低三靠)、蒸馏(最好)△2、硬水与软水 A.硬水是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软水是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B .鉴别方法:用肥皂水,有浮渣产生或泡沫较少的是硬水,泡沫较多的是软水△C .硬水软化的方法:蒸馏、煮沸△【课题3、电解水的实验(正氧负氢,一氧二氢)▲ A.化学反应 2H 2↑+ O 2↑产生位置 负极 正极体积比 2 :1质量比 1 :8B.检验:O 2---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 H 2---根燃着的木条------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C..结论: ①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

②一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

③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2、水的检验:用无水硫酸铜,若由白色变为蓝色,说明有水存在;CuSO 4+5H 2O = CuSO 4·5H 2O水的吸收:常用浓硫酸H 2SO 4、生石灰CaO 。

二、氢气 H 2 1、物理性质:密度最小的气体(向下排空气法);难溶于水(排水法)2 2H 22点燃前,要验纯 现象: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有水珠产生② H 2 + CuO === Cu + H 2O 氢气“早出晚归” 现象:黑色粉末变红色,试管口有水珠生成 (小结:既有可燃性,又有还原性的物质 H 2、C 、CO )3、氢气的实验室制法▲ Zn + H 2SO 4 = ZnSO 4 +H 2↑ 。

4、氢能三大优点:无污染、放热量高、来源广【课题4 】 1.化学式:用元素符号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叫化学式。

△2. ①一价钾钠氯氢银 K Na Cl H Ag 二价氧钙钡镁锌 O Ca Ba Mg Zn 三铝四硅五价磷 Al Si P 三铁,二四碳 Fe Fe C C 二四六硫都齐全 S S S 铜汞二价最常见 Cu Hg单质化合价为零 化合物里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 0②负一硝酸氢氧根 NO 3- OH - 负二硫酸碳酸根SO 42- CO 32- 负三记住磷酸根 PO 43- 正一价的是铵根 NH 4+3.化学式的书写——①氧化物:氧在右,其它在左②金属元素的符号在左,非金属元素的符号在右。

+1 +1 -1 +1 +1-2 +2 +2 +2 +2 +3 +4 +5+2 +3 +2 +4 -2 +4 +6 +2 +2③一般正价在前,负价在右。

4.化学式的读法:从右至左读作“某化某”。

如CuO:氧化铜若含酸根的化合物,读作“某酸某”。

如:CuSO4:硫酸铜若含氢氧根的化合物,读作“氢氧化某”。

如:NaOH:氢氧化钠第5单元化学方程式【课题1】1、定义: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化学反应前后(1)一定不变宏观:反应物生成物总质量不变;元素种类不变△微观: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2)一定改变宏观:物质的种类一定变(3)可能改变:分子总数可能变微观:分子种类一定变【课题2】化学方程式1、书写:(注意:a、配平b、条件c、箭号)2、含义以2H2+O2点燃2H2O为例①宏观意义:表明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②微观意义: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分子个数比——每2个氢分子与1个氧分子化合生成2个水分子③各物质间质量比——每4份质量的氢气与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化合生成36份质量的水【课题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基本反应类型①化合反应:A+B→C(多变一)②分解反应:A→B+C(一变多)③置换反应:A+BC→B +AC(一换一)④复分解反应:AB+CD→AD+CB(二换二)第6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1】一、碳的几种单质△1、金刚石(C)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可用于制钻石、刻划玻璃、钻探机的钻头等。

2、石墨(C)是最软的矿物之一,有优良的导电性,润滑性。

可用于制铅笔芯、干电池的电极、电车的滑块等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不同。

CO和CO2的化学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分子的构成不同。

3、活性炭、木炭具有强烈的吸附性,焦炭用于冶铁,炭黑加到橡胶里能够增加轮胎的耐磨性。

二、.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单质碳的物理性质各异,而各种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却完全相同!)1、常温下的稳定性强2、可燃性——完全燃烧:C+O2点燃CO2 不完全燃烧:2C+O2点燃2CO3、还原性:C+2CuO 高温2Cu+CO2↑(置换反应)现象:黑色粉末逐渐变成光亮红色,石灰水变浑浊。

▲【课题2】1、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①原理: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CaCO3+2HCl==CaCl2+H2O+CO2↑②选用固体与液体,不需要加热的发生装置③气体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④验证方法:将制得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是二氧化碳。

验满方法:用点燃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

证明已集满二氧化碳气体。

2、二氧化碳的工业制法(煅烧石灰石):CaCO 高温CaO+CO2↑【课题3】一、二氧化碳的性质▲▲▲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高压低温下可得固体----干冰2、化学性质:(1)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CO2+H2O==H2CO3 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H2CO3 == H2O+ CO2↑ 碳酸不稳定,易分解(3)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O2+Ca(OH)2==CaCO3↓+H2O 本反应可用于检验二氧化碳!(4)与灼热的碳反应:C+CO 高温2CO (吸热反应)3、用途:灭火(灭火器:Na2CO3+2HCl==2NaCl+H2O+CO2↑)4、对环境的影响:过多排放引起温室效应。

二、一氧化碳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3、化学性质:①可燃性:2CO+O2点燃2CO2 (可燃性气体点燃前一定要检验纯度)②有毒(与血红蛋白结合)③还原性:CO+CuO △Cu+CO2(非置换反应)现象:黑色的粉末逐渐变成光亮红色,石灰水变浑浊。

第7单元燃烧及其利用【课题1】1、燃烧的条件:(缺一不可)(1)可燃物(2)氧气(或空气)(3)温度达到着火点△2、灭火的原理:(只要消除燃烧条件的任意一个即可)【课题2】1、三大化石燃料: 煤“工业的粮食”、石油“工业的血液”、天然气(主要成分:甲烷)△2、(1)沼气的主要成分:甲烷CH4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

化学性质: 可燃性CH4+2O2点燃CO2+2H2O(发出蓝色火焰)(2)乙醇(俗称:酒精, 化学式:C2H5OH) 可燃性:C2H5OH+ 3O点燃2CO2+3H2O 乙醇汽油:优点(1)节约石油资源(2)减少汽车尾气(3)促进农业发展(4)乙醇可以再生3、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4、新能源:氢能源、太阳能、核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氢气是最理想的燃料——优点:资源丰富,放热量多,无污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