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行仓库保卫战:“八百壮士”血战四行仓库

合集下载

四行仓库知识点总结

四行仓库知识点总结

四行仓库知识点总结一、四行仓库基本信息。

1. 地理位置。

- 四行仓库位于上海市静安区(原闸北区)南部、苏州河北岸、西藏路桥西北角。

它是一座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六层大厦,占地0.3公顷,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

2. 名称由来。

- 四行仓库由金城、中南、大陆、盐业四家银行共同出资建设,所以称为“四行仓库”。

它于1931年建成,当时是四家银行的堆栈。

二、四行仓库在抗日战争中的重要意义。

1. 淞沪会战的重要据点。

- 在淞沪会战后期,中国军队面临日军的强大压力开始西撤。

四行仓库成为了中国军队在上海市区的最后一个据点。

1937年10月26日 - 11月1日,谢晋元率领八百壮士(实际人数约420人)坚守四行仓库。

- 淞沪会战是中日双方在抗日战争中的第一场大型会战,四行仓库保卫战是淞沪会战的一部分。

这场保卫战牵制了日军的进攻,为中国军队的西撤争取了时间。

2. 精神象征。

- 八百壮士坚守四行仓库的英勇事迹,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斗志。

他们在孤立无援、敌众我寡的情况下,顽强抵抗日军的进攻,展现出了中国军人不屈的民族气节。

- 四行仓库成为了中国抗战精神的象征,这种精神激励着无数中国人投身到抗日救亡的洪流中。

当时,苏州河南岸的民众为壮士们助威,国内外媒体也纷纷报道,让世界看到了中国军人的英勇无畏。

三、四行仓库保卫战的战斗过程。

1. 防御工事。

- 四行仓库本身建筑坚固,谢晋元率领部队进驻后,又对其进行了加固防御工事的工作。

他们利用仓库内的物资,构筑了沙袋掩体、射击孔等防御设施。

2. 日军进攻手段。

- 日军动用了飞机、大炮等重型武器对四行仓库进行轰炸和炮击。

但由于四行仓库靠近租界,日军有所顾忌,不敢使用大规模的毁灭性武器,以免误伤到租界。

- 日军还多次组织步兵冲锋,试图攻占四行仓库。

八百壮士凭借顽强的意志和有效的防御战术,一次次击退了日军的进攻。

3. 壮士英勇抵抗。

- 谢晋元指挥部队沉着应战。

战士们在战斗中表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如杨惠敏冒死泅渡苏州河,为守军送去国旗。

四行仓库

四行仓库
1995年,四行仓库主管企业、员工共同出资成立“八百壮士英勇抗日事迹陈列室”。
1996年11月26日,四行仓库八百壮士英勇抗日纪念地被闸北区政府列入第一批10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02年,陈列室扩建至120平方米,展品有限,每周开放半天。
2012年,民革提交了《关于加强上海四行仓库保护和开发的建议》,呼吁将四行仓库旧址列为爱国主义教育 基地,将保护开发四行仓库纳入到中共上海市委市政府的总体规划中,发挥其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载体和凝聚两 岸血肉的纽带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用。
建筑参数
四行仓库占地0.3公顷,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屋宽64米,深54米,高25米。 仓库为法式建筑,楼高6层, 长120米,宽15米。钢筋水泥浇筑框架,花岗岩条石砌墙,异常坚固。且有地下室隐蔽。其东西北三面均为高墙, 仅朝南面对苏州河开有门窗。河对岸便是公共租界。地形易守难攻,又是制高点,利于观察,射界开阔。
四行仓库的东侧部分原名“大陆银行仓库”,建于1921年;西侧部分建成于1932年,是当时苏州河沿岸规模 较大、结构坚固的仓库建筑,该建筑被用作“金城”、“大陆”、“盐业”、“中南”四个银行储蓄会的堆栈。 仓库东面的“大陆银行仓库”和西面的“四行储蓄会仓库”,一般统称为“四行仓库”。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淞沪会战”,“八百壮士”与日本军队在这里打响了“四行仓库保卫战”。 20世纪90年代中期,四行仓库被陆续改为商业市场和办公功能。2014年,四行仓库其中的4000多平方米空间被改 建成“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
四行仓库是一座混凝土建筑,有很大的厚度,是该地区最高的建筑。日本坦克无法打穿其混凝土墙壁,由于 先前被当作第八十八师师部,因此仓库中贮存了大量食物、救护用品及弹药。河对岸是英国租界,所以日本军队 不敢用重炮,以及重磅炸弹轰炸四行仓库。

论八百壮士产生的真正原因

论八百壮士产生的真正原因

论八百壮士产生的原因总结。

八百壮士守四行,虽四行未保,壮士离散,但这一壮举在抗战初期激励和感动了千千万万的中国人,同时也震撼了国际友人,打击了日本侵略者。

今天我们来看看所有关于开展四行仓库保卫战的各种原因。

一.政治原因——为了获取国际同情与支援。

到1937年10月26日国民革命军在上海闸北区的抵抗日渐艰难。

中华民国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命令该区所有军队撤出,以防卫上海西部郊区,同时命令第三战区代理司令长官顾祝同让精锐的第八十八师单独留守。

这样做是为了向国际社会表明中国在抵抗日本侵略战争上的坚决态度,并以此赢得国际社会的支持。

此时九国公约签字国正好将于当年11月6日召开会议。

张柏亭向顾建议,既然是出于政治的目的,那么留守闸北的部队,兵力多是牺牲,兵力少也是牺牲。

同时,守多数据点是守,守一二个据点也是守。

顾祝同最后同意第八十八师留出一团兵力,留守地点则自行处置。

张柏亭回到第八十八师师部四行仓库后,孙元良决定,就以四行仓库作为固守据点,但觉得一团兵力仍然过多,在最后撤离之前,又决定只留一个加强营就够了。

于是就以第524团第1营为基干,配属必要的特种部队,组成了一个四百多人的加强营。

由中校团副谢晋元、少校团副上官志标,和少校营长杨瑞符率领。

由上面的文字可以看出,这八百壮士性质上属于孤军,不会有援军,在事实上也已经被国民党当局放弃。

属于敢死队性质的军队。

这八百壮士其实是为了证明上海还没被日军完全占领死守四行仓库,只要还有一个点,就可以说上海还在争夺中。

同时也是在展示国民党抗日的决心。

而对这八百战士来说,在已经知道自己面对的是什么的时候,却依然坚决的执行命令,置自己的生死于不顾。

所以他们是英雄,值得被人铭记。

二.军事原因——是为了拖延日军进攻速度,掩护中国部队撤退。

这个理由更是对八百战士的赞美和歌颂,敌我力量对比日军数十万,我军400多,以四百多对数十万,这已经不是螳臂当车了,在所有人眼里估计就和送死没有什么两样了,但事实上呢?八百壮士在四行仓库这个地方,阻挡日军四昼夜,歼敌200多人。

四行仓库____华东师范大学毛概社会实践2015

四行仓库____华东师范大学毛概社会实践2015

4 不朽丰碑 点击此处添加文本内容,如关键词、部分简单介绍等。
慰问募集
各界纷纷成立抗敌后援会、抗
日组织,支援前线抗战,唤起
更多的上海市民响应起来参与
慰问募集活动。
1
2
抢救伤兵
上海各界组织人员全力抢救抗 战中的伤员,普通民众以强烈 的爱国热情、无私的奉献精神 救护为国而战的官兵们
3
抗战宣传
中共上海党组织引领上海各界 救亡团体,积极进行抗日救亡 宣传,激励民众树立民族自信, 坚定抗战到底的信心
很多人从此隐姓埋名不为人知
3 孤军抗争 “八百壮士”
八百壮士,湖北主源。四行仓库保卫战420余人,湖北籍占80%左右,来自于咸宁市, 特别是通城县的“八百壮士”又占到200人以上。
3 孤军抗争 将士下落 “八百壮士”英名墙,上面镌刻了323名“八百壮士”的姓名、职务和军衔。
4
不朽丰碑
Model of Eternal Glory
BUSINESS REPORT
四行仓库
PRESENTED BY OfficePLUS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社会实践
背景简介
四行仓库是一座位于上海闸北区南部的仓 库建筑。原是大陆银行和北四行(金城银 行、中南银行、大陆银行及盐业银行)联 合仓库,淞沪会战时期,这里曾驻扎452名 国民党将士英勇抵抗日军的进攻。1985年9 月3日,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正式将其命 名为“八百壮士四行仓库抗日纪念地”。
八一三淞沪抗战期间,以及上海" 孤岛"时期,中共上海党组织坚决 执行党的全面抗战政策,领导各 抗日救亡团体和广大群众团结一 致、众志成城,开展了各种形式 的抗日救亡运动动员市民救护伤 员慰问前线募集资金,组织了深 入细致的抗日宣传教育活动,推 动上海的抗日救亡运动向着更加 深入持久的方向发展。

上海八百壮士的真实故事

上海八百壮士的真实故事

上海八百壮士的真实故事八百壮士是指在上海即将沦陷时,国民革命军陆军第88师第524团奉命退守四行仓库,与日军激战四天四夜,鼓舞全国军民抗战士气的英雄群体。

八百壮士困守孤军营时,被日军将余部俘获押走,部分人被遣送至巴布亚新几内亚的日军集中营。

2014年8月29日,八百壮士国民革命军陆军被追认为英雄群体。

1称呼由来1937年10月26日,淞沪会战进入最后阶段,宝山大场防线失守,国民革命军决定全线西撤,命令第88师留下一个团进行掩护。

当月26日深夜,88师524团副团长谢晋元急匆匆地回到团部,他的手上拿着88师师长孙元良的一纸手令,上面命令“524团第一营死守上海最后一块阵地。

”这最后一块阵地,就是四行仓库。

那时的四行仓库,南面紧挨苏州河,东面是英国、美国控制的公共租界,西面、北面已经被日本军队占领。

这幢钢筋水泥建筑占地0.3公顷,宽64米,高25米,最初是4家银行存储贷物的联合仓库,以墙厚楼高、易守难攻著称。

一直到27日凌晨3点,从前线撤退到四行仓库参加掩护的共计420人,为了迷惑敌人,谢晋元对外仍用团的番号称有800人,八百壮士由此得名。

2历史事件1937年8月13日,日本侵略军在上海向中国军队发起进攻,中国军队奋起抵抗。

国民政府先后在上海地区投入40多万兵力,与日军展开“淞沪大战”。

9月,闸北宝山路阵地陷落;10月,日军突破大场防线。

奋战在闸北、江湾一带的中国军队处于腹背受敌的境地,被迫向西撤退,第八十八师师长,著名长腿将军孙元良属下第五二四团副团长谢晋元率领所部第一营的官兵,奉命坚守四行仓库,吸引日军注意,掩护主力撤退。

据青年历史学家们考证,当时坚守的官兵一共只有300多人,由于顾及到早期伤亡和原有建制(一加强营700余人),也出于“凑整数”和鼓舞士气,扩大声势的目的,故号称800。

之所以在四行仓库这个必死之地防守,是因为该地就在公共租界边上,毫无遮掩,相当于向全世界进行现场战事广播,有利于扩大影响,争取同情。

抗日英雄事迹:谢晋元死守四行仓库

抗日英雄事迹:谢晋元死守四行仓库

抗日英雄事迹:谢晋元死守四行仓库谢晋元率领八百壮士坚守上海四行仓库谢晋元团长带领八百名英勇孤军死守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掩护五十万名中国军队撤退,上海保卫战一役,彻底粉碎了日本“三月亡华”迷梦。

继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芦沟桥战起,八月十三日即展开了中日首场大型会战——“淞沪会战”。

当时的上海是东亚港埠,又是我国经济文化交通第一要地,租界林立,华洋杂处,所以,中国统帅蒋介石委员长决定在上海向国际显示中国抗战的决心。

淞沪会战的主战场方圆不过几十公里,日军先后增援三十万兵力,双方三个月的血战,死伤超过五十万人,一寸山河一寸血的惨烈水准,被国际媒体形容为“血肉磨坊”。

因为中国部队战志高昂,见死不退,着实出乎日军意料之外。

一役,就已经打破了日本“三月亡华”的迷梦。

战争相持至十月底,日军登陆杭州湾,大上海全部陷于敌火包围之中,中国统帅部以拖延时间之战略目的已达,为从长远计,决作战略上之转移。

二十六日下命五十万国军退出上海战场。

谢晋元团长奉命守闸北继续作战,负起掩护大军撤退的艰巨任务。

谢晋元,广东XX县人,黄埔军校四期学生,他临危受命,率兵转守苏州河北岸,并选定四行仓库为据点,单线作战,带领八百名官兵誓死奋守,孤军为了表明决心,大家都预立遗嘱,交人带出,以明心志。

四行仓库实际是金城、盐业、中南、大陆等四个银行的联合栈库,位于苏州河北岸,仓库楼高六层,建筑坚固,为闸北一带、的一座建筑物。

十月二十七日清晨,日军发觉我军全线撤退,立即跟踪追击。

日军在闸北正向前搜索之际,不料忽被四行仓库屋顶之弹雨扫射,日军一时人仰马翻,乱成一片,此时日军尚不知弹雨从何而来。

之后发现四行仓库内留有国军,于是对仓库实行三面夹攻,双方冲锋肉搏,战况激烈。

谢晋元团长亲率下属于四行仓库外布阵迎战,痛歼日军,杀敌无数。

一时全闸北各地之敌军,分路向四行仓库集中围攻,其中有敌军二十余人,在苏州河畔夹攻,这时有一位在六楼守望的壮士看见,立即全身缚满手榴弹,突由六楼平台对准敌人跃下,一个大炸弹自天而降轰然爆炸,烟硝飞扬中,二十余敌兵化为泥灰肉酱,而我壮士亦血肉横飞,忠勇殉国。

四行仓库----华东师范大学毛概社会实践2015

四行仓库----华东师范大学毛概社会实践2015

THANK YOU!
感谢聆听
OfficePLUS
标注
字体使用
英文 Century Gothic
中文 微软雅黑
行距
正文 1.3
背景图片出处

声明
互联网是一个开放共享的平台 OfficePLUS 部分设计灵感与元素来源于网络 如有建议请联系 officeplus@
为“四行”,建于1931年,占地0.3公顷,
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屋宽64米,深54米,
点击此处添加标题 高25米,是该地区最高的建筑。由于先前
被当作第八十八师师部,因此仓库中贮存 了大量食物、救护用品及弹药。河对岸是 英国租界,所以日本军队不敢用重炮,以 及重磅炸弹轰炸四行仓库。
战前的四行仓库
2
坚守四行
BUSINESS REPORT
四行仓库
PRESENTED BY OfficePLUS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社会实践
CONTENTS
背景简介
血鏖淞沪
坚守四行
PART ONE
PART TWO
四行仓库是一座位于上海闸北区南部的仓 库建筑。原是大陆银行和北四行(金城银 行、中南银行、大陆银行及盐业银行)联 合仓库,淞沪会战时期,这里曾驻扎452名
长官遇害 落入魔爪
孤军营中虽处境恶劣,谢将军及其他官兵仍坚 贞不屈,练兵不辍,坚持每日升国旗。 日方威逼利诱均遭严辞拒绝。 1941年4月24日清晨谢晋元将军遭日伪收买的 叛军刺杀身亡,年仅37岁
至是遥远的巴布亚新几内亚充当劳工
孤军营官兵坚守民族气节,宁死不当汉奸,以 各种形式同日伪势力做斗争,不少孤军营官兵 逃离日伪魔爪,继续抗战事业。
法西斯战争中的第一场大规模

参观四行仓库观后有感

参观四行仓库观后有感

参观四行仓库观后有感这篇参观四行仓库的游记,以动人的情感、细腻的笔触,向阅读者传达了对八百壮士深深的敬佩和触动。

从写作技巧上来说,值得参考的是这篇作文的结构,先以电影起手,引出四行仓库纪念馆。

然后介绍了四行仓库守卫战。

接着是以参观的顺序为叙述顺序,学生如同导游一般,边带领我们游览纪念馆的一个个展厅,边着重介绍着自己印象深刻的细节,详略得当。

同时,时不时抒发自己所感受到的情感,令我们也感同身受。

最后,总结升华,那些深受触动的情感终凝结为一份感恩,一份责任!2023年上映的电影《八佰》让人印象深刻,八百壮士死守四行仓库,抗击日寇的情节扣人心弦。

那么,真实的历史和电影有什么不同呢?今天让我们走进四行仓库纪念馆,深入了解淞沪抗战那段硝烟岁月中的故事。

四行仓库守卫战是一场壮烈的战役。

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爆发,中日双方激战两个多月后,上海濒临沦陷。

第88师262旅524团团副谢晋元临危受命,率420余人,坚守四行仓库。

他们利用仓库的特殊地形,在敌我实力悬殊的情况下,多次抵挡住敌人的疯狂进攻,英勇事迹震惊了国内外。

步入纪念馆,一面刻有一封绝笔家书的石碑映入眼帘。

这是上阵前谢晋元给他妻子留下的家书。

“为国杀敌,是革命军人素志也!……”语言虽平实,但细细品味,我从中读出了一名军人对于国家的热爱,更读出了“壮士一去不复返”的悲壮与愤慨。

展厅两侧陈列有人物雕像,还原出了一个个不同的场景,从紧锣密鼓的战前准备,到战况惨烈的厮杀,都刻画得栩栩如生。

缓步于狭长的过道,穿梭于雕塑之间,我仿佛置身于战场,看着身旁一位位战友的倒下,我的心中阵阵刀绞。

多少正值青春年少的革命战士,为了守住这最后一片阵地,而甘愿付出血的代价。

其中,最令我震撼的是陈树生身绑炸药跳入敌军阵中的场景。

当时,狡猾的日寇采用钢板做掩护,要凿开墙体,爆破大楼。

哪怕是铜墙铁壁一般的四行仓库,也无法抵挡敌人如此疯狂的进攻。

危急关头,陈树生在身上绑满手榴弹,将自己血肉之躯化作炸药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行仓库保卫战:“八百壮士”血战四行仓库
四行仓库保卫战:“八百壮士”血战四行仓库
1938年10月26日,纠缠了三个来月的“淞沪会战”,以虽败尤荣而全线溃退,蒋介石一声令下;所有守军全部撒向沪西。

为使在上海市区内的军、政、后等机关、指挥部也能安全撒离上海,蒋介石下令第三战区副司令长官顾祝同;命88师一定要死守上海市区。

顾祝同想了一下后,打电话给88师师长孙元良将军说;委员长的意思要你88师留在闸北,死守上海。

你的意见怎么样?
孙元良将军思虑了一下说;“顾上将,这两三个月来,我师前后补充了五次兵员,眼下部队中新、老兵各占五成左右,新兵虽然也一样忠勇爱国,但没有时间练习,缺乏各自为战的技能,撑局面,还得靠老兵。

我们孤立地守在这里,激战开始后,干部伤亡、粮弹不继、联络隔绝、在组织解体的情况下,任由日军疯狂屠杀,一个师啊,何况这样死的并不光荣。

顾上将,这是实际情况,我不同意。


顾祝同听了,沉吟片刻后说;“那么留下一个团,你看怎么样?”
孙元良想到这死守命令来自最高统帅部,顾祝同也一定有其难处,现巳让步了,也就不再坚持了,于是,在电话里答应了顾祝同留下一个团的意见。

在四行仓库88师师部,孙元良召开团以上军官会议,公布了最高统帅部的命令,并根据战场的实际情况,以师部的名义命令;524团1营为骨干力量,组成一个加强营,由524团团副谢晋元(字;中民)中校统一指挥。

军官们散去后,孙元良看着谢晋元说;“中民老弟,日后我是无法帮助你了,这座四行仓库就交给你了,这里粮弹储藏很多,有800包粮食,饮水也有储存,四行仓库易守难攻,希望你能坚持到撒退令下来的一天,好好打吧。


四行仓库早先是由省城银行、大陆银行、盐业银行、中南银行共同投资的一个储蓄仓库,这座六层楼高的钢筋水泥混凝土建筑物,全长120米,宽15米,位于苏州河西面,它的西边与北边是中国地界,此时巳被日军占领,它的东边是公共租界,它的南面隔着苏州河对面也是公共租界。

当日军占领上海市区后,这里是唯一一块由中国军队守卫的净土。

蒋介石盯着它,上海市民也盯着它,国际各国也在盯着它,有它
在,上海就不算沦陷。

谢晋元接守了四行仓库后,立即指挥官兵用仓库内储存的物资与沙包,将底楼的门窗全部封死,2楼以上的门窗堵塞一半,以利于投弹、射击。

为了警戒并最大限度地消灭日军,谢晋元亲自把握了一支敢死队,沿苏州河仓库两侧构筑起沙袋工事,以阻击日军偷袭。

27日早晨,天色还灰蒙蒙时,日军大摇大摆地在重炮与坦克的掩护下,向四行仓库进行了首次进攻。

日军虽然全面包围了四行仓库,却也明白了这不是一块好啃的骨头。

面对这座六层楼的钢筋混凝土建筑物,日军的坦克冲不垮坚固的工事,虽然有飞机,但是不敢胡乱投弹轰炸,惟恐误炸了公共租界的地面,引起国际争端,甚至连远程大炮都不敢施放,这里东、南面都是租界地盘,日军只好用轻型炮火乱轰了。

四行仓库内的中国守军任凭日军的炮火乱轰乱炸,该修工事的修工事,该睡觉的就睡觉,全然没有把外面的小日本鬼子放在眼里面。

二小时后日军无奈地结束了第一次的攻击。

下午二点,日军派来了大批援军,直抵苏州河边。

谢晋元在在楼上窗口观察敌情,当日军接近到四、五十米时,谢晋元当即下令开火,在仓库外面的敢死队
也忽然投弹、扫射,与楼上形式交叉火力,顿时撂倒了一片日军。

激战二小时时,敢死队撒回了仓库,几十名日军企图偷偷跟进,仓库内的守军放过了自己人后,立即用机枪,集索手榴弹朝日军狂打了一顿,这几十个日军大部留尸当场。

第一天的战斗,日军死亡200多人,大败而归。

我军无一阵亡,只有几个轻伤,可说是大获全胜了。

28日,恼羞成怒的日军这天豁出老本,非要拨掉四行仓库这颗眼中钉,战斗的激烈巳无法述说,当日军突破四行仓库外围阵地后,有一小队十几个日军,潜至仓库底层,企图用成包的烈性炸药,炸毁底层墙体,借以打开一个突破口。

这里恰是一个射击死角,这要是让日军炸开一个大口子出来,四行仓库就算是完了。

在这紧急关头,忽然一名叫陈树生的敢死队员,身上捆满了手榴弹,拉响导火索后,从六楼跳进了这一小队日军是中,一声巨响后,敢死队员陈树生与十几个日军同归而尽,后面的日军全惊呆了。

谢晋元看着楼下的浓浓烟火,他流泪了,他为手下有这样的勇士流泪,他为勇士的舍生取义之英雄气慨流泪。

他相信,有这样的勇士在,阵地不会丢,国家不会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