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行仓库保卫战:“八百壮士”血战四行仓库

四行仓库保卫战:“八百壮士”血战四行仓库
四行仓库保卫战:“八百壮士”血战四行仓库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四行仓库保卫战:“八百壮士”血战四行仓库

四行仓库保卫战:“八百壮士”血战四行仓库

1938年10月26日,纠缠了三个来月的“淞沪会战”,以虽败尤荣而全线溃退,蒋介石一声令下;所有守军全部撒向沪西。为使在上海市区内的军、政、后等机关、指挥部也能安全撒离上海,蒋介石下令第三战区副司令长官顾祝同;命88师一定要死守上海市区。

顾祝同想了一下后,打电话给88师师长孙元良将军说;委员长的意思要你88师留在闸北,死守上海。你的意见怎么样?

孙元良将军思虑了一下说;“顾上将,这两三个月来,我师前后补充了五次兵员,眼下部队中新、老兵各占五成左右,新兵虽然也一样忠勇爱国,但没有时间练习,缺乏各自为战的技能,撑局面,还得靠老兵。我们孤立地守在这里,激战开始后,干部伤亡、粮弹不继、联络隔绝、在组织解体的情况下,任由日军疯狂屠杀,一个师啊,何况这样死的并不光荣。顾上将,这是实际情况,我不同意。”

2020年参观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有感

作者:非成败 作品编号:92032155GZ5702241547853215475102 时间:2020.12.13 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持履职尽责 ——参观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有感 2015年10月28日下午,根据单位的安排,我参观了上海唯一的战争遗址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四行仓库保卫战发生于1937年10月26日至11月1日,参加这场保卫战的452名中国士兵奋勇杀敌,打退日军10多次疯狂进攻,击毙日军200余名,掩护大部队撤退,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重新振奋了因淞沪会战受挫而下降的中国军民的士气,更向国民和全世界展现了“中国不可亡”的民族气节。 在纪念馆之前,富有历史感的“四行西墙”首先映入眼帘,墙体上布满枪眼弹点,炮击造成的大面积破损墙体被真实而完整地保留下来,尚未参观但心灵已经受到了巨大的震撼;走进展厅,又被悬挂的谢晋元巨幅《给妻子的家书》吸引,“晋元决心殉国,誓不轻易撤退,亦不作片刻偷生之计,在晋元未死之前,必向倭寇索取相当代价。余一枪一弹,亦必与敌周旋到底”,字迹清秀,饱含深情,表达了对妻子、家庭的深深歉意,更是体现了甘愿为国捐躯的英雄气概;随后,一幅幅历史照片,一件件烈士遗物,一个个杀敌场景,一段段影像资料,生动真实地展现了淞沪会战的历史全貌以及抗日将士反抗日军侵略的壮烈情景。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当年,中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用鲜血和生命抗击日本侵略者,铸就了伟大的抗战精神。今天,作为生长在和平年代的青年,应该牢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自己的贡献。 一是自觉铭记抗战历史。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结束了近代中国在外敌入侵时屡战屡败的历史,是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特别是没有经历过战争洗礼的年轻同志,更应该认真学习抗战历史,全面了解战争的历史背景、主要过程、巨大代价和重大意义,永远牢记革命先烈为抵抗日本侵略者作出的历史功绩,切实做到知史爱国,崇尚英雄。 二是深刻理解抗战精神。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在抗日战争时期的集中体现,是中国抗日军民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有助于党员干部加强党性修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在全面学习抗战历史的基础上,深刻领会抗战精神,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等方面理解抗战精神的内涵。 三是始终做到履职尽责。在当前社会背景下,除了物质追求,人还是要有点精神的。作为一名执法干部,要自觉弘扬抗战精神,把老一辈革命者的宝贵精神传承好,把时代责任担当好,在继承先辈优良传统中把握正确的前进方向、在市场监管体制改革中保持坚定的工作

上海四行仓库游记

今天去参观了四行仓库,结合网上查到的一些资讯,整理记录我觉得很有意思的一些事。 四行仓库保卫战的背景是1937 年淞沪抗战尾声,88师师长孙元良受统帅部命令,要选派一位坚定果敢的军官,率领一支小部队据守要点,担任掩护。并要求坚持一定时日,以争取即将召开的九国公约谴责日本侵略行径,引起国际舆论对中国抗战的关注、同情和声援,同时也掩护十万国民革命军的向西撤退。孙元良考虑再三,郑重选择后,命令谢晋元率领524 团一营断后掩护。孙元良是台湾影星秦汉的爸爸哦。 民间一直传说保卫四行仓库是八百壮士,实际只有四百多人。据说谢晋元进驻仓库当夜,曾有英国士兵询问驻兵有多少人,谢晋元为了壮大声势,回答八百人,遂造成了八百壮士死守四行仓库的事迹。 台湾1977年有部电影是柯俊雄、林青霞,徐枫主演的,片名就叫《八百壮士》。片中童子军杨慧敏(林青霞饰演)把一面青天白日满地红裹在身上,午夜冒险夜渡苏州河,大大振奋了人心,这面旗现存于台北市国军历史博物馆。 四行仓库是金城银行、大陆银行,盐业银行、中南银行等四个银行在上海设立的联合营业所的仓库,位于苏州河北岸新垃圾桥(现在西藏路桥)西面,是一幢六层楼的钢筋水泥建筑,仓库内储存了几万包粮食、牛皮和丝茧等物资,由于墙厚楼高,易守难攻,也是当时上海唯一属于中国军队守卫的一块国土。 四行仓库和英国租界隔了一条苏州河,所以日本军队不敢用重炮,以及重磅炸弹轰炸四行仓库。所以开战的时候,就有个奇观,北岸战火激烈,而南岸的大量平民和外国人士亲眼目睹了这场战役。 1947 年上海市政府将老北站到四行仓库的那条路改名为晋元路,这条路至今还存在,将与孤军营一墙之隔的胶州公园改名为晋元公园,并在园内修建了谢晋元墓和碑以纪念这位民族英雄。并将附近一所中学改名为晋元中学。现在晋元中学是上海的一所市重点寄宿制高中,校址也搬到了普陀区新村路,校园面积达50000 平方米。 如今的四行仓库部分空间被改为纪念馆用来纪念这场保卫战。其大部分仍被用作仓库归属上海百联集团,百联集团旗下企业有上海市第一百货商店、第一医药商店、联华超市、东方商厦、百联世茂等等。

参观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有感

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持履职尽责 ——参观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有感 2015年10月28日下午,根据单位的安排,我参观了上海唯一的战争遗址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四行仓库保卫战发生于1937年10月26日至11月1日,参加这场保卫战的452名中国士兵奋勇杀敌,打退日军10多次疯狂进攻,击毙日军200余名,掩护大部队撤退,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重新振奋了因淞沪会战受挫而下降的中国军民的士气,更向国民和全世界展现了“中国不可亡”的民族气节。 在纪念馆之前,富有历史感的“四行西墙”首先映入眼帘,墙体上布满枪眼弹点,炮击造成的大面积破损墙体被真实而完整地保留下来,尚未参观但心灵已经受到了巨大的震撼;走进展厅,又被悬挂的谢晋元巨幅《给妻子的家书》吸引,“晋元决心殉国,誓不轻易撤退,亦不作片刻偷生之计,在晋元未死之前,必向倭寇索取相当代价。余一枪一弹,亦必与敌周旋到底”,字迹清秀,饱含深情,表达了对妻子、家庭的深深歉意,更是体现了甘愿为国捐躯的英雄气概;随后,一幅幅历史照片,一件件烈士遗物,一个个杀敌场景,一段段影像资料,生动真实地展现了淞沪会战的历史全貌以及抗日将士反抗日军侵略的壮烈情景。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当年,中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用鲜血和生命抗击日本侵略者,铸就了伟大的抗战精神。今天,作为生长在和平年代的青年,应该牢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自己的贡献。 一是自觉铭记抗战历史。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结束了近代中国在外敌

入侵时屡战屡败的历史,是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特别是没有经历过战争洗礼的年轻同志,更应该认真学习抗战历史,全面了解战争的历史背景、主要过程、巨大代价和重大意义,永远牢记革命先烈为抵抗日本侵略者作出的历史功绩,切实做到知史爱国,崇尚英雄。 二是深刻理解抗战精神。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在抗日战争时期的集中体现,是中国抗日军民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有助于党员干部加强党性修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在全面学习抗战历史的基础上,深刻领会抗战精神,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等方面理解抗战精神的内涵。 三是始终做到履职尽责。在当前社会背景下,除了物质追求,人还是要有点精神的。作为一名执法干部,要自觉弘扬抗战精神,把老一辈革命者的宝贵精神传承好,把时代责任担当好,在继承先辈优良传统中把握正确的前进方向、在市场监管体制改革中保持坚定的工作定力。要始终把抗战精神融入日常工作,不断加强学习,增强本领,不计得失,爱岗敬业,切实做好本职工作,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上海工业创意园案例分析

上海工业创意产业园案例分析文/沈芳(技术研发部) 09年的春天,我去上海参观创意产业园,这些创意产业园多为上海的老厂房改建而成,这让我想到一位哲人说过:“建筑是世界的年鉴,当传说和歌曲已经沉默,它依旧诉说……”。都市人的性情意绪和生活足音在这里凝结、沉淀,老厂房中所流传的情感又感染着当今人们的思想、趣味、观念;我在工业创意产业园区感受到了老厂房的新姿态,它们娓娓向世人述说几十年来不平常的历程。 案例一:上海建国路8号桥 建筑地点:上海市卢湾区建国中路8号 建筑面积:一期12000多平方米,二期8400平方米 入驻企业数:40余户 产业导向:创意类、艺术类及时尚类 开发商:上海华轻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香港时尚生活策划咨询(上海)有限公司 建筑设计:日本HMA建筑设计事务所 上海建国路“8号桥”一期(1~8号楼)前身是上汽集团所属上海汽车制动器厂,于2007年12月27日正式改建落成,其中80%的面积为办公楼,用于出租;20%为餐饮、咖啡吧等配套服务设施。“8号桥”二期(9号楼)前身是国营金属加工工厂,座落在一期的对面,横跨建国路,为避免工业园的人流对建国路的车流带来影响,一期、二期用横跨在马路上的“桥”联系起来。 改建后的建筑命名为“8号桥”有着特别的意义:形象上,每一座办公楼都有天桥相连,每座桥的造型均不同,极富工业感(图01、02);内涵上,它是连接国内外各创意咨询服务团队的沟通之桥。此地渐渐成为上海设计界最具品牌价值和最时尚的一张名片,吸引了众多创意类、艺术类以及时尚类的企业,比如英国著名设计师事务所ALSOP、法国F-emotion公关公司、日本HMA建筑设计、香港风尚国际有限公司等等。 老工厂的层高有5米,与新建的传统办公空间相比,经过改造的厂房用做办公的空间自由度更大,有着别样的魅力。此外,将那些厚重的砖墙从旧房子上拆下来重新组合,并进行一番艺术处理,以凹凸相间的砌造方式凸显了墙面的纹理(图03:9号楼立面局部),保留了原厂房里林立的管道、班驳的地面(图04:典型的厂房空间),使得整个空间充满了工业文明时代的沧桑韵味。创意人士总是需要充足的公共空间,“8号桥”在设计中对公共空间给予了特别的关注。步入1号楼中庭,绚丽的灯光、四周的音箱、高达三层楼的升降投影屏幕,布置得俨然一个派对场所,可用作进行作品展示、时装走秀等活动。3号楼前设有露天的茶座紧邻餐饮、咖啡区,为在此工作的创意人士创造了一个非常休闲的互相交流的平台和机会(图05:休闲小广场)。“8号桥”创意园区从大门口法国艺术家创作的《绿门》雕塑,到灰砖外墙上鲜亮的玫红色块(图06:灰砖、红砖细部),以及内部歌剧院般的层叠式休闲吧等,无不体现出创意风。 案例二:19叁III老场坊 建筑地点:上海市虹口区沙泾路10号、29号 建设时间:1933年 CNK Eyeshot 17 1 34 5 2

民盟宝山区委举办

民盟宝山区委举办 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系列活动 9月15日上午,民盟宝山区委组织退休盟员在区社会主义学院会议室举办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专题讲座,邀请区档案局副局长谭雪明作“寻访宝山遗址遗迹”专题宣讲报告,50余名盟员到会聆听。民盟宝山区委举办本次讲座旨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缅怀革命老前辈,追忆革命先烈,引导广大盟员进一步增强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继承和发扬民盟优良传统。 谭雪明系统介绍了宝山在抗击日本侵略者的过程中遗留下的15处遗址遗迹,通过一个个红色故事,多方位地再现了中华民族浴血奋战的峥嵘岁月,让盟员们了解了宝山的抗日历史,更激发了盟员爱党、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怀。 下午,盟员们集中参观了“血沃淞沪——八一三淞沪会战主题展”。沿着石阶走进昔日中国军民浴血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主战场——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在讲解员的引导下,盟员们通过一幅幅记载着历史沧桑的照片,一件件展柜里摆放着的英烈们的遗物,对浴血历史的前辈和抗战精神有了更为直观的感受。 参观结束后,大家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八一三淞沪会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激励着每个盟员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为全面建设现代化滨江新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积极贡献。 (民盟宝山区委) 民盟医学产业支部第五届学习节 开展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系列活动 8月30日,医学产业支部继续进行第五届学习节精彩活动。活动主题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系列活动之《民盟在抗日战争中的历史贡献》讲座。讲座由王海波部长主讲,王海波为大家讲述了民盟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如何发挥自身的作用,为抗战胜利作出的巨大贡献。民盟市委专职副主委沈志刚,民盟安徽省淮南市委主委朱平、医学产业支部主委蔡钦生等出席活动并讲话,鼓励生长在和平年代的盟员们,牢记历史而不能忘记历史。医学产业支部的40多名盟员和来自民盟安徽省淮南市委的40位盟员共同参加了本次活动。 9月19日,医学产业支部第五届学习节系列活动在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开展,支部主委蔡钦生带领20多名支部盟员参观四行仓库纪念馆。四行仓库位于上海闸北区南部的苏州河北岸,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军队88师524团的谢晋元中校率领数百名士兵由1937年10月27日下午至10月31日在此抵抗了日本军队的进攻四天,掩护88师撤退到上海郊区。10余名士兵战死,30余人负伤。毙敌200余,伤敌无数。四行仓库保卫战向国内外国显示了中国军队不屈不挠抵抗日本的决心,四行仓库因此也成为了抗战纪念圣地。参观后,支部盟员来到四行仓库的前弹孔墙前,向抗战英雄们献花致敬。 (唐蔚颜建华) 民盟立信会计学院支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研讨 9月25日,民盟立信会计学院支部开展了“爱国主义教育研讨——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活动。研讨气氛热烈,发言踊跃。20余位盟员参加,由民盟盟员在抗战中发挥的作用引发讨论,大家表示在纷繁复杂的目前国际形势下,更应该团结一致,密切配合学校中心工作,进一步发挥民主党派建言献策、服务社会的作用。 (陈云)

寻访红色足迹参观四行仓库纪念馆抗战抗日反法西斯电子小报成品简报报刊手抄报模板画报剪报板报样板A3

纪念广场 抗战蜡像 指挥作战 四行仓库外观 伤员救护 淞沪抗战展厅 转眼七十九年过去了,时间带走了枪林弹雨和战火纷飞,却终究没能抚平遗留在我们每个中华儿女内心深处的伤疤。我想那伤疤永远都无法愈合,正因为这伤疤,我们才会永远铭记那些为国捐躯的民族英雄;正因为这伤疤,我们才会珍惜英烈们用生命换来的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正因为这伤疤,我们才会拼命地去努力,去维护,去奋斗,建设出一个最为美好的和平年代。牢记历史、缅怀先烈、珍惜当下、兴我中华。 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包括序厅、“血鏖淞沪”、“坚守四行”、“孤军抗争”、“不朽丰碑”及尾厅等六个部分。纪念馆以一封谢晋元在赴淞沪战场前写给妻子凌维诚的家书开篇,展现了以谢晋元为首的“八百壮士”在国难当前之际,舍家为国的家国情怀,展现出对抗战必胜的坚定决心。展览运用实物、雕塑、现代科技等手段再现当年战斗场景,通过图文展板、巨幅绘画等形式展示上海人民投身全民族抗战、共御外侮的历史事实,以及中外各界对“八百壮士”英雄事迹的颂扬和缅怀。 四行仓库建于1931年,位于上海闸北区南部、苏州河北岸、西藏路桥西北角,是一座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六层大厦,因是旧上海金城、中南、大陆、盐业四间银行共同出资建设的仓库而得名。目前正门门牌号为光复路号。1937年8月13日,日本侵略军进攻上海,中国军队在此与日军展开了长达3个月的淞沪会战。四行仓库保卫战发生于1937年10月26日至11月1日,奉命据守负责掩护主力部队撤退的中国守军第88师下属某团中校团副谢晋元带领第1营的“八百壮士”,在四行仓库奋勇杀敌,打退日军10多次疯狂进攻,击毙日军200余名,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 谢晋元是当年率领壮士抗击 日寇的中国军队将领。这位爱国 将领的童年在中国的辛亥革 命时期,随后兴起的新文化运动为他提供了爱国思想启蒙,他逐渐成长为一 名反帝、反军阀和反卖国贼的新青年。青年时代的谢晋元立志要身体力行地为中华民族而奋斗。1925 年,谢 晋元在声援“五卅运动”的过程中看到了人民的力量,目睹周恩来亲自组织黄埔军 校学生参加示威游行,于是他毅然决心投笔从戎。 班级: 姓名: 假期里我们来到了“八一三”松沪会战的重要 遗址——四行仓库纪念馆。当我们慢慢走近四行仓 库,西墙壁上那无数触目惊心的弹孔和硕大的窟 窿赫然地展现在我们眼前,那满目疮痍的抢炮痕 迹活生生地镌刻着那次惨烈而悲壮的战斗硝烟, 也深深地刺进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灵。进入四行 仓库馆内,里面陈列着大量的历史文献资料、 档案、照片以及按照真人大小设置的雕塑,我 们仿佛身临其境置身于战场,内心翻涌起保家 卫国拯救国家与民族于危难的热血。自小身处在 和平年代的我其实总感觉到战争离我们很远,但美 好的生活让我不曾体会到民族所历经的水生火热。 通过参观,阅览和知晓四行仓库的战役,目睹中国军 人浴血奋战斯杀敌寇的场景,我无比真实的感受到了日 本侵略者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和苦痛。

上海八百壮士的真实故事

上海八百壮士的真实故事 八百壮士是指在上海即将沦陷时,国民革命军陆军第88师第524团奉命退守四行仓库,与日军激战四天四夜,鼓舞全国军民抗战士气的英雄群体。 八百壮士困守孤军营时,被日军将余部俘获押走,部分人被遣送至巴布亚新几内亚的日军集中营。2014年8月29日,八百壮士国民革命军陆军被追认为英雄群体。 1称呼由来 1937年10月26日,淞沪会战进入最后阶段,宝山大场防线失守,国民革命军决定全线西撤,命令第88师留下一个团进行掩护。当月26日深夜,88师524团副团长谢晋元急匆匆地回到团部,他的手上拿着88师师长孙元良的一纸手令,上面命令“524团第一营死守上海最后一块阵地。”这最后一块阵地,就是四行仓库。那时的四行仓库,南面紧挨苏州河,东面是英国、美国控制的公共租界,西面、北面已经被日本军队占领。这幢钢筋水泥建筑占地0.3公顷,宽64米,高25米,最初是4家银行存储贷物的联合仓库,以墙厚楼高、易守难攻著称。一直到27日凌晨3点,从前线撤退到四行仓库参加掩护的共计420人,为了迷惑敌人,谢晋元对外仍用团的番号称有800人,八百壮士由此得名。 2历史事件 1937年8月13日,日本侵略军在上海向中国军队发起进攻,中国军队奋起抵抗。国民政府先后在上海地区投入40多万兵力,与日军展开“淞沪大战”。9月,闸北宝山路阵地陷落;10月,日军突破大场防线。奋战在闸北、江湾一带的中国军队处于腹背受敌的境地,被迫向西撤退,第八十八师师长,著名长腿将军孙元良属下第五二四团副团长谢晋元率领所部第一营的官兵,奉命坚守四行仓库,吸引日军注意,掩护主力撤退。据青年历史学家们考证,当时坚守的官兵一共只有300多人,由于顾及到早期伤亡和原有建制(一加强营700余人),也出于“凑整数”和鼓舞士气,扩大声势的目的,故号称800。之所以在四行仓库这个必死之地防守,是因为该地就在公共租界边上,毫无遮掩,相当于向全世界进行现场战事广播,有利于扩大影响,争取同情。 四行仓库位于苏州河北岸,是一幢六层楼的钢筋水泥建筑,高大坚固。当时仓库的西面和北面地界已被日军占领,东面和南面是公共租界。日军进攻的时候,顾忌误伤到租界,不敢使用重炮轰击和飞机轰炸。将士们孤军奋战四天四夜,打退了日军的多次进攻。其间公共租界的民众隔河摇旗呐喊,甚至渡河送去慰问品。各国媒体现场报道,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在完成使命后,本来就无路可退的官兵奉命撤退到公共租界,被解除了武装。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租界全部落入敌手。谢晋元被汪伪政府收买的兵痞暗杀,不幸牺牲,其余战士被日军押解至战俘营。(参见“谢晋元”、“四行仓库”词条)

四行仓库参观总结

“四行仓库”参访报告 051608106 潘骏杰 “中国不会亡,中国不会亡,你看那民族英雄谢团长;中国不会亡,中国不会亡,你看那八百壮士孤军奋守东战场……同胞们起来!快快赶上战场,拿八百壮士做榜样。中国不会亡,中国不会亡……”这首慷慨激昂的抗日主题曲伴随着中国走过了风风雨雨的抗战时期,那激进的乐曲不断的沸腾着人们的血液,一步步将抗战的事业推向高潮。 在这五四运动到来之际,我们前去拜访了四行仓库的旧址……这不仅仅是对五四运动精神的发扬,还在与我很想亲身去拜访一下这抗日主题曲中的英雄人物——谢晋元,还有无畏的八百壮士所挥洒热血的地方。 四行仓库位于上海闸北区南部的苏州河北岸,西藏路桥的西北角,地址为光复路117号。它是一座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六层大厦,占地0.3公顷,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屋宽64米,深54米,高25米。创建于1931年,它原是四间银行--金城、中南、大陆、盐业共同出资建设的仓库,所以称为“四行”。我们先前并没有来过四行仓库,依循着网上的地图我们坐着城市代表性的地铁来到那里,没想到从地铁口出来仅仅步行了几分钟我们便看到了耳濡目染已久的四行仓库。 他并不像其他纪念馆一样,在老远就有很多的提示牌,在门口也没有着显著的标记。他就像一位沧桑的老人安详的端坐在西藏路桥旁,望着苏州河徜徉。他离繁华的步行街不远,但似乎又远离着尘嚣。1937年8月,著名爱国将领谢晋元带领八百壮士,在四行仓库与侵华日军进行殊死抗击,四行仓库因此而名扬四海,成为“八·一三”淞沪抗战的抗战胜地,并成为了爱国主义的象征。1985年9月,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在该处勒石纪念,文曰:“八百壮士四行仓库抗日纪念地”,并被列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加以保护。门口就只有汪道涵的题字,谢晋元的半身像和八百壮士浴血奋战的简介,简约的几乎不需要大量的文字来陈述,否则就显得画蛇添足了。历史是需要人们仔细回味的,过多的修饰则显得多此一举了。 改革开放以来,历史与现代的结合一直是人们讨论不休的话题。很多历史建筑在与改革开发相背的时候如何取舍呢?他沧桑的外表下有着太多的历史积淀、人文底蕴;而今,当我有幸推开那厚重的大铁门时,展现在眼前的却是一个截然不同的现代艺术空间:灰色的水泥圆柱整齐矗立,黑色的旧时铁门威严地划分着空间,悬空的灯光楼梯似乎通向未来世界;还有纵横的钢索,错落的空间,锈迹斑斑的索引牌,层次丰富的灯光……这座有80多年历史的仓库,迎来了它的新生——创意仓库。80多年来,四行仓库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从而为把四行仓库重新塑造成新时期的工业创意园区奠定了厚实的文化基础。在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之际,名扬海外的上海四行仓库等苏州河北岸老仓库被上海市经委列为全市18个创意园区之一和九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之首。四行仓库将成为现代与历史交融、新兴产业和古老建筑对话的经济重镇。如今的四行仓库外表依旧,然而仓库里,现代与历史在撞击、交融,新兴产业与古老建筑在交流、对话…… 我始终认为:生命因为正义而不朽。四行仓库因为谢晋元及八百壮士的存在而不朽,然而同时革命烈士也因为四行仓库而不臭;四行仓库他也是有生命的,他见证历史并展望未来。在现代化的城市他并不是一块腐朽之地,他将以其独特的魅力屹立于苏州河畔…… 这次拜访之旅让我受益匪浅,感触良多。首先他让我了解了一段传奇的历史,

抗日英雄事迹:谢晋元死守四行仓库

抗日英雄事迹:谢晋元死守四行仓库 谢晋元率领八百壮士坚守上海四行仓库 谢晋元团长带领八百名英勇孤军死守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掩护 五十万名中国军队撤退,上海保卫战一役,彻底粉碎了日本“三月亡华”迷梦。 继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芦沟桥战起,八月十三日即展开了中日首 场大型会战——“淞沪会战”。当时的上海是东亚港埠,又是我国经 济文化交通第一要地,租界林立,华洋杂处,所以,中国统帅蒋介石 委员长决定在上海向国际显示中国抗战的决心。 淞沪会战的主战场方圆不过几十公里,日军先后增援三十万兵力,双方三个月的血战,死伤超过五十万人,一寸山河一寸血的惨烈水准,被国际媒体形容为“血肉磨坊”。因为中国部队战志高昂,见死不退,着实出乎日军意料之外。一役,就已经打破了日本“三月亡华”的迷梦。 战争相持至十月底,日军登陆杭州湾,大上海全部陷于敌火包围 之中,中国统帅部以拖延时间之战略目的已达,为从长远计,决作战 略上之转移。二十六日下命五十万国军退出上海战场。谢晋元团长奉 命守闸北继续作战,负起掩护大军撤退的艰巨任务。 谢晋元,广东XX县人,黄埔军校四期学生,他临危受命,率兵转 守苏州河北岸,并选定四行仓库为据点,单线作战,带领八百名官兵 誓死奋守,孤军为了表明决心,大家都预立遗嘱,交人带出,以明心志。四行仓库实际是金城、盐业、中南、大陆等四个银行的联合栈库,位于苏州河北岸,仓库楼高六层,建筑坚固,为闸北一带、的一座建 筑物。 十月二十七日清晨,日军发觉我军全线撤退,立即跟踪追击。日 军在闸北正向前搜索之际,不料忽被四行仓库屋顶之弹雨扫射,日军 一时人仰马翻,乱成一片,此时日军尚不知弹雨从何而来。之后发现

《八佰》影评观后感

《八佰》影评 今天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纪念日。缅怀英烈,不忘历史!就在此时,一部抗日题材的电影正在热映,引发全民热议。 时隔7个多月终于在电影院看到了第一部新片!《八佰》是我首次在影院观看根据真实历史事件改编,并反映国民党部队在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作战的国产战争片。 这也是我看过从撤档到再定档时隔最久的电影,等了一年多。自从本片撤出去年7月5日的档期后,再次定档的传闻就没断过。关于撤档的种种原因也众说纷纭没有定论,这里就不细说。终于,《八佰》成为影院复工后上映的第一部重量级电影,不负救市众望,刚刚突破20亿。 本片作为一部大片只有在影院观看才是最佳效果,全国大量观众以及我很多朋友都选择本片回归分别许久的影院。看着影院逐步恢复往常的热闹,身为影迷的我感觉真好哇! 总体来说,《八佰》在战争场面上还原真实,爱国主义情绪渲染到位,士兵群像和百姓众生相各有特色,群星表演出众。但由于删减导致虎头蛇尾,一些虚构的情节有待商榷,部分人物刻画也存在不少漏洞。总体还是美中不足,优点和缺点都挺多,但仍是一部值得回味的好电影。 战争 战争片是我比较喜欢的类型。优秀的战争片不仅在主题上反思战争和人性,而且在电影工业上体现制作水准,近年的《血战钢锯岭》《敦刻尔克》《红海行动》都是不错的战争佳作。 至于国产历史战争片,上一部以战争场面为主的好片还是2007年的《集结号》。过了这么多年,华谊兄弟再一次带来了一部有份量的战争片。 本片的战争场面符合目前战争片的主流,还原战争的残酷与无情,直

面血腥和死亡,呈现效果沉浸感极强。子弹不长眼,在战场上不能有片刻的害怕和犹豫,不然下一秒死的就是自己。 历史 我在看片前了解了淞沪会战实为420人的“八百壮士”死守四行仓库的真实历史,根源上就是一场悲剧。片中的特派员对谢团长道破真相,“这不过是给外国人看的一场表演战”“所有战争的背后都是政治”,更加反衬出将士们的一腔孤勇。电影没有展现的是,这些将士在租界被关押,最后被日军卖到外国做苦力的悲惨结局更令人惋惜。 大多数国人包括我之前完全不知道这段历史。虽说我们作为胜利者不会过多宣传对方,但每一个为国家和民族牺牲的英雄都值得被铭记,许多正面战场的惨烈战役也不应被遗忘。如今的中华大地已再没有硝烟,希望这些英雄的在天之灵能够欣慰。 毛主席称赞“八百壮士” 《八佰》的最后一幕是如今的四行仓库存在于繁华的大都市中,过去与现在的映照更让我们体会到和平的来之不易。本片的上映吸引了不少人包括主演前往四行仓库纪念馆参观,这是本片最大的价值,我以后有机会一定要去看一次。 幕后 《八佰》从最初萌生拍摄想法到最终上映经过了十多年,无疑是导演管虎的心血之作。1500多人的剧组经历了230天的拍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成本十分浩大。 本片是我除《妖猫传》外看过搭建实景最多的国产片,在苏州阳澄湖畔花了一年半时间,挖出一条200米长的仿真苏州河,还原了1937年四行仓库和租界的68栋建筑,占地20万平米。摄影、灯光、美术等诸多幕后人员都费尽心力,力求完美。为了拍电影做了个大工程,就冲这份匠心也

观淞沪抗战纪念馆有感

观淞沪抗战纪念馆有感 在宝山区的临江公园中,坐落着一座淞沪抗战纪念馆。 在这座纪念馆中,珍藏着上个世纪30年代上海人民和国民党19路军并肩作战,和当时进犯上海的侵华日军进行的殊死抵抗的不平凡历史。“一.二八事变”,“八.一三事变”那一张一张泛黄的历史史料,被静静地安放在这里,告诉人们在70多年前这里发生过的故事;一幅幅被悬挂起来的黑白照片,又似乎在诉说着上海人民在两场浩劫中的所受到的伤害与耻辱;而那些躺在玻璃柜中国民党第19路军用过物品貌似叙述着当时战斗的惨烈。 自1937年七·七事变、八·一三事件,中华民族遍遭蹂躏,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是中国共产党率先扛起民族抗日大旗,通过国共两党合作,以中国共产党为主导,全民族展开了轰轰烈烈的民族解放运动。党始终代表的是人民群众的最根本利益,即使在最危险的时刻,那份信念,那份信仰始终不渝。以党为母体,那每一名党员便是每一个细胞,党的意志真切得体现在每一名党员身上。他们冲在危险的最前面,他们扛的任务最繁重,他们杀敌最勇猛,不怕牺牲,不怕吃苦,他们是民族的脊梁。他们不仅锤炼了自己,更辐射引导了周边,党的生命之树常青。 让我们回眸历史,轻轻走近那已远去的战争,让我们聆听回音,深深地缅怀那中华民族不屈的忠魂。往事已逝,江山已改,人已非昨,历经沧桑,唯一不变的仍是那份执著与信仰。还看今朝,在新的历史时期,已无须抛头颅撒热血,我们能做些什么呢。那就是始终保持一名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在思想上始终与中央保持一致,在行动上始终走在人民群众的前列。紧跟形势,从最本职的工作做起,不怕苦不怕累,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绩。(顾健) 七月的一个早晨,我们来到了位于长江出海口的临江公园,穿过一条林荫大道,来到了记录着上世纪30年代中国军民顽强抵抗日本侵略者历史的淞沪抗战纪念馆。 我们参观了淞沪抗战时期中国军民的历史图片及照片资料、实物资料,上面记载了日本侵略者的令人发指的残酷暴行和中国军民团结一致、奋勇抗敌、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淞沪地区是中国首都南京的门户,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它位于长江下游黄浦、吴淞两江汇合处,扼守长江门户,其中上海是中国最重要的经济、金融中心和最大的国际贸易港口。日本统帅部认为,占领上海“使其丧失经济中心的机能”,“切断其对外联系”,能使中国“军队和国民丧失战斗意志”,同时直接威胁中国首都南京,以迫使中国政府尽快屈膝投降。 由于1932年《淞沪停战协定》的限制,中国军队不能在上海市区及周围驻防,市内仅有警察和保安团的微弱兵力。而日本则设有驻沪海军陆战队司令部直属兵力3000余人,大批日本舰艇常年在长江、黄浦江沿岸巡弋。但是,中国方面判断日军必将进攻上海,积极进行作战准备,做了一系列军事防御部署,部队开进上海及其附近预定阵地。 1937年8月13日,日军向中国军队阵地发动进攻,淞沪会战由此开始。中国政府发出《自卫抗战声明书》,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被迫抗战的正义性和抗战决心。

上海八百壮士的真实故事

在上海苏州河的北岸,现在仍屹立着一栋弹痕斑斑的建筑,无言地述说着当年抗日将士们的英勇壮烈。 它就是四行仓库。 1937年10月26日,为了掩护国民党八十八师和其它部队向西撤退,谢晋元带领400多人(报界宣传称“八百壮士”),奉命据守四行仓库。 谢晋元 在日军的重重包围下,他们浴血奋战4昼夜,打退敌人10余次进攻,毙敌200多人,极大地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也重新振奋了因淞沪会战受挫而下降的中国军民的士气。 童子军杨慧敏给将士送旗 01 苏州河对面当时是英美租界,四行仓库保卫战引起了中外各方面的高度关注。英美等国派代表向国民政府递交请愿书,要求以“人道主义原因”停止战斗。

蒋介石认为坚守闸北、坚守四行仓库最初的目标已经达到:绝大部分的中国军队已经顺利撤退,并重新部署;而这场战斗已引起了西方世界的注意。于是他下令谢晋元于10月31日撤出仓库。 刚接到通知时,谢晋元坚决不答应。因为他早已立下了“殊死报国,誓于四行仓库共存亡”的誓言。后经再三劝说,谢晋元才同意率部撤退到英租界。 但随后英租界在日军的威胁下,解除了壮士们的全部枪械,并将他们送到了租界西部的胶州路进行隔离。 02 在租界内,谢晋元仍然没有放松部队操练,依旧组织大家出操、训练。每天早上,孤军还会升国旗。 这些行为让租界守军很不自在,他们怕惹来日本人。 一天早晨,趁着孤军升旗时,英国人指使全副武装的白俄雇佣军来抢国旗,还开枪打死了四个保护国旗的战士。

当时,谢晋元给蒋介石写信,想继续抗战杀敌,得到的回复却是要忍耐。可想而知,谢晋元他们是多么的愤懑和压抑。 但谢晋元依然每天带着手下的士兵,对着没有国旗的旗杆升旗、行礼。 1941年4月24日,谢晋元在四行孤军营操场被4名汪伪特务收买的兵痞刺死,年仅37岁。 后来4名叛徒被租界审判处死。 谢团长没有在战场上牺牲,却死在了卑鄙的叛徒手中! 后来,谢团长的遗体被安葬在孤军营宿舍门前的小花园内。 国民政府追赠其为少将。25万上海市民纷纷含泪到孤军营为谢晋元送葬。 03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人正式对英美宣战,上海的日军占领了租界。 日军接管拘留营后,先后将330余名孤军官兵押到月浦、龙华做苦

参观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有感

参观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有感 国庆节时,我和爸爸来到了位于闸北区的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八十多年前的淞沪会战,让这个原本平凡的地方蒙上了一层神圣的光辉。 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爆发了,中国随即开始全面抗战。八月十三日,日军又发动“八一三事变”登陆上海。 会战伊始我军处于绝对的优势。国民政府派出了其最精锐的德械师八十七师,八十八师。以左右钳制日军登陆军。而当时的日军只有海军陆战队加上临时从租界征来的老兵共计五千人。而我方在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却未能攻破日军的防线,日军的五千人构筑工事拼死防御,打退了两师的进攻。八月二十三日,日军第三,十一师登陆上海。会战全面爆发。 淞沪会战全面爆发后,国民政府积极抗战,前后共从全国各地运输了将近七十万人到前线,与敌人展开残酷的巷战。在巷战中,我军损失惨重。各军种之间配合不协调,甚至出现一个营(约500人)在一条街里挤在一起,被日军射杀的情况。还有第八十八师在防御反击时,步兵让装甲车冲锋,而自己又不予冲锋掩护。导致装甲车白白被炸,装甲兵无故牺牲。而步兵在攻坚时,没有装甲车作为掩体,损失惨重,在与日军的阵地战中,战况越来越糟。 最终,在上海南部登陆的日军第十师团与北边日军向掩护,在浦江南岸的我军阵地撕开了一条大口子。在阵地失守的消息逐条传至国民政府,伤亡数字逐渐增加时,我军无奈撤退。撤退途中,大量部队

被挤在一起冲散了,成为日军飞机射击的活靶子。这时,国民政府任命谢晋元率领国民革命军第八十八师542团1营约423人在闸北区四行仓库坚守。 四行仓库的位置及建筑结构对守军相当有利。四行仓库临近公共租界,日军不敢用炮火攻击。他们怕炮弹落入公共租界内,因为日本此时尚不愿意同欧美开战。日军也不敢像在上海其他地方那样使用毒气,因为这将暴露在全世界面前。29日,壮士们在仓库楼顶升起了一面国旗,振奋军心。防御战是非常艰难且残酷的,日军一度想撞开库门,并在头上顶了一块铁板防手榴弹,见此危情,一位年仅二十二岁的小战士绑满炸弹跳下楼去和日寇同归于尽。当战斗进入到胶着状态时,战士们只能吃水煮黄豆充饥,还与日军进行惨烈的肉搏战。 十一月一日,在各部队均完成了撤退时,谢晋元带着剩下的373人撤出了上海。 淞沪会战是整个抗日战争中规模最大,战况最惨烈的一次大型会战,其中日军投入20余万人,飞机坦克不计其,伤亡4万人。国军投入了最精锐的部队约70万人,伤亡30余万人。这种不怕流血不怕牺牲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这种用生命捍卫祖国的信仰值得我们敬佩! 向烈士致敬!

参观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有感

参观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有感 (总2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持履职尽责 ——参观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有感 2015年10月28日下午,根据单位的安排,我参观了上海唯一的战争遗址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四行仓库保卫战发生于1937年10月26日至11月1日,参加这场保卫战的452名中国士兵奋勇杀敌,打退日军10多次疯狂进攻,击毙日军200余名,掩护大部队撤退,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重新振奋了因淞沪会战受挫而下降的中国军民的士气,更向国民和全世界展现了“中国不可亡”的民族气节。 在纪念馆之前,富有历史感的“四行西墙”首先映入眼帘,墙体上布满枪眼弹点,炮击造成的大面积破损墙体被真实而完整地保留下来,尚未参观但心灵已经受到了巨大的震撼;走进展厅,又被悬挂的谢晋元巨幅《给妻子的家书》吸引,“晋元决心殉国,誓不轻易撤退,亦不作片刻偷生之计,在晋元未死之前,必向倭寇索取相当代价。余一枪一弹,亦必与敌周旋到底”,字迹清秀,饱含深情,表达了对妻子、家庭的深深歉意,更是体现了甘愿为国捐躯的英雄气概;随后,一幅幅历史照片,一件件烈士遗物,一个个杀敌场景,一段段影像资料,生动真实地展现了淞沪会战的历史全貌以及抗日将士反抗日军侵略的壮烈情景。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当年,中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用鲜血和生命抗击日本侵略者,铸就了伟大的抗战精神。今天,作为生长在和平年代的青年,应该牢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自己的贡献。

四行仓库保卫战:“八百壮士”血战四行仓库.docx

四行仓库保卫战八百壮士血战四行仓库1938年10月26日,纠缠了三个来月的淞沪会战,以虽败尤荣而全线溃退,蒋介石一声令下;所有守军全部撒向沪西。为使在上海市区内的军、政、后等机关、指挥部也能安全撒离上海,蒋介石下令第三战区副司令长官顾祝同;命88师一定要死守上海市区。顾祝同想了一下后,打电话给88师师长孙元良将军说;委员长的意思要你88师留在闸北,死守上海。你的意见怎么样?孙元良将军思虑了一下说;顾上将,这两三个月来,我师前后补充了五次兵员,眼下部队中新、老兵各占五成左右,新兵虽然也一样忠勇爱国,但没有时间练习,缺乏各自为战的技能,撑局面,还得靠老兵。我们孤立地守在这里,激战开始后,干部伤亡、粮弹不继、联络隔绝、在组织解体的情况下,任由日军疯狂屠杀,一个师啊,何况这样死的并不光荣。顾上将,这是实际情况,我不同意。顾祝同听了,沉吟片刻后说;那么留下一个团,你看怎么样?孙元良想到这死守命令来自最高统帅部,顾祝同也一定有其难处,现巳让步了,也就不再坚持了,于是,在电话里答应了顾祝同留下一个团的意见。在四行仓库88师师部,孙元良召开团以上军官会议,公布了最高统帅部的命令,并根据战场的实际情况,以师部的名义命令;524团1营为骨干力量,组成一个加强营,由524团团副谢晋元字;中民中校统一指挥。军官们散去后,孙元良看着谢晋元说;中民老弟,日后我是无法帮助你了,这座四行仓库就交给你了,这里粮弹储藏很多,有800包粮食,饮水也有储存,四行仓库易守难攻,希望你能坚持到撒退令下来的一

天,好好打吧。四行仓库早先是由省城银行、大陆银行、盐业银行、中南银行共同投资的一个储蓄仓库,这座六层楼高的钢筋水泥混凝土建筑物,全长120米,宽15米,位于苏州河西面,它的西边与北边是中国地界,此时巳被日军占领,它的东边是公共租界,它的南面隔着苏州河对面也是公共租界。当日军占领上海市区后,这里是唯一一块由中国军队守卫的净土。蒋介石盯着它,上海市民也盯着它,国际各国也在盯着它,有它在,上海就不算沦陷。谢晋元接守了四行仓库后,立即指挥官兵用仓库内储存的物资与沙包,将底楼的门窗全部封死,2楼以上的门窗堵塞一半,以利于投弹、射击。为了警戒并最大限度地消灭日军,谢晋元亲自把握了一支敢死队,沿苏州河仓库两侧构筑起沙袋工事,以阻击日军偷袭。27日早晨,天色还灰蒙蒙时,日军大摇大摆地在重炮与坦克的掩护下,向四行仓库进行了首次进攻。日军虽然全面包围了四行仓库,却也明白了这不是一块好啃的骨头。面对这座六层楼的钢筋混凝土建筑物,日军的坦克冲不垮坚固的工事,虽然有飞机,但是不敢胡乱投弹轰炸,惟恐误炸了公共租界的地面,引起国际争端,甚至连远程大炮都不敢施放,这里东、南面都是租界地盘,日军只好用轻型炮火乱轰了。四行仓库内的中国守军任凭日军的炮火乱轰乱炸,该修工事的修工事,该睡觉的就睡觉,全然没有把外面的小日本鬼子放在眼里面。二小时后日军无奈地结束了第一次的攻击。下午二点,日军派来了大批援军,直抵苏州河边。谢晋元在在楼上窗口观察敌情,当日军接近到四、五十米时,谢晋元当即下令开

寻访红色足迹参观四行仓库纪念馆抗日抗战反法西斯电子小报成品简报报刊手抄报模板画报剪报板报样板四开

纪 念 广 场 抗 战 蜡 像 指 挥 作 战 四 行 仓 库 外 观 伤 员 救 护 淞 沪 抗 战 展 厅 转眼七十九年过去了,时间带走了枪林弹 雨和战火纷飞,却终究没能抚平遗留在我们每 个中华儿女内心深处的伤疤。我想那伤疤永远 都无法愈合,正因为这伤疤,我们才会永远铭 记那些为国捐躯的民族英雄;正因为这伤疤, 我们才会珍惜英烈们用生命换来的今天来之不 易的幸福生活;正因为这伤疤,我们才会拼命 地去努力,去维护,去奋斗,建设出一个最为 美好的和平年代。牢记历史、缅怀先烈、珍惜 当下、兴我中华。 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包括序厅、“血鏖淞沪”、 “坚守四行”、“孤军抗争”、“不朽丰碑”及尾厅等 六个部分。纪念馆以一封谢晋元在赴淞沪战场前写 给妻子凌维诚的家书开篇,展现了以谢晋元为首的 “八百壮士”在国难当前之际,舍家为国的家国情 怀,展现出对抗战必胜的坚定决心。展览运用实物、 雕塑、现代科技等手段再现当年战斗场景,通过图 文展板、巨幅绘画等形式展示上海人民投身全民族 抗战、共御外侮的历史事实,以及中外各界对“八 百壮士”英雄事迹的颂扬和缅怀。 四行仓库建于1931年,位于上海闸北区南 混凝土结构的六层大厦,因是旧上海金城、中南、 大陆、盐业四间银行共同出资建设的仓库而得名。 1号。1937年8月13 3个月的淞沪会战。四行仓库保卫战 1937年10月26日至11月1日,奉命据 88师下 1营的“八百壮 ,在四行仓库奋勇杀敌,打退日军10多次疯 200余名,沉重地打击了日本 侵略者的嚣张气焰。 谢 晋 元 是 当 年 率 领 壮 士 抗 击 日 寇 的 中 国 军 队 将 领 。 这 位 爱 国 将 领 的 童 年 在 中 国 的 辛 亥 革 命 时 期 , 随 后 兴 起 的 新 文 化 运 动 为 他 提 供 了 爱 国 思 想 启 蒙 , 他 逐 渐 成 长 为 一 名 反 帝 、 反 军 阀 和 反 卖 国 贼 的 新 青 年 。 青 年 时 代 的 谢 晋 元 立 志 要 身 体 力 行 地 为 中 华 民 族 而 奋 斗 。 1925 年 , 谢 晋 元 在 声 援 “ 五 卅 运 动 ” 的 过 程 中 看 到 了 人 民 的 力 量 , 目 睹 周 恩 来 亲 自 组 织 黄 埔 军 校 学 生 参 加 示 威 游 行 , 于 是 他 毅 然 决 心 投 笔 从 戎 。 班级: 姓名: 假期里我们来到了“八一三”松沪会战的重要 遗址——四行仓库纪念馆。当我们慢慢走近四行仓库,西墙壁上那无数触目惊心的弹孔和硕大的窟 窿赫然地展现在我们眼前,那满目疮痍的抢炮痕 迹活生生地镌刻着那次惨烈而悲壮的战斗硝烟, 也深深地刺进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灵。进入四行 仓库馆内,里面陈列着大量的历史文献资料、 档案、照片以及按照真人大小设置的雕塑,我 们仿佛身临其境置身于战场,内心翻涌起保家 卫国拯救国家与民族于危难的热血。自小身处在 和平年代的我其实总感觉到战争离我们很远,但美 好的生活让我不曾体会到民族所历经的水生火热。 通过参观,阅览和知晓四行仓库的战役,目睹中国军人浴血奋战斯杀敌寇的场景,我无比真实的感受到了日本侵略者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和苦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