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世界遗产研究文献综述

合集下载

关于我国世界文化遗产研究的文献综述

关于我国世界文化遗产研究的文献综述

关于我国世界文化遗产研究的文献综述近年来,我国世界文化遗产研究方兴未艾,研究成果丰硕。

本文将就我国世界文化遗产研究的现状和热点内容进行综述,以期对该领域的发展做一概览。

一、研究现状我国世界文化遗产研究已有较长历史,近年来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国内相关机构及高校开设了专门的研究课程,世界文化遗产的研究成为学术界的热门话题。

越来越多的学者投身世界文化遗产研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

不同学科的交叉研究也越发重要,为世界文化遗产研究提供了更全面深入的视角。

二、研究热点1.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我国有众多世界文化遗产,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成为了研究中的重要议题。

研究者们就如何保护和管理这些遗产进行了广泛探讨。

其中,对于保护工作中的法律法规、政策体系、保护规划等进行了深入研究,为实际工作提供了指导和借鉴。

2.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评估与利用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评估与利用是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研究者们通过对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可持续利用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了一系列观点和建议。

他们提出,应注重挖掘世界文化遗产的多元价值,实现其文化、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世界文化遗产与旅游世界文化遗产与旅游的关系备受研究者关注。

研究者们通过对世界文化遗产与旅游的关系进行分析,提出了更加科学的旅游规划与开发建议。

他们强调,旅游对于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合理利用是一项重要任务,要通过规范的管理、科学的环境设计等手段,实现两者的良性互动。

4.世界文化遗产与社会发展世界文化遗产不仅仅是一种文化遗产,更是代表着社会发展与进步。

研究者们就世界文化遗产在社会发展中的角色与作用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一系列观点和建议。

他们认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有助于促进经济发展、改善社会福祉,并有力推动地方文化的继承与创新。

三、研究方法在世界文化遗产研究中,学者们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

其中,文献调查和资料分析是常用的方法。

此外,实地考察、田野调查和问卷调查等方法也被广泛运用。

关于我国世界文化遗产研究的文献综述

关于我国世界文化遗产研究的文献综述

本科生专业文献综述题目: 关于我国世界文化遗产研究的文献综述**: **学院: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专业: 公共事业管理班级: 公管41学号: *******指导教师: 陈瑞红职称: 副教授2007 年6 月20 日南京农业大学教务处制关于我国世界文化遗产研究的文献综述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郑雪指导教师陈瑞红摘要:世界文化遗产是全人类文明的结晶,是世界不同地区、地域文化的典型代表,是世界文明发展的见证。

鉴于世界文化遗产的脆弱性、不可再生性和无价性,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研究在世界各国均引起了高度重视.本文从文化遗产的基本内涵、现状和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这三个方面来对前人的研究进行了简要的概述和总结,针对研究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并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文化遗产;基本概况;存在问题A Summary of China’s Cultural HeritageStudent majoring in the public institution administration ZhengxueTutor ChenruihongAbstract: World cultural heritage, a crystallization of human being, tropical representation of culture in all sort of area and regions, witness of development of world’s civilization, has been destroyed in a larger and larger degree over years. Protecting world’s cultural heritage is taken seriously by countries all over the world. This paper, based on other’s research, introduces and sums cultural heritage from three aspects: its content, pres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in the course of protecting it. In view of theirs , I give my own opinion and analysis.Keywords: cultural heritage; basic connotation; problem世界文化遗产是全人类文明的结晶,是世界不同地区、地域文化的典型代表,是世界文明发展的见证。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论文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论文2篇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论文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论文2篇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论文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论文2篇文化遗产体现着一个民族自己独有的思维方式和文化价值,是民族的基石,也是人类历史发展中的纪念碑。

文化遗产为了融入现代社会,为之发展而服务,就必须全方位大力开展各项商业广告宣传和公关活动,以便让受众了解和接受,同时争取社会资源。

世界文化遗产论文篇1浅论世界文化遗产的产业经营模式[摘要]本文通过对世界文化遗产开发管理进行描述和考量,力图挖掘出一些先进经营模型,为我国文化遗产开发提供借鉴。

[关键词]文化遗产;产业模式;经营全球化背景下,世界文化遗产在管理尤其是产业开发之时都面临着几大问题,第一是与生俱来的非营利机构(文化事业)性质与市场经济的矛盾;第二是资金问题在国家财政支持紧缩减少情况下越发突出;第三是在多元文化、新媒体、娱乐消费潮流下,传统文化遗产的营销策略得到民众(消费者)认同。

面对这些矛盾,只有在保护前提下,将文化遗产的公益性和产业功能充分整合,才能真正实现它的“永续利用”。

世界各国在这个基本理念确立前提下,开展了各种开发经营模式。

1 文化旅游文化遗产为了融入现代社会,为之发展而服务,就必须全方位大力开展各项商业广告宣传和公关活动,以便让受众了解和接受,同时争取社会资源。

为了弘扬韩国的传统文化遗产,韩国十分重视文化遗产和旅游业的互相促进发展,具体实施主要从两方面入手:①地域选择。

以民俗村来选定地域,韩国人把民俗村的活动组织得有声有色,在汉城城南有一个古代民俗村。

一进民俗村,村口就有韩、中、英、日四种文字的介绍。

进入村内,可以看到李朝时期先民们的衣食住行、建筑景观和祭祀活动。

宗庙的祭祀典礼和音乐都被看做无形文化财产。

②时间和内容的选择。

韩国还十分注重以民俗节和祭祀活动来吸引游客。

例如江陵端午祭和祭日演出的假面戏年年在当地举办盛大的旅游活动,吸引了国内外百万人次参与和观光,使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化为巨大的文化产业,发展了当地的经济。

为了吸引外来游客,那些表演人士每天都要去不同的场地进行传统技艺表演。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报告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报告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报告随着人们对文化遗产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深入,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在这份研究报告中,我们将深入探讨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问题和解决方案,以期为未来的保护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现状世界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财富,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载体。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文化遗产面临着严重的威胁。

这些威胁包括自然灾害、人类活动、战争和城市化等。

为了应对这些威胁,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

二、问题1.资金不足文化遗产保护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包括修复和维护费用、人力成本和物资采购等。

然而,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政府由于种种原因无法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

这导致了许多文化遗产无法得到及时的修复和维护,甚至面临着消失的危险。

2.缺乏专业人才文化遗产保护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和专家支持。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许多国家和地区缺乏这样的专业人才。

这导致了在保护和修复工作中出现了许多问题,甚至出现了误判和失误。

3.公众参与度低文化遗产保护需要公众的广泛参与和支持。

然而,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公众对于文化遗产保护的认识不足,参与度较低。

这导致了在保护和传承工作中出现了许多困难和障碍。

三、解决方案1.增加资金投入各国政府应该增加对文化遗产保护的资金投入,以确保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得到及时的修复和维护。

同时,也可以通过吸引社会资本和国际援助等方式来增加资金来源。

2.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各国应该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专业人才培养,包括设立专门的培训机构和教育课程,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加入这个行业。

同时,也可以通过国际合作和技术交流等方式来提高技术水平。

3.提高公众参与度各国应该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的参与度和认识度。

可以通过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展览和讲座等方式来增强公众对文化遗产的认识和理解。

同时,也可以通过建立志愿者组织和社区参与等方式来提高公众的参与度。

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研究综述

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研究综述

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研究综述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研究综述摘要:中国拥有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并且积淀着丰富的文化遗产。

保护和利用这些文化遗产,是对历史的传承与尊重,也是推动文化发展的关键之一。

本文对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研究进行了综述,包括保护意识和机制的完善、保护科技的应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利用。

第一部分:保护意识和机制的完善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的研究得以兴起,离不开保护意识的觉醒和机制的健全。

保护意识是保护工作的基础,它让人们认识到文化遗产的珍贵性和重要性。

同时,保护机制的完善也为保护工作提供了有效的执行保障。

从中华文化遗产事业研究频道的设立到各级政府的设立专门机构,中国一直在努力完善保护机制,促进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第二部分:保护科技的应用保护科技的应用是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科技的进步为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了有力支撑。

例如,在文物保护方面,利用红外线、激光扫描等技术进行文物的保护修复,成为文物保护的重要手段。

同时,保护手段的创新也为文化遗产的利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以数字化技术为例,通过将文化遗产数字化,可以实现文化遗产的广泛传播,让更多的人了解、欣赏和研究中国的文化遗产。

第三部分: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利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利用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作,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研究和拓展。

首先,要注重文化遗产的文化内涵研究。

通过深入挖掘文化遗产背后的历史、传说和故事,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国的文化。

其次,要注重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并重。

保护只是第一步,利用是保护工作的延伸和展示,只有充分利用文化遗产,才能实现其真正的价值。

再次,要注重文化遗产的社会价值研究。

文化遗产不仅仅是单纯的历史遗迹和艺术品,更是凝聚着社会、经济和民族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

结论: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研究已经取得了不错的进展,但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例如,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化发展的冲突,文化遗产的商业化利用等。

应加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培养更多的文化遗产保护人才,加强国际合作等。

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研究综述

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研究综述

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研究综述旅游学刊 TOURISM TRIBUNE第 19 卷 2021 年第 4 期双月刊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研究综述杨丽霞 ,喻学才(东南大学旅游学系 ,江苏南京 210096)男 ,东南大学旅游学系教授 ,研究方向为旅游文化与旅游规划。

[ 摘要]本文通过对 1994 年以来有关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研究文献的统计分析 ,从国外经验借鉴研究、价值功能等基础性研究、城市发展和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旅游发展和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等 7 个方面对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研究进行了综述 ,并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需要进一步重视的问题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 关键词]文化遗产 ; 保护; 利用[ 中图分类号]F590 [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 - 5006 (2021) 04 - 0085 - 07文化遗产的概念是在 1972 年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公约》中正式提出的 ,包括文物、建筑群和遗址 ,之后不断发展 ,又引入文化景观和口述及非物质遗产与之并立。

本文所指的文化遗产 ,为研究需要把 3 者均包含在内 ,统分为有形文化遗产和无形文化遗产。

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 ,有着独特而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如何对其保护、保存、利用和传承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但同时我们必须看到 ,一方面文化遗产保护的要求日益强烈 ,另一方面文化遗产遭受破坏的事情亦大量存在 ,出现了保护和开发、传承和利用等方面的辨析和论争。

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问题也逐渐引起学术界的重视 ,这方面存在大量的文献 ,本文主要通过对 1995 年以来的规划建筑、社会科学、地理学、博物馆学、旅游学及各大学学报等类别的 60 余种学术期刊、109篇论文的检索、统计、分析 ,发现已有研究主要集中在国外文化[ 收稿日期]2021 - 05 - 17 [ 作者简介] 杨丽霞(1980 - ) ,女 ,东究生 ,研究方向为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 ; 喻学才 (1954 - ) ,南大学旅游学系硕士研遗产保护经验的借鉴研究、城市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问题的研究、旅游与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文化遗产经营管理的研究、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中先进技术的研究、文化遗产的价值保护提供参考和借鉴 , 取得了相当多的研究成果。

历史文化遗产研究文献综述文物保护与历史遗址管理

历史文化遗产研究文献综述文物保护与历史遗址管理

历史文化遗产研究文献综述文物保护与历史遗址管理历史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发展的见证,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

文物保护与历史遗址管理作为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手段,在当今社会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对历史文化遗产研究文献进行综述,探讨文物保护与历史遗址管理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一、历史文化遗产研究文献综述历史文化遗产研究文献主要包括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价值、保护、管理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在国内外学术界,对历史文化遗产的研究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体系,涵盖了考古学、文物保护、遗址管理、文化遗产保护法律法规等多个领域。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述,可以更好地了解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1 历史文化遗产的价值历史文化遗产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艺术、科学和社会意义。

文物、遗址所蕴含的历史信息对于研究人类社会发展、文化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不仅是对过去的尊重,更是对未来的责任。

1.2 文物保护与历史遗址管理的重要性文物保护与历史遗址管理是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基础工作。

通过科学合理的保护和管理措施,可以延续历史文化遗产的传承,使其得以永久保存。

同时,文物保护与历史遗址管理也是传承文化、促进旅游业发展、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重要途径。

1.3 历史文化遗产研究文献的现状目前,国内外对历史文化遗产的研究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学者们通过考古发掘、文物保护修复、遗址管理等方式,不断深入研究历史文化遗产,为其保护与传承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支撑。

然而,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如文物保护技术不断更新、管理体制不够完善等。

二、文物保护与历史遗址管理的现状与问题2.1 文物保护现状在文物保护方面,各国都建立了相应的文物保护法律法规和机构,加强了对文物的保护工作。

然而,由于文物数量庞大、保护技术不断更新、人力物力不足等原因,文物保护工作仍面临诸多挑战。

2.2 历史遗址管理现状历史遗址管理是保护历史遗址、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环节。

中国世界遗产保护与利用研究

中国世界遗产保护与利用研究

中国世界遗产保护与利用研究中国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其中包括65个世界遗产地。

这些世界遗产是中国悠久历史和独特文化的见证,也是全人类共同的财富。

然而,在保护与利用方面,中国世界遗产面临着诸多挑战。

本文旨在探讨中国世界遗产保护与利用的现状和问题,提出对策措施,以期实现保护与利用的和谐发展。

目前,中国世界遗产保护与利用存在以下问题:法律法规不完善:尽管中国已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但在实际操作中,执行力度不够、监管不严等问题依然存在。

管理体制不健全:中国世界遗产保护与利用的管理体制存在多头管理、权责不清等问题,导致保护与利用难以形成合力。

人才引进和培养不足:专业人才队伍的缺乏,使得遗产保护与利用的科学性和专业性受到制约。

社会参与度低:公众对世界遗产的价值认识不足,参与遗产保护与利用的积极性不高。

以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为例,作为世界自然遗产地,张家界在保护与利用方面存在以下问题:过度开发:由于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张家界的自然环境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影响了遗产地的生态平衡。

游客承载量过大:由于游客数量过多,给遗产地带来了巨大的环境压力,加速了自然资源的消耗。

缺乏科学规划:部分旅游设施的建设缺乏科学规划,破坏了遗产地的整体风貌。

针对中国世界遗产保护与利用的现状和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对策措施:完善法律法规:制定更为严格的法律法规,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切实保护世界遗产的安全。

健全管理体制:建立统高效的管理机构,明确各部门的职责与分工,形成保护与利用的协调机制。

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加大专业人才的引进力度,提高遗产保护与利用领域的研究水平和实践能力。

提高社会参与度:加强公众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世界遗产价值的认识,增强公众参与遗产保护与利用的积极性。

在保护的前提下,如何合理利用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世界遗产保护与利用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为此,本文提出以下建议:制定科学的旅游发展规划:以世界遗产的特点和价值为基础,制定科学的旅游发展规划,合理安排旅游线路和游客承载量,保护好遗产地的生态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世界遗产研究文献综述
发表时间:2019-07-10T10:28:37.280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6期作者:刘露遥
[导读] 本文从我国世界遗产的发展历程、遗产价值、现存问题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对我国遗产工作的一些展望。

成都理工大学旅游与城乡规划学院 610059
摘要:近年世界经济高速发展,人管眼光聚焦到了一些精神、景观、人文问题上,世界遗产的保护和发展成为了重点。

我国世界世界遗产的发展和保护也值得关注。

本文从我国世界遗产的发展历程、遗产价值、现存问题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对我国遗产工作的一些展望。

关键词:世界遗产、遗产价值、保护
Abstrct
In recent years,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world economy,people have focused their attention on some spiritual,landscape,and humanities issues.The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world heritage have become the focus.The development and protection of our world heritage in the world also deserves attention.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history,heritage value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China's world heritage,and puts forward some prospects for China's heritage work.
Key words:World Heritage,Heritage Value,Conservation
1引言
近几十年来,随着世界范围内的经济高速发展,各国综合实力稳定在一超多强的现状下,人们将更多的经历放在了一些文学性、精神性、景观性问题上。

因此,作为全球的一笔宝贵财富,世界遗产问题受到了各国研究人员的普遍关注,其保护工作也取得了重大的进展。

近二十来年的世界遗产类研究的文章主要注重于世界遗产的发展、现状、价值及现存问题等方面,本文将从以下一些方面进行综述。

2我国世界遗产发展历程
世界遗产是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的人类罕见的、目前无法替代的财富,是全人类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及自然景观。

中国于1985年12月12日正式加入《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1986年,中国开始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世界遗产项目;1999 年10月29日,中国当选为世界遗产委员会成员。

[1]
2.1世界遗产数量分布
自1987年至2012年7月,中国先后被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世界遗产已达43处,2014年6月我国世界遗产增至47处。

2017年7月9日,中国世界遗产已达52项,在世界遗产名录国家里排名第二,仅次于意大利(53项)[2-3]。

2.2世界遗产类别分布
世界遗产的分类多种多样,在主流的分类法里,主要有文化遗产、自然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农业遗产等七个类别。

中国是世界上拥有世界遗产类别最齐全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数量最多的国家,一共有四项。

比例高达65%,世界自然遗产数仅占20%,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数10%,文化景观占5%。

2.3世界遗产地域分布
中国的首都北京有7项世界遗产,是世界上拥有遗产项目数最多的城市。

此外,世界遗产更集中地分布在人口较密集的东部,呈现西疏东密的空间分布现状。

有些省份分布较多,而有些省份没有分布。

3我国世界遗产的价值
3.1我国世界遗产的科研价值
世界遗产教育是世界遗产的应有之义,早在1972年通过的《保护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中就非常明确地强调了此点内容:“本公约的缔约国应通过一切适当手段,特别是教育和宣传计划,努力增强本国人民对本公约第1和第2条中确定的文化和自然遗产的赞赏和尊重”。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还专门编写了《世界遗产与青年》教程,高校在国家文化遗产保护中具有科研职能、信息职能、人才培养职能和文化创新作用。

3.2我国世界遗产的艺术价值
我国世界遗产的种类多种多样,此外艺术形式的类型也多种多样,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比如川江号子一类的声乐世界遗产,是一种已经失去曾经的作用的世界遗产,但今天它却被应用在各种舞台表演形式里面,被赋予了新的活力与生机。

在欣赏一些世界遗产的时候,可能认识到深层次的价值和功能有一定难度,但是不能否认的是其艺术价值、诸如美学、音乐等艺术价值都是很难度与独特的。

4我国世界遗产现存问题
4.1忽略对已申报世界遗产的保护
世界遗产的申报成功往往能够极大地提升遗产所在地的知名度和市场地位,促进当地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带来非常可观的社会与经济收益。

目前众多遗产所在地人民政府往往过度关注世界遗产带来的知名度和经济效益,动用远远超出当地经济发展现实实力所可以负担的资金进行申遗,而对遗产景观大量日常性的基础维护工作重视不够,投入不足。

4.2忽略将世界遗产与生活相结合
由于我国多数世界遗产地城市化问题比较突出,不少核心景区人口居住较为集中,一方面,遗产地居民外迁缺乏资金和土地安置保障,但在发展上又因必须服从于遗产保护的要求而受到种种限制;另一方面,由于利益分配机制不公,遗产所在地通过发展旅游获得的高收益,大部分进入投资商的口袋,当地社区居民一般难以得到相应的利益分成,而由于旅游活动带来的各种不良影响,如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却留给了当地居民,这必然会引起居民的不满,也会挫伤居民对遗产保护的积极性。

4.3 对世界遗产的科研价值重视不够
北京大学世界遗产研究中心谢凝高教授认为,世界遗产具有五大功能,即:“科学功能、教育功能、旅游功能、启智功能和创作山水文
化体验活动的功能。

”我国对于世界遗产的科学研究重视不足,对世界遗产本身所应具备的科学、美学和历史文化价值的挖掘不够,对世界遗产地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和多样性缺乏有效的保护和继承,甚至将古朴的民俗文化、民族风情、肃穆的宗教仪式包装成为粗俗的商业化表演,不但使世界遗产丧失了其科普教育功能,而且使珍贵的民族特色文化受到严重冲击,一些珍贵的文化旅游资源面临退化和消失的危险。

5未来展望
5.1加大对遗产保护的资金投入
一是通过政府财政预算,建立世界遗产专项保护资金,用于自然资源、文化资源的保护以及必要基础设施的投入。

二是建立世界遗产有偿使用制度。

通过立法形式规定,从门票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用于遗产的保护;借鉴国外国家公园特许经营方法,从世界遗产地受益的企业经营收入之中提取一定比例的特许经营费,用于遗产地的保护[4]。

5.2进一步完善世界遗产保护管理的法律法规
尽快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遗产法》,将世界遗产(包括尚未进入《世界遗产名录》但进入国家世界遗产清单的遗产资源)纳入法制化的轨道。

集中利用立法资源,将《文物保护法》、《自然保护区条例》、《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等国家法律法规的相关内容统一协调,尽快制定并发布统一的世界遗产法作为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基本法律依据,该法要明确遗产的管理体制、责权归属、利用方式、财政支持、收益分配、监督方式和处罚措施等具体内容。

参考文献
[1]丁敏帅,陈关超.登封“捆绑”申遗:规模不足的资源搭“便车”[N].中国文化报,2010-07-28.
[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国际文化遗产保护文件选编[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7.
[3]徐嵩龄,张晓明,章建钢,等.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经营[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4]李如生.保护世界遗产的四个有效途径[J].旅游学刊,2002,17(6):51.
作者简介:刘露遥,1994年生,四川宜宾人,硕士,风景园林专业,研究方向植物研究与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