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文化比较作业
《中西文化与文学专题比较》课后作业

中西文化性格的比较(一)1【单选题】哪一项不是张岱年在《中国思维偏向》中指出的中国传统思维特征:· A、分析· B、整体· C、综合· D、直觉我的答案:A2【单选题】哪一项不是西方文学的性格特点:· A、理据性· B、确定性· C、逻辑性· D、朦胧性我的答案:D3【单选题】“一阴一阳之谓道”出自于哪一部古代经典?· A、《庄子》· B、《易传》· C、《道德经》· D、《中庸》我的答案:B4【判断题】一般来说,中国文化性格偏于阴柔,西方文化性格偏于阳刚。
我的答案:√5【判断题】鲁迅先生一贯捍卫中国传统文化,他曾经对西方文化的阳刚进行过深刻的抨击。
我的答案:×中西文化性格的比较(二)1【单选题】阴历是出于对什么的观察:· A、太阳· B、月亮· C、星星· D、地球我的答案:B2【单选题】以下思维倾向中不属于中国的是?· A、中和· B、协调· C、逻辑· D、忍让我的答案:C3【单选题】以下哪位心理学家认为民族的文化性格可以追溯到早期的神话想象? · A、弗洛姆· B、荣格· C、弗洛伊德· D、华生我的答案:B4【判断题】武则天在上位后排斥道教,推崇佛教。
我的答案:√5【判断题】从四书五经的文化倾向上来看,中国的月亮文化也非常讲究功利和权力。
我的答案:×中西文化性格的比较(三)1【单选题】以下不属于道家思想的是?· A、天人合一· B、克己奉公· C、清心寡欲· D、顺其自然我的答案:B2【单选题】哪一项是中国的性格特征:· A、进取性· B、攻击性· C、安宁性· D、冒险性我的答案:C3【单选题】以下不属于儒家的三不朽的是?· A、立德· B、立功· C、立言· D、立行我的答案:D4【判断题】孔子反对刚勇,反对尚武,这与中国文化的阴柔是一脉相承的。
中国文化通栏作业—中西方神话人物差异

中国古代神话与希腊神话从不同的层面都有着很大区别。
我觉得有两点值得分享:首先,就是希腊神话与中国古代神话所表现出来的生活差异;再者,就是希腊神话与中国古代神话在本质上有着“性”的差别在古希腊神话中,天神与人类一样,也表现出爱、恨、怒、欲望、嫉妒等凡俗的情感。
天神是入世的,显示了他们的自然性、社会性、慈爱性,诸神的拟人化,使得希腊神话中的诸神充满了强烈的人性主义倾向,表现出强烈的人本主义色彩。
有时候神的品德反而不如人,他们自私、任性,喜好虚荣、爱享受、好争权夺利、好嫉妒和复仇,还常与人间美貌男女偷情。
以宙斯为首的神喜欢捉弄人,并不止一次地想毁灭人类。
宙斯的哥哥,十二主神之一的海神波塞冬就是一个残暴蛮横的屠夫,几乎所有的海难事件都被认为是这位仁兄所为。
所以比起中国神话中那些高高在上的神仙们,希腊神话中神祗的形象更加鲜活,栩栩如生。
“潘多拉的盒子”便是一个例子。
但是,在古希腊人的意识中,他们不相信什么权威,而是用自己的头脑和双手去求知、去创造,他们充分相信自己。
在中国,神均是不食人间烟火,看破红尘的,没有七情六欲的。
在他们的身上,只有神圣的光环、纯洁的品性和高尚的情操。
当人类只会仰面向上,对他们顶礼膜拜,而不会有丝毫的不恭不敬。
所谓的正宗的神仙中,只有玉皇大帝可有妻室,其余诸神不仅不能有妻室,就是动一下“凡心”也是不被允许的,否则就会被罚谴下天界,到红尘中轮回。
牛郎与织女的故事演绎出了一幕“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的经典爱情悲剧。
一、希腊神话与中国古代神话“性”的差别希腊神话与中国古代神话又一大区别的区别在“性”。
中国的神具有的是神性,希腊的神具有的是人性。
中国的更理性;希腊的更感性。
希腊的神是人;中国的神是神。
希腊的神会犯错误;中国的神不会犯错误。
希腊的神话体现的是男权主义,中国神话体现出的是女权主义。
希腊神话所体现的男权主义。
宙斯是承托出女性屈服于男权之下的集中体现。
这位喜欢四处寻找美女并与之交媾的大神,与凡人少女结合,生下了许多神明或半人半神的英雄,但其自身却因为男权的好色与贪婪,造成了无数女性的悲剧。
13春《中外文化交流史》作业1234

13春《中外文化交流史》作业1一、单选题1. 隋唐时代日本先后派遣十八批僧侣、官员来中国,学习中国制度、文化,这属于哪一文化交流途径()A. 官方派遣使节、留学生、乐舞团体等B. 贸易往来C. 战争与掠夺D. 宗教传播正确答案:A2. 不属于西方对“赛里斯”地域认识的是()A. 生活在极东的地方B. 东临大海C. 与印度、大夏相邻D. 去赛里斯只能走陆路,海路行不通正确答案:D3. 对中国丝织技术西传认识有误的是()A. 中国公主将蚕种带到了于阗,使那里的人懂得了种桑养蚕B. 中国的丝织锦技术直接传入波斯,使波斯有了自己的丝织业C. 中国的蚕种是从新疆运到拜占廷的D. 李约瑟认为,西方使用提花机至少晚于中国4个世纪正确答案:B4. 不属于西方对“赛里斯”人种形象认识的是()A. 人种矮小,不高B. 长寿,寿逾200岁C. 红头发、蓝眼睛D. 声音嘶哑,不轻易与外人交谈正确答案:A5. “支那”解释中影响最广的是()A. 中国所产丝绸“绮”的对音B. 羌的对音C. “茶”的对音D. “秦”的对音正确答案:D6. 对大秦国认识有误的是()A. 大秦有类中国B. 大秦多宝、欲通使于汉C. 西罗马帝国灭亡后,东罗马建都在君士坦丁堡,在唐、宋中国典籍中,称之为叫“拂菻”D. “拂菻”是从意大利语翻译而来的正确答案:D7. 以下不是河西四郡的是()A. 武威B. 酒泉C. 张掖D. 吐鲁番正确答案:D8. 影响文化的交流和排斥的因素没有()A. 主体文化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B. 外来文化的效用性C. 主体文化相比外来文化是否先进D. 外来文化的适应性正确答案:C9. 对西域三十六国认识有误的是()A. 月氏被匈奴打败赶到西边之后地盘变小了,改称小月氏B. 西域三十六国实际是受汉王朝管辖的,两汉设立了西域都护府10. 对中国丝织物的发达认识有误的是()A.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懂得养蚕织丝的国家B. 至迟在殷商时代,中国已发明了提花装置C. 两汉时期,已可以织出各种提花的彩色的丝绸D. 先秦文献中不同织法的丝绸有不同的名称正确答案:C11. 以下是通过宗教传播进行文化交流的()A. 13世纪蒙古统治者向西扩张,为中西文化交流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条件B. 唐朝鉴真东渡日本,带去了唐朝建筑、雕塑、绘画工艺和医药之学C. 张骞出使西域与外国联谊、交通D. 西域商人通过丝绸之路买卖中国丝绸等商品正确答案:B12. 对中国丝织物外传认识有误的是()A. 公元前8世纪,中国的丝绸可能已经传到印度与波斯B. 至迟在两汉,中国的丝织物一北传到阿尔泰地区C. 据古希腊雕塑和陶器彩绘人像服装可以推测公元前5世纪中国丝绸已成为希腊上层人物喜爱的服装D. 公元前后,罗马教皇下令禁止男士穿着丝绸,以缓解对丝绸的需求正确答案:B13. 以下不是前三史对西域记载的特点的是()A. 语言准确生动,但所闻与所见没有分开记载B. 对西方国家分土著与行国分别加以介绍,分类科学C. 这500年来中国人对于西方的认识,不断丰富起来D. 介绍其物产经济、城郭属国、军事实力和制度交通等,记述比较详细正确答案:A14. 对张骞出使认识有误的是()A. 张骞的西行之前,中国人还没到那么远过,眼光也没那么广B. 张骞两次出师西域,第二次被匈奴俘虏了C. 初次出使西域达13年之久,生还者共两人D. 初次出使西域后,中国人第一次知道了安息、天竺等国家正确答案:B15. 对西域诸国理解有误的是()A. 大宛、大夏、安息属于土著国B. 匈奴最强C. 大月氏败给了大夏D. 汉得乌孙马,称为“天马”,后得到大宛汗血马,改称乌孙马为“西极”。
XXX15春学期《中西文化比较(尔雅)》在线作业满分答案

XXX15春学期《中西文化比较(尔雅)》在线作业满分答案XXX15春学期《中西文化比较(尔雅)》在线作业满分答案一、单选题1.中国文字导致的思维方式为:A.形象思维B.理性思维C.概括思维D.简介思维正确答案:A2.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基本问题,是()的关系问题。
A.唯物和唯心B.思维和存在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D.可知和不可知正确答案:B3.不同的()结构往往会导致不同的思维结构。
A.语音B.字形C.语法D.语义正确答案:C4.XXX认为伦理上最好的东西在实际生活中是与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宇宙自然过程的关系是:A.一致的B.想通的C.对立的D.无关的正确谜底:C5.语言不同,所导致的中西文化也各具特点,其中中国文化为(),西方文化为()A.陆地四合院文化言语中心主义文化B.言语中央主义文化陆地四合院文化C.言语中心主义文化逻各斯中心主义文化D.逻各斯中心主义文化言语中心主义文化正确答案:A6.中国政治理念的核心是:A.用贤人B.科举考试C.圣人政治D.强者与强者协定正确答案:A7.属于中国思维模式的为:A.分析型B.二元对立型C.由宏观到微观D.由个别到整体正确谜底:C8.语言得机制是谁提出来的:A.XXXB.XXXC.XXXD.XXX正确答案:D9.地理环境因素中和人类文化的关系特别密切的三大因素不包括:A.地势B.位置C.资源D.天气正确答案:B10.据XXX推测,中国历史文化的产生A.等于5000年B.大于5000年C.小于5000年D.不确定正确答案:B11.中国封建社会长期以来实施的选拔人材的体式格局是:A.XXXB.举荐制C.公选制D.科举制正确答案:D12.中原地区夏季湿润,雨季丰沛,拥有大量的森林耕地,属于:A.针叶林文化B.带叶林文化C.硬叶林文化D.阔叶林文化正确谜底:D13.汉字具有:A.线条性B.象形性C.听觉能指D.听觉文化正确谜底:B14.从行政管理的角度来看,从甚么时候开始中国曾经具有高度的中央集权,曾经进入现代社会了。
商务英语作业——中西方文化差异

Differences between Eastern and Western Cultural There are so many differences between eastern and western cultural, some of the differences are listed as follows:Firstly,it is a tradition to use chopsticks for Chinese , but people in eastern prefer to forks and knives. Secondly, easterners choose to eat beefsteak,bread and salad,while Chinese people choose noodles,pancakes and rice. Third, in daily communication, Westerners are frank , but chinese are humility. Fourth, in China, different people believe in different immortals , some people believe in Buddhism , but they also believe in other immortals at the same time ,while in many western countries , people only believe in Christian, and everyone believe in it including the leaders of the country. Fifth, eastern people always have a bath in the evening or at night in order to relax themselves after one-day's hard work while western people take a bath in the morning so as to keep freshly for the whole day . Sixth , compared with the relationships, eastern people like to make friends, sometimes through their friends, parents, relatives ,while western people behave a little shyly,they do not want to make friends all the time. Seventh, As for way of thinking, people in eastern areas usually think indirectly ,they used to think about the things around them a lot and try to deal with things in a reasonable even perfect way; however, in comparison with the eastern people, people in the western areas often think directly, they payless attention to the things around them and care much more about themselves.The most important different way is the family structure, family values and family education between the east and west, in the east children repay their parents’ sacrifices by being successful and supporting them in old ages, but the west children have no this awareness.There are too many other differences between eastern and western culture that I can not list all of them, but I think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s that, we must respect their culture firstly.。
东西方传统休闲文化的差异

早在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的《诗经》中已初现了休闲思想。《小雅.六月》中的“比物四骊,闲之维则。维此六月,既成我服”就体现了休闲思想。总体看来,我国休闲思想主要受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和佛教思想(主要是其中的禅宗思想)的影响,尤其是老庄哲学的影响。从哲学层面来看,休闲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有着独特的文化内涵,儒家以积极进取的入世态度,将休闲当作修身养性完善德行的手段,追求安贫乐道、随缘而安的人生境界;道家则以超然的人生态度的,追求天地浑成的境界,以求得精神自由为人生目标;禅宗则以在世人生的态度,去摆脱人生的一切烦恼,进入快乐无忧的人生目标。因此可以这样认为,中国人的休闲观念中渗透着独特的中国哲学思想,休闲已经不仅仅是一种生活方式,更多地是一种休闲哲学,并且这种休闲哲学也随着时代变化,不断充实和丰富自己的内涵,并表现出不同的形态。
2011年6月
浅谈东西方传统休闲文化的差异
休闲是一个既古老又年轻的话题。早在西方的古希腊时期和中国的先秦时期就孕育了丰富的休闲思想和休闲文化,并对各自的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休闲总是属于并存在于某一文化之中,带有明显的种族色彩和民族特性,各种不同的文化传统或亚文化下,人们的休闲方式和价值取向也各不相同。
西方休闲文化植根于其理性主义与人本主义的传统思想,而这种思想与古希腊先哲们的哲学思想是一脉相承的。理性主义强调理解、思辨,主张主体要注重理性自身的逻辑性、严密性和完整性,且要有比较系统的哲理性。人本主义以倡导人的潜在能力和创造能力为主题,注重人本身的价值和意义,关注个体自身需求的满足,倡导在休闲中实现自我、完善自我。
四、休闲的活动形式不同
西方的传统休闲文化重视集体活动,而中国的传统休闲文化则注重个人活动。西方除拳击、击剑、摔跤等个人争雄的项目外,更多的是结队成伙的比赛,足球、篮球、排球、橄榄球、曲棍球等均是集体项目。
中西方文化差异例子

中西方文化差异例子
1. 饮食文化:中国饮食文化注重色、香、味、形的完美结合,强调菜肴的口感和烹饪技巧。
而西方饮食文化则更注重营养均衡和食物的原汁原味,强调生食、沙拉和烤肉等。
2. 家庭观念: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庭观念非常重要,尊老爱幼、孝道等价值观在社会中得到广泛认同。
而在西方文化中,个人主义较为突出,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相对独立。
3. 礼仪文化:在中国,礼仪文化源远流长,人们在社交场合非常注重礼仪,如尊老爱幼、谦虚有礼等。
而西方文化中,礼仪相对简单,更强调平等和直接的表达。
4. 教育观念:中国教育观念注重学术成绩和考试分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承受较大的压力。
而西方教育观念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发展个性。
5. 时间观念:在中国文化中,时间观念相对灵活,人们更注重人际关系和情感交流。
而在西方文化中,时间观念较为严格,人们注重效率和准时性。
这些只是中西方文化差异的一些例子,实际上还有许多其他方面的差异。
了解和尊重这些差异有助于促进跨文化交流与理解。
17春学期《中西文化比较(尔雅)》在线作业_2

17春学期《中西文化比较(尔雅)》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试卷得分:100
一、单选题(共35道试题,共70分。
)得分:70
1. 下列哪一项不是人类文化演进原因系统论:
A. 主因次因
B. 纵向横向
C. 初始因后发因
D. 多因论单因论
答案:A
满分:2 分得分:2
2. 中国文字的特点是:
A. 完全符号化
B. 平面流线型结构
C. 象形综合型结构
D. 含义和形状脱节
答案:C
满分:2 分得分:2
3. 民主的“合理化原则”是谁提出来的:
A. 尼采
B. 丘吉尔
C. 韦伯
D. 帕累托
答案:C
满分:2 分得分:2
4. 属于中国语义特点的是:
A. 一音多义
B. 清晰义
C. 达义
D. 分类义
答案:A
满分:2 分得分:2
5. 哲学中提到的人的三大欲望不包括:
A. 食
B. 色
C. 性
D. 权
答案:B
满分:2 分得分:2
6. 语言不同,所导致的中西文化也各具特点,其中中国文化为(),西方文化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 试析“天人合一”与“物我二分”的文化内涵。
天人合一、物我两分其实讲的是天(物)与人(我)关系的双重属性,即合一性和两分性。
“天人合一”就是遵守自然规律;
所谓“天人合一”是人与天道本质的生养、赞化、共运的关系,即人与自然的整一、协调有机的联系。
“天人合一”的思想使中国文化强调人对自然的顺应、协调和感恩,以人与自然的亲和为其文化的价值基础。
作为认识论的基本范畴,“天”是指认识对象、客体,“人”是指认识主体。
“天人合一”则是指认识主客体相互依存,相互包容的一体关系。
中国哲学的本体是整一的,无论称其本体为天、为道、为太极、阴阳,或为理、为心、为气,都具有“大全”、“一”的性质。
作为社会关照的社会观,“天”是人格化的、有德性的实体,它是一切社会法则和价值的来源。
所谓“天人合一”是指天道法则与社会法则、天道模式与社会模式的一体性。
其体现的是天道与人道的一致,是人道对天道的遵从。
作为对神秘力量探测的宗教观,“天”是人事不能及,无能为力之事的终极原因,是“天命”、“命数”、“命运”。
所谓“天人合一”是说天主宰着人事的成败,而人能以至诚求得神助,天人是共运的关系。
“天人合一”成为中国哲学最基本最重要的命题,它构成了一个阴阳、天人、形神、理物、道器、内外等重大范畴统一的宇宙;它培育起广土大众的文化;它向往大同社会,中央集权;它崇尚秩序,追求和谐;它倡导“知行合一”的实践原则;它反对口是心非;它包含对家人的关怀和责任,对乡土的眷恋与皈依。
“物我二分”就是物为我用。
西方文化创立了人与自然分离的哲学认识,即主客对立的二元世界。
“物我二分”强调人与自然的对立关系,这也是西方文化的突出特征。
“物我二分”在认识论上表现为主客体的对立二分。
它强调两种实体彼此对立,谁也决定不了谁。
这样主客的二元对立就成了西方哲学思维的基本前提,构成了现象与本质,形式与内容,主题与客体,感性与理性,原因与结果,必然与偶然等二元对立的哲学范畴。
“物我二分”在对社会关系的认识上,西方文化的观念是个人是自由独立的,有鲜明个性特征的,而群体则注重共同目标。
社会共同利益的原则对个人个性原则无疑是一种限定、制约和压制。
而个性原则、创造精神则总要反抗这种束缚。
他们都强调了个人与社会群体在利益立场上的根本差别与对立,也强调了人对社会群体的依赖关系。
“物我二分”还表现为人自身的分裂。
如同自然界的存在有质料因和形式因,理念世界与现实世界,实体与非实体,人的存在也有理性与物性,心与物或灵与肉的二元对立。
“物我二分”的逻辑前提导致了一个分裂的宇宙,由此西方人建立起无数对立的范畴:人与自然,人与他人与社会,人与神,灵与肉,有限与无限;主体与客体,实体与属性,质料与形式;现象与本质,原因与结果,理性与经验,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
天人合一、物我两分最终反映了贯穿中国哲学和中国文化始终的阴阳互生互化,矛盾对立统一,反映了形而上之“道”与形而下之“器”之间、天地人“三才”之间的辩证关系。
12.试析基督教的神人观与中国宗教文化的天人观之间
的差异。
基督教说神如何寻找人,而中国宗教文化的天人观讲人如何去寻求神。
基督教中,最早耶和华启示亚伯拉罕,摩西到新约神道成人的肉身亲自下来为了人类而钉死在十字架上,都是神为了让人可以摆脱罪而主动下来的。
中国的宗教都是说人怎么去寻找神的,或者是人怎么样可以成仙的。
而且多数都是以轮回为依托的。
另外还有,基督教是建立在一个客观的世界上的,是客观的宗教,无论是对于这个世界的认识,对于人生的认识,都很贴切,虽然创造力等不能被科学证明,但是是一种对于这个宇宙的由来人的起源最好的解释,但是这些在中国中国宗教中都没有出现。
而且基督教让人去努力,所以可以看到工业革命等时代,包括现在,科学领先的是一些基督教国家,欧洲以及美国,而中国则是在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等之后才逐步发展起来的,说明中国宗教文化对于科学的进步对于人们认识这个世界时有阻碍的。
西方基督教是一元神的上帝崇拜,中国则是泛神论的多元信仰。
基督教的上帝是有意志的生物,而中国传统宗教道教所谓“天道”是世间一切事物所须遵循的法则。
西方基督教关心彼岸和来世,中国宗教则关心现世和此岸。
在基督教看来,彼岸世界处于人类历史的尽头,尘世的超越靠的是超越的上帝对全人类的审判。
而中国宗教是轮回论。
总的来说,神与人的关系问题是基督教教义中的基本问题,它支持以爱感拯救罪感,而中国宗教关注的是在世的解脱和欢乐。
基督教神权大于王权或与王权抗衡的状况不同,中国的宗教信仰一直让位于儒家思想,成为圣王王道的附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