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文化比较(具体比较)
中西方文化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中西方文化的主要区别是什么?一、价值观念的差异中西方文化价值观念的差异较为显著。
中华文化强调团队合作、传统文化、家庭观念,尊重长辈,有着悠久历史的传统美德。
而西方文化则强调个人主义、人权、利益至上、重视民主自由。
1、家庭观念家庭在中国文化里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一家人会尊重长辈,有责任照顾家人。
而在西方文化里,独立和个人的自由和权利更受重视,家庭并不如中国文化一样被视为社会的基础单位。
2、人权和民主西方文化倡导人权和民主,西方国家注重公民的个人权利,强调个人的自由和平等,为每个人提供平等的机会。
在中国文化里,虽然国家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改革,但仍然有许多不同于西方的特点。
二、思维方式的不同中西方人的思维方式有着明显的差异。
中国人相对更加注重内省和集体思维,强调借助集体智慧而不是独立判断,而西方文化则强调独立思考和批判思维。
1、传统观念和现代思维在中国文化里,许多人仍然保留着传统观念。
这种传统观念是一种内省的力量,可以帮助人们更好的理解世界。
而西方文化则更加注重现代思维,对于过去的经验、传统观念持有的态度较为谨慎。
2、群体思维和个体思维中国文化里有着集体思维的传统,许多人更愿意充分利用集体思维。
而西方文化则更加注重个体思维,更倾向于自己做出独立的判断和决策。
三、行为方式的异同中国和西方文化有着许多行为方式上的异同。
中国文化更加强调文明礼仪、尊重长辈,而西方文化则更多地侧重自由和快乐。
1、文明礼仪和表达方式在中国文化里,文明礼仪是一种值得尊重的行为方式。
尤其是在家庭和公共场合中,礼节非常重要。
而西方文化则更加注重直接、简单、直率的表达方式。
2、享受生活和慈善公益西方人看待生活方式的态度比较开放,观念较为自由,在生活中更注重享受生活的美好,花费时间和金钱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而在中国文化里,许多人将更多的关注点放在了慈善公益方面,关注社会问题,尝试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综上所述,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涉及到许多方面,例如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等。
中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比较

中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比较由于历史发展的不同,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导致中西方的文化有所不同。
社会文化传统是某一社会群体在漫长的社会生活中约定俗成、历久不变的思想、行为以及情感等。
文化,可以包容人类有史以来所创造的全部文明成果。
1、中西方文化比较,规范、道德、基本规范等等A文化精神:中国好古而忽今,西方力今而胜古。
西方人好战,而中方人更热爱和平;西方人以个人为主体,而中方人以家庭为主体;西方人以法治为主,讲究实力,而中方人重感情讲文笔。
B人文传统与科学精神:中国文化的人文传统与道德价值:民重神轻,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轻科学,重人文,只关心人论不关心人文科学。
西方的人文传统与道德价值:热爱智慧,追求力量,探索自然征服自然,理性精神,探索真理的科学精神。
C群体认同与个人本位:中方:少数服从多数,更有甚者随波逐流;西方:追求个人主义的权利与自由D内向与开放:中方:道统与涵纳;西方:开放与探求新事物E思维比较:中方:与自然地融合,天人合一;对事物的经验性理解;直觉思维;对事物追求直观实用西方:与自然的对立;对食物剖析研究;讲究逻辑分析思维;对事物追求本质善于抽象F宗教比较:中方:对鬼神崇拜的远离,以儒释道为基础的宗教精神及宗教信仰,追求极乐的宗教体验,宗教背后王权的影响成为附庸西方:一元神信仰,以爱来拯救为信念的宗教体验,宗教对于王权是有挑战性的G中西方社会规范体系的比较:中方:德主刑辅的思想政治模式,礼以德为价值重心,性善论主张,清心寡欲的义务本位,命令出于一个人,由一个人说了算,司法的任意性,导致人们有了厌诉心理西方:以制约王权为目标的法治,性恶论主张,自然人性的权利本位,公众意志的立法实践,监督制衡,以法律为武器H中西文学比较:神话:中方自然描写多,自然神为主,神话单一,神祗记载少,都是记载的道德楷模,而西方这是人际社会关系的较多,自然神兼社会神,内容集中风格统一,神灵性格明显,都是一些美的理想化诗歌:中方善于抒情,群雄角逐与英雄边缘的较多;而西方多事史诗传统与叙事主流,个性张扬与英雄情结悲剧:中方主人公多为弱小善良无辜受害的小人物,凄惨的遭遇,以苦尽甘来的喜剧为结局,以和为贵;而西方,主人公多为王室贵族和英雄豪杰,人与无法抗拒的力量的冲突,以英雄的牺牲的悲壮为结局的,突出悲壮自身价值的实现2、中西方饮食文化比较餐饮产品由于地域特征、气候环境、风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会出现原料、口味、烹调方法、饮食习惯上的不同程度的差异。
中西文化比较

世界文化丰富多彩,今天我们来盘点一下那些中西方的文化差异。
首先,在饮食文化方面,中国人十分注重形式,所以对于菜品的要求就是色香味都要“上道”,而且餐具方面中国人习惯使用筷子,因为其灵活轻巧的特点也让它一直流传至今。
而西方的人们则比较看重实际,对于食品的外貌要求并不是很多,所以他们的菜品也相对简单和单调,在餐具方面则喜欢使用刀叉。
在文化观念上,我们的东方文化一直讲究和谐的观念,主要表现在人与人以和为贵,人与自然以顺应为主,主张合乎天道,孟子也提出,人类的很多活动应该在不影响自然的前提下进行。
所以,在这种观念下,古往今来的很多人也愿意依附自然,比较注重精神方面的享受。
而西方的文化观念则比较注重理性,主张从本源出发,要从根本上认识世界,要善于运用理性的思维来对世界进行积极的改变,所以,西方的思维更多着重在改造世界并使其适应人类方面。
因此,在这种观念下,人们也更加注重物质生活。
在隐私方面,西方人比较尊重人权和个人自由,所以不会窥视和传播别人的隐私和秘密,对此,他们认为,热衷于别人隐私的人事不道德和令人厌恶的。
而东方的人们对这个没有那么敏感,相反,很多人对别人的隐私还会有一些莫名的兴趣,总喜欢打听和讨论,甚至有的还会把别人的隐私当做一种娱乐工具,用以寻找话题和娱乐消遣,其实这是东方文化里面的一种愚昧。
在教育文化方面,我们受封建儒家文化影响较深,所以虽然看重学习,但是大多数都是为了一张文凭,并且很多单位在人才的取向上也对文凭有着要求。
在求知上也比较死板,习惯于循规蹈矩死记硬背。
而西方在这方面则截然不同,他们注重的是个人能力,所以对于文凭也没有很多硬性要求。
在求知上西方人提倡的是创新和批判能力,要求学生善于创新并且培养学生的批判能力,这也是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大多来自西方的国家的原因。
在竞争方面,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儒家为核心,所以儒家所主张的“中庸之道”也十分深入人心,尽管现在很多领域竞争都十分激烈,但是从观念来看,儒家所表达的竞争是不道德的说法,依然在人们心目中有一定地位。
中西文化差异具体举例

中西文化差异具体举例一、交际语言的差异日常打招呼,中国人大多使用“吃了吗?”“上哪呢?”等等,这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亲切感。
可对西方人来说,这种打招呼的方式会令对方感到突然、尴尬,甚至不快,因为西方人会把这种问话理解成为一种“盘问”,感到对方在询问他们的私生活。
在西方,日常打招呼他们只说一声“Hello”或按时间来分,说声“早上好!”“下午好!”“晚上好!”就可以了。
而英国人见面会说:“今天天气不错啊!”称谓方面,在汉语里,一般只有彼此熟悉亲密的人之间才可以“直呼其名”。
但在西方,“直呼其名”比在汉语里的范围要广得多。
在西方,常用“先生”和“夫人”来称呼不知其名的陌生人,对十几或二十几岁的女子可称呼“小姐”,结婚了的女性可称“女士”或“夫人”等。
在家庭成员之间,不分长幼尊卑,一般可互称姓名或昵称。
在家里,可以直接叫爸爸、妈妈的名字。
对所有的男性长辈都可以称“叔叔”,对所有的女性长辈都可以称“阿姨”。
这在我们中国是不行的,必须要分清楚辈分、老幼等关系,否则就会被认为不懂礼貌。
中西语言中有多种不同的告别语。
如在和病人告别时,中国人常说“多喝点开水”、“多穿点衣服”、“早点休息”之类的话,表示对病人的关怀。
但西方人绝不会说“多喝水”之类的话,因为这样说会被认为有指手画脚之嫌。
比如他们会说“多保重”或“希望你早日康复”等等。
二、餐饮礼仪的差异中国人有句话叫“民以食为天”,由此可见饮食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因此中国人将吃饭看作头等大事。
中国菜注重菜肴色、香、味、形、意俱全,甚至于超过了对营养的注重,只要好吃又要好看,营养反而显得不重要了。
西方的饮食比较讲究营养的搭配和吸收,是一种科学的饮食观念。
西方人多注重食物的营养而忽略了食物的色、香、味、形、意如何,他们的饮食多是为了生存和健康,似乎不讲究味的享受。
在餐饮氛围方面,中国人在吃饭的时候都喜欢热闹,很多人围在一起吃吃喝喝,说说笑笑,大家在一起营造一种热闹温暖的用餐氛围。
中西文化差异比较

中西文化差异比较中西文化是世界上最为重要的两个文化系统之一,它们在历史、宗教、价值观念、社会组织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下面将从不同角度进行比较。
1.历史与传统中西文化从历史和传统方面有很大的差异。
西方文化主要源于古希腊罗马文化,强调个体的权利和自由。
而中国文化则源于古代儒家文化,注重社会秩序、家庭和谐。
西方文化以发展和创新为主要动力,注重个体的自由和权利。
中国文化则更加强调集体和家庭的利益。
2.宗教与信仰宗教对于中西文化的影响也存在差异。
西方文化主要受到基督教的影响,强调个体与神的关系,并倡导人类平等和博爱。
中国文化则以儒家思想为主,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道德伦理的培养。
虽然现代中国有多种宗教信仰,如佛教、道教、伊斯兰教等,但儒家思想仍然对中国文化影响深远。
3.社会组织与价值观念中西社会组织和价值观念也有明显的差异。
西方社会以个人为单位进行组织,强调竞争和个人的权利。
而中国社会则更加强调集体,注重家庭和社群的利益。
在价值观念方面,西方文化主张自由、公平和个人主义,而中国文化强调稳定、和谐和集体主义。
4.沟通和交流方式中西文化在沟通和交流方面也存在差异。
西方文化注重直接和明确的表达,倾向于直接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中国文化则更加注重间接和含蓄的表达,倾向于通过暗示和隐喻传达信息。
此外,在个人关系方面,西方文化注重私人空间和个人隐私,而中国文化注重团体互助和群体利益。
总的来说,中西文化存在明显的差异,包括历史、宗教、社会组织和沟通方式等方面。
这些差异反映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不同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
了解和尊重这些差异是促进中西文化交流和合作的重要前提,有助于增进双方的相互理解和共识。
中西文化比较教程

中西文化比较教程一、引言中西文化是指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各自独立发展形成的两种文化体系。
中西文化的比较研究有助于增进对两种文化的理解,促进文化交流与融合。
本教程将从多个方面对中西文化进行比较,并探讨其差异与共同点。
二、价值观比较1. 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西方文化强调个人的自由、独立和个体权利,而中国文化注重集体利益和社会秩序。
2. 时间观念:西方文化注重时间的准确性和高效性,强调“时间就是金钱”,而中国文化注重人际关系和情感,重视“人情时间”。
3. 知识崇拜与传统尊重:西方文化崇尚科学、理性和创新,追求知识和进步,而中国文化注重传统、尊重前辈和历史文化。
三、社会习俗比较1. 礼仪与礼貌:西方文化注重个人的自由和平等,不太重视礼仪,而中国文化非常重视礼仪和尊重他人。
2. 家庭观念:西方文化注重个人独立和自由,家庭关系相对松散,而中国文化注重家庭观念和尊重长辈。
3. 饮食习惯:西方文化注重个人口味和多样性,食物种类繁多,而中国文化注重饮食的协调和营养平衡,有许多饮食禁忌。
四、教育制度比较1. 教育目标:西方文化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批判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而中国文化注重学生的纪律性、积极性和集体协作能力。
2. 教育方式:西方文化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鼓励学生发表个人意见,而中国文化注重教师的权威和传授知识。
3. 考试制度:西方文化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强调考试的公正性和客观性,而中国文化注重考试的分数和学术成就,强调竞争和选拔。
五、艺术表达比较1. 绘画:西方绘画注重透视和自由创作,追求形式美和个人表达,而中国绘画注重笔墨和意境,强调表达中的意蕴和哲理。
2. 音乐:西方音乐注重和声和旋律,追求情感表达和个人风格,而中国音乐注重调式和节奏,强调音乐与自然的和谐。
3. 戏剧:西方戏剧注重情节和角色的心理深度,追求表演技巧和舞台效果,而中国戏剧注重意境和象征,强调对人性和社会的思考。
中西文化差异具体举例

中外文化差异_中西方文化差异举例中西方文化差异举例1、饮食西方人的早餐和晚餐更偏向于冷食,而中国人习惯一日三餐吃热食或者是熟食。
就像在喝水的选择上也是一样,西方人习惯喝加了冰块的凉水,而中国人更喜欢热水或者是凉白开。
2、天气西方人的心情会受到天气的影响,但是天气对于中国人的影响不大。
这一点,可能是个误区了。
恶劣的天气对于中国人心情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的,对于一些室外的工作也会造成麻烦。
3、生活西方的生活倾向于独立生活,而中国人自古就是集体生活。
4、老人日常生活西方人的老年生活是遛狗,有自己的空间。
而中国老人则是帮家里的儿女带孩子,抚养第三代,一生都奉献给了孩子们。
5、孩子中国家庭的日常生活工作都围绕着孩子展开,孩子是重心。
而西方家庭对于孩子放得没有那么重,在18岁后还会要求孩子一个人生活。
中国则是子嗣问题自古就是传统,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中西方文化差异比较1、饮食差异西方是一种理性饮食观念。
不论食物的色、香、味、形如何,而营养一定要得到保证,讲究一天要摄取多少热量、维生素、蛋白质等等。
即便口味千篇一律,也一定要吃下去——因为有营养。
2、观念差异西方人认为一个人只有完全脱离社会关系,真正做到“关注自我”,才能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
而在中国的文化中,人之所以为人,必须成为社会关系中的一环。
儒家文化中定义:“仁者,人也。
”强调整体和综合。
3、服饰差异西方男士在正式社交场合通常穿保守式样的西装,内穿白衬衫,打领带。
他们喜欢黑色,因此一般穿黑色的皮鞋。
西方女士在正式场合要穿礼服套装。
另外女士外出有戴耳环的习俗。
西方国家,尤其是在美国,平时人们喜欢穿着休闲装,如T恤加牛仔服。
当今中国人穿着打扮日趋西化,传统的中山装、旗袍等已退出历史舞台。
正式场合男女着装已与西方并无二异。
在平时的市井生活中,倒会看到不少人穿着背心、短裤、拖鞋等不合礼仪的服饰。
4、语言差异象形文字强调视觉和闪点,拼音语言强调逻辑和哲学,所以中国文化注重的是写意和系统思维,而西方文化则更多注重抽象和数据。
中西文化差异与比较

西方文化对严格规定 性的强调已成为了一 种文化基因,在其社会 生活中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
25
但西方文化有时过分强调严格的规定性, 也有可能造成僵化、刻板、机械的思维 方式,在实践活动中造成一定的负面影 响.
26
4.不同的民族性格
27
中国人:仁爱慈悲,和平宽厚,中庸谦恭 安贫乐道,聪慧灵巧,勤俭耐劳
34
心术的直观体验的性质 有碍认识的深化和理论 体系的形成;
心术过于注重个人体验 和以人为中心,忽略了物 的因素和对自然力的开 发和应用.
中国的心术与西方技术 的差别是不同文化体系 的根本差别.
35
西方文化的技术基本 上是动脑的产物.
西方很多的学者本身 也是出色的工匠,工匠 传统与学者传统的结 合使得近代技术更多 地依赖通过理性思维 获得了科学原理.
46
通过中西文化的比较,我们 应该进一步增强民族自信 心,珍重自己的优秀文化传 统和文化遗产,发扬光大中 国文化的思想精华.同时,我 们也不能忽视传统文化中 存在的弱点,讳疾忌医,而要 努力学习和吸收西方文化 中的先进东西和合理因素, 使我们古老的中华文明焕
西方文化是一种动态文化 中华文化是一种静态文化
9
农耕生产方式使得中国人可以长期地居 住在同一个地方“安居乐业”,居安而不 思动,就促使静态的文化模式发展起来.
10
西方古代社会在很大程度上趋向于流动的生活方 式,地中海地区航运业发达,周围的文化也发达起 来.相对于东方文化而言,西方文化整体趋向于动
西方技术与科学理论 能够互相促进.
36
技术发明在西方社 会得到较多的支持, 有较多的保障,能 得到顺利的推广.
西方的技术具备严 格的标准,因而其 产品精密完美并具 有互换性和流水做 业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从造词心理可以看到民族的经济文 化发展程度。 牛, 骆驼, 雪, 鱼
第二讲 中西语言文化比较
3 从借字可以看到文化的接触。 Silk, china, tea, shanghai save face
第二讲 中西语言文化比较
二、中英语义比较与文化效应 1) 关于动物: Dog, Cat, Horse, Owl Peacock, Bat, Crane Dragon, Lion, Cricket, Cuckoo
第一讲 导论
一、什么是文化? 二、中西文化比较 三、文化差异 四、强语境文化与弱语境文化
第一讲 导论
一、什么是文化?
第一讲 导论
英 文 : Culture , 源 于 拉 丁 文 cultio, cultra , 原义为耕种、栽培,引申为 人的身体和精神的发展和培养,特别是 艺术道德的发展培养。
3.拜访与送礼
交谈与话题:
1)积极聆听 2)善于提问 Closed Questions Open Questions Did you see that What did you think film? of that film? Do you like music? What kind of music do you like?
1.姓氏与称谓
英语国家姓氏习俗: 1)来源: A.职业:Carpenter, Thatcher, Tailor, Smith, Cooper, Barber, Clerk, Cook B.居住地:York, Kent, London C.地形:Moor, Hill, Lake, Wood, Brook, Bush D.个人特征:Small, Long, Wise,
英语国家称谓习俗: 1)亲属称谓:非亲属成员间很少用亲属称 谓。 2)职业称谓:Doctor, Father, Sister, Waiter 3)职务称谓:President, Senator, General, Doctor, Professor, 4)通称:Sir, Madam, Lady, Mr. Mrs. Ms. Miss
第二讲 中西语言文化比较
2 )关于数字: 6, 7, 8, 9, 10, 13 3)关于色彩: 红, 白, 黄, 黑, 绿
第二讲 中西语言文化比较
三、中英语音比较与文化效应
英汉语最基本的语音差别? 1)汉语的单音节形式,一字一音。 2)汉语缺乏结尾的闭音节,也缺乏起 首元音。
1)明确地说“不”; 2)礼貌地说“不”。
6.饮食与宴客
近代饮食文化的演变: (一)穷奢极欲的宫廷饮宴
同治皇帝膳单之一 大碗菜四品:燕窝万字金银鸭子、燕窝年字三鲜肥鸡、燕窝 如字锅烧鸭子、燕窝意字什锦鸡丝; 怀碗菜四品:燕窝溜鸭条、攒丝鸡蛋、攒丝翅子、溜鸭腰; 碟菜四品:燕窝炒炉鸭丝、炒野鸡爪、小炒鲤鱼、肉丝炒鸡 蛋; 片盘二品:挂炉鸭子、挂炉猪; 饽饽二品:白糖油糕、如意卷; 燕窝八仙汤。
4.称赞与致谢
称赞 美国心理学家William James, “人类本性中 最深刻渴求的就是赞美。” 称赞是世界各国人民共有的交际行为,它 使人际关系和谐融洽,使交际活动顺利进 行。
4.称赞与致谢
与中国人相比,英语国家的人们更重视称 赞的作用,乐于听到别人的称赞,同时也 乐于赞扬别人。
3.拜访与送礼
3)承接与保持话题: 你有来言,我一定有去语! 华人与老外说话时,频频被老外打断,是 因为老外以为华人的话讲完了。 How to hold a turn? Please let me finish. Just give me one more minute, please. I’m sorry, but I haven’t finished yet.
1.姓氏与称谓
现代汉语称谓: 1)亲属称谓: 中国人有用亲属称谓称呼非亲属成员的习 惯。 三个级别:长辈、同辈和晚辈
2)职业称谓: 师傅、大夫、老师、
1.姓氏与称谓
3)职务称谓:主席、部长、处长(行政部 门)、书记(党务部门)、司令、军长 (军队系统)、
4)通称:同志、先生、小姐?
第一讲 导论
弱语境: 交际方式直接明确 明码信息 反映外露 圈内圈外关系灵活 人际关系松散 低承诺 时间观念高度严格
强语境: 交际方式内隐含蓄 暗码信息 反应很少外露 圈内圈外有别 人际关系紧密 高承诺 时间观念高度灵活
第一讲 导论
通常而言,北美人是世界上比较直率的民 族之一。 欧洲人介于东方和北美的含蓄与直率之间。
2.问候与介绍
问候:
见面或相遇时互致问候和打招呼,是世界各国人 民共有的礼仪行为。 1)祝愿式问候 2)关心式问候 3)交谈式问候 4)称赞式问候 5)体态式问候(举手、点头、欠身、脱帽、微笑)
2.问候与介绍
介绍: 通过介绍或引见结识他人,是古今中外共 有的礼仪行为。它帮助人们扩大友谊面、 不断建立新的社交关系。
第三讲 中西文化习俗比较
二、文化习俗与跨文化交流 1.姓氏与称谓 2.问候与介绍 3.拜访与送礼 4.称赞与致谢 5.拒绝与道歉 6.饮食与宴客
第三讲 中西文化习俗比较
7.女士优先 8.禁忌习俗 9.“欧风美雨”与西俗东渐
1.姓氏与称谓
中国姓氏习俗: 1)来源: A.以图腾为姓:云、龙、熊、牛、马、羊 B.以祖先谥号为姓:周朝的文王、武王,后代分 别姓文、武 C.以祖先建立或分封的国家为姓:齐、鲁、秦、 晋 D.以爵位为姓:王、侯 E.以官职为姓:司马、司徒、帅、尉
6.饮食与宴客
西餐礼仪:
7.女士优先
如果说,中国礼仪以敬老为基本取向,西 方礼仪则以尊重妇女为核心内容。 历史渊源: 西方国家的主要宗教基督教,尊崇玛利亚 为圣母。将仰慕女性视为高尚情操。 古希腊、地中海文化中,有尊敬妇女、对 女子采取温柔态度的传统。 欧洲的骑士精神。
第二讲 中西语言文化比较
四、中英语形比较与文化效应
汉字:方块型、建筑型、象形味浓 英语:流线型、符号化、
第二讲 中西语言文化比较
五、中英语法比较与文化效应
汉语没有印欧语系的前缀、后缀、时 态、语态、性、数、格等。
第三讲 中西文化习俗比较
一、什么是习俗? 1.习俗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习俗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风俗习惯。 3.习俗有明显的民族特点,是一个民族的 价值观念、社会心理、道德传统的反映和 体现。 4.良俗?陋俗?
第一讲 导论
美国学者克罗伯(A.L.Kroeber)和克 拉克洪( C.Kluckhohn )曾统计,从 1871 至 1951 的 80 年间,出现了 164 种对文化的定义 。
第一讲 导论
最为经典的定义 “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 义来说,是包括全部的知识、信仰、艺 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 员的人所掌握和接受的任何其他才能 ( capabilities )和习惯( habits )的 复合体(a complex whole)”。
第二讲 中西语言文化比较
一、语言与文化
Edward Sapir: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 存在。 语言的历史是与文化的历史相辅而行 的。
第二讲 中西语言文化比较
1 从词语的语源可以看到过去文化的 遗迹。
Pen, wall, fee, dollar, money 贝, 安
第二讲 中西语言文化比较
3.拜访与送礼
中国送礼习俗: 讨论:生日礼物、春节礼物、结婚礼物、 慰问伤病时礼物、乔迁礼物、商务往来礼 物
西方送礼习俗: 讨论:生日礼物、圣诞礼物、结婚礼物、 慰问伤病时礼物、乔迁礼物、毕业、
3.拜访与送礼
给老外送礼的技巧与注意事项: 《反海外腐败法》(Foreign Corrupt Practices Act) 如果在商务交往中违反,所受处罚包括:公司将 被处以两百万美元罚款,还要承担巨额的法律诉 讼和司法调查费用(可能达到几千万美元)。 公司高层主管可能面临五年的监禁。丑闻可能导 致大幅度股票抛售和下跌,对公司造成毁灭性打 击。
以下情况,老外通常做法是写一封简短感 谢信、电子邮件、或者亲自打个电话表示 感谢: 1)应邀参加各种聚会、会议;
4.称赞与致谢
2)应邀参加朋友家里举办的午餐、晚餐; 3)接到别人的礼物; 4)别人帮了自己的忙; 5)参加面试,无论结果如何; ……
5.拒绝与道歉
跨文化交往中,怎样说“不”?
自我介绍、他人介绍、书信介绍
2.问候与介绍
自我介绍:
1)积极主动。 2)内容全面。 自我介绍内容包含四个要素:单位、部门、职务、 姓名。 3)把握重点。 POP原则(Point of Purchase)。在跨文化交往 中,要主动宣扬自己的强项和优势所在。 Advantages, Interests, Achievements
2.问候与介绍
博士在国外代表了一个人学术研究方面的奋斗成 就,是件值得自豪的事,一定要把这个头衔印在 名片上。 4)酒香也怕巷子深。 传统中国人担心“自我宣扬”。 老外认为,如果你默不作声,说明你个人或企业 “无能”。 美国广告界的名言:好的产品不做广告,就好像 在黑暗中,向自己喜欢的异性眨眼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