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鉴赏——卡农
卡农是什么意思

卡农是什么意思卡农是一种曲式结构的音乐形态,它起源于十八世纪末期的意大利,后被广泛运用与各类艺术作品之中,其特点为重复性、模仿性和炫技性等三要素;而卡农原指一种伴随着田园诗般的牧歌或类似牧歌风格的器乐曲。
但近年来卡农逐渐引申发展成了一支独立完整的钢琴曲体裁,并且衍生出多种不同版本及编制(如有序卡农、无终卡农)。
简单来说就像我们听到过得钢琴声中有两个小节同时演奏相反旋律那样,前面第二拍的主题以很快的速度先由左手弹奏出来然后马上转移至右手进行修饰润色,而又把后续将要出现的旋律部分预告出来,使两者浑然天成地融合在一起——听上去既像两个对答呼应的人彼此呼唤对方,也象是一条河流的潺潺水声。
当每段歌唱停顿下来稍事休息时,双方则开始轮番交替出场:更具规模感的“轮唱套曲”便诞生了!此外还可根据卡农数量长短粗细划分为大型作品、小型作品甚至微型作品(在16世纪作曲家华尔斯塔米的作品中曾包含3次卡农)。
而目录学里所列举的卡农仅限于第1变奏至第12变奏之间比较典型的段落,除非是改写自另一首著名曲子的作品亦属此例,因此并未囊括卡农这项创新音乐语言给予我们的惊喜与刺激,更别提把传统四拍子增加若干倍乃致无穷尽连接在一起!当今电影配乐常会采取卡农手法描述男女主角缠绵悱恻难舍难离的情怀;动画片《铁臂阿童木》 (1964年)中小兰受机械化少年朋友欺负而做出种种愤怒抗争的镜头令人记忆犹深;《泰坦尼克号》(1997年)中的爱情主题曲在影史上也算脍炙人口……总之,只需打破陈腔滥调的传统思维定势,让想象力丰富活跃的我们来组织篇章布局就能谱出崭新又扣人心弦的卡农之歌!!“卡农”这名字最早出现在一首德国民歌中,它表达了青春期骚动的心境;直到19世纪初叶,匈牙利的李斯特偶然间遇见了另一位德国作曲家约翰内斯.勃拉姆斯,他灵光乍现,决定采用这句旋律写一首大气磅礴的协奏曲献给那些贵族淑女,谁知这曲式结构竟启发了李斯特日后写作几百首圆舞曲的灵感。
一切都好似冥冥注定,李斯特也凭借这首当代卡农奠基了管弦乐队的曲式基础呢!。
卡农 钢琴曲

卡农钢琴曲《卡农》是一首著名的古典乐曲,也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钢琴曲之一。
该曲由美国作曲家皮特洛普里(1843年-1917年)创作,1915年发表,被誉为“古典钢琴的高度象征”。
该曲的标题是取自卡农街(Carnival Street),皮特洛普里在美国维吉尼亚州出生、成长,是其代表作之一。
从音乐角度来看,《卡农》是一首以叙事结构形式表现的复杂曲式,包括一个由活泼的“主题”开头,然后渐进形成一组叙事段落,最终以一个温馨的甜腻的结尾而终结。
从节奏角度,曲子以清晰有力的4/4拍子开始,尤其是C大调的运动式和弦结构,与节奏斗技相映成趣,充满了干净的旋律,令人折服。
从音乐理论的角度来看,《卡农》采用了ABA形式,其中“A”部分采用A-A-B-A格式,A段以和声和弦结构为主,以一个活泼的和声运行开头,B段以单音开始,有流畅的变奏,最后以温柔的和声结束,最终“A”部分重复,B部分结束,使整曲变得更加圆满。
《卡农》的节奏大部分采用4/4拍,而音乐的主旋律和回旋都采用运动式的和声结构,其中存在许多变奏,速度比较快,充满张力。
弦乐的和声偶尔也伴随着鼓击乐器,构筑了强烈的紧张感,以及上升和下降的情绪变化。
此外,还有许多变奏形式,例如升调、降调、平调等,使声更加让人愉悦。
《卡农》是一首经典钢琴曲,它以其美妙、清新、动人的旋律,及其和声、节奏等复杂的音乐构造,获得了众多欣赏者的肯定。
对大多数钢琴演奏者而言,《卡农》是非常重要的钢琴曲之一,很多人会把它放在入门级钢琴曲中。
此外,它还曾经被广泛地用于电影、电视、电脑游戏等媒介上,表现出它的流行性和广泛的影响力。
总的来说,《卡农》是一首经典的古典钢琴曲,其高超的音乐技巧和完美的和谐配合,使它在古典音乐界获得了极高的声誉。
它不仅受到了当时时代人们的热烈欢迎,而且还受到了后代音乐家们的喜爱和尊敬,成为古典钢琴曲的经典代表作。
卡农的音乐名词解释

卡农的音乐名词解释在音乐领域中,有着无数令人着迷的名词和术语,其中一个备受欢迎和广为人知的术语便是“卡农”(Canon)。
卡农是一种特定的音乐形式,采用了独特的曲式结构,给人以非凡的审美享受。
今天,我们将深入探讨卡农的定义、特点和历史背景,从而更好地理解这一美妙的音乐形式。
卡农,源自拉丁语“canon”,意为“规范”或“准则”,被定义为一种多声部作曲技巧。
从音乐学的角度来看,卡农是指将一段简短的乐旋称为“主题”或“领导动机”,然后以固定的间隔和声部发展为一种对位和重复的音乐。
这种复调作曲技巧早在西方古典音乐时期就有所应用,并且也在20世纪以来的现代音乐中再度流行起来。
卡农的最早起源可追溯到14世纪末的法国和意大利,当时的卡农曾被用于教堂音乐和宗教仪式中。
然而,真正使卡农流行世界的是17世纪末至18世纪初的德国音乐家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
巴赫以他技巧高超的卡农作品而闻名,这些作品包括了大量的器乐卡农,如《音乐的奉献》和《合唱的艺术》等。
在巴赫的卡农中,他经常运用“主题和变奏”的手法,即将一个简短的主题在不同的声部中反复展开和变换。
这种手法使他的作品具有丰富的和声变化和悦耳的旋律延伸。
这些音乐作品不仅在当时受到广泛欢迎,如今仍被认为是巴洛克音乐的代表作。
卡农的核心特点是其严格的音乐结构和规则。
在一个卡农作品中,多个声部按照特定的规则同时演奏,且彼此之间具有一定的音程和节奏间隔。
其中一个声部开始演奏主题,之后另一个声部在固定节奏下重复主题,并不断补充和增加新的音符,从而形成和声和复调的效果。
这种结构和规则的运用,让卡农作品具有深厚的层次感和音乐张力。
卡农作为一种音乐形式,不仅在古典音乐中广泛应用,也受到了许多现代音乐家的青睐。
例如,20世纪的奥地利作曲家艾舍尔·维尔托斯基(Arnold Schoenberg)在其音乐创作中采用了卡农的手法,将其与十二音体系相结合,创造出新的音乐形式。
音乐鉴赏 卡农

总之,卡农可雅可俗,要怎么欣赏,全看听者的你们了。但不管雅也好俗也好,我们都将迷失在螺旋的阶梯上,拥抱那渗入骨子中的美。
帕赫贝尔卡农美到骨子里的艺术价值
卡农,特别是帕赫贝尔卡农的“顽固音型主题”长达二十八次,八分钟加长版更是达到了空前的四十六次,主句和答句丝丝入扣,严密细致,可听者却陶醉在这旋律之中,丝毫不会感到烦腻。如此御简如繁,可见此曲的艺术价值。同时,此曲注重对位、编排,如同自然、数学公式般以演绎的方式,纺织永无止境的理性之路,给人以宁静、平和和鼓舞,被称为“人类理性在音乐上的代表作”。在编曲形式上,主句和答句相互攀援而上,交替轮错,暗合人体遗传物质DNA双螺旋结构,如无尽的阶梯,通向感性美的殿堂,而这一美的骨子里的古典音乐形式,适合不同层面爱好不同的人在不同的环境下以不同形式聆听。忧郁的,你可欣赏长笛版的;平和的,你可欣赏竖琴版的;浪漫的,有乔治·温斯顿的钢琴;轻快的有尼科拉斯的吉它;自然的,我们可以坐在家里听海洋混音版的卡农;狂野的,有金属卡农让你嘶吼;古典的,不妨在家庭聚会上听卡农的原汁原味;通俗的,你可以将卡农痛快的唱出来;宏大的,维也纳音乐节又演奏了大指挥家卡拉扬先生的Canon版本;幽微的,全智贤MM可一随手一曲就能俘虏人心。喜欢Cannon的人知道,现在网络上有上百种卡农的版本,包含有各种乐器演奏的版本和各种曲风。同一首曲子在不同的乐器演奏起来却有不同的韵味,这体现了卡农严格的曲风中蕴含的随意性,我想这也是Canon这首曲子的魅力所在。
这是个德国作曲家,但德国实在很难让他产生如此美丽的灵感。这是作者在意大利威尼斯时写的音乐,用了回旋曲曲式,有无穷动音乐的元素在里面。而这个音乐之所以在所有卡侬里面特别有名,因为它带着一丝意大利式的忧伤,甜蜜宁静的忧伤。
卡农的影响
美国作家保罗.福塞尔的著名作品《恶俗》把这部作品列入了恶俗音乐的行列,如果现在我在这里讨论它,想必至少说明了我的音乐鉴赏能力也是很平庸得近乎与俗了。
钢琴曲卡农简介

钢琴曲卡农简介
钢琴曲卡农(Canon in D)是德国巴洛克时期作曲家约翰·帕赫贝尔(Johann Pachelbel)创作的一首经典乐曲。
这首乐曲被广泛认为是古典音乐中最受欢迎的作品之一,也是钢琴曲中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卡农》是一首小型室内乐合奏曲,最初是由三个声部演奏。
乐曲的特点是以简单而又优美的旋律为主题,并以不断重复变化的方式呈现。
这是一种叫做卡农的音乐形式,即将主题逐渐引入不同的声部,并以逐渐重叠的方式进行演奏。
这种演奏方式使得乐曲具有连贯性和和声效果,使得整首曲子听起来富有层次感和韵律感。
《卡农》的主题非常简单,由八个小节的四个音符构成。
这种简单的主题在整首曲子中不断地进行变化和发展,并通过巧妙的和声和对位法来展现出不同的情绪和表达方式。
这使得这首曲子能够给人以温暖、舒缓和宁静的感觉。
由于其美妙的旋律和独特的音乐结构,《卡农》成为了世界各地钢琴
演奏家和音乐爱好者们的最爱。
它经常被用作婚礼音乐、背景音乐或者在各种场合中演奏。
此外,这首乐曲也启发了许多其他作曲家的创作,成为了古典音乐中的经典之作。
总之,钢琴曲《卡农》是一首享誉世界的经典乐曲,以其简单而又优美的旋律和独特的音乐结构著称。
它展现了巴洛克音乐的精髓,同时也成为了古典音乐中的永恒之作。
无论是在音乐会上还是个人演奏中,这首曲子都能够带给人们无尽的音乐享受。
对卡农的音乐鉴赏

对卡农的音乐鉴赏
卡农,又称为卡农·格鲁夫,是一首音乐作品,其独特的构成和旋律使其成为了经典的音乐作品之一。
该曲是由巴赫创作的,通常描述为一种对位音乐的形式。
首先,卡农的音乐结构是十分独特的。
它由一个主题开始,但这个主题会在不同的声部重复而不断变换,在此基础上增加新的旋律和和弦,创造出了旋律丰富、节奏精准的效果。
该曲的音乐构象可以说是非常完美的,因为这一构象难以在其他音乐中重现。
卡农的旋律是非常优美的。
其和谐美妙的旋律是该曲的精髓之一。
它的旋律是由一个基本主题衍生出来的,不同的声部绕着这个主题展开,并不断地变换着,却不会影响到音乐的和谐美感。
卡农的旋律十分细腻,它的音符走向优美悠扬,传达了一种令人陶醉的美感。
另外,卡农的节奏感也非常强。
这首曲子采用了不同的声部和弦,有时会出现强烈的节奏变化,但仍然能保持着音乐的和谐感和流畅度。
这种有规律性的节奏,让人一场不间断地享受到旋律和节奏的感受。
卡农的效果是异常饱满的。
该曲将多个乐器(通常为单簧管、小提琴、低音提琴),在不同的声部和旋律中发挥出了各自的效果,使得音乐效果更加丰富、复杂,使人无法抗拒地陶醉其中。
综上所述,卡农是一首充满魅力的音乐作品。
其独特的构成和旋律是其精髓所在,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该曲的音乐构象非常完美,又在旋律和节奏感上给人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这首曲子通常被认为是乐曲中最优美的之一,是音乐史上不可或缺的经典之作。
音乐鉴赏-卡农曲鉴赏

卡农曲鉴赏在选修音乐鉴赏这门课之前,我从未听过“卡农”二字,不知其为何物。
在上这门课的过程中,听老师讲解了卡农曲,激起了我极大的兴趣。
在我们的生活中,电子产品已经相当普及了。
大多数人会经常听音乐,我们经常接触的都是些流行乐或一些熟悉的特点鲜明的民族乐。
事实上,很少有人真正的品味音乐,包括音乐的节奏、韵律、所包含的情感等。
我们只是享受其带给我们的听觉冲击。
所以我们应该学会去辨识音乐、鉴赏音乐。
这是一种修养,一种高雅的精神活动。
人类历史上,有很多种音乐种类或流派,而我们所知甚少。
比如说卡农曲,初次听这种音乐,就给了我巨大的震撼。
为什么这么好的音乐,我却从未接触过。
所以在课后我深入的了解了卡农曲。
卡农是一种音乐谱曲技法,和赋格一样是复调音乐的写作技法之一,各个声部有规则地互相模仿,也就是后面的声部按一定的时间距离依次模仿前一声部的旋律,但不同高度的声部依一定间隔进入,造成一种此起彼伏的效果,连绵不断的效果。
用卡农手法写成的乐曲叫做“卡农曲”。
300多年前的德国作曲家帕得贝尔为召唤亡妻飘零的魂,创作了复调音乐的曲式卡农。
这位德国作曲家用意大利赋予的灵感,将无穷动音乐的元素织入回旋曲曲式,同一旋律却以不同高度在各声部出现,此起彼落如涌动春潮连续模仿。
《卡农》是现今为止最受全世界人们喜爱的古典音乐作品,被改编成现代乐曲后,曾称霸美国公告牌流行音乐排行榜长达百周以上。
据吉尼斯世界纪录统计,到目前为止世界上重新演绎并出版的《卡农》版本达2000余种!而实际上,《卡农》仅仅是一首全长仅5分钟左右的音乐小品,但它却带来了328年的奇迹,而且还会经久弥新。
许多交响作品里都会用《卡农》的技巧部分,比如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巴赫的《五首卡农变奏曲》等。
1966年的维也纳音乐节上,大指挥家卡拉扬带来的《卡农》版本加入了一把小提琴。
1985年,钢琴名家George Winston的《December》问世,带来了他独自改编的钢琴版本《Variations on the Kanon by Pachelbel》,使得钢琴演奏《卡农》的浪漫风广为流行。
D大调卡农音乐鉴赏

D大调卡农音乐鉴赏音乐的含义。
音乐是指凭借声波振动而存在,在时间中展现,通过人类的听觉器官而引起各种情绪反应和情感体验的艺术门类。
音乐发展历史悠久,古书《乐记》中提到: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
从中便可以看到音乐由来已久,对我们的身心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对一首曲子的鉴赏可以加深我们对曲子的认识和了解,让我们更加深刻地了解音乐。
今天我要介绍和鉴赏的是我喜欢已久的曲子《D大调卡农》。
这首歌给我的触动很大,第一次听到这首歌时便被它的韵律吸引了。
第一次听到这首曲子是在周杰伦导演的电视剧《熊猫人》里,帅安格给路诗情在餐厅的一台钢琴弹的。
当时感觉就非常好听,以后又相继在电影《我的野蛮女友》和《假如爱有天意》等地方听到过。
温柔的音符,优美的旋律,可以让我的心马上就平静下来,就是这样《卡农》成了我的“安魂曲”,成了我的知音。
于是开心的时候,伤心的时候都喜欢听《卡农》,常常一听就是几个小时——反复绵延的旋律中,灵魂渐渐平和,渐渐宁静。
那么什么才是真正的canon呢,作为一种巴诺克式的古典曲格,出现于13、14世纪,是复调音乐的一种。
原意为“规律”,“宗教法规”或者“经典”之意,在音乐上是指复调音乐的一种写作技法。
它的特点是:各个声部有规则地互相模仿。
也就是后面的声部按一定的时间距离依次模仿前一声部的旋律,先后进入的各个声部自始至终在相同或不同的音高上演奏(唱)同一旋律时,用卡农手法写成的乐曲叫做“卡农曲”。
我们平时经常听到的轮唱曲就是卡农曲的一种(比如黄河大合唱,以及其它同主题的多声部重唱)。
其主要类型有:1正格卡农,2变格卡农,3二重或多重卡农、4无终卡农、有终卡农等其他形式。
著名的帕赫贝尔D大调卡农当属于正格卡农和二重卡农两种形式。
三百年前,在弥漫着浓重的浪漫和古典气韵的意大利,一孤身男子泛舟于威尼斯的水上,水上清波在船的四周一圈圈追逐着散去,强烈的怀旧和伤感却不断袭来——若爱妻仍在,两人相携漫游于美丽典雅的水上城市,那会是怎样的幸福呢?思妻之痛难以抑制,面对眼前茫茫绿水,一支曲子萌生于他的心间——这支曲子就是《D大调卡农》,这名男子就是17世纪晚期德国著名的管风琴家和作曲家、巴赫之师帕海贝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音乐鉴赏——卡农
音乐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可以陶冶人们的情操,提高心境。
学会音乐鉴赏就会对音乐有更高层次的了解。
我喜爱音乐特别是纯音乐,听着他们就仿佛可以忘记一切完全置身于作曲者所描绘的世界中,洗去浮躁,赶走焦虑,忘掉失意。
在上大学之前从来没有认真的学过音乐理论,以往的音乐课不是被主科占用就是不认真听讲,来到大学以后音乐鉴赏成了必选科之一,让我有了学习音乐、欣赏音乐的机会,让我更加了解我所喜爱的音乐的意境。
在我喜爱的音乐中我最喜爱的就是卡农,卡农是由Pachelbei所作,卡农是一种音乐谱曲技法,和赋格一样是复调音乐的写作技法之一,也是利用对位法的模仿技法。
它的原意为“规律”,由数个声部的旋律依次出现,交叠进行,互相模仿,互相追随,给人绵延不断的感觉,一个声部的曲调自始至终追逐着另一声部,直到最后的一个小节,最后的一个和弦,它们会融合在一起。
它的一般演奏方法是以大提琴启奏,三把小提琴间隔八拍先后加入,小提琴全部拉奏完全相同的旋律,前后也只有三段不同的旋律,每段更是仅有两小节的旋律供重复拉奏;大提琴的调子从头到尾只有两小节,重复达二十八次之多,可是听者却陶醉于这旋律之中,丝毫不会感到单调。
卡农一直是我最爱听的曲子,听着它,心中有着淡淡的宁谧,淡淡的温馨。
我喜欢在安静时、难过时、失意时、快乐时听着他,单曲循环,百次、千次都不会觉得厌倦。
喜欢合着它的旋律而入眠。
我是在高中音乐课上初识的卡农,老师在前面放着电影《我的野蛮女友》,一向喜欢动作片的我就和同学聊起天来,就在不知不觉中一段欢快而温柔的的旋律飘进了我的耳朵,那时不懂音乐的我却被这不经意的旋律所陶醉,下课后去问老师才知道这首曲子原来叫卡农,回家后疯狂的在网上找着任何关于卡农的信息,慢慢的我也渐渐懂了卡农不是一首曲名,而是一种曲式,也懂得了卡农曲有着无数种版本,但每一种,都有着相同的灵魂,这种灵魂说不清,但是一听到,马上就可以与之产生心灵上的共鸣。
还懂得,其实卡农起初是为了祭奠逝去的妻子,它演奏出了一场凄美而悲凉的爱情故事。
300多年前的德国作曲家帕得贝尔为召唤亡妻飘零的魂,用复调音乐的曲式卡农,去轻盈永世隔绝雕刻的痛。
这位德国作曲家用意大利赋予的灵感,将无穷动音乐的元素织入回旋曲曲式,同一旋律却以不同高度在各声部出现,此起彼落如涌动春潮连续模仿。
于是,这悠扬的旋律,在300年的芳华流转间纵情欢歌,肆意渲染,迷醉忘返于时间仓皇流失的感应,把每一位听众带离处境,未曾设防地依恋一场彼岸边缘的舞蹈。
卡农是现今为止最受全世界人们喜爱的古典音乐作品,被改编成现代乐曲后,曾称霸美国公告牌流行音乐排行榜长达百周以上。
据吉尼斯世界纪录统计,到目前为止世界上重新演绎并出版的卡农版本达2000余种!而实际上,卡农仅仅是一首全长仅5分钟左右的音乐,但它却带来了328年的奇迹,而且还会经久弥新。
或许每个人听卡农,都能听出许多不同的感受吧。
卡农里承载的东西太多。
悲伤,欢喜,愉悦,关于生和死轮回的不可捉摸,我却说不清自己的是什么,但绝不会是爱情这么复杂而高雅的情怀,因为我从来都不懂得它,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刻听卡农,都会有不一样的心情吧。
乔治温斯顿的卡农,应该是比较接近原版的一个了,以轻柔的和弦起音,慢慢加重,回忆和往事会这样随着音乐慢慢的涌上心头。
前一部分,是从容而温柔的低语,仿佛在询问自己,还记得那些时光么,还记得那些美好,忧伤的故事么?是爱情?是成长?而那些都已经成为了回忆。
而听到我最为熟悉的那段往复的旋律时,我常常会沉浸在温暖和甜蜜里。
而这段最为熟悉,美丽的旋律,无论在哪,无论在哪个版本里,都注定只有一段,绝不重复,绝不再来…音阶像是再也不可找回的过去,不可找回的时光。
循环往复的是时间,不可回来的也是时间。
在时间的洪流里,宇宙的洪荒里,有些事,虽然已深深沉淀,但却有一道伤痕,不会磨灭。
还是听着卡农、曲子里有一种无法去触及的渴望、那种令人向往、又另人苦涩、是不是有点象爱情?真的不懂,听了很多回了,每一次都刻骨铭心、一遍又一遍的
听、有时很沉醉、莫名的伤感、接着沉默、思绪开始发呆、沉滞在感动之中。
这优美的旋律、巨大的魅力、打动了我的心、淡淡的喜悦、隐隐的忧伤、乐与悲、是不是都成了生命的滋味?它象一本书、来等着你慢慢翻阅。
因为卡农我才有着如此体会,我才有如此感动。
通过一学期音乐鉴赏的学习使我了解到了音乐的美,让我对音乐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让我体会出音乐对生活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