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饿坏了那匹马导学案
《别饿坏了那匹马》教案(优秀9篇)

《别饿坏了那匹马》教案(优秀9篇)别饿坏了那匹马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 、认识13个生字,能借助词典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和对我这位残疾人深深的感激之情。
3、领会课文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教学方法设计1、自我感悟法2、合作交流法师生活动设计一、谈话导入,解释课题。
针对课题提出问题。
二、检查前置性学习收获,整体感知。
1、检查生字词,重点“瞥见、尴尬”的读音。
2、检查课文朗读情况,整体感知主要内容。
3、交流读书收获,提出问题。
三、抓住重点句,感悟人物品质。
(一)课文几次写到“别饿坏了那匹马”,用意是什么?(二)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残疾青年美好的心灵?1、读一读,把你最喜欢的语句读给小伙伴听。
交流你感受深的地方。
2、品读,引导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
【重点难点】重点:体会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和对我这位残疾人深深的感激之情。
难点:领会课文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生字全解】识字:吉忐忑铭锥拭瞥尴尬竭嗫嚅扯重点指导:“瞥见、尴尬”的读音“拭”:辨字:拭()试()【辨多音字】qiáng (强制)xuē(剥削)强削jiàng(倔强)xiāo(削皮)【词语全解】理解瞥见:一眼看见。
刻骨铭心:形容记忆深刻,永远不忘。
一如既往:跟过去完全一样。
运用一如既往:今天,我一如既往地背起书包,向学校走去。
【近反义词】近义词:叮嘱――嘱咐强制――强迫反义词:偶然――经常尴尬――自然【四字词语】刻骨铭心一如既往忐忑不安身无分文流连忘返【句段解析】1、“他先是一愣,继之眼睛一亮…… “碧云,你出来一下!”“愣”字表明青年突然明白马草不好卖。
“眼睛一亮”表明他想出了既能帮助“我”又不易让“我”发觉的主意。
2、“别别别……等碧云来提!”。
这段话写出了青年的着急。
突出表现了青年对我的关心。
六年级上语文导学案10别饿坏了那匹马8_人教新课标

《别饿坏了那匹马》导学案一、【学习准备】1.各组展示关于诚实的名言警句或故事。
2.人物描写都包括哪些方法?3.怎样找出文章的线索?二、【导入新课】诚实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每个人都不希望被谎言欺骗。
可是有些谎言却是善良的,给人带来真诚和温暖。
今天,我们就要走进一个善良的谎言,一起去感受那份关心和温暖。
请看《别饿坏了那匹马》。
三、【学习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理解题目含义,解决疑难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课文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
四、【导学思考题】(一)整体把握:(学生自主学习、独立完成)1.粗读课文,查工具书解决疑难字词,并给加点字注音:刻骨铭心:一如既往攥:瞥见:尴尬: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试用一句话概括主要事件。
(二)重点研读:(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有组长负责,质疑释疑,探究,将答案交流展示)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文中一共出现几次写到“别饿坏了那匹马”,用意是什么?2.怎样理解题目的双层含义3.文中通过哪些方法描写了残疾青年的形象?试找出这些句子,说说你的赏析。
4.结合上面的分析,你认为这是一个怎样的青年呢?五、【巩固练习】1.文中只有残疾青年有着美好的心灵吗?你还看到了谁的善良和美好?2.作者在文末写道:“我努力点点头,使劲忍着,没让自己哭出来。
”结合全文,请具体说说你从这抑制的哭泣中读出了“我”的哪些情感。
六、【学习小结】(由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如知识的积累,方法的总结,思想的升华,等等。
)七、【达标测评】1.当“我”在书摊白看书时,父亲狠狠扇了我两耳光,其良苦用心是什么?2.第②段中画线句子“不错,不错,应该这样!”中的“这样”指什么。
3.第③段中画线句子主要运用了哪些描写人物的方法,作用是什?。
八、【课后作业】“我”在看到那一堆枯蔫焦黄的马草时,会有什么表情,心里会想些什么,他又会怎么做?请你写下来。
附原文:别饿坏了那匹马①我上小学五年级那年,学校不远处的那个书摊是我放学后唯一流连忘返的地方。
10《别饿坏了那匹马》导学案

10《别饿坏了那匹马》导学案【学习目标】1、我能准确读记本课词语,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我能体会残疾青年的美好品质和“我”对他的感激之情。
【学习重点】通过朗读课文,我能体会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和“我”对残疾青年深深地感激之情。
【学习难点】我会进一步体会课文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
【学习方法】1、通过独立思考、深情朗读、小组合作,通过自读自悟,感受语言的优美,体会作者对山雨的情感。
2、认真研究学案,独立思考,规范书写,小组合作探究,答疑解惑【学习过程】温故知新我热身:1、给带点的字选择准确的读音,用“√”表示。
残疾(jījí)瞥(piēpiě)见挣扎(zhāzhá)从(cōng cóng)容2、读读记记下面词语。
流连往返溜之大吉忐忑不安刻骨铭心十指连心瞥见尴尬嗫嚅拽攥怒目圆睁不由分说一如既往叮嘱枯蔫焦黄自主学习我能行:1、用默读的方式快速浏览课文。
(1)我知道本文涉及到的人物有_____________主要人物是_______。
(2)课文主要写了()的“我”在()时,摆书摊的残疾青年(),买下(),让“我”()的事。
2、通过读课文,我还知道了课文几次写到“别饿坏了那匹马”,不同精彩展示我最棒:1、既然没有马,残疾青年为什么要欺骗“我”?由此能够看出残疾青年________,他欺骗“我”是为了_______,他有____________的美好心灵。
2、从哪些语句中能够体现残疾青年美好的心灵,我要读一读勾画出来,并与同学交流。
3、“我”一直将马草卖给青年,以为他真的有那匹马。
现在看到了马草,明白了真相,“我”心情_________________。
4、我要再读读这段课文,仔细体会其中的感情,并带着感情读出来。
5、文中只有残疾青年有着美好的心灵吗?我还看到了___________的善良和美好。
智勇冲关我必胜:1、他先是一愣,继而眼睛一亮,笑着对我说:“过来,让我看看你的马草。
10、别饿坏了那匹马导学案

25.《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人》教学设计《别饿坏了那匹马》主要写喜欢读书的“我”在失去读书 的机会时,摆书摊的残疾青年谎称家中有马,买下“我”的马 草,让“我”继续看书的事。
赞扬了这个残疾青年不计得失, 想方设法让“我”读书的良苦用心,同时也表达了“我”得知 真相后的感激之情。
全文主线清楚,脉络分明。
围绕“别饿坏 了那匹马”这个善意的谎言被揭穿的过程,展示普通老百姓的 美好心灵。
本课重点是体会残疾青年助人为乐的美好品质,难 点是理解残疾青年对“我”说谎,想方设法让“我”读书的良 苦用心。
教学时,可按阅读提示要求解决的两个问题,引导学 生运用在学习上文时学到的阅读方法,重点通过对重点词句的 自学、讨论,学习课本内容。
并学习作者透过人物描写刻画人 物品质的写法。
同时,为本组口语交际作铺垫,教学时还要引 导学生理解青年与妹妹说谎言的本意,让学生明白做人应讲诚 信,但有时也需要善意的谎言。
学生要在把握人物情感、心理变化的基础上加以分析,透 过语言理解人物的内心,相比之下会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为学 生创设情景,引导学生深入文本,进行角色转换,才能进一步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人物语言的深刻内涵, 体会人物复杂的心理 和浓厚的感情。
2. 通过对具体语言材料的赏析,体会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 好品质和对我这位残疾人深深的感激之情。
通过朗读课文体会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和我对 青年的深深的感激之情。
课题《别饿坏了那匹马》 课时 1课时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借助ppt 课件展示重点词句,突出课堂教学重点和难点,帮助 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品析重点词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程序2.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把人物的美好形象通过朗 读表现出来。
3. 通过对具体语言材料的赏析,体会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 好品质和对我这位残疾人深深的感激之情。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10《别饿坏了那匹马》导学案

把文章中人物的美好形象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课前准备
搜集相关事例
学习过程
学生的组织、演讲能力的培养
环节
学习案
指导案
预习案
学生自主学习
1.明白课题:“别饿坏了那匹马”的含义;课文几次写到“别饿坏了那匹马”?各自的用意是什么?
2.能正确读写并能理解运用:“流连忘返、溜之大吉、刻骨铭心、尴尬、嗫嚅等词语。
(残疾青年善良、宽厚、善解人意)
问题四:从文中那些地方可以看出残疾青年有一颗善良的心?学生找一找、画一画然后进行交流。
问题五:文中的残疾青年有着美好的心灵,你还看到了谁的善良和美好?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读文找出相关句子,抄写在下面。
父亲的善良:_______________
残疾青年的善良:_______________
“我”的善良:_______________
结束语:
1.是啊,只要每个人付出一点点善意,这个世界将增添许多美丽和欢乐。让我们每个人都像这位青年一样,尽自己所能地去帮助别人吧!给别人一点快乐,我们自己也会得到快乐!
1.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完成探究问题。
2.围绕着问题,先自学思考,全班反馈交流
3细读课文,抓住重点句,感悟人物品质。
课题
10.别饿坏了那匹马
学习目标
1.能正确读写“流连忘返、溜之大吉、刻骨铭心、尴尬、嗫嚅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和“我”对这位残疾人深深的感激之情。
3.进一步领会课文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
学习重点
进一步领会课文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
3.比一比,再组词
六年级上册语文《10 别饿坏了那匹马》导学案

“246”练能型课堂导学案——六年级上册语文10*别饿坏了那匹马教学目标:1、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生自主阅读课文,通过自学、讨论等学习形式来理解课文。
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
3、通过对具体语言材料的赏析,体会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和对我这位残疾人深深的感激之情。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课文体会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和我对青年的深深的感激之情。
教学难点:把文章中人物的美好形象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课时数:一课时预习自测:1、比一比,再组词卖()摊()怒()扭()泰()买()滩()努()纽()秦()2、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忘返身无()()片甲()()()()大吉来之()()()流不息理直气()同心()力()武扬威“246”练能型课堂导学案——六年级语文上册(上)废()忘食千()一发调兵()将3、我会流利地朗读课文,我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作探究:任务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小组交流。
3、全班汇报。
任务二:再读课文,感受内容。
1、生读课文,看了这场欺骗,你们想知道什么?(1)谁欺骗谁?(2)为什么欺骗?(3)怎么骗?2、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课文几次写到“别饿坏了那匹马”,用意是什么?3、生合作后交流。
(1)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事?主要写了酷爱读书的“我”在失去看书机会时,摆书摊的残疾青年谎称家中有马,买下马草,让“我”继续看书的事。
赞扬了作为书摊主人的残疾青年不计一己1“246”练能型课堂导学案——六年级语文上册(上)得失、想方设法让“我”读书的良苦用心,表达了“我”得知真相后的深深感激之情。
六年级上语文导学案-10 别饿坏了那匹马-人教新课标

10、《别饿坏了那匹马》导学案自主学习:1.我会读,在文中画出来。
刻骨铭心瞥见嗫嚅溜之大吉不由分说毛票从容尴尬一如既往身无分文流连忘返2、近义词:叮嘱()流连忘返()忐忑不安()反义词:偶然()流连忘返()忐忑不安()3、形容没有变化的词:一如既往()()()4、多义词从容:1、不慌不忙,镇静沉着。
2、(时间或经济)宽裕。
读句子选意思(填序号):1、无论遇到什么事,我们都要从容面对。
()2、离上飞机的时间还很从容,大家可以休息一下。
()合作探究:1、文中⑴谁欺骗谁?⑵为什么欺骗?⑶怎么骗?课文中几次写到“别饿坏了那匹马”,用意是什么?2、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事?主要写了(酷爱读书的“我”在失去看书机会时,摆书摊的残疾青年谎称家中有马,买下马草,让“我”继续看书的事。
)赞扬(),表达()3、划分段落,概括段意。
课堂总结:(2)《别饿坏了那匹马》一文的人物有_________,给你印象最深的是______,因为_________。
第二课时自主学习:1、为什么会有这个欺骗故事?这场欺骗的动机是什么?合作探究:1、再读课文,找一找、画一画文中对人物的语言、行动和心理描写的语句,想想从中体会到人物什么样的品质?2、谈谈课文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动?抒发自己的心灵感触。
3、抓住重点句,感悟人物品质。
(1)、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残疾青年美好的心灵?4、作者是怎样表达出这些人物的美好品质呢?小结:本文语言简朴,主要通过人物的()、()和()描写来展现人物美好心灵。
可是迟了!我已经走进他家的后院,看见了一堆枯萎焦黄的马草──前些日子我卖给他的所有马草!那匹马呢?甜甜地吃着我拔的马草的那匹马呢?我扭头冲了出来……我突然间明白了。
课外拓展:《红岩》的简介:是一部长篇小说,讲述了以江姐为代表的一批革命者在监狱中顽强不屈,和敌人展开艰苦卓绝的斗争的感人故事。
重点展现了重庆解放前夕,革命者同敌人进行斗争的最后一幕。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别饿坏了那匹马》教案三篇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别饿坏了那匹马》教案三篇1.准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 通过对具体语言材料的赏析,体会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和对我这位残疾人深深的感激之情。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课文体会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和我对青年的深深的感激之情。
教学难点:把文章中人物的美好形象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教学准备:搜集相关事例、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谈话:讲一个关于善意的谎言的故事1.板书“欺骗”并理解“欺骗”。
2.生活是复杂的,并不但仅是几句话能概括得了的。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一场特殊的欺骗。
齐读课题:别饿坏了那匹马3.关于这场欺骗,你们想知道什么?(1)谁欺骗谁?(2)为什么欺骗?(3)怎么骗?[评:通过欺骗导入课题,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带着疑问去了解文中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欺骗故事,让学生边读边思考,生活中为什么有这样的欺骗?它是善意的吗?]二、结合自读导语,默读课文1.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事?2.文章几次写到“别饿坏了那匹马”,用意是什么?3.反馈交流。
(1)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事?(主要写了酷爱读书的“我”在失去看书机会时,摆书摊的残疾青年谎称家中有马,买下马草,让“我”继续看书的事。
赞扬了作为书摊主人的残疾青年不计一己得失、想方设法让“我”读书的良苦用心,表达了“我”得知*后的深深感激之情。
)(2)文章几次写到“别饿坏了那匹马”,用意是什么?(第一次是残疾青年叮嘱“我”以后把马草卖给他时说的;第二次是“我”担心马饿坏了,急着推门进去时说的。
)(这两次的意思不一样,第二次是“我”真的担心误了喂马时间而饿着马。
而第一次,表面上是残疾青年让“我”以后把马草卖给他,不要耽误时间,饿坏了马。
实际上,根本没有这样一匹马,残疾青年怕“我”因卖马草耽误时间,耽误学习而善意地欺骗了我。
)(3)为什么会有这个欺骗故事?这场欺骗的动机是什么?(为了协助我能继续看书。
由此能够看到残疾青年善良、宽厚、善解人意的美好的心灵!)[评:根据课文前导语的提示,学会自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理清文章的思路,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印象,以及从根据第一印象而产生的一点点体会和感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上册导学案
单位:颍阳镇中心小学
姓名:李颖晓
时间:2015年9月
10《别饿坏了那匹马》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通过对具体语言材料的赏析,体会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和对我这位残疾人深深的感激之情。
二、自主预习
1.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事?
2.文章几次写到“别饿坏了那匹马”,用意是什么?
三、交流展示:
1.自渎课文,文章写了和两个人,主要是。
2. 文章主要写了酷爱读书的“我”在时,摆书摊的残疾青年,买下马草,让“我”继续的事。
赞扬了作为书摊主人的残疾青年让“我”读书的良苦用心,表达了“我”得知真相后的
之情。
3.文章()次写到“别饿坏了那匹马”,第一次是残疾青年叮嘱“我”以后把时说的;第二次是“我”,急着推门进去时说的。
实际上,根本没有这样一匹马,残疾青年怕“我”因卖马草耽误时间,耽误学习而我。
4. 你觉得这是一个欺骗故事吗?如果说是一个欺骗的故事,那这场欺骗的动机是什么?
5.你觉得文章中的残疾青年什么美好品质?
6.文章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残疾青年美好的心灵?
(1)
(2)
(3)
从上面的语句中,我明白了作者抓住了人物的()、()
和()来展现人物的美好心灵。
这种写作方法值得我们学习。
四、拓展延伸
文中只有残疾青年有着美好的心灵吗?你还看到了谁的善良和美好?
练练测测
1.看拼音写词语或根据词语写拼音:
pie jian tai ran bu you fen shuo
()()()
2、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忘返身无()()片甲()()()()大吉来之()()()流不息理直气()同心()力()武扬威废()忘食千()一发调兵()将
3.仔细读下面的句子,再填空.
(1).我上小学五年级那年,学校不远处的书摊是我放学后流连忘返的地方.
“流连”是( )意思,“流连忘返”写出了“我”()。
(2).他先是一愣,继而眼睛一亮,笑着对我说:“过来,让我看看你的马草.”
他认真地看过马草后,里屋叫道:“碧云,你出来一下!”
A.“愣”表明青年( ).“眼睛一亮”表明他想出了既( )又( )的主意.
B.这段话中青年的言行与神态描写烘托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