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选)离散数学图论版

合集下载

离散数学测验题--图论部分(优选.)

离散数学测验题--图论部分(优选.)

离散数学图论单元测验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在图G =<V ,E >中,结点总度数与边数的关系是( )(A) deg(v i )=2∣E ∣ (B) deg(v i )=∣E ∣ (C)∑∈=V v E v 2)deg( (D) ∑∈=Vv E v )deg(2、设D 是n 个结点的无向简单完全图,则图D 的边数为( )(A) n (n -1) (B) n (n +1) (C) n (n -1)/2 (D) n (n +1)/23、 设G =<V ,E >为无向简单图,∣V ∣=n ,∆(G )为G 的最大度数,则有(A) ∆(G )<n (B)∆(G )≤n (C) ∆(G )>n (D) ∆(G )≥n4、图G 与G '的结点和边分别存在一一对应关系,是G ≌G '(同构)的( )(A) 充分条件 (B) 必要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 (D)既非充分也非必要条件5、设},,,{d c b a V =,则与V 能构成强连通图的边集合是( )(A) },,,,,,,,,{><><><><><=c d b c d b a b d a E(B) },,,,,,,,,{><><><><><=c d d b c b a b d a E(C) },,,,,,,,,{><><><><><=c d a d c b a b c a E6、有向图的邻接矩阵中,行元素之和是对应结点的( ),列元素之和是对应结点的() (A)度数 (B) 出度 (C)最大度数 (D) 入度7、设图G 的邻接矩阵为⎥⎥⎥⎥⎥⎥⎦⎤⎢⎢⎢⎢⎢⎢⎣⎡0101010010000011100000100则G 的边数为( ).A .5B .6C .3D .48、设m E n V E V G ==>=<,,,为连通平面图且有r 个面,则r =( )(A) m -n +2 (B) n -m -2 (C) n +m -2 (D) m +n +29、在5个结点的二元完全树中,若有4条边,则有 ( )片树叶。

离散数学 图论-树

离散数学 图论-树

中序遍历(次序:左-根-右) 前序遍历(次序:根-左-右) 后序遍历(次序:左-右-根) b 中序遍历: c b e d g f a I k h j 前序遍历: a b c d e f g h i k j 后序遍历: c e g f d b k i j h a
例:给定二叉树,写出三种访问 结点的序列
是否为根树
(a) (no)
(b) (no)
(c) (yes)
从树根到T的任意顶点v的通 路(路径)长度称为v的层数。 v5的层数为 层。
层数最大顶点的层数称为树 高.将平凡树也称为根树。 右图中树高为( )。
v1
v2 v3
v4 v8v5Fra bibliotekv6v7 v10
v9
在根树中,由于各有向边的方向是一 致的,所以画根树时可以省去各边上的所 有箭头,并将树根画在最上方.
等长码:0-000;1-001;2-010;3-011;4-100; 5-101;6-110;7-111. 总权值: W2=3*100=300
4、二叉树的周游(遍历)
二叉树的周游:对于一棵二叉树的每一个结点都访问一次且 仅一次的操作 1)做一条绕行整个二叉树的行走路线(不能穿过树枝) 2)按行走路线经过结点的位臵(左边、下边、右边) 得到周游的方法有三种: 中序遍历(路线经过结点下边时访问结点) 访问的次序:左子树-根-右子树 前序遍历(路线经过结点左边时访问结点) 访问的次序:根-左子树-右子树 后序遍历(路线经过结点右边时访问结点) 访问的次序:左子树-右子树-根
2、根树中顶点的关系
定义:设T为一棵非平凡的根树, v2 ∀vi,vj∈V(T),若vi可达vj,则称vi为 vj的祖先,vj为vi的后代; v4 v5 若vi邻接到vj(即<vi,vj>∈E(T),称 vi为vj的父亲,而vj为vi的儿子 v8 若vj,vk的父亲相同,则称vj与vk是兄 弟

《离散数学图论》课件

《离散数学图论》课件
最短路径问题
实现方法:使用 队列数据结构, 将起始节点入队, 然后依次处理队 列中的每个节点, 直到找到目标节
点或队列为空
Dijkstra算法和Prim算法
Dijkstra算法:用于 求解单源最短路径问 题,通过不断更新最 短路径来寻找最短路 径。
Prim算法:用于求解 最小生成树问题,通过 不断寻找最小权重的边 来构建最小生成树。
图的矩阵表示
邻接矩阵的定义和性质
定义:邻接矩阵是一个n*n的矩阵,其 中n是图的顶点数,矩阵中的元素表示 图中顶点之间的连接关系。
性质:邻接矩阵中的元素只有0和1, 其中0表示两个顶点之间没有边相连, 1表示两个顶点之间有一条边相连。
应用:邻接矩阵可以用于表示图的连通 性、路径长度等信息,是图论中常用的 表示方法之一。
图像处理:优化图像分割, 提高图像质量
物流配送:优化配送路径, 降低配送成本
社交网络:优化社交网络 结构,提高用户活跃度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PPT
数学:用于图论、组合数 学、代数拓扑等领域
物理学:用于量子力学、 统计力学等领域
生物学:用于蛋白质结构、 基因调控等领域
社会科学:用于社会网络 分析、经济模型等领域
图的基本概念
图的定义和表示方法
图的定义:由节点和边组成的数学结构,节点表示对象,边表示对象之间的关系
节点表示方法:用点或圆圈表示 边表示方法:用线或弧线表示 图的表示方法:可以用邻接矩阵、邻接表、关联矩阵等方式表示
顶点和边的基本概念
顶点:图中的基本元素,表示一个对象或事件 边:连接两个顶点的线,表示两个对象或事件之间的关系 度:一个顶点的度是指与其相连的边的数量 路径:从一个顶点到另一个顶点的边的序列 连通图:图中任意两个顶点之间都存在路径 强连通图:图中任意两个顶点之间都存在双向路径

离散数学-图论-哈密顿图及其应用

离散数学-图论-哈密顿图及其应用

离散数学-图论-哈密顿图及其应⽤哈密顿图⼀、定义概念1.哈密顿通路设G=<V,E>为⼀图(⽆向图或有向图).G中经过每个顶点⼀次且仅⼀次的通路称作哈密顿通路2.哈密顿回路G中经过每个顶点⼀次且仅⼀次的回路(通路基础上+回到起始点)称作哈密顿回路3.哈密顿图若G中存在哈密顿回路,则称它是哈密顿图4.定义详解:(1)存在哈密顿通路(回路)的图⼀定是连通图;(2)哈密顿通路是初级通路,哈密顿回路是初级回路;(3)若G中存在哈密顿回路,则它⼀定存在哈密顿通路,反之不真(看课本的话,是必要条件,⽽不是充分条件,故不可反推!)(4)只有哈密顿通路,⽆哈密顿回路的图不叫哈密顿图;即,哈密顿图是回路⼆、判定定理注意:⽬前还没有找到哈密顿图的简单的充要条件(1)设⽆向图G=<V,E>为哈密顿图,V1是V的任意真⼦集,则(注:n阶xx图指的是n个顶点,不要迷!)p(G-V1)<=|V1|其中,p(G-V1)为G中删除V1后的所得图的连通分⽀数⽬,|V1|为V1集合中包含的顶点个数。

【哈密顿图存在的必要条件】推论:有割点的图⼀定不是哈密顿图设v是图中的割点,则p(G-v)>=2,由上述定理知G不是哈密顿图(2)设G是n(n>=3)阶⽆向简单图,若对于G中的每⼀对不相邻的顶点u,v,均有d(u)+d(v)>=n-1则G中存在哈密顿通路。

⼜若d(u)+d(v)>=n则G中存在哈密顿回路,即G为哈密顿图。

【哈密顿图存在的充分条件,不是必要条件】其中d(u),d(v)分别代表顶点u,v的度数。

推论:设G是n(n>=3)阶⽆向简单图,若G的最⼩度>=n/2,则G是哈密顿图。

由推论知,对于完全图Kn,当n>=3时,是哈密顿图,完全⼆部图Kr,s当r==s>=2时是哈密顿图。

(3)在n(n>=2)阶有向图D=<V,E>中,如果略去所有有向边的⽅向,所得⽆向图中含⽣成⼦图Kn,则D中存在哈密顿通路。

离散数学图论

离散数学图论

图的同构
对于两个图G和G,如果它们的顶点之间存在一一对应关系,而 且这种关系保持了两顶点间的邻接关系(在有向图中,还保 持了边的方向)和边的重数,则这两个图是同构的。
同构的图除了点和边的名称不同外,实际上代表同样的组织结 构。 由于图形的顶点位置和连线长度都可任意选择,同一个图可能 画出不同的形状来,因而引出图同构的概念。 如下面两个图同构:
32

Zhengjin,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33
8.3 图的矩阵表示
定义 1 设 G=<V,E> 是无向图,且无平行边,其中 V={v1,v2,…,vn}, 定义一个nn的矩阵A,其中各元素aij为:
1 如果<vi,vj>E aij=
0 如果<vi,vj>E
称这样的矩阵为图 G 的邻接矩阵。(即若两点间有边相连,则对应 的为1,无边相连,则对应的为0)
Zhengjin,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23
Zhengjin,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24
Zhengjin,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25
Zhengjin,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26
Zhengjin,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连通图
定义3 设G=<V,E>,且vi,vjV.如果存在从vi到vj的路径,则 称从vi可达vj. (因vi 可看作长度为 0的路径,即从vi可达vi, 即任何顶点都是自己可达)。
定义4 在无向图中,如果任何两个顶点都可达,则称之为连通图。 如果G的子图是连通图,称之为连通子图。 一个无向图如果不是连通图,就是由若干个连通子图构成。 定义5 在有向图G中,如果在任两个顶点中,存在从一个顶点到 另一个顶点的路径,则称图 G为单向连通的。如果在 G中,任 何两个顶点都互相可达,则称G为强连通的。如果它的基础图 (底图)是连通的,则称之为弱连通的。 显然,强连通的,也是单向连通的,也是弱连通的。

离散数学图论

离散数学图论

例:把下面的m叉树改写为二叉树。
14
第七章 图论
信 息 科 学 与 工 程 学 院
练习:把下面的有序树改写为二叉树。
。 。 。。 。 。。 。 。 。 知识点提示:
。 。。
。 。 。

课下自学
此方法可推广至有序森林到二叉树的转换。 此方法具有可逆性。
15
第七章 图论
信 息 科 学 与 工 程 学 院
给定一棵2叉树T,设它有t片树叶。设v为T的一个分枝点, 则v至少有一个儿子,最多有两个儿子。若v有两个儿 子,在由v引出的两条边上,左边的标上0,右边的标 上1;若v有一个儿子,在由v引出的边上可标上0,也
可标上1。设vi为T的任一片树叶,从树根到vi的通路
上各边的标号组成的0,1串组成的符号串放在vi处,t 片树叶处的t个符号串组成的集合为一个二元前缀码。
定义7-8.5
在根树中, 科 一个结点的通路长度为从树根到此结点的通路中的边 学 数。 与 分枝点的通路长度称为内部通路长度。 树叶的通路长度称为外部通路长度。
工 程 学 院
。 。 。 。。 A 。 。 。。
18
第七章 图论
信 息 科
定理7-8.2
若完全二叉树有n个分枝点,且内部通路长度总和为L,外 部通路长度总和为E,则 E=L+2n。 证明:
学 与 工 程 学 院
对分枝点数目n进行归纳证明。

当n=1时,如右图所示,
L=0, E=2,


显然, E=L+2n成立。
19
第七章 图论
信 息 科 学
定理7-8.2 若完全二叉树有n个分枝点,且内部通路长度总 和为L,外部通路长度总和为E,则 E=L+2n。 证明:

《离散数学》图论 (上)

《离散数学》图论 (上)
12
无向图与有向图
v2
e1
e2
e3
v3
e4
v1
e5 (e1)={( v42, v24 )}
v4
(e2)={( v32, v23 )} (e3)={( v3, v4 )}
(e4)=({ v43, v34 )}
(e5)=({ v4,}v4 )
13
无向图与有向图
A B C
D E F
14
无向图与有向图
第八章 图论
第八章 图论
§8.1 基本概念
§8.1.1 无向图、有向图和握手定理 §8.1.2 图的同构与子图 §8.1.3 道路、回路与连通性 §8.1.4 图的矩阵表示
§8.2 欧拉图 §8.3 哈密尔顿图 §8.4 平面图 §8.5 顶点支配、独立与覆盖
2
无向图与有向图
3
无向图与有向图
一个无向图(undirected graph, 或graph) G 指一个三元组 (V, E, ),其中
vV
vV
24
特殊的图
假设 G=(V, E, ) 为无向图,若 G 中所有 顶点都是孤立顶点,则称 G 为零图(null graph)或离散图(discrete graph);若 |V|=n,|E|=0,则称 G 为 n 阶零图 所有顶点的度数均相等的无向图称为正 则图(regular graph),所有顶点的度数 均为 k 的正则图称为k度正则图,也记作 k-正则图 注:零图是零度正则图
19
握手定理
定理(图论基本定理/握手定理)
假设 G=(V, E, ) 为无向图,则deg(v) 2 E , vV
即所有顶点度数之和等于边数的两倍。
推论
在任何无向图中,奇数度的顶点数必是偶 数。

离散数学——图论

离散数学——图论

2021/10/10
11
哥尼斯堡七桥问题
❖ 把四块陆地用点来表示,桥用点与点连线表 示。
2021/10/10
12
❖ 欧拉将问题转化为:任何一点出发,是否存在通过 每条边一次且仅一次又回到出发点的路?欧拉的结 论是不存在这样的路。显然,问题的结果并不重要, 最为重要的是欧拉解决这个问题的中间步骤,即抽 象为图的形式来分析这个问题 。
2021/10/10
2
图论的发展
❖ 图论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二百多年的历史, 从1736年到19世纪中叶是图论发展的第一阶 段。
❖ 第二阶段大体是从19世纪中叶到1936年,主 要研究一些游戏问题:迷宫问题、博弈问题、 棋盘上马的行走线路问题。
2021/10/10
3
❖ 一些图论中的著名问题如四色问题(1852年)和哈密 尔顿环游世界问题(1856年)也大量出现。同时出现 了以图为工具去解决其它领域中一些问题的成果。
❖ P(G)表示连通分支的个数。连通图的连通 分支只有一个。
2021/10/10
40
练习题---图的连通性问题
❖ 1.若图G是不连通的,则补图是连通的。 ❖ 提示:直接证法。
根据图的不连通,假设至少有两个连通分 支;任取G中两点,证明这两点是可达的。
2021/10/10
41
❖ 2.设G是有n个结点的简单图,且 |E|>(n-1)(n-2)/2,则G是连通图。
❖ 例子
2021/10/10
29
多重图与带权图
❖ 定义多重图:包含多重边的图。 ❖ 定义简单图:不包含多重边的图。 ❖ 定义有权图:具有有权边的图。 ❖ 定义无权图:无有权边的图。
2021/10/10
3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G1与G2的差,定义为图G3=〈V3,E3〉,记为G3=G1-G2。 其中E3=E1-E2,V3=(V1-V2)∪{E3中边所关联的顶点}。 (4)G1与G2的环和,定义为图G3=〈V3,E3〉,
G3=(G1∪G2)-(G1∩G2),记为G3=G1 G2。
除以上4种运算外,还有以下两种操作:
E={e1,e2}={(v1,v2),(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2,v3)};
f(v1)=5,f(v2)=8,f(v3)=11;
g(e1)=4.6,g(e2)=7.5
8.1.2 结点的次数
定义8.1―4在有向图中,对于任何结点v,以v为始点的 边的条数称为结点v的引出次数(或出度),记为deg+(v); 以v为终点的边的条数称为结点v的引入次数(或入度), 记为deg-(v);结点v的引出次数和引入次数之和称为 结点v的次数(或度数),记作deg(v)。在无向图中,结点 v的次数是与结点v相关联的边的条数,也记为deg(v)。
i 1
i 1
定理8.1―2在图中,次数为奇数的结点必为偶数个。
证 设次数为偶数的结点有n1个,记为(i=1,2,…,n1)。 次数为奇数的结点有n2个,记为(i=1,2,…,n2)。
由上一定理得
n
n1
n2
2m deg(i ) deg(Ei ) deg(Oi )
i 1
i 1
i 1
因为次数为偶数的各结点次数之和为偶数。所以
孤立结点的次数为零。
定理8.1―1 设G是一个(n,m)图,它的结点集合为
V={v1,v2,…,vn},则 n
deg(i ) 2m
i 1
证 因为每一条边提供两个次数,而所有各结点次数
之和为m条边所提供,所以上式成立。
在有向图中,上式也可写成:
n
n
deg (i ) deg (i ) 2m
图 8.1―7
8.1.4 图的运算
图的常见运算有并、交、差、环和等,现分别定义于下:
定义8.1―7设图G1=〈V1,E1〉和图G2=〈V2,E2〉
(1)G1与G2的并,定义为图G3=〈V3,E3〉, 其中V3=V1∪V2,E3=E1∪E2,记为G3=G1∪G2。
(2)G1与G2的交,定义为图G3=〈V3,E3〉, 其中V3=V1∩V2,E3=E1∩E2,记为G3=G1∩G2。
有向图和无向图也可互相转化。例如,把无向图中每一条 边都看作两条方向不同的有向边,这时无向图就成为有向 图。又如,把有向图中每条有向边都看作无向边,就得到无 向图。这个无向图习惯上叫做该有向图的底图。 在图中,不与任何结点邻接的结点称为弧立结点;全由孤 立结点构成的图称为零图。关联于同一结点的一条边称为 自回路;自回路的方向不定。自回路的有无不使有关图论 的各个定理发生重大变化,所以有许多场合都略去自回 路。
在有向图中,两结点间(包括结点自身间)若同始点和同 终点的边多于一条,则这几条边称为平行边。在无向图 中,两结点间(包括结点自身间)若多于一条边,则称这
几条边为平行边。两结点a、b间互相平行的边的条数 称为边[a,b]的重数。仅有一条时重数为1,无边时重
数为0。 定义8.1―2含有平行边的图称为多重图。 非多重图称为线图。无自回路的线图称为简单图。
第8章 图论
(优选)离散数学图论版
图 8.1-1
定义中的结点偶对可以是有序的,也可以是无序的。若
边e所对应的偶对〈a,b〉是有序的,则称e是有向边。有 向边简称弧,a叫弧e的始点,b叫弧e的终点,统称为e的端 点。称e是关联于结点a和b的,结点a和结点b是邻接的。 若边e所对应的偶对(a,b)是无序的,则称e是无向边。无
仅有的边。
图 8.1―6
两图同构的必要条件:(1)结点数相等;(2)边数相等;(3)度 数相同的结点数相等。
但这不是充分条件。例如下图中(a)、(b)两图虽然满足以 上3条件,但不同构。(a)中的x应与(b)中的y对应,因为次 数都是3。但(a)中的x与两个次数为1的点u,v邻接,而(b) 中的y仅与一个次数为1的点w邻接。
前一项次数为偶数;若n2为奇数,则第二项为奇数,两项 之和将为奇数,但这与上式矛盾。故n2必为偶数。证毕。
定义8.1―5各结点的次数均相同的图称为正则图,各
结点的次数均为k时称为k―正则图。 下图所示的称为彼得森(Petersen)图,是3―正则图。
图 8.1―5
8.1.3 图的同构
定义8.1.6设G=〈V,E〉和G′=〈V′,E′〉是两个图, 若存在从V到V′的双射函数Φ,使对任意a、b∈V, [a,b]∈E当且仅当[Φ(a),Φ(b)]∈E′,并且 [a,b]和[Φ(a),Φ(b)]有相同的重数,则称G和G′
向边简称棱,除无始点和终点的术语外,其它术语与有向 边相同。 每一条边都是有向边的图称为有向图, 第三章中的关系 图都是有向图的例子。每一条边都是无向边的图称为无 向图;如果在图中一些边是有向边,而另一些边是无向 边,则称这个图是混合图。我们仅讨论有向图和无向图,
且V(G)和E(G)限于有限集合。
约定用〈a,b〉表示有向边,(a,b)表示无向边,既表示有向 边又表示无向边时用[a,b]。
是同构的。 上述定义说明,两个图的各结点之间,如果存在一一对 应关系,而且这种对应关系保持了结点间的邻接关系 (在有向图时还保持边的方向)和边的重数,则这两个图 是同构的,两个同构的图除了顶点和边的名称不同外实 际上代表同样的组合结构。
例2 (a)、(b)两图是同构的。因为可作映射:g(1)=v3, g(2)=v1,g(3)=v4,g(4)=v2。在这映射下,边〈1,3〉, 〈1,2〉,〈2,4〉和〈3,4〉分别映射到〈v3,v4〉,〈 v3,v1〉,〈v1,v2〉和〈v4,v2〉,而后面这些边又是(b)中
在图8.1―3中,(a)、(b)是多重图,(c)是线图,(d)是简
单图,关系图都是线图。
图 8.1―3
定义 8.1―3 赋权图G是一个三重组〈V,E,g〉或四重 组〈V,E,f,g〉,其中V是结点集合, E是边的集合,f 是定义在V上的函数,g是定义在E上的函数。
右图给出一个赋权图。
V={v1,v2,v3};
(1) 删去图G的一条边e; (2)删去图G的一个结点v。它的实际意 义是删去结点v和与v关联的所有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