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舞台监听与乐手之间的关系

合集下载

浅谈舞台上的监听喇叭

浅谈舞台上的监听喇叭

浅谈舞台上的监听喇叭首先,在演唱会中通常会有两支或是四支的监听喇叭设在舞台前方,而这些监听喇叭( Monitor ) 要如何区分工作,两支or四支喇叭就有好几种的组合方式,我们就来说说其简单应有的流程及顺序。

一般在每位乐手自己所属的监听喇叭里,其本身的乐器及声音都优先调整,再配发相关的乐器声音,使个人本身的耳朵对不同的表演场地里,能满足声音的平衡感,而表达音乐感情,问题来了,为什么声音会不好听?OK!来,我们一步步的拆开来讲,会有一些小功课哦,一支麦克风收取声音然后送到面前的监听喇叭,这样在 " 物理 " 及 " 生理 " 过程上就有几个动作过程,1.声能 ( 舞台上发音的单位,如人声或是乐器设备)。

2.动能 ( 收取这声音的麦克风,其振膜的作功,音圈与磁铁的变化产生小讯号电压)。

3.电能 ( 小讯号电压经由前级放大器Mic - Pre amp.或是Mixer Console然后送到功率放大器Power amp.将讯号放大数十倍以上,然后接喇叭)。

4.动能 ( 喇叭内的音圈与磁铁受到大的电压变化,产生动能推动其纸盆)。

5.声能 ( 纸盆产生声音,供人的耳朵聆听,达到放大的功能)。

光几个过程就已经有所谓的传送失真了,而所有的转换频宽需求,皆能满足在20HZ ~ 20KHZ的响应范围就可以了。

这是因为人差不多能听到的声音范围就这么多而已,关于传送转换上的失真,并不是不可听,( 咱们又不是机器耳),藉由混音机器上的均衡器,( 比较简便的表达就是把声音分成高、中、低三部份),来修正接近我们所能满足的声音。

然而当声音调整过后就会有效率问题,意思就是原有100 % 大的声音从喇叭放送出来,经过修正后可能剩下70 % ~ 80 % 的效率,这样还不算麦克风除了收取你本身的声音之外,也收到其它舞台上别的发音体,例如鼓的直接音,bass amp、gt amp舞台板上,屋顶的反射音等,这样子的声音不是原本想要的过程,所以我们称为串音噪音比。

舞台监听的作用

舞台监听的作用

舞台监听的作用当各位表演者们踏上舞台时,除了乐手们各自的音箱以外,通常都会备有每一位乐手或歌手的独立监听喇叭(Monitor)。

或许有些人不习惯去听它,但是它却能帮助乐手们很大的一个忙。

首先! 监听喇叭就是在乐手表演时可以听到自己或其他需要听的乐器所配置的喇叭,譬如说:当歌手唱歌时要听到音乐才有办法跟着音乐的旋律及节拍来唱,当没有监听喇叭时,歌手心理苦,可是歌手不说…但是有了监听喇叭并不表示台上跟台下的声音层次会一样喔!! 因为监听喇叭是让每个乐手去听自己需要的乐器或声音,并非把外场观众听的声音放到监听上来。

而且当有了监听喇叭,台上的声音的平衡(Balance)就越来越重要!! 因为当台上的众多乐手及歌手开始表演时所有的监听和音箱同时发出声音,可想而知台上会有多少发声体? 当舞台蛮大的时候还没什么,当舞台小一点的时候就惨了,过多的发声体造成乐器与乐手之间互相串音,明明是吉他的音轨却传来Bass的声音、主唱的麦克风有着大鼓的低频、小鼓的收音麦克风传出阵阵的高音回授等等等等…而站在混音机前的大叔,面色凝重。

通常在歌手及乐手还没上台试音前,音响工作人员就会在合理的范围下把每个监听的音量设定在一个基准,当然这个基准通常是因人而异,但是不会太大声也不会太小声,基本上是听的清楚的,而每个乐手的监听通常是以自己的乐器为基准来设定其他乐器的音量。

比如说: 我是吉他手,当我的吉他从监听出来的音量是6,那我想听到Bass应该是4,鼓的声音应该是3,主唱的音量应该是5,用这样的分配比例来设定监听所需要的声音,而监听的音量也设定在距离监听2到3步能听到音量就很够了。

当舞台很大时,想要把监听或音箱调整到走到哪里都听的到这样的音量,相信没有几台音箱跟监听能办的到,这时就需要用其他的监听方式了。

而监听喇叭里送出来的东西,除了跟音响工作人员沟通外,表演者彼此也要有些共识,毕竟大家都希望能做好这场演出,舞台上的平衡(Balance)就要靠大家来建构喽~~效果器使用 - 不是全部开到一拜就好听来~!来~!来来来!!!好的效果器调出来的tone可以让你上天堂! 不好的效果器用了会让你住病房!其实效果器的使用是很主观的,大叔并不是在这里来推荐大家要买甚么效果器,而是来跟大家讨论一下在舞台上怎样的效果器的使用方式会让表演者完美的表演瞬间GG掉…一般来说大多数的表演者在家练习时,因为空间小所以效果器的量就会用的比较大比较多。

舞台监督舞台剧场演出的组织者

舞台监督舞台剧场演出的组织者

舞台监督舞台剧场演出的组织者舞台监督是舞台剧场演出中至关重要的一员,在整个演出过程中负责协调和管理各个环节,确保演出的顺利进行。

作为舞台剧场演出的组织者,舞台监督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就舞台监督的职责及其在舞台剧场演出中的重要性进行探讨。

一、舞台监督的职责舞台监督在舞台剧场演出的准备阶段起到组织者的作用。

他们需要与导演、演员、灯光师、音响师等各个职业进行密切的沟通与协调,确保每个人都能理解并完成自己的任务。

此外,舞台监督还需编写节目单、制定排练计划等工作,为演出的顺利进行提供必要的支持。

在演出过程中,舞台监督要负责监督排练的进行和演员的表演状态。

他们需要注意排练的时间和方式,确保演员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排练任务,并保证演员在舞台上的状态达到最佳。

此外,舞台监督还需协助导演进行舞台调度,确保每个演员在正确的时间、位置出场,以实现舞台效果的最大化。

二、舞台监督的重要性1. 协调沟通的桥梁舞台监督作为演出团队中的重要成员,扮演了协调和沟通的桥梁的角色。

他们需要与导演、演员、技术人员等各个职位进行紧密的合作,确保演出选角、舞美设计、音响灯光等方面的协调一致。

通过有效的沟通和合作,舞台监督能够解决各种问题,确保演出能够按照预定计划进行。

2. 控制舞台节奏舞台监督在演出过程中起到了控制舞台节奏的重要作用。

他们需要掌握演出进程,根据剧情的需要精准控制演员的进场和退出,确保每个场景的转换都能流畅自然。

舞台监督对于调度节目的先后顺序和转场的时间把控十分重要,只有保持紧密合理的节奏,才能让观众得到更好的观赏体验。

3. 处理突发状况在演出过程中,突发状况时有发生,如演员漏台、设备故障等。

舞台监督需要具备处理这些突发状况的能力,及时作出决策并与相关人员配合解决问题,以保证演出的顺利进行。

他们需要高度的应变能力和灵活性,妥善处理各类问题,确保舞台上的一切都能按照预期运行。

4. 维护舞台秩序舞台监督还要负责维护舞台秩序,确保演员的安全和演出的顺利进行。

音乐与表演知识:舞台表演中的音乐与表演的相互影响

音乐与表演知识:舞台表演中的音乐与表演的相互影响

音乐与表演知识:舞台表演中的音乐与表演的相互影响音乐和表演是两个紧密相关的艺术形式。

在舞台表演中,音乐和表演可以互相支持、互相补充,使表演更加生动、感人、引人入胜。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音乐和表演的相互影响,以及如何在舞台表演中更好地运用这两种艺术形式。

一、音乐对表演的影响1、营造气氛音乐可以通过节奏、旋律、音色等手段来营造气氛,使观众更好地感受和理解表演中所呈现的情感和故事。

一些悲伤、浪漫、惊险等情节需要借助音乐的帮助来让表演更加感性和具有感染力。

2、突出表演重点在表演过程中,音乐可以通过一些尖锐的乐器和音效来突出表演的重点,让观众更加凝神聚气,将注意力集中在表演信心上,让观众更深入地感受表演的魅力,更加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

3、提高表演感染力音乐是一种非常有感染力的艺术形式,可以通过旋律和歌词来传递情感和感情。

在舞台表演中,配合合适的音乐可以使表演更加感人、打动人心,传递出深刻的人性思考,让观众与表演产生共鸣。

二、表演对音乐的影响1、更好地展现音乐作品在表演过程中,演员可以通过动作、表情、姿态等手段来展示音乐的内在质感和情感表现,使音乐更加具有生动性和感染力。

在表演中,演员可以通过自己的表演,使观众更加深刻地感受音乐的情感内涵,带来更好的音乐享受。

2、调节音乐节奏在舞台表演中,演员可以通过手势、动作等手段来与乐队沟通和协调,使得音乐节奏更加合适,更加符合表演的需求。

通过表演力度和音乐的配合,可以让舞台上的气氛更加和谐,更加生动。

3、协同表演在舞台表演中,音乐和表演是两个相互独立,但却又相互关联的艺术形式,要使其配合得尽量好,演员和乐队之间的默契和合作非常重要。

表演者需要不断地与乐队沟通和协调,让两个艺术形式相互配合,呈现出更好的艺术效果。

三、如何在舞台表演中更好地运用音乐和表演1、注重音乐的选择和配合选择合适的音乐对表演的成功至关重要。

表演者需要仔细考虑音乐的风格和搭配,选用适合表演的音乐,并调节音乐的节奏、音量、音色等,与表演相互配合。

音乐表演中的音乐交流与合作

音乐表演中的音乐交流与合作

音乐表演中的音乐交流与合作音乐是一种全球性的语言,它能够跨越语言和文化的界限,将人们连接在一起。

音乐表演中的音乐交流与合作是一项重要的技能,它不仅能够提高音乐家之间的合作能力,还能够增强音乐表演的质量和表现力。

音乐交流是指音乐家之间的沟通和相互理解。

在音乐表演中,乐队成员或合奏者需要通过目光、手势、音乐符号等方式进行交流,以确保他们在演奏过程中的协调一致。

这种交流不仅需要音乐家们对音乐的理解和感知,还需要他们对彼此的信任和尊重。

只有通过良好的音乐交流,音乐家们才能够实现合作的默契,达到最佳的演奏效果。

音乐合作是指音乐家们在表演中共同努力,相互配合的过程。

在音乐表演中,乐队成员或合奏者需要互相倾听和回应,以确保他们在演奏过程中的和谐统一。

音乐合作不仅需要音乐家们对自己的演奏技巧和音乐理论的掌握,还需要他们对整体音乐的把握和理解。

只有通过良好的音乐合作,音乐家们才能够实现音乐的完美呈现,给观众带来真正的艺术享受。

在音乐表演中,音乐交流和合作是紧密相连的。

良好的音乐交流可以促进音乐合作的顺利进行,而音乐合作的成功也能够增强音乐交流的效果。

音乐交流和合作的关键在于相互的理解和尊重。

音乐家们需要尊重彼此的艺术才华和个人风格,同时也需要倾听和理解彼此的意图和表达。

只有通过相互的理解和尊重,音乐家们才能够建立起良好的音乐交流和合作关系,共同创造出优秀的音乐作品。

音乐表演中的音乐交流和合作也需要良好的团队精神和领导能力。

乐队成员或合奏者需要相互协作,共同制定演奏计划和目标,分工合作,互相支持。

团队精神可以增强音乐家们之间的凝聚力和合作意识,使他们更好地配合和协调。

同时,音乐表演中也需要有一个领导者或指挥者来统一指导和协调整个演奏过程。

领导者需要具备良好的音乐素养和组织能力,能够有效地引导和激励团队成员,使他们共同追求卓越的音乐表演。

音乐交流和合作不仅仅局限于乐队成员或合奏者之间,还可以扩展到与观众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浅谈舞台监听系统对演出效果的重要性

浅谈舞台监听系统对演出效果的重要性

浅谈舞台监听系统对演出效果的重要性摘要:舞台监听系统,是舞台表演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舞台演出演出提供重要保障,能帮助演员舞台演出时,在受其现场嘈杂环境影响下,也能更好的听到自身所需的伴奏、音效等信号提示,而信号的音响效果、音量比例,极大程度上决定了演员能否给观众带来好的演出效果,对演员演唱演奏时声音的音准、节奏、动态、平衡都起到极为重要的影响。

本文从舞台监听系统介绍,结合对其舞台演出效果联系,探讨了舞台监听系统的重要性。

关键词:舞台监听信号控制监听返送演出效果舞台技术随着我国演艺传媒行业市场的不断发展,人民的精神生活水平提高,对表演效果的追求也必然会越来越高,而在舞台表演中,监听返送系统又是表演者成功演出的直接保障。

搭建高标准的舞台扩声监听返送系统,对增强表演者的艺术表现力和现场互动感,提高演出质量,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这些也同样是舞台音响工作者必须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1.舞台监听系统舞台监听返送系统(MONITOR)和现场主扩声系统(FOH或PA)同属于舞台扩声系统。

通常被简称为舞台监听系统或者监听返送系统。

舞台监听系统主要由5个部分组成;核心是舞台监听调音台;它是整个系统的中枢,主要承担返送的效果处理和输出信息比例调整,还有通道分配等重要功能,因演出各方面的配置复杂,通常需要使用配有较多输出通道的数字调音台才能完成舞台返送制作的任务,它的配置也往往也能够体现出舞台监听系统的复杂程度。

其次就是监听音箱、监听耳返;前者是能够承担极大音响效果的音箱,往往需要在极高的输出功率下进行工作,主要又分三种:地板返送监听音箱、两侧的覆盖式监听和用于返送超低音的鼓手监听音箱。

后者可以分为是有线传输和无线传输两种,输出信号模式都可以是单声道模式或立体声模式。

还有个人监听返送系统;演员为了更好满足表演者自身的要求,这种能随时的根据自身不同需求进行及时调整的机制,方便了表演者也减轻了监听调音师的工作负担。

最后通话系统;主要包括主扩调音师(PA)和监听调音师(MONITOR),调音师和表演者、导演以及幕后各部门之间的内部通信系统,在排练和演出时极为重要,让各部门之间能及时有效的进行沟通,为演出提供相当重要的保。

音乐表演现场的音乐监控与控制

音乐表演现场的音乐监控与控制

音乐表演现场的音乐监控与控制音乐表演是一种艺术形式,通过音乐的演奏和表演,能够给观众带来强烈的感受和享受。

然而,要保证音乐表演的质量和效果,音乐监控与控制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在音乐表演现场,音乐监控与控制的目的是确保音乐的声音能够传达到观众的耳朵中,并且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

这涉及到音乐的声音放大和调节,以及音乐的混音和平衡等方面。

首先,音乐的声音放大和调节是音乐监控与控制的重要环节之一。

在大型音乐表演现场,为了让观众能够听到音乐的声音,通常会使用音响设备进行放大。

而音乐监控与控制的任务就是确保音乐的声音能够适当地放大,并且能够调节音量的大小。

这需要音乐监控人员对音响设备的操作和调试有一定的技术和经验。

其次,音乐的混音和平衡也是音乐监控与控制的重要内容。

在音乐表演现场,通常会有多个乐器和歌手同时演奏和演唱。

为了确保各个乐器和歌声能够协调地结合在一起,并且不会相互干扰,音乐监控人员需要对音乐进行混音和平衡。

混音是指将各个音轨进行合成,使其能够协调地结合在一起。

而平衡则是指调节各个音轨的音量和声音的位置,使其能够达到最佳的效果。

除了声音的放大和调节以及混音和平衡,音乐监控与控制还需要对音乐的质量进行监测和控制。

音乐的质量包括音乐的准确性、和谐性和表现力等方面。

音乐监控人员需要通过专业的耳朵和技术手段,对音乐的质量进行评估和调整。

他们可以通过听觉和仪器设备的帮助,对音乐的音调、音色和音质等进行监测和控制,以确保音乐表演的质量和效果。

此外,音乐监控与控制还需要考虑现场的环境和观众的需求。

现场的环境包括音乐表演的场地、音响设备和声音反射等方面。

音乐监控人员需要根据现场的环境特点,对音乐的声音进行调整和控制,以适应现场的需求。

观众的需求则包括观众对音乐的听觉效果和情感体验的期望。

音乐监控人员需要根据观众的需求,对音乐的声音进行调整和控制,以满足观众的期望和要求。

综上所述,音乐表演现场的音乐监控与控制是确保音乐表演质量和效果的重要环节。

管弦乐演出服务中的音乐家合作和团队协作

管弦乐演出服务中的音乐家合作和团队协作

管弦乐演出服务中的音乐家合作和团队协作在管弦乐演出服务中,音乐家之间的合作和团队协作是确保一场成功演出的关键因素之一。

音乐家合作是指在演出过程中,不同乐器的音乐家通过相互配合、互相支持,共同创造出优美的音乐效果。

团队协作则强调在整个演出过程中,音乐家与指挥、演出管理团队以及其他相关专业人员之间的紧密合作,从而实现演出的顺利进行。

音乐家合作是一场成功管弦乐演出的基础。

在协作过程中,音乐家需要互相倾听,相互理解,以形成一种默契的协作关系。

他们需要通过彼此之间的沟通来协调乐器的演奏技巧、演奏风格和音乐表达。

对于不同乐器之间的合作来说,互相配合和相互支持是至关重要的。

例如,管乐器和弦乐器需要在演奏时相互融合,形成声音的和谐。

只有通过持续的练习和反复的排练,音乐家才能熟悉彼此的演奏习惯和特点,从而在演出中达到更好的合作效果。

音乐家之间合作的核心是互相倾听和相互理解。

倾听是指在演出中,每个音乐家都要懂得倾听自己和其他乐器的声音,以便能够更好地融入整体的音乐效果。

相互理解是指音乐家之间彼此理解对方的音乐表达和情感,以便能够更好地共同展现音乐作品的内涵和风格。

只有通过良好的倾听和相互理解,音乐家们才能达到更高水平的合作,为观众呈现出更具感染力和魅力的演出。

除了音乐家之间的合作,整个演出团队的协作也至关重要。

在一场管弦乐演出中,指挥是起到组织和协调作用的核心人物。

指挥需要与音乐家保持紧密合作,理解他们的演奏意图,并将他们的演奏融合到整体的音乐中。

指挥还需要与演出管理团队合作,确保演出的顺利进行。

演出管理团队负责组织演出场地、演出时间和演出票务等方面的事务,他们与音乐家和指挥之间的协作是保证演出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

在整个演出过程中,团队协作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团队协作能够促进演出的顺利进行,提升演出质量。

团队协作需要建立在相互尊重和互相信任的基础之上。

每个团队成员都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能力,与其他团队成员密切合作,共同解决演出过程中的问题和挑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舞台监听与乐手之间的关系
很多乐手都曾经遇到过演出时舞台返送音箱不给力的情况,而且非常普遍,特别在国内新兴的演出行业走得太快,各方面的操作人员缺乏普遍知识与教育,导致很多乐手演出时把抱怨的矛头直指音响师,在我眼中,其实这个是多方面的问题,乐手、调音师、主办方都有问题。

我不会说一堆很理论的东西,我会用最简单的语言去叙述一些因果关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声音:
我生活当中,声音是无所不在的,他其实是一种能量,可以通过空气、液体和固体传输,然而,声音的传输过程中,阻力最大的,消耗得最快的就是在空气当中,所以一个鼓手在一个小的房间里面做练习时,声音的能量可以迅速的被墙壁所吸收并传输到其他空间,而且越低的频率传输的速度越快,这种低频的能量并不是几块吸音棉就能阻止的,最好的办法当然还是给予足够大的房间,通过双层墙的方式,而且还要墙与墙之间留有一定的空间,让这个空间把第一堵墙剩余能量消耗完毕才能达到理想的隔音效果,只是这个需要付出成本的代价。

延伸以上所说的话题,一个人的耳朵如果同时听一套鼓和一个木吉他,当两个乐器和人耳的距离是一样的话,通常情况下是很难听清楚木吉他的原声,因为他们的声压不一样,如果人耳离两个乐器大概在3米远的距离,正常一套鼓所能产生的声压,用单位来标识的话,大概在120dBSPL以上,但木吉他的原声可能只有90dBSPL左右。

人耳离他们的距离越远,这个数据就越低,当然,你也可以让弹木吉他的人站得离人耳近一些,直到能平衡鼓和木吉他的音量为止。

如果要木吉他的位置不动,那只能通过扩声的手段来放大木吉他的音量了。

一个乐队,人人都通过电声来把声音扩大,达到大家平衡的平衡,那当然是最好的事情,但这又引申到另外一个问题了,那就是扩声的问题了。

2.扩声:
昨晚我和朋友刚刚做完一场演出,还没吃完饭,演出结束后就去了一家餐馆吃个夜宵,坐下来时,可能时候还比较早,晚上10点多,整个餐厅大概是二十几张桌子,上座率大概是35%左右,我们挑了一个比较安静的桌子坐下,其实当时我已经觉得有点闹了,因为有人喝酒就就意味着餐厅的环境噪音比较大,坐下来后掏出Iphone测了一下当时的环境声压,大概在83dBSPL左右,还行,和朋友闲聊时,嗓子还算轻松的,大概过了一个多小时,上座率已经达到70%了,当时看环境已经出现玩摔子的,划拳的,还有酒后兴奋大声嚷嚷的食客,我说话被迫加大音量,直至嗓子有点累了,拿出Iphone一测,环境噪音大概在96dBSPL 左右,受不了啦!干脆不说话了。

延伸以上的话题,环境噪音越大,你要达到能清晰的听到其他人的声音,那必须要扯大自己的嗓门了,其实回到舞台也是同一个道理。

但是你有没有考虑到,你所演奏的乐器的声压级会有多大,如果一个摇滚乐队的鼓手,在舞台上打出来的鼓声大约可以达到130dBSPL 左右,试问一下,作为一名鼓手,你还要听得到别人的乐器声,那其它的乐器声音最起码都要达到127dBSPL以上才能让你感受得到,还有其他的声音,比如电吉他的,电贝司的,电钢琴的,这些乐器的监听音箱的声压级都不小,一般都能达到120dBSPL左右,如果舞台比较大,空间大的话还能让空间去消耗一定的声音能量,如果舞台小了,那就惨了,人声在进入麦克风之前,舞台上的噪音已经达到一定的分贝数,假设所有的器乐在舞台上已经达到100dBSPL的声压,那么人声要唱歌的时候,那要用多大的嗓门才能远离舞台上的这些本身的噪音?再加上有些女歌手声音非常小的,那更是棘手,如果真是这样,调音师就等着被爆菊吧!
相信很多乐手都尝试过在家录音吧?如果你家里的声卡的本低噪音达到-20dB,那你录出来的声音就全带有“沙沙沙”的噪音,大家也明白声卡超过0dB就会爆掉,那意味着0dB 到-20dB只有20dB的动态余量,这怎么可能呢?人声轻轻的唱和大声的唱又岂止20dB?
好了,回到舞台这里来,麦克风动态余量越大的麦克风是越贵的,有兴趣的人可以上网查一下,一般厂家都会标明麦克风的动态余量的,在这我就不细说技术参数的问题了。

说完了麦克风,大家别忘了还有监听喇叭的存在,这个也是舞台最关键的部分。

这又引申到喇叭技术参数的问题了。

3.喇叭技术参数:
这方面我会尽可能说得简单一些,开门见山吧。

普遍舞台上的监听音箱都有一定的规格,10寸喇叭的,12寸喇叭的和15寸喇叭的,这些喇叭都有依个基本的参数,比如10寸的喇叭大约能发出94dBSPL的声压,12寸大约能发出96dBSPL的声压,15寸喇叭大约能发出96到98dBSPL的声压,这些参数只是参考,还没考虑音质好不好听的问题,当然了,越好的喇叭指标越高,这些指标在我国统称为喇叭的灵敏度(多数以1m/多少dBSPL来标称),每个音箱出厂都会标明灵敏度是多少的,有兴趣的朋友也可以上网翻阅一下材料。

在理论上,这个dBSPL是可以与功放的dBW数值相加的,功放公式是:dBW=10log(功放功率),举例,如果你家有电脑,可以打开程序-附件-计算机,马上可以测量这个单位的数值,如果功放是标称1000W,那么就是用log(1000),得出3,再乘以10等于30dBW,这个30dBW 是可以与喇叭的dBSPL相加的,如果你的喇叭是96dBSPL的话就是96+30=126dBSPL,这意味着用1000W的功放推这个喇叭才能得到126dBSPL的声压级,随着功率越低,这个dBSPL的数值就越低,大家也可以自己也可以计算一下。

注意哦,这是没有算音质好不好听的问题,如果要调啸叫点等等,可能损失更大,很有可能这个126dBSPL最后只剩下110dBSPL也是常有的事实。

但这个音量可能还没有一个摇滚鼓手的打出来的声压大。

如果你给这个音箱给他做监听,他要自己的鼓声在监听里,调音师,我建议你还是收拾包袱走人,要不你把鼓手打赢,让他听你的!哈哈,开玩笑啦!很多乐手对调音师发脾气,不是他们野蛮,而是他们不懂这些技术所带来的难度,这个与主办方有着莫大的关系!说白了就是钱的问题嘛,还有对乐队是否怀有尊重的想法!最后是调音师与乐队双方都是受害者!当然,我说的是真正的调音师啦,不是浑水摸鱼的那种,这时候调音师能做啥呢?只能用耐心去慢慢解释这些技术的问题,通过音箱的摆位、戴耳机或者建议鼓手把手中5B换成5A又或者Brush 咯!方式太多,双方抱着敬业的精神把演出做好,这是国内演出市场还需要继续努力的一个事实!谁叫你不是出钱的那个主办方?如果有一天你做了主办方,如果真想做好舞台的监听,读懂了以上所说的,那你就有据可依了,但真的到了那一天,你真会想做好吗?哈哈!
4.给乐手们的一些小建议:
第一大忌:当调音师问你,你想在监听里听到什么声音的时候,千万不能说我什么都要!这是不可能的事情,除非你的监听音箱摆有三个以上,而且最好是凯亚兄弟的12AM,再另配两个超低,在中国演出市场里面,你说这话就是个没有素质的SB!你是看国外的演出视频看多了吧!我确认你看到的只是表面的东西,你知道别人的声音在监听里面是怎么分配的吗?当你的出场费达到几十万美金的时候再来要求也不迟!
第二大忌:如果你有乐器音箱,最好不要要求送到返送音箱里面,除非你的乐器音箱与监听音箱有一定的距离,最好5米以上,否者两个声音相加的时候会有镶边效应,你更加听不清楚自己的声音,严重的话会影响整个舞台的频响,特别是贝司手,其次是键盘手,最后到吉他手。

为什么是这些乐手呢?因为他们的音符不是固定的,如果与舞台的共振点刚好重叠,会产生不必要的轰鸣声,越是要求音量大,这样只会为自己的演出过程带来不爽,啸叫声不停,谨记,
第三大忌:如果面对的是专业的监听调音师,你最好不要乱动舞台监听的位置,也不要乱摆监听的角度,你可知道,动了一下监听的位置可能会影响整个舞台的声场,有经验的乐手可能会遇到过舞台的中央总是有“嗡嗡嗡”的声音,然而最大的受害者就是歌手,造成这样的原因当然与舞台地面的板材反射、舞台顶部的反射、舞台背板的反射有关,如果监听里面都
出一样的乐器声音,这些声音的频率在舞台上被所有反射体多次折射之后,会有延时与相位差导致的混乱情况,而且也受到主扩声音箱背部频率的影响,更是雪上加霜,越低的频率越是没有指向性,它们会到处乱窜,难以控制,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专业的调音师们都通过一些声学上的计算公式、音箱的摆位、音箱的角度等等手段去解决这些问题,做为乐手,也尽可能多点与舞台监听调音师多点沟通,对于一个演出来说,到底是双赢还是做砸,那都是一念之差的事情。

说点人经历吧:
曾经被问鼎,为何我的木吉他的声音在监听里那么难听,我调了一下,又问,现在扫弦可以了,但为什么分解还是不好听,,我又调了一下,再问,现在分解好听了,但扫弦又不好听了!我曰,你这几三五百块的电木吉他,我能调出马丁的音色么?好了,吉他调完了,调人声吧,我要人声有高频的空气感,还要低频的厚实感(他把我当PA调音师了),调了一会,被问,我在唱低音部分的时候音色挺饱满的,但我唱高音的时候,我觉得低频太薄了!我曰!直接晕倒...
对我来说,最恐怖的就是文艺乐队,什么乐器都要在监听里面大声,还有吹低音箫的,监听里什么声音都要,主办方没有提供小蜜蜂,只能拿个电容mic来收音,监听里面的声音比他的低音箫大声许多,低音箫比环境噪音还要小声,给我个电容有什么球用?这也是严重缺乏常识的问题。

总结:
好了,该想说的都说得差不多了,总的来说,作为乐手要有一定的常识,乐手们在舞台上的要求高,那是涵盖了钱的问题,是操作人员的水平问题,是演出人员本身素质的问题,也是整个演出行业如同快餐文化的转化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