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施工图设计说明
云阳山隧道右线设计

1 工程概况1.1 隧道概况云阳山隧道分布于茶陵县县城东侧的云阳山,处于106 国道南侧。
隧道进口位于茶陵县平水镇把集村,出口位于云阳山林场四工区赤松仙村。
本隧道中部主体为标准间距分离式上下行隧道,进、出口为小间距隧道。
隧道右洞桩号为YK73+440~YK76+676,长3230m,考虑隧道所处位置地形、地质条件、施工方法、综合造价等因素,隧道大部分地段左右洞室测设线间距控制在40m左右,衡阳端最小间距18.7m,炎陵端最小距离9.4m,两端按小间距隧道设计。
隧道左右线进出口及洞身段均位于直线或不设超高的圆曲线上。
左右线隧道进口及主体位于1.95%的上坡段,出口位于0.44%的下坡段。
1.2 地形地貌隧道衡阳端洞口位于茶陵县平水镇把集村,炎陵端洞口位于云阳山林场四工区赤松仙村。
衡阳端洞口附近海拔150~160m,炎陵端洞口附近海拔190~200m。
东侧山坡整体坡度约27°,西侧山坡整体坡度约20°,坡面沟壑纵横。
本隧道所在山地地形起伏大,山高坡陡,沿线地表植被发育,山内人烟稀少,但云阳仙隧道位于106 国道南侧,隧道洞口与106 国道相距较近,且有简易公路相通,交通较便利。
1.3 地质条件1.3.1 地质构造隧道区处于一舒缓的复式背斜中,褶皱轴线与隧道轴线大角度相交。
局部地段发育有小褶皱,如SYK7、SYK12 孔孔位处。
褶皱轴线走向20~30°,向北东20~30°方向倾伏。
隧道沿线无区域性断层分布,但小规模断层较发育,断层宽度小于10m,一般3~5m,倾角大于50°,倾向东、西断层均有发育。
断层带内岩石破碎、一般劈理发育。
断层走向与褶皱轴线相近。
1.3.2 地层岩性勘探区的主要地层如下:第四系(Qh)主要为坡积亚粘土分布,含碎、块石,冲沟内分布的洪积块(漂)石对隧道无影响。
1.填筑土:褐、深褐色粘性土,结构松散。
在衡阳端洞门附近分布,厚度1.2m。
隧道工程设计

03
隧道工程结构设计
隧道工程结构形式选择
隧道工程结构形式应根据工程地质、 水文条件、断面尺寸、埋深、施工方 法、运营要求等因素综合考虑,选择 安全、经济、合理的结构形式。
常见的隧道工程结构形式有圆形、马 蹄形、矩形等,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 适合的结构形式。
隧道工程结构设计要点
结构设计应满足安全性、耐久性、适用性、经济性的要求,同时应考虑施工过程的可行性及对环境的 影响。
设计审查与优化
对设计进行审查和优化,确保 设计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隧道工程设计标准与规范
01
02
03
04
国家标准
《公路隧道设计规范》、《铁 路隧道设计规范》等。
行业标准
各省市制定的地方标准,如《 XX省公路隧道设计规范》等
。
企业标准
部分大型企业制定的企业标准 ,用于指导企业内部的设计工
作。
国际标准
国际隧道协会(ITA)制定的 相关标准和规范。
结构设计应遵循“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两个设计准则,确保结构在承载能力 极限状态下不发生破坏,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不产生过大的变形、裂缝等影响正常使用性能的病害 。
隧道工程结构计算与分析
结构计算与分析是隧道工程结构设计的重要环节,应采用合适的计算模型和分析 方法,对结构进行内力分析、稳定性分析、抗震分析等。
隧道工程设计软件介绍
AutoCAD
常用的二维绘图软件,用于绘制隧道施工图纸。
MicroStation
专业的土木工程设计软件,可进行三维建模和可视化设计。
理正工具箱
国内较为知名的隧道工程设计软件,包含隧道断面设计、纵横断面绘 制等功能。
SAP2000、Midas和ANSYS
《土木建筑制图》第十六章道路工程图

7
20c2h1e/n5m/2e3ihua
16 道路工程图
道路平面总体设计图
8
20c2h1e/n5m/2e3ihua
二、路线平面图
16 道路工程图
路线平面图中只绘出道
放大
路中心线又称中线。图中用
加粗的粗实线表示路线,其
他图示要点如下。
1.方位
地形图上需画出坐标网 或指北针表示地区的方位和
路线的走向 。
22
20c2h1e/n5m/2e3ihua
16 道路工程图
(2) 路基横断面图 路基横断面与路线横断面在剖切原理和表达方式上是完全
相同的。但路基横断面的表达内容上更加详尽、全面。在实际
工程中采用“路基横断面”的内容表达在施工图中。
路基横断面图的作用是表达各里程桩处道路标准横断面与
地形的关系, 路基的形式边坡坡度、路基顶面标高、排水设施 的布置情况和防护加固工程的设计。
公路一般横断面图
23
20c2h1e/n5m/2e3ihua
16 道路工程图
路基本体的结构一般不在路基横断面上表达, 而在标准横断 面或路基结构图上表达, 或用文字说明。
公 路 路 基 标 准 横 断 面 图
24
20c2h1e/n5m/2e3ihua
16 道路工程图
绘制方法是在对应桩号的地面线上, 按标准断面所确定的路
简称纵断面。沿道路中心线上任意一点(中桩)作的法向剖切平 面所得的断面图, 称为该点的横断面图简称横断面。
4
20c2h1e/n5m/2e3ihua
16 道路工程图
2.道路工程施工图的产生
路线设计是指确定路线的平、纵、横三向各部位的尺寸、材料和
构造,设计过程如下: (1) 可行性研究并写出可行性研究报告,送上级主管领导机构批准。 ( 2) 勘测设计: 一般采用两阶段设计, 即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 而
毕业设计——青龙山隧道设计计算说明书

毕业设计——青龙山隧道设计计算说明书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第1章绪论 (3)1.1选题的背景目的及意义 (3)1.2国内外研究状况 (4)1.3设计依据 (5)1.3.1 设计标准 (5)1.3.2 技术标准 (5)1.4建筑材料选用 (5)1.5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6)1.6本章小结 (6)第2章青龙山隧道总体设计 (7)2.1青龙山隧道工程地质资料 (7)2.1.1 地形地貌 (7)2.1.2 区域稳定性 (7)2.1.3 地层岩性 (7)2.1.4 地质构造 (7)2.1.5 水文地质 (7)2.2围岩等级的确定 (8)2.4青龙山隧道选址 (8)2.4.1 隧道选址原则 (8)2.4.2 青龙山隧道选址 (6)2.5隧道洞口选择及线型设计 (9)2.5.1 洞口选择和线型设计的原则 (9)2.5.2 洞口位置的选择 (9)2.6隧道纵断面设计 (7)2.7隧道横断面设计 (10)2.7.1 建筑限界 (10)2.8本章小结 (15)第3章洞门设计 (16)3.1洞口段地质评价 (16)3.1.1 上行出口端 (16)3.1.2 下行入口段 (16)3.2洞门设计 (16)3.2.1 洞门类型选择 (16)3.2.2 洞门设计 (17)3.2.3 洞门建筑材料 (17)3.3洞门强度及稳定性验算 (18)3.3.1 洞门结构计算 (18)3.3.2 抗滑动稳定性验算 (20)3.3.3 抗倾覆稳定性验算 (20)3.3.4 基底合力偏心距验算 (21)3.3.5 基底压应力验算 (21)3.3.6 墙身截面强度验算 (21)3.4本章小结 (22)第4章明洞设计 (23)4.1明洞长度确定 (23)4.2明洞设置 (23)4.2.1 明洞基本参数设置及配筋 (23)4.2.2 衬砌内力计算 (20)4.2.3 衬砌截面强度检算 (35)4.2.4 明洞衬砌内力图 (41)4.3本章小结 (41)第5章衬砌设计 (42)5.1概述 (42)5.2荷载计算 (43)5.2.1 计算断面参数选择 (43)5.2.2 浅、深埋的判断 (44)5.2.3围压的确定 (59)5.3.1 计算方法 (61)5.3.2 计算图示 (62)5.3.3衬砌几何要素 (63)5.3.4主、被动荷载作用下的衬砌压力的计算 (93)5.3.5最大抗力值的计算 (96)5.3.6衬砌总内力计算(不同围压级别) (104)5.4衬砌验算 (70)5.4.1 超浅埋断面衬砌验算 (70)5.4.2 浅埋断面衬砌验算 (116)5.4.3 深埋断面衬砌验算 (80)5.6隧道衬砌内力图 (126)5.6.1 浅埋、超浅埋界限截面内力图(超浅埋) (126)5.6.2 深埋、浅埋界限截面内力图(浅埋) (127)5.6.3 浅埋、超浅埋界限截面内力图(深埋) (127)5.5本章小结 (128)第6章通风照明设计 (129)6.1通风设计 (129)6.2照明设计 (130)6.2.1 洞外接近段照明 (130)6.2.2 洞内照明 (131)6.2.6 照明计算 (90)6.3本章小结 (139)第7章隧道防排水设计 (139)7.1防水设计 (139)7.1.1 防排水标准 (139)7.1.2 防水措施 (140)7.1.3 复合式衬砌防水系统 (140)7.1.4 二次衬砌防水系统 (140)7.2隧道洞内排水 (141)7.2.1 围岩疏导排水 (141)7.2.2 路侧边沟排水 (141)7.3洞口与明洞防排水 (143)7.3.1 洞口防排水 (143)7.3.2 明洞防排水 (144)7.4本章小结 (144)第8章施工工艺 (100)8.1施工方法 (100)8.2辅助施工 (100)8.3施工注意事项 (100)本章小结 (101)结论 (102)参考文献 (103)致谢 (150)摘要本设计为五海公路青龙山隧道隧道设计。
市政道路下穿隧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4)根据施工总工期的安排和分阶段节点工期要求,利用网络技术优化工期安排和资源配置,突出重点项目和关键工序,统筹组织,超前计划,合理安排工序衔接。
基坑底部设Φ800工程桩抗拔,深入基坑底6~26m,K2+261-K2+367、K2+692-K3+264段基坑土体加固采用Φ700双轴轴水泥土搅拌桩,深入基坑底部以下3~4m。K2+999-K3+043段上跨地铁二号线区域采用Φ800三重管高压旋喷桩加固,基坑范围内地铁保护限界内(地铁外3m范围内)桩底距离地铁顶1m,桩长4m,地铁保护限界外桩底标高-9.5m,桩长12.578m;基坑范围外8m范围内采用Φ800三重管高压旋喷桩加固,桩底距离地铁顶1m,桩长约11.5m。
④~1粉质黏土混卵砾石:灰色-灰黄色,粉质黏土为软-可塑,卵砾石含量约10%-30%,粒径约2-10cm,为石英质类,磨圆度好,次磨圆。层顶埋深26.4-32.5m,层厚0.6-8.5m;
④~2残积土:棕红色,由泥岩、泥质粉砂岩经剧烈风化而成,未经搬运再沉积,以硬塑状态为主,土质不均,分布不均匀。浸水极易软化。层顶埋深5.6-33.8m,层厚0.5-5.2m。
②~2粉质黏土:灰色,软-流塑,部分为淤泥质粉质黏土,切面光泽反应弱,韧性、干强度中等。分布于坳沟范围,层顶埋深5.2-10.4m,层厚4.0-16.8m;
②~3粉质黏土:灰黄-黄灰色,可塑,部分软塑,含铁锰氧化物,切面有光泽反应,韧性、干强度中等。分布于坳沟之中。层顶埋深9.0-22.8m,层厚0.9-22.7m;
公路隧道设计规范

汇报人:
CONTENTS
添加目录标题
隧道设计概述
隧道工程地质 勘察
隧道结构设计
隧道通风与照 明设计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隧道防排水设 计
PRT ONE
PRT TWO
隧道设计:指 对隧道进行规 划、设计、施 工和维护的过
程
概念:隧道设 计包括隧道结 构设计、隧道 通风设计、隧 道照明设计等
目的:确保隧 道的安全、舒 适、高效运行 提高隧道的使 用寿命和维护
等
地质勘察成果的 验证:通过现场 试验、监测等方 式验证地质勘察 成果的准确性和
可靠性
PRT FOUR
隧道结构形式:分为单洞、双 洞、三洞等
隧道结构特点:具有抗压、抗 拉、抗剪等力学性能
隧道结构设计需要考虑的因素: 地质条件、交通流量、环境影 响等
隧道结构设计需要遵循的原则: 安全、经济、环保、美观等
隧道施工方 法的选择需 要考虑地质 条件、交通 流量、施工 难度等因素
目的:确保隧道施工质量和安 全
要求:实时监测隧道变形、应 力、位移等参数
监测频率:根据施工进度和地 质条件确定
数据处理:对监测数据进行分 析和处理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 措施
数据处理:包括数据采集、 数据整理、数据分析等
监控量测方法:包括位移监 测、应力监测、变形监测等
通风设计:采 用自然通风或 机械通风确保 隧道内空气流
通
照明设计:采 用LED照明确 保隧道内光线 充足提高行车
安全
照明亮度:根 据隧道长度和 宽度确定合适
的照明亮度
照明布局:合 理布局照明设 备确保隧道内 光线均匀分布
通风与照明的 协调:确保通 风与照明设备 的协调工作提 高隧道内环境
工程施工图设计失误情况说明

1.建筑施工图最容易出错的地方有哪些建筑施工图最容易出错的地方:1、检查女儿墙砼压顶的坡向是否朝内。
2、检查砖墙下有梁否3、结构平面中的梁,在梁表中是否全标出了配筋情况。
4、检查主梁的高度有无低于次梁高度的情况。
)5、梁、板、柱在跨度相同、相近时,有无配筋相差较大的地方,若有,需验算。
6、当梁与剪力墙同一直线布置时,检查有无梁的宽度超过墙的厚度。
7、当梁分别支承在剪力墙和柱边时,检查梁中心线是否与轴线平行或重合,检查梁宽有无突出墙或柱外,若有,应提交设计处理。
8、检查梁的受力钢筋最小间距是否满足施工验收规范要求,当工程上采用带肋的螺纹钢筋时,由于工人在钢筋加工中,用无肋面进行弯曲,所以钢筋直径取值应为原钢筋直径加上约21mm肋厚。
9、检查室内出露台的门上是否设计有雨蓬,检查结构平面上雨蓬中心是否与建施图上门的中心线重合。
10、当设计要求与施工验收规范有无不同。
如柱表中常说明:柱筋每侧少于4根可在同一截面搭接。
但施工验收规范要求,同一截面钢筋搭接面积不得超过50%。
11、检查结构说明与结构平面、大样、梁柱表中内容以及与建施说明有无存在相矛盾之处。
、单独基础系双向受力,沿短边方向的受力钢筋一般置于长边受力钢筋的上面,检查施工图的基础大样图中钢筋是否画错。
2.工作失误情况说明最低0.27元开通文库会员,查看完整内容>原发布者:zds82工作失误情况说明尊敬的各位领导:由于本人的工作失误,导致财务部出现了付款错误的问题,给公司和客户带来了一定的不良影响,我对此十分的愧疚。
现在,我郑重对自己的错误行为进行深刻反思,挖掘犯下此次错误的原因,认真检讨自身思想、行为中存在的各项问题,向公司表明改过自新、努力进步的决心,确保以后绝不会再犯类似错误,争取以优异成绩回报团队的信任和各位领导的关怀帮助。
(一)出现错误的原因出现该错误的主要原因是我本人工作不够细心,责任心有待加强,这才是出现此次错误的最主要原因:在审核本金支付单时,看摘要内容的同时无重点看账户名称,所以不知道是公账付给私账的,遗漏了叶经理要求的公账付私账要给他审批的原则,作为财会人员,理应高度认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努力恪尽职守、工作中不能出现任何的瑕疵,可是自己财务风险意识认识不够深刻、以至于疏忽大意出现了此次错误,辜负了领导和同事们的信任。
隧道工程10隧道防水、排水施工与设计

4.计算各工序的生产周期
5.安排各工序的施工进度 6.检查和调整施工进度计划
7.施工资源需求量计划及其它图表
8.特殊地段的施工进度图绘制
施工进度计划
1 划分工序
以洞口工程为例,划分的工序包括: 1. 土石方工程:一般包括洞口排水系统,消除洞口上方有可 能滑塌的表土、灌木及山坡危石等; 2. 洞口支挡工程:包括边坡、仰坡等;
施工组织设计编制程序
施工场地布置
隧道施工主要占用场地
弃碴场 材料库 隧道施工生产房屋和生产设施 隧道工地生活房屋
施工场地布置
(1)弃碴场
① 弃碴场宜设在空地的低洼处,尽量少占用农田。
② 如无弃碴场地而弃于河道中,应满足水流畅通和通航要 求;并应检查各种水位时弃碴是否会影响坡面稳定。
第10章 隧道施工组织设计与施工管理
隧道衬砌结构的防水
1 防水措施 1.喷射混凝土防水 2.塑料防水板防水 3.模筑混凝土衬砌防水 4.涂料防水 5.防水砂浆抹面 6.注浆堵水
传统防水板施工
传统防水板施 工
近期防水板施工
土工布
铁丝
防水板
止水带
防水板 施工缝
1 排水措施
1 盲沟
盲沟的作用是在衬砌与围岩之间提供过水 通道,并使之汇入泄水孔。 弹簧软管盲沟。 采用10号铁丝缠成直径5~8cm的圆柱形弹 化学纤维渗滤布盲沟。
1技术准备
技术准备包括以下内容
审核设计文件 控制桩的复核和复测 施工调查 确定施工方案 培训专业人员 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准备
2 物资准备
物资准备包括以下内容
对隧道施工中的各种材料、机械(具)需要量及其供 应计划、来源、采购、运输等都要做到件件落实。 特别要保证五大材(木材、钢材、水泥、油料、炸药) 的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竹湾隧道施工图设计说明1 工程概况同茂大道悦来段为服务性主干道,起于滨江大道北段,向东与会展大道北段平交后、以隧道(即金竹湾隧道)方式下穿会展中心东侧山体后接金山大道连接线。
金竹湾隧道是同茂大道悦来段的重要组成部分,隧道为双向六车道,设计行车速度为50km/h,隧道由1#和2#隧道两段组成。
1#隧道西洞口两洞间距约11m,2#隧道东洞口两洞间距约31m,其余位置间距约18m,根据《公路隧道设计规范》的规定,属于小净距隧道,隧道按小净距隧道设计。
1#隧道左线起点里程桩号ZK0+130,止于ZK0+809,长679m;右线起点里程桩号YK0+125,止于YK0+805,长680m。
2#隧道左线起点里程桩号ZK0+895,止于ZK1+416,长521m;右线起点里程桩号YK0+917,止于YK1+420,长503m。
隧道左线在ZK0+436.211处下穿规划4号路,在ZK0+666.924下穿规划2号路,在ZK0+984.721处下规划穿金山大道;隧道右线在YK0+434.460处下穿规划4号路,在YK0+654.150下穿规划2号路,在YK0+975.742处下穿规划金山大道。
由于在1#隧道西洞口附近规划有杨柳变电站,2#隧道东洞口附近规划有悦来变电站,需敷设电力走廊以满足供电需求。
因此,1#隧道左线隧道在ZK0+130~ZK0+809段拟与电力隧道共建。
本次施工图共分五册,本册为第五册《同茂大道悦来段工程》中的第二分册《隧道土建工程》。
主要包含1#和2#隧道土建设计及电力隧道土建设计。
电力隧道设计范围为与1号隧道共建段及1号隧道出洞口至金山大道电力隧道单独建设段。
2 设计依据、执行规范、设计标准及原则,初设审查意见及执行情况2.1 设计依据1) 建设单位与我公司签订的设计合同【工程编号09168D】 2)《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07.5】3)《重庆市主城区大竹林礼嘉组团C、D标准分区控制性详细规划》【重庆规划展览馆规划研究中心】4) 金竹湾隧道工程地质勘察报告【重庆市勘测院 2010.11】5)工程可行性研究文件【林同棪国际工程咨询(中国)有限公司】6)方案设计文件【林同棪国际工程咨询(中国)有限公司】7) 《重庆市规划局关于渝北区悦来新城道路工程方案研究会议纪要》【重庆市规划局业务会议纪要市政字[2010]165号】8) 初步设计文件【林同棪国际工程咨询(中国)有限公司】9)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渝北区悦来新城同茂大道悦来段道路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10)重庆电力设计院关于渝北区悦来新城路网工程——同茂大道悦来段金竹湾隧道工程的复函;11) 业主提供的其他相关资料2.2 执行规范①《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②《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 F60—2009);③《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 ;④《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⑤《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⑥《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⑦《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⑧《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⑩《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⑪《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03)。
2.3设计标准①道路等级:城市主干道I级;②设计行车速度:50km/h;③设计纵坡:隧道最大纵坡2.5%,最小纵坡-0.5%;④设计抗震标准:基本烈度Ⅵ度,采取Ⅶ构造措施;⑤限界:净高H=5.0m,净宽B=13m;⑥行车方向:单向行驶;⑦行车道宽度: 3.5+3.5 +3.5m;⑧路面设计荷载:BZZ-100型标准车;⑨隧道内卫生标准:(1)一氧化碳(CO)允许浓度正常营运时为200ppm,发生交通滞留时,短时间(20min)以内,为250ppm;(2)烟尘允许浓度:正常营运时为0.0075m-1。
2.4 设计原则①隧道设计遵循“动态设计、信息法施工”原则,体现功能设计的理念。
②隧道设计遵循“少扰动、快加固、勤量测、早封闭”的小净距隧道设计原则。
③隧道设计体现对生态环境保护,洞口位置选择结合地形、地质及与环境协调、美观,贯彻“早进晚出”的原则。
④以工程类比法为主,根据新奥法基本原则和复合式衬砌的作用原理进行设计。
设计满足信息化施工的要求。
⑤与电力隧道共建段隧道采用全包防水,普通段采用半包防水,强调隧道衬砌结构的自防水功能,重视衬砌薄弱环节的防水。
2.5 初设审查意见及执行情况1、设计说明和图件中应补充左右线间距及隧道组合形式,明确支护参数是按哪种组合形式设计的。
执行情况:按意见执行。
2、平面图中应补充工程地质信息。
执行情况:按意见执行。
3、2#隧道左线出口浅埋段太长,宜缩短以节约造价。
左右洞口可以错位布置。
执行情况:经过核实为2#隧道右线出口浅埋段太长。
由于2#隧道右线出口段将已明洞形式下穿规划金山大道左连接线,且隧道路面标高低于金山大道左连接线路面标高约7m,为了确保行车视野的舒适性和确保洞口安全,将明洞延长至YK1+420处。
4、洞门立面图投影关系未表示全。
执行情况:按意见执行。
5、Ⅳ级浅埋加强段支护参数中超前小导管太长,可以调整其间距,由原来的2.4m调整为3.0m。
仰拱宜设工字钢与上部工字钢成环。
执行情况:经核实,4.5m长超前小导管,若按30°打设,水平间距2.4m,则水平搭接长度约1.5m,且超前小导管排距为钢拱架纵向间距的整数倍时,便于小导管打设和尾部固定。
类比同茂大道东段隧道,Ⅳ级围岩工字钢仰拱可不封闭。
6、建议将Ⅳ级深埋段Φ22药卷锚杆改为砂浆锚杆。
执行情况:按意见执行。
7、隧道纵断面图中宜给出BQ值各项计算指标。
执行情况:按意见执行。
8、建议将Ⅳ级浅埋加强段施工方法改为双侧壁导坑法,将Ⅳ级深埋段由台阶法改为单侧壁导坑法施工。
执行情况:参考同茂大道东段隧道目前施工方法,按审查意见将共建段Ⅳ级围岩洞口加强段开挖方式调整为双侧壁导坑法,共建段台阶法调整为三台阶法。
9、说明中对隧道下穿城市道路,且埋深较浅存在的工程问题未作评价,请补充相关说明或必要的设计图及检测要求。
执行情况:按意见补充。
10、应补充说明共建段隧道行车道下建电力隧道的必要性,从现有断面尺寸来看很不经济,建议优化断面形式或做其他方案的比选。
执行情况:按意见补充共建的必要性,断面形式经过与电力隧道设计单位反复协商,并征求业主意见,采用本次设计共建形式。
3 工程区域气象、地质条件3.1 气候特征隧道拟建区具有空气湿润,春早夏长、冬暖多雾、秋雨连绵的特点。
日最高气温43.0℃,日最低气温-1.8℃;降雨多集中在5~9月,其降雨最高达746.1mm左右,多年平均相对湿度约79%,绝对湿度17.7hpa左右。
年平均降雨日为161.3d,小时最大降雨量可达62.1mm。
主要风向为北风,全年平均风速为1.3m/s左右,最大风速为26.1m/s。
3.2 地形地貌金竹湾隧道工程沿线为构造剥蚀丘陵地貌单元,基本保持原始地貌特征,地面高程235.9~348.4m,ZK7处最高,终点处最低,沿道路纵向波状起伏,高低不一,呈现浑圆状中丘与宽缓沟槽相间分布的特征,丘陵地形总体坡角15~30º,宽缓沟槽地形总体坡角2~10º。
3.3 地层岩性隧道拟建区内上覆土层为第四系填土、粉质粘土,侏罗系砂溪庙组岩层,沿线的岩层为砂质泥岩和砂岩,其中以砂质泥岩为主。
各地层及岩性现由新到老分述如下:1) 素填土层(Q4ml):沿线素填土分布范围小,主要分布于居民地及机耕道周边,堆填时间长短不一,一般均超过10年,主要由砂、泥密块石,局部少量生活垃圾等组成,块石粒径10~200mm,含量约20%,松散~稍密。
2) 残坡积层(Q4el+dl):粉质粘土(Q4el+dl):黄褐色、局部为灰褐色。
可~硬塑状,局部表层为软塑状,干强度中等、表面和切口稍有光泽、摇震反应无、韧性中等;主要分布于沿线的沟槽及丘包的缓坡地带,斜坡地带厚度小,一般为0.30~1.50m,沟槽地带厚度为0.50~3.0m。
3)侏罗系中统砂溪庙组(J2X)砂质泥岩:褐红色,主要矿物成分为粘土矿物,泥质胶结,粉砂泥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强风化一般为1.5m,岩体破碎,呈碎块状。
中风化岩体较完整,局部岩体破碎,裂隙不发育,属软岩,为场地内的主要岩层。
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Ⅳ级。
4) 砂岩:灰色,主要矿物成份为石英、长石、云母等,细~中粒结构,中厚层状构造,泥钙质胶结,以钙质胶结为主。
强风化岩体较破碎,一般厚度为0.8m。
中风化岩体裂隙不发育,岩体较完整,岩芯呈柱状。
含泥质较重,为较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Ⅳ级。
该场地主要岩层为砂质泥岩,局部为砂岩,砂泥岩互层。
3.4地质构造与地震拟建隧道隶属龙王洞背斜西翼。
龙王洞背斜西翼岩层产状:倾向260~270,倾角35~37º,层间结合差。
发育两组构造裂隙。
J1裂隙倾向130~150︒,倾角75~85︒,裂隙面平直,延伸1~3m,裂隙宽一般2~5mm,常为砂、泥质充填; J2裂隙倾向280~300︒,倾角70~80︒,裂隙面平直,延伸2~5m,裂隙宽一般1~2mm,局部有充填,结合一般。
根据地震烈度区划图,拟建道路沿线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
3.5水文地质条件拟建隧道场地内地下水主要为上层滞水和基岩风化裂隙水,主要赋存于原始地貌谷心地带的覆土层和风化带岩层中,补给源主要为稻田储水和大气降水。
原始丘包斜坡地带排泄条件好,不利于地下水的储存,而原始沟谷地段,为雨水汇聚区。
3.6 隧道围岩评价1) 隧道左线ZK0+130~K0+220段:隧道走向与构造线正交。
拱顶覆盖层主要为粉质粘土及强、中等风化基岩;土层及强风化带岩石厚1.0~2.56m,中等风化岩层厚度约1.53~17.39m,岩性为中等风化砂岩与砂质泥岩互层,围岩级别为Ⅳ级,为浅埋隧道,左侧侧壁可能发生局部掉块,右侧侧壁稳定。
K0+220~K0+635段:隧道走向与构造线正交。
拱顶覆盖层主要为粉质粘土及强、中等风化基岩;土层及强风化带岩石厚1.0~5.01m,洞顶中等风化岩层厚度约17.39~50.14m,岩性为砂岩及砂质泥岩互层,其中K0+220~K0+356及K0+420~K0+635段以砂质泥岩为主,夹薄层砂岩,K0+356~K0+420段为砂岩。
隧道围岩为Ⅳ级,为深埋隧道。
左侧侧壁有可能沿组合结构面发生局部掉块,右侧侧壁稳定。
K0+635~K0+725段:隧道走向与构造线正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