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类--中药鉴定

合集下载

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学专业知识一之中药鉴定考点复习(七)

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学专业知识一之中药鉴定考点复习(七)

3.动物药、矿物药考点专题 247种中药,242张彩图一、动物药 一、动物药 经典考点:常用动物类中药药用部位 1.干燥全体:水蛭、全蝎、蜈蚣、斑蝥、土鳖虫、虻虫、九香虫 2.除去内脏的动物体:地龙、蛤蚧、乌梢蛇、蕲蛇、金钱白花蛇 3.动物体某一部分:角、鳞甲、骨、贝壳(石决明、牡蛎、海螵蛸)、脏器(哈蟆油、鸡内金、紫河车、刺猬皮等) 4.生理产物:分泌物(麝香、蟾酥、熊胆粉、虫白蜡、蜂蜡)、排泄物、其他(蝉蜕、蛇蜕、蜂蜜、蜂房) 5.病理产物:珍珠、僵蚕、牛黄、马宝、猴枣、狗宝 6.某一部分的加工品:阿胶、鹿角胶、鹿角霜、龟甲胶、血余炭、水牛角浓缩粉 重点动物药 地龙:第14~16环节为生殖环带,较光亮(白颈),有雄生殖孔、受精囊孔2对,以条大、肥厚、不碎、无泥土者为佳 水蛭:蚂蟥水浸后可见黑色斑点排成5条纵线,两端各具一吸盘。

水蛭长2~5cm。

以体小、条整齐、黑褐色、无杂质者为佳 全蝎:有螯肢和钳状脚须,形似蟹螯,后腹部尾状,末节有锐钩状毒刺,以完整、色绿褐、身干、腹中杂质少者为佳 蜈蚣:22个环节,步足多,以条大、完整、头红、足红褐腹、腹干瘪者为佳 土鳖虫:呈扁平卵圆形,背面紫褐色,有光泽,无翅,以完整、色紫褐、腹中内容物少者为佳 斑蝥:鞘翅黑色,有3条黄色或棕黄色的横纹,以个大、完整、颜色鲜明、无油败气味者为佳 蛤蚧:背部有斑点,足趾底面具吸盘,以体大、肥壮、尾粗而长、无虫蛀者为佳 龟甲:背甲拱状、腹甲板片状,以略带血迹、身干、个大、无残肉、洁净者为佳 鳖甲:背甲两侧有对称肋骨各8条,伸出边缘,以块大、甲厚、无残肉、洁净、无腐臭者为佳 石决明、牡蛎、海螵蛸:贝壳 珍珠:具特有彩色光泽,破碎面层纹,以纯净、质坚、有彩光者为佳(海珠广东,淡珠浙江) 僵蚕:表面有白霜状气生菌丝,足8对,断面有丝腺环4个,以条粗、质硬、色白、断面光亮者为佳 蟾酥:团蟾酥断面棕褐色,味初甜有麻舌感,粉末嗅之作嚏。

[执业药师考试]常见中药的鉴别(动植物中药鉴定)

[执业药师考试]常见中药的鉴别(动植物中药鉴定)

『常见中药的鉴别』一、『动物类中药的鉴别』1.蜂蜜贮久或遇冷析出的白色颗粒状结晶,其成分是:葡萄糖。

2.粉末嗅之作嚏,断面沾水,即呈乳白色隆起的药材是:蟾酥。

3.呈扁平长条形,全体共22 个环节,从第二节起,每体节两侧有步足一对的药材是:蜈蚣。

4.《中国药典》规定,应测定相对密度的药材是:蜂蜜。

5.具有“剑脊”和背鳞行数成双性状特征的药材是:乌梢蛇。

6.有“挂甲”性状的中药是:牛黄。

7.对比记忆(1)原动物属于螳螂科的药材是:桑螵峭。

(2)原动物属于芫青科的药材是:斑蝥。

(3)原动物属于鲍科的药材是:石决明。

(4)原动物属于壁虎科的药材是:蛤蚧。

8.对比记忆(1)海螵蛸的药用部位是:干燥内壳。

(2)土鳖虫的药用部位是:雌虫干燥体。

(3)桑螵蛸的药用部位是:干燥卵鞘。

(4)牛黄的药用部位是:干燥胆结石。

9.对比记忆(1)呈扁片状,全身密被细鳞,背部有黄白色或灰绿色斑点,足趾底面具吸盘的药材是:蛤蚧。

(2)表面有“乌金衣”,断面具细密的同心层纹,粉末清水调和后能“挂甲”的药材是:牛黄。

(3)具有“翘鼻头”、“方胜纹”、“连珠斑”、“佛指甲”性状特征的药材是:蕲蛇。

(4)背部黑色或灰黑色,有白色环纹45~58 个,脊鳞扩大呈六角形的药材是:金钱白花蛇。

(5)长条状薄片,背部棕褐色,有白颈的药材是:地龙。

(6)两端各具吸盘的药材是:水蛭。

(7)呈扁平卵形,头端较狭,尾端较宽,背部紫褐色,有光泽,无翅的药材是:土鳖虫。

(8)略呈圆柱形,多弯曲皱缩,表面被有白色粉霜状气生菌丝的药材是:僵蚕。

10.金钱白花蛇的药材性状特征主要有:①呈圆盘状,盘径3~6cm ,蛇体直径0.2~0.4cm;②背部有黑白相间的环纹,白色环纹45-48个;③脊棱明显突起,脊鳞扩大呈六角形;④背鳞细密,通身15 行,尾下鳞单行。

11.以动物体某一部分的加工品入药的药材有:①阿胶;②鹿角胶;③血余炭;④龟甲胶。

12.羚羊角药材的性状特征有:①呈长圆锥形,略呈弓形弯曲;②类白色或黄白色,全角呈半透明,对光透视有“通天眼”;③全角有10~16 个隆起的环脊,用手握之,四指正好嵌入凹处;④角质部内有“骨塞”。

动物类中药

动物类中药
疼痛。
僵 蚕
5、蕲蛇 【来源】本品为蝰科动物五步蛇 Agkisrrodon acutus (Guenther) 的干燥体。多于夏、秋二季捕捉,剖开蛇腹,除去内脏,洗净, 用竹片撑开腹部,盘成圆盘状,干燥后拆除竹片。 【产地】主产于浙江、江西、福建等地。
蕲 蛇
【性状鉴别】药材卷曲成圆盘形,头在中央稍向上,盘径17~34cm。 头部呈三角形而扁平,鼻尖向上。背部两侧各有黑褐色与浅棕色 组成的“∧”形大斑纹24个,其中“∧”形的顶端在背中线上相 接(即24方胜纹),其中部分左右并不相接,而是交错排列。腹部撑 开有黑色类圆形的斑块(俗称念珠斑)。尾部渐细,末端呈三角形深 灰色的角质鳞片一枚。腹内壁黄白色,脊椎骨显露突起,两侧具 有多数肋骨。气腥臭,味微咸。 鉴别要点:方胜纹, 连珠斑, 佛指甲, 龙头虎口。
【性状鉴别】1、本品呈圆盘状,头盘在中间,尾细,常纳口内。 2、背部黯然或灰黑色,微有光泽,有48个以上宽均1~2鳞的白色环纹, 黑白相间,并有1条显著突起的脊棱。 3、脊棱鳞片较大,呈六角形;背鳞细密,通身1.5行;腹部黄白色鳞 片稍大;尾部鳞片单行。气微腥,味微咸。 【功能与主治】祛风,通络,止痉。用于风湿顽痹,麻木拘挛,中风 口呙,半身不遂,抽搐痉挛,破伤风症,麻风疥癣,瘰疬恶疮。
乌 梢 蛇
【功能主治】祛风,通络,止痉。用于风湿顽痹,麻木拘挛,中风口 眼歪斜,半身不遂,抽搐痉挛,破伤风,麻风疥癣,瘰疬恶疮。 4、僵蚕 【来源】 本品为蚕娥科昆虫家蚕 Bombyx mori L. 4~5龄的幼虫感染 (或人工接种)白僵菌 Beauveria bassiana(Bals.) Vuill.而致死的干 燥体。多于春、秋季生产,将感染白僵菌病死的蚕干燥。 【产地】主产于江苏、浙江、四川、广东等省。

动物类中药的真实性鉴定

动物类中药的真实性鉴定

动物类中药的真实性鉴定
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对于动物的喜爱每个人都是不相同的,有些人喜欢很常态话的动物,而有些人则是会喜欢一些比较危险的动物,但是不论是喜欢什么样的动物都是有着各自的选择。

而在中医当中,对于这些动物的药理学上的研究也是和多的,在中药当中,不单单是有很多的植物,同样动物也是属于中药材当中的一个部分。

而在近两年社会发展的过程当中,在我们的生活当中的一些疾病的种类和患病人群数量,都是在不同程度上有了提升,并且很多的疾病在对于我们的影响是很大的,而且部分疾病都是有并发症的,而且并发症对于我们身体健康的影响是不可预测的,很多的时候会危及到生命。

但是人们在这两年自身对于疾病的预防能力不断的下降,让这些很多的疾病轻易的侵入到了自身的身体里面,并且引起了很多的疾病。

而在治疗疾病的时候,很多人会选择中医,主要还是由于中医是可以根据疾病的本质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是不错的治疗方式。

而对于动物类中药的真实性鉴定很多人并不是有所了解,其实对于这些方面多少都是需要有了解的,因为不论是动物还是植物,在中医学当中,都是有着各自的要用价值,所以对于中药有一定的了解,是很有必要的。

同时在提高自身体质,和了解预防疾病的方式等等这些,都是有很大的关系的,需要得到更多的重视。

中药鉴定学——动物类中药

中药鉴定学——动物类中药

中药鉴定学——动物类中药细目一动物类中药的概述要点一药用动物的分类和植物界一样,动物界也划分为若干个等级,如门、纲、目、科、属、种,而以种为分类的基本单位。

在动物分类系统中与药用动物有关的有10门,它们是(由低等到高等):原生动物门;多孔动物门又称海绵动物门,药用动物如脆针海绵;腔肠动物门,药用动物如海蜇、珊瑚等;扁形动物门;线形动物门;环节动物门,药用动物如蚯蚓、水蛭等;软体动物门,药用动物如石决明、牡蛎、乌贼等;节肢动物门,药用动物如东亚钳蝎、蜈蚣、地鳖、南方大斑蝥等;棘皮动物门,药用动物如海参、海胆;脊索动物门,药用动物如海马、蟾蜍、乌梢蛇、黑熊、梅花鹿、林麝、牛等。

中药药用种类较多的有脊索动物门、节肢动物门和软体动物门,其次是环节动物门和棘皮动物门。

要点二动物类中药的分类按药用部位分类的常用动物类中药如:细目二动物类中药的鉴定要点一性状鉴别气:如麝香的特异香气。

味:如蜂蜜的纯正甜味,熊胆味苦回甜有清凉感等。

手试法:如毛壳麝香手捏有弹性。

手搓法:麝香仁以水润湿,手搓能成团,轻揉即散,不应粘手、染手、顶指或结块。

水试法:(1)如蛤蟆油以水浸泡可膨胀10~15倍。

而伪品在7倍以下;(2)熊胆仁投于水杯中,即在水面旋转并呈现黄线下沉而不扩散;(3)牛黄水液可使指甲染黄习称“挂甲”。

火试法:如麝香仁撒于炽热坩埚中灼烧。

初则迸裂,随即熔化膨胀起泡,浓香四溢,灰化后呈白色灰烬,无毛、肉焦臭,无火焰或火星。

要点二显微鉴别对于动物类中药,尤其是贵重或破碎的药材,除进行性状鉴别外,常应用显微鉴别其真伪。

在进行显微鉴别时,常需根据不同的鉴别对象,制作显微片,包括粉末片、动物的组织切片和磨片(贝壳类、角类、骨类、珍珠等)等。

要点三理化鉴别薄层色谱法在动物类中药的真实性鉴别中应用亦十分广泛,如熊胆、牛黄、蟾酥、斑蝥等的鉴别。

用红外光谱法对54种动物药进行的鉴别研究表明,绝大多数动物药材鉴别特征明显,稳定性、重现性均好。

动物类中药鉴定—麝香的鉴定

动物类中药鉴定—麝香的鉴定
宫廷剧明星
—麝香
宫廷剧里的麝香
结伍 语
火肆 眼 金 睛 识 麝 香
麝叁 香 的 显 微 鉴 定
麝贰 香 的 性 状 鉴 定
麝壹 香 的 来 源 鉴 定
PART 1



来源


为鹿科动物林麝、马麝或原

麝成熟雄体香囊中的干燥分

泌物。

产地
林麝:分布于新疆、西藏、青海等地。 马麝:分布于青藏高原、甘肃、云南、 四川等地。 原麝:主要分布于黑龙江、吉林、河 北等地。
传统鉴别方法
4.火烧后不应有火星和毛肉的焦臭味。 若冒烟、出现火星,灰烬为黑色者,即掺有植物性杂质; 灰烬较多、呈黑灰色并有丝臭味的即掺有动物性杂质;灰烬呈赭红色者,即为掺入
矿物性杂质; 也可用滤纸包裹,轻压,撒手后若滤纸上有油迹,则表明有油脂掺入。
SUMMARY
结语
麝香为贵重动物类中药材,具有开窍醒神,活血通经,消 肿止痛功效。在药材品质上,毛壳麝香以饱满、皮薄、有 弹性、无皮肉附着、香气浓烈者为佳。麝香仁以颗粒紫黑、 粉末色棕褐、质柔油润、香RT 2


毛壳麝香
香 的 性
呈球形、椭圆形或扁圆形,直径 3~7cm

开口面密生短毛,中央有一囊口,

另一面为棕褐色的皮膜

剖面中层皮膜银灰色且透明,内
层皮膜呈棕红色
囊内有麝香仁,有特异香气
麝香仁
1.野生者质软、油润、疏松,其中颗 粒状者习称“当门子”。 2.呈不规则圆球形或颗粒状,表面多 呈紫黑色,油润光亮,微有麻纹。 3.粉末状者多呈棕褐色或黄棕色,并 有少量脱落的内层皮膜和细毛。
柱状晶体

中药鉴定学—动物类中药(一)

中药鉴定学—动物类中药(一)
折断面不平坦,无
光泽。
石决明 Concha haliotidis
来源
性状鉴别
珍珠
来源
鲍科动物杂色鲍(九孔鲍)、皱纹盘鲍、羊鲍、 澳洲鲍、耳鲍或白鲍的贝壳。
性状鉴别
杂色鲍(九孔鲍) 呈长卵圆形,内面观略呈
耳形。表面暗红色,有多数 不规则的螺肋和细密生长线, 螺旋部小,体螺部大,从螺 旋部顶处开始向右排列有20 余个疣状突起,末端6~9个 开孔。内面光滑,具珍珠样 彩色光泽。 质坚硬,不易破碎。无臭, 味微咸。
• 天然珍珠:形较圆,平滑细腻,洁白如玉,内外一色。淡 水养殖的珍珠外形不规则,比天然品颗粒大,多为长粒状, 带有瘤结,光泽弱,断面中央有异物。
性状鉴定
• 淡水养殖珍珠-不规则的球形或长圆形,表面光泽较弱。
显微鉴别
磨片在暗视野中可见 到珍珠的特有彩光。 一圈圈的具有红、橙 、黄、绿、青、紫色 虹彩般的光泽,称为 “珍珠虹光环”。“ 珍珠结构环” 与“ 珍珠虹光环”为珍珠 特有特征,可与任何 伪品相区别。
动物药类中药
中药鉴定学
按药用部位动物药可分为
①全动物类:水蛭、地龙、全蝎、土鳖虫、斑蝥、 海龙、海马、金钱白花蛇、蕲蛇、乌稍蛇、蛤蚧; ②角骨类:鹿茸、鹿角、羚羊角、龟甲、鳖甲; ③贝壳类:牡蛎、石决明、珍珠母; ④脏器类:蛤蟆油、熊胆、紫河车、鹿鞭、鹿胎; ⑤生理或病理产物:珍珠、牛黄、僵蚕、蝉蜕、蛇 蜕、马宝; ⑥分泌物或排泄物:麝香、蟾酥、五灵脂; ⑦加工品:阿胶、鹿角胶、鹿角霜、血余炭等。
若属名改变,在原定名人姓氏外加括号表示,一般不写人名。 如有亚属,则亚属名放在属名之后,并加括号。
动物类中药的鉴定
• 性状与经验鉴别法
• 天然牛黄能“挂甲”,麝香有手搓、针刺、火烧、水试等鉴别方法。水试, 火试。

动物类中药鉴定技术(精)

动物类中药鉴定技术(精)

(三)性状鉴定注意点 1.全蝎的头胸部与前腹部呈扁平长 椭圆形,后腹部呈尾状,皱缩弯曲。 2.头胸部呈绿褐色,前面有1对短 小的螯肢及1对较长大的钳状脚须,形 似蟹螯,背面有梯形背甲,腹面有足4 对,均为7节,末端各具2爪钩。 后 3.前腹部由7节组成,背面绿褐色。 腹 4.后腹部棕黄色,6节,末节有锐 部 钩状毒刺。 5.体轻,质脆易断。气微腥,味咸。 头 胸 部
动物类药材鉴定技术
动物类药材(学习目标)
• 掌握全蝎、鹿茸的来源、主产地、性状 特征、功效。 • 熟悉全蝎、鹿茸的化学成分。
动物类药材
含义:动物药入药用动物全体、动物某一部分、 动物内脏、动物生理产物、动物病理产物、动物分 泌物、动物排泄物、动物加工制品等。 动物类药物的鉴定,主要应用性状鉴定、显微
前 腹 部
全蝎药材
动物类药材(全蝎)
(四)化学成分
含蝎毒素,为一种含碳、氢、氧、氮、硫元素的毒性蛋白。
近年,从蝎毒素中分离出抗癫痫肽(缩氨酸)。
(五)功效与主治
功效:息风止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主冶:小儿惊风、抽 搐痉挛、半身不遂、破伤风、面神经麻痹、脑血管痉挛、淋巴结结 核、疮疡肿毒等。注意:本品有毒。用量3~6g。研末吞服,每次 0.6~1g。外用适量。
动物类药材(鹿茸)
(一)来源 鹿科动物梅花鹿Cervus nippon Temminck或马鹿C. elaphus Linnaeus的雄鹿未骨化密生茸毛的幼角。前者习称“花鹿茸”,后 者习称“马鹿茸”。
梅花鹿
马鹿
动物类药材(鹿茸)
(二)产地与采制 花鹿茸主产于吉林、辽宁、河北。马鹿茸主产于黑龙江、吉林、 内蒙古、新疆、青海。 1.锯茸 雄鹿从第三年开始锯茸,夏、秋二季锯取鹿茸。锯下之茸须立 即加工。先洗去茸毛上不洁物,并挤去一部分血液,锯口处用线绷 紧固定于架上,放入沸水中烫炸3~4次(锯口朝上露出水面),每 次15~20秒钟,使茸内血液排出至锯口处冒白沫,嗅之有蛋黄气味 为止。然后晾干,次日再烫炸数次,风干或烤干。 2.砍茸 用于生长6~10年的老鹿、病鹿。将鹿头砍下,再将鹿茸连脑 盖骨锯下,除尽残肉,绷紧脑皮,如上法反复烫炸,晾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蛤蚧伪品:壁虎科动物壁虎等多种类似蛤蚧的动物 加工品。系除去或者未除去内脏的干燥全体。 • 与正品的主要不同点:有的前足4趾,后足5趾;有
的前后足均有4趾;有的虽然前后足都有5趾,但足
趾无吸盘;个别趾有吸盘者,吻鳞与鼻孔相切。
蛤蚧伪品—壁虎
蛤蚧伪品—变色树蜥
蛤蚧伪品—红檑疣螈 蛤蚧伪品—睑虎

• 来源:本品为蝰科动物五步蛇的干燥体。 • 产地:主产于浙江、广东、广西等地。 • 采制:多于夏、秋两季捕捉,剖开蛇腹,除去内脏,盘成圆 盘状,干燥后除去竹片。
五步蛇
• 形态 呈圆盘状,盘径17-34cm,体长可达2m;头在中 间稍向上,呈三角形而扁平,口大,习称“龙头虎 口”;吻端向上,习称“翘鼻头”;上颚有管状毒牙, 尖锐中空;腹部撑开或不撑开,腹内壁黄白色,脊椎 骨的脊突较高,呈刀片状上突,前后椎体下突基本同 形,为弯刀状,向后倾斜, 尖端明显超过椎体后隆面。 两侧具有多数肋骨;尾部骤 细,末端有三角形深灰色的 角质鳞片1枚,习称“佛指 甲”。
( 五 ) 生理病理产物 珍珠、蟾酥、牛 黄、麝香、僵蚕、五灵脂、夜明砂、 白丁香、蝉蜕、蛇蜕、蜂房、蜂蜜、 马宝、狗宝等。 ( 六 ) 加工品 阿胶、鹿角胶、鹿角霜、 鳖甲胶、龟甲胶、水牛角浓缩粉、 血余炭、人工牛黄等。
常见动物类中药


• [来源] 水蛭科动物蚂蟥、水蛭或柳叶蚂蟥的干燥体。 • [产地] 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 • [采制] 夏秋两季捕捉,用沸水烫死或石 灰、草木灰闷死,洗净,晒干或微火烘干。
动物类中药
[分类] • 按药用部位常将动物类中药分类如下: (一)全动物类 水蛭、地龙、全蝎、 蜈蚣、土鳖虫、斑蝥、红娘子、青 娘子、海龙、海马、金钱白花蛇、 蕲蛇、乌梢蛇、蛤蚧等。
( 二 ) 角骨类 鹿茸、鹿角、羚羊角、 水牛角、龟甲、鳖甲、豹骨、穿山甲 等。 ( 三 ) 贝壳类 牡蛎、石决明、蛤壳、 珍珠母、瓦楞子、海螵蛸等。 ( 四 ) 脏器类 哈蟆油、熊胆、鸡内金、 紫河车、桑螵蛸、海狗肾、鹿鞭、鹿 胎等。
银环蛇
• 形态:圆盘状,盘径3-6cm,蛇体直径0.2-0.4cm;头盘在 中间,尾细,常纳口内,口腔内上颌骨前端有毒沟牙1
对,鼻间鳞2片,无颊鳞,上下唇鳞通常各为7片。
• 表面:背部黑色或灰黑色,有45-58个白色环纹,黑白相间,
白环纹在背部宽1-2行鳞片,向腹面渐增宽,黑环纹宽3-5
片鳞片;背正中明显突起1条脊棱,脊棱鳞片较大,为六角 形,背鳞细密,通身15行;腹部黄白色鳞片稍大;尾下鳞 单行。内表面黄白色。 • 气味:气微腥,味微咸。
• 形态:呈扁片状,头颈部和躯干部长9-18cm,头颈部约占 1/3,腹背部宽6-11cm ,尾长6-12cm,头略呈扁三角状, 两眼多凹陷成窟窿,口内有细齿,生于颚的边缘,无异型 大牙。吻部半圆形,吻鳞不切鼻孔,与鼻鳞相连,上鼻鳞 左右各1片,中间被额鳞隔开,上唇鳞12-14对,下唇鳞 (包括颏鳞)21片。腹背部呈椭圆形,腹薄,脊椎骨及两 侧勒骨突起。四足均具五趾,趾间仅具蹼迹,足趾底有吸 盘。尾细而坚实,微现骨节。 • 表面:头、背部灰黑色或银灰色,有黄白色或灰绿色斑点 散在或密集成不显著的斑纹;尾与背部颜色相同,有6~7 个明显银灰色环带。全身密被圆形或多角形微有光泽的细 鳞。 • 气味:气腥,味微咸。
• •
伪品
掺假的水蛭为水蛭腹部灌入水泥浆等以增重
与正品水蛭的主要不同点:质地沉重,药材饱满鼓 起,敲断可见异物露出
• 习惯认为:水蛭以条整齐、黑褐色、
无杂质者为佳。
全蝎
• [来源] 钳蝎科动物东亚钳蝎的干燥体。 • [产地] 全国大部分地区有产。 • [采制] 野生蝎仲春至初秋捕捉,以清明至谷雨前后捕 捉者称春蝎,夏较多称“伏蝎”。 饲养者秋季捕捉, 捕捉后浸清水中,待其腹内泥土吐出,死后捞出,沸水 煮至身挺腹硬,脊背抽沟,捞出洗净,晾干或微火炕干, 即 “清水蝎”;“盐水蝎”加工基本同上,但浸煮时 加食盐。煮时搅拌宜轻,以免碎断。

• [来源] 蚕蛾科昆虫家蚕 的4-5龄的幼虫感染(或 人工接种)白僵菌致死的 干燥体。 • [产地] 主产于江苏、浙 江、四川等省。 • [采制] 自然病死者于夏 初或者晚秋采收。将感染 白僵菌病死的僵蚕晒干或 微火烘干。

• 形态 略呈类圆柱形,多 弯曲而 皱缩,长2-5cm,直 径0.5- 0.7cm,头部较圆; 体腹面有足8对,呈突起状, 中部4对明显;体节明显, 尾部略呈二歧状。 • 表面 头部黄棕色,体灰 黄色,被有白色粉霜。 • 质地 质硬而脆,易折断。 • 断面 平坦,外层白色, 显粉性,中间有亮棕色或亮 黑色的丝腺环4个,习称 “胶口镜面”。 • 气味 气微腥,味微咸。
全蝎
蝎尾
头胸部
伪品:掺假的全蝎来源为在全蝎腹部注入各种 增加重量的物质,常有稀泥浆、鸡蛋清等,蒸 后晾干;或加入过量的盐。 与正品全蝎的主要不同点:全蝎腹部饱满鼓起, 质地沉重,折断可见异物露出;或见表面盐粒 较多。


少棘巨蜈蚣
• [来源] 蜈蚣科动物少棘巨蜈 蚣的干燥体。 • [产地] 主产于湖北、浙江、 江苏等省。 • [采制] 春夏两季捕捉。先用 沸水烫死,再用竹片插入头 尾,绷直,干燥。或再用竹 板扎成板状,10条或50条为1 板。
蚂蟥
• 形态 扁平纺锤形,由多数环 节组成,长2-12cm,宽0.12cm;背部稍隆起,腹面平坦; 前端略尖,后端钝圆;两端各 具一吸盘,前吸盘不显著,后 吸盘较大。 • 表面 背部黑褐色或黑棕色, 用水浸后可见黑色斑点排成5 条纵纹;两侧及腹面为棕黄色。 • 质地 质脆,易折断。 • 断面 断面胶质状,有光泽。 • 气味 气微腥。
• 大海马 长11cm以上;中海马 长7cm以上;小海马 长5 cm以上
• 说明:其长度标准是由眼的顶骨处起痛脊量至脊末翅处脊 与尾的分歧点上的长度。


参环毛蚓
• 来源:为钜蚓科参环毛蚓、通俗 环毛蚓、威廉环毛蚓或节盲环毛 蚓的干燥体。前一种习称“广地 龙”,后三种习称“沪地龙”。 • 产地: 广地龙产广东、广西、福 建;沪地龙产上海、江苏、浙江。 • 采制: 广地龙春至秋季捕捉,沪 地龙夏季捕捉,及时剖开腹部, 除内脏及泥沙,洗净,晒干或低 温干燥。
• 表面 背部两侧有黑褐 色或浅棕色组成的V形大 斑纹17-25个,其V形的 顶端与背中线相连接, 习称“方胜纹”,有的 左右不相接,呈交错排 列;腹部灰白色,鳞片 较大,有黑色类圆形的 斑点,习称“连珠斑”。 • 气味 气腥,味微咸
方胜纹
念 珠 斑
伪品
1 为同科蝮蛇、烙铁头等蛇的全体;或用食用蕲蛇去掉 的头尾,贴在去头皮尾的杂蛇身上,定形干燥而成。 与正 品蕲蛇的主要不同点:表面纹理与正品不同,没方胜纹、连 珠斑等特点。
地鳖
冀地鳖
特征 长2.2-3.7 cm,宽1.4-2.5cm;背部黑棕 色,通常在边缘带有淡黄褐色斑块,每个斑块上 有一小点。
冀地鳖 冀地鳖


• [来源] 芫青科昆虫南方大斑蝥或黄黑小斑蝥的干燥体。 • [产地] 全国大部分地区有产。 • [采制] 7-9月,清晨露未干,斑蝥翅湿不能起飞时,带手 套捕捉(避免刺激皮肤)或用蝇拍打落,用竹筷夹入容器
• 来源:蛙科动物中 国林蛙雌蛙的干燥 输卵管。 • 性状: • 呈不规则块状,表 面黄白色,呈脂肪 样光泽。摸之有划 腻感,在温水中浸 泡体积可膨胀10-15 倍。


蛤蚧
• 来源:本品为壁虎科动物蛤 蚧的干燥体。 • 产地: 主产于广西、云南、 广东等省。 • 采制: 野生者多在5-9月捕 捉;家养者全年可以捕捉。 除去内脏,拭净,不可水洗, 用竹片撑开,缠尾,使全体 扁平顺直,低温干燥。


• •
广地龙 形态 呈长条状薄片,弯曲, 边缘略卷。全体具环节。第 14-16环节为生殖带,习称 “白颈”,较光亮。体前端 稍尖,尾端钝圆,刚毛圈粗 糙而硬,色稍浅。 表面 背部棕褐色至紫灰色, 腹部浅黄棕色 质地 体轻,略呈革质,不 易折断 气味 气腥,味微咸。
蝉 蜕
• 来源:蝉科昆虫黑蚱的若虫羽化时脱落的皮壳。
蛤蚧伪品—蜡皮蜥
蛤 蚧 伪 品 石 龙 子
蛤 蚧 伪 品 喜 山 髭 蜥

蛤蚧伪品—马鬃蛇
蛤蚧伪品—山溪鲵
金钱白花蛇
• 来源: 本品为眼镜蛇科动物银环蛇的幼蛇干燥体。 • 产地: 主产于广东、广西。 • 采制: 夏、秋捕捉,剖开蛇腹,去内脏,擦净血迹,乙醇 浸泡处理后盘成圆盘形,竹签十字形交叉穿过蛇体固定,干 燥。
金环蛇与银色水蛇的拼接品
金钱白花蛇的伪品
渔游蛇
涂漆银色水蛇
银色水蛇
习惯认为:金钱白花蛇以头尾齐全、内色黄白、盘径小者为佳。
金钱白花蛇性状鉴别歌诀
幼蛇圆盘如古钱,头在中央尾口衔。
背部棱角黑棕色,头比身粗长方圆。
鳞片黑白横节环,黑白相间黑色宽。 腹部黄白鳞片大,气味微腥又微咸。

三 斑 海 马


克 氏 海 马
刺海马
大海马
三 斑 海 马 小海马
伪品-搀假海马
在海马腹中掺入各种增 加重量的物质,常有水泥、 面粉、石蜡等
与正品海马的主要不同点 质地特别沉重,腹部鼓起, 砍断可见异物露出
掺伪海马
• 习惯认为:海马以体大、坚实、头尾齐全者为佳。
• 规格等级:主产地广东省将海马商品分为大、中、小三等。
• 形态 头胸与前腹部呈扁平长椭圆形,后腹部尾状,皱缩弯 曲,完整者体长约6cm。头胸部前面有1对短小螯肢及1对较 长大钳状螯夹,背面覆有梯形背甲,腹面有足4对,均7节, 末端各具2爪钩;前腹部由7节组成,7节色深,背甲上有5 条隆脊线;后腹部(蝎尾)6节,节上均有纵沟,末节有锐 钩状毒刺。
• 表面 头胸部呈绿褐色,背面绿褐色,后腹部 (蝎尾)棕黄色。 • 质地 质脆,易折断。 • 气味 气微腥,味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