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机载光电红外成像系统

合集下载

光电成像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光电成像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光电成像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一、引言光电成像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中极具前景和广泛应用的一种技术。

它可以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使得我们可以在电子设备上直接对照片、视频等进行数字处理和分析。

从极小的图像到广泛的遥感应用,都需要光电成像技术的支持。

本文将介绍光电成像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二、光电成像技术的分类光电成像技术包括红外成像技术、夜视成像技术、超声成像技术、激光成像技术等多种类型。

1. 红外成像技术红外成像技术是将远红外、中红外、近红外等光谱区域的热辐射能转化成彩色电子图像、视频或其他视觉信息的过程。

这种技术广泛应用于医疗、运输、安全、战术和工业等领域。

红外成像技术可分为主动与被动两种。

主动红外成像利用传感器内嵌的激光器,主动探测和照射目标,通过反射、散射等反应来获取图像。

被动红外成像则利用目标本身所发出的红外辐射来获取图像。

2. 夜视成像技术夜视成像技术也可以称为低光成像技术,是对光弱状况下的光线进行捕捉和放大,使其达到肉眼可见。

常见的夜视成像设备包括红外线(IR)成像、微光成像和热成像三种技术。

光弱成像技术回避了传统照明方法在夜间暴露我们的位置,保障了夜间暗处的监控安全。

3. 超声成像技术超声成像技术是利用人体组织对声波的反射和吸收的转换,获取有用的信息的技术。

医学领域是超声成像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

除了医学,超声成像还被广泛应用于工程、军事、地质勘探等领域中。

4. 激光成像技术激光成像技术是指通过氢氦激光束向外辐射物体,使物体自然发出大量散射光进行成像技术,这种技术又称为散弹成像技术。

激光成像技术应用更为现代化,构建高效、智能的自动驾驶汽车、无人机、无人机等。

三、光电成像技术的应用它不仅逐渐成为了军事领域的主流技术,也逐渐广泛应用于医学、科学研究、文化遗产保护、工业制造、智能交通、航空航天、环境监测和农业等行业。

1. 光电成像技术在医学上的应用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医学在各种手术和治疗过程中广泛应用光电成像技术。

红外成像系统

红外成像系统

目录一、概论 (11、热像仪构成 (12、热成像功能: (13、热成像技术的优点 (14、红外成像阵列与系统分类 (15、热成像技术的划代 (16、典型技术特点 (27、制冷红外成像阵列与系统的发展 (47、非制冷红外成像阵列与系统的发展 (48、红外成像探测器的发展趋势 (5二、工作原理与结构 (51、串扫型热像仪 (62、并扫型热像仪 (73、串并扫型热像仪 (8四、常见的光机扫描机构 (91、旋转反射镜鼓做二维扫描 (92、平行光路中旋转反射镜鼓与摆镜组合 (103、平行光路中反射镜鼓加会聚光路中摆镜 (104、折射棱镜与反射镜鼓组合 (115、会聚光路中两旋转折射棱镜组合 (126、两个摆动平面镜组合 (12五、热成像系统基本技术参数 (121、光学系统的通光口径0D 和焦距0f (122、瞬时视场角α、β (123、观察视场角H W 、V W (134、帧时f T 和帧速∙F (135、扫描效率η (136、滞留时间d τ (13六、红外成像系统综合性能参数 (141、噪声等效温差NETD (142、最小可分辨温差MRTD (153、最小可探测温差MDTD (18红外成像系统一、概论能够摄取景物红外辐射分布,并将其转换为人眼可见图像的装置,就是红外热成像系统(简称热像仪。

实现景物热成像的技术称为热成像技术。

1、热像仪构成✓接收和汇聚景物红外辐射的红外光学组件;✓既实现红外望远镜大视场与红外探测器小视场匹配,又按显示制式的要求进行信号编码的光学机械扫描器(当使用探测元数量足够多的红外焦平面探测器时,光学机械扫描器可以省去;✓将热辐射信号变成电信号的红外探测器组件;✓对电信号进行处理的电子学组件;✓将电信号转变成可见光图像的显示器;✓进行信号处理的算法和软件。

2、热成像功能:✓将人眼的观察范围扩展到光谱红外区;✓极大地提高人眼观察的灵敏度;✓获得了客观世界与热运动相关的信息。

3、热成像技术的优点✓环境适应性优于可见光,尤其是在夜间和恶劣天候下,具有较好的穿透烟雾和尘埃的能力;✓隐蔽性好,比雷达和激光探测安全且保密性强,不易被干扰;✓识别伪装目标的能力优于可见光,具有较强的反隐身能力;✓具有较远的作用距离;✓与雷达系统相比,体积小,重量轻,功耗低。

红外成像仪原理

红外成像仪原理

红外成像仪原理
红外成像仪是一种通过红外辐射探测和成像的设备。

其原理是利用物体发出的红外辐射来获取目标物体的图像信息。

当物体被加热时,其分子和原子会产生热运动,从而产生红外辐射。

红外成像仪利用此辐射,并将其转换成电信号,然后将其转化为热图像,从而实现对物体的探测和成像。

红外成像仪主要由红外探测器、光学系统和图像处理系统组成。

红外探测器是核心部件,其中最常用的是热电偶探测器和半导体探测器。

当红外辐射通过光学系统到达红外探测器时,探测器会将辐射转换为电信号。

然后,电信号经过放大和处理后,可以得到目标物体的热图像。

最后,通过图像处理系统对热图像进行处理,得到清晰的红外图像,这样可以实现对目标物体的探测和成像。

红外成像仪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例如军事、安防、消防、航空等。

在军事上,可以用于探测和追踪敌方目标;在安防中,可以用于夜视、监控和边境防控;在消防中,可以用于发现和定位火灾;在航空上,可以用于检测飞机表面的温度变化等。

通过红外成像仪,可以实现对红外辐射的探测和成像,为各个领域的应用提供有效的支持。

机载光电成像系统技术研究

机载光电成像系统技术研究

机载光电成像系统技术研究机载光电成像系统是一种以机载设备为载体,利用光学和电子技术对地面目标进行高精度成像和测量的技术系统。

该技术是军事、民用等领域进行侦察、监测、测绘、战术指挥等方面不可缺少的技术手段之一。

本文将从成像机理、系统组成、发展历程等方面分析机载光电成像系统的技术。

一、成像机理机载光电成像系统以光学技术为基础,利用材料的反射、折射、透过等性质,捕获目标的光线信息,通过成像平面转换为电信号,最终显示出总体的成像效果。

成像机理包括光学传递、光电转换、图像处理等过程。

光学传递是机载光电成像系统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光学组件将光线沿着预期的传输路径传递到成像平面。

光学组件包括镜头、稳像器等,能够有效拍摄到清晰的目标图像。

光电转换是光学图像转化为电子信号的过程,通过感光材料、变换器等将光学信号转化为电子信号,并存储或传输到计算机进行后续处理和分析。

图像处理是将成像信号处理为最终的图像结果,通过数学分析、滤波技术、图像增强等手段对信号进行处理,得到更加清晰、准确的目标图像。

二、系统组成机载光电成像系统的组成包括光学部分、电子部分、稳像部分等,下面主要分别介绍各部分的作用和特点。

光学部分是机载光电成像系统中起到抓取目标光线信息的部分,主要包括镜头、偏振片、滤波器等。

其中镜头是关键组件,直接影响成像效果,常用的镜头有定焦镜、变焦镜等。

电子部分主要用来将捕获的光线信息转化为电信号,常用的电子部件包括感光器件、A/D转换器、SDRAM等,完成光电转换和信号存储等功能。

其中,CCD和CMOS成像器件是机载光电成像系统中经常用到的两种感光器件,两种器件对成像质量和实时性能都有较好的表现。

稳像部分是机载光电成像系统中确保成像平稳稳定的重要部分,通常采用陀螺仪或电控陀螺等技术,能够有效消除机载振动、气流流动等因素对成像质量的影响。

三、发展历程机载光电成像系统技术的发展可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初期,当时诞生了以U-2飞机和KH-4型卫星镜头为代表的高空大范围监听系统。

光电探测与制导技术在机载成像系统中的应用与展望

光电探测与制导技术在机载成像系统中的应用与展望

第36卷,增刊红外与激光工程2007年9月、/b1.36Suppl e m e nt I n6麓r l ed and I。

ase r E ngi ne er i n2Sep.2007光电探测与制导技术在机载成像系统中的应用与展望丁全心,刘华(中航一集团洛阳电光设备研究所,河南洛阳471009)摘要:机载装备的现代化对先进机载成像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现设想一代、预研一代,研制一代的系统顶层设计理念刻不容缓。

研究了国际光电探测与制导技术的历史进程、技术分析和阶段研发成果。

重点分析了红外探测在机载装备中的应用现状;简述了精确制导技术在机载装备领域中的影响作用。

探讨了该领域的应用前景,从而阐述了系统装备,特别是2l世纪标志性装备一分布孔径系统(D A S)研发的新战略。

主要涉及战术应用、研发定位分析,系统项层布局的考虑,核心系统构型、重要支撑理论和关键技术等等方面。

给出了应对挑战的建议。

关键词:光电探测;机载装备;战略规划中圈分类号:T N2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2276(2007)增(探测与制导).0007.08 Per s pect i ve on phot oel ect ri c det ect i on cont r川and gl l i de t e chni que●●●●●●10r al r bom e l m agl ng syst e m sD I N G Q uan—xi n,L I U H ua∞】oy锄g妇dm钯of团cc∞一。

砸cal EqI l i pⅡ啪t ofAⅥC,hoyan9471009,C h蛐A bst r凇t:M or e es sent i a l of11i ghe r qual i t y of ai r bom e i I n agi l l g syst cmi m pr o V es w i t l lⅡl e pr o gr es s i onof吐l e m odem aer i al i ndust巧.Sys t em i d ea on l i nks t o i m agi ne,r esear ch aI l d deV elpi ng i s no ti I Ile t o del ayB a se on t量l e t l i st oⅨt c℃t l IIi que aI l d st I l d i ed pr odu ct s of i nt em at i onal phot oel ect r i c det e c矗on con昀l aI l dgIl i de t echni que,i nf渤.ed det ec t i on eng i neer i ng appl i ed on础.bore i Ina gi ng syst em s i s em phasi z ed.A nda cc u r a t e c ont r ol aI l d gui de is bri e fe d.Per spe ct i V e on tl li s dom ai n i s di s c us s ed,e s pe c i a l l y ondi st r i bu硼a pe rc ur e sys t em(D A S),t he r epre se nt a t i V e pr ot ot),pe i n21st ce nt I l r y'i s s nl di ed on t ac t i cs,syst em desi gn,m ai nl y confi gu枷on,support t echni q ue aI l d probl em觚d so on.W hat’s m or e,som e advi ces ar e pr ovi ded t o ans w er new ch al l en ges.K eywor ds:f,ho妣l ect ri c dct ect i on;A eI i al ai r ebom e;S位at e舀c pr o争aI:nI I l i ngO引言机载成像系统的顶层设计与研发,代表了新一代先进光电系统科学与技术的尖端水准。

红外成像系统简介

红外成像系统简介

THANKS FOR WATCH时监测
实时红外成像技术能够实现快速的目标物监测,及时发现异常情 况,提高预警和响应速度。
动态跟踪
实时红外成像技术能够实现动态跟踪,对移动目标进行连续监测, 提高跟踪精度和实时性。
促进智能化应用
实时红外成像技术能够与人工智能等技术相结合,实现智能化应 用,提高红外成像系统的应用价值。
性能指标
电源效率、稳定性、可靠性等。
03 红外成像系统的特点
穿透烟雾和灰尘的能力
01
由于红外线波长较长,能够较好 地穿透烟雾和灰尘,因此在火灾 、烟雾等场景中,红外成像系统 能够清晰地观测到目标。
02
在工业领域,红外成像系统也常 用于检测设备运行时的温度异常 ,穿透工厂内的烟尘和气体。
夜间或低光环境下的观测能力
红外成像系统简介
目 录
• 红外成像系统概述 • 红外成像系统的组成 • 红外成像系统的特点 • 红外成像系统的优势与限制 • 红外成像系统的未来发展
01 红外成像系统概述
红外成像系统的定义
红外成像系统是一种能够接收并处理 红外辐射的设备,通过将红外辐射转 换为可见光图像,实现对目标物体的 非接触式检测和识别。
红外成像系统不受光照条件限制,能够在夜间或低光环境下 正常工作,观测目标。
在军事侦察、野生动物研究等领域,红外成像系统是不可或 缺的工具,能够在黑暗中捕捉到目标的热辐射。
对温度变化的敏感性
红外成像系统通过测量目标发射的红外辐射来感知温度变化,因此对温度变化非常 敏感。
在医疗领域,红外成像系统可用于检测人体病变部位的温度异常,如乳腺肿瘤等。
工作原理
基于热电效应或光电效应, 将红外辐射转换为电信号。
性能指标

面向先进机载光电系统的分布式红外目标动态仿真系统

面向先进机载光电系统的分布式红外目标动态仿真系统

图l红外目标场景模拟示意图
3系统方案
为提高半实物仿真的实时性、逼真性和置信度,提出了分布式红外目标动态仿真系统采用实时网络技术和动态的红外目标场景投影技术,该系统主要包括实时仿真控制网络子系统、红外动态场景投影仪、图形工作站、三轴转台等4个部分,如图2。

图2分布式红外目标动态仿真系统组成框图
3.1实时仿真控制网络子系统‘
实时仿真控制网络子系统负责控制其他节点并运行多种环境仿真程序。

由于分
面向先进机载光电系统的分布式红外目标动态仿真系统
作者:胡磊力, 车宏, 丁全心
作者单位:洛阳电光设备研究所,河南,洛阳,471009
本文链接:/Conference_6437856.aspx
授权使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bjhkht),授权号:360278cb-5529-4ae5-8086-9e38009d191b
下载时间:2010年11月24日。

机载红外搜索跟踪系统(IRST)综述

机载红外搜索跟踪系统(IRST)综述

I RST 系统9特别是早期的第一代I RST9严格的讲
不是成像系统o一般采用工作在3 !5 "m 的中波器件探 测目标辐射o由于空中背景相对地面背景来说比较简单9
1 )抗干扰\抗隐身能力强9隐蔽性好o
可以把目标作为热点与背景分开9对目标进行搜索和跟
现代各种类型的作战飞机都把发展机载电子战技 踪sFLI R 传感器大都采用工作波长在8 !14 "m 的长波器 术和隐身技术放在突出位置9采用有源探测方式的机 件9探测目标和地面背景的温差成像o飞行员通过图像完
国外战斗机主要I RST 应用情况见附表1 9下面就 国外典型机载I RST 作一介绍G
表1 "国外典型机载红外搜索跟踪系统情况""Tab1e 1 "Typica1 I RST abrOad
型号名称
工作波段及 制造厂商
探测部位
搜索范围
探测距离
配装机种
用途
美国休斯 方位 65
AN AWG-9 3 .5 !4 .8 "m
3 "机载I RST 的发展历程与装备现状
3 .1 "机载I RST 系统的发展历程 机载I RST 的研制始于上世纪50 年代9成熟于80
14
年代9在80 年代末90 年代初大量装机使用o从系统 水平及所采用的技术来看9机载I RST 的发展可大致 划分为3 个阶段:
五六十年代的发展可以归纳为第一阶段o世界上 第一个机载I RST 系统是美国在50 年代中期为F-104 飞机研制的o系统采用单元硫化铅 (PbS )为光敏元 件9只能接受发动机尾喷口的红外辐射o由于探测距 离近9很快就随 F-104 飞机一起退役o在60 年代9美 国麦克 唐纳公司(Mc DOnna1 )为美国海军 F-4B 飞 机研制的 R1137/AAA-4 型 机 载 红 外 搜 索 跟 踪 系 统 (I RSTS)堪称这一阶段的代表o系统安装在机头下 方9工作波段3 !4 .5 "m9系统采用两个光伏型单元锑 化铟 (I nSb )器件9一个矩形探测器用于目标搜索9一 个圆形探测器用于目标跟踪9对发动机尾喷口探测距 离大于30 k m9对高空高速目标具有全方位探测能力o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先进机载光电红外成像系统目前,光电/红外成像系统在不断发展,集成商将日益增多的更高性能传感器装备到稳定转塔上,广泛用于各种军用平台。

其中,机载光电/红外成像系统取得长足进步,国外已研制出多种先进机载光电/红外成像系统,很好地完成空中情报、监视与侦察任务。

大多数最新光电/红外系统的典型装置包括高清(HD)电视摄像机、高清近红外(NIR)和中波红外传感器、短波红外(SWIR)传感器以及多种类型激光器(激光指向器、激光照射器、激光测距机和激光指示器)。

这些最新光电/红外系统还可与多摄像机大范围运动图像技术相集成,提供一种持久性多情报任务系统。

多年来,对光电/红外传感器系统的主要批评之一就是这些系统的视场太小,常常被比喻成“透过饮料管”观察战场。

对于远程观察和单个目标交战,尤其是远程应用,这种窄视场是不错的选择。

然而,对于大范围(广域)持久观察任务,这一视场是不够用的。

越来越多的集成式多传感器广域运动成像(WAMI)系统逐渐解决了这一问题,通过可将多个传感器图像无缝拼接在一起的软件,这种系统实现了广域运动成像。

其中最新系统之一是埃尔比特系统公司SkEye广域持久监视(WAPS)系统,用于诸如中空长航时(MALE)无人机的空中情报、监视和侦察(ISR)平台。

以下将给出目前最新的几种机载光电/红外成像系统,详细介绍系统组成单元及技术特点,并综述这一领域的关键技术和发展趋势。

1. 先进光电/红外成像系统随着光电/红外传感器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广域监视、全景成像和图像/视频处理等先进技术的发展,目前出现了一批先进的机载光电/红外成像系统,它们在前任机载光电/红外成像系统的基础上,加入最新相关技术,使新型机载光电/红外成像系统不仅可以通过组合多个高清多光谱传感器和激光器完成远程分辨、跟踪和交战多个目标以及情报、监视与侦察任务,而且可以通过广域运动成像等新技术,实现近实时广域探测、识别和认清难以发现的目标,而无需大量后期任务处理,用于诸如中空长航时(MALE)无人机的空中情报、监视和侦察(ISR)平台。

以下分别介绍目前国外最新的4种机载光电/红外成像系统。

1.1 L3 WESCAM公司MX-25/ 25DL3 WESCAM公司MX系列光电/红外/激光系统。

L3 WESCAM公司的MX系列目前推出了全数字、高清MX-25/25D超远程多传感器多光谱成像与目标瞄准系统,可搭载在固定翼飞机、无人机和浮空气球上,执行高空长航时情报、监视与侦察以及目标指示任务(MX-25D)。

其中,MX-25可选择组合7个传感器,MX-25D可选择组合9个传感器。

MX-25/MX-25D的技术特点包括采用真正的高清摄像机、先进的图像处理技术、固态IMU(惯性测量单元)内置技术(5轴主动稳定)、短波红外成像技术、多个激光器负载和激光目标指示器以及MX-GEO第三代软件包,并具有MX系列产品的通用性。

1.2 Safran(赛峰)集团新一代EUROFLIR 410Safran(赛峰)集团在2017年巴黎航展上公布了其新一代EUROFLIR410,这是意欲装备各种类型空中平台(特种任务飞机、直升机、飞艇和无人机等)的单个在线可更换单元(LRU)高性能稳定多传感器转塔,可用于情报、监视与侦察(ISR)、目标瞄准、防护、干预及搜救等各项任务。

早期版本的EUROFLIR410已经服役于NH工业公司NH90直升机和法国海军空中客车AS565黑豹(Panther)直升机。

EUROFLIR410是直径16in、重量约53kg的大型转塔,是采用大量传感器的高集成度模块化系统,因此,Safran(赛峰)集团称,该产品是同系列中性能最佳的转塔。

特色为采用极高分辨率摄像机,可以昼夜透过烟雾、灰尘、浓雾和盐雾等遮挡物,在更远距离上使目标探测和认清性能最大化;还进行了人机性能和显示器的改进,有助于在高工作载荷条件下做出决策;采用标准接口,保证与飞机座舱内的其它机载系统或无人机地面控制站进行正常通信。

EUROFLIR 410可以容纳多个传感器,从而具备多光谱成像能力。

其中的电视传感器工作在0.4μm~0.7 μm光谱波段,采用1920×1080像素探测器芯片,并结合变焦镜头,提供25°~0.33°视场。

EUROFLIR 410还采用了一台工作在0.7μm~0.95 μm光谱段的近红外热像仪,这台近红外热像仪使用与电视传感器相同的探测器芯片,并使用一台主动照射器,通过0.39°窄视场完成低能见度下远程侦察和目标分辨任务。

EUROFLIR 410采用了工作在0.95μm~1.7 μm波段的640×512像素短波红外探测器,这一探测器可在各种变差的目视环境下成像,并能观察战场上的激光光斑。

这一短波红外传感器通过透镜提供0.55°视场。

EUROFLIR 410采用的第4个成像传感器是3μm~5 μm中波红外热像仪,利用1280×720像素探测器和变焦镜头,提供33.3°-1.2°视场。

与EUROFLIR410中的其它热像仪类似,也具有4倍电子变焦功能。

EUROFLIR 410还装有4台激光器:830nm3B级激光照射器、与照射器工作波段相同的激光指向器、测距范围高达20km的1.54μm 1M级激光测距机以及遵从STANAG3733标准的1.06μm 4级激光指示器。

工作软件包括内嵌式决策辅助(采用具有增强现实功能的运动地图来改善态势感知能力)和自动目标探测特征(含移动目标指示(MTI)和热点探测),以及有助于认清目标的分辨率增强和图像融合。

被Safran(赛峰)集团誉为“最完整”的新型EUROFLIR410将成为该集团正为法国陆军开发的Patroller战术无人机系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在2017年巴黎航展上,EUROFLIR 410不仅在静态展示区搭载在PATROLLER无人机上进行展示,而且还参与了动态演示。

1.3 洛马公司新型INFIRNO系统光电/红外成像系统设计的重要发展趋势明显见于洛马公司的新型INFIRNO系统。

INFIRNO系统是一种高度稳定的直径为15in的多传感器转塔,可用于机载、舰载和陆基用途。

该系统的高稳定性能保证高清成像传感器和激光器在完成情报、监视与侦察任务之外,还可远程分辨、跟踪和交战多个目标。

这套转塔采用模块化结构,保证可以在外场更换关键部件,从而更易于在使用场地附近进行维护,减少需维护的工作量。

还保证了现场升级无需从搭载这套转塔的飞机、舰船或车辆上卸下整套系统。

这套转塔高21.3in、重140lbs(磅),操作时方位角不限,俯仰范围为120°~-30°,在收藏时俯仰角降到-90°。

其中,热像仪的核心是高清中波红外波段(3~ 5μm)1280×1024像素焦平面阵列,它产生1280×720像素输出,与透镜相连,实现2°~ 27°连续变焦及电子变焦。

高清彩色电视摄像机基于CMOS探测器,采用1920×1080像素探测器阵列,工作波段为0.4~ 0.7μm,产生1920×720像素输出。

这一装置与光学连续变焦透镜相连接,提供1°~ 7.4°视场,还具有电子变焦功能。

电视摄像机的视场可以与热像仪的相匹配,对准场景保证实现人工或自动图像混合或叠加,有效地组合这两套传感器的输出。

INFIRNO还装备了各类激光器——1.06μm北约标准激光指示器和1.54μm人眼安全激光测距机,以及观察光斑瞄线对准传感器(see-spot boresight alignment sensor)。

作为备选,INFIRNO还可装备830nm红外指向器和窄视场高清短波红外观测仪。

2016年该系统搭载在西科斯基公司H-60黑鹰直升机头部位置,完成了首次飞行。

1.4 埃尔比特系统公司SkEye广域持久监视(WAPS)系统SkEye利用一个集成多台摄像机的有效负载提供10亿像素大小的图像。

2017年埃尔比特系统公司推出了一种称为SkEye的先进系统,该系统安装在空中有人和无人平台上执行广域持久监视(WAPS)任务。

SkEye是一种新型系统,能够使安防部队或军队持久密切监控约80平方公里的关注区域。

关注区域的实际尺寸由传感器高度决定。

SkEye系统利用集成有多台摄像机的单一有效负载,提供10亿像素的图像。

SkEye可实时、高分辨率监控整个区域,并可同时监控多达10个关注区域。

此外,它还为操作人员和分析人员提供对跟踪事件及时回溯的能力,便于研究相关运动和事件的起源。

与传统的光电负载不同,SkEye可在实时观察时以特定分辨率和放大率记录和显示图像。

基于不同观察角和放大率(放大或缩小),用户可以同时观察10个以上关注区域(ROI),在任何时候都可以“及时回放”,便于分析态势的发展。

埃尔比特系统公司SkEye不能取代传统负载,但可提供广域持久监视能力,以更短时间提供更清晰的图像,极大提高决策信任度。

在观察大范围关注区域(AOI)时,操作人员可以同时放大多个关注区,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

SkEye系统的核心是机载部分,由光电传感器单元、高级图像处理单元、大容量存储单元及分析软件组成,通过视频图像地理定位和视频运动探测(VMD)技术,并利用多目标跟踪器来增强图像。

通过嵌入式数据链,相关信息从飞机传输到位于固定位置的SkEye控制和管理中心(SCMC),或传输到标准(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20ft(英尺)掩体中。

地面部分包括通信、处理和显示系统及保存短暂历史数据的局域数据库。

固定设施可以访问历史数据以便进行深入分析。

地面部分可独立运行,也可以与客户的其它指挥与控制(C2)系统集成。

该系统还可以与地面监视系统一起使用,实现70°~90°覆盖范围内的多传感器地面监视,并提供高分辨率全景观察能力,支持在整个区域内对8个关注区域和视频进行回溯。

SkEye系统的软件采用了一种可编程告警系统,通过设置这一系统,通知指挥官特殊预定事件或其它异常事件。

这些功能补充和增强了SkEye系统的持久监视能力,为操作员提供一种定位和监控不同地点的特殊方案。

SkEye已在几个国家的无人平台(如Hermes900和Hermes450)及各种轻型有人飞机上使用。

有人驾驶飞机通常用于无人系统访问受限的城市中。

2. 关键技术及发展趋势纵观国外最新机载光电/红外成像系统的技术特点及其应用,可总结出目前光电/红外成像领域的关键技术和发展趋势如下:1) 机载广域运动成像技术已经成为发展趋势目前,机载广域运动成像技术成为发展趋势。

以色列军工巨头埃尔比特系统公司SkEye广域持久监视系统通过可将多个传感器图像无缝拼接在一起的软件,实现了广域运动成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