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海尔与三星战略发展道路及战略选择比较

合集下载

【品牌战略】老麦帮三星对海尔的分析共27页文档

【品牌战略】老麦帮三星对海尔的分析共27页文档

6. Financial performance
• Sales • Profit
0
CONTENTS
1. Background information
• Location • Starting year • IPO date • Number of
• Sales revenue • Equity structure • Era analysis
• Built a strong brand
name in refrigerators through a well developed TQC system
• Diversified the product
portfolio to "avoid having all the company's eggs in one basket" through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 Organization structure
Samsung010620BJ-Haier
3. Product/market
• Key product offerings • Market position • Key customers • Value proposition • Geographic focus • Pricing
6. Financial performance
• Sales • Profit
1
BACKGROUND INFORMATION
Samsung010620BJ-Haier
Location: Qingdao Starting year: 1984 IPO date: Listed refrigerator business in November, 1993 Number of employees: 30,000 Brand value (2000): ~RMB 30 billion Market share: Refrigerator: 31%; Washing machine: 29%; Air Conditioner: 20%; Microwave: 2%

战略管理 三星电子案例分析

战略管理  三星电子案例分析

三星电子一、战略概况和案例分析目的战略概况:三星电子在2003年《商业周刊》IT百强中排名第三,日益成为行业领跑者,其影响力已经超越了很多业内传统巨头。

三星已经成长为世界上主要的存储器生产商。

他为所有的PC机、数码相机、电子游戏机和其他电子产品生产存储器。

三星运用存储器业务所赚取的利润投资于其他技术产品。

但是目前尽管三星成功了,但是中国大陆的公司开始进攻三星,就像20年前三星进攻日本公司一样。

未来,中国的加入可能从根本上改变行业状况,且电子行业从来都是具有很大的竞争力,竞争环境的变化更加使三星处于案例分析目的:据业界人士分析,三星电子之所以能够长期捍卫榜首的地位,正是得益于产品的性能、设计以及尺寸等要素,企业不断追求创新,推出引导时代潮流的新产品。

其产品已经从传统的存储器业务扩展到电脑、手机等新一代电子产品,其中LCD TV、LED TV和半导体等产品的销售额均在世界上高居榜首。

目前在国际市场上,三星电子生产的LED TV及各种电视产品、手机和液晶显示器等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不仅如此,三星电子的存储器半导体广泛应用于世界各地的各种电子产品。

通过TOP奥运会品牌营销战略,具有很大的品牌影响力。

在大的世界环境下,其具有很强的竞争力,但随着时间新技术的推陈出新,同样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何改变调整现在的业务分布,保持企业的核心技术竞争力和行业领先地位。

二.形势分析A.宏观环境分析技术趋势:1、随着技术的革新,电子产品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性能越来越好,相对价格不断降低。

2、三星半导体业务CEO提出超越摩尔定律的黄氏定律,即Flash存储器的集成度每12个月翻一番。

3、行业最大的本质是技术的透明化,越到后面研发越困难,需要投入资金和人力资源也会进一步加大。

经济趋势:1、全球经济一体化,贸易、投资、金融、生产等活动的全球化,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威胁。

2、随着自身企业的发展壮大,对外贸易已成为其发展的手段,很多大的企业包括竞争对手在内也需要向其购买电子设备。

韩国、新加坡投资环境评价 海尔案例

韩国、新加坡投资环境评价 海尔案例

对韩国的新加坡投资环境的评估——对海尔集团海外投资作出决策摘要海尔集团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典范。

海尔在国内冰箱业举足轻重,而且有鼓舞人心的出口业绩。

事实表明我国家用电器具备了走向国际市场的强竞争力。

而我国产品在国内能形成较高的品牌知名度,也证明中国能够生产成本低、质量高的产品,特别是加入WTO 后,国内外品牌已经开始在同一平台上竞争,国内品牌在技术、质量、价格、服务、品牌等方面与洋品牌展开全方位的较量,为走向国际市场奠定了基础。

要打响企业的知名度海外投资时一个重要渠道。

而如何选择投资环境关系到投资环境的正常开展,关系到投资的发生、投资的效益、投资的风险等重要内容。

投资环境的重要经济意义在于它限定了资源投入的规模、种类、成本,规定了长期的支付费用。

投资环境属于战略顶问题,一旦失误就是根本性失误,也是最大或致命的失误。

投资环境一旦选择错误,就需要长期支付超额运营成本,即使企业实力雄厚,足以承受,也是资源投入越多,损失越大。

所以虽然海尔集团实力雄厚也要慎重选取投资地。

而韩国和新加坡同为亚洲四小龙成员,有其自身各自的优劣,表面看难以取舍,如何为海尔二选一,以获取最大投资收益?本文通过等级评分法来系统的评估下两国的投资环境,据此对海尔集团的海外投资作出决策。

关键词:投资环境海尔韩国新加坡背景当今世界经济的巨大变化,使各个国家的跨国公司越来越注重其投资地点的选择,认识到投资环境是影响投资效果、产出效益的重要因素。

各个国家也越来越注意到改善自身的投资环境来吸引外商投资以服务当地经济发展,他们纷纷制定各种优惠政策和加大基础设施的建设支持力度,以吸引跨国公司和外商直接投资的注入。

对外商投资的争夺不仅发生在发达国家,其实,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竞争更激烈,我国周边国家和地区不断出台新的更加优惠的正的就是一个例证。

不同国家在经济发展水平、市场规模和市场发育程度都有所不同,导致各地制定政策的出发点、着重点和政策的作用范围也各不相同。

论文:海尔发展战略分析

论文:海尔发展战略分析

郑州科技职业学院毕业设计(论文)设计(论文)题目:所在系:专业名称: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年月日海尔发展战略分析—————————————————————————————摘要27年前,海尔的前身------青岛电冰箱总厂还是一个濒临倒闭的小厂。

为了发展,这个小厂引进了德国利勃海尔电冰箱生长线,随后,从这里又传出了震撼全国的“砸冰箱”事件,海尔人从此走“名牌战略”(1984—1991)道路,随后经过“多元化战略阶段”(1984—1991)、“国际化战略阶段”(1998—2005)到如今的“全球化战略阶段”(2006—至今),海尔一步一步发展成为如今世界品牌500强企业,并向着世界企业500强的目标迈进,海尔的成功跟他们27年的正确、科学的发展战略密不可分,本文通过对海尔发展战略的分析,得出海尔在正确的发展战略的指导下取得成功的经验,并根据如今的背景形势和所学知识,提出未来海尔集团发展战略的展望----加强海尔全球化的进程,使海尔做的更大更强!也通过对海尔集团的发展战略分析使中国各行各业的企业可以从海尔的发展经历和经验中得到启迪!关键词:海尔集团,发展战略,阶段分析,全球化Abstractbrink of collapse. In order to develop, this small factory introduced Germany Liebherr refrigerator line of growth, then, from here came the shocked the nation" smashing refrigerator" event, Haier people from" famous brand strategy" ( 1984 - 1991 ) road, followed by" diversification stage" ( 1984 - 1991 )," the strategy of the international stage"27 years ago, Haier 's predecessor - Qingdao refrigerator factory is a small factory on the ( 1998 - 2005 ) to the" global strategy stage" ( 2006 - present), Haier development step by step to become the world's top 500 enterprises, Haier 's success with their 27 years of correct, scientific development strategy are inseparable,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Haier, Haier in the right development strategy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success of the experience, and according to the background and knowledge, put forward the futur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Haier Group Haier prospect -- strengthen the process of globalization, the Haier do bigger and stronger! Also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Haier Group makes Chinese enterprises from all walks of life from Haier's development experience and experience of enlightenment!目录绪论几乎所有当今公认的经济强国如:美国,德国,日本等,都有人们耳熟能详的世界级企业。

《海尔发展之路》案例分析

《海尔发展之路》案例分析

《战略管理》案例分析案例:《海尔发展之路》南京理工大学2000MBA 班王全纲2 0 0 1年1 1月〈〈海尔发展之路〉〉案例分析1.如何看待海尔从“质量高于利润”到“服务高于利润”的战略转移?海尔从“质量高于利润”到“服务高于利润”的战略转移,是张瑞敏面对中国家电企业全面而激烈竞争的环境提出的一个海尔新的发展战略思路,它有助于海尔在二次创业中的持续发展。

“名牌战略”是贯穿海尔整个发展之路的核心战略,而“名牌战略”的核心是产品的质量。

上任不久,张瑞敏发现厂里生产的76台电冰箱不合格,他让全厂职工轮流参观后当场宣布,由生产这批产品的直接责任人亲手砸毁这些冰箱。

从此,全厂职工悟出一个简单而又深刻的道理: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生产劣质产品等于砸自己的饭碗。

从此,“质量高于利润”成了海尔为贯彻“名牌战略”而采取的经营理念。

进入90年代中后期,中国以前所未有的态势进入世界经济体系,大量高质量、高科技的外国家电产品涌入中国市场,而为迎接挑战,中国的家电企业也纷纷重视质量和技术。

面对家电企业这种全面而又激烈的竞争,一向以质量和技术见长的海尔必须设定一个新的发展战略,经过对中国和世界经济市场作了整体研究,结论是:在未来的年代里,占有市场份额的多少将成为决定企业命运的关键,而企业服务水平的高低和产品的不断创新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产品所能占到的市场份额。

在张瑞敏看来,“消费-服务-生产”的这一结构已成为当今世界经营秩序的基本框架,服务在其中起着沟通消费与生产的中介作用。

因此,海尔决策层提出了“服务重于利润”的战略思想,并以此制定了二次创业的核心目标:以开展星级服务成为中国家电第一品牌为中心,以市场份额的不断扩大和产品的不断创新为重点,在2000年把海尔建设成为国际化的企业和跨国集团公司。

2.海尔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激烈的市场竞争对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出了什么新的要求?海尔今天能大步地迈向国际化之路,并日见其功,其主线仍在于抓核心竞争力机制的培育、构造、强化及其作用的发挥。

海尔与三星,善变与应变的成功——另类渠道成就IT

海尔与三星,善变与应变的成功——另类渠道成就IT

脑 ’品牌 的 运作和 经 营 . 自给 自足 在 的 情况 下也 承担代 工业 务 . 0 4 4 20年 月 . 尔笔 记本 上市 . 尔再 次吹响 海 海 了进军 I T的号 角 。凭借 在品 牌 .产 品 渠 道诸 方面 颠覆 性的开 拓 . 海尔
电脑一跃 成 为2 0 —0 5 0 4 2 0 年度 I 业界 T
且大 大降 低 了销售 成本 。
都要 改 变 『 ’数 年 后
三 星 脱胎 换
这 样 的相 似 .一 方 面有 赖 于他
们所 处 兀 环境 的 相 近 .同 时也 离 不
骨 . 为 了全 球 5 强 的跨国 巨头 . 成 0 海 尔则 用创新 来 以不 变应 万变 。 世 。
人 们不 禁 会 问 :为什 么在 传统 I 商变得 增 长缓 慢 的时 刻 .三星 T厂
同是 打 造 多元 国 际晶 牌 并发 力 I T.
来 自韩 国 的三 星和 海 尔 有着 太 多 的
相似 之处
商建 立 ’ 董事 长 李健 熙 一 句话 掷地 有
声 : 除 了老婆和 孩 子外 其 余 什么
苏宁 .永乐 、太 中等 3 C渠 道展 开台 作. 短平 快的 渠道 不但 反应 迅速 . 而
和 海尔 却 能够 收 获成 功 在 面 对转 型 的 危机 时 .他们 又有 着怎 样 不 平 凡 的 思 索 7 或许 他 们 另 类 的 渠道 . 是 回答这 个 问题 的最好 诠释 。
开 他 们 在 发 展道 路 上 谋 求 的 策 略 . 探 究他 们 的 成功 之处 虽 然在 面 对 转 型 的 困惑 上不 尽 相同 但 是 在 打 造I 渠道 上面 确有 着异 曲同 工之妙 。 T
界在 变 . 创新 不断 。 海尔 的信 条之 是

三星集团的创新战略案例分析

三星集团的创新战略案例分析

三星集团的创新战略案例分析三星集团作为全球知名的科技巨头,一直以来都以其卓越的创新能力和出色的产品表现受到业界的广泛赞誉。

本文将对三星集团的创新战略进行案例分析,探讨其成功的原因。

第一部分:背景介绍介绍三星集团的基本情况,包括其成立时间、主要业务领域、市值规模等。

同时也可以简要提及一下三星集团的主要竞争对手情况,以便更好地理解三星的创新战略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的作用。

第二部分:创新文化的建立三星集团一直强调创新的重要性,并努力构建一个鼓励创新的企业文化。

介绍三星在组织层面上的改革,包括领导层的重要作用、员工奖励机制以及注重知识管理和知识共享等。

通过这些措施,三星打造了一个积极开放的创新环境。

第三部分:研发投入的持续增加三星集团不断增加研发投入,以支持持续的创新。

列举一些具体的数据,比如过去几年三星在研发领域的投资额,在新产品研发上的花费等。

同时,也介绍一下三星集团与科研机构、高校的合作情况,以及与其他公司之间的技术交流与合作。

第四部分:市场导向的创新三星集团一直非常注重对市场需求的及时了解,并将市场需求作为创新的驱动力。

通过市场研究和用户洞察,三星能够准确把握市场趋势,迅速推出满足用户需求的新产品和服务。

同时,三星还注重与用户的互动,倾听用户的反馈,并在新产品开发中进行改进。

第五部分:多元化布局的创新除了在手机、电子产品领域取得成功外,三星集团还积极探索其他领域,进行多元化的创新布局。

介绍一下三星在其他领域的发展,比如电子零部件、医疗器械、新能源等。

通过对不同领域的涉足,三星提高了自身的全面创新能力,并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第六部分:案例分析与总结选择一到两个具体的案例,详细分析三星集团在该案例中的创新战略和实施情况,并分析其取得成功的原因。

可以结合实际数据和市场反响进行说明,以更好地支撑论述。

最后,对三星集团的创新战略进行总结,强调其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并给予适当的展望。

最后,附上参考文献,方便读者查阅相关信息。

品牌战略经典案例—三星品牌价值提升战略对中国家电品牌启示二

品牌战略经典案例—三星品牌价值提升战略对中国家电品牌启示二

三星品牌价值提升战略对中国家电品牌启示(二)品牌提升的助推火箭——打造高附加值产品框架体现品牌新战略与新识别最好的载体是产品。

三星的品牌价值取得的这一巨大的进步主要是因为适时地调整了产品策略并实施了实施全球性的统一的营销和广告策略。

“产品新颖、设计时尚、操作简单、使用方便”成为三星的鲜明特色,全球性营销策略的一个最基本的特征就是展现三星产品多姿多彩的特点。

三星全球市场运营部副总裁,Eric Kim 先生在总结三星品牌升值原因时指出:“我们取得成功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从我们的竞争对手的‘比你们更酷’的营销策略汲取了经验。

我们的目标是优化现有的数字技术,使之更适合我们的产品,从而满足人们视觉和感觉上的需求。

通过进入数字领域,我们坚信我们能够和全球范围内的家用电器生产商竞争,而且最后获得胜利。

”三星在中国市场推出第一台具有双屏显示功能的手机SGH-A288,谁敢说它不经典?永远走在技术和时尚前列的三星不断创新,手机是最能表明“时尚、高档、技术领先、e化”品的三星品牌形象的载体。

三星在中国市场推出第一台具有双屏显示功能的手机SGH-A288。

其独特的外屏设计不仅能显示时间、日期、信号强度及电池余量等信息,还能方便地让用户无须翻盖就能看到来电号码。

2001年底又推出了SCH-X350的新型手机,以自然和谐的铃声成为新的卖点。

这款新近开发出的旋律手机,使用了渐进的16和弦,能够产生美妙逼真的铃声,与现在普遍的机械铃声有着天壤之别。

此外,这款手机还具备非凡的无线传输速度——最高可达144Kbps,音质清晰,给网络游戏者带来身临其境的动感体验。

在2001年5月份汉城举行的韩国通讯博览会上,三星电子展出了目前业界最薄的上网手机SPH-N2000,其厚度仅为9.8毫米,突破了业界目前公认的10mm的技术极限。

三星的超薄笔记本电脑、全新概念的DVD产品和独步天下的三星显示器等产品,也同样淋漓尽致地体现了三星品牌新识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案例海尔与三星战略发展道路及战略选择比较案例使用说明:本案例用于第七章战略评价和选择。

本案例主要用来说明如何评价和选择企业发展战略。

案例在本章第五节分析之后使用。

一海尔的国际化之路第一阶段,名牌战略阶段(1984--1991年),用七年的时间,通过专心致志干冰箱的过程实施了名牌战略,建立了全面质量管理体系。

第二阶段,多元化战略发展阶段(1992--1998年),用七年的时间,通过企业文化的延伸及“东方亮了再亮西方”的理念,成功的实施了多元化的扩张。

第三阶段,国际化战略阶段(1998--),以创国际名牌为导向的国际化战略,通过以国际市场作为发展空间的三个三分之一的策略正在加快实施与进展。

(一)名牌战略实施阶段(1)通过“砸冰箱”事件,砸醒职工的质量意识,树立名牌观念(2)1988年12月,获得中国电冰箱史上的第一枚金牌。

(3)1990年,获得“金马奖”、“国家质量管理奖”。

通过了美国UL 认证,以“差别化”优势和高质量成功登陆德国(4)到1991年,海尔冰箱产量突破30万台,产值突破5个亿;全国100多家冰箱企业,海尔唯一产品无积压,销售无降价,企业无三角债;海尔商标在1991年成为全国家电行业唯一入选"中国十大驰名商标"的企业。

(二)多元化战略发展阶段(1)用七年的时间,通过企业文化的延伸及“东方亮了再亮西方”的理念,成功的实施了多元化的扩张。

(2)1991年兼并青岛空调厂和青岛冰柜厂,开始推行多元化,通过投入资金、狠抓管理和文化,依托品牌和销售网络,到了96年,冰柜和空调分别提高了4倍和14倍,后者迅速取代春兰成为该领域的龙头(3)海尔集团接管红星电器公司后,将它改组为海尔洗衣机总公司,输入成套管理模式,注重对人的管理,使海尔洗衣机则迅速取代小天鹅成消费者的首选(哈佛管理学院休克鱼案例)(4)复制休克鱼。

重组后的海尔洗衣机公司以品牌作为投资控股兼并了顺德洗衣机厂,组建顺德海尔电器公司,并在两个月之内恢复生产,创造出了神奇的海尔速度。

(5)无形搏有形。

利用海尔无形资产的价值,没有投入一分钱,控股组建了杭州海尔电器公司,研制开发出海尔牌系列彩电。

涉及黑色家电(6)如今海尔已涉足几乎所有的家电制造行业,实现了前后纵向一体化,并进入了相对陌生的电脑、手机制造业,生物医药行业,软件、数字通讯、工程塑料、机器人、新材料等高科技产业。

(7)海尔集团在过去两年通过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投资和购并,形成了集银行、证券、保险和信托业务、财务公司于一身的准金融控股公司,成功地构筑了产融结合的跨国企业集团框架,海尔产业版图的金融板块也日渐清晰海尔多元化阶段演变示意图(8)1995年,海尔进入医药领域,随后又进入保健品、餐饮、电视、电脑、手机、软件、物流、金融、PC等十多个领域。

这些领域的屡屡失败破坏了“要做就做最好,要做就做第一”的海尔公众品牌信念(三)国际化战略阶段(1)质量国际化。

质保体系认证、产品国际认证和检测水平国际认证,以此实现质量水平全方位与国际接轨,目前海尔是国内通过IS09001认证产品最多的企业;其中,在2000年6月,经美国权威机构DOE检测,海尔冷柜提前一年达到次年7月实行的美国能源部能耗标准。

年底,美国环保署授予海尔空调2000年度“能耗之星”称号。

(2)是科技国际化,海尔实现科技国际化的三部曲是:引进消化、吸收模仿、引智创新,以此实现科技创新和开发与国际水平同步。

98年底,迈出科技国际化关键一步——成立海尔中央研究院(3)是市场国际化,即实现三个1/3战略,国内生产国内销售1/3,国内生产海外销售1/3,海外建厂海外销售1/3。

到2006年,海尔在全球建立了30个海外生产基地,其出口以及海外销售额也由零达到了2005年的28亿美元,连续3年成为国内家电行业第一名。

二三星的战略选择(一)成功的战略1969年当三星公司刚成立时还是一个爲日本三洋制造廉价的、12英寸黑白电视机的OEM厂商,在那时它还只是一个盲目的模仿者,只能按照别人的设计进行生産。

80年代至90年代初,三星电子大肆制造微波炉并运送到美国销售。

由於産品大量堆积,无奈之下不得不打折销售。

因此,在西方人心目中,三星只是一个模仿别人制造廉价微波炉或者廉价産品的公司。

在美国,三星産品更被看做是地摊上的廉价大路货。

後来,三星靠给着名国际品牌制造晶片及电子産品,大大地拓展了自己的规模,成爲韩国最成功的制造企业。

但是,三星的品牌却一直无法与世界一流品牌同日而语然而这一切已悄然改变,三星电子已然成爲电子行业全球领先的业界翘楚,三星手机、笔记本电脑、显示器、DVD、数位电视、投影仪等,无一不给人以高技术感、高品质感、高价值感、高档次感的优良形象,而集多功能、时尚简约、靓丽外形於一体的三星手机,更爲高收入人士宠爱有加,成爲表达个人品位、身份的最佳物品!三星在一些领域已牢牢确立了全球领导地位,半导体记忆体晶片、纯平显示器和彩电的市场占有率已稳居世界第一位,手机业务也大有与全球手机霸主诺基亚一决胜负的势头!(二)总成本领先(1)1969年创立后的相当长时期内,三星电子一直奉行的基本竞争战略就是总成本领先。

它以“批量生产、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规模扩大、出口为主”为目标,谋求价格制胜。

(2)客观地说,这种战略在当时的三星也是唯一可以选择的选择,它对三星自身的优势、劣势、环境的机会、威胁都是一种最好的回应。

因为缺乏电子工业的核心技术,营销能力薄弱,品牌没有威信等等。

(3)三星的劣势限制了它向差异化方向发展的可能性。

如果说三星之优势对三星实施总成本领先战略是个吸引的话,其劣势对之便是个推动,一拉一推,方向却是一致的。

(三)创新与差异化战略(1)战略的重大本质之一即对环境的适应。

(2)1992年总成本领先战略正处辉煌,这时的它却警觉到了危机的来临。

(3)就在这一年,中国提出改革开放的步子要迈得再大些。

如果说之前一年的苏联解体企业还可以无动于衷的话,此番中国的举动却着实令其坐卧不安。

中国逐步取代韩国和东南亚作为世界工厂的趋势日益明朗,企业的成本优势危如累卵。

(4)三星二世主李健熙出语惊人:“要么创新,要么被中国的制造商打死! ”意犹未尽的他继而又喊出“除了老婆孩子,一切都要新”的口号。

(5)1997年企业财务上的空前困顿换来了思维上的异常清醒,走回头路的幻想消失了。

三星企业铁定了决心要往差异化高端方向发展,要与索尼、菲利浦等相似行业的世界顶尖高手直面对决。

(6)李健熙为三星电子请来的“主刀大夫”是尹钟龙。

那场危机尚未全面爆发之时,李就将三星电子CE0的帅印交到了尹的手中。

尹推行了一项至关重要的深层次的改革:在人事方面,尹力排众议,废除公司终身雇佣制,辞退了75000雇员中的近一半人,同时引入大批思想活跃、具有国际工作能力的年轻经理。

这不仅直接扭转了公司在思想行为模式上的惯性,也为重塑适应新形势的企业文化奠定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此外,尹还对三星电子的产品和市场进行了收缩集中,比如在中国市场,三星不再像过去那样推出其全部产品,而是选择一些高档产品,进行大力推销。

(7)三星公司经过以上发展与积累,基本上完成了战略转型,在后来的8年中,三星公司勇往直前,坚定地走创新与差异化战略,并辅之其它相关战略,三星公司创造了更多的奇迹,特别是中国市场。

据三星提供的数据,截至2004年末,三星对华累计投资额为40亿美元,2004年在华营业额约为240亿美元,占三星集团海外营业总额的22%(海外营业额占有率:北美25%,欧洲24%,中国22%)。

其中,在中国大陆的营业额为160亿美元,出口额为92亿美元。

根据三星自己对中国市场的定义,中国已经成为三星全球事业战略重心(四)多元化战略从三星电子的整体产业布局看,在中国市场已形成半导体、电子消费品和通信三分天下的格局。

目前在中国经营的产品包括:CDMA手机、CDMA系统、激光打印机、TFT-LCD显示器等通讯及办公产品;半导体(IC、TR)、34英寸纯平显象管等核心零部件;背投大屏幕电视、DVD、家庭影院等A V产品;数码相机等光电子产品;大型双开门冰箱、中央空调及柜式空调等白色家电产品。

在高端数字电话、MP3播放器、背投电视(价格高达2400美元)等领域,三星在中国市场取得了惊人的成功。

(五)品牌战略(1)1999年,三星电子作出重大战略调整,把品牌塑造列为公司战略的重中之重,确立了以数字技术为中心,经营核心转向自有品牌的发展方向。

三年来,三星电子一如既往地坚持产品的高端路线,树立强有力的品牌形象,目前,70%的产品采用的是三星品牌。

(2)世界一流品牌的战略目标──赶超行业霸主索尼(3)三星电子的战略目标不仅是做最成功的企业,而是要把三星打造成全球电子行业的领导品牌。

爲此三星设定了一个最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发誓努力赶上并最终超越它,这个目标就是索尼。

因爲在全球500强排序中,索尼是唯一排在三星电子之上的电子类企业毫无争议的全球霸主。

(4)世界一流品牌的形象杠杆──规划高附加值产品识别(5)产品是品牌识别的主要载体,规划好品牌在产品层面上的识别可以迅速提升品牌价值,不断累积品牌资产。

三星卓越的品牌战略管理,就是基於成功构筑了“技术领先、时尚简约、高档高价值、数码e化”的産品识别,无论是三星手机、数位电视、显示器还是MP3、笔记本电脑、投影仪,无一不体现出“设计时尚简约、气质尊贵高雅、功能强大先进、操作简单方便”的特色,无一不体现出领袖群伦的卓越品质,无一不体现出业内领先、无人企及的高价值、高档次,无一不体现出年轻时尚、引领潮流、事业有成的産品使用者形象。

(六)本地化战略(1)作为三星最重要的市场――中国市场,三星成功的实施本地化战略。

中韩两国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念很相似,有许多相同的东西。

三星清醒地意识到本土化的重要性,要在中国市场扎根,必须全面实现本土化,从员工到产品都要赢得到中国老百姓的认同。

(2)近年来,三星在中国设立了各种模式的研发中心和生产工厂,制定了本土化经营理念:以最好的产品和服务,为提高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提供便利,与中国经济共同成长,三星将成为受中国人民爱戴的企业。

日前,在北京通信信息展览会上,包括三星在内的韩国厂商的参展人员,都抄着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足见其用心所在。

(3)目前,Motorola、HP、Nokia、Sony等消费电子类巨头纷纷加大投资中国市场的力度,这迫使三星电子必须加快向中国市场纵深地带进军的步伐。

三星把经营重心放在中国,只有一个目的,就是要在数码产品和数码集成产品,包括家电生产、显示器生产、无线手机生产、数码电视生产等方面成为中国市场第一。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三星电子决心把自己彻底融入中国市场,三星人也乐意把自己看成是中国社会的一员。

(4)三星集团中国总部会长李亨道认为,“三星在中国的发展才刚刚开始,我们正在重构中国发展策略,目标是使三星(中国)的业务在3年内超过美国和欧洲市场,中国将成为三星最大的海外市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