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一年级9加几教学设计及练习课教案

合集下载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9加几 苏教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9加几  苏教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9加几(苏教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正确计算9加几的算式,理解“凑十法”的概念,并能够灵活运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操作、观察、思考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思考、主动探索的精神。

教学内容1. 9加几的概念:介绍9加几的基本概念,让学生理解9加几就是将9和另一个数相加。

2. 凑十法:引导学生通过凑十法来计算9加几,即将9加上1得到10,然后再将剩下的数加到10上。

3. 练习与应用:通过各种练习题,让学生熟练掌握9加几的计算方法,并能够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使学生掌握9加几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计算。

2. 难点:理解凑十法的概念,并能够灵活运用。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计算器、多媒体课件、黑板。

2. 学具:计算器、练习本、彩色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9加几的实例,引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介绍9加几的概念,引导学生通过凑十法来计算。

3. 练习:让学生做一些练习题,巩固9加几的计算方法。

4. 应用:将9加几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让学生感受数学的实用性。

板书设计1.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9加几。

2. 内容:包括9加几的概念、凑十法的介绍、练习题和应用实例。

作业设计1. 书面作业:让学生完成一些9加几的计算题,巩固计算方法。

2. 口头作业:让学生回家后,向家长介绍9加几的概念和凑十法。

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的反馈,评估学生对9加几的掌握程度。

2. 改进措施: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对教学方法进行适当的调整,以便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

以上是一份关于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9加几的教案,希望能够帮助你在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因为这个部分涵盖了整个教学活动的展开,包括导入、新课、练习和应用,是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的关键环节。

一年级上数学教学设计-9加几-苏教版

一年级上数学教学设计-9加几-苏教版

一年级上数学教学设计-9加几-苏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9加几的运算方法,并能熟练运用。

2.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主动学习的习惯。

教学内容1. 9加几的运算方法。

2. 9加几的应用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9加几的运算方法。

2. 教学难点:9加几的应用题。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教学PPT。

2. 学具:学生练习本,铅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些9加几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课堂。

2. 新课导入:介绍9加几的运算方法,并通过黑板演示。

3. 练习:让学生做一些9加几的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

4. 应用题:通过PPT展示一些9加几的应用题,让学生尝试解决。

5. 总结:对今天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明确9加几的运算方法和应用。

板书设计1. 9 1=10,9 2=11,9 3=12,……,9 9=18。

作业设计1. 让学生完成练习册上的9加几的练习题。

课后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2. 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习惯。

3. 教师应注重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上是一年级上数学教学设计-9加几-苏教版的主要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因为这个部分涵盖了学生从接触到掌握新知识的关键步骤,包括导入、新课导入、练习、应用题和总结。

以下是对这一重点细节的详细补充和说明:教学过程1. 导入导入环节是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重要步骤。

教师可以通过故事、游戏或者与生活实际相关的情境来导入新课。

例如,可以设计一个“小猫钓鱼”的故事,小猫钓到了9条鱼,然后又钓到了几条,让学生预测或计算小猫一共有多少条鱼。

这样的导入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自然地引出9加几的学习内容。

2. 新课导入新课导入是学生对新知识的第一印象,教师需要通过清晰、生动的讲解来帮助学生理解9加几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9加几》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9加几》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9加几》教案一. 教材分析《9加几》是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的一单元内容,主要讲述了9加几的计算方法。

本节课内容是学生学习加法的重要基础,为以后学习更复杂的加法运算打牢基础。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需要掌握9加几的计算法则,并能灵活运用。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数学运算,对于加法运算的理解和运用还处于初级阶段。

他们对数字的认识有限,对于9加几的运算可能会感到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耐心引导,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9加几的运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9加几的运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到数学运算的乐趣,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掌握9加几的运算方法。

2.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9加几的运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游戏教学法:通过数学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准备了与9加几相关的数学卡片、实物等教具。

2.教学课件:制作了生动有趣的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数学卡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发学生对9加几的兴趣。

例如,教师可以出示一张有9个苹果的图片,然后问学生:“如果再给你几个苹果,你能数出来一共有多少个苹果吗?”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或黑板,呈现9加几的计算方法。

引导学生观察和发现9加几的规律,让学生自己尝试进行计算。

3.操练(10分钟)教师让学生进行实际的计算操作,巩固对9加几的理解。

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互相检查和纠正。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数学游戏或练习题,让学生在游戏中运用9加几的运算方法,巩固所学知识。

9加几(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 一年级上册 苏教版

9加几(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  一年级上册 苏教版

9加几(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9加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出结果。

2. 培养学生运用9加几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内容1. 9加几的计算方法及应用。

2. 9加几的竖式计算。

3. 9加几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9加几的计算方法及应用。

2. 教学难点:9加几的竖式计算及进位处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计算器。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些与9加几相关的图片,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9加几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9加几的计算方法,结合PPT展示,让学生理解并掌握。

3. 案例分析:通过PPT展示一些9加几的实例,让学生分析并计算出结果,加深对计算方法的理解。

4. 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9加几的计算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运用9加几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6. 总结:对9加几的计算方法及运用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7. 课堂小结:让学生谈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收获。

六、板书设计1. 9加几2. 计算方法3. 竖式计算4. 实际问题七、作业设计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9加几的计算方法。

2. 通过观察生活,找出与9加几相关的实例,并计算出结果。

3. 思考如何运用9加几解决实际问题,下节课分享。

八、课后反思1. 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到,教学内容是否充实,教学过程是否合理,教学方法是否恰当。

2. 学生反思:学生对9加几的计算方法是否掌握,是否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学习过程中是否存在困难。

3. 改进措施: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加强对学生的辅导,提高教学质量。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因为这一部分是整个教案中最为关键和核心的部分,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能否实现,教学内容能否被学生有效吸收,以及教学效果的好坏。

一年级上数学〔教学设计〕-9加几-苏教版

一年级上数学〔教学设计〕-9加几-苏教版

一年级上数学教学设计-9加几-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数数的基本方法,学习九加几的算法;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计算能力;3.情感态度目标: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九加几的算法。

2. 教学难点九加几的运算思维。

三、教学过程及设计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分为引入、讲解、练习、巩固四个部分。

1. 引入(5分钟)为了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本节课的教学中来,本节课的引入部分将把九加几的算法带入学生的生活情境中,以便于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九加几的运算思维。

教师通过给学生出题的方式发挥积极性,如:小明去买两个草莓蛋糕,一个有9个草莓,另一个有3个草莓,他一共买了多少个草莓呢?2. 讲解(10分钟)讲解部分的重点是九加几的算法。

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九加几的算法,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自己数数的方式,找出九加几的规律。

例如:教师可以说:“我们发现,当9加上1、2、3……的时候,个位数一直是从0往上顺序递增的,十位数则是一直是不变的,只有百位数一直往前进了一位。

因此,我们可以用‘九加几’ 的算法来快速求解。

”3. 练习(20分钟)通过这一环节,学生主要通过课堂练习来提高自己运算能力。

教师要先给学生一些简单的九加几的算式,然后慢慢地增加难度。

例如:1.9+7=?2.9+5=?3.9+8=?4.9+4=?5.9+9=?6.9+6=?7.9+10=?4. 巩固(15分钟)在本环节中,教师要让学生运用九加几的算法,并将其运用到生活中,从而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例如:有一篇短文,学生读完之后,写一下文中“五星酒店”的编号,编号为几。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是针对一年级上数学教学设计中的九加几-苏教版部分进行的,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较好,学生们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会了使用九加几的算法,也提高了自己的算术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启发式的教学,通过启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提高其创造性思维。

9加几【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苏教版

9加几【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苏教版

9加几(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习9加几的计算方法,掌握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计算的基本能力。

2.能力目标通过课堂实践,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数学实际操作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艰苦创业精神和乐观向上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习9加几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掌握加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三、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通过展示9个苹果和其他个数的苹果,让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方法来得知答案。

2.讲解规律通过板书,讲解规律:9加几,基数加一,个位数为0,十位数为原数的个位数加1。

3.例题演示以9加5为例,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演示并依据步骤解决问题。

在解答完所有的例题后,加强对新学内容的记忆。

4.巩固练习让学生在课堂上独立完成若干巩固练习。

在完成时老师可以适时的提供辅导和指导。

5.课堂总结对于课中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要牢记口诀和加法规律。

四、课后作业完成课本中关于9加几的练习题。

并自主设计一个关于加法的小游戏,并在下次上课时向全班分享。

五、教学评估通过课后作业检查,了解学生是否掌握了新的知识点,是否能够识别和解决相关问题。

并通过课中讨论和小组互助,记录学生在实践中的表现并在下次上课时和学生进行交流评估。

六、教学反思本次教学中,我利用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中的知识点,设计了一个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体验、感知的教学活动。

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学以致用并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但在教学中还是存在部分学生在个别部分的生僻字上有困难,需要更多的时间辅导。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9加几》教学设计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9加几》教学设计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9加几》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9加几》是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9加几的方法和技巧。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学习加法运算的基础,对于学生后续学习整数运算和数学思维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掌握9加几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接触数学运算,对于加法运算的理解和运用还不够熟练。

他们在学习9加几时,可能会遇到困难和混淆,需要通过具体的事物和实例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

同时,学生对于图片和直观的展示有较强的兴趣,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9加几的概念,掌握9加几的计算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9加几的运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掌握9加几的计算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9加几的运算。

2.难点:学生能够理解9加几的概念,能够灵活运用9加几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9加几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游戏教学法:通过数学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3.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教学课件,包括图片、实例和数学游戏等,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9加几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实物模型和图片,用于展示和解释9加几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3.练习题: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的学习效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生动有趣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例如,展示一幅画有9只小鸟的图片,然后又飞来几只小鸟,让学生猜测飞来几只小鸟后,一共有几只小鸟。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9加几》教案设计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9加几》教案设计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9加几》教案设计一、教材分析1. 课程内容本课程是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的一部分,主要内容为学生通过运用简单数学知识进行加法运算,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的核心概念是“9加几”,即通过手上持有的物品数量,将9加上一些数量,然后进行算术运算。

2. 学生特点1.一年级学生学习能力有限,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学生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因此教师需要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二、教学原则1. 体验式教学首先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掌握“9加几”的算术方法。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物品,如九枚红豆或九个小石子,并根据学生实际持有的物品来进行数学运算。

通过体验式教学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和理解这一概念。

2. 交互式教学在教师对“9加几”进行详细讲解后,可以引导学生自己模仿运用,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尝试通过提出问题和交互互动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这种交互式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算术方法。

三、教学设计1. 学情分析(1)学生有一定的数学基础,已经掌握了基本的算数概念。

(2)学生的运算能力还比较有限,需要通过反复练习来提高。

2. 教学过程首先,教师应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教师可以给每位学生发放九枚红豆或九个小石子,并让孩子们尝试不同的数码组合来学习和掌握“9加几”的算术方法。

2.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分别画出数字9和数字0到9,并让学生练习通过手指或小纸片来表示不同数字。

这样可以让学生通过视听、手做、口说,全方位、多角度的学习和掌握算术方法。

接着,教师应当介绍“9加几”的概念1.教师可以通过实际物品操作,提示学生:“假如我手上有9颗绿豆,再加上1颗,一共是多少颗绿豆?”2.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举例和具体操作来引导学生理解“9加几”这一概念。

最后,教师应当引导学生练习算术方法1.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本页练习,通过“9加几”的算术方法来解决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加几
教学内容: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第88~89页。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探索9加几的计算方法,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初步理解“凑十法”,并能比较熟练地计算。

2.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探究、思考的意识和能力,发展创新意识;实现算法多样化,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3.培养学生互相帮助,合作学习和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初步掌握9加几进位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教学难点:理解并初步掌握“凑十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师生谈话:小朋友你们喜不喜欢喜欢小动物,今天有一种小动物和我们一起学数学。

看(出示小猴图)
1、由小猴带来了一些加法题:(多媒体出示)
10+2 10+4 10+3 10+5 10+9
学生口答。

提问:计算这些题,你为什么这么快?
2、想一想:9+()=10
二、探究新知
1. 学习例题。

(1)师:小猴觉得小朋友们太棒了,决定招呼小朋友们去它家玩,于是它准备了很多水果,大家请看(课件出示)
桌上放了一些苹果,你能说说这些苹果是怎么摆放的
吗?(盒子里有9个,盒子外面有4个。

)提问:那你能提一个什么问题?这里求的是?所以用?(加法)算式?师随学生汇报板书算式。

提问:那9+4等于多少呢?老师有个要求,你既能知道结果,还要能说出你是怎样算出结果的?把你的想法轻轻地说给小组听。

(2)学生自主探索,小组里说一说,再指名小组汇报,其他补充。

学生中可能出现的方法有:
①数数法:9,10,11,12,13。

(也可能学生从1开始数,数到13。


②凑十法:9+1=10,10+3=13。

(或6+4=10,10+3=13。


指名汇报有代表性的算法。

(教师进行及时评价)
(3)在充分展示几种算法后,让学生上台演示,教师逐步对应板书——
(板书:9 +4 = 13)
1 3
10
提问:为什么从4里面先拿1个放盒子里?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 学习“试一试”。

(小猴家的花园里栽了许多花——)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提什么问题?怎样求两种花一共有多少朵?
列式:9+7
师:我们用花片代替花摆一摆,谁能到黑板上摆一摆?(请小朋友上来摆)
提问:那9和7合起来是多少呢?谁能到前面来移动花片让大家一眼看出9+7等于多少?(师说并板书)
师:刚才小朋友是把右边移一个到左边,你有没有其他移法也能让大家一下子知道结果呢?
9 + 7 = 16
1 6
10
师:这里可以把9凑成10,然后再算10加几就方便了。

3.引导小结
师:小猴动脑筋了,有这么多算法,怎样算比较快呢?怎样算比较好呢?
我们来看看:(出示课件)
三、巩固新知
1.“想想做做”第1题。

请大家观察图,提问:左边原来有几块?右边呢?
猜一猜,小猴想怎样算?他是把哪个数凑成10?小猴聪不聪明?聪明在哪里?
提问:那小猴为什么不把左边多搬几个到右边去凑成10呢?
把小猴思考过程填在书上,学生书展示,集体评价。

2.“想想做做”第2题。

(1)出示图,左边几根?右边几根?你能先圈出10根再写出得数吗?
(2)师:刚才我们算了一些加法题,一起把我们算过的读一读?你发现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揭示课题并板书:9加几)
3.“想想做做”第3题。

提问:9加几的刚才我们是怎样算出得数的?(回顾从例题到练习一些题的方法)
师小结:我们算的时候有不同的方法,可以数着算,可以移着算,还可以有其他的办法。

小猴也变聪明了,他知道把9加几变成?(10加几)你们会变吗?
课件出示每题,出示9加几说说变成10加几?出示10加几想想算的是9加几?
4.抢答题:师出示算式,学生抢答,观察思考有什么规律?
学生说说发现,引导竖着看,横着看。

指导学生重读算式。

5、你能很快说出□里填几吗?
9+7=1□ 9+ □=13
9+5=1□ 9+ □=15
9+9=1□ 9+ □=12
6、小游戏
同学们,你们这么棒,小猴想带你们去公园玩碰碰车,师讲游戏
规则后课件一一出示,学生抢答。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计算9加几的题,你喜欢用什么方法算?
五、板书设计
9加几(10加几)
9 + 4 =13 9 + 7 = 16 1 6
10
9加几练习课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凑十法”计算“9加几”进位加法。

2、熟练地计算“9加几”题目。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学会“凑十法”计算“9加几”进位加法。

教学难点:熟练、正确地计算“9加几”题目。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学习了9加几的相关知识,这节课我们就通过一些练习来巩固这些知识吧。

比一比,谁学得最认真,题做的最正确!
二、专项练习
1、讲解:第90页第1题:
①出示习题课件(1),说图意:知道什么?要求什么?
②理解题意:山坡上有9个人(怎么知道的?数出来的),山坡下又来了7个人(题目告诉的),求一共有几人?(求合起来一共有多少用加法计算)
③列式:9+7=16
④怎样计算9+7?用小棒代替题目中的小同学,摆一摆:
左边9根,右边7根,合起来是多少根?
从右边的7根中拿一个到左边,左边就是10根小棒了,右边还剩6根,10+6=16(凑十法)
2、讲解:第90页第2题:
①出示习题课件(2),指名读题:移动9,每次加上卡片上的数
②理解题意:移动9:向哪边移动?为什么?(注意箭头指向)
移动之后怎样做?(加上卡片上的数计算)
③ 指名计算。

3、讲解:第90页第4题:
(1)①出示习题课件(3),说图意,图上左边有什么?右边有什么?求什么?
②理解题意:左边有9只小蜜蜂(数准确),右边有5只小蜜蜂,求一共有多少只?(你怎么知道求一共有多少的?右边写的加号,要用加法,加法就是求合起来一共有多少)
③列式:9+5=14
④怎样计算9+5?用小棒代替小蜜蜂,说说应该怎么摆怎么凑?(2)①除了小蜜蜂,你还看到什么了?(左边9朵紫色的花和6朵黄色的花;右边3朵黄色的花和4朵紫色的花)
②求左边一共多少花,怎样列式?(9+6=15)
③怎样计算9+6?用小棒代替花朵,自己摆出来。

4.
?朵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