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吟》
苦吟卢延让译文和注释

苦吟卢延让译文和注释
《苦吟》是唐代诗人卢延让的一首诗,全文如下:
莫话诗中事,诗中难更无。
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
险觅天应闷,狂搜海亦枯。
不同文赋易,为著者之乎。
译文:
不要谈论诗歌创作的事,诗歌创作中的甘苦难以言说。
为了吟成一个字,常常捻断数根胡须。
苦苦寻觅好的诗句,就像难以寻到天一样闷;疯狂地搜求好的诗句,就像海水枯干一样难。
写诗不同于写《文赋》那样容易,它需要呕心沥血,对遣词造句进行反复推敲琢磨。
注释:
1.莫话:不要说。
2.吟安:吟咏妥贴。
安,妥贴。
3.捻断:用手指搓转(胡须),以致搓断,极言苦思吟诗,绞尽脑汁。
4.险觅:苦苦寻觅。
天应闷:天也应该感到烦闷。
5.狂搜:疯狂地搜求。
海亦枯:海水也要枯干了。
6.不同:不像,此指不象写《文赋》那样。
文赋易:写《文赋》容易。
《文赋》
是晋代陆机所作,主要论述创作构思过程。
7.为著:因为要著。
之乎:讲话或写文章时,表示停顿或表示语气、语调。
这
里是讲话的意思。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创作诗歌的艰辛和苦涩,通过“捻断数茎须”、“海亦枯”等形象生动的比喻,表现了诗人在诗歌创作中的苦思冥想和反复推敲的过程。
同时,诗中也流露出诗人对于诗歌艺术的热爱和执着追求,以及对于诗歌创作甘苦的深刻体验。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专项训练《第八单元》含答案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第八单元》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宋】苏轼十五、语文学习要下苦功夫①任何学问都是苦根上长出来的甜果。
学习语文,同样非下苦功夫不可。
②俗话说:“师傅领进门,学艺在自身。
”语文涉及的知识面广,量大,具有极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
因此,语文学习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单靠按部就班的课堂学习,是远远不够的。
③鲁迅在学生就坚持做读书笔记,写日记,手熟笔巧,为我们留下了大约1000万字的宝贵财富,从而成为文学大师,一代风范。
④马克思精心研读文学名著,谙熟莎士比亚作品的词句、风格,并能背诵海涅、歌德的许多诗句,因此讲话、写作便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⑤毛主席求学时,每读一本书总是开动脑筋,细推深究,圈点批注。
因此他的文章常有真知灼见,而被同学们传诵。
⑥至今“吟安一个字,捻断数根须”之类的写作佳话,更不胜枚举。
⑦显然,大凡善于运用语文工具的人,无不经过一番苦苦磨练。
谁怕下苦功,谁就学不好语文。
⑧所谓下苦功,就是要乐于“自找苦吃”。
一要苦阅读,博览群书,早读夜诵。
二要苦练笔,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A】。
三要苦思考。
摄取生活素材,识别书中的真伪优劣,消化语文老师讲解的知识,都得苦思熟虑。
末了,还要苦修改,【B】。
基础差的,不要自暴自弃;基础好的,更应精益求精。
总之,要掌握语文知识就得苦学,也就是要苦读、苦练、苦思、苦改。
当然,“苦学”决非“蛮学”,必须讲究科学方法,探求语文的规律才行。
⑨谁不想让自己的语文学习园地里硕果满枝呢?那就让我们铭记毛主席的教诲吧:“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习的,非下苦功不可。
”1. “任何学问都是苦根上长出来的甜果。
”这句话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吟安一个字,捻断数根须”出自哪里?表现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3. 所谓下苦功,就是要乐于“自找苦吃”。
小学古诗文解读绕不开的“套路”——以《示儿》一诗教学为例

小学古诗文解读绕不开的“套路”——以《示儿》一诗教学为例作者:梅志军来源:《小学教学·语文版》 2018年第6期许多古诗教学的课堂,老师们都一心一意地带着孩子们吟哦诵读,觉得这样才能把古诗所描绘的意象呈现在学生的眼前,然后以情悟情,将心比心。
然而,有时却事与愿违,折腾了一节课,学生该会的不会,该懂的不懂。
笔者以为,这是我们很多老师没有找到古诗文本解读的“套路”。
下面,笔者以《示儿》一诗为例,寻觅古诗文本解读绕不开的“套路”。
把古诗读出节奏,这在很多老师的古诗教学中都会出现。
但可惜的是,不少老师都是将节奏划分好让学生去读,而不是让学生自己去选择适合该诗的节奏。
格律诗分为绝句和律诗,而这两者又有五言和七言之分。
其中,一般认为绝句的节奏可以分“五言为二三句式,七言为四三或二五句式”。
后来,人们运用“二字音节”法继续细化每一句的节奏,从而划分“五言为221或212,七言为2221或2212”。
就拿《示儿》来说,“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我们是不是可以在告知学生“2221或2212”两种节奏之后,让学生自己去选择?或许在选择过程中,学生才会明白按“前三句为2221,最后一句为2212”节奏朗读,才更便于诗句意思的理解。
对于小学语文老师而言,只需要记住:所谓的“平”,就相当于声调中的“阴平和阳平”,而所谓的“仄”就相当于声调中的“上声和去声”:所谓“平长仄短”指的是语速快慢的差距,而不是音调高低的区别——“平”要读得缓慢而绵长,“仄”要读得短促而有力。
且看《示儿》的“平仄”情况:死去元知万事空,(仄仄平平仄仄平)但悲不见九州同。
(仄平仄仄仄平平)王师北定中原日,(平平仄仄平平仄)家祭无忘告乃翁。
(平仄平仄仄仄平)当我们按照“平长仄短”的规律,和学生一起诵读这首诗时,古人吟唱的味道就自然显露,根本就不需要纠结——这首诗我给它配上哪首学生耳熟能详的曲子更合适呢?其实,那样反倒不伦不类,让吟诗串了味。
高考作文素材——常用古诗文精品

高考作文素材——常用古诗文古诗名句分类一:擅长写作1.须教自我胸中出,切忌随人脚后行。
——戴复古《论诗十绝》(不随大流,有创新)2.天籁自鸣天趣足,好诗不过近人情。
——张问陶《论诗十二绝句》(自然、真情。
翻译;天上奏出的箫声由自己演奏出来,这种乐趣真是太让人开心了。
一首好的诗要贴近人物,写出真情实感)3.一语自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元好问《论诗三十首》(本真。
此为元好问评晋代诗人陶渊明的诗作,崇尚陶渊明诗歌自然天成而无人工痕迹,清爽真淳而无雕琢之弊)4.清水出芙蓉,自然去雕饰。
——李白《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本真、自然)5.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
——杜甫《戏为六绝句》(古今皆学。
不论今人、古人,清词、丽句,有特长就要学习借鉴。
杜甫的文学主见是,不能一味推崇古人,一概否定今人。
对今人不应妄加菲薄,对古人也要有所继承)6.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贾岛《题诗后》 (推敲,严谨)7.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
——卢延让《苦吟》(推敲,勤奋)8.奇文共观赏,疑义相与析。
——陶渊明《移居二首》(共享,研讨。
翻译:共同观赏奇文,一起剖析疑难文义的理趣)9.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阅读指导写作)10.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锤炼,磨砺。
翻译:平生为人喜爱细细琢磨苦苦寻找好的诗句,诗句的语言达不到惊人的地步,我就决不罢休)古诗名句分类二:事理哲理1.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鹤鸣》(别座山上的石头,可以取来制作治玉的磨石;也可以用来制成美妙珍宝。
意思可引申为"借助外力,改己缺失)2.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
——汉乐府民歌《君子行》(比方避开招惹无端的怀疑)3.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
——汉乐府民歌《城中谣》(讽刺了上行下效而造成的迫求时髦的不良社会风气)4.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焕《登鹳雀楼》(登上高处,看得更远。
《红楼梦·慕雅女雅集苦吟诗 (节选)》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慕雅女雅集苦吟诗(节选)曹雪芹且说香菱见过众人之后,便往潇湘馆中来。
此时黛玉已好了大半,见香菱也进园来住,自是欢喜。
香菱因笑道:“我这一进来了,也得了空儿,好歹教给我作诗,就是我的造化了!”黛玉道:“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平声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
”香菱笑道:“怪道我常弄一本旧诗偷空儿看一两首,又有对的极工的,又有不对的,又听见说‘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看古人的诗上亦有顺的,亦有二四六上错了的,所以天天疑惑。
如今听你一说,原来这些格调规矩竟是末事,只要词句新奇为上。
”黛玉道:“正是这个道理。
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
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做‘不以词害意’。
”香菱笑道:“我只爱陆放翁的诗‘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说的真有趣!”黛玉道:“断不可学这样的诗。
你们因不知诗,所以见了这浅近的就爱,一入了这个格局,再学不出来的。
你只听我说,你若真心要学,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读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
肚子里先有了这三个人作了底子,然后再把陶渊明、应,刘、谢、阮、庾、鲍等人的一看。
你又是一个极聪敏伶俐的人,不用一年的工夫,不愁不是诗翁了!”说着便命紫娟将王右丞的五言律拿来,递与香菱,又道:“你只看有红圈的都是我选的,有一首念一首。
不明白的问你姑娘,或者遇见我,我讲与你就是了。
”香菱拿了诗,回至蘅芜苑中,诸事不顾,只向灯下一首一首的读起来。
宝钗连催他数次睡觉,他也不睡。
宝钗见他这般苦心,只得随他去了。
一日,黛玉方梳洗完了,只见香菱笑吟吟的送了书来,又要换杜律。
黛玉笑道:“共记得多少首?”香菱笑道:“凡红圈选的我尽读了。
”黛玉道:“可领略了些滋味没有?”香菱笑道:“领略了些滋味,不知可是不是,说与你听听。
书籍对我们有多重要——纪录片《但是还有书籍》第二季素材拓展与运用

碌着。
一辈子。
全靠手工的年代,漏。
2008年,籍善本联合目录”书籍我们的图书馆整理出被誉为“五百年来藏书第一人”的清代藏书家黄丕烈的题跋集。
如今的他已经98岁,除了睡觉、吃饭、喝茶,剩下的时间都手捧着书。
他说,他的生命是和书连在一起的。
让草原孩子看到未来的更多可能性对身处四川甘孜的孩子们来说,书籍不仅是快乐的源泉,还是他们看世界的一个窗口。
在外游学多年的藏族僧人久美,回到家乡后发现这里的孩子们往往从小辍学,复制着祖辈的生活轨迹。
2014年,久美通过自己的努力建造了一座藏式图书馆“纳朗玛”。
藏族女孩拉姆是图书馆的常客,她最喜欢看《巴黎圣母院》,觉得书中主角卡西莫多很像自己。
阅读让拉姆与百年之前、千里之外的作家雨果产生了精神上的共鸣。
在此激励下,她坚持用藏语写作,并如愿考上了大学,一直为她的翻译和写作梦而努力。
一座图书馆,打破了知识的疆界,消弭了阶级的壁垒,成为孩子们望向更广阔未来的窗口。
读书改变命运,不应该作为功利主义的简单解读,而是内心深处的觉醒导致视野的改变,从而走向更大的世界。
在这个浮躁的年代,潜心读书是一种坚持。
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
初心不改,终能创造奇迹许先哲从未接受过正统美术绘画训练,决定创作漫画之后,他练习了4年。
26岁的他以一无所有的状态,开始筹备《镖人》漫画。
他通过翻阅《隋书》《资治通鉴》等史书,在历史中寻找根基。
他的创作方式属于角色对话式的分镜法,需要很强的专注力,这也是《镖人》受欢迎的秘诀:角色在许先哲手下,有选择自己命运的权利,因此显得有生命感。
为了让每个角色都有血有肉,许先哲的更新速度越来越慢,但他宁愿被读者抱怨,也要选择那条更艰难的路。
凭借严谨的态度与过硬的质量,《镖人》漫画已发行10本单行本,总发行量超过100万册,并且以国漫崛起之姿强势输出到海外,被国外媒体誉为“世界级水平的中国漫画精品”。
坚持创作,只是因为有趣匡扶,是漫画自媒体“匡扶摇”的创作者,出版了漫画合集《回答不了》与《纳闷集》。
苦吟诗人贾岛

苦吟诗人贾岛导读:在晚唐社会与文学的大背景下,有相当一部分诗人,以苦吟的态度作着“清新奇僻”的诗,代表人物是贾岛(779~843)和姚合(775?~855?)。
贾、姚二人诗名起于元和后期,但贾卒于会昌,姚卒于大中年间,已入晚唐。
其诗代表晚唐一种最普遍的创作风尚,追随者很多,所以将两家归入晚唐诗人中较为合理。
贾岛、姚合及其追随者,诗歌内容都比较狭窄,很少反映社会问题。
贾岛所写,有科考碰壁的失意和怨愤,有贫穷窘困生活的哀叹,有对于清寂之境和佛禅境界的感受,以及与僧人、隐士的交往,大多不出个人生活范围。
姚合诗的题材与贾岛接近,而对琐细的日常生活情景写得更多,在风格上,贾岛因有过禅房生活体验,又曾受韩愈、孟郊的影响,诗中冷僻的成分多一些,而姚合仕途较为顺利,诗风相对显得清稳闲适。
同是写小县府署的庭院,贾岛诗:“言心俱好静,廨署落晖空。
归吏封宵钥,行蛇入古桐。
”(《题长江厅》)姚合诗:“鼓绝门方掩,萧条作吏心。
露垂庭际草,萤照竹间禽。
”(《县中秋宿》)贾诗以空庭落晖的无我之境显得超妙,姚诗境界幽静。
相比之下,可见贾诗比姚诗幽冷奇峭。
贾岛、姚合等人在创作态度上的共同表现是苦吟。
传说贾岛在长安街上酝酿吟诵“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一联时,唐突了京兆尹刘栖楚;斟酌“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一联时,冲犯了京兆尹韩愈。
具体情节虽不一定可靠,但贾岛等人确实苦吟成癖。
晚唐时期,有大批长期困于考场的士子,也有许多人虽然入仕,却处于低下闲冷的地位。
他们有点像大历时代的文人,需要通过作诗获取精神上的补偿。
求科名者,则更需要把五律当日常功课训练。
这样,这些在社会上被冷落的文人,就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放在作诗上。
对自己的贫穷、窘困和闲散,多方面地加以审视、发掘、体验,“以刻琢穷苦之言为工”(胡仔《苕溪渔隐全话》前集),抒写他们的无奈。
于是,通过对情与景深刻的挖掘与琢磨,做到工整中见清新奇僻,就成了一种新的风尚,有别于韩、孟的奇险和元、白的流易。
古诗词鉴赏:苦吟派

古诗词鉴赏:苦吟派原指中唐和晚唐诗坛中以徘徊吟哦的心境和殚精竭虑的态度进行创作,对每个字词进行仔细推敲锤炼的诗人。
在中唐的社会与文学的大背景下,有相当一部分诗人,以苦吟的态度作着“清新奇僻”的诗,代表人物是以“苦吟”著名的孟郊、贾岛和姚合。
他们在创作态度上的共同表现是苦吟,即着意于音律、对偶、字句的推敲锤炼。
其诗多写琐细的日常生活情景,内容比较狭窄,有佳句少佳篇。
苦吟诗人群的创作时间,主要集中在文宗大和至宣宗大中年间。
与盛中唐诗人相比,他们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已大为减弱。
在他们的作品中,大量集中的是反映羁旅行役、思乡念亲以及酬赠送别的诗篇,在对山川形胜、月露风云的吟咏中,抒发自己的失意穷愁之感。
由于他们无一例外地都有屡败科场、长期漂泊的惨痛经历,备尝生活艰辛和孤独寂寞之苦,因此当他们用细赋的笔触,真实的情感,交和辛酸的泪水,凝结成一篇篇独特的生活感受时,是那样的凄切,又是那样的动人。
读他们的作品,可以领略晚唐下层寒士普通的生活场景,倾听他们痛苦的心声,体味他们萧索的意绪和哀伤的情怀。
完全可以这样说,苦吟诗人的歌唱,代表了晚唐下层寒士的典型音调。
苦吟诗人在艺术上的追求大致以清新峭拔、雅洁明丽为主。
在唐诗极盛难继的元和之后,他们追随姚、贾,主攻五律,继承王、孟及大历十才子五律平淡清空的艺术传统,将诗歌艺术向更深更细处掘进。
姚合作为苦吟诗人的领袖和代表,其诗歌理论和创作实践起着一种示范作用。
但是,苦吟诗人并没有亦步亦趋地机械摹仿,落入优孟衣冠,他们在艺术上各有追求:顾非熊的清永,刘得仁的清莹,马戴的清拔,李频的清严,方干的清润,皆能各标一帜,自成一家之风。
他们虽然缺乏韩愈、孟郊出奇制胜、戛戛独造的才力,但也能在自己的创作实践中尽其所能,苦苦探求,显示了不甘平庸,求新求变的强烈而普遍的自觉,共同为晚唐诗歌,尤其是五律艺术的完美做出了可贵的贡献,审视他们在艺术上所做的不懈追求,表现了以下几方面的特点:一是情感的雅正平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苦吟
年代:唐
作者:卢延让
作品:苦吟
内容:
莫话诗中事,诗中难更无。
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
险觅天应闷,狂搜海亦枯。
不同文赋易,为著者之乎。
年代:唐
作者:杜荀鹤
作品:苦吟
内容:
世间何事好,最好莫过诗。
一句我自得,四方人已知。
生应无辍日,死是不吟时。
始拟归山去,林泉道在兹。
年代:唐
作者:崔涂
作品:苦吟
内容:
朝吟复暮吟,只此望知音。
举世轻孤立,何人念苦心。
他乡无旧识,落日羡归禽。
况住寒江上,渔家似故林。
鉴赏评析:
唐朝诗人卢延让《苦吟》诗云:“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
”作诗炼句之苦由此可见一斑,而相传著名的苦吟诗人贾岛更是在他的《送无可上人》一诗“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句下加注一首小诗:“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
”极言炼句时间之久,吟成后之欢,可见一斑。
以下无正文
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Nur für den persönlichen für Studien, Forschung, zu kommerziellen Zwecken verwendet werden.
Pour l 'é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 à des fins personnelles; pas à des fins commerciales.
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толькодля людей, которые используются для обучения,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и не должны 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 в коммерческих целях.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