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源风险评价——LEC法打分法则
危险源辨识LECD意思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清单中的LECD各指: 危险性可用下式表示:
D=LEC
式中: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E—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C—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
D—危险性
三个主要因数的评价方法如表1、2、3、4所示表1 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L
分数值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10 完全可以预料
6 相当可能
3 可能,但不经常
1 可能性小,完全意外
0.5 很不可能,可以设想
0.2 极不可能
0.1 实际不可能
表2 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E
分数值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
10 连续暴露(包括四班三运转)
6 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
3 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
2 每月一次暴露
1 每年几次暴露
5 非常罕见地暴露
表3 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C
分数值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
100 大灾难,许多人死亡
40 灾难,数人死亡
15 非常严重,一人死亡
7 严重,重伤
3 重大,致残
1 引人注目,需要救护
针对被评价的具体的作业条件,由有关人员(车间主任、安全人员、技术人员、工人代表等)组成小组,依据过去的经历、有关的知识,经充分讨论,固定L、E、C的分数植;然后计算三个指标的乘积,得出危险性分值D;最后依D值大小确定风险等级。
表4 危险性分值D
D值危险程度风险等级
>320 极其危险,不能继续作业5
160~320 高度危险,要立即整改4
70~160 显著危险,需要整改3
20~70 一般危险,需要注意2
<20 稍有危险,可以接受1。
风险等级评估方法(LEC法和LS法)

作业条件风险程度评价(LEC)基本原理是根据风险点辨识确定的危害及影响程度与危害及影响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乘积确定风险的大小。
定量计算每一种危险源所带来的风险可采用如下方法:D=LEC。
式中:D—风险值;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E—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C—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
当用概率来表示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大小(L)时,绝对不可能发生的事故概率为0;而必然发生的事故概率为1。
从系统安全角度考虑,绝对不发生事故是不可能的,所以人为地将发生事故可能性极小的分数定为0.1,而必然要发生的事故的分数定为10,介于这两种情况之间的情况指定为若干中间值。
当确定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时,人员出现在危险环境中的时间越多,则危险性越大,规定连续出现在危险环境的情况定为10,而非常罕见地出现在危险环境中定为0.5,介于两者之间的各种情况规定若干个中间值。
关于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C),由于事故造成的人身伤害与财产损失变化范围很大,规定其分数值为1-100,把需要救护的轻微损伤或较小财产损失的分数规定为1,把造成多人死亡或重大财产损失的可能性分数规定为100,其他情况的数值均为1与100之间。
风险值(D)求出之后,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风险级别的界限值,以符合持续改进的思想。
下表可作为确定风险级别界限值的参考。
风险矩阵法(L ·S )一、 事件发生可能性L 判定准则二、事件后果严重性S判定准则三、风险等级判定及控制措施事故类型分类标准:a参照GB6441—1986《企业伤亡事故分类》进行分类,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将风险点事故按以下20 类进行辨识。
类别:1、物体打击;2、车辆伤害; 3、机械伤害; 4、起重伤害;5、触电; 6、淹溺;7、灼烫; 8、火灾;9、高处坠落;10、坍塌;11、冒顶片帮;。
LEC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LEC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清单中的LECD各指:危险性可用下式表示:D=L×E×C式中: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E—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C—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D—危险性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是一种评价操作人员在具有潜在危险性环境中作业时的危险性的半定量的评价方法,此法简单易行。
它是用和系统风险有关的三种因素指标值之积来评价操作人员伤亡风险大小的一种方法,即D=LEC其中:L代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E代表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C 代表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D代表作业条件危险性的大小。
L、E、C三种因素取值及D危险性等级划分见表1~4。
分数值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分数值事故发生的可能性10完全可以预料0.5可以设想,但很不可能6相当可能0.2极不可能3可能,但不经常0.1实际不可能1可能性极小,完全意外表2 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分数值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分数值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10连续暴露与潜在危险环境2每月一次暴露6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1每年几次暴露3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0.5非常罕见的暴露表3 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C)分数值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分数值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100大灾难,许多人死亡,或造成重大财产损失7严重,重伤,或较小的财产损失40灾难,数人死亡,或造成很大财产损失3重大,致残,或很小的财产损失15非常严重,1人死亡,或造成一定的财产损失1引人注目,需要救护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是对具有潜在危险的环境中作业的危险性进行定性评价的一种方法。
它是由美国的格雷厄姆(K.J.Graham)和金尼(G.F.Kinnly)提出的。
对于一个具有潜在危险性的作业条件,影响危险性的主要因素有3个: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L暴露于这种危险环境的情况E事故一旦发生可能产生的后果C用公式表示:D = L E C式中:D——作业条件的危险性L——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E——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C——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结果用L、E、C三种因素的乘积D = L E C来评价作业条件的危险性。
LEC风险打分评价标准

4.PPE能提供良好防护,但是不排除偶然情况下事件发生
使用感光面罩发生眼睛弧光伤害
5.TPM/PM不易覆盖的,又无附加安全装置的设施设备失效引发的伤害:
例如吸盘漏气导致物体脱落伤害
6.一些自制的可靠性无法长期保证的安全防护装置,对此也没有有效的监控手段,
例如土制的档块。
1
微伤
经过公司医疗处理后无需进一步医疗诊断(外出就诊)的伤害事故或短暂的健康问题
表皮性割划伤(不涉及肌腱等器官功能性正常活动)、挫伤、挤压伤等无须受伤部位固定绑扎治疗24小时以上的伤害
Riskrating风险等级的确定:
Riskrating
风险等级
D=L×E×C
a
不可接受风险
极其危险,不能继续作业
D≥600
e.g.: slashes in the hands by debris on the body surface when doing quality inspection wearing yarn gloves accidentally。例如使用纱手套检验车身表面质量过程中的意外被毛刺划伤
2.Scenariowhere people are more likely to be injured。作业环境容易引起人员意外伤害的情况
e.g。: Slippery floors without slippery proof measures 。例如湿滑的地面区域又无防滑措施
3.Cases that may bring serious consequences其它容易造成伤害后果的事件
Walk on non-designatedroute。不按照规定路线行走
LEC法-风险评估

判定方法参考
10
完全可以预料
无控制方法或没有检查,一定会发生事故 (每年发生事故3次或3次以上)
6
相当可能
无本质安全的防护措施,基于人的安全意识要求等措施(每年发生事故1~2次)
3
可能,但不经常
采取了硬件的防护措施,但过程仍有可能失控(每两年发生事故1次)
1
可,现有条件下几乎不可能发生安全事故(每 三年发生事故1次)
三、如何控制风险 LEC评价法
危险源评价——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方法--LEC法
01 L表示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02 E表示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 03 C表示事故产生的后果 04 D(风险值)=L×E×C 风险值D越大,事件越严重
三、如何控制风险
LEC评价法
L(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分数值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三、如何控制风险
LEC评价法
C(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
分数值 100 40 15 7 3
1
后果 大灾难,许多人死亡
灾难,数人死亡 非常严重,一人死亡
严重,重伤 重大,致残 引人注目,不利于基本的健康安
全要求
判定方法参考
10人以上死亡,或者50人以上重伤 3人以上死亡,或者10人以上重伤 1人以上死亡,或者2人以上重伤 1人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或者2人以上致残
E(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
分数值 10 6 3 2 1 0.5
频繁程度 连续暴露 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 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 每月暴露一次 每年几次暴露 非常罕见地暴露
判定方法参考
每1000小时内,暴露的时间≥200 小时 每1000小时内,暴露的时间≥50 小时 每1000小时内,暴露的时间≥5 小时 每1000小时内,暴露的时间≥1小时 每1000小时内,暴露的时间≥0.1小时 每1000小时内,暴露的时间≥0.01小时
[VIP专享]作业危险性分析(LEC)法在危险源评价中的应用
![[VIP专享]作业危险性分析(LEC)法在危险源评价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03aa85e38e9951e79a89276b.png)
1
0.5 100
50
1
0.5 100
50Leabharlann 是否 发生的 暴露 事故 危险性 违法 可能性 时间 后果 D=L*E*C
1
0.5 100
50
0.2 0.5 100
10
1
0.5 100
50
1
0.5 100
50
1
0.5 100
50
1
0.5 100
50
1
1 100 100
1
1 100 100
1
0.5 100
50
50
1
1 100 100
6
3
7
126
1
0.5 100
50
Y
1
0.5 100
50
Y
1
1 100 100
3
0.5 100 150
16.
仓库 特气:储存
17.
仓库 特气:储存
气瓶承压不够 库内气温高引起过压
序号 部门 活动/设施
危险源
18.
仓库 特气:到货卸车 跌落或不规范卸车
19.
仓库
特气:空钢瓶储 存
灼伤
10.
仓库 危化品储存
风扇通风口没有遮蔽罩或遮蔽罩孔太大包装物或 容器被老鼠咬破溶液逸出
火灾或爆炸
11. 仓库。 危化品储存
危化品禁忌物同库存放
火灾或爆炸
12.
仓库 特气:储存
特殊气候雨水进入特气库与遇水反应的化学品接 触
火灾或爆炸
13.
仓库 化学试剂:运送 危化品禁忌物混合运输
火灾或爆炸
14.
1. 外延区 外延活动场所 未按规定配备灭火器
信息安全风险综合评价——LEC法打分法则

A.1 信息安全风险综合评价(LEC法)
是综合考虑信息安全的信息资产、威胁与脆弱性三个因素的各项影响包括经济影响进行的综合评价办法。
注意此方法适用于信息安全风险评价,不适用于其他的评价。
见公式(8)
D=L×E×C (1)
式中:
D:综合评价结果,
L:威胁出现的频率因子,
E:脆弱性严重程度因子,
C:信息资产重要性因子(C=c1+c2+c3)。
A.2 威胁出现的频率因子(L),见表F.1
表F.1 威胁出现的频率因子(L)
A.3 脆弱性严重程度因子(E),见表F.2
表F.2 脆弱性严重程度因子(E)
A.4 信息资产重要性因子(C),见公式(9)
C=c1 + c2 +c3 (2)
式中:
C::信息资产重要性因子
c1::信息资产保密性因子
c2::信息资产完整性因子
c3::信息资产可用性因子。
A.4.1 信息资产保密性因子c1,见表F.3
表F.3 信息资产保密性因子c1
A.4.2 信息资产完整性因子 c2,见表F.4
表F.4 信息资产完整性因子 c2
A.4.3 信息资产可用性赋值 c3,见表F.5
表F.5 信息资产可用性赋值 c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LEC风险评价法

LEC风险评估法LEC法是一种常用的风险评估方法,可采取计算每一项已辨识出的危险源所带来的风险。
其风险值D由三个主要因素L、E、C的指标值的乘积表示,即D=LEC。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用概率来表示时,绝对不可能发生的事故概率为0,必然发生的事故概率为1,因此人为的将发生事故可能极小的分数定为0.1,必然要发生事故的分数可定为10,介于这两者之间的情况定为若干中间值,如下表:
E——暴露于危险环境中频繁程度。
人员出现在危险环境中的时间越多,发生危险性越大。
规定连续出现在危险环境的
情况为10,而非常罕见地出现在危险环境中为0.5,介于两者之间的各种情况规定若干个中间值,如下表:
C——事故产生的后果。
事故造成人身伤害与财产损失变化范围很大,所以规定分数值在1-100之间。
轻微伤害或较小财产损失的分类规定为1,造成人员伤亡较大的可能性规定为100,其他情况的数值在1-100之间,如下表:
值后关键是如何D,确定C×E×L=D——风险值。
D.
确定风险级别的界限值,而这个界限值并不是长期固定不变的;在不同时期可根据具体情况确定风险级别的界限值,以确定持续改进的措施。
如下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完全可能发生,(可以预料)
10
连续暴露
6
相当可能发生
6
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
3
可能发生,但不经常
3
每周一次
1
发生的可能性小,属于意外发生
2
每月一次
0.5
很不可能发生
1
每季一次暴露
0.1
极不可能发生
0.5
每年一次暴露
0.2
非常罕见的暴露
C的取值参考为
分数值
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对人身)
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对设备)
1
引人注目,需要救护的,轻微伤
造成设备异常
100
大灾难,10人以上死亡
电力设施损坏,损失1000万元;或火灾损失100万元
40
灾难,2~9人死亡
电力设施损坏,损失达300万元;或火灾损失达30万元
15
非常严重,1人死亡
电力设施损坏,损失达100万元;或火灾损失达1万元
7
多人轻伤,或重伤,致残
导致机组停运临修或设备B类障碍
3
轻伤
导致机组停运或设备C类障碍
危险源风险评价——LEC法打分法则
A.1
D=L×E×C(4)
式中:
D——危险性。
L——发生事件的可能性大小。
E——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
C——一旦发生事件会造成பைடு நூலகம்损失后果。
A.2
A.3
表C.1 L、E、C取值参考
L的取值参考为
E的取值参考为
分数值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分数值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