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国家司法考试 试卷二答案

合集下载

2004年国家司法考试(卷二)真题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2004年国家司法考试(卷二)真题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2004年国家司法考试(卷二)真题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多项选择题 3. 不定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本部分1-50题,每题1分,共50分。

1.韩某在向张某催要赌债无果的情况下,纠集好友把张某挟持至韩家,并给张家打电话,声称如果再不还钱,就砍掉张某一只手。

韩某的作为:A.构成非法拘禁罪B.构成绑架罪C.构成非法拘禁罪和绑架罪的想象竞合犯D.构成敲诈勒索罪正确答案:A解析:根据刑法第239条的规定,绑架罪是指“以勒索财物为目的绑架他人的;或者绑架他人作为人质的”犯罪行为,因此绑架罪一般以勒索财物为目的(但不限于这一目的);但根据《刑法》笫238条规定“非法拘禁他人或者队其他方法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为索取借务非法扣抒、拘禁他人的,依照前两款的规定处罚。

”因此索取债务的场合应定非法拘罪。

同时最高人民法院曲司法解释进一步扩大了非法拘禁罪的适用范围,指出行为人为索取高利贷;赌债等法律不予保护的债务、非法扣押、拘禁他人的,仍依刑法第98条(非法拘禁罪)的规定定罪处罚(参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为索取法律不予保护的债务非法拘禁他人行为如何定罪问题的解释)。

至于敲诈勒索罪,通常认为是以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以外的方式勒索财物。

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

2.药店营业员李某与王某有仇。

某日王某之妻到药店买药为王某治病,李某将一包砒霜混在药中交给王妻。

后李某后悔,于第二天到王家欲取回砒霜,而王某谎称已服完。

李某见王某没有什么异常,就没有将真相告诉王某。

几天后,王某因服用李某提供的砒霜而死亡。

李某的行为属于:A.犯罪中止B.犯罪既遂C.犯罪未遂D.犯罪预备正确答案:B解析:(刑法)第24条规定;”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鲒犯罪中止。

”根据这一规定可知;中止不仅要求行为:人有内心状态的转变,而且还要求有停止犯罪或积极阻止危害结果发生的行为。

2004年司法考试真题答案及详解

2004年司法考试真题答案及详解

2004年国家司法考试试题解析——试卷四提示:本试卷包括案例(实例)分析题、论述题。

请将各题答案书写在答题纸的对应位置上,勿在卷面上直接作答。

第一部分:简析题。

本部分共5题,75分。

一、(本题15分)案情:王某与张某育有二子,长子王甲,次子王乙。

王甲娶妻李某,并于1995年生有一子王小甲。

王甲于1999年5月遇车祸身亡。

王某于2000年10月病故,留有与张某婚后修建的面积相同的房屋6间。

王某过世后张某随儿媳李某生活,该6间房屋暂时由次子王乙使用。

2000年11月,王乙与曹某签订售房协议,以12万元的价格将该6间房屋卖给曹某。

张某和李某知悉后表示异议,后因王乙答应取得售房款后在所有继承人间合理分配,张某和李某方表示同意。

王乙遂与曹某办理了过户登记手续,曹某当即支付购房款5万元,并答应6个月后付清余款。

曹某取得房屋后,又与朱某签订房屋转让协议,约定以15万元的价格将房屋卖给朱某。

在双方正式办理过户登记及付款前,曹某又与钱某签订了房屋转让协议,以18万元的价格将房屋卖给钱某,并办理了过户手续。

2001年5月,曹某应向王乙支付7万元的购房余款时,曹某因生意亏损,已无支付能力。

但曹某有一笔可向赵某主张的到期货款5万元,因曹某与赵某系亲威,曹某书面表示不再要求赵某支付该货款。

另查明,曹某曾于2001年4月外出时遭遇车祸受伤,肇事司机孙某系曹某好友,曹某一直未向孙某提出车祸损害的赔偿请求。

问题:1.王某过世后留下的6间房屋应由哪些人分配各自应分得多少为什么2.王乙与曹某签订的售房协议是否有效为什么3.曹某与朱某、钱某签订的房屋转让协议效力如何4.如朱某要求履行与曹某签订的合同,取得该房屋,其要求能否得到支持为什么5.如王乙请求人民法院撤销曹某放弃要求赵某支付货款的行为,其主张能否得到支持为什么6.如王乙要求以自己的名义代位请求孙某支付车祸致人损害的赔偿金,其主张能否得到支持为什么【答案】:1. 张某、王乙、王小甲。

2004年国家司法考试卷二真题解析

2004年国家司法考试卷二真题解析

2004年国家司法考试卷二真题解析04年司法考试真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所给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本部分1—50题,每题1分,共50分。

1.韩某在向张某催要赌债无果的情况下,纠集好友把张某挟持至韩家,并给张家打电话,声称如果再不还钱,就砍掉张某一只手。

韩某的作为:A.构成非法拘禁罪B.构成绑架罪C.构成非法拘禁罪和绑架罪的想象竞合犯D.构成敲诈勒索罪【答案及解析】:A 刑法第238条第1、2、3款规定,“非法拘禁他人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具有殴打、侮辱情节的,从重处罚。

”“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使用暴力致人伤残、死亡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为索取债务非法扣押、拘禁他人的,依照前两款的规定处罚。

”2.药店营业员李某与王某有仇。

某日王某之妻到药店买药为王某治病,李某将一包砒霜混在药中交给王妻。

后李某后悔,于第二天到王家欲取回砒霜,而王某谎称已服完。

李某见王某没有什么异常,就没有将真相告诉王某。

几天后,王某因服用李某提供的砒霜而死亡。

李某的行为属于:A.犯罪中止B.犯罪既遂C.犯罪未遂D.犯罪预备【答案及解析】:B 此题情形属于犯罪既遂而不属于犯罪中止,犯罪中止必须是没有发生作为既遂标志的犯罪结果。

行为人虽然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采取措施防止结果发生,但如果发生了作为既遂标志的犯罪结果,就不成立犯罪中止。

3.卡车司机甲在行车途中,被一吉普车超过,甲顿生不快,便加速超过该车。

不一会儿,该车又超过了甲,甲又加速超过该车。

当该车再一次试图超车行至甲车左侧时,甲对坐在副座的乙说,“我要吓他一下,看他还敢超我。

”随即将方向盘向左边一打,吉普车为躲避碰撞而翻下路基,司机重伤,另有一人死亡。

甲驾车逃离。

甲的行为构成:A.故意杀人罪B.交通肇事罪C.破坏交通工具罪D.故意杀人罪和故意伤害罪的想象竞合犯【答案及解析】:B.交通肇事罪是指违反交通管理法规,发生重大交通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2004年国家司法考试测试题试卷二(2)1

2004年国家司法考试测试题试卷二(2)1

⼀、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1、某甲盗窃正在使⽤中的电缆线,数额不⼤,构成破坏通讯设备罪。

某⼄盗窃准备安装的电缆线数额较⼤,构成盗窃罪。

甲、⼄⾏为所侵害的对象相同。

但罪名却不同原因是()A.犯罪对象数额⼤⼩不同B.犯罪对象本⾝的性质不同C.犯罪对象可能造成的危害不同D.犯罪对象所体现的社会关系的性质不同2、李某骑摩托车违撞伤⽥某,造成⽥某腿部表⽪破裂。

李某送⽥某到医院治疗,护⼠未作⽪试,即给⽥某注射破伤风针剂,⽥某因药物过敏死亡,李某的⾏为属于()A.过失伤⼈罪B.过失杀⼈罪C.交通肇事罪D.不构成犯罪3、某国有企业出纳⽯某擅⾃利⽤职务之便挪⽤单位公款1万元去经商,因经营不善⽽亏本⼀个⽉后归还单位6000元,另4000元再也元⼒归还。

对⽯某的⾏为()A.应⽤挪⽤公款罪从重处罚B.应定贪污罪从重处罚C.应分别定挪⽤公款罪和贪污罪,实⾏数罪并罚D.不以犯罪论处,给予⾏政处理4、治安联防队员张某在夜间巡逻抓到可疑⼈李某,怀疑其为⼩偷,即把其叫进室内讯问。

李某否认偷了东西。

张某便把李某捆起来吊打,强迫其承认,结果造成李某伤残。

张某的⾏为构成()A.⾮法拘禁罪B.刑迅逼供罪C.故意伤害罪D.刑讯逼供罪和故意伤害罪5、被告⼈王某对其妻张某经常毒打、辱骂,曾将其妻骗⾄外地欲将其丢掉,被其妻识破⽽未得逞,后王某与他⼈赌博,被告⼈输钱⽆⼒偿还,遂将其妻作价900元抵了赌债。

张某认为:只要不受毒打、辱骂,给⼈做⽜马都⾏。

被告⼈也称:"妻⼦输给你,坐牢我去"与任何⼈⽆关,我重新讨⼀个才好!对王某应以()论处。

A.赌博罪B.虐待罪C.遗弃罪D.⽆罪6、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或者⽆期徒刑的罪犯,在执⾏期间依法应当减刑、假释的。

由执⾏机关提出书⾯意见,报请()申核裁定A.⼈民检察院B.⼈民法院C.司法⾏政机关D.公安机关7、某被告⼈⼜聋⼜哑,受审判前要求其懂哑语的胞妹当辩护⼈或翻译⼈,法院应当()A.允许当辩护⼈B.允许当翻译⼈C.允许当辩护⼈⼜允许当翻译⼈D.都不允许8、公安机关对⼈民检察院不批准逮捕的决定,认为有错误的时候,可以要求复议,如意见不被接受,可以向⼀级⼈民检察院提请复核。

2004年国家司法考试测试题试卷二(2)2

2004年国家司法考试测试题试卷二(2)2

51、犯盗窃、抢夺罪为()当场使⽤暴⼒或以暴⼒相威胁,以抢劫罪论处。

A.窝藏赃物B.抗拒抓捕C.毁灭罪证D.报复被害⼈52、我国《刑法》以"明知""故意"作为构成犯罪的界限的犯罪有()A.窝赃、销赃罪B.运输假币罪C.**幼⼥罪D.故意传播性病罪53、惯窃犯某甲教唆某企业保管员某⼄在值夜班时充当内线,某甲潜⼊仓库,盗得⼤批国家财物,销赃后分了⼀⼩部分赃款给⼄,某甲、某⼄的⾏为性质是()A.某甲的⾏为构成盗窃罪,某⼄的⾏为构成贪污罪B.两⼈的⾏为构成盗窃罪C.某甲是盗窃罪主犯,某甲是盗窃罪从犯D. 两⼈的⾏为构成贪污共同犯罪54、从下犯罪,()告诉才处理,个别情节严重除外A.侮辱罪B.侵占罪C.暴⼒⼲涉婚姻⾃由罪D.虐待罪55、对诽谤、威胁、殴打(),严重扰乱法庭秩序,构成犯罪的,依追究刑事责任A.侮辱罪B.侵占罪C.公诉⼈D.证⼈、翻译⼈员56、下列案件需要重新计算办案期限的有()A.⼆审法院发回原审法院重审的条件B.⼈民检察院补充侦查后移送检察院起诉的案件C.公安机关第⼀次补充侦查后移送检察院起诉的案件D.公安机关第⼆次补充侦查后移送检察院起诉的案件57、⼈民法院对⾃诉案件决开庭审判的条件是()A.犯罪事实清楚B.有明确损控犯罪事实C.有明确的被告⼈D.有⾜够的证据58、⼈民法院对⾃诉案件经审查后可以做出撤诉处理的情形是()A.⾃诉⼈经⼀次依法传换⽆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B.⾃诉⼈经两次传换⽆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C.⾃诉⼈经两次传换⽽不到庭的D.未经法庭许可⾃诉⼈中途退庭的59、审判程序分为A.第⼀审程序B.第⼆审程序C.审判监督程序D.死刑复核程序60、⼈民法院可以对()采⽤独任制判A.偷税抗税案B.虐待案C.遗弃案D.侮辱诽谤案61、下列哪些案件应当开庭审理?()A.⼀审案件B.⼆审抗诉案件C.再审案件D.任何案件62、第⼆审法院发现第⼀审法院的审理具有下列哪些情形的,应当撤销原则,发回重审?()A.违反审判公开原则的B.违反陪审制度的C.剥夺或限制,了当事⼈的法定诉讼权利,⾜以影响公共审判D.审判组织的组成不合法的63、在刑事案件中,⼆审法院以上诉、抗诉案件审理后,可以或者应当⽤裁定撤销原判决,发回原审法院重审的案件有()A.适⽤法律有错误或者量刑不当的案件B.原判决事实不清的案件C.原判决证据不⾜的案件D.⼀审法院严重违反诉讼程序,可能影响正确判决的案件64、有上诉权的⼈提出上诉,可以()A.通过原审⼈民法院向上⼀级⼈民法院提出B.向原审⼈民法院的上级⼈民法院提出C.向原审⼈民法院的上⼀级⼈民法院提出D.向犯罪地⼈民法院提出65、⼀般情况下,⾏政复议案件以上⼀级⾏政机关管辖的原则作为特殊情况。

2004年国家司法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合同法部分)

2004年国家司法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合同法部分)

2004年国家司法考试试卷三(合同法部分)试卷三提示:本试卷为计算机阅读试卷,请将所选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勿在卷面上直接作答。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所给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本部分1—50题,每题1分,共50分。

3.甲公司经常派业务员乙与丙公司订立合同。

乙调离后,又持盖有甲公司公章的合同书与尚不知其已调离的丙公司订立一份合同,并按照通常做法提走货款,后逃匿。

对此甲公司并不知情。

丙公司要求甲公司履行合同,甲公司认为该合同与己无关,予以拒绝。

下列选项哪一个是正确的?A.甲公司不承担责任B.甲公司应与丙公司分担损失C.甲公司应负主要责任D.甲公司应当承担签约后果4.甲于1972年将房屋出典给乙,典价5000元,典期20年。

1992年典期届满,甲以5000元向乙回赎,乙主张甲必须以该房现价3万元回赎。

依照有关法律规定,甲应按照哪一价款回赎典物?A.5000元B.3万元C.1.25万元D.1.5万元5.甲向乙借款5万元,还款期限6个月,丙作保证人,约定丙承担保证责任直至甲向乙还清本息为止。

丙的保证责任期间应如何计算?A.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6个月B.借款发生之日起2年C.借款发生之日起6个月D.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2年6.甲向乙借款20万元,以其价值10万元的房屋、5万元的汽车作为抵押担保,以1万元的音响设备作质押担保,同时还由丙为其提供保证担保。

其间汽车遇车祸损毁,获保险赔偿金3万元。

如果上述担保均有效,丙应对借款本金在多大数额内承担保证责任?A.7万元B.6万元C.5万元D.4万元7.甲有天然奇石一块,不慎丢失。

乙误以为无主物捡回家,配以基座,陈列于客厅。

乙的朋友丙十分喜欢,乙遂以之相赠。

后甲发现,向丙追索。

下列选项哪一个是正确的?A.奇石属遗失物,乙应返还给甲B.奇石属无主物,乙取得其所有权C.乙因加工行为取得奇石的所有权D.丙可以取得奇石的所有权8.甲向乙订购15万元货物,双方约定:“乙收到甲的5万元定金后,即应交付全部货物。

2004年国家司法考试测试题试卷二(1)2

2004年国家司法考试测试题试卷二(1)2

51.下列⾏为中,构成包庇罪的有哪些?()A.明知是⾛私犯罪的违法所得,为掩饰、隐瞒其来源和性质⽽提供资⾦账户B.明知是犯罪的⼈⽽作假证明包庇C.包庇卖毒品的犯罪分⼦D.旅馆业、饮⾷服务业⼈员,在公安机关查处卖*、嫖娼活动时,为违法犯罪分⼦通风通信,情节严重的52.下列哪些情形不属于结果加重犯?()A.侮辱他⼈导致他⼈⾃杀⾝亡B.监管⼈员对被监管⼈进⾏殴打与体罚虐待致⼈死亡C.强制猬亵妇⼥致⼈死亡D.遗弃没有独⽴⽣活能⼒的⼈致其死亡53.下列关于假释的说法,哪些是错误的?()A.以于因杀⼈、绑架等暴⼒性犯罪被判处⼗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犯罪分⼦,不得假释;当他们被减刑后,如果剩余刑期低于⼗年有期徒刑,则可以假释B.被假释的犯罪分⼦,在假释考验期内犯新罪的,应当撤销假释,按照先并后减的⽅法实⾏数罪并罚C.被假释的犯罪分⼦,在假释考验期内,遵守了各种相关规定,没有再犯新罪,也没有发现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假释考验期满,剩余刑罚就不再执⾏D.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执⾏原判刑期⼆分之⼀以上,如果符合假释条件的,可以假释,如果不特殊情况,经⾼级⼈民法院核准,可以不受上述执⾏刑期的限制54.李某的⽥处于伍某的⽥的上⾯,两⼈因⽔源问题经常发⽣冲突,⼀次冲突后,伍某对李某说:你要⼩⼼点,早晚我要收拾你。

⼀天,伍某打猎回家,天已经⿊了下来。

这时,他看见前⾯有⼀个⼈,看背景像李某。

遂隐藏在暗处,朝那个⼈开了⼀枪。

因距离较远,加之光线较暗,并未将那个⼈击中,⽽那个⼈不是李某,⽽是同村的周某。

伍某的⾏为属于()A.故意犯罪B.意外事件C.客体认识错误D.对象认识错误55.依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合议庭审判案件应当由审判员3⼈进⾏审理的是()A.⾼级⼈民法院审判第⼀审案件B.⼈民法院审判第⼀审案件C.⼈民法院复核死刑案件D.⾼级⼈民法院复核死刑缓期执⾏的案件56.在侦查阶段享有申请补充鉴定或重新鉴定的诉讼主体是()A.犯罪嫌疑⼈B.被害⼈C.被害⼈的近亲属D.犯罪嫌疑⼈聘请的律师57.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民法院、⼈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于下列哪些情形之⼀的犯罪嫌疑⼈、被告⼈,可以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A.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适⽤附加刑的B.正在哺乳⾃⼰婴⼉的妇⼥C.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不致发⽣社会危险性的D.患有严重疾病的58.依据审判监督程序的规定,上级⼈民法院对下级⼈民法院已⽣效的刑事判决和裁定,如果发现确有错误,应当()A.提审B.指令下级⼈民法院再审C.可以在查清事实后改判D.应当改判59.下列可作为刑事诉讼证据的是()A.被害⼈陈述B.犯罪嫌疑⼈、被告⼈的供述和辩解C.原告偷⼊被告住房录制其谈话所得的录⾳资料D.勘验、检查笔录60.凡是知道案件真实情况的⼈都有作证的义务。

国家司法考试卷二(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历年真题试卷汇编8(题后

国家司法考试卷二(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历年真题试卷汇编8(题后

国家司法考试卷二(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历年真题试卷汇编8(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多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本部分1-50题,每题1分,共50分。

1.关于行政法的比例原则,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2010一2—39,单) A.是权责统一原则的基本内容之一B.主要适用于羁束行政行为C.是合法行政的必然要求D.属于实质行政法治范畴正确答案:D解析:行政法的比例原则属于合理行政原则的要求之一,合理行政原则指的是所有行政活动,尤其是行政机关根据其裁量权做出的活动,都必须符合理性。

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基本要求:(1)公平公正对待,即行政主体要平等对待当事人,不偏私,不歧视。

(2)考虑相关因素,即行政机关在实施其活动时,必须考虑也只能考虑符合立法授权目的的各种因素,不得考虑无关因素而影响其决定。

(3)符合适当比例,即行政机关要为实现正当的行政目的而采取手段;为某一行政目标而采取的手段,应以对行政目的实现有利和必要为限度,在可以实现行政目的的各种手段中,应当选择对当事人合法权益影响最小的手段、措施。

其中,比例原则又包括三方面的要求:(1)合目的性,是指行政机关行使裁量权所采取的具体措施必须符合法律目的;(2)适当性,是指行政机关所选择的具体措施和手段应当为法律所必需,结果与措施和手段之间存在着正当性;(3)损害最小,是指在行政机关在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实现某一行政目的的情况下,应当采用对当事人权益损害最小的方式。

例如,某市一商厦因扩建需要,将商厦大楼加高了5层,从而遮挡了该市的重要标志性建筑——该市历史博物馆,城建部门遂下令该商厦拆除。

此时,城建部门的拆除命令,就涉及是否符合适当比例的问题。

假如加高后的商厦大楼只要拆除其最高处的两层,就可以避免对历史博物馆的遮挡,则城建部门要求其拆除这两层即可达到目的,而没有必要要求其将增加的5层建筑全部拆除。

如果城建部门要求该商厦将增高的5层全部拆除,就涉嫌违反了行政合理性原则的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