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意象视角下城市符号探析

合集下载

(完整word版)城市意象--解读

(完整word版)城市意象--解读

《城市意象》解读读后感初读《城市意象》,是在研究生一年级的时候,但是当时研究生学位课程很多,外加上各种各样的课程作业,似乎也无心安静下来好好读几本书,即便是小说情感、历史故事类读物,也只是蜻蜓点水,品味把玩而已。

那么对于《城市意象》,更是如走马观花般应付过了自己的心里歉疚感,最终还是没能理性的思考和解读。

研二的自由度可以说在读书期间应该是空前的,外加带有应付毕业论文的目的性和自己作为研究生的虚荣心,再读本书,也就多了一份专业态度和使命感。

通读《城市意象》,作者站在城市使用者的角度上(也可以说是社会心理学的角度上)通用过实例调查分析研究和对各阶层、各行业等的城市使用者的探访与交流,总结出了城市设计的原则性以及城市设计五元素。

在此基础上本书还给出了城市设计导则性方法,并罗列大量的可触性或可视性等元素,进一步阐明了基于社会学或经验主义的城市设计的可操作性。

《城市意象》反复强调的一个概念即“意象是观察者和被观察事物之间双向过程作用的结果";“意象自身并不是将现实按比例缩小,统一抽象,精确微缩后的一个模型,而是有目的的简单化,通过对现状进行删减,排除,甚至是附加元素,融汇变通,将各部分关联组织在一起,才形成最终的意象,有目的地将其重新排列,变性也许不合逻辑,但这可能会更充分,更好地形成需要的意象"。

在此作者给出了意象的特性,组成元素等等,但是从以上两段引文中我们容易发现:1、意象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其包含了观察者的相当大的主观因素(关于这一点,书中也有相应的提及).所以在文章的后半部分作者专门给出关于的分类的论述:书中这样提到:“如果以观察者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性情,或熟悉程度进行分类,那么分组越细致,意象相似的可能性越大.每个人创造并形成自己的意象,但在同一组人群中,成员之间的意象似乎能基本保持一致。

”但作者同时也提出了相应的看法,“城市规划师渴望创造一个供众多人使用的环境,因此他感兴趣的是绝大多数人达成共识的群体意象。

《城市意象》读后感——以北京、杭州为例浅析双城意象

《城市意象》读后感——以北京、杭州为例浅析双城意象

《城市意象》读后感——以北京、杭州为例浅析双城意象城市是市民的家园,对人们的生活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作为城市设计相关专业的学生,很羞愧直到研一才拜读了凯文·林奇的《城市意象》这本著作。

作为一本真正把意象从心理学领域引入城市研究的书籍,《城市意象》对当代城市规划和建筑工作有着极其深远的指导意义。

依林奇之见,城市意象是城市环境与观察者相互作用的结果。

他通过调查访问和图示两种方法对美国波士顿、泽西城、洛杉矶三个城市意象作了分析,提出了有关公众意象的概念,并就城市形态、城市意象及其元素等问题做了论述。

林奇启发性的观点,使得意象一词引起普遍的关注,成为设计与规划界通用的术语,也带动了许多追随者和类似的研究。

1 概况之双城意象《城市意象》虽然不算晦涩,但需要时间来体会其中的语言。

我想就北京和杭州两个相对较熟的城市为例,对书中提及的一些问题方法尤其是五元素简要分析,再提出自己的拙见。

所谓城市意象,是指由于周围环境对居民的影响而使居民产生的对周围环境的直接或间接的经验认识空间,是人的大脑通过想象可以回忆出来的城市印象,也是居民头脑中的“主观环境”空间。

北京和杭州作为中国的两个大城市拥有着自己鲜明的特色。

北京市市长王岐山提出了“两轴———两带———多中心”的城市空间格局。

“两轴”即北京传统中轴线和长安街沿线构成的十字轴,是北京的精髓;“两带”即北起怀柔、密云,重点为顺义、通州、亦庄的“东部发展带”,以及包括延庆、昌平、良乡、黄村等在内的“西部生态带”;“多中心”则指的是在市区范围内建设CBD、奥运公园、中关村等多个综合服务区,并在区域范围内的“两带”上建设几个适合50万人口居住、就业的新型城市,以缓解城市中心区人口多的压力。

这是宏观上的愿望,但作为一个家园,在普通市民脑海中的城市意象才能真正表达出城市的意蕴。

北京不负首都之名,拥有了一系列首都应有的意象。

层层外扩的环路和四通八达的主路开阔大气,从明清时代延续下来的正南正北朝向布局的道路和建筑体现出这座城市的严谨沉稳。

凯文·林奇《城市意象》体会

凯文·林奇《城市意象》体会
11 “ 象 ” . 意 的概 念 : 观察 者借 助 各 种 各 样 的 线 索 , 如 对 色 彩 、 ④ 区域 的 内向 性 与外 向1 诸 生。 形状 、 态或 是 光 线 变化 产 生 的视 觉 、 动 听觉 、 嗅觉 、 觉 、 觉 , 触 动 以及 对 重 力场 或 是 电场 、 场 的感 受 。 磁 224 节 点— — 战 略 意 义 ..
①形成空间特定形态的节点模式;②独特的单体建筑的节点模 意象 自身并 不是将现实按 比例缩小, 统一抽象 , 精确微缩后的一 式; 明确 的边界的节点模式 ; 内向性节点与外向性节点。 ③ ④
凯文 ・ 林奇 《 市 意 象》 会 城 体
甄 娜 ( 天津中天建都市建筑设计有 限公 司)
摘 要 : 跃着 各种 人 文 理 想 的符 号 中 , 一 个城 市 的语 法将 其 贯 穿 起 来 , 程 度 、 业 、 情 或 熟 悉城 市 的程 度 层 次 不齐 , 一 个 观察 者 形成 自 跳 有 职 性 每
2 城 市意 象 的 形成 初步 了解 城 市 意 象概 念 之 后 ,分 析 形成 城 市 意 象 的 内容 和 因素 到 底 是什 么。 凯 文 ・ 奇 (e i L n h , 加 哥 人 , 经 是 赖 特 的 学 生 。 当代 林 K vn y c )芝 曾 21 城 市 意 象 的 内含 : 市个 性 、 市 结 构 、 市 意蕴 。 . 城 城 城 著 名 城市 设计 师 、 有 丰 富 的城 市 规划 经 验 , 教 麻 省理 工 学 院 建筑 具 任 城 市 个 性 : 市 与 周 围事 物 的 可 区别 性 , 它作 为独 立个 体 的 可 城 和 学 院 三 十年 之 久 。 环境 心理 学 引 入城 市 分 析和 城 市 设计 。 的著 名 把 他 识别性, 这种 个 性 具 有 独立 存 在 的 、 一 的意 义 。 惟 论著《 城市意象》 是一本颇有影Ⅱ 向的书。 凯文 ・ 林奇第一次把环境心理 城 市 结 构 :城 市 意 象 必须 包 括 物体 与观 察 者 以及 物 体 与物 体 之 学 引 进城 市设 计 , 并通 过 多年 细 心观 察 和 群 众 调 查 , 美 国 波 土 顿 、 间 的 空 间或 形 态 上 的关 联 。 对 洛 杉矶 和 泽西 城 三 座 城 市 做 了分 析 , 城 市 景 观 归纳 为道 路 、 缘 、 将 边 城 市 意 蕴 : 市 必须 为观 察 者提 供 实 用 的或 是 情 感上 的意 蕴 , 城 这 地 域 、 点和 标 志 五 大组 成 因素 。 认 为 市 民就 是 通 过这 五 大 景观 因 节 他 种 意蕴 也 是 一种 关 系 , 完 全 不 同于 空 间 或 形态 的关 系。 但 素 去辨 认 城 市 的风 貌 特 征 , 因此 , 市 设计 不 应 再 是 建筑 师或城 市 规 城 22 城 市 意 象 的 元素 : 路 、 . 道 边界 、 区域 、 点 、 志 物 。 同元 素 节 标 不 划 设计 师 的主观 创 作 ,而 应是 探 索 每座 城 市 的 自然 和 历 史 条件 及 其 之 间可 能 会 互相 强化 互相 呼应 , 而 提 高 各 自的影 响 力 , 从 也可 能 互相 特 色 , 加 以组 织 发挥 , 每 座 城 市都 有 自 己的 特点 。 在 分析 这 五 大 矛盾 , 至 互 相破 坏 。 多数 观 察 者把 意 象 中 的 元素 归类成 一 种 中 问 并 使 甚 大 因素 时 , 又 引入 空 间 、 构 、 续 性 、 见 性 、 透 性 、 导性 等 设计 组 织 , 就 是 一种 复 合 形 式 。 他 结 连 可 渗 主 也 特 性 与 之 相 结合 , 而 创 造 出 一套 崭 新 的设 计 理 论和 方法 。 凯 文 ・ 从 林 221道 路— — 主 导 元素 _. 奇 的理 论 对 世界 各 国 的城 市 设 计 产 生很 大 影 响 ,他 的著 作 被 译 成 各 ① 道路的可识别性 道路的连续性 ; ② ③道路 的方向性 ; ④道路 种文字。 在此 以后他还撰写过不少著作 , 地段规划》《 如《 、 好的城市形 的起 点 、 点 与交 叉点 ; 道 路 的 可度 量 性 。 终 ⑤ 态》 等。此外他还 有大量城市设计实践。 222 边 界— — 线 性要 素 -. 1城市意象 的概念 ① 边界的可见性 : 边界的连续性 : ② ③边界 的方向性 : 边界 的 ④

城市品牌形象的视觉符号分析

城市品牌形象的视觉符号分析

城市品牌形象的视觉符号分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剧,城市品牌形象的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

城市品牌形象是指一个城市通过自身的文化、历史、地理特点等因素打造出来的独特形象,最终在公众心目中形成的整体认知。

作为重要的一部分,城市的视觉符号在城市品牌形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对城市品牌形象的视觉符号进行分析,探讨其在城市形象中的作用和意义。

城市的标志性建筑是城市品牌形象的重要视觉符号。

标志性建筑是城市的象征,通过标志性建筑的展示可以让人们直观地了解城市的特色和历史。

法国的埃菲尔铁塔、美国的自由女神像、中国的故宫等都成为了其所在城市的标志性建筑。

这些建筑本身就是城市品牌形象的一部分,它们的存在和展示让人们在第一时间就可以认识到这座城市的特色和文化底蕴,从而形成对城市的整体认知。

城市的景观和自然风光也是重要的城市品牌形象视觉符号。

一座城市的景观和自然风光可以体现出该城市的生态环境和地理特点,是城市品牌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悉尼的海港大桥和悉尼歌剧院,成为了悉尼的标志性景观,而中国的杭州西湖和乌镇古镇则成为了杭州的代表性自然风光。

这些景观和自然风光通过视觉符号的展示,让人们能够感受到城市的美丽和宜居性,从而形成对城市的积极印象。

城市的标志性文化符号也是城市品牌形象的重要视觉符号。

一座城市的文化特色和历史底蕴是城市品牌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这些文化特色和历史底蕴则通过视觉符号的展示呈现给公众。

意大利的佛罗伦萨以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和文化而闻名,城市的标志性文化符号如米开朗基罗的大卫雕像和佛罗伦萨大教堂等成为了城市文化的代表。

这些标志性文化符号通过视觉符号的展示,让人们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城市的文化魅力和历史沉淀,从而形成对城市的深刻认知。

城市的品牌形象视觉符号是城市宣传和营销的重要工具。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城市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城市的品牌形象和城市宣传营销越来越重要。

城市的品牌形象视觉符号可以成为城市宣传和营销的亮点和关键。

个性化“城市意象”下的城市品牌形象塑造——以杭州为例

个性化“城市意象”下的城市品牌形象塑造——以杭州为例

个性化“城市意象”下的城市品牌形象塑造——以杭州为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深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品牌对城市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

城市品牌形象是城市吸引外来人口、推动经济发展和提升城市形象的重要元素。

在城市品牌形象塑造中,个性化的“城市意象”成为越来越受重视的方面。

本文以杭州为例,讨论了城市品牌形象塑造中个性化城市意象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实践中塑造城市品牌形象。

一、个性化“城市意象”对城市品牌形象的影响1.拓宽城市认知范围城市意象是人们对城市的心理形象,它是通过人们自身的经验、感受和认识而形成的。

在城市品牌形象塑造中,通过充分挖掘城市内在的文化资源、历史传承以及特色产业,顺应人们对城市的认知,形成个性化的城市意象,将更有可能在人们心中树立深刻、积极的城市认知印象。

这将进一步拓宽城市认知范围,提升城市品牌形象。

以杭州为例,西湖是杭州最著名的“城市名片”。

作为杭州最重要的景点,西湖在城市品牌形象中的作用不可忽视。

通过对西湖水文化的挖掘,杭州城市品牌形象得以深入人心,进而塑造出杭州独特的人文风貌。

2.强化城市文化底蕴城市的文化底蕴是一个城市品牌的重要构成部分,其承载着历史和传承的文化精髓。

个性化城市意象将城市文化元素有机地融入城市品牌的塑造中,不仅有助于传承城市文化,也能强化城市品牌的文化底蕴。

这对于城市建设和城市品牌形象的提升都有很大的积极作用。

以杭州为例,以杭州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博物馆小镇”项目已经开始建设。

该项目依托博物馆等文化设施,以杭州的历史文化为背景,通过技术互动、VR AR 等手段,将杭州传统文化以全新的方式呈现出来。

这一项目的建设有助于强化杭州的文化底蕴,也能在国内外市场上打造杭州独特的城市品牌。

3.提高城市美誉度城市品牌形象不仅代表着城市的形象和实力,也涵盖了市民的文化素质、城市环境和服务质量等各个方面。

个性化城市意象可以充分展示城市特色,提高城市美誉度。

当城市品牌形象得到越来越多市民的认可,同时也能在国内外市场上得到更好的推广,这将为城市的发展和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持。

对凯文林奇《城市意象》的分析

对凯文林奇《城市意象》的分析

对凯文林奇《城市意象》的分析- 基础理论凯文•林奇教授《城市意象》一书清晰地构造了一种城市设计的理论和方法,而且他在书中所倡导的思想原则早已广泛在实践中应用。

要领会其中深藏的知识非下一番功夫才行。

但就是在思考的过程中我逐渐认识到意象研究方法本身所存在的局限及其在实践中能够所引发的问题。

1、城市意象研究的局限性城市意象研究始于对城市地理学量化研究的质疑与批判。

在人类认识环境的过程中,环境记忆方式是极其重要的因素。

人对环境的心理意象即心智图是人们常用的一种记忆方式的方法。

当林奇将心智图运用于城市研究后,心智图研究才被逐渐了解并得到广泛运用。

在《城市意象》一书中,林奇所关注的是美国城市的视觉品质。

要在传统城市里不再使人产生疏离感,就必须着重对地域重新做好具体而实际的把握,将一种可予以操作的信号系统重新组织起来,让他们在人们的记忆中生根,使个体能够依据新的信号系统在变动不定的环境中重新寻找到自我。

这正如美国哲学家詹明信所总结:“所谓疏离的城市就是当人处于诺大的空间中无法在脑海中将自己定位,无法将自己在城市整体中的位置标示出来,从而不知自己身在何处而迷失自我。

”林奇对城市意象和城市识别性的研究也可看作是对早期现代主义的一种批判。

尽管这种研究激发了对人的行为模式和城市认知地图的广泛研究,为形态研究和设计标准的制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其局限性也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凯文•林奇将人对城市环境的理解仅仅看作是物质形态的知觉认识,这与分析动物在迷津中的行为极其相似,即觅路和适应环境。

在对城市环境的创造和使用的过程中,城市人所扮演的角色显然比动物更积极和主动。

有研究显示,人们对日常物质环境的记忆是从整体进行的,而不会局限于一些细小的设计因素。

人对某一环境的回忆首先是在环境中做了什么,其次在那里,最后才会回忆环境的外观。

更进一步说,人们似乎更容易通过文字形式而不是建筑形态和细部的图解来记住环境中的物体。

其次,由于林奇的五要素方法对于形成局部的区域概念特别有效,而且易于操作,因此被广泛的运用于城市设计当中。

城市品牌形象的视觉符号分析

城市品牌形象的视觉符号分析

城市品牌形象的视觉符号分析随着城市化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品牌形象越来越受到重视。

城市品牌是城市的“名片”,代表着城市的形象和特色。

而城市品牌形象的视觉符号是城市品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的标志和象征。

通过对城市品牌形象的视觉符号进行分析和研究,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城市的特色和魅力,促进城市品牌的建设和推广。

本文将从城市品牌形象的视觉符号入手,分析城市品牌形象的塑造和传播。

一、城市品牌形象的视觉符号是什么?城市品牌形象的视觉符号是指城市品牌形象中所包含的具有视觉特点和象征意义的符号,包括城市标志、标识、标识系统、城市风貌、城市景观等。

这些视觉符号通常以图形、颜色、字体等形式呈现,用于标识和代表城市的形象和特色。

城市品牌形象的视觉符号通常来源于城市的地域特色、历史文化、城市人文、经济特点、城市治理等方面,旨在呈现城市的独特性、吸引力和竞争力。

以北京市为例,北京市的城市品牌形象的视觉符号主要包括:城市标志(如“北京”字样)、城市标识(如天安门、长城、故宫等)、城市风姿(如胡同、四合院、传统建筑等)、城市人文(如京剧、糖画、首都博物馆等)、城市景观(如雾霾、北京国贸CBD等)等。

这些视觉符号代表着北京市的形象和特色,展现了北京作为中国首都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现代化魅力。

城市品牌形象的视觉符号具有丰富的功能。

视觉符号是城市品牌的标志和象征,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认知和识别城市。

视觉符号是城市品牌的传播媒介,可以通过不同的平台和方式传播城市的形象和故事。

视觉符号是城市品牌的宣传工具,可以增强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视觉符号是城市品牌的特色和竞争力的体现,可以吸引更多的人才、资本和资源到城市发展。

城市品牌形象的视觉符号的塑造和传播需要考虑多方面的要素。

需要重视城市的地域特色和历史文化,挖掘城市的文化资源和传统底蕴。

需要抓住城市的经济特点和产业优势,发掘城市的创新活力和发展潜力。

需要关注城市的治理和民生实践,突出城市的宜居环境和社会治理成效。

城市形象标志的符号化设计研究

城市形象标志的符号化设计研究

城市形象标志的符号化设计研究伴随着中国城镇化的加快,每个城市都在积极的推销自己,越来越多城市意识到城市品牌推广和城市营销的重要性。

小到一个县城大到一个省会级城市,都在积极的征集或者设计属于自己的城市品牌形象,以此提升城市的形象,促进城市的发展。

1.城市标志形象设计的含义和起源城市形象标志,顾名思义,就是深刻的挖掘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现状、未来等元素,经过解构、重组为表达一个城市形象和理念的视觉符号。

城市形象标志设计最早的形态是封建时期贵族或领主在城堡使用的印章、标记等,当这种标记延伸到城市时就成为了最早的城市标志,这些标志大都来由姓氏字母、神话历史和动植物图案等内容组成,既是一种身份权利的象征又起到装饰的作用。

2.符号及其内涵平面设计中的视觉符号是由文字、图形、色彩三部分共同构成的,它们不是作为孤立的符号存在,而是组合起来共同发挥作用。

视觉符号中包括图像符号、指示符号和象征符号。

图像符号是通过对本身的真实描写或者模仿来表现对象本身的,它必须与对象本身的某些突出且具有代表性特征相同,真正的图像符号就是被表征对象的一种特征3.中国城市形象标志设计的视觉符号解析近代中国城市标志设计最早的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台湾的彰化县鹿港镇的城市视觉形象识别系统,由台湾形象策略联盟设计完成。

香港是中国第一个进行城市品牌设计的城市,在2001年,推出了自己的城市形象标志。

近年来,受到香港及其它国外城市的影响,中国多个地方都在紧锣密鼓的设计自己的城市形象标志。

在城市标志设计中,需要融入一定的思想文化内涵,传达出特定的信息,标志不仅是一种符号,同是它又是一种传达媒介,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标志就是多种符号的结合体。

3.1.城市特色建筑、景观的符号化表现视觉符号是指人类通过自己健康的视觉器官-眼睛所观察到的表现不同传播功能,具有形状和色彩的符号。

提到巴黎我们年会想到埃菲尔铁塔,提到北京我们会想到天安门、故宫、天坛、鸟巢、国家大剧院等耳熟能详的建筑景观,这些都是北京具有代表性的视觉符号,能将整座城市的魅力传达出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意象视角下城市符号探析
摘要:城市符号代表城市市民对城市文化的认可,城市符号的意义在于使人们能够认识并了解这座城市,是促进城市发展的有效方式之一。

本文从城市意象的角度进行城市符号的分析,分析了城市意象与城市符号的关系,并研究了边界、节点、标志物、道路和区域与城市符号的相关联,这些理论对城市符号构建有很强针对性和指导性。

关键词:城市;城市意象;城市符号
引言
在城市文化与城市经济互相促进、互相融合的现代社会,城市与城市之间的竞争成为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之间竞争的缩影。

一个旗帜性的城市符号,能反映出城市本身的个性,更能很好的带动城市的发展。

以城市内涵为核心,以城市特色和城市文化为主体,所构成的城市符号往往是以令人印象十分深刻的城市意象的五大要素为载体。

一、城市符号与城市意象的关系
凯文.林奇在《城市意象》一书对城市认知的研究具有启发性。

书中分析了他对美国的三座城市所开展的意象方面的详细研究。

在对城市意象分析的基础上,不但提出完整的城市意象调查方法,还建议人们从城市意象的五种要素进行意象感知,即:边界、节点、标志物、道路和区域,指出居民
主要以空间与路径的主导型两种方式构造他们脑海中的城
市意象地图[1]。

城市意象是城市符号的一种显现,两者之间存在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城市符号作为城市历史传统文化的积淀,为城市的稳定性奠定基础。

二、城市意象视角下的城市符号
在对构建城市符号的方式进行分析时,首先我们必须清楚城市符号是由什么要素构成的,必须清楚市民对什么样的城市符号元素感兴趣。

在此基础上,分析出那些有代表性的要素最能提炼成城市符号。

总结起来,我们能够这样认为:有特色,又有空间结构性关系并且具有特殊意义三方面的特征,是构成城市意象的重要“因子”[2]。

下面主要从林奇的《城市意象》中的五个要素从多层面多角度分析出要素的特色、关联与意义,从而从各要素中解读城市符号。

1. 城市街道与城市符号
有特色、有意蕴的道路是构成城市符号的元素之一。

道路是一种空间关系,通过产生的空间构成新的视觉关系,进而丰富城市轮廓,增添城市特色,成为城市符号。

如北京的长安大街(图1.1),它是世界上最长、最宽的街道,也是中国最重要的一条街道,它建设于明代,是营建北京紫禁城、皇城以及内外城时最重要的道路,到目前为止,
已经有600多年的历史。

从故宫前面经过,使历史与当前文化构成鲜明的对比,并把长安街的价值和具有特色意义得以呈现,体现出了道路元素的城市符号。

图1.1北京长安大街(来源:根据相关资料改绘)
2. 城市边界与城市符号
凯文.林奇认为边界是城市的界限与个性的界标[3]。

边界作为城市线型要素的重要表现,在人们的感觉中认为有特色的城市边界是城市符号的表现之一。

图1.2南京明城墙(来源:根据相关资料改绘)
如南京的明城墙(图1.2),是一个典型的界线体,也是南京的一个城市符号。

从某地到南京城,虽然已经走进其南京城的界线内,仿佛认为已经慢慢进城了,但当到达中山门的城墙下,仍觉察不到有城市的感觉。

可是,仅通过宽度为20多米的城墙之后,在没有任何心理准备的条件下,就进入了城市。

当你走进城墙的时候,你会感受到古城的特有的价值与无穷的魅力。

3. 城市区域与城市符号
区域是构成城市意象的基本元素。

能够释义成“城市是由不同的各个区域所构成”城市作为一种结构性组织而存在,可将其划分为不同的功能区域,各个结构能够构建出不同的空间区域,并且会产生特别意义的环境关系,那么这种“场域”自然会形成“城市意象[4]。

在历史的发展中积淀成一种特殊的“场域体”,就这种区域来讲,会让人们形成心理上的一种归宿感,其中包括人们的心理和行为习惯、民族风俗以及城市的历史、文化等方面构成的一种区域,这种区域也可以构成城市符号。

4.城市节点与城市符号
节点是城市在不同水平上显示出来的焦点,更是城市与区域的中心以及典型意义上的核心[5]。

就成都天府广场本身就具有中心、节点的意义。

甚至人们会产生这样的心理,去了成都而没有去过成都的天府广场,就如同没有到过成都一般。

成都的天府广场是城市的重要节点,也构成了成都的城市符号。

5. 城市标志物与城市符号
城市的标志物是时代的见证物[6]。

由于城市标志物所具有共同的特点是标志物与周边的环境背景相映衬,从而形成一种对比的关系,所以它能够激发城市市民的在心理上的共识。

上海金茂大厦与其旁边的建筑物形成了背景关系,其标志物本身不仅拥有清楚的造型特色外,而且还具有比较强烈的表意功能。

这一建筑本身就构成了城市标志,能够与周围的建筑对话,这应该就是城市标志物的真正意涵,其意涵在文化意义中体现出来。

三、结论
本章主要从城市意象的五个要素分别分析与城市符号
之间的相关联,对城市符号构建有一点的针对性和指导性。

总之,城市意象是城市建设与规划的先进理论,其理念、观点一方面影响城市规划、设计和建设,实现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影响着城市符号的构建,创造城市经济发展的无形资产。

参考文献
[1] Lynch K. The Image of the City Cambridge[M].
Mass ,MIT Press,1960
[2]沈益人.城市意象研究?―城市特色环境塑造基础[D] .同济大学,2004
[3][4] Lynch K. The Image of the City Cambridge[M]. Mass ,MIT Press,1960
[5]宋钦光.城市景观标志性节点研究[D].同济大学,2006
[6]朱城琪. 城市CISC城市形象营造的方法初探[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3
作者简介:罗洋,男,汉族,1985年12月生,乐山犍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区域与城市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