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传汉用三教培育学生核心素养资料
1用“三教”促进乡村初中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育

用“三教”促进乡村初中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育摘要数学核心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数学核心素养的培育对乡村教师提出新的要求。
在乡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应该用“三教”理念引领课堂教学,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
关键词教思考;教体验;教表达;核心素养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技能与数学知识,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育人功能。
数学素养是人人必备的素养,它涵盖哪些内容?如何在初中数学学习中用“三教”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现以初中数学学科为例来探讨这个问题。
一、关于数学核心素养的认识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林崇德教授认为: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
它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结合体;它指向过程,关注学生在其培养过程中的体悟,而非结果导向;同时,核心素养兼具稳定性与开放性、发展性,是一个伴随终生可持续发展、与时俱进的动态优化过程,是个体能够适应未来社会、促进终生学习、实现全面发展的基本保障。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虽未明确提出核心素养的定义,但也提到八个核心词和两个关键点:数感、符号意识、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空间想象、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
[1]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史宁中教授把八个核心词归纳为三大素养,即: 数感、符号意识、几何直观、空间观念为数学抽象素养;运算能力、推理能力为数学逻辑推理素养;模型思想、数据分析观念为数学模型素养。
[2]高中阶段培育的数学核心素养界定为: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数学思维品质与关键能力。
要求在数学教育中,培育学生:学会用数学思维分析世界,发展逻辑推理和数学运算素养,所谓数学的思维,本质就是推理,推理使得数学具有严谨性;学会用数学眼光观察世界,发展数学抽象和直观想象素养,所谓数学的眼光,本质就是抽象,抽象使得数学具有一般性;学会用数学语言表达世界,发展数学建模和数据分析素养,所谓数学的语言,主要是数学模型,模型使得数学的应用具有广泛性。
吕传汉用“三教+”培育学生核心素养:2015.9.

数学教学,本质上是师生共同进行数学 活动的教学,所以学生获得相关的活动体 验是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目标.
教学生体验的要求
教学生体验什么? ● 体验知识的内涵与逻辑脉络; ● 体验知识呈现的思想方法,激发学 生的问题意识; ● 在阅读、观察、调查、讨论、辩论、 表达等学习活动过程中,获得情感、 态度、价值观的体验。
指导、鼓励学生撰写“学习日 记”、“学习心得”、“小论文” 等,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 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培养学生的 文字表达能力。
●
课堂教学中,务必把握 课时(或单元)三‚核心‛
课时核心知识! 课时核心问题! 课时核心素养!
●
课时核心知识:数学课时的 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运 算或基本技能等重点内容。 课时核心问题:基于课时核 心知识和学生认知水平、关注 核心素养培育、统领课堂教学 的问题。
自2000年以来,通过六年400余所 中小学的教学实验,现已初步形成了 数学‚情境——问题‛教学模式的教 学体系: 该模式的教学宗旨: 是培养学生自主创新意识与实践能 力。
模式的核心:
把‚质疑提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 识、提高学生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 力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全过程。
内在联系:
创设数学情境是前提, 提出数学问题是核心, 解决数学问题是目标, 应用数学知识是归宿。
语文学科的核心能力是指正确理解和运
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语文教学要重视 独立思考能力、丰富的想象能力培养。 《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的核心能力提 出了明确的要求。具体有: 1.识字写字能力;2.阅读能力 ; 3.写作能力; 4.口语语交际能力; 5.语文研究研能力。
浅谈“三教”助力培养学生几何直观素养

浅谈“三教”助力培养学生几何直观素养作者:洪莺犁来源:《新教师》2022年第09期几何直观可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呈现出来,帮助正处于形象思维为主要表现方式的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在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吕传汉教授提出“三教”教学理念——教思考、教体验、教表达,其目的是教会学生积极思考、自主体验、善于表达,从而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学生几何直观素养的具体表现之一在于能够建立形与数的联系,构建数学问题的直观模型,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
笔者对“数与形”一课的教学目标定位,是以“三教”教学理念为引领,渗透数形结合数学思想,培养学生几何直观核心素养。
一、体验,在实践操作中积累几何直观经验笔者认为,为实现对学生几何直观素养的培养,首先需要让他们在用实物或图表直观呈现抽象的数学信息的过程中积累一定的几何直观经验。
教师在课堂上要尽可能创造实践操作的机会,使学生自主参与,经历实践、探究的过程,在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与创新意识的同时,引导他们在活动中进行反思、领悟与升华,最终获得几何直观经验,发展核心素养。
1. 在操作反思中体验,积累几何直观经验。
本节课,学生在探讨如何快速计算“1+3+5+7+…+999”的结果时,教师引导学生化繁为简,从1开始。
学生在学具袋中选取需要的图形,根据算式“摆图形”自主探索用图形表示算式的方法。
在摆的过程中,小组成员不断尝试、讨论,调整摆放图形的位置,探究该如何摆放才能够快速算出算式的得数。
汇报交流时,学生通过观察、对比发现,摆成大正方形时,能够快速算出图形总数即算式的得数,从而揭示“正方形数”。
教师在课堂上提供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与空间,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充分体验图形摆放的多样性;在“操作—反思—调整”的过程中,充分体验用图形表示数学算式的过程;学生在活动中对同伴摆出的图形是否可行敢于提出质疑,在调整图形摆放位置的过程中勇于创新,在操作活动中不断积累几何直观经验。
数学教学中实施“三教”的一些思考

在中国全面深化课程改革的今天,培养中小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
基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全国著名数学教育专家吕传汉教授提出了“三教”理论,即“教体验”“教表达”“教思考”。
下面,我来谈谈数学教学中实施“三教”的一些思考。
一、教体验体验指的是学生在亲自参与课堂教学环节时,通过感觉、感受、体验来认识新知。
“教体验”就意味着教师不再是一味单方面地传授知识,而要让学生完完全全地参与学习过程,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通过感觉、感受、体验使学生获得对某种知识、技能、情感,或加深对原有知识、技能、情感的认识。
例如,在一些数学定理和数学概念的形成之初,我们应让学生体验到其形成的过程和学习的必要性。
在讲解“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时,老师可以让学生用量角器测量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求和,或者用剪拼的方法试一试。
五分钟后,有些同学提出他量出的三个角的和并不等于180°,有些同学说三个角剪拼在一起好像不是一个平角,任意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都等于180°吗?学生在亲手“度量”和“剪拼”的体验中,产生认知冲突,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想要解决这个问题。
在亲身的体验中认识到学习的必要性,愿意主动探索新知,产生求知的欲望。
体验所涉及的感官越多,就越令人兴奋,令人难忘。
试想,我们在游乐场玩蹦极跳、云霄飞车时,那种惊心动魄的体验是否让人终生难忘?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多媒体能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视听体验,这非常有利于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大脑的记忆。
我在讲授“从不同方向看”这节课时,会请同学们背诵宋代诗人苏轼的著名诗作《题西林壁》,同时用多媒体播放这首古诗的朗诵视频短片,短片中有庐山的视频动画,有朗诵者磁性的声音,还配有文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生身此山中。
”通过这些直观、生动、形象的教学媒体给学生一种代入感,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融入“从不同方向看”的教学情景中,产生一种渴望学习的冲动,从而加深学生的记忆和理解。
“三教”理念指导下的初中生物“三三”课堂策略

“三教”理念指导下的初中生物“三三”课堂策略摘要:全国著名教育专家、贵州师范大学吕传汉教授提出了“教体验”、“教思考”、“教表达”的“三教”理念。
从生物教学角度理解到:“教体验”从本质上说就是教师教给学生观察体验现实世界的方法和过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体验的具体行为,学生在生活中会用生物学关观点体验大自然的真谛和规律;“教思考”就是教师教给学生从生物角度思考分析生物现象和规律的方法,让学生在遇到问题时有思维的具体行动,所得结果接近事物的事实;“教表达”就教师教给学生用生物学语言表达生物现象和规律语言,学生有主动表达的欲望,能用生物学语言表达生命现象和规律,这些生物核心素养的培养。
这就是生物教学的“三三课堂”,在生物教学中的体验、思考和表达三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关键词:教思考;教体验;教表达;三三课堂“三教”即要教会学生科学思考问题、懂得体验生活、善于语言表达,是推进课堂改革的有力推手,在今天,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已经发展成多学科综合渗透的高科技领域,而且成为当今高科技发展的亮点,初中生物作为一门最贴近生活的基础学科,也是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教学的起步阶段,影响着学生一生的发展。
因此,在生物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重培养的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勇于表达的习惯和能力,“三三课堂”恰好可以促进学生这些方面的分站。
立足于“三教”理念,实践“三三课堂”教学,对提升学生生物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大有裨益。
结合生物课堂教学特点,现就如何落实“三教”理念,实施“三三课堂”,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浅作论述。
1.启发引导,让学生勤思考,善动脑。
初中生物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学习中不仅要动手、动脑,还得多动嘴。
在教学中,要多注重学生观察、实验论证能力的培养,给学生动脑及思考的机会和时间。
初中生物教学内容也是紧贴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的,如第六单元生命的延续,看上去是简单,其实装载着不少学问,但就植物、动物、人体的生殖和发育,就需要学生去动脑、去思考、去归纳的。
运用“三教”教育理念提升小学生数学运算能力

运用“三教”教育理念提升小学生数学运算能力发表时间:2019-03-15T15:28:03.87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9年5月1期作者:黄燕平[导读] “三教”教育理念是由著名教育家吕传汉教授所提出的一种全新的观点,其中包括“教体验”、“教思考”、“教表达”,这种教育理念的提出符合新课改的需求,推进了素质教育在我国实施的进程,有效弥补了传统灌输式教育方法中的不足,发挥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小学数学作为学生数学学习中的启蒙阶段,运算能力的培养对于小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何将“三教”理念有效运用在小学生运算能力培养中,成为了小学黄燕平云南省宣威市杨柳镇克基完小 655400【摘要】“三教”教育理念是由著名教育家吕传汉教授所提出的一种全新的观点,其中包括“教体验”、“教思考”、“教表达”,这种教育理念的提出符合新课改的需求,推进了素质教育在我国实施的进程,有效弥补了传统灌输式教育方法中的不足,发挥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小学数学作为学生数学学习中的启蒙阶段,运算能力的培养对于小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何将“三教”理念有效运用在小学生运算能力培养中,成为了小学数学教师共同关注的话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运算能力;三教理念中图分类号:G62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5-196-01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中经常以灌输式教学为主,小学生在运算学习过程中缺乏思考的时间、实践的机会以及表达的欲望。
“三教”理念主要引导学生在“做”、“想”、“说”的科学引导下,提高小学生在数学运算学生中的领悟能力、数学思维与交流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主要以学生为中心,解放思想、解放头脑、解放手脚,为小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培养提供更加优质的环境,促进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
1“教体验”在以往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让小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处于消极被动的学习状态,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性较低,实践机会更是少之又少,知识的学习完全有教师强行灌输到脑海中,长此以往小学生形成了定式思维方式,习惯性的被动接受知识,缺乏自主学习与探究的意识,不利于学生运算能力的提升。
落实“三教”理念,培育核心素养

[摘要]借鉴著名数学教育家吕传汉先生的“三教理念”——教思考、教体验、教表达来引导学生用数学的思维分析问题,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用数学的语言表达想法,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辨力、领悟力和交流力。
落实“三教理念”能有效地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教思考;教体验;教表达[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21)11-0080-02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当下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根本旨趣。
学生的核心素养有两个重要方面:一是必备适应终身发展需要的品格;二是能学会学习的技能。
在全面深化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何进行数学教学?笔者认为,可以借鉴著名数学教育家吕传汉先生的“三教理念”——教思考、教体验、教表达来引导学生用数学的思维分析问题,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用数学的语言表达想法。
通过落实“三教理念”让数学回归本真,从而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力,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教思考:培育学生的思辨力数学是一门需要思维的学科,数学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深度思考。
思维不同于思考,思维是人在表象、概念等基础上进行的一种分析、综合、推理、判断的认知活动、心理活动;思考是一种缜密、深刻的思维活动,具有诸多的品质,如广阔性品质、深刻性品质、独立性品质、批判性品质、反思性品质、创造性品质,等等。
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要引导学生深度思考。
只有通过深度思考才能培养学生敢于质疑、严谨求实的精神。
教思考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教会学生用数学思考方法。
数学思想方法着眼于数学,主要包括转化的思想方法、对应的思想方法、符号化的思想方法、特殊化的思想方法、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等等;数学思考方法主要着眼于学生的心理层面,主要包括抽象、概括、归纳、比较、分析、综合等的思考方法。
只有既从数学的层面又从学生的心理层面来教思考,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思辨力。
例如,教学“成正比例的量”时,通过出示“汽车行驶时间和路程的数值”,让学生感受、体验两种量的关系。
“三教”引领小学“数学解题”教学“长见识、悟道理”

“三教”引领小学“数学解题”教学“长见识、悟道理”作者:顾云来源:《学习与科普》2019年第25期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小学数学教学对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给予了充分重视,数学解题教学能够使学生巩固数学知识,对所学内容产生进一步思考,在解题过程中形成数学思维,从而提高数学核心素养。
在数学解题教学中要遵循有效的方法,以“三教”引领小学数学解题教学能够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长见识、悟道理”,扩大知识面,掌握数学知识的运用方式。
“三教”理念即在数学教学中“教思考、教体验、教表达”,“三教”理念由著名数学教育专家吕传汉教授提出,为数学教学提供了有效指导。
本文以《长方体的认识》教学为例,探讨在小学数学解题教学中践行“三教”理念,优化教学效果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三教”理念;小学数学; 解题教学想要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需要教师逐步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使其不仅牢固掌握理论知识,同时能够对数学知识灵活运用。
解题教学可促进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深层理解,在知识运用过程中明白数学知识的本质,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
教师要在解题教学中教会学生如何思考,引导他们获得知识运用的真实体验,将所学知识内化,与此同时让学生学会如何表达,以数学语言分析和解决问题。
学生全面分析数学问题的视角将会在解题过程中获得,实现见识的增长,他们在解题中能够不断总结数学规律和解题方法,感悟其中的道理,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1.“数学解题”教学的重要性新课程改革要求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所以数学解题教学要使学生发挥主动性,改变应试教育模式,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学习的重要意义。
解题教学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数学知识,提高运算能力,更能够让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在此过程中可学会独立思考,发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方式,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形成数学能力。
数学具有较强的抽象性,数学解题教学能够让学生切实体会数学学科特点,锻炼数学思维,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自主解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核心素养”与“三维目标”
● “核心素养”的含义比“知识”和“ 技能”更加宽广。
“知识”与“技能”主要指具体学科领 域的知识或者具有“听”、“说”、“读 ”“写”、“算”等基本技能,素养并不 指向某一学科知识,而且强调个体能够积 极主动并且具备一定的方法获得知识和技 能,它的目的不仅限于满足基本生活需要 ,更有助于个人追求生活目标、促进个人 发展和有效参与社会活动。
4. 审美雅趣
应向往与追求美好形象和美好事物,学会 感知美,善于发现美、体验美、理解美,在对 生活、自然、科学、艺术的欣赏中,受到美的 熏陶。
5. 学会改变
面对不断发展进步的社会和生活,能够 悦纳,学会适应,顺应发展,不断改变自己 的心智模式,实现自我超越。
要勇于面对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形
成并发展积极的人生态度,敢于实践,动手 动脑,大胆尝试.
质同义。从广义上讲,包括道德品 质、外表形象、知识水平与能力等 各个方面。在知识经济的今天,人 的素养的含意大为扩展,它包括思 想政治素养、文化素养、业务素养、 身心素养等各个方面。
“核心素养”的概念的引入
近年来,随着世界教育改革浪潮的推进,世界各 国(地区)与国际组织相继在教育领域建立学生核心 素养模型,以此推进教育目标的贯彻与落实,改革教 育评价方式,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其中一个标志事 件就是1997年12月,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简称OECD)启动了“素养的界定与遴 选:理论和概念基础”项目。
素养的获得既可以使学生升学或 更好地进行未来的工作,又能使学生 发展成为更为健全的个体,能够更好 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变化,并为终 身学习、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达到促进社会良好运行的目的。
决定人的素养形成的 根本要素,在于教育 思想的进步与教育制 度的健全发展。
课改,必须重视核心素养的培育!
用“三教+”培育 学生核心素养
贵州师范大学教授
吕传汉 2015.10.
教育改革关键在观念改变
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就是 用学生发展的思维代替以考 试成绩为标准的思维,用相 信学生能力的思维代替教师 权威的思维,真正做到以学 生为主体。
—— 顾明远
中国已决定采纳经合组织 (OECD)“核心素养”的概念。 核心素养将成为未来基础教育 改革的总的指向,而核心素养 的培养体系是一种综合取向, 将由学科中心转向对“人”的 全面发展的关注。
一 立德树人,
重视一般核心素养的培育
公民核心素养(共同探讨)
人与工具
● 学会求知
学会学习; 提升注意、记忆和思考能力; 运用语言与知识的能力; 数字化能力。
人与自己
● 学会发展 爱国、诚信; 发展人格特征; 在广泛的人脉关系中自我发展。
● 学会改变 敢于质疑批判;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 接受改变、适应改变、主动改变。
2. 成志于学
要增强学习内驱力,勤于学习、敏于求知,既 能自主学习,又能与人合作,具有良好的学习习 惯、科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学习方法,学会思考,敢于质疑,勇 于探究,并能够把学习所得运用于社会生活中, 做到知行合一。
3. 天下情怀
应自尊自重,自立自强,拥有爱家人、爱 家乡、爱集体、爱人民、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要有为社会服务和奉献的公益精神;要有振兴 中华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要有较开阔的国 际视野,能够理解、尊重、包容多元文化,能 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平等交流,友善相处 和交往。
30多年的努力,中国创新能力在增长!
专利数是衡量一个国家创新活动产出的 重要标志。
在应用技术方面,中国专利申请总数在 2012年首次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专 利申请国,占全世界的1/4。
中国的中兴和华为两家公司已经是PCT国 际专利申请数位列三甲的公司,这在10年 前是不可思议的。
素养解析
素养是指一个人的修养,与素
人与社会
● 学会做事 学习、掌握职业技能; 创新进取; 冒险精神。
● 学会共处 正确认识自己,学习他人经验; 表达与交流; 团队合作与和谐的人际关系。
清华附小学生发展的“五大核心素养”
1. 身体健康
要热爱生活,自信向上,悦纳自己;学会微笑、 感谢与赞美,尊敬师长,友善乐群,乐于助人; 要学会情绪管理,自强不息、积极进取,拥有朝 气蓬勃的“精气神”。
应有敢为人先的精神,具有批判性、创 造性思维以及创新实践能力。
语文教育,重视核心素养的养成
语文学科的核心能力是指正确理解和运
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语文教学要重视 独立思考能力、丰富的想象能力培养。
《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的核心能力提 出了明确的要求。具体有:
1.识字写字能力;2.阅读能力 ; 3.写作能力; 4.口语语交际能力; 5.语文研究研能力。
● “核心素养”的含义比“能力”的 意义更加宽泛,既包括传统的教育领域 的知识、能力,还包括学生的情感、态 度、价值观。
这一超越知识和技能的内涵,可以 矫正过去重知识、轻能力、忽略情感态 度价值观的教育偏失,更加完善和系统 地反映教育目标和素质教育理念。
● “核心素养”的功能超出了“职 业”和“学校”的范畴。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 迎接课堂转型的挑战,难以绕过 “核心素养”这一重要问题。因为 学校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国民 核心素养的培育是至高无上的课题, 核心素养指导、引领着中小学课程 教学改革实践。没有核心素养,改 革就缺了灵魂。
当前中国基础教育课改 正处于“再出发”的阶段
● 基本特征:
以“立德树人”为宗旨,以 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 以实现课堂教学转型和建立学 校课程体系为重点。
● 写作技能——训练写作技能,提高 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
● 言语能力——语文学科能力的 核心是言语能力, 给学生提供言语 实践的机会,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 语文学科能力。
务必要加强学生口语交际培养 ,教学生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 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 会交往。
● 阅读品质——阅读是一种从语言文 本中获取信息的学习方式, 是一个人 语文素养的核心,因而要大力培养.培 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