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2014年山东省日照市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2014年山东省日照市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14.古人写诗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之妙,试简要分析“山随平野尽”中“随”字的表达
效果。(3 分)
答:
(三)古诗文默写。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子曰:
,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2)问君何能尔?
。(陶渊明《饮酒》)
(3)
,草色入帘青。(刘禹锡《陋室铭》)
(4)安得广厦千万间,
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
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选自陈寿《隆中对》)
【乙】亮少有逸群之才,容貌甚伟,时人异焉。遭汉末扰乱,随叔父玄避难荆州,躬耕于野,
不求闻达。时左将军刘备以亮有殊量,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亮深谓备雄姿杰出,遂解带写 诚,厚相结纳。及魏武帝①南征荆州,刘琮举州委质②,而.备失势众寡,无立锥之地。亮时年 二十七,乃建奇策,身.使孙权,求援吴会③。权既宿服仰备又睹亮奇雅,甚敬重之,即遣兵
年,央视强势推出了《汉字听写大会》电视节目,河南卫视的《汉字英雄》也相继热播。汉
字书写的问题又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一股“汉字热”在中国悄然兴起。
(1) 汉字不仅字形优美,还意蕴丰富。请仿照实例,说说“舒”字的意蕴。(2 分)
示例:“值”,“人”站得“直”,身价才高:告诉人们为人要正直。
舒:
(2)你认为,人们手写汉字的能力越来 越退化的原因,除了上述材料中的
⑤屏是真够吸引人的,“闲倚画屏”“抱膝看屏山”,也够得一些闲滋味,未始不能起一 点文化休憩的作用。聪明的建筑师、家具师们,以你们的智慧,必能有超越前人的创作,诚 如是,则我写这篇小文章,也就不为徒劳了。 5.根据第②段内容,下面给“屏”下的定义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屏是放 在院子中避免从门外直接望见厅室的屏风。 B.屏是安置在院子中有实用性和艺术性的流动空间。 C.屏是能起分隔和挡风作用的绘有书画的流动空间。 D.屏是放在室内躲避来客,阻隔男女见面的帷幕。 6.文中多处引用古诗文,对其作用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段引用唐人“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的诗句,表达了作者幼时对屏无 限地向往与喜爱之情。 B.第③段中引用《牡丹亭》中“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一句,说明古代女子长期待在闺 中不能领略自然风光。 C.第⑤段引用“闲倚画屏”“抱膝看屏山”,点出“屏”的文化内涵,表达了作者希望人们 更好地开发和使用屏风的愿望。 D.作者引用了许多古诗文,使文章内容丰满,富有诗情画意;使语言生动有趣,增强了说 明文的文学色彩。 7.下面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说“这是很有诗意的名词”,“诗意”一词,写出了作者对屏风的美好感觉与印 象。 B.第②段说“又是艺术点题”,“点题”一词准确地说明了屏风在居室中所起的衬托和装饰 作用。 C.从建造材料和装饰的华丽程度看,屏风的种类很多,虽有雅俗之别,但所起的作用应该 是大同小异的。 D.作者认为,现在许多银行、宾馆中用得很普遍的屏缺少诗意,是因为制作者和使用者没 有艺术品位。

2014年甘肃省白银市、定西市、平凉市、酒泉市、临夏州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2014年甘肃省白银市、定西市、平凉市、酒泉市、临夏州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白银市2014年普通高中招生考试语文试卷考生注意: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所有试题均在答题卡上作答,否则无效。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30分)1.根据拼音提示,将对联工整地写在田字格中。

(5分)Shū shān yǒu lù qín wéi jìng,xué hǎi wú yá kǔ zuò zhōu.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3分)A.洗礼阔绰水波粼粼问心无愧 B.虔诚晨曦面面相觑断壁残垣C.锦嶂萧索忧心冲冲鞠躬尽萃 D.拆散头衔芊芊细草通宵达旦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各地城市化建设提速,新建的楼房鳞次栉比....。

现在看来,有些楼房的质量是不过关的。

B.与他人交往时,要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身临其境....地为对方着想。

C.马来西亚航空公司MH370航班失联期间,搜寻工作可谓周而复始....。

....,此起彼伏D.由于经营亏损原因停业的兰州古籍书店引经据典....,经过一段对闯的筹划又....,遍稽群籍开门营业了。

4.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据了解,我省汉简发现早、数量多、研究历史长、在海内外影响大。

B.第二届“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甘肃选拔赛经过三天的激烈角逐,兰州代表队、陇南代表队,张掖代表队分别获得团体组前三名。

C.随着Windows XP的退场,对于操作系统行业及安全行业来说,无疑是一件大事或一次机会。

D.2014年索契冬季奥运会暨第22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于2月7日至23日在俄罗斯联邦索契市举办。

5.结合语境,填人下面横线上的句子排列顺序恰当的一项是()(3分)人的一生,就像一次旅行,____①也一定会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那一天。

②那么,他的人生轨迹不会美好。

③而如果他能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即使身处逆境、四面楚歌,④如果一个人的心总是被灰暗的风尘所覆盖,干涸了心泉、黯淡了目光、失去了生机、丧失了斗志,⑤沿途中有数不尽的坎坷泥泞,但也有看不完的春花秋月。

2014年河北省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4年河北省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4年河北省初中毕业生升学文化考试语文试卷第一部分(1~5题23分)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共4分)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xiūsè)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chàndòng),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

(1)根据要求检索上面这段文字中加着重号的字。

(2分)①用音序检字法查“缀”:先查音序,再查音节。

②用部首检字法查“霎”:先查部首,再查画。

(二)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2分)①(xiūsè)②(chàndóng)2、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处相应的句子。

(6分)(1)公然抱茅入竹去,,。

(2),,故不为苟得也。

(3)在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一诗中,描写钱塘湖早春花草景色的句子是:,。

3、将下列句子排列为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①由于“这一代网络”中,各网络之间相互独立,导致网络间的消息传递变得非常麻烦。

②这就是NGN中最重要的“多网融合”思想。

③NGN(Next Generation Network),中文名字被称为“下一代网络”。

④把这些内容都融合到一个网络,也便于集中控制管理,促进不同信息流间的协同合作。

⑤而在NGN里,人们可以传递语音、数据、媒体流等多种类型的信息。

⑥所谓“下一代网络”,是针对我们现在所使用的“这一代网络”而言的。

A.③①⑥⑤④②B.⑥③①⑤②④C.③⑥①⑤④②D.⑥①③⑤②④4、阅读下面这则新闻,回答后面的问题。

(共6分)本报讯人民网联合搜狐网、新浪网等门户网站近日联合发布当前“最具价值的20个汉字”调查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当前最具价值的前10个汉字分别为:德、信、孝、诚、善、仁、和、礼、义、道。

2014年浙江省宁波市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2014年浙江省宁波市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2014年浙江省宁波市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一、书写(5分)本题根据卷面书写情况评分。

请你在答题时努力做到书写正确、工整。

二、积累运用(30分)1.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4分)诚信是什么?稚气未脱的孩子说,诚信是拉过钩儿就永不反huǐ ⑴;风华正mào ⑵的小伙子说,诚信是不能透支的nuó⑶言;两鬓苍苍的老人说,诚信是一张不容背叛的qì⑷约。

(1)(2)(3)(4)w W w .X k b 1. c O2.古诗文名句默写(10分)(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

(《诗经·关雎》)(2),寒光照铁衣。

(《木兰诗》)(3)无丝竹之乱耳,。

(刘禹锡《陋室铭》)(4)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李煜《相见欢》)(5)《论语》中阐述学习和思考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6)《渔家傲秋思》中揭示将士思念亲人又向往功名的矛盾心理的句子是,。

(7)古诗词中有不少揭示人生哲理的句子,请你写出连续的两句。

,。

3.右图的一幅有关“世界读书日”的漫画,请说说标题“借‘光’”的妙处。

(2分)4.名著阅读(6分)(1)阅读《草房子》相关片段,按要求答题(3分)桑桑很无奈,只好在寒风里陪伴着他。

到了中午,竹篮子,也有大半筐柳树须子。

那须子在这冰天雪地,生命都似乎被冻结了的冬季,实在是好看。

那么白,那么嫩,一根一根,仿佛都是活的…… 山东省平邑县兴蒙学校初中部李传鹏输入选文中的“他”是________(填人名),他和桑桑找到柳树须子的目的是__________.(2)下列名著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A.《名人传》中的贝多芬尽管耳聋,在生命的最后阶段还是写出了不朽的《欢乐颂》。

B.《简·爱》中的主人公简·爱得知罗切斯特有一个疯妻子后离开了他。

C.《水浒》中的宋江因怒杀阎婆惜被官府判了死罪,在弄场被梁山好汉搭救。

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乐在朱赫来的影响下,走上革命道路。

2014年河南商丘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4年河南商丘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4年河南商丘中考语文试题及解答一、积累与运用(共27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2分)A.边塞./塞.责应和./随声附和.自吹自擂./擂.鼓助威B.嫉.妒/疾.病高亢./引吭.高歌持.之以恒/恃.强凌弱C.果脯./胸脯.提.防/提.心吊胆方兴未艾./自怨自艾.D.沧.桑/悲怆.榜.样/依傍.水贻.笑大方/心旷神怡.【解答】C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奥秘分水岭高瞻远瞩步步为赢B.颠簸逻辑学循规蹈距千钧一发C.震憾管弦乐老生常谈枕戈待旦D.裁缝四合院两全其美食不果腹【解答】D3.古诗文默写。

(8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自将磨洗认前朝。

(杜牧《赤壁》)(2)锦帽貂裘,_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3)郦道元《三峡》一文中,描写春冬之时江水十分清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时间都去哪儿了?它在孔子“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感叹中;它在晏殊“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的惋惜与欣慰中;它也在王湾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次北固下》)新旧交替的感悟中。

【解答】(1)折戟沉沙铁未销(2)千骑卷平冈(3)(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4)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4.名著阅读。

(任选一题作答)(4分)(1)在《水浒》中,李逵是一个性格鲜明的人。

请结合“黑旋风斗浪里白条”的故事简述他的性格特征。

2014年河北省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4年河北省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4年河北省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第一部分:阅读理解阅读下面一篇短文,然后按照题目要求完成后面四道小题。

(1)过江龙,一个看上去像神一样的人物,置身于白云之上,于一夜之间变得富有。

人们对他感到好奇和敬佩,争相向他请教成功的秘诀。

(2)许多人纷纷提出问题,但是过江龙回答说:“我成功的秘诀就是全身心地投入到每件事情中去。

”人们听后茅塞顿开,纷纷表示理解。

(3)有一天,一个小孩问过江龙:“如果我每天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我也能像你一样成功吗?”过江龙微笑着回答:“孩子,你错了。

全身心地投入一件事情一方面能提高你的专注力,另一方面也需要合理分配时间和精力。

”(4)过江龙告诉小孩,专注力并不是一味地追求而来的,而是经过实践和总结得出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和爱好,只要善于发现、培养并运用自己的特长,努力去实践,就能获得成功。

(5)现实生活中,成功需要的不仅仅是全身心地付出,还需要合理分配时间和精力,将自己的特长发挥到极致,并逐渐完善。

应该明确自己的目标,努力朝着目标前进,同时坚持不懈地持续学习和成长。

1. 这篇短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A. 描述了过江龙的成功秘诀B. 解释了专注力对成功的重要性C. 强调了培养特长的重要性D. 鼓励人们坚持追求成功【答案为B】2. 为什么小孩问过江龙是否全身心地投入学习?A. 小孩想了解过江龙的成功秘诀B. 小孩对成功的追求和理解有困惑C. 小孩希望能像过江龙一样变得富有D. 小孩对过江龙的行为抱有好奇心【答案为B】3. 从最后一段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A. 只有坚持不懈地学习和成长才能实现目标B. 身体力行和合理分配时间对成功很重要C. 成功需要善于发现、培养和运用自己的特长D. 成功的关键在于全身心地投入一件事情【答案为B】4. 作者写这篇短文的目的是什么?A. 向人们传递成功的秘诀B. 提醒人们努力追求成功C. 讲述一个成功的故事D. 强调专注力的重要性【答案为D】第二部分:应用文写作假设你是李华,最近参加了一次志愿者活动,请你根据以下提示,给你的朋友Peter写一封电子邮件,向他介绍你参加志愿者活动的经历和感受。

2014年云南省中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解析版)

2014年云南省中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解析版)

2014年云南省中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与解析(满分1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一、语文知识积累(1-6题,每题2分,第7题8分,共2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收敛.(liǎn)浸渍.(zì)虬.枝(qiú)锲.而不舍(qì)B.徘徊.(huí)辍.学(chuò)惬.意(qiè)千里迢迢..(tiáo)C.琐屑.(xiè)两栖.(qī)纤.维(xiān)风雪载.途(zài)D.瑰.丽(guī)恐吓.(hè)悼.念(diào)皮开肉绽.(zhàn)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装钉针砭厉行节约歪风斜气B.缭草急躁一愁莫展出类拔萃C.禁锢狼藉人才倍出冥思遇想D.苍茫斑斓陈词滥调漫不经心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与教材原文一致的一项是()(2分)A.我只是伫立遥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

B.屠户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道:“这个,你且收着……”C.然后他站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散学了,----你们走吧.”D.长大后/乡愁是一张小小..的船票。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眼镜已经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

B.我无时无刻都听见妈妈在召唤我回去。

C.央视“成语大会”节目播出后,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的赞誉。

D.丢失的包里除了妈妈刚给的100元钱,还有身份证、学生证、手机等其他证件。

5.下列句子的排序,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

事实上,。

,。

正因为如此,如果你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

①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②麻烦的是③若是某种数学问题的话,说正确答案只有一个是对的④生活中大部分事物并不像某种数学问题那样⑤由于情况的变化,原来行之有效的方法,到了现在往往不灵了A.①②⑤③④B.③②④①⑤C.⑤③②①④D.③②⑤①④6.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2分)A.《格列佛游记》的作者用尖锐而深刻的讽刺手法和离奇的情节,深刻剖析了当时的英国社会现实。

天津市2014年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答案)

天津市2014年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答案)

2014年天津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试卷语文第Ⅰ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1小题,共30分。

1~3小题,每题2分;4~11小题,每题3分)1.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匀称.(chèn) 干涸.(gù) 吹毛求疵.(cī)B.归省.(shěng) 娴.熟(xián) 义愤填膺.(yīng)C.伫.立(zhù) 眷.念(juàn) 相得益彰.(zhāng)D.阴霾.(mái) 拮据.(jū) 忍俊不禁.(jìn)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生命的历程中,人们往往丢掉当时觉得不重要的东西,抛掷时毫不;等到时光逐渐流去,失去的东西在流光中却不停地,在回忆里逐步被放大。

时光虽缓,渐渐也远逝了,等有一天终于,光阴却已永不回头。

A.惋惜闪烁醒悟B.怜惜闪耀醒悟C.怜惜闪烁悔恨D.惋惜闪耀悔恨3.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通过汉字书写大赛,使人们重拾汉字之美,也就越发珍惜纸质时代的美好。

B.华人游子用他们所钟爱的音乐方式,在过去的岁月中创作了优秀的大量的歌曲。

C.深受人们喜爱的中国京剧脸谱艺术,被公认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标识。

D.为了优化育人环境,提升办学水平,学校加快了校园环境改造的速度和规模。

4.下面句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没有风浪,就不能显示船帆的本色;没有曲折,就无法品味人生的乐趣。

B.“假如回到童年”话题征集活动,意在让人们回顾童年,真实感受时代的进步。

C.长篇报告文学《大美昆曲》是一部赞美中国戏曲艺术,讴歌民族优秀文化的作品。

D.是让你的生命更加朝气勃勃?还是让暮气滋长而举步不前?拷问着人生的选择。

5.下面情境中,小晨表达得体的一项是【情境】小晨和小鹏约好周末一同去科技馆参观。

小晨去小鹏家找他,小鹏的奶奶开了门。

A.我要找一下小鹏,我和他去科技馆参观。

B.您是谁啊?小鹏在家吗?我和找他有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贵州省铜仁市2014年中考语文试题第Ⅰ卷(每小题3分,共30分)—、(21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省悟(xǐng)凝固(níng)犒赏(kào)锲而不舍(qiè)B.哺育(bǔ)贿赂(lù)症结(zhēng)飒爽英姿(shà)C.功绩(jì)星宿(sù)扼要(è)揆情度理(duó)D.谈吐(tǔ)栈桥(zhàn)对峙(shì)锐不可当(dāng)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禁锢断壁残垣按步就班粗制滥造B.像样不可明状眼花缭乱川流不息C.修葺绵里藏针谈笑风生销声匿迹D.恻隐绿荫蔽日不记其数无耻谰言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今年五·一期间,风景秀丽的梵净山令国内外游人流.连忘返...。

B.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肆无忌惮....地参拜靖国神社,激起了亚洲各国人民的极大愤慨。

C.为了在科技比赛中体现创新精神,许多同学处心积虑....,设计了各种造型的航空模型。

D.辛弃疾的词大多以激昂跌宕的气势和独具匠心....的构思来抒情言志,在南宋词坛上占有重要地位。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大力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是学校、家庭、社会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B.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C.经过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使我市的空气质量状况有了明显改善。

D.河水的来源除了地下水等之外,还有雨水也是它的来源之一。

5、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

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B.“梵天净土,桃源铜仁”。

已经成为了铜仁市对外宣传的一张名片。

C.“哎呀,真是美极了。

”皇帝说:“我十分满意!”D.父亲总是要说他那句永不变更的话:“唉!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6、下列句子顺序捧列正确的一项是()①一次,富兰克林买到一本《旁观者》刊物,便边读边把几篇文章的大意摘录下来。

②接着,就把自己写的与原文比较,发现自己的缺点,就把它改正过来。

③几年以后,他模拟原文的风格,写出了一篇篇文章。

④这样下来,他不仅掌握了作者的观点,取到了“真经”,而且学到了作者的思维方法,锻炼了自己的创造力。

⑤“不动笔墨不读书”是强化记忆、训练思维的好方法。

⑥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的成功就是由此开始的。

A.⑤⑥②③①④ B.④③②①⑤⑥ C.⑤⑥①③②④D.①②④⑤⑥③7、下列文学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A.《水浒》成功地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如“智多星”吴用、“黑旋风”李逵、“豹子头”林冲等,小说还讲述了风雪山神庙、智取生辰纲、醉打蒋门神等脍炙人口的故事。

B.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文笔隽永,是中国现代散文的经典作品之一。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阿长与<山海经>》都是其中的作品。

C.《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共三十三篇。

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以主人翁保尔·柯察金的生活经历为线索,成功塑造了一位个性倔强,充满青春活力,勇敢坚强,意志坚定的人物形象。

二、阅读《陈涉世家》节选,按要求完成8-10题。

(9分)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

”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吴广以为然。

乃行卜。

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

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

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8、下面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是()A.皆次.当行之次.所旁丛祠中B.乃丹书.帛曰得鱼腹中书.C.上使外将.兵王侯将.相宁有种乎D.宜.多应者功宜.为王9、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发阅左適戍渔阳 B.置人所罾鱼腹中C.为天下唱 D.固以怪之矣10、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陈胜认为得到广大人民支持的理由是秦二世杀公子扶苏,引起人民不满;楚人怀念项燕,有强烈的复国愿望。

B.“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是这次起义的导火线,其根本原因是“天下苦秦久矣”。

C.司马迁是西汉时期的史学家、文学家,他用毕生的精力著成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史记》。

《史记》被鲁迅评价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D.对陈胜、吴广采用“鱼腹藏书”“篝火孤鸣”等办法,借以在群众中树立威信,表现了陈胜、吴广对当前形势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很强的组织领导才能。

第Ⅱ卷(共120分)一、(24分)11、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1)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3分)(2)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3分)12、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1)举杯邀明月,。

(李白《月下独酌》)(2),斜晖脉脉水悠悠。

(温庭筠《望江南》)(3)问渠那得清如许,。

(朱熹《观书有感》)(4)人生自古谁无死?。

(文天祥《过零丁洋》)(5),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住蜀州》)(6)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周敦颐《爱莲说》)13、阅读杜甫的《春望》,按要求答题。

(6分)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诗歌首联写诗人春之所见,其中“”字写出了怵目惊心之景,“”字写出了满目凄然之景。

(2分)(2)请展开想象,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4分)14、今年5月30日,铜仁市“牵手文明、共建和谐”文明礼仪传递活动全面启动。

学校是传播文明礼仪的重要阵地,作为一名中学生,有义务积极参与这项活动。

(6分)(1)请指出校园内的一种不文明现象,并提出整改措施。

(2分)①不文明现象:②整改措施:(2)为了发挥班级在文明礼仪教育活动中的作用,班委会决定开展一次以“文明礼仪从我做起”为主题的班会。

假如你是这次班会的主持人,请你写一段话作为开场白。

(不少于30字)(4分)二、(36分)(一)阅读《苏州园林》节选,完成15-18题(18分)①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

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绝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他们惟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实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

苏州园林可决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

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

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

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

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

有些园林池沼宽畅,就把池沼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

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

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绝不雷同。

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

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

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

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

高树和低树俯仰生姿。

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

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

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

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

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

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

15、选文中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是什么?是从哪几个方面具体说明这个特点的?(6分)16、选文第③段“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中,去掉加点词“往往”好不好?请说明理由。

(4分)17、选文第④段中“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一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这句是为了说明苏州园林的什么特点?(4分)18、历来介绍苏州园林的文章,或从建筑学角度写,或从园林历史角度写,或从导游角度写。

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叶圣陶是从什么角度写的?表现出作者什么情感?(4分)(二)阅读下文,完成19-22题(18分)没有一种给予是理所当然的①老人是菲律宾华侨,在海外奋斗半生。

几经浮沉,衣锦还乡的他萌生了济世助人、造福梓里的念头。

②于是,老人分别给家乡几所学校的校长写了信,希望每个校长能提供十来个学生的名单,以便他从中确定人选,作为资助对象。

③家人嗔怪他的愚昧,既是捐助,何必把程序搞得这样复杂?不如来个快捷方式,譬如通过“希望工程”或者“春蕾计划”,干净利落地了却一桩心愿,岂不是更好?④老人摇摇头说:“我的血汗钱只给那些配得到它的孩子。

”哪些孩子才有资格得到资助?是那些家庭贫困的孩子还是优秀生,抑或是特长生?谁也不知道老人心里的答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