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相如与西汉辞赋共28页共28页文档

合集下载

司马相如与西汉辞赋课件

司马相如与西汉辞赋课件

司马相如的辞赋影响
推动文学发展
司马相如的辞赋作品在文学史上 具有重要地位,他的创作实践和 艺术风格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 了深远的影响,推动了文学的发
展。
丰富文化内涵
司马相如的辞赋作品反映了当时 社会的文化内涵和精神风貌,通 过他的作品,人们可以更深入地 了解西汉时期的文化背景和社会
状况。
启示文学创作
西汉晚期辞赋的特点与影响
总结词
西汉晚期,辞赋逐渐呈现出浓厚的儒家 思想色彩,内容多涉及政治、伦理等主 题,形式也更加规范化和多样化。
VS
详细描述
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有王褒的《四子讲德 论》和扬雄的《甘泉赋》等,这些作品不 仅在当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而且对后世 的文学创作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 随着东汉时期的到来,西汉辞赋逐渐演变 为东汉赋,形式和内容也发生了相应的变 化。
详细描述
作品以“长门”为名,以汉武帝的皇后陈阿娇为主题,通过描绘她被冷落、孤寂 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展现了宫廷中女性的苦闷和无奈。作品中也反映了司马 相如对宫廷斗争和人性的思考。
其他辞赋作品
总结词
除了以上三篇作品外,司马相如还有《大人赋》、《凤求凰》等其他辞赋作品,这些作 品主题各异,风格多样,展现了司马相如丰富的创作才华。
教育经历
他自幼聪慧好学,精通经 史子集,后师从著名文学 家扬雄,学习辞赋创作。
文学成就
司马相如创作了《子虚赋 》、《上林赋》等著名辞 赋作品,被誉为“赋圣” 。
司马相如所处的时代背景
社会环境
西汉时期,国家统一,社会稳定 ,经济发展达到了巅峰。文化艺 术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政治氛围
当时的政治氛围相对宽松,为文 学艺术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土壤 。

第一章司马相如与汉代词赋

第一章司马相如与汉代词赋

1 2 3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4 5
盛世景象的艺术显现 奢华生活的生动描绘 讽喻的宗旨 恢弘壮丽之美 汪洋恣肆与法度的和谐
1 2 3 4
西汉其他赋家的创作 宣,成之世仿汉武故事 赋的题材的扩大 王褒《洞箫赋》 扬雄四赋
司马相如与文君
一 从贾谊赋到枚乘《七发》 1 汉初文坛与贾谊 2 梁园文学群体 3 枚乘独步 4《七发》的继承与创新 二 司马相如时代的赋家 1 武帝朝文坛盛况 2 东方朔和枚皋 3 卓立一世的司马相如
三 《子虚赋》和《上林赋》
第一问:汉大赋是否体现了张扬的个 性,其与中国文化的内敛性格是否 矛盾? 第二,从骚体赋的个人忧郁到大赋的 个性高扬体现了怎样的情感逻辑?

司马相如与西汉辞赋 ppt课件

司马相如与西汉辞赋 ppt课件
2020/12/17
2020/12/17
2020/12/17
司马相如的人生传奇:琴挑
《史记·司马相如传》:是时卓王孙 有女文君,新寡,好音。故相如缪 与令相重而以琴心挑之。
《凤求凰》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 四海求其皇。 时未遇兮无所将,何 悟今兮升斯堂! 有艳淑女在闺房, 室迩人遐毒我肠。 何缘交颈为鸳鸯, 胡颉颃兮共翱翔!
2020/12/17
赋学研究书籍例举1
龚克昌《汉赋研究》,山东文艺 出版社,1990年7月版;
万光治《汉赋通论》,巴蜀书社, 1989年12月版;
康金声《汉赋纵横》,山西人民 出版社,1992年9月版;
马积高《赋史》,上海古籍出版 社,1987年7月版;
马积高《历代辞赋研究史料概 述》,中华书局,2001年4月;
?包括宇宙总揽人物参见右图所示西汉其他赋家的创作?宣帝成帝时代文坛重光的原因?宣帝刘询修武帝故事讲论六艺群书博尽奇异之好征能为楚辞九江被公召见诵读
司马相如与西汉辞赋
2020/12/17
汉代社会状况例图:刘邦祭孔
2020/12/17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荀子、宋玉肇端,“没其讽 谕之意”,至司马相如,名 “讽”而实粉饰升平、歌功 颂德,继承《大雅》和《颂》 的功能。
2020/12/17
汉赋的形成
汉赋体制之源: 楚辞
纵横家文 先秦史传
诗歌 综合型的文学样式
2020/12/17
新体赋的成就
枚乘的《七发》标 志着新体赋的正式 形成,司马相如的 作品代表新体赋的 最高成就。
2020/12/17
一、汉初文坛与贾谊

司马相如与西汉辞赋共28页

司马相如与西汉辞赋共28页

[3]、在结构上,《七发》用了层次分明的七个 大段各叙一事,移步换形,层层逼进,最后 显示主旨,有中心,有层次,有变化,不象后 来一般大赋那样流于平直呆板。
后来沿袭《七发》体式而写的作品很多,如 傅毅《七激》、张衡《七辩》等等。因此在 赋史上,“七”成为一种专体。
第三节 司马相如及其《子虚赋》、 《上林赋》
在内容方面,贾谊赋继承了《离骚》的怨刺 传统,抒写朝廷忠奸不分,贤人失志;在句 型的运用此后写作骚 体赋的有淮南小山的《招隐士》、班婕妤的 《自悼赋》、刘向的《九叹》、王逸的《九 思》等。
二、枚乘及其《七发》:
汉初,以粱孝王刘武为中心形成一个粱园 文学群体(梁园,汉代梁孝王刘武所造。也 叫“梁苑”。故址在今河南商丘东。梁孝王 好宾客,当时司马相如、枚乘等辞赋家皆曾 受邀居于其中,因而有名。),有枚乘、公 孙诡、邹阳、严忌、羊胜等作家,给汉初文 学以巨大推动。枚乘是粱园文学群体的杰出 代表,其赋体作品以《七发》最为著名。
枚乘所作的《七发》,无论内容还是形制, 都是汉大赋具有开创意义的典范之作。
《七发》的艺术特色:
[1]、用铺张、夸饰的手法来穷形尽相地描 写事物,语汇丰富,词藻华美,结构宏阔, 富于气势。刘勰说:“枚乘摛艳,首制《七 发》,腴辞云构,夸丽风骇。”(《文心雕 龙·杂文》)
[2]、善于运用形象的比喻对事物做逼真的 描摹。
从武帝到东汉中叶的二百多年间, 是汉赋的兴盛期,这个时期主要是新体 大赋,代表作家有枚乘、司马相如、东 方朔、王褒、扬雄、班固、张衡等。西 汉初枚乘的《七发》标志着新体大赋的 正式形成,司马相如的《子虚赋》、 《上林赋》代表新体大赋的最高成就; 班固的《两都赋》、张衡的《二京赋》, 是东汉新体大赋的两篇力作。
二、汉赋的发展过程

司马相如与西汉辞

司马相如与西汉辞
• 文人的遇与不遇,因时势而异,非自己所能主宰,
虽处太平盛世但怀才不遇者大有人在。
• 这是现存汉代最早以遇与不遇为主题的设辞类
作品,后人对此赋竞相模仿,如扬雄的《解
嘲》、班固的《答宾戏》、韩愈的《进学解》 等皆源于此。
• 王褒(约前88—约前55),蜀郡资中人,宣帝
时屡上赋颂,为其时成就最突出的赋家。其代 表作品《洞箫赋》为咏物赋名篇,赋从制造洞 箫的原材料竹子入手去表现这种乐器艺术魅力 的由来。作者描写音乐时融入悲凄哀怨的情调, 体现出以悲为美的审美风尚。
• 《子虚赋》、《上林赋》是司马相如赋中最优秀
的作品,二赋皆通过主客问答体式展开。
• 据《史记·司马相如传》载,相如由藩国而入朝
廷,对武帝说,《子虚赋》“乃诸侯之事,未足 观也,请为天子游猎赋”,《上林赋》由此而 产生。
• 此赋借亡是公之口,批评子虚与乌有先生说:
“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也。……二君之论, 不务明君臣之义,正诸侯之礼,徒事争于游戏 之乐,苑囿之大,欲以奢侈相胜,荒淫相越, 此不可以扬名发誉,而适足以贬君自损也。”
• 《七发》虚拟楚太子有病,吴客往问病因,告
诫居高位者不要沉迷音乐、饮食、车马、游宴 诸事。之后,以畋猎、观涛逐层启发太子,最 终归结到让太子听取圣人辩士的“要言妙道”, “论天下之精微,理万物之是非”,至此,太 子汗出病愈。
• 此赋的劝诫之意甚明,李善在《文选注》中说:
“七发者,说七事以启发太子也。”
为卿相,夕失事则为匹夫。”作者纵横驰骋, 善为排比,词锋锐利,对文人的历史命运作 了更深刻的思考。
• 扬雄晚年鄙视辞赋创作,认为赋是“童子雕虫篆
刻”,无补于规谏,又“非法度所存”,因此 “壮夫不为”。他提出“诗人之赋丽以则,辞人 之赋丽以淫”的观点,看到了赋“丽”的特点, 但反对“极丽靡之辞”,强调准则。

司马相如与辞赋..

司马相如与辞赋..
《子虚》叙诸侯之事,不足观,为写《天子游猎 赋》。于是《上林赋》面世。武帝甚喜,任为郎。 后曾奉名出使西南,对沟通汉与西南少数民族的 关系起了积极作用。作《难蜀父老》一文。晚年 因病免官,家居而卒。
他是汉赋的奠基人, 扬雄欣赏他的赋作,赞叹 说:“长卿赋不似从人间 来,其神化所至邪!”
公元前98年,汉代史学家司马迁,怀着无比的仰慕之情,把一个几乎 和他同时代的文人写进了他的历史巨著《史记》。后人评价《史记》“ 辞约而事举,叙三千年事,唯五十万言”。而司马迁为这位文人作的 传,竟然洋洋洒洒近万字,不仅收录了他的八篇文章,还记叙了他的 生平和传奇的爱情故事。这位令一向惜墨如金的司马迁,大书特书的 人物,就是——司马相如。 司马相如是西汉大辞赋家 ,他以大气磅礴,经世绝伦的辞赋,被后世 尊为“赋圣”“辞宗”。他还曾奉旨出使西南夷,为汉武帝开疆拓土 ,平定大西南,立下汗马功劳。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爱情故事,更是 被千载传诵,家喻户晓。鲁迅的《汉文学史纲要》中还把司马相如和 司马迁放在一个专节里加以评述,指出:“武帝时文人,赋莫若司马 相如,文莫若司马迁。” 司马相如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辞赋上。《汉书· 艺文志》著录“司马 相如赋二十九篇”,现存《子虚赋》、 《天子游猎赋》、《大人赋》 、《长门赋》、《美人赋》、《哀秦二世赋》6篇,另有《梨赋》、《 鱼□赋》、《梓山赋》3篇仅存篇名。 其代表作品为《子虚赋》。作品词藻富丽,结构宏大,使他成为汉赋 的代表作家。
司 马 相 如 与 西 汉 辞 赋
汉赋简介
汉赋是在汉代涌现出的一种有韵的散文,它的特点是散韵结合, 专事铺叙。汉赋的内容可分为5类:一是渲染宫殿城市;二是描写帝王 游猎;三是叙述旅行经历;四是抒发不遇之情;五是杂谈禽兽草木。 在两汉400年间,一般文人多致力于这种文体的写作,因而盛极一时, 后世往往把它看成是汉代文学的代表。 汉赋的形成和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汉初的赋家,继承楚辞的 余绪,这时流行的主要是所谓“骚体赋”,其后则逐渐演变为有独立特 征的所谓散体大赋,这是汉赋的主体,也是汉赋最兴盛的阶段;东汉 中叶以后,散体大赋逐渐衰微,抒情、言志的小赋开始兴起。

第四节司马相如与西汉辞赋

第四节司马相如与西汉辞赋

梁园文学群体
给予汉初赋体文学发展以巨大推动力的人首推梁孝王刘武。 孝王广筑苑囿,招延四方豪杰、文士。一时俊逸之士如枚 乘、公孙诡、邹阳、严忌、羊胜等从孝王游于梁园,形成 极具影响的文学群体。梁客皆善于创作辞赋。
枚乘独步赋坛的《七发》
《七发》在汉赋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它是标志着汉 代新体赋正式形成的第一篇作品,在多方面奠定了汉赋 的基础。
说乎?有说则止,无说则退。”玉曰:“天下之 佳人莫若楚国,楚国之丽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 者莫若臣东家之子。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 减之一分则太短 ;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
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嫣 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然此女登墙窥臣三年, 至今未许也。
登徒子则不然:其妻蓬头挛耳,齞yǎn(唇不掩齿)唇历齿 (历齿:形容牙齿稀疏不整齐),旁行踽(jǔ)偻(lǚ)(弯腰 驼背,走路摇摇晃晃。踽偻:驼背。),又疥且痔。登徒 子悦之,使有五子。王孰察之,谁为好色者矣。”
司马相如:“赋家之心,包括宇宙,总览人物。”
司马相如与西汉辞赋
赋是汉代的一种新兴文体。在古代的各类文体之中,其体 制最为特殊。赋既如诗歌,讲求押韵和形式的整饬,又如 散文,句型自由,无格律的严格限制。
宋玉《登徒子好色赋》
大夫登徒子侍于楚王,短宋玉曰:“玉为人体貌 闲丽,口多微辞,又性好色。愿王勿与出入后 宫。”王以登徒子之质同宋玉。玉曰:“体貌闲 丽,所受于天也;口多微辞,所学于师也;至于 好色,臣无有也。” 王曰:“子不好色,亦有
从汉武帝到东汉中叶的二百多年间,是汉赋的兴盛时期。 大赋的文体特点是篇幅较长,结构宏大,一般都在千言 以上。它铺采攡文,排比事类,对事物作穷极声貌的描 写,因此又称体物大赋;它多采用主客问对的结构形式, 韵文与散文相间,散文的成分较多,因此称散体大赋。

第二章 司马相如与西汉辞赋

第二章  司马相如与西汉辞赋
朱弦断,明镜缺,朝露稀,芳时歇;白头吟,伤离别, 努力加餐毋念妾。井水汤汤,与君长诀!
3、司马相如的文学品格
武帝时成长起来的作家,仍然兼具纵横家的 精神和气质。相如有很强的策士遗风,表现出很 强的独立精神。但他又不同于东方朔和枚皋。他 谏说、论事,宗旨严正,具有较强烈的社会责任 感,即使在极端铺张的文学创作中,也多贯穿一 条鲜明的主线,即要有所讽喻,有所针砭,注重 自己作品或言论的社会效果。
写作特色: 1、在虚构的框架中采用主客问答的方式。(上见 于屈原与渔夫、贾谊与鵩鸟,后见于班固的《两都 赋》,成为汉赋重要表现形式。) 2、句式长短不齐,少用“兮”字句,韵散结合。 3、运用一系列比喻、排比层层铺陈,极尽夸张之 能事 ,对事物进行精细的刻画和描绘。
《七发》在文学史上地位
《七发》标志着汉代新体赋正式形成的第一 篇作品,在多方面奠定了汉赋的基础。同时又是 辞赋中特殊的一支——“七”体的开创之作。
▲ 《鵩鸟赋》
解题:写作缘由
主题:以万物变化不息,吉凶福祸相倚相生,不可执著于毁 誉得失乃至生死存亡的道家哲学为解脱之方,咏鵩自伤。实则 是作者愤世激情的含蓄体现,反映了由积极入世到消极出世的 思想变化,表现出他对自身坎坷命运和不公平的社会现象的愤 激之情。
艺术特点:用巧妙的比喻将议论、哲理形象化;文体特征上 已脱离了楚辞的风格;以自己与鵩鸟的问答展开全文,开启汉 赋问答体之先河。
2、《七发》
假托楚太子因纵欲享乐导致卧病不起。吴客前往探病, 陈说了奇声、奇味、骑射、游宴、田猎、观涛来启发太子, 最终以“要言妙道”使太子痊愈。 《文选》李善注所称: “《七发》者,说七事以起发太子也。”(《文选》卷三 十四)
主旨: 劝戒统治阶级要摆脱腐朽糜烂的生活,倡导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