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烧云》第二课教学设计之三.doc
《火烧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火烧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好词佳句。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从中感受大自然的壮美。
3.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的特点和变化进行观察,注意积累材料的方法。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1.通过品词品句,细读课文,理解作者是怎样观察描写火烧云的,感受大自然的壮美。
2.通过理解词句,了解课文是怎样写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的变化,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积累材料的方法。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导读法学习学法:朗读感悟法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课前准备:学生在课前自己观察火烧云,初步感知火烧云是怎么样的?教学课时: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读课题,导入新课:1.课文讲的是什么时候的火烧云?你从哪里知道?2.师:晚饭过后的火烧云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到天空中遨游,领略一下大自然的壮美,好吗?二、新课学习:(一)快速读课文,想: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火烧云的?(投影出示)学生答后板书:上来了——变化着——下去了(二)学习第一段1.自读,想:火烧云刚上来时,作者着重抓了什么景物来写?(板书:霞光)2.天空的霞光使地面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用“——”画句),指名读有关句子。
3.学到这里,你会有什么疑问?(地面的这些人、物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4.导读:假如,当时,你也在场,你的心情会怎样?5.小结:火烧云刚上来,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色彩绚丽的“乡村夕照图”。
6.过渡:这么耀眼的霞光,不光使地面镀上了一层绚丽的色彩,连天上的云也变得更迷人了。
(三)学习第二段1.你想知道些什么?2.自由读,想:这段怎样写火烧云的变化?3.讨论交流,板书:颜色形状4.学习颜色变化部分:(1)边看图,边画句。
(“-----”画出写火烧云颜色的句子)(2)课件出示“天上的云-----着了火”。
着重理解这句话。
进行换词练习:把“烧”字换成“红”字,比较哪个词用得好,好在哪?(3)火烧云颜色变化怎样?(看图)课件出示句子“这地方------半百合色”齐读。
《火烧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火烧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感受火烧云的美,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抓住颜色和形状的变化进行观察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优美词句。
4.初步学会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展开想象来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通过语言文字的学习了解火烧云颜色和形态的变化。
教学难点:学会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展开想象来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教法设计:诵读法、点拔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学法设计:朗读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想一想,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2.开门见山导入新课。
二、精读课文,深入感悟(一)整体把握。
学生自读课文3-6自然段,说说作者从哪两个方面写火烧云的变化?(指名学生回答)(二)学习火烧云的颜色变化(学习第3段)1.火烧云颜色的变化有什么特点呢?是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快:“一会儿”。
多:“红彤彤、金灿灿、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
2.课件展示这些颜色的火烧云:红彤彤、金灿灿、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
3.天空中是不是只有这些颜色?你是从哪句话中看出来的?生: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
4.那么我们试着说说这些说也说不出、见也没见过的颜色?(1)我们先用ABB这样的形式来说一说。
(指名学生交流)(2)看看这些词语“葡萄灰、梨黄、茄子紫”,它们有什么共同点?仿照样子,说几个这样的词。
(指名学生交流)(3)课文中还用了“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这样的词语,你也来试一试。
5.天空中这么多的颜色交织在一起,那是多美的呀!能不能用恰当的词语概括出火烧云颜色变化多呢?生:五颜六色、色彩斑斓、五光十色、五彩缤纷……6.读读这段话,看看谁能读出对火烧云的赞美之情?(学生齐读第三自然段)火烧云的色彩瑰丽无比,它的形状也毫不逊色,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欣赏欣赏。
(三)学习火烧云的形状变化。
1.自由朗读4—6自然段,完成练习:哪些词语可以看出火烧云的形状多?用横线画出来;哪些词语可以看出火烧云的变化快?用波浪线画出来。
《火烧云》第二课时优质教学设计范文(精选4篇)

《火烧云》第二课时优质教学设计范文(精选4篇)《火烧云》第二课时优质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1、通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2、学习课文,知道火烧云名字的来历;3、整体感知全文,知道课文从变化多与快两方面来写出火烧云的特点;4、学习第1、3两小节,理解火烧云颜色变化的特点,以及火烧云出现时地面景物的变化;5、能有感情朗读1~3节,并能够按提纲背诵第3节。
【教学重点】1、学习第1、3两小节,理解火烧云颜色变化的特点,以及火烧云出现时地面景物的变化;2、能有感情朗读1~3节,并能够按提纲背诵第3节。
【教学难点】学习第1、3两小节,理解火烧云颜色变化的特点,以及火烧云出现时地面景物的变化。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你观察过云吗?请说说。
2、揭题。
二、通读课文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
2、读书检查:请学生选读自己喜欢的小节。
三、学习第2节1、请找出课文中写火烧云名字来历的句子。
2、学生回答。
3、自由读:用自己的话说说它为什么叫火烧云。
(烧、着了火)4、火烧云是真的在烧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红彤彤)5、如果不用“烧”,而用“一直红到”好不好?为什么?(“烧”字不但写出了颜色,而且写出了火烧云的动态美。
)6、这一句还写出了火烧云的什么?(范围广)7、朗读练习。
四、整体感知1、那么火烧云有什么特点呢?请同学们自由读全文,思考。
2、学生回答,讨论交流。
(变化多、快)五、学习第1、3节1、学习第3节:⑴读第3节。
⑵这一节写了火烧云哪一方面变化?(颜色)⑶学生再读第3节,理解火烧云颜色变化的多与快。
(哪些地方写出变化多,哪些地方写出变化快?)⑷朗读练习。
⑸火烧云就只有这些颜色吗?从哪里看出来?学生想象其他颜色。
仿照课文的构词方法来说。
⑹按提纲背诵指导与练习。
2、学习第1节:过渡:火烧云出现时,天上发生了变化,其实地上也发生了变化。
⑴学生自由读第1节。
⑵学生说说地上发生了哪些变化?随机进行朗读指导。
⑶地上的景物为什么发生了这些变化?⑷为什么火烧云会使他们发生这些变化?(用两种颜料混合会变成其他颜色来说明。
《火烧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火烧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晚霞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培养想象力。
2、学习作者抓住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进行观察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争蓝精灵章下的子章:悦耳章、神笔章。
【教学重点】通过语言文字的学习和朗读的训练,使学生了解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的变化。
学习作者的观察、写作方法和特色。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的观察、写作方法,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教学准备】制作教学课件,搜集云的图片和有关文字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火烧云给你一种什么感受?二、学习这节课我们深入体会火烧云的美妙奇异。
自由读课文,选出你认为写得最美妙、最喜欢的自然段。
(结合争章要求悦耳章。
)学生汇报:1、第二自然段:觉得这句话写得怎么样?好在哪里?(烧、着了火)把句中的烧字换成红通不通?既然也通顺,为什么用烧,不用红?课件出示火烧云的图片,目的:欣赏、加深理解。
练习朗读。
(评悦耳章)2、霞光一段:先指名读,再同桌合作轮读。
(评悦耳章)3、颜色一段:写得好在写出了火烧云颜色变化的快和变化得多。
画出作者写颜色的词语。
作者写的这些颜色的词语已经够精彩的了,可是她却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那么,我们来试试说这些颜色。
(课件出示图片)读的层次:指名体会读/学生互评议读(语气轻快,节奏跳跃)/齐读。
(如学生体会不到位,教师可以插入范读。
)(评悦耳章)4、形状一段:⑴马:好在写出了云的动态,想象力丰富。
以此段为例,学学作者的写作方法。
作者先写(出现了什么),再写这种事物(怎么样),然后描写它(有什么变化/怎么变化的),最后写它渐渐(消失/不见)。
学法出示,指导朗读:出现──叙述的语气,较平稳。
什么样──一下子发现的喜悦。
变化──神秘感,时而轻,时而上扬。
不见──惋惜之情,似在寻找。
(评悦耳章)⑵狗:感觉在不断变化。
指名读。
《火烧云》第二课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火烧云》第二课教学设计6师:看完图片,你有什么感受?生:火烧云很美。
生:火烧云的形状很多。
生:火烧云的颜色很漂亮。
生:火烧云的变化很快。
生:……师:那文章是如何把你们的这些感受淋漓尽致地描述出来的呢?打开课本,我们一起来研究。
(以课件导入,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欣赏美丽的火烧云变化万千的同时,尽情地表达自己的心情,激发了学习的兴趣,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们看得认真,听得专注,很快便进入了课文情境。
同时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情感基调。
)二、学习“火烧云的形状变化”1、自主研究,汇报交流:师:在4~6自然段中,你喜欢哪一段呢!择一个自己最感兴趣的自然段,有重点地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一读想一想。
看你能从中读懂什么?(学生开始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然段进行研究。
)生:我学的第4自然段,我从“一会儿”“过了两三秒钟”“正在……就……”这些词语中,知道了火烧云形状变化得快。
生:我学的也是第4自然段,我从“天空出现了一匹马,马头向南,马尾向西。
马是跪着的,像等人骑上它的背,它才站起来似的。
过了两三秒钟;那匹马大起来了,腿伸开了,脖子也长了,尾巴不见了”这几句话中,知道火烧云的样子很像马,动作很逼真,还知道了它的变化过程。
生:我从“看的人正是寻找马尾巴”这句话中看出,人们很喜欢看火烧云。
生:我学的是第6自然段,我从“跟庙门前的石头狮子一模一样,也那么大,也那样蹲着,很威武很镇静地蹲着”这句话中知道作者很善于观察,能够把现实和想象联系起来。
生:我从4、6自然段中学到了两个多音字,“模糊”和“一模一样”。
生:我看出,作者很喜欢火烧云,她在看的时候很开心。
生:我知道火烧云形状变化得很多。
生:……(以自主学习为主,教师给学生选择的权力,让学生就自己喜欢的内容进行研究学习,体现了新“课标”中倡导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同学之间的汇报交流,又体现学生在有独特感受、体验的同时,同学之间形成共鸣,达成共识,达到共同学习的目的。
火烧云第二课教学设计3篇

火烧云第二课教学设计3篇《火烧云》第二课教学设计1《火烧云》是一篇写景的文章,描绘了晚饭过后火烧云从上来到下去过程中,颜色和形状的变化,可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四个局部来说课。
一、说教材《火烧云》一课是训练同学认真观察,注意积累的好课例。
本课训练重点确定为: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晚霞的美丽景色,激发同学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培养想象能力。
(基本技能目标)2、学习作者抓住火烧云颜色和形状变化进行观察的方法。
(能力目标)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语感目标)教具准备:实物投影仪、投影片、彩笔、教学录像带。
二、说教法一堂好的语文课应充沛体现十六个字:书声朗朗、议论纷纷、高潮迭起、读读写写。
针对以上教学思想,这节课,主要选用“自学探究”式教学方法,采用电教、讨论、展开想象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同学主动参与到探究过程中,培养同学创新意识和自学能力。
三、说学法向同学传授“学法”。
让同学“会学”是教学这节课的真正目的、根据教材和同学认知水平,主要向同学读渗透自学的方法,让同学学会读书。
通过同学的读读、想想、议议等活动,调动同学积极思维,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只让同学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同学学智慧。
四、说教学程序研究了教材,确定了教法和学法,可将本节课划分成5个环节:1、导入新课在早晨或黄昏,我们经常会看到天空中现一些美丽的云霞,谁能用自身的语言给大家描述一下?同学发言后,小结:看来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这些美丽的云霞叫火烧云。
2、检查预习3、自学讨论这局部可分三个环节:(1)提供自学资料。
(2)个人自学。
(3)小组讨论。
根据教材的训练重点,难点和同学预习中存在的问题,投影出示自学资料:1、火烧云的最主要的特点是什么?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写这一特点的?2、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各有什么特点?你从哪些语句读出来的?请标出来。
3、作者是怎样观察火烧云的?你从中受到怎样的启示?4、交流点拨这局部又分两个环节:交流点拨、质疑解难。
《火烧云》第二课时优质教学设计范文(精选4篇)

《火烧云》第二课时优质教学设计范文(精选4篇)《火烧云》第二课时优质教学设计范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帮大家整理的《火烧云》第二课时优质教学设计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火烧云》第二课时优质教学设计11、通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2、学习课文,知道火烧云名字的来历;3、整体感知全文,知道课文从变化多与快两方面来写出火烧云的特点;4、学习第1、3两小节,理解火烧云颜色变化的特点,以及火烧云出现时地面景物的变化;5、能有感情朗读1~3节,并能够按提纲背诵第3节。
1、学习第1、3两小节,理解火烧云颜色变化的特点,以及火烧云出现时地面景物的变化;2、能有感情朗读1~3节,并能够按提纲背诵第3节。
学习第1、3两小节,理解火烧云颜色变化的特点,以及火烧云出现时地面景物的变化。
一、导入新课1、你观察过云吗?请说说。
2、揭题。
二、通读课文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
2、读书检查:请学生选读自己喜欢的小节。
三、学习第2节1、请找出课文中写火烧云名字来历的句子。
2、学生回答。
3、自由读:用自己的话说说它为什么叫火烧云。
4、火烧云是真的在烧吗?你从哪里看出来?5、如果不用“烧”,而用“一直红到”好不好?为什么?6、这一句还写出了火烧云的什么?7、朗读练习。
四、整体感知1、那么火烧云有什么特点呢?请同学们自由读全文,思考。
2、学生回答,讨论交流。
五、学习第1、3节1、学习第3节:⑴ 读第3节。
⑵ 这一节写了火烧云哪一方面变化?⑶ 学生再读第3节,理解火烧云颜色变化的多与快。
⑷ 朗读练习。
⑸ 火烧云就只有这些颜色吗?从哪里看出来?学生想象其他颜色。
仿照课文的构词方法来说。
⑹ 按提纲背诵指导与练习。
2、学习第1节:过渡:火烧云出现时,天上发生了变化,其实地上也发生了变化。
⑴ 学生自由读第1节。
⑵ 学生说说地上发生了哪些变化?随机进行朗读指导。
《火烧云》第2课时教学设计[修改版]
![《火烧云》第2课时教学设计[修改版]](https://img.taocdn.com/s3/m/37452a1e81c758f5f71f6781.png)
第一篇:《火烧云》第2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好词佳句。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从中感受大自然的壮美。
3、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的特点和变化进行观察,注意积累材料的方法。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通过理解词句,了解课文是怎样写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的变化,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积累材料的方法。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导读法。
【教学媒体】挂图、投影。
【课前准备】学生在课前自己观察火烧云,初步感知火烧云是怎么样的?【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教学要点】通过品词品句,细读课文,理解作者是怎样观察描写火烧云的,感受大自然的壮美。
【教学过程】一、读课题,导入课文讲的是什么时候的火烧云?你从哪里知道?师述:晚饭过后的火烧云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到天空中遨游,领略一下大自然的壮美,好吗?二、新课1、快速读课文,想: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火烧云的?(投影出示)学生答后板书:上来了──变化着──下去了2、学习第一段:⑴自读,想:火烧云刚上来时,作者着重抓了什么景物来写?板书:霞光⑵师问:天空的霞光使地面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用画句),指名读有关句子。
⑶学到这,你会有什么疑问?(地面的这些人、物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⑷导读:假如,当时,你也在场,你的心情会怎样?⑸小结:火烧云刚上来,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色彩绚丽的乡村夕照图。
⑹过渡:这么耀眼的霞光,不光使地面镀上了一层绚丽的色彩,连天上的云也变得更迷人了。
三、学习第二段1、问:你想知道些什么?2、自由读,想:这段怎样写火烧云的变化?3、讨论交流。
板书:颜色形状4、学习颜色变化部分:⑴边看图,边画句:画出写火烧云颜色的句子。
⑵投影出示:天上的云──着了火着重理解这句话。
进行换词练习:把烧字换成红字,比较哪个词用得好,好在哪?⑶问:火烧云颜色变化怎样?(看图)投影出示:这地方──半百合色齐读。
问:这句子说明火烧云的颜色怎样?理解半──半──梨黄的构词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火烧云》第二课教学设计之三-
1、导:这时你抬头仰望,看到空中又是什么样的景象?(指名回答: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通通的,好象天空着了火。
)(屏幕出示句子)
2、导:正是因为这样,我们把这些云叫做(火烧云)
3、这些火烧云的颜色有什么特点?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并划出描写颜色的词语。
4、(出示练习题: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_______,一会儿_______的,一会儿_______的,一会儿_______,一会儿_______。
)(学生做天空练习)
5、导:这地方的火烧云的颜色变化极多,你还能说出几种来吗?
6、从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
我们可以看出火烧云的变化怎样?(很快)
7、指导感情朗读,要读出变化之快和多,注意语气的轻重缓急。
8、这景象我们可以用哪个词来形容?
9、导:一会儿,天空出现了什么?(马)请同学们小声读第四自然段。
(老师板书:出现样子变化消失)
10、学生读后讲述上面四方面的内容。
(出示句子:过了两三秒钟那匹马大起来了,腿伸开了,脖子也长了,尾巴可不见了。
)
(1)找出描写变化的词。
(2)指导感情朗读:重读加点的词。
(3)感情朗读第四自然段。
11、让学生按照第四自然段的学习方法自学第五、六自然段。
12、小结:从刚才所学的内容可知道,火烧云的形状变化的特点是(快、多)
13、你现在还有什么疑问或想法吗?
14、请你把以前见过的或根据自己想象的火烧云画下来。
(放音乐)
15、两人小组交流,指名到展示台讲述自己所画的内容。
16、导:看着看着,你有什么感觉?齐读最后一段。
17、绚丽多彩的火烧云下去了,你的心情怎样?
18、作者为什么能把火烧云写得这么美呢?
三、布置作业
留心观察近日天空云朵的变化,抓住特点,画一画,写一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