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化和液化 升华和凝华教案

合集下载

教案汽化与液化,凝固与升华

教案汽化与液化,凝固与升华

汽化与液化,凝固与升华教案内容:一、汽化与液化1.1 教学目标:了解汽化和液化的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掌握汽化和液化的原理和条件。

能够运用汽化和液化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1.2 教学内容:汽化的概念和条件:温度和表面积。

液化的概念和条件:温度和压力。

汽化和液化的应用:蒸发和沸腾。

1.3 教学活动: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汽化和液化的概念。

通过实验,观察和记录液体蒸发和沸腾的过程。

讨论汽化和液化的应用,如蒸馏水和冰块的使用。

二、凝固与升华2.1 教学目标:了解凝固和升华的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掌握凝固和升华的原理和条件。

能够运用凝固和升华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2 教学内容:凝固的概念和条件:温度和冷却速率。

升华的概念和条件:温度和压力。

凝固和升华的应用:冰冻和干冰。

2.3 教学活动: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凝固和升华的概念。

通过实验,观察和记录固体凝固和升华的过程。

讨论凝固和升华的应用,如冰雕和干冰的制冷效果。

三、生活中的汽化和液化现象3.1 教学目标:能够观察和描述生活中的汽化和液化现象。

能够运用汽化和液化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2 教学内容:汽化和液化的现象:蒸发和沸腾。

生活中的应用:空调和热水器。

3.3 教学活动:观察和描述日常生活中的蒸发和沸腾现象,如洗手时的蒸发和煮水时的沸腾。

讨论空调和热水器的工作原理,以及它们如何利用汽化和液化的原理。

四、生活中的凝固和升华现象4.1 教学目标:能够观察和描述生活中的凝固和升华现象。

能够运用凝固和升华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4.2 教学内容:凝固和升华的现象:冰冻和干冰。

生活中的应用:冰淇淋和干冰运输。

4.3 教学活动:观察和描述日常生活中的冰冻和升华现象,如冰箱中的冰淇淋的凝固和干冰的升华。

讨论冰淇淋的制作过程和干冰在运输中的作用,以及它们如何利用凝固和升华的原理。

五、综合应用5.1 教学目标:能够综合运用汽化、液化和凝固、升华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教案

《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教案

《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教案章节一:引言1. 导入新课:物质的三种状态2. 引导学生回顾:固态、液态、气态的特点3. 提问:除了这三种状态,物质还有其他的转变方式吗?4. 学生自由讨论,教师总结:物质还可以从一种状态直接转变为另一种状态,如升华和凝华章节二:升华现象1. 提问:什么是升华?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升华是指物质从固态直接转变为气态的过程3. 展示图片和实例:冰雕逐渐变小、干冰制冷等4. 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升华过程中,物质的分子是如何变化的?章节三:凝华现象1. 提问:什么是凝华?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凝华是指物质从气态直接转变为固态的过程3. 展示图片和实例:霜的形成、玻璃上的水珠等4. 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凝华过程中,物质的分子是如何变化的?章节四:升华和凝华的应用1. 提问:升华和凝华在生活和工业中有哪些应用?2. 学生思考并举例,教师总结:如冰袋降温、固态二氧化碳灭火等3. 讨论:升华和凝华现象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章节五:小结与作业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现象及应用2. 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的观察和体验:哪些现象是升华,哪些是凝华?3. 布置作业:请学生总结升华和凝华的现象,并思考其在生活中的应用章节六:实验探索观察升华和凝华1. 实验准备:准备干冰和温度计2. 实验步骤:a. 将干冰放在实验台上b. 观察干冰的变化,记录温度计的读数c. 讨论观察到的现象,引导学生理解升华过程3.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记录实验结果章节七:案例分析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1. 展示生活中的实例图片:冰雕逐渐变小、霜的形成等2. 学生分析实例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3. 讨论:升华和凝华现象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章节八:知识拓展升华和凝华的其他应用1. 展示升华和凝华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实例:如电子设备散热、冷冻干燥等2. 学生探讨:这些应用是如何基于升华和凝华现象实现的?3.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升华和凝华现象在其他领域的潜在应用章节九:课堂互动升华和凝华的知识竞赛1. 教师设计知识竞赛题目,涉及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现象、应用等2. 学生分组进行竞赛,回答问题3. 教师总结竞赛结果,给予奖励和鼓励章节十:总结与反思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现象、应用及实验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收获3. 教师给予反馈,强调升华和凝华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章节十一:互动讨论升华和凝华的实际案例1. 教师提出生活中遇到的升华和凝华现象的问题,如冬天窗户上的霜、衣柜里的樟脑球消失等。

物理教案-升华和凝华

物理教案-升华和凝华

物理教案-升华和凝华一、教学目标1.理解升华和凝华的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掌握升华和凝华过程中能量的变化。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升华和凝华的概念,升华和凝华过程中能量的变化。

难点:升华和凝华的实际应用。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之前学过的物态变化,有哪些?生:熔化、凝固、汽化、液化。

师:很好,那么这些变化过程中,能量的变化是怎样的呢?生:熔化和汽化吸热,凝固和液化放热。

师:正确。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两种新的物态变化——升华和凝华。

2.讲解升华和凝华的概念师:升华是指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而不经过液态。

比如,干冰在常温下就可以直接升华成气态二氧化碳。

生:那凝华呢?师:凝华是指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而不经过液态。

比如,霜就是水蒸气在低温下直接凝华成固态水。

3.分析升华和凝华过程中能量的变化师:同学们,我们来看一下升华和凝华过程中能量的变化。

升华过程是吸热的,因为物质从固态变为气态需要克服分子间的引力,所以需要吸收热量。

凝华过程是放热的,因为物质从气态变为固态,分子间的引力减弱,所以会释放热量。

4.实例讲解师:现在我们来看一些实际的例子。

同学们,你们知道灯泡里的灯丝为什么会变黑吗?生:是不是因为灯丝升华了?师:对的。

灯泡里的灯丝在高温下会发生升华,升华后的灯丝在冷却时会凝华,附着在灯泡内壁上,时间长了,灯泡就会变黑。

师:还有一个例子,同学们知道为什么冬天室外的玻璃窗上会有霜吗?生:是因为水蒸气凝华成了霜。

师:正确。

冬天室外的温度很低,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玻璃窗,就会凝华成霜。

5.课堂练习(1)升华和凝华过程中,能量的变化是怎样的?(2)请举例说明升华和凝华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升华和凝华的概念,以及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两种物态变化,并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

四、课后作业1.复习升华和凝华的概念及其能量变化。

教科版(2024新版)八年级上册物理4.4升华和凝华 教学设计

教科版(2024新版)八年级上册物理4.4升华和凝华 教学设计

教科版(2024新版)八年级上册物理4.4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课程基本信息学科物理年级8年级学期秋季课题升华和凝华教学内容及设计思路分析升华和凝华是八年级第三章物态变化第四节的内容,本节课是前面熔化、凝固、汽化和液化的延续,由此让学生完整的知道物质形态的六种变化。

由于升华和凝华过程不容易被注意到,传统设计只有“碘的升华凝华”一个实验,升华和凝华只能通过现象分析分析、推断概念,缺乏真实的实验体验。

但本教学设计突出优势在于以“干冰”作为整节课的突破点,通过观察“干冰”的升华,借助“干冰”快速实现水蒸气的凝华。

并利用“干冰”模拟出窗花的形成过程,展示用“干冰”营造的舞台效果。

通过多个实验,让学生充分观察升华和凝华的物理学现象,建立升华和凝华的概念,并能联系实际,分析生活中的日常,应用相关知识。

使学生成为知识“发现者”“创立者”,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思维。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及特点,知道升华吸热和凝华放热。

(2)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气态之间是可以直接转化的,了解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3)能够用升华和凝华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碘的升华过程,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课题解决的思维程序步骤,即提出问题→猜想→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应用结论解决实际问题。

(2)通过观察“干冰”升华,利用“干冰”实验水蒸气快速凝华,加深升华和凝华概念,并解释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3)通过观察模拟窗花的形成过程和利用干冰营造舞台效果,让学生利用升华和凝华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会到实验对物理学习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

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和生活紧密相关教法与学法1、教法:本节课以问题→实验→结论→应用为主要学习过程,引导实验探究为主要学习方法,配以实验法、观察法。

讨论法,体验法,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方法。

汽化和液化教案(通用5篇)

汽化和液化教案(通用5篇)

汽化和液化教案(通用5篇)汽化和液化教案(1)教学目标1.了解液体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蒸腾。

能比较两种方式的想同和不同。

2.能用分子运动观点解释蒸发现象,能借助实验分析液体蒸发的三个影响因素。

以及在实验中的应用,能够列举并分析增大蒸发和减小蒸发的事例,确认液体蒸发时,温度要降低,并以此来解释相关的现象。

3.理解液体沸腾的规律,确认液体沸腾是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液体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但要吸收热量。

能用分子运动的观点说明沸腾的实质。

4.能根据实验数据做出液体沸腾的图像,能根据液体沸腾图像叙述液体沸腾的特点。

5.理解沸点概念。

能说出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

了解低沸点物质在实标中应用。

6.能用实例说明液化现象,确认气体液化时,要向外放出热量。

能说出气体液化的两种方法: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能列举液化现象以及液化在实标中应用的事例。

教学课时两课时(含实验)教学准备五组:铁架台。

酒精灯。

石棉网。

200ml烧杯。

酒精温度计。

硬纸板。

玻璃片。

一次性打火机。

30%酒精。

50ml注射器。

乙醚。

等。

棉签。

水。

视频仪。

投影片。

教学过程设计1.板书设计。

蒸发: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的汽化现象。

状态变化:液体气态。

蒸发能量变化:吸热。

影响因素:温度,液体表面积,风速。

沸腾:在一定温度下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不同液体,沸点不同)所有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液化。

液化状态变化:气态液态。

能量变化:放热,影响因素:温度下降,体积压缩汽化吸热,液化放热,规律的应用。

低沸点物质的应用。

2.教学过程设计。

蒸发⑴分发器材,实验室上课无此步骤。

⑵让学生用棉签蘸30%酒精涂在手上,观察现象,讨论,归纳出蒸发概念。

⑶例举洗手后不擦干怎样使手快干,归纳出影响蒸发的因素。

⑷俗话说冷冷在风里,试用所学知识解释归纳出蒸发的能量变化。

⑸设凝,电风扇能对任何物体降温吗?⑹分组实验,水的沸腾。

注意观察现象,并描述。

a沸腾前,水的温度不断升高,沸腾时水的温度保持不变,同时有大量气泡从杯底及四周水中产生并迅速增大,汹涌冒出水面。

八年级《升华和凝华》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升华和凝华》教案、教学设计
3.针对学生回答,教师进行总结,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升华和凝华。
(二)讲授新知
1.教师通过PPT、板书等形式,详细讲解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特点及实例。
2.讲解升华过程中,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原理,如冰冻的衣服在阳光下变干、干冰升华等。
3.讲解凝华过程中,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原理,如霜、雪、雾凇等。
4.强化实验教学,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观察能力和实验技能。
5.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如冰冻的衣服在阳光下变干、窗户上的霜花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
2.提问学生:“你们在生活中还遇到过类似的现象吗?”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体验,激发学生对升华和凝华现象的兴趣。
1.完成课本上关于升华和凝华的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共计20题。
2.观察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选择一个实例进行描述,并分析其转化条件和伴随的热现象。
3.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验证升华或凝华过程中吸热或放热的现象,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二)教学设想
1.采用情境导入法,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入手,激发学生兴趣。例如,展示冰冻的衣服在阳光下变干、霜的形成等实例,让学生初步感知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2.利用实验、图表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建立升华和凝华的直观认识。组织学生进行冰块融化、碘酒挥发等实验,观察物质状态的变化,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总结升华和凝华的规律。
八年级《升华和凝华》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知道升华是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凝华是气态直接变为固态。

《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教案

《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教案

《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引导学生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来理解升华和凝华现象。

1.2 教学内容:介绍升华和凝华的定义。

讨论升华和凝华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1.3 教学步骤:1.3.1 引入话题:提问学生是否曾经注意到生活中的物体直接从固态变为气态或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现象。

1.3.2 讲解升华和凝华的定义:解释升华是指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凝华是指气态直接变为固态。

1.3.3 举例说明:让学生分享他们观察到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并解释其原因。

第二章:理论讲解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升华和凝华的发生条件。

使学生掌握升华和凝华的热力学原理。

2.2 教学内容:讲解升华和凝华的发生条件。

解释升华和凝华的热力学原理。

2.3 教学步骤:2.3.1 讲解升华和凝华的发生条件:说明在什么条件下会发生升华和凝华。

2.3.2 解释热力学原理:解释升华和凝华过程中能量的变化。

第三章:实验演示3.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升华和凝华现象。

使学生通过实验理解升华和凝华的热力学原理。

3.2 教学内容:设计实验来观察升华和凝华现象。

分析实验结果与热力学原理的联系。

3.3 教学步骤:3.3.1 设计实验:介绍实验装置和实验材料。

3.3.2 进行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3.3.3 分析实验结果:讨论实验结果与热力学原理的关系。

第四章:巩固练习4.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练习加深对升华和凝华的理解。

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4.2 教学内容:提供练习题,巩固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4.3 教学步骤:4.3.1 布置练习题:提供与升华和凝华相关的练习题。

4.3.2 学生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

4.3.3 解答疑问:讨论学生练习中的疑问。

第五章:总结与拓展5.1 教学目标:使学生对升华和凝华有更全面的理解。

激发学生对升华和凝华进一步研究的兴趣。

5.2 教学内容:总结升华和凝华的主要概念和原理。

最新-《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优秀12篇】

最新-《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优秀12篇】

《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优秀12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

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汽化和液化教案1教学目标:1、知道汽化、液化,理解汽化、液化可逆2、探究水的沸腾现象,知道沸点3、知道蒸发可致冷4、知道液化的两种方式5、结合生活中的物态变化激发学习物理知识、探究物理规律的兴趣教学重点:1、水的沸腾2、蒸发快慢的影响因素3、液化的方式教学难点:沸腾与蒸发的区别教学过程:复习引入1、熔化过程中,要吸热还是放热?2、晶体熔化条件、特征各是什么?3、凝固,要吸热、放热?4、由三态变化引入汽化、液化新课。

探究新知一、汽化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

分类:沸腾、蒸发(一)沸腾1、定义: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剖析:①发生部位:液内和液表②发生温度:一定温度(沸点)③程度:剧烈2、水的沸腾实验:⑴目的:观察水的沸腾现象;沸腾温度⑴装置:注意:器材;组装等⑴沸腾前的现象:少量气泡形成,气泡上升变小,未到水面消失。

⑴沸腾时的现象:大量气泡形成,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

⑴记录表格时间/min温度/⑴⑴图像:(描点作图;图像分析)⑴沸点:定义: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②影响因素:液体种类;液表的气压(由学生阅读教材P60的小资料《几种液体的沸点》归纳)③水的沸点:1标压下,是100⑴补充:液体温度计中液体选用要求凝固点<被测液体温度<沸点3、沸腾条件:①温度条件:温度达到沸点②热量条件:不断吸热练习:如图所示,当烧杯中的谁沸腾后,试管中的水是否沸腾?4、沸腾的特征:①温度特征:温度不变(保持在沸点)②热量特征:不断吸热学生讨论:教材P60想想议议(如下图)——纸锅如何将水烧开的?⑴注意:不要让火苗烧到水面上的纸⑴水沸腾而纸锅不燃烧:纸的最高温度为水沸腾时的温度,达不到纸的沸着火点。

(二)蒸发1、定义: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气化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典型例题透析:
例1.在标准大气压下,液态氧的沸点是-183℃;液态氮的沸点是-196℃,液态氦的沸点是-269℃,那么利用液态空气来分离这三种气体,是让液态空气自然升高,随温度升高而分离出来的气体的顺序是()
A、氧、氮、氦
B、氧、氦、氮
C、氦、氧、氮
D、氦、氮、氧
例2.舞台上喷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可以产生白雾,形成所需的效果,这种雾气是()
A、二氧化碳气体迅速液化而形成的小水珠
B、干冰迅速熔化后再蒸发形成的气体
C、干冰迅速升华变成的气体
D、干冰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小水珠及小水珠凝固形成小冰晶
例3.牙科医生在给病人检查时要用到一个小的平面镜,在放入病人口腔之前总是先放到酒精灯上烤一下,再进入病人口中,这样做主要是为了()
A、为了卫生,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烧一下,能杀死病菌
B、为了让病人不感到太凉,所以要放到火焰上烤一下
C、这纯属职业习惯,其实不烤也行
D、医生这样做,使水蒸气不会在平面镜上液化,能看清病情
例4.冰箱冷冻室中的霜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要及时除去?
例5.实验题,下面是观察水沸腾实验的一些步骤:
A、用酒精灯给盛了水的烧杯加热,注意观察温度计的示数
B、水的温度升高到90℃左右,每隔1min记录一次水的温度,到水沸腾时再继续加热4min
C、把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里
D、把适量的温水倒在烧杯里,把烧杯放在铁架台上,把温度计插入水中
E、停止加热,继续每隔1min记录一次水的温度,直到水温降到96℃为止
(1)将上述步骤的代号按正确的操作顺序、填在横线上__________。

(2)在实验中看到,对烧杯里水加热后不久,壁和杯底出现___________气泡,这些气泡会脱离杯底上升,随着温度升高,气泡数量逐渐__________。

当水温上升到一定的值时,杯中气泡__________产生,并且在上升过程中__________,到达水面后破裂放出大量水蒸气,这时水的_________和_________同时发生_________的汽化,这就是__________现象。

巩固练习:
1、根据现象在括号内填写所属的物态变化
①夏天打开水冰棒纸,看到冰棒周围有“白气”()
②戴眼镜的人,夏天从室外走进冷气房时,眼镜变得模糊不清()
③钢水浇铸成火车轮()
④吃冰棒解热()
⑤深秋晚间“下霜”()
⑥雪的形成()
⑦雾的形成()
⑧寒冷的冬天,玻璃的内表面出现冰花()
⑨雨的形成()
⑩放在盘子里的水,过一段时间会变少()
⑾露的形成()
2、用久了的白炽灯泡,灯丝会变细,这是____________现象;灯泡会变黑,这是____________现象。

3、要使石油液化气在常温下液化,可采用的办法是()
A、增大石油液化气的体积
B、压缩石油液化气体积
C、把石油液化气装在铁筒里
D、把石油液化气装在壁非常厚的钢瓶里
4、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属于升华现象的是()
A、放在衣橱里的樟脑丸越来越小
B、花盆中的潮湿泥土变干
C、夏天,盛冷水的杯子外壁出现小水珠
D、秋天,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
5、水蒸气一般是看不见的,但是我们用水壶烧开水时,水煮开后,在壶嘴处就会看到“白气”,这是壶内之水先__________后__________而形成的。

6、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A、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干了
B、屋顶的瓦片上结了一层霜
C、洒在地上的水干了
D、江面上形成的大雾
7、利用蒸馏的方法从水和酒精混合液中提纯酒精,是因为酒精和水的__________不同,在整个提纯过程中包括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个物态变化。

1、根据现象在括号内填写所属的物态变化
①夏天打开水冰棒纸,看到冰棒周围有“白气”()
②戴眼镜的人,夏天从室外走进冷气房时,眼镜变得模糊不清()
③钢水浇铸成火车轮()
④吃冰棒解热()
⑤深秋晚间“下霜”()
⑥雪的形成()
⑦雾的形成()
⑧寒冷的冬天,玻璃的内表面出现冰花()
⑨雨的形成()
⑩放在盘子里的水,过一段时间会变少()
⑾露的形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