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 新课标沪科版九年级物理优质课

合集下载

12.4升华和凝华教案(沪科版九年级)

12.4升华和凝华教案(沪科版九年级)

12.4升华和凝华教案(沪科版九年级)
第四节升华和凝华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对生活中升华和凝华现象的分析,以及实验的观察,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2.通过对生活中升华和凝华现象的观察与分析,知道升华过程要吸热,凝华过程要放热。

3.通过教学活动,能在物态变化中识别升华和凝华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升华吸热现象的分析,知道用升华的方法可以获得低温的环境。

2.通过分析日常生活中的升华、凝华现象,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升华和凝华的物态变化的学习,使学生感受事物间相互联系、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通过在教学活动中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使学生感受物理有用,从而使学生乐于探索一些自然现象的物理学道理。

教学重点: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及条件。

教学难点:会分析升华和凝华现象。

教学方法:
学法指导:
教材分析:
教材通过加热碘的实验让学生认识升华和凝华现象,从而得出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再联系实际分析一些自然现象,理解升华吸热、凝华放热,以及它们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学情分析:
1。

12.4升华与凝华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物理沪科版九年级

12.4升华与凝华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物理沪科版九年级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升华与凝华现象,并记录下来。
【板书设计】
1. 升华:固体直接变为气体
2. 凝华:气体直接变为固体
3. 实例:冰花、冰棍表面的水珠等
4. 应用:冰箱除霜、衣物干燥等
【教学反思】
课后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以便更好地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题型4:设计升华与凝华实验
例题:设计一个简单的升华与凝华实验,并描述实验现象。
解答:取一个干燥的碘瓶,加热使碘升华成紫色气体,然后冷却,紫色气体重新凝华成固态碘。
题型5:分析升华与凝华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例题:分析升华与凝华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解答:升华与凝华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应用,如冰箱除霜、衣物干燥、冰棍制作等。升华使物质直接从固态变为气态,如衣物中的水分蒸发;凝华使物质直接从气态变为固态,如水蒸气在冷玻璃上形成冰花。这些现象在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冰箱除霜可以保持冰箱的制冷效果,衣物干燥可以让衣物更舒适,冰棍制作则是利用了升华与凝华的原理。通过学习升华与凝华,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利用这些现象,提高生活质量。
【实验演示】(10分钟)
进行简单的升华与凝华实验,如碘蒸气的升华和凝华,让学生直观感受这两种现象。
【课堂讨论】(5分钟)
组织学生讨论升华与凝华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冰箱除霜、衣物干燥等。
【巩固练习】(5分钟)
布置一些关于升华与凝华的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总结】(5分钟)
【作业布置】(5分钟)
- 学生已经掌握了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如固态、液态和气态,以及相应的相变过程,如熔化、凝固、汽化和液化。
- 在前期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接触过一些简单的热现象,但对于升华与凝华的深入理解尚显不足,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加强。

升华和凝华教案沪科版 公开课教学设计

升华和凝华教案沪科版 公开课教学设计

公开课教案升华和凝华班级:九年(1)班时间:2022年9月13日【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2)知道升华吸热、凝华放热及其应用;(3)知道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了解升华和凝华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关心身边的环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物理道理的情感。

【教学重点】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条件及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教学难点】碘的升华实验和对升华吸热凝华放热的理解。

【教具准备】碘升华与凝华实验装置,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前面我们学习了哪几种物态变化?提出问题:固态和气态之间能不能直接转化?二、探究碘的升华和凝华,得出升华和凝华的概念1、学生回顾物质的状态及其物态变化,提出问题:物质能否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或者由气态直接变为气态?学生猜想。

2、做碘的升华和凝华实验,验证猜想。

学生观察试管中碘的状态和颜色,思考要让固态的碘的状态发生变化,可采用什么办法。

学生分组实验,用热水对固态的碘加热,轻轻摇晃试管,观察是否有液体生成,说出观察到的现象。

将紫色的碘蒸气用冷水降温,观察碘蒸气的变化,取出冷水中的试管,擦掉试管外的水分,观察试管中是否有碘液体出现。

3、分析实验现象,学生归纳实验结论,得出升华和凝华的概念及吸放热情况。

三、联系实际,寻找和分析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4、提出问题,分小组讨论。

问题一:冰箱中的霜是怎样形成的,采用什么办法可以减少霜的形成?问题二:霜的形成条件是气温0摄氏度以下,对农作物有害,如何防止?问题三:升华吸热凝华放热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四、升华吸热凝华放热的应用1、介绍干冰(即固态的二氧化碳),学生猜想干冰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观看:人工降雨。

思考在云层中抛撒干冰为什么会促成降雨?观看多媒体:在舞台上撒干冰制造白雾。

思考在舞台上撒干冰为什么会出现白雾?3、想想议议:如果要给食品降温,你想到了哪些方法?严寒的早晨,窗户玻璃上的冰花,为什么总出现在室内的一面?五、归纳小结作业布置:课后作业板书设计:第四节升华和凝华一、升华与凝华1、升华:物质直接从固态变为气态的现象叫升华。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124《升华和凝华》教案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124《升华和凝华》教案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124《升华和凝华》教案第四节升华和凝华【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对实验的观察以及分析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和升华过程要吸热,凝华过程要放热。

2、了解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碘的升华和凝华过程,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解决问题的思维程序步骤,即提出问题→猜想→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应用结论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学习的意识。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关心环境,乐于探索一些自然现象的物理学道理。

【教学重点】认识升华、凝华现象,系统整理本章知识。

【教学难点】会分析升华和凝华现象。

【教学准备】1.学生课前准备;预习导学案2.教学器材:少量的碘试管塞子热水凉水水槽、【教学方法】学生探究实验、交流讨论1/5【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复习引入我们已知物质有三种状态,让我们来回顾一下三种状态之间的变化。

提问:物质能不能直接由固态变成气态,或者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呢?(板书)升华和凝华学习目标:1、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2、知道升华吸热和凝华放热.3、能举例说明升华和凝华的应用.探究:碘的升华和凝华请认真阅读想想做做内容,边阅读边按要求同组同学合作完成实验,5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回答下面问题.问题一、实验过程中,观察碘状态的变化,你发现了什么?问题二、物质在升华和凝华过程中吸热还是放热?师总结并板书:一、概念1、升华(吸热)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升华。

2、凝华(放热)【提醒】控制碘量:只需少许碘粒.强调观察无液态碘的出现.试管口要密封.在学生分组做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可以询问学生观察到的现象,对于没有达到预期观察目的的学生可以做适当的操作、观察指导.组织、指导学生小组内共教师活动学生思考后做出猜想,并发表自己的观点.【学生实验】碘升华和凝华学生自己用实验来进行探索研究学生实验后,各组代表汇报实验观察的结果全班交流各组的解释、看法学生活动2/5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华。

第12章第4节升华与凝华—2020秋沪科版九年级物理教案

第12章第4节升华与凝华—2020秋沪科版九年级物理教案

教案:第12章第4节升华与凝华—2020秋沪科版九年级物理一、教学内容1. 升华与凝华的定义及其特点2. 升华与凝华现象在生活中的实例3. 升华与凝华过程中的热量变化4. 升华与凝华的应用实例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升华与凝华的定义及其特点,能够识别生活中的升华与凝华现象。

2. 让学生掌握升华与凝华过程中的热量变化,能够运用升华与凝华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升华与凝华过程中的热量变化,以及如何运用升华与凝华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重点:升华与凝华的定义及其特点,生活中的升华与凝华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实验器材(如冰块、干冰、温度计等)。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册。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段关于冰雕的视频,让学生观察冰雕在气温升高时的变化,引出升华与凝华的概念。

2. 知识讲解:讲解升华与凝华的定义、特点及其过程中的热量变化。

以冰雕为例,解释冰雕在气温升高时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称为升华,而在气温降低时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称为凝华。

3. 实例分析:分析生活中的升华与凝华现象,如冬天窗玻璃上的雾气、夏天衣物上的汗水蒸发等。

让学生理解升华与凝华现象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

4. 实验演示:进行升华与凝华的实验演示,如将冰块放入热水中观察冰块逐渐消失的过程,以及将干冰放入密封容器中观察容器内气体凝结成固态的过程。

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升华与凝华现象。

5. 随堂练习:针对本节课的内容,设计一些随堂练习题,如判断题、选择题和简答题,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6.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升华与凝华的作业,如分析生活中的一些升华与凝华现象,运用升华与凝华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等。

六、板书设计1. 升华与凝华的定义及其特点2. 升华与凝华现象在生活中的实例3. 升华与凝华过程中的热量变化4. 升华与凝华的应用实例七、作业设计1. 判断题:(1)冰雕在气温升高时会直接变为水蒸气,这是升华现象。

升华和凝华 教案(沪科版)

升华和凝华 教案(沪科版)
三、当堂训练
1、指导学生完成学案上当堂训练部分的习题。
2、组内讨论。
3、组织学生展示结果,并做好评价和补充。
独立完成学案“当堂训练”。
组内讨论。
展示,修正与完善。
检测学生学习效果。
四、小结收获
1、总结本节课学习内容。
2、布置作业。
3、组织学生谈本节课的感受。
对照目标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
谈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初步形成知识框架结构。
丰富学生对升华和凝华的认识。培养学生乐于探究生活中升华、凝华现象的兴趣。
(五)师生交流,爱国教育
播放视频和照片。
观看视频和照片。
领略升华、凝华的美妙;对学生的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六)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进行“学好科学,用好科学”教育。
阅读STS,了解人工降雨。
体会科学及技术对社会、自然、人类的影响。
二、学情分析
尽管升华和凝华现象并不罕见,学生对此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学生对这种转变的过程认识比较模糊,因此需要教师及时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理解。其次,学生具备基本观察实验的能力,但是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升华和凝华,了解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教师:相关素材,酒精灯、碘锤、火柴、小烧杯
七、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情景导入
最近几天有霜出现,出示车上、树叶上的霜。
判断“白色物质”是霜。
说出在生活中见到而且感受过霜。
疑问霜是怎样形成的。
从贴近学生的现象出发,拉近了物理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对物理产生亲近感,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二、快乐学习
2、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认识升华和凝华。

升华和凝华教案 新课标沪科版九年级物理优质课

升华和凝华教案 新课标沪科版九年级物理优质课

教学竞赛教案设计升华和凝华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2.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3.知道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二、过程与方法通过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关心环境,关注并思考生活中的自然现象。

教学重点通过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关心环境,关注并思考生活中的自然现象。

教学方法自学指导法、练习法、启发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复习提问物态、熔化与凝固以及汽化与液化方面的知识,并板书。

二、新课教学1、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明确升华和凝华的概念,及升华吸热、凝华放热,同时教师板书:升华:凝华:2、自学检测:(1)分别请三名同学补全以上教师板书,板书水的三态联系。

(2)教师列举课本中所述的几种有关升华和凝华的例子请学生判断其变化过程。

3、学生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教师适当提示和补充。

生活中常见的升华:冬天洗的衣服被冻住,过段时间仍然可以干;阴面的雪和冰不见不会融化却会逐渐变少甚至完全消失;用久的电灯泡钨丝会变细;固态空气清新剂时间长了会变少。

常见的凝华现象:霜的形成;用久的电灯泡会变黑;永久的电棒两端变黑;冰箱里拿出来的冰棒等上面有层霜;电冰箱里面的霜。

4、强化巩固:1、下列现象中用到升华吸热的是()A、天热时向地上洒水会感到凉快。

B、像可乐中加冰块会使可乐更凉C、结束游泳上岸时会感到冷。

D、运输食品时利用干冰降温防止食品变质2、金属在高温、低压下比较容易忧郁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用此方法可以给照相机、望远镜以及其他光学仪器的玻璃镜头进行镀膜。

这层镀膜可以改善玻璃镜头的光学性能,这层镀膜上去的原因是()A、金属粘到玻璃镜头上的B、金属熔化后粘到玻璃镜头上的C、金属升华后再凝华到玻璃镜头上去的D、金属凝华到玻璃镜头上去的3、在插有小树枝的密闭烧瓶中,放入一些樟脑球碾碎后的粉末,然后在酒精灯上微微加热烧瓶,停止加热后,烧瓶内树枝上会出现洁白、玲珑的人造“雪景”,对于这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雪景是先熔化、后凝固形成的B、雪景是先升华、后凝华形成的C、雪景的是先升华后凝固形成的D、雪景形成过程只吸热,不放热4、在舞台上喷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可以产生“白云”。

12.4升华与凝华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

12.4升华与凝华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

12.4 升华与凝华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幼儿园教师,我深知幼儿阶段是孩子认知世界、发展潜能的关键时期。

为了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我设计了一堂富有创意的幼儿园课程——“12.4 升华与凝华”。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以幼儿的生活经验为基础,通过观察、操作、探索等活动,引导孩子们认识升华与凝华现象,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课程还注重培养孩子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交流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了解升华与凝华的概念,知道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认识升华与凝华现象,了解它们的特点。

难点:让幼儿理解升华与凝华在生活中的应用,并能够举例说明。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实验器材(如冰块、热水、温度计等)。

2. 学具:每个孩子准备一个笔记本,用于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冬天窗户上的冰花,引导孩子们观察并思考升华与凝华现象。

2. 讲解:利用PPT展示升华与凝华的定义,解释它们的发生原理。

3. 实验:分组进行实验,让孩子们亲身体验升华与凝华现象,如将冰块放入热水中,观察冰块逐渐消失的过程。

4. 讨论:引导孩子们分享实验过程中的观察结果,讨论升华与凝华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冰雪融化、雾气凝结等。

六、活动重难点1. 重点:让幼儿认识升华与凝华现象,了解它们的特点。

2. 难点:让幼儿理解升华与凝华在生活中的应用,并能够举例说明。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回顾课程的实施过程,思考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孩子们在活动中是否积极参与,是否能够理解和运用所学的知识。

2. 拓展延伸:鼓励孩子们在生活中观察升华与凝华现象,与他们分享自己的发现,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
整体设计思路
主要通过学生的科学探索、讨论交流等形式使学生理解升华和凝华的本质特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仔细的观察能力和探究未知世界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通过对碘的升华和凝华实验,使学生体会到科学探究的一些具体方法和措施,并结合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使学生开拓视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教学过程设计
、冬天,冰冻的衣服变干
、冬天,在北方窗玻璃上常出现的冰花、冬天雪、霜、树枝上出现“雾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