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药物化学 第1章 总论

合集下载

第一章总论天然药物化学

第一章总论天然药物化学

第四节 提取分离方法
2 根据物质在两相溶剂中的分配比不同进行分离
2.1 影响分离的因素
①分离因子β,分配系数K
β= KA/ KB
KA>KB,
K=CU/CL
(CU, CL被分离物质在上相和下相中浓度)
根据β值的大小可决定分离采用的方法:
β≥100,简单的一次萃取,可基本分离.
100>β≥10,10-12次萃取,CCD法。
第四节 提取分离方法
3.2 硅胶、氧化铝: ①被分离物质吸附力与结构的关系
被分离物质极性大,吸附力强,Rf值小,洗脱难, 后被洗脱下来。
官能团极性大小排列顺序: -COOH > Ar-OH > R-OH > R-NH2, RNHR ', RNR ' R " > R-CO-NR'R"> RCHO > RCOR ' > RCOOR ' > ROR ' >RH
常用提取溶剂

大小
甲醇、乙醇、丙酮、正丁醇

亲水性有机溶剂
性 乙酸乙酯、氯仿、乙醚、苯、石油醚

亲脂性有机溶剂
第四节 提取分离方法
1)冷提:适用于受热不稳定的成分。 浸渍 (Maceration) 渗漉(Percolation) 优点:适用于热敏物 质,操作简单 缺点:提取效率低, 溶剂用量大
渗漉法装置图
冷凝
随水蒸气蒸馏而不被破坏
的成分,如挥发油。
挥发油测定
药材+水
第四节 提取分离方法
3.升华法( sublimation ) 用于具有升华性的成分提取,如某些小分子香
豆素,蒽醌,樟脑等。

第01章 天然药物化学总论 - 0401

第01章 天然药物化学总论 - 0401

天然药物化学第1章总论第1章总论第4节结构研究法结构研究的总原则不消耗或尽可能少波谱综合分析与文献数据比较辅以化学手段消耗试样化合物纯度的判定•均一晶形•熔点•沸点•折光率•比旋度物化常数•TLC •PC •GC •HPLC色谱法结构研究的主要程序初步推断结构类型•提取、分离中的过程行为•显色反应、化学定性实验测定分子式,计算不饱合度•元素分析•同位素丰度比法•HR-MS官能团、结构片段、基本骨架•官能团定性鉴别•UV、IR、NMR、MS平面结构、相对构型、优势构象•1D、2D-NMR•化学降解、衍生物制备绝对构型的确定•CD、ORD•X-射线衍射•人工合成分子式的确定与不饱合度的计算元素定量分析同位素丰度比法高分辨质谱•FT-MS•TOF-MS •Obitrap-MS u=Ⅳ-Ⅰ/2+Ⅲ/2+1 •Ⅰ:1价原子(H、X)•Ⅲ:2价原子(N、P)•Ⅳ:4价原子(C)分子式的确定不饱合度的计算结构研究中的主要方法:四大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ultraviolet-visible spectra •确定共轭体系红外光谱•IR,infrared spectra •确定官能团质谱•MS,mass spectrum•确定分子量、分子式•可根据碎片特征解析部分结构核磁共振•NMR,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确定分子结构、相对构型原理•电子由基态跃迁至激发态(π→π *、n→π * )•在紫外可见光区(200~700nm)引起的吸收谱图作用•含共轭双键、α,β-不饱和羰基、芳香化合物的结构鉴定•特定的吸收谱特征→骨架类型的判断•如:黄酮、香豆素、蒽醌•加诊断试剂前后谱图的规律性变化→取代基的推断•如:黄酮、香豆素原理•化学键振动引起的•在红外光区(4000~625cm-1)的吸收谱图作用•特征频率区(functional group region)•4000~1500 cm-1:确定官能团类型•指纹区(fingerprint region)•1500~600 cm-1:构象、构型、取代模式等。

天然药物化学总论

天然药物化学总论
己烷 苯 2.29 无水乙醚 4.47 CHCl3 5.20 AcOEt 乙醇 6.11 26.0 甲醇 31.2 水 81.0
ε
1.88
三、提取分离的方法
c.氢键力吸附 氢键力吸附 聚酰胺吸附层析--洗脱剂的洗脱力由小到大为 洗脱剂的洗脱力由小到大为: 聚酰胺吸附层析 洗脱剂的洗脱力由小到大为 水 > 甲醇 > 丙酮 > NaOH液 > 甲酰胺 > 尿素水液 液 ④根据物质分子的大小进行分离 如葡萄糖凝胶(Sephadex G and LH-20...)过泸法等 如葡萄糖凝胶 过泸法等 ⑤根据物质解离程度不同的分离法 离子交换法: 离子交换法: 强酸: 强酸: -SO3H 强碱: 强碱: -N+(CH3)3Cl弱酸: -CO2H 弱酸: 弱碱: 弱碱: -NH2(NH,N)
卫生部规划教材- 卫生部规划教材-第四版
第一章
第一章 总论 一、概述 二、生物合成 三、提取分离的方法 四、结构研究方法
一、概 述
天然药物化学是药物化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天然药物化学是药物化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主 要用现代科学理论和技术方法研究天然化学物资; 要用现代科学理论和技术方法研究天然化学物资;具 体内容包括主要类型的天然化学成分的结构类型 结构类型、 体内容包括主要类型的天然化学成分的结构类型、提 取分离方法、结构测定等。 取分离方法、结构测定等。 天然药物来源: 植物(为主)、动物、矿物天然 )、动物 天然药物来源: 植物(为主)、动物、 药物中的活性成分是其药效的物资基础。 药物中的活性成分是其药效的物资基础。 例如: 例如:
第一章 总论 一、概述 二、生物合成 三、提取分离的方法 四、结构研究方法
三、提取分离的方法
1)提取前文献查阅综述和药材生药鉴定 提取前文献查阅综述和药材生药鉴定 2)提取方法 提取方法 ①粉碎成粗粉 ②有机溶剂法和水提法 ③水蒸气蒸馏法 ④升华法 3)分离纯化法 分离纯化法 ①根据物质溶解度的不同进行分离 a.温度不同 溶解度不同 温度不同,溶解度不同 温度不同 b.改变溶液的极性去杂 改变溶液的极性去杂 c.酸碱法 酸碱法 d.沉淀法 沉淀法

天然药物化学 第1章 总论

天然药物化学 第1章 总论

本 章 内 容
第一节 绪论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生物合成
提取分离方法 结构研究方法
三、主要的生物合成途径
1. 醋酸-丙二酸途径:脂肪酸、酚、蒽酮类
2. 甲戊二羟酸途径:萜、甾体类
3. 桂皮酸途径: 苯丙素、香豆素、木质素、木脂素、黄酮类 4. 氨基酸途径: 生物碱 5. 复合途径: 醋酸-丙二酸—莽草酸径 醋酸-丙二酸—甲戊二羟酸途径
二、天然药物有效成分的分离与精制 3. 根据物质的吸附性差别进行分离——吸附 色谱法 3.1 吸附分类:
• 物理吸附:无选择性的吸附,吸附-解析发 生迅速。吸附剂如硅胶、氧化铝、活性炭等 • 化学吸附:不可逆性。如碱性氧化铝对酚酸 性成分的吸附,硅胶对生物碱的吸附等。
• 半化学吸附:聚酰胺对酚酸类、醌类的氢键 吸附。
二、天然药物有效成分的分离与精制 4.根据物质分子大小差别进行分离—凝胶滤过法 4.2凝胶种类:
①葡聚糖凝胶(Sephadex G):
只适于在水中应用, 分离多糖、 蛋白质等.
②羟丙基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
适用于各类化合物的分离,除具有分子筛的 特性外,还起到反相分配色谱的效果。 常用溶剂有甲醇、氯仿-甲醇等。
1. 天然药物化学:是运用现代科学理论和方法 研究天然药物中化学成分的一门学科。
2. 研究内容:主要指天然药物的化学成分(多为
有效成分)的结构特点、理化性质、提取分离方
法、结构鉴定、结构改造及生合成途径。
1.2 天然药物化学的简要发展历程
1 天然药物化学中的相关术语
有效成分: 天然药物中具有一定的生理活性、能代表 天然药物临床疗效的单一化合物。 无效成分:是指与有效成分共存的其他成分,如植物 中普遍存在的无明显生理活性的化合物。 生物活性成分:是经过药效试验或生物活性试验,证 明对机体有一定生理活性的成分。

中国药科大学 天然药物化学 总论

中国药科大学  天然药物化学 总论

1 .88


2 . 29
以根据介电常数的大小来 乙醚 (无水) 4 . 47
判断。介电常数越大,极 氯仿
5 . 20
性越强。
乙酸乙酯 乙醇
6 . 11 26 . 0
甲醇
31 . 2

81 . 0

二、提取分离方法
实验室中最常应用的混合溶剂
己烷-苯 苯-乙醚
苯-乙酸乙酯

氯仿-乙醚 性
氯仿-乙酸乙酯
▪ 溶质即使被硅胶、氧化铝吸附,但一旦加入极性较
强的溶剂时,又可被后者置换洗脱下来。
二、提取分离方法
洗脱溶剂的选择
须根据被分离物质与所选用的吸附剂性质这 两者结合起来加以考虑
被分离物质极性
弱极性 强极性 吸附剂极性较弱
弱极性 强极性 洗脱剂极性弱
二、提取分离方法
化合物的极性及其强弱判断
官能团的极 性强弱:羧基 、酚羟基等
二、提取分离方法
提取溶剂的选择
化合物的酸碱性
酸性化合物 碱性化合物 两性化合物 * 影响溶解性、稳定性
二、提取分离方法
溶剂的选择:
溶解度
提取溶剂的选择
化学性质稳定
安全、价廉
二、提取分离方法
提取方法的选择
提取方法
浸渍法 (冷浸)
煎煮法 (热提)
渗漉法 (连续冷浸)
连续提取法
回流法 (有机溶剂)
二、提取分离方法
一、绪论
三、传统中药的深入研究使其在新药开发中重新发挥重 要作用。 一些过去未知的植物微量成分被发现,其中不乏 具有较强生物活性的成分,如人参和三七中的环肽, 可能是一类新型活性成分;大蒜水溶性成分的研究, 可为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新药研究提供先导化合物。

天然药物化学全部课件

天然药物化学全部课件

3.学科迅速发展时期(20世纪——)
特点四:生物活性测试普遍开展 单纯的化合物分离————活性跟踪分离 小规模测试——高通量筛选 HTS high throungput screening
四、天然药物化学在中药现代化中的作用
中药发展的机遇
✓ 天然药物在健康保障体系中的作用 ✓ 中药确切的疗效 ✓ 相对丰富的资源
改进炮制工艺
制定炮制规范或标准
如:延胡索 ——醋炒—— 增加生物碱溶出——增效
乌头类——蒸煮——水解双酯型生物碱——减毒
黄芩——冷浸——淡黄芩(绿)
黄芩苷醌 变色
——热煮——煮黄芩(黄)
2. 建立和完善中药的质量评价标准
中药材、制剂中有效成分的质量——临床疗效 建立科学、灵敏的质控标准
科学——质控标准和药效的相关性 有效成分——科学的质控指标 以有效成分、有效部位、大类成分、有毒成分为指标,
提取前的准备 系统的文献调研 原材料的处理 保留凭证标本 提取分离一般原则 已知物或已知结构类型——文献方法,工业方法 未知物——活性跟踪(定向分离)
第三节 提取分离方法
一、中草药有效成分的提取 二、中药有效成分的分离与精制
糖代谢、脂肪代谢、蛋白质代谢、核酸代谢 一次代谢产物 Primary metabolits
对机体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 糖、脂肪、蛋白质、核酸 乙酰辅酶A、丙二酸单酰辅酶A、莽草酸、氨基酸
一、一次代谢和二次代谢
二次代谢:对维持植物生命活动来说不起重要作用 并非所有植物中都存在
二次代谢产物 Secondary metabolits 对机体生命活动并非不可缺少的物质 生物碱、黄酮、萜类、蒽醌、香豆素等
天然化合物之间的结构联系 天然化合物与一次代谢产物间的联系

天然药化第一章总论ppt课件

天然药化第一章总论ppt课件

(五)鞣质(tannins)
生物合成途径、物理和化学性质(各章论述)。
感谢下载
可编辑
按照“实验的异戊二烯法则”,认为萜类是由异戊二烯聚合而成的化合物,有 单萜—多萜。是天然界最多的一类化合物,已有2万多个化合物结构被确定。
萜类名称 异戊二 烯数目
碳数
单萜
CH2=C-HC=CH2 倍半萜
CH 3
二萜
异戊二烯 (isoprene)
三萜 四萜
多萜
2
10
3
15
4
20
6
30
8
40
n
5n
穿心莲内酯(抗炎)
筛选研究。
二、化学成分
天然药物资源中所含化学成分复杂,其主要是
(一)脂类(lipids)
1、油脂
为混合物,甘油脂肪酸酯等
2、腊
脂肪酸和脂肪醇生成的固体酯类
3、甾醇类
如β谷甾醇
4、磷脂
HO
中草药成分化学 林启寿 1977, P39
★薏苡仁酯
★ 脂类易溶于石油醚等亲酯性溶剂,难溶于水。
(二)萜类(terpenes or terpenoids)
植物灵芝,并以植物来源为主 动物:如地龙(蚯蚓)、牛黄等 矿物:如石膏等
目前已鉴定的中药有8千多种,少数民族用药,如藏药、傣药、壮药、苗 药、朝药等达3千余种,还有其他民间用草药,已进入科学记载的中国植物 达42200种,这些都是我国的宝贵财富。
我国著名的早期药书《神农本草经》出 版于公元前一世纪西汉末年,后又经唐、宋 、元、明、清中各代药学家的完善形成了浩 瀚的文献资料。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 (1590-1596年)是最重要的,堪称药学巨 著,现已译成英、日、德、法等多种语言文 字,成为世界性的重要药学文献之一。

天然药物化学-绪论

天然药物化学-绪论

(四)天然药物化学发展历史沿革和现状
• 特点一:以化学成分的发现和分离为主 1806, 阿片——————吗啡(morphine) 1820, 金鸡纳树皮———奎宁 (quinine) 1828, 烟草——————烟碱(nicotine) 1885, 麻黄——————麻黄碱(ephedrine) 吐根碱、士的宁、小檗碱,阿托品、可卡因等 • 特点二:结构鉴定以化学方法为主 氧化、还原等降解反应——推导结构 碎片合成、全合成————证明结构 • 特点三:生源合成途径、本质的揭示 生源前体的识别:萜类———MVA
提取中药的挥发油、某些小分子生物碱如:麻 黄碱、烟碱、槟榔碱以及某些小分子的酚类如:牡 丹酚等。
第三节 提取分离方法
• 超临界流体萃取(supercritical fluid SFE)
What is…?
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 (SFE)
第三节 提取分离方法
Phase Diagram
研究植物的系统发育。
(三) 天然药物化学在药学专业中的作用与地位 4. 功能性食品用及相关产品
功能食品 银耳、苦荞等
香料 natural perfume 美容化妆品 人参、珍珠、黄芪、当归、何首乌、白芷
天然色素
辣椒红色素 ----辣椒 叶黄素 ----万寿菊 紫草红----紫草根 姜黄素----姜黄
例:
紫杉醇(taxol):今日抗癌之星
1963年美国化学家M.C. Wani和Monre E. Wall首次从太平洋杉(Pacific Yew)树 皮和木材中分离到了紫杉醇的粗提物。
红豆杉 Taxus mairei
1971年,他们才通过x-射线分析确定了 该活性成份的化学结构——一种四环二 萜化合物,并把它命名为紫杉醇 (taxol)。它能使细胞分裂停止于有丝 分裂期,阻断了细胞的正常分裂。 通过 Ⅱ-Ⅲ临床研究,紫杉醇主要适用于卵巢 癌和乳腺癌,对肺癌、大肠癌、黑色素 瘤、头颈部癌、淋巴瘤、脑瘤也都有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亲脂性有机溶剂
- + - + ± + + - -
±:单糖:无水醇难溶;多糖;对醇60%以上难溶。蛋白质、酶;对水热水沉 淀;对醇60%以上沉淀。
(二) 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的主要生物合成途径
1 乙酸-丙二酸(AA-MA)途径 以乙酰辅酶A为起始物质,丙二酸单酰辅酶A起延伸碳链的 作用。通过这一途径能生成脂肪酸类、酚类、醌类等化合物。
甲戊二羟酸 ( MVA)
焦磷酸二甲烯丙酯
焦磷酸异戊烯酯
甲戊二羟酸5-焦磷酸
萜类、甾类化合物均由这一途径生成。
3 莽草酸途径 具有C6-C3及C6-C1基本结构的化合物由这一途径衍化生成。如由此途径 生成的苯丙氨酸,经脱氨及氧化反应等分别生成桂皮酸,再由桂皮酸、苯 甲酸生物合成各种含C6-C3及C6-C1结构的天然化合物如苯丙素类、木脂素 类、香豆素类等。 此途径由莽草酸通过苯丙氨酸,生成桂皮酸,再由桂皮酸生成各种苯丙 素类化合物。现也被称为桂皮酸途径 。

有效成分和无效成分的关系: 二者的划分也是相对的。一方面,随着科学的发 展和人们对客观世界认识的提高,一些过去被认 为是无效成分的化合物,如某些多糖、多肽、蛋 白质和油脂类成分等,现已发现它们具有新的生 物活性或药效。
另外,一些天然药物中的化学成分本身不具有生物活 性、也不能起防病治病的作用,但是,它们受采收、加工、 炮制或制剂过程中一些条件的影响而产生的次生产物,或 它们口服后经人体胃肠道内的消化液或细菌等的作用后产 生的代谢产物,以及它们以原型的形式被吸收进入血液或 被直接注射进入血液后在血液中产生的代谢产物却具有防 病治病的作用,这些化学成分无疑也应被视为有效成分。 另一方面,某些过去被认为是有效成分的化合物,经研究 证明是无效的。如麝香的抗炎有效成分,近年来的实验证 实是其所含的多肽而不是过去认为的麝香酮等。
为了研制开发出高效、优质、安全、稳定 的“三效”(高效、速效、长效)、“三小” (剂量小、毒性小、副作用小)、“三便” (贮存、携带、服用方便)的新型天然药物, 天然药物化学在天然药物制剂的研制中,起着 十分重要的作用。
6 建立和完善中药材和中成药的质量标准 为了更好地控制天然药物的质量,在严格按照天然药物材 栽培质量管理规范(GAP)的要求进行天然药物材栽培、生 产,以及严格按照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的要求进 行天然药物制剂生产的同时,现在越来越多地应用天然药物化 学的检识反应、鉴别方法、各种色谱法以及各种波谱法对天然 药物材及其制剂进行定性鉴别和含量测定,并尽可能对其生产 的全过程进行监控。 在天然药物材和中成药的质量控制中,如果能确定其有效 成分,则应以其有效成分为指标,建立定性鉴别和含量测定的 方法,以此来控制质量。如果其有效成分还不清楚时,可以采 用该主要化学成分或标志性化学成分为指标进行。
7 研制开发新药、扩大药源
1)天然药物化学在天然药物新药研制中的作 用 2)天然药物化学在扩大药源、寻找天然药物 代用品中的作用
第三节 中药化学成分及生物合成简介及天然药物有效成 分的提取方法
一、天然药物化学成分及生物合成简介
(一) 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类型简介 本小节主要介绍各类成分的基本概念,了解天 然药物中一般都有那些类型的化学成分。重点掌 握各类成分的一般溶解性,为理解提取、分离一 般方法打基础。各类成分的详细内容在各论中具 体学习。
3 阐明天然药物复方配伍的原理
天然药物配伍中可能存在着一种天然药物有效成分与 它种天然药物有效成分在药理作用方面的相互作用,也 可能存在着一种天然药物有效成分与它种天然药物有效 成分之间产生物理的或化学的相互作用。一般来说,后 者常发生在天然药物方剂的煎煮或其它剂型制备过程中, 从而使方剂中的有效成分无论在质的方面,还是在量的 方面都与单味药有所改变。
2 促进天然药物药效理论研究的深入 如对于天然药物的化学成分与天然药物药性之间的 关系的探讨。研究发现,温热药附子、吴茱萸、细辛、 丁香等都含有消旋去甲乌药碱,此成分为β-受体激动剂, 具有加强心肌收缩力,加快心率,促进脂肪、糖代谢等 一系列作用,这些作用与热性药的药性基本一致,故推 测去甲乌药碱可能是“热性”天然药物的物质基础。
(2)蛋白质、多肽:蛋白质为二十多种α-氨基酸通过肽键 首尾相连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多肽亦为。但二者分子量不 同 , 一 般 将 分 子 量 在 5×103 以 下 称 为 多 肽 , 而 介 于 5×103~1×107之间称为蛋白质。蛋白质在冷水中溶解且成胶 体,在热水、60%以上乙醇及其它有机溶剂中变性沉淀。 (3)酶:是有机体内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其催化作 用具有专属性,如特定的酶可催化水解特定的苷。酶的性质 和蛋白质相同。
(5)有效部位群:含有两类或两类以上有效部位的 天然药物提取或分离部分。 (6)一次代谢产物:也叫营养成分。指存在于生物 体中的主要起营养作用的成分类型;如糖类、蛋白 质、脂肪等。 (7)二次代谢产物:也叫次生成分。指由一次代谢 产物代谢所生成的物质,次生代谢是植物特有的代 谢方式,次生成分是植物来源天然药物的主要有效 成分。
8 鞣质:又称单宁或鞣酸,为一类分子较大、结构复 杂的多元酚类化合物的总称。可与蛋白质结合成难溶于 水的鞣酸蛋白。为亲水性物质。 9 植物色素:为植物中具有颜色的成分的总称。依溶 解性又分为水溶性和脂溶性色素;前者主要指一些有颜 色的苷、花青素,后者主要包括叶绿素、胡罗卜素等 10 油脂和蜡:油脂为一分子甘油和三分子脂肪酸脱水 结合形成的酯。主要在种子中。常温下为液体。蜡为高 级不饱和脂肪酸和一元醇生成的酯。主要在植物茎、叶 的表面。常温下为固体。均为亲脂性成)
可见用冷水浸泡的方法炮制,使有效成分损失导致抑菌 活性降低,而用烫、煮、蒸等方法炮制时,由于高温破坏 了酶的活性,使黄芩苷免遭水解,故抑菌活性较强,且药 材软化易切片。因此,认为黄芩应以北方的蒸或用沸水略 煮的方法进行炮制。
5 改进药物制剂剂型,提高药物质量和临床疗效
各类成分的性质在概念中只介绍极性,溶解性在后面以 列表形式介绍。 1 生物碱:为一类存在于生物体内分子中含有氮原子的有 机化合物的总称;一般具有碱性,可与酸成盐。游离生物碱 具亲脂性;生物碱盐具亲水性。 2 苷类:为一类经水解后可产生糖和非糖两部分的化合物。 非糖部分叫苷元。苷具亲水性,苷元具亲脂性。 3 挥发油:为一类可随水蒸气蒸馏出来的与水不相混溶的 油状液体的总称。具有香味或特殊气味的天然药物往往都含 有挥发油。挥发油具亲脂性。 以上三类为主要的有效成分类型。
1)酚和醌类 这类物质的生物合成过程中只发生缩合 反应。乙酰辅酶A直线聚合后再进行环合生成各种酚类化合 物。
CH3-CO-S-CoA
乙酰辅酶A
+
3
丙二酸单酰辅酶A
CH3-CO-CH2-CO-CH2-CO-CH2-CO-------Enz
上述多酮环合则生成各种醌类化合物或聚酮类化合 物。 2 甲戊二羟酸(MVA)途径 起始物质为MVA,在ATP作用下,按如下路线合成:
6 树脂:为植物组织中树脂道的分泌物。性脆,受热时 先软化而后变为液体,燃烧时发生浓烟并有明火。树脂 具亲脂性。按结构又分为树脂酸(主要为二萜酸、三萜 酸及其衍生物)、树脂醇(分子中具羟基)、树脂烃 (为一类结构复杂的含氧中性化合物)类。 7 氨基酸、蛋白质和酶: (1)氨基酸:分子中含有氨基的羧酸。构成蛋白质的 多为α-氨基酸。为亲水性。在等电点时,溶解度最小。
4 阐明天然药物炮制的原理 研究重要天然药物炮制前后化学成分或有效成分的变化, 将有助于阐明天然药物炮制的原理、改进传统的炮制方法、 制定控制炮制品的质量标准、丰富天然药物炮制的内容。 如对于黄芩炮制的研究。黄芩有浸、烫、煮、蒸等炮制 方法。过去南方认为“黄芩有小毒,必须用冷水浸泡至色 变绿去毒后,再切成饮片,叫淡黄芩”。而北方则认为 “黄芩遇冷水变绿影响质量,必须用热水煮后切成饮片, 以色黄为佳”。经天然药物化学的研究表明,黄芩在冷水 浸泡过程中,其有效成分黄芩苷可被药材中的酶水解成黄 芩素,后者不稳定易氧化成醌类化合物而显绿色。
天然药物化学
Nature Medicinal chemistry
武汉理工大学化工学院制药工程系 Department of Pharmaceutical Engineering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第一章 总论
第一节 绪论
1、天然药物化学的学科性质:天然药物化学是一门运用现代 化学及其它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天然药物化学成分和 有效成分的学科。 2、天然药物化学学习和研究内容:天然药物化学主要研究天 然药物中的化学成分和有效成分的化学结构、物理化学性质、 提取、分离、检识和结构鉴定方法。其次是生物合成途径和 必要的化学结构的修饰或改造,以及构效关系等。
第二节 天然药物化学在中医药现代化和天然药物产 业化中的意义和作用
1 阐明天然药物的药效物质基础,探索天然药物防治疾 病的原理 通过对天然药物进行有效成分的研究,不仅可以阐明 天然药物产生功效的究竟为何物物质,也为探索天然药 物防治疾病的原理提供了前提和物质基础。 如,现代研究证明,麻黄中的挥发油成分α-松油醇是 其发汗散寒的有效成分;其平喘的有效成分是麻黄碱和 去甲麻黄碱;而利水的有效成分则是伪麻黄碱。
由于生源途径的关系,一种天然药物中往往存在母核 相同、取代基不同的同一类型成分,也有不同类型的 成分,例如,天然药物人参中就含有20余种三萜皂苷 类成分,其都有相同或类似的母体,同时人参中又有 黄酮类、多糖及挥发油等类成分。天然药物中成分的 复杂性及多种天然药物的配伍应用,即构成了天然药 物功效的多样性,是天然药物常具有多方面功效或多种 药理作用的物质基础。
生脉散为中医古典精方,古代医家用于抢救热伤元气, 脉微欲绝等危重病人。经研究,其三味药单用均不如复方。 以红参-麦冬-五味子(1:3:1.5)水煎,发现生成一种新 物质,经结构测定为5-羟甲基糠醛(5-HMF),该物质三 味药中只有五味子少量含有,药效试验表明5-HMF具有抗 心肌缺血作用,可代表生脉散的疗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