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跑—蹲踞式起跑

合集下载

描述田径运动中短跑蹲踞式起跑的动作要领

描述田径运动中短跑蹲踞式起跑的动作要领

描述田径运动中短跑蹲踞式起跑的动作要领田径运动中的短跑蹲踞式起跑是极其重要的动作,它需要运动员对短跑技术精湛,通过蹲踞式起跑可以使身体快速启动,提高肌肉力量并获得更高的速度,从而更轻松、更快的完成比赛。

本文将从蹲踞式起跑的技术要领、蹲踞式起跑的元素、蹲踞式起跑的重点以及个人训练策略四个方面进行论述,希望能对掌握蹲踞式起跑动作有所帮助和启发。

技术要领1.在短跑蹲踞式起跑中,运动员需要在起跑线处进行蹲踞,双手前伸,双腿分别重叠,两膝部分凹陷,背部紧凑,保持良好的身体平衡,四肢尽量卡住跑道,使身体尽可能保持原位,以便于快速启动。

2.运动员在起跑时要放松神经系统,尽量把身体的紧张感抒解掉,特别是腰部,否则容易变得紧绷,影响起跑的效果。

3.同时,运动员要根据赛道和能力状况确定停留时间,确保把蹲踞姿势尽可能保持一段时间,此时尽量地压缩肌肉,在执行蹲踞式起跑时释放出潜力,从而获得更快的启动速度。

元素1.姿势:当运动员进行蹲踞式起跑时,需要保持正确的姿势,这些姿势包括舵手向前的双手,双腿紧实的重叠,身体的平衡和双膝的凹陷等。

2.肌肉:当运动员进行蹲踞式起跑时,要尽可能压缩肌肉,让他们的肌肉有足够的潜力在起跑时释放出来,从而获得更好的动作启动能力。

3.神经系统:运动员在蹲踞式起跑时需要放松神经系统,消除紧张感,保持抖动,使身体游刃有余,从而更轻松、更快地完成比赛。

重点1.保持正确的姿势:运动员进行蹲踞式起跑时,一定要保持正确的姿势,确保身体能够尽快启动,保持良好的平衡,从而获得更高的速度。

2.压缩肌肉:在蹲踞式起跑时,运动员应在停留时尽量压缩肌肉,使他们在起跑时有足够的潜力可供释放,从而更容易获得更高的启动速度。

3.放松神经系统:运动员在蹲踞式起跑时要放松神经系统,把身体的紧张感抒解掉,让身体能够游刃有余,从而更轻松地完成比赛。

个人训练策略1.熟悉技术要领:为了更好地掌握蹲踞式起跑技术,运动员应熟悉起跑的技术要领,确保能保持正确的姿势,放松神经系统,尽可能压缩肌肉等。

蹲踞式起跑学生心得体会

蹲踞式起跑学生心得体会

蹲踞式起跑学生心得体会蹲踞式起跑是短跑和田径比赛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技能。

不仅仅是为了提高起跑速度,还可以避免腰部或者膝盖等部位的扭伤。

在我的学校田径队中,教练要求我们必须掌握蹲踞式起跑技能,每一次训练都要严格要求,直到掌握为止。

在这个过程中,我积累了很多心得体会。

一、蹲踞式起跑姿势蹲踞式起跑姿势是非常重要的,需要注意以下四个点:一,膝盖弯曲,膝盖不要超过脚尖;二,上身向前微倾三十度,身体重心要放在脚尖上;三,手掌放在脚前,两臂伸直;四,头部放松,注视前方。

这是一个比较标准的起跑姿势,每个人的身体结构不同,需要根据自己的特点调整。

二、手推起跑法和爪子起跑法手推起跑法和爪子起跑法都是常用的起跑技术。

手推起跑法是手掌放在地面上,一起用力向前推开,使用的时机是“起跑”口令响起的瞬间。

爪子起跑法是用手指和脚趾头同时向前用力,站起来时一起用力向前腾出一步,这个是应用更多的捷径,起跑快的时候可以取得一个更快的优势。

三、训练中要注意的细节在训练中,必须要注意起跑姿势的要领,一旦领会理解,便要坚持不断的训练,细节决定成败,这个时候,需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特点,调整姿势,掌握技巧,发挥自己的特点。

四、长期坚持训练坚持训练是比较难的一件事情,特别是在没有比赛的时候,很多人如果训练起跑技术,就喜欢选择想训练就训练,不想训练就不训练,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误区,起跑技术需要长期的坚持训练,才能让身体有“记忆”性,循序渐进才能提高。

五、总结总的来说,蹲踞式起跑技术是短跑比赛中非常重要的技能,需要经常训练,通过不断的练习,能够帮助提高起跑速度,避免腰部肌肉和膝盖等部分的损伤,对于短跑比赛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同时,也需要注意起跑姿势的细节,让自己尽可能的达到最佳状态。

初中体育《短跑起跑——蹲踞式起跑》教案

初中体育《短跑起跑——蹲踞式起跑》教案

《短跑起跑——蹲踞式起跑》教案教学内容:蹲踞式起跑教学目标:1、掌握蹲踞式起跑技术动作;2、发展学生快速反应能力;教学重难点:后蹬腿的发力教学过程:一、导入:1、体育委员整队、报告人数2、师生问好3、教师宣布本课内容4、安排见习生××××××××××××××××××××××××××××××××要求:1、集合动作快、静、齐。

2、整队声音洪亮,精神饱满。

3、精力集中、活动充分、活动充分、动动作大方教师个性教案二、准备部分:热身操:(1)扩胸运动()扩胸运动(88拍×拍×44)(2)振背运动()振背运动(88拍×拍×44)(3)膝关节运动()膝关节运动(88拍×拍×44)(4)弓步压腿()弓步压腿(88拍×拍×44)(5)侧压腿()侧压腿(88拍×拍×44)(6)腕踝关节运动()腕踝关节运动(88拍×拍×44)(7)摆臂练习(快慢各四个8拍)要求:(1)、教师口令、示范领做。

(2)、学生精神饱满,跟着教师认真做操、动作舒展有力,身体各部位充分活动开。

三、基本部分:蹲踞式起跑技术动作完整的技术动作包括:各就位、预备、鸣枪发令1、各就位动作要领:左脚放在起跑线后沿半脚长到一个脚长距离处,右脚放在前脚后一小腿距离处,右膝盖放在左脚脚心内侧10厘米处,左脚与地面夹角45度,右脚与地面夹角75度左右,两手拇指相对,四指并拢虎口向前撑于起跑线后沿,两臂伸直与肩同宽,肩部稍微超过起跑线颈部放松,目视前下方半米处。

2024新版短跑蹲踞式起跑教案完整版

2024新版短跑蹲踞式起跑教案完整版

2024新版短跑蹲踞式起跑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体育与健康》教材第四章“田径运动”第二节“短跑”,主要内容包括短跑的基本技术要领、蹲踞式起跑的动作细节以及起跑后的加速技巧。

具体涉及教材的4.2.1小节。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短跑蹲踞式起跑的技术要领,提高起跑速度和起跑后的加速跑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运动竞技水平。

3. 培养学生勇敢、自信、坚韧的品质,树立正确的竞技体育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蹲踞式起跑动作的协调性、起跑后的加速跑技巧。

教学重点:短跑蹲踞式起跑的技术要领、起跑动作的细节。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短跑起跑线、口哨、计时器、教学视频。

学具:短跑钉鞋、起跑架、护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组织学生观看短跑比赛视频,了解蹲踞式起跑在比赛中的重要性。

邀请学生分享观看视频的感受,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技术讲解与示范(10分钟)讲解短跑蹲踞式起跑的技术要领,强调动作细节。

示范蹲踞式起跑动作,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动作过程。

3. 学生分组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蹲踞式起跑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动作错误。

学生之间相互评价,互帮互助,共同提高。

4. 例题讲解(5分钟)选取一组学生进行示范,针对起跑动作中的常见问题进行讲解。

5. 随堂练习(5分钟)学生进行起跑练习,教师观察并给予评价,指导学生改进。

6. 比赛环节(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短跑比赛,体验蹲踞式起跑的优势。

六、板书设计1. 短跑蹲踞式起跑技术要领起跑姿势:前脚距起跑线一脚距离,后脚距前脚一脚距离。

手臂姿势:前臂垂直地面,掌心向后。

起跑动作:听到发令枪声,迅速向前发力。

2. 起跑后加速技巧前三步保持低重心,快速过渡到正常跑步姿势。

增加步频和步幅,提高速度。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设计一个短跑比赛方案,包括比赛项目、比赛规则等。

2. 答案:比赛方案见附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学生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找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蹲踞式起跑

蹲踞式起跑

教学过程
一、开始局部:(课堂常规)(4分钟)
1、体育委员整队,检查人数,报告人数。

2、师生问好
3、宣布课的内容,并提出要求。

二、准备局部(热身阶段(10分钟)
1、集中注意力练习
队列练习:向左、右、后转
要求:快、静、齐
2、体育游戏:“听数组合找朋友“
游戏方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按游戏的要求站成两个直径为6—8米的圆圈,撑开臂膀呈“鹰“飞翔的姿态,匀速的沿着圈线自由的跑,当听到教师发出的口令,“1”“2”“3”“4”或“o”时,以最快的速度找到自己的好朋友相站在一起,没有找到朋友固定数的位置的同学,向全班同学表演一个小节目。

3,教学次数:2—3次教学强度:小。

4,教学要求:快乐,积极,敏捷,团结。

三、基本局部(探索学习和实践阶段:)(26分钟)
1,探索与实践学习
以“学生积极尝试,大胆试探,在体验中学习”为思路。

通过教师设疑,让学生自我展示自认为最好的起跑方式,小组讨论,让学生体会到不同的起跑方式对速度的影响,激发学生寻求一种能更快起跑的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蹲踞式起跑的方法。

2、体育游戏:“黄河——泰山”
(1),教师讲解、示范,让学生明确游戏方法,并指挥练习
(2),组织:将全班分成两队,一队代表泰山,另一队代表黄河。

(3), 学生主体:积极参与游戏,认真练习,在练习过程中集中注意力,听信号快速作出反应。

3,课堂快速跑辅助练习
(1),让学生做各种跑的基本练习过程中做出反应实行追逐游戏。

例如:原地摆臂练习、弓箭步跳练习
(2),小步跑练习,高抬腿练习。

田径教案蹲踞式起跑

田径教案蹲踞式起跑

田径教案:蹲踞式起跑引言田径运动是一项非常受欢迎的运动项目,在其中起跑是最为重要的一项技术。

蹲踞式起跑是短跑项目常用的起跑动作,它可以帮助运动员快速出发并保持平衡。

本教案将介绍蹲踞式起跑动作的基本技术、训练要点以及一些常见的错误和改进方法。

一、蹲踞式起跑基本技术蹲踞式起跑是短跑运动员常用的起跑方式。

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关键步骤:1.准备姿势:运动员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双臂自然下垂,身体呈正常站立姿势,目光注视前方直线。

2.预备动作:将两手放在起跑线上,保持肩部与手臂平行,身体微前倾,臀部略微后收。

3.屈膝蹲下:运动员迅速屈膝下蹲,保持腰背直立。

同时,将重心移到前脚掌,俯身向前。

4.手脚配合:双手略微向前推出,与前脚掌同时着地。

此时,另一只脚掌仍然保持离地状态。

5.爆发出发:运动员通过腰背与双腿的迅速伸展,将身体向前推动,用力蹬离地面。

同时,将离地的另一只脚快速收回。

二、蹲踞式起跑训练要点1.快速反应:在比赛中,起跑的第一步至关重要。

因此,训练中应注重提高运动员的反应速度。

可以通过使用蹲踞式起跑训练器材,进行反应训练,锻炼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和身体反应能力。

2.协调配合:起跑是一项需要手脚协调配合的技术动作。

为了提高运动员的协调性,可以进行练习手脚配合的训练。

例如,进行反向起跑的练习,让运动员回头朝背后起跑。

3.动作规范:要求运动员在起跑中保持动作规范。

训练时要注意强调蹲踞动作,尽量减少上身的摆动。

同时,要求双手与前脚掌同时着地,并且起跑时将离地的另一只脚迅速收回。

4.加强力量训练:力量是短跑运动的重要素质之一。

在起跑中,腰背肌肉的快速收缩是提高爆发力和起跑速度的关键。

因此,要配合力量训练,加强腰背肌肉的力量和耐力。

三、常见错误及改进方法在蹲踞式起跑中常见的一些错误包括:1.腰背过度前倾:起跑时,腰背过度前倾会导致重心失衡,降低爆发力。

改进方法是保持腰背直立,注重下蹲动作。

2.上身晃动:运动员在起跑时上身晃动会影响平衡,使爆发力减弱。

2024最新版短跑蹲踞式起跑教案标准版,可打印

2024最新版短跑蹲踞式起跑教案标准版,可打印

2024最新版短跑蹲踞式起跑教案标准版,可打印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田径运动教程》第三章第三节,详细内容为短跑蹲踞式起跑技术。

教学内容包括:短跑起跑动作要领、蹲踞式起跑的姿势与动作、起跑的加速阶段技术、起跑后的过渡阶段技术。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短跑蹲踞式起跑的动作要领,形成正确的技术动作。

2. 培养学生的爆发力、速度、协调性等身体素质,提高短跑成绩。

3.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起跑时的姿势、动作协调性、加速阶段的节奏控制。

重点:短跑蹲踞式起跑动作要领、起跑后的过渡阶段技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短跑起跑器、秒表、哨子、示范用短跑鞋。

学具:短跑鞋、运动服、毛巾、水杯。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组织学生观看优秀运动员短跑蹲踞式起跑的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起跑技术。

2. 技术讲解与示范(10分钟)讲解短跑蹲踞式起跑的动作要领,示范动作,强调重点与难点。

3. 学生分组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按照起跑动作要领进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

4. 例题讲解(10分钟)选取一位学生进行示范,分析其起跑动作中的优点与不足,讲解如何改进。

5.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根据讲解与示范,进行起跑练习,教师给予评价与指导。

6. 起跑比赛(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起跑比赛,检验学习效果,激发学生积极性。

六、板书设计1. 短跑蹲踞式起跑动作要领2. 起跑姿势与动作3. 起跑加速阶段技术4. 起跑后的过渡阶段技术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分析自己在起跑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并制定改进计划。

答案:学生需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分析起跑动作中的优点与不足,并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2. 作业题目:简述短跑蹲踞式起跑的重要性。

答案:短跑蹲踞式起跑是短跑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到运动员的起跑速度、加速阶段的稳定性和整个赛跑成绩。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的掌握程度,教学方法是否合适,教学效果是否明显。

蹲踞式起跑教案(精选5篇

蹲踞式起跑教案(精选5篇

蹲踞式起跑教案(精选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田径运动教材第四章“短跑”第二节“起跑技术”,详细内容主要围绕蹲踞式起跑技术展开,包括起跑姿势、起跑动作要领、起跑信号反应及起跑后的加速跑。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蹲踞式起跑的正确姿势和动作要领,提高起跑速度。

2. 培养学生对起跑信号的反应速度和执行力,提高比赛竞争力。

3.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起跑姿势的掌握、起跑信号的反应速度。

教学重点:起跑动作要领、起跑后的加速跑。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起跑线、发令枪、计时器。

学具:田径运动鞋、起跑手套、护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组织学生进行一场小型短跑比赛,让学生亲身体验起跑在比赛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理论讲解(10分钟)讲解蹲踞式起跑的动作要领,强调起跑姿势、起跑信号反应和起跑后的加速跑的重要性。

3. 示范演示(5分钟)教师进行示范,展示蹲踞式起跑的正确姿势和动作要领,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和模仿。

4. 练习与指导(10分钟)学生分组练习,教师个别指导,纠正动作不规范的地方,提高学生起跑技术。

5. 例题讲解(10分钟)解答:根据起跑信号的反应时间一般为0.10.2秒,加上起跑动作的执行时间,大约需要0.30.4秒。

因此,在这段时间内,你需要全力以赴地做出反应并开始起跑。

6.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进行起跑信号反应练习,提高反应速度。

7. 小结与布置作业(5分钟)六、板书设计1. 起跑技术动作要领2. 起跑信号反应时间3. 起跑后加速跑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简要描述蹲踞式起跑的动作要领。

(2)假设比赛距离为100米,起跑线距离发令员20米,计算你从听到起跑信号到开始起跑所需的时间。

2. 答案:(1)蹲踞式起跑动作要领:起跑前,运动员站在起跑线后面,双脚分开与肩同宽,脚掌紧贴起跑线。

听到起跑信号后,迅速向前跳跃,同时用力蹬地,使身体向前冲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平四)七年级《体育与健康》短跑—蹲踞式起跑




(水平四)七年级《体育与健康》短跑教学设计
基本部分20


1、让学生
能了解蹲
踞式起跑
的意义和
动作要
领,能按
口令做出
蹲踞式起
跑动作;
2、发展学
生的力
量、速度、
灵敏等身
体素质。

一、导入:
1.目前世界短跑最
快的人是谁?
2.目前中国短跑最
快的人是谁?
3.什么叫做短跑?
二、短跑技术分
为:
1.起跑
2.起跑后加速跑
3.途中跑
4.弯道跑
5.终点跑
三、蹲踞式起跑
的口令:
“各就位”
“预备”
“鸣枪”
1.介绍蹲踞式
起跑的意义及
与站立式起跑
的区别。

2. 教师讲解蹲
踞式起跑的动
作要领和口令。

3. 教师示范蹲
踞式起跑动作。

达成
目标
4.教师指导小组
长做蹲踞式起跑
的动作,其他同
学在旁边学习。

1. 学生认真听老师讲解;
2. 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组织:
△△△△△△△△△△
△△△△△△△△△△
▲▲▲▲▲▲▲▲▲▲
▲▲▲▲▲▲▲▲▲▲
要求:
1.队伍保持整齐;
2.练习时动作规范;
3.注意安全;
4.服从老师指挥。

组织:
△△△△△△△△△△
△△△△△△△△△△


▲ •

▲▲▲▲▲▲▲▲▲▲
▲▲▲▲▲▲▲▲▲▲
学习内容
课的组织与要求
教师指导学生活动
基本部分22


3.组长组织
好本组的练
习。

组长纠正组
员的错误动
作。

4.通过游
戏,让同学
们体会正确
的起跑姿势
的重要性。

四、蹲踞式起跑
“普通”式动作要
领:各就位:
前脚距起跑线一脚
至一脚半。

后脚距前脚
一脚半,两个脚中轴线
间隔约15厘米,两手虎
口向前与肩同宽撑与起
跑线后沿。

预备:
身体重心前移,两
肩在地面的投影过线。

后腿的弯曲度为100—
130度,前腿的弯曲度为
90—110度,眼睛看着前
30到40公分。

鸣枪:
两手推地,两脚蹬
地。

五、组长组织组
员练习:
(兵教兵活动)
六、学习与运用:
游戏
比一比,看谁快;
1.蹲踞式起跑,两
人一组,以最快的速度
到终点。

2.输的同学做两
个蹲起。

5. 分组听口令
做蹲踞式起跑。

6. 纠正练习中出
现的错误。

7. 评出获胜方。

3. 组长组织本组组员练习。

(蹲踞
式起跑:各就位、预备、跑)
△△△△△△△△
△△△△△△△△

▲▲▲▲▲▲▲▲
▲▲▲▲▲▲▲▲
4. 各组交叉纠正错误。

5. 组织如图所示:学生分成两人一
组进行游戏,男女各一组同时进
行。

O O O O
d 1 1 1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要求:
1.队伍保持整齐;
2.积极参与;
3.注意安全;
4.服从老师指扌车。

结束部分5


1、学会放
松方法,达
到放松效
果。

2、学会评
价与自我
评价。

一、集合队伍,
课堂小结。

二、放松活动。

三、整理归还器
材。

四、师生再见,
下课。

一.教师总结本节
课的内容要点,
以及同学们的表
现。

对同学提出
要求。

二.体育委员带大
家做放松运动。

一.仔细的听教师提出的要求,并
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加以改正。

二.学生互评和畅谈学习体会。

△△△△△△△△△△
△△△△△△△△△△

▲▲▲▲▲▲▲▲▲▲
▲▲▲▲▲▲▲▲▲▲
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