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12课宋元时期的科学技术思维导图素材
初中历史《元帝国统一基业及宋元科技文化成就》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2、专业书籍:《中国古代史》等;
信息化资源:1、多媒体教室;
业》;
2、多媒体课件、视频材料《元帝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基
3、相关网站:; ;
4、人民教育出版社网站历史栏目
/czls/index.htm; 5、中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网站 。
本单元的重点:1、元朝的建立及统治措施;2、宋元时期科学文化成 就。难点:怱必烈改制的措施及意义。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 点击打开链接
主题单元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1、通过成吉思汗统一蒙古、怱必烈改制、文天祥抗元 等史实的学习,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知道活字印刷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改进及传播, 结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的重大贡献;
主题单 元问题 设计
1、怱必烈改制的主要内容措施是什么?有什么历史意 义? 2、宋元时期历史学、文学代表作分别是个么?作者是谁? 3、宋元时期四大发明有哪些?有什么技术革新?
4、《清明上河图》作者是谁,展现了怎样的社会风貌?
专题一:元帝国拓展统一多民族国家基业;
(1
课时)
专题二:宋元时期科学文化成就;
学习活动设计ຫໍສະໝຸດ 本专题 1 课时,由 4 个活动过程组成;
活动一:导入环节先播放《成吉思汗》电影、《射雕英雄传》电 视剧视频片断,提出问题:你看到的内容能想到
的历史人物是谁?学习后你知道他的哪些历史事迹?
活动二:多媒体图片展现《怱必烈改制的简表》,提出问题:怱 必烈改制的主要内容措施是什么?有什么历史意
(2
专题划 课时)
分
专题三:探究《清明上河图》展示的社会风貌。
(1
课时)
其中,专题三:《探究<清明上河图>展示的社会风貌》作 为研究性学习
专题一 元帝国拓展统一多民族国家基业
(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科学技术(教材图片点拨)素材 华东师大版

•宋元时期的科学技术
•
• 教材图 片点拨
•
• •
•
• •
•
• •
•
图片点拨
刻印于868年的 《金刚经》
点拨
• 刻印于868年的《金刚经》 卷,为现存有确切日期的 早期 雕版印刷品,现藏 于英国国家图书馆。经卷 髙约24厘米,长约 491.5 厘米,卷首为佛像,后面 是经文,卷末印有“咸通 九年 四月十五日”字样。
图片点拨
点拨
毕昇(பைடு நூலகம்代塑像)
• 毕昇是北宋著名发明家, 在宋仁宗庆历年 间发明 了活字印刷术,为近代印 刷奠定了基础,比欧洲早 四百多年。图片中的毕昇 头戴软脚幞头,身穿圆 领长衫。他右手托着一块 活字版,左手拿一块活字, 完全沉浸于工作之中。
图片点拨
泥活字版
点拨
• 泥活字是刻在一个个用黏 土做的小方块上的单字, 方法是用胶泥刻字,每字 一印,经火烧硬而成泥活 字,并用它们在两块铁板 上交替排版和印刷。 毕昇 发明的泥活字印书成功, 标志着活字印刷术的诞生。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六单元第12课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思维导图素材全国公开课一等奖百校联赛微课赛课特等奖P

对欧洲火器制造 和作战方式产生 巨大影响,推进 了欧洲社会变革
。
2/2
领先世界科学技术
思维导图
1/2
北宋时匠人毕 昇
后又创造了木活 字,元代王祯创 造了转轮排字法 ,元朝中期出现
铜活字印刷术
对人类文明发展 产生了洲
汉代利用天然磁 铁做指南工具叫
“司南” 宋代创造了罗盘
北宋末年,中国 海船上开始使用
指南针 阿拉伯商人将指 南针传到阿拉伯 国家,后传到欧
洲 大大促进了世界 远洋航海技术发
展
时间 、创 造者
发展
意义
传输 创造
应用 传输
影响
活字 印刷 术创 造
宋元时 期科技
指南针 创造及 应用
创造
唐朝时,人们 已经创造了火
药
应用
宋代开始利用 到军事领域
火药 创造 及应 用
火药 武器
传输
意义
人们制成爆炸 性武器、管型 火器。元朝创
造了火铳
在13世纪传入阿 拉伯地域,14世
(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 第10课《元朝的大一统》(思维导图)素材 华东师大版

辽左,南越海表
围
今天的新疆、西藏、云南、东北 广大地区,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
元朝的统治之下
疆域 拓展
元朝 的疆 域
元朝的大一统
思维导图
成吉 思汗 统一 蒙古
蒙古灭 西夏与
金
蒙古族 的兴起 与元朝 的建立
元朝的 建立与
统一
善于骑射,逐水草而居, 过着游牧的生活
蒙古族 简况
12世纪,蒙古草原上为争夺人口、 草场、水源频繁发生战争,人们盼
望草原统一
统一 背景
1206年铁木真完成了蒙古草原的统一, 统一
建立蒙古政权,被尊为成吉思汗
,整顿吏治,注重农桑
元朝 的建 立
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次年定都于 大都
1276年元军灭亡南宋
元朝 的统 一
1279年元军攻灭南宋残部,完成 全国的统一
意义
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间的分裂割据局 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基础
元朝 的疆 域
对边
元朝的
疆地
统治
区的
管辖
行省 制度
元朝时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 政权性质 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
蒙古
成吉 思汗 统一 蒙古
1227年蒙古军队灭亡西夏 灭西夏
蒙古和南宋结盟夹击金朝,
灭金
1234年,蒙古灭金
金朝灭亡后双方形成直接对峙的局
与南 宋的
面,战争前后持续了40多年
关系
蒙古灭 西夏与
金
元朝 的建 立与 统一
忽必烈 效仿汉
法
接受汉族儒臣提出的“行汉法”“行仁 政”的建议,施行“治国安民”的政策
【思维导图】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辽夏金元的文化(

【思维导图】第12课辽宋夏金元的文化一、课程标准了解辽宋夏金元的文化成就,认识其背景和影响二、学习目标1、理解宋朝儒学复兴的原因、主要内容和影响2、了解宋元时期文学艺术发展的背景、主要表现及特色3、掌握宋元时期主要科技成就、特点及影响4、了解宋元时期少数民族文字发展的主要表现及原因5、程朱理学;词、曲和话本;山水画;三大发明;少数民族文字三、文化特征1、辽宋夏金元时期文化高度繁荣,是我国封建文化的高峰。
如三大发明的成熟,理学是中国后期封建社会最为精致、完备的理论体系,宋词、元曲、世俗文学、绘画颇有成就等等2、雅俗共存的文学艺术、精致细腻的士大夫文化和市民文化并存3、科技发展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大大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进程4、汉族和少数民族文化相互交融,少数民族为祖国文化繁荣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四、知识梳理一、儒学的复兴(程朱理学)1.含义: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而形成的新儒学2.目的:重建儒家道德伦理体系,维护封建制度与儒家的独尊地位3.背景:隋唐时出现了三教合一的趋势;魏晋南北朝以来,受佛教和道教冲击,儒学出现危机。
儒学家的努力,希望儒学发挥道德教化功能4.观点:(1)宇宙观(世界):“理”先于物质,是世界的本源(2)人生观(社会):“理”在社会上即为三纲五常(3)认识论(个人):“理”与欲望矛盾时,“存天理,灭人欲”(4)方法论(方法):“格物致知”和内心反省【思考点】(教材第66页)你如何看待“存天理,灭人欲”?提示1:朱熹提出的“存天理,灭人欲”是其所处的历史时代的产物,其继承了以往儒家传统伦理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该主张强调防范个人欲望的过度膨胀,追寻维护社会、政风和民风的和谐与美好,有利于维护社会和谐。
当今我们应当在批判继承的思想下,借鉴该思想的合理成分,别除其封建主义糟粕,自觉加强个人道德修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示2:(1)“存天理,灭人欲”理论有两层含义。
一是基于个人本能层面,指摒弃个人过分的、不合理的欲望而可以满足个人本能的需求;二是基于社会规范层面,即要人服从“礼”的要求,遵循“三纲五常”来使自己的行为符合当时社会的道德规范(2)“存天理,灭人欲”就是要防范个人欲望的过度膨胀,追寻社会、道德、政风和民风的和谐与美好。
初一年级历史思维导图

初一年级历史思维导图通过绘制思维导图,把历史知识的重点难点作为中心,从不同的方向形成分支,使知识成网状结构,能让学生一目了然地掌握所学内容。
下面精心整理了7年级历史的思维导图,供大家参考,希望你们喜欢!初一年级历史思维导图欣赏中学生必背且必懂的历史答题规律1、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一个核心:王权。
两种制度:分封制与宗法制。
三个特点:周王是天下共主,地方建立诸侯国(分封制);依据血缘的亲疏,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相结合,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宗法制)。
2、封建专制中央集权的认识一个集中:即所有权力集中到皇帝一人手中。
两对矛盾:即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三个趋势:即分相权集皇权,形成君主专制;分散地方权力,集中于中央,形成中央集权;对思想控制日益加强的趋势。
四个发展阶段:秦汉确立发展;;隋唐完善;;宋元加强;;明清强化。
3、选官和监察制度一个根本目的:强化皇权统治。
两个层面:选拔官吏和监察百官。
三个趋势:标准由家世门第逐渐演变为学识才能;选拔方式由推荐演变为考试选拔;选拔形式日趋严密,趋向制度化。
4、中国古代农业的特点(1)小农经济是传统农业的基本模式。
(2)精耕细作是传统农业的基本特征。
(3)铁犁牛耕是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5、古代商业的发展一个政策:重农抑商。
两个方面:商业发展与商人地位。
三大特点:商人社会地位低,商业发展艰难曲折;受制于农业的发展;政府对商业的控制逐渐减弱。
四段历程:春秋战国(官府垄断局面被打破,商品市场和大商人出现);;秦汉隋唐(重农抑商政策;坊市严格分开,对外贸易发展);;宋元(商业经济繁荣;坊市界限打破;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明清(城镇商业发展;出现商帮;闭关锁国)。
6、影响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主要因素(1)腐朽的封建制度的束缚是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
(2)统治者大力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实行专卖制度,对民营商业课以重税,影响了扩大再生产的资金的积累和国内市场的扩大。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思维导图

传统节 日
今天的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中 秋节等在宋代都有了
北宋文学 家,改进 了词的创 作,词风 豪迈飘逸
苏轼
组成 包括散曲、杂
剧和南戏等
两宋之交 的女词人 ,词风委 婉、细腻
清秀
李清 照
宋词
南宋词人。 继承了苏轼 以来的豪放 词风和报国 情怀,进一 步提高了词 的社会功能 和在文学史 上的地位。
辛弃 疾
宋元时 期的都 市和文
化
特点 元曲
把音乐、歌舞 、动作、念白 融合在一起, 成为一种综合
型的艺术
代表
关汉卿
元代最优秀的 戏剧家,代表 作《窦娥冤》
元曲四大家
关汉卿、马 致远、郑光
祖、白朴
退 出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
化
思维导图
宋元时 期的都 市和文
化
宋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时 期的大 都市
繁华的 都市生
活
瓦子的 出现
杂剧
北宋时的开封,南宋时的临安,元 朝时的大都
出现原因: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 民阶层不断壮大 开封城内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瓦 子中圈出专供演出的圈子被称为“
勾栏”
地位:宋元时期戏剧表演的主要形式
内容:包含了说唱、杂技、歌舞、傀 儡等技艺
2023年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1.了解宋元时期出现的著名大都市及其繁荣景象。(时空观念、史
料实证)
2.掌握宋元时期文化娱乐活动和节庆习俗的变化。(史料实证、历
学习 目标
史解释) 3.掌握宋词、元曲的代表人物及其成就。(史料实证、家国情怀) 4.理解宋元时期都市文化生活与经济繁荣、城市发展的关系。
(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5.比较宋元时期市民文化生活和当代市民文化生活的相同点和差别,
·历史
解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元墓出土的杂剧陶俑的相关史实。 识读题干和图片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考古发现是了解社会历 史的重要依据。第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 所产生、可较直接作为透视历史问题的史料,包括原始文件、 档案、信函、日记、回忆录、照片、文物古迹和其他实物等。 根据题干“元墓出土的杂剧陶俑”和图片中不同动作的陶俑可 知,这可作为研究杂剧的一手史料,C项符合题意。故选C 项。
从而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延续性特点。(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历史
·历史
一、繁华的都市生活 1.代表性大都市:北宋时的 开封 、南宋时的 临安 、 元朝时的 大都 都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
·历史
2.都市生活: (1)都市生活丰富的原因:城市的繁荣, 市民 阶层的壮 大。 (2)娱乐: 瓦子 是宋代开封城内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 该场所内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 勾栏 ”,里面 有许多商业广告和各项娱乐活动(如杂技、蹴鞠等)。 (3)戏剧:宋元戏剧表演主要形式是 杂剧 ,包含说唱、 杂技、歌舞等技艺在内。形成于宋代,兴盛于元朝。
·历史
研读: 根据“城市中的店铺不断增加”“街道以及宅巷之内到处可以 开设店铺”“经商的时间也不再受到限制”三点概括答案。 答案: ①商业日益繁荣;②打破了市坊的界限(或宋朝的城市打破 了商业区和居民区的限制);③经商的时间也不再受到限制, 出现了早市和夜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术
思维导图
活字印 刷术的 发明
宋元时
火药
期的科
的发
学技术
明及 应用
指南针 的发明 及应用
北宋时的匠人毕昇
时间、 发明者
后又发明了木活字, 元代王祯发明了转轮 排字法,元朝中期出
现铜活字印刷术
发展
对人类文明的发展 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意义
活字 印刷 术的 发明
13世纪传入朝鲜,后传到 日本、东南亚及欧洲
传播
汉代利用天然磁铁做的指 南工具叫“司南” 宋代发明了罗盘
发明
北宋末年,中国的海 船上开始使用指南针
应用
阿拉伯商人将指南 针传到阿拉伯国家
,后传到欧洲
传播
指南 针的 发明 及应 用
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 航海技术的发展
影响
发明
唐朝时,人们已 经发明了火药
应用
宋代开始运用到 军事领域
火药的 发明及 应用
火药 武器
人们制成爆炸性武 器、管型火器。元
朝发明了火铳
பைடு நூலகம்
传播
在13世纪传入阿拉伯 地区,14世纪传到了
欧洲
意义
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 方式产生巨大影响,推动
了欧洲社会的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