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饪原料知识

合集下载

《烹饪原料知识》全套教案高教版

《烹饪原料知识》全套教案高教版

《烹饪原料知识》全套教案高教版教案章节:第一章烹饪原料概述教学目标:1. 理解烹饪原料的概念和分类。

2. 掌握烹饪原料的选择和处理方法。

3. 了解烹饪原料的保存和保鲜技巧。

教学内容:1. 烹饪原料的概念和分类定义:烹饪原料是指用于烹饪的各种食材和调料。

分类:主料、辅料、调料、配料。

2. 烹饪原料的选择和处理方法选择原则:新鲜、优质、适口、符合营养需求。

处理方法:清洗、切割、腌制、焯水、炸制等。

3. 烹饪原料的保存和保鲜技巧保存方法:冷藏、冷冻、干燥、腌制、罐藏等。

保鲜技巧:保持清洁、避免交叉污染、控制温度和湿度等。

教学活动:1. 导入:介绍烹饪原料在烹饪中的重要性。

2. 讲解:讲解烹饪原料的概念、分类、选择、处理、保存和保鲜方法。

3. 示范:演示烹饪原料的选择和处理方法。

4.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烹饪原料的选择和处理实践操作。

5. 总结:复习烹饪原料的选择和处理要点。

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和提问情况。

2. 学生操作技能:评估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技能掌握情况。

3. 学生知识掌握:通过课堂提问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估。

教案章节:第二章烹饪原料的切割技巧教学目标:1. 掌握烹饪原料的基本切割技巧。

2. 学会使用不同的切割工具。

3. 能够正确切割各种烹饪原料。

教学内容:1. 烹饪原料的基本切割技巧切、切丁、切片、切丝、切末等。

2. 烹饪原料的切割工具菜刀、砧板、剪刀、锯刀等。

3. 正确切割各种烹饪原料肉类、蔬菜、海鲜、水果等。

教学活动:1. 导入:介绍切割技巧在烹饪中的重要性。

2. 讲解:讲解基本切割技巧、切割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3. 示范:演示正确切割各种烹饪原料的操作步骤。

4.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切割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5. 总结:复习切割技巧和注意事项。

教学评价:1. 学生操作技能:评估学生在切割练习中的技能掌握情况。

2. 学生知识掌握:通过课堂提问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估。

第一章烹饪原料基础知识

第一章烹饪原料基础知识
2.基本要求: (1)掌握烹饪原料的分类和对烹饪原料进行鉴定
和必要的保管知识,选择高质量的原料,并能 采取相应措施保证原料的质量
(2)掌握各类烹饪原料的外观特地特点、组织结 构特点、风味特点和营养特点
(3)掌握原料在烹饪加工中的变化规律 (4)能正确使用原料,为菜肴的制作和创新打下
坚实的基础
2021/2/6
25
对于不同的烹饪原料而言,结合水和自由水的比 例不同。由于结合水不易结冰、不能作为溶质的 溶剂,而自由水易结冰、也可溶解溶质,因此, 含结合水多、自由水少的原料如种子类原料可在 较低温度下贮藏;而含自由水多、结合水少的原料 如蔬菜、水果等则不易冻藏。由于微生物不能利 用结合水,所以减少原料中自由水含量如干燥保 藏,即可达到长期贮存的目的。
18
学习方法
1.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结合 2.重视对实物的细致观察,总结规律
2021/2/6
19
第一章 烹饪原料基础概述
2021/2/6
20
第一节 烹饪原料的化学成分和分类 第二节 烹饪原料的选择及品质鉴别 第三节 烹饪原料的保管
2021/2/6
21
第一节 烹饪原料的化学成分和分类
一、烹饪原料的概念与化学成分
烹饪原料:是指用以烹饪加工制作各种菜点的原材料 烹饪原料要求 无毒、无害、有营养价值、可以制作菜点的材料
营养素:能够供给人体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营养和能量的化学成分称为
有机物质 烹饪原料中的营养素分类:
无机物质
包括碳水化合物、脂肪、 蛋白质、维生素等; 无机物质包括各种无机盐和水。
2021/2/6
22
2021/2/6
9
2021/2/6
10
中国烹饪原料的选用特点

《烹饪原料知识》教案高教

《烹饪原料知识》教案高教

《烹饪原料知识》全套教案高教第一章:烹饪原料概述一、教学目标1. 了解烹饪原料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掌握烹饪原料的选择和处理方法。

3. 理解烹饪原料的性质和变化。

二、教学内容1. 烹饪原料的定义和作用。

2. 烹饪原料的分类及特点。

3. 烹饪原料的选择标准和方法。

4. 烹饪原料的处理技巧和注意事项。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烹饪原料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演示法:展示烹饪原料的选择和处理方法。

3. 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体验烹饪原料的处理过程。

四、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烹饪原料概念和分类的理解。

2. 实践操作:评估学生在烹饪原料处理过程中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第二章:肉类原料知识一、教学目标1. 了解肉类的分类和特点。

2. 掌握肉类的选择和处理方法。

3. 理解肉类的烹饪方法和适用菜品。

二、教学内容1. 肉类的分类及特点。

2. 肉类的选择标准和方法。

3. 肉类的处理技巧和注意事项。

4. 肉类的烹饪方法和适用菜品。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肉类的分类和特点。

2. 演示法:展示肉类的选择和处理方法。

3. 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体验肉类的烹饪过程。

四、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肉类分类和特点的理解。

2. 实践操作:评估学生在肉类选择和处理过程中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第三章:蔬菜原料知识一、教学目标1. 了解蔬菜的分类和特点。

2. 掌握蔬菜的选择和处理方法。

3. 理解蔬菜的烹饪方法和适用菜品。

二、教学内容1. 蔬菜的分类及特点。

2. 蔬菜的选择标准和方法。

3. 蔬菜的处理技巧和注意事项。

4. 蔬菜的烹饪方法和适用菜品。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蔬菜的分类和特点。

2. 演示法:展示蔬菜的选择和处理方法。

3. 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体验蔬菜的烹饪过程。

四、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蔬菜分类和特点的理解。

2. 实践操作:评估学生在蔬菜选择和处理过程中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烹饪原料知识新教案

烹饪原料知识新教案

烹饪原料知识新教案第一章:烹饪原料概述1.1 烹饪原料的概念与分类1.2 烹饪原料的特性与作用1.3 烹饪原料的选择与保存第二章:肉类原料2.1 肉类原料的分类及特点2.2 常见肉类原料的烹饪方法与应用2.3 肉类原料的切割技巧与保存第三章:蔬菜原料3.1 蔬菜原料的分类与特点3.2 常见蔬菜原料的烹饪方法与应用3.3 蔬菜原料的切割技巧与保存第四章:海鲜原料4.1 海鲜原料的分类与特点4.2 常见海鲜原料的烹饪方法与应用4.3 海鲜原料的挑选与保存第五章:面点原料5.1 面点原料的分类与特点5.2 常见面点原料的烹饪方法与应用5.3 面点原料的配比与和面技巧第六章:谷物原料6.1 谷物原料的分类与特点6.2 常见谷物原料的烹饪方法与应用6.3 谷物原料的储存与处理第七章:豆制品与乳制品原料7.1 豆制品原料的分类与特点7.2 乳制品原料的分类与特点7.3 常见豆制品与乳制品原料的烹饪方法与应用第八章:调味品原料8.1 调味品原料的分类与特点8.2 常见调味品原料的烹饪方法与应用8.3 调味品原料的搭配与用量控制第九章:烹饪辅助原料9.1 烹饪辅助原料的分类与特点9.2 常见烹饪辅助原料的烹饪方法与应用9.3 烹饪辅助原料的安全使用与注意事项第十章:食材创新与可持续发展10.1 食材创新的含义与重要性10.2 食材创新的方法与途径10.3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在食材选择中的应用重点和难点解析一、烹饪原料概述补充说明:烹饪原料是烹饪的基础,理解其概念和分类有助于正确选择和使用原料。

掌握烹饪原料的特性与作用有助于提升烹饪效果。

了解烹饪原料的选择与保存方法可以延长原料的保质期,保证烹饪品质。

二、肉类原料补充说明:肉类原料的分类及特点是选择适合烹饪方法的基础。

了解常见肉类原料的烹饪方法与应用可以帮助厨师更好地发挥肉类的风味。

掌握肉类原料的切割技巧可以提高烹饪效率和肉类口感。

三、蔬菜原料补充说明:蔬菜原料的分类与特点决定了其烹饪方式和搭配。

(完整word版)《烹饪原料知识》简答题

(完整word版)《烹饪原料知识》简答题

(完整word版)《烹饪原料知识》简答题《烹饪原料知识》简答题第一章烹饪原料基础知识第二章谷物类原料第三章蔬菜类原料第四章畜禽类原料第五章水产品类原料第六章干货制品类原料第七章菌藻类原料第八章果品类原料第九章调味品类原料第十章佐助类原料第十一章地方名特原料及复合调味品原料1,烹饪原料分类的意义和方法?2,烹饪原料选择的意义和原则各是什么?3,烹饪原料品质鉴定的依据和标准是什么?4,烹饪原料自身新陈代谢引起的质量变化?5,影响烹饪原料质量变化的外界因素有哪些?6,烹饪原料常用保管方法有哪些?7,简述低温保藏法的原理及注意点?8,烹饪原料感官鉴定方法有哪几种?分别举例说明?9,谷类原料在烹饪中的作用是什么?10,如何检验面粉的新鲜度?11,/大米和面粉的品质应从哪些方面来鉴别?12,粮食保管中应该注意哪几个方面的问题?13,蔬菜的分类方法有哪些?14,蔬菜按照食用部位可分为哪几类?各举2例。

15,蔬菜类原料的烹饪应用是什么?16,蔬菜类原料的品质鉴定与保管各是什么?17,如何鉴别普通鸡的老嫩?18,用火腿制作菜肴忌讳哪些?19,影响畜禽类原料的品质鉴定与保管有哪些?20,家畜肉、家禽、家畜内脏的感官鉴定标准?P 97 21,简述畜禽肉在烹调中的应用。

22,简述鲜蛋的特点及应用?23,如何鉴别出用过瘦肉精的猪肉?24,如何保管家禽肉和鲜蛋?25,鱼类产生腥味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去腥办法是什么?26,如何鉴别污染鱼类?27,鱼类制品如何分类?28,简述人造水产品的特点/29,水产品的保管方法及要求是什么?30,干货制品类原料的特点?31,鱼翅的品质鉴定是什么?32,干货制品类原料的保管是什么?33,简述菌藻类原料的组织结构。

34,果品的主要营养成分有哪些?35,什么是果脯,蜜饯?常见的有哪些?36,怎样鉴别果品类原料?37,怎样保管好果品类原料?38,调味品原料的分类和烹调应用?39,使用味精时应注意哪些问题?40,怎样鉴别食盐和味精的品质?41,食用油脂在烹调中的作用?42,淀粉在烹饪中的作用?43,如何鉴别食用油脂的品质?。

烹饪原料知识(鲜果类原料)

烹饪原料知识(鲜果类原料)
等。 • 产地:无花果我国各地均有出产,但新疆
南部栽培为多,主要分布于阿图什、喀什、 莎车、叶城、和田、阿克苏、库尔勒、吐 鲁番盆地。
烹饪运用:干果用来炸制、 或作菜肴配料,广东常用来 烤肉、炖鸡、做猪杂汤
人参果 酸角
其他水果
其他水果
红毛丹 杨桃
• 烹饪运用:通常做柚子冻、柚子茶
• (五)香蕉
• 产地:香蕉在我国南方栽培较广,盛产于云 南、广东、福建、台湾等地。果长柱形有 棱,肉质熟时呈黄色。
• 分类:我国栽培的香蕉品种较多,主要有粉 蕉和甘蕉两大类。
• 烹饪运用:除鲜食,还用于做拔丝、蜜汁、 软炸等甜菜及其他多种加工制品
• (六)葡萄
• 烹饪运用:除鲜食外,可制作猕猴汁里脊、 猕猴桃果羹等
• (十五)哈蜜瓜
• 产地、产季:主产于新疆,夏季7—8月成 熟,冬季9月份成熟。
• 外形与特点:果实较大,呈圆形或橄榄形。 果皮黄色或黄青色,果皮、果肉都较厚, 瓜瓤白或肉质初脆嫩后绵软,多汁味甜, 清香爽口,风味独特。
• 烹饪运用:作果脯或罐头
柑橘是芸香科的一大类果实的总称。包括柑、橘、 橙、柚、柠檬和金柑等。共同特点是果实扁圆或 圆形,果皮黄色,鲜橙色或红色。
1、橘:
别称:橘又称橘子、蜜橘、黄橘等。
外形与特点:果实小而扁,顶部平或微凹,果皮 红黄或青黄之色,皮薄宽松,易剥离,橘络较少, 味酸甜不一,核较多,果心不充实,种子尖细, 仁绿色。
• 产地:葡萄在我国栽培广泛,主要产地在新 疆、甘肃、山东、山西、河北、辽宁等地。 成熟期每年7月至10月上旬。
• 品种:巨峰、红地球、先锋、龙眼等,浆果 多为圆形或椭圆形,酸甜可口、汁液丰富。
• 烹饪运用:除去鲜食,还做果盘、也可做甜 菜、葡萄酒

烹饪原料定义

烹饪原料定义

9、原料含水量与哪些因素有关;新鲜蔬菜、水果、谷类、豆类、鱼肉、牛肉、鸡肉的含水量。
• A原料含水量与哪些因素有关: 原料的产地、成熟度、储藏保管的温度、湿度和时间长短
• B新鲜蔬菜、水果:70%--95% • C谷类、豆类:3%--16% • D鱼肉:43%—59% • E牛肉:46%--76% • F鸡肉的含水量:71%--73%
• 自溶作用:畜禽鱼类等动物性原料由于自溶酶继续分解有机物质,使肉品柔软失去弹性,肉品外面 湿润粘滑,肉品组织松散多汁、色泽暗红并带有令人不愉快的气味,这种作用为自溶作用。
• 腐败作用:畜禽鱼类等动物性原料中的蛋白质经微生物分解而引起的变化称为腐败作用。
4、影响烹饪原料质量变化的外界因素,细菌最宜生活的温度
5、品质鉴别的方法有,理化鉴别:定义、分类。
• 理化鉴别和感官鉴别 • 理化鉴别:定义:利用仪器设备或化学药剂鉴别烹饪原料的化学组成,以确定其品质好坏的检验方
法。 • 分类 A理化检验 B生物检验
6、感官鉴别:定义、分类定义;理化鉴别与感官鉴别优缺点
• 定义:指用人的眼、耳、鼻、舌、手等各种感官了解原料外部特征、气味和质地的变化程度,从而 判断其品质优劣的检验方法。
• 定义:又称干燥保藏法,就是通过一定的手段,使原料降低含水量,从而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达到 保藏原理的目的的一种方法。
• 干燥方法:自然干燥法和人工干燥法。
9、密封保藏法,定义 • 定义:是将原料严密封闭在一定的容器内,使其和阳光、空气隔绝,以防止原料污染和氧化的方法。
10、腌渍保藏法,分类,定义,浓度方法
烹饪原料定义
第一章 烹饪原料基础知识 第一节 烹饪原料的化学成分与分类
1、烹饪原料:定义、要求、组成。

烹饪原料知识调味品课件

烹饪原料知识调味品课件
7
③按味别分类
. ⑴咸味调味品:如精盐、酱油等。 . ⑵甜味调味品:如白糖、蜂蜜等。 . ⑶酸味调味品:如醋、番茄酱等。 . ⑷辣味调味品:如辣椒及其制品、芥末等。 . ⑸鲜味调味品:如味精、蚝油等。 . ⑹香味调味品:如丁香、桂皮、大、小茴香等。 . ⑺苦味调味品:如陈皮、茶叶等。
8
B烹调运用
• 分类:
12
A按盐源分类
• a海盐 定义: 从海水中晒取制成,约占我国食盐总产量的83% 。 产地: 海盐主产于辽宁、河北、江苏、山东等沿海地区。
• b井盐 定义: 是地下咸水熬制而成的。约占总产量的8%。 品种: 井盐因其形状不同,可分为花盐、巴盐、砧盐、筒盐四种。 产地: 井盐主产于四川、云南、湖北等地。
25
8、食醋:酸味来源、作用、分类
• 酸味来源: 其酸味主要来源于醋酸,即乙酸。 • 作用: 它不仅有酸味,有芳香味,而且还
能去腥解腻,增进食欲,帮助消化,同时 还可以使食物原料中的钙质分解,有利于 人体的消化吸收,对细菌也有一定的杀灭 和消毒作用。 • 按酿造方法不同分为: 可分为酿造醋和人 工合成醋两种。
• b洗涤盐 定义: 又称“洗盐”。洗涤盐是用饱和盐水洗涤后的产品,盐粒较细, 易溶化,表面杂质已除去。 烹调运用:适合于一般调味。
• c再制盐 定义: 又称“精盐”。再制盐是将粗盐溶解为卤水,经除杂处理后,再 蒸发、结晶而成。再制盐杂质少、质量高,色泽白。 烹调应用: 再制盐最适合于调味。
• 为了防治碘缺乏症,国家现在规定使用加碘盐。
9
• ④增加菜肴的色泽。 用番茄酱来制作菜肴,能使 菜肴红润明亮;用酱油制作菜肴,能使菜肴呈酱 红色;用咖喱粉制作菜肴,能使菜肴金黄明亮等。
• ⑤增加菜肴的鲜味和美味。 海参、鱼翅、鱼肚等 本身没有什么滋味必须依靠调味品类原料来增加 它的鲜美滋味,从而使菜肴美味可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感官检验的实施:烹饪原料的品质可从其气味、滋味、外观形态等感官性状上反映出来,人们通过感觉器官可感知并做出判断。
3优缺点:简便、灵敏、直观,不需专门的仪器设备,尤其是烹饪原料品质的可接受性只能用感官检验来做判断和认定。精确度和重现性较差。
影响准确度和重现性的因素:感觉疲劳和心理因素。常见的有对比增强现象、对比减弱现象、变调现象、相乘作用等。
4使用范围:是目前餐饮业最常用的品质鉴别的方法。感官检验法适用于几乎所有的烹饪原料,尤其是肉类、禽蛋、水产品、果蔬、调味品等。
5感官检验法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1)嗅觉检验
强调:
A、可采用适当方法增加气味物质的挥发度,以增加嗅觉捡验准确度。
B、避免嗅觉疲劳的影响。
C、避免嗅觉交叉适应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2)视觉检验
谷类
粮食类豆类
薯类
根菜类
茎菜类
种子植物叶菜类
植 物 性蔬菜品种花菜类
烹饪原料果菜类
蔬菜类
食用藻类
烹孢子植物食用菌类
果蔬类蔬菜品种食用地衣
食用蕨类
鲜果
饪果品类
干果
哺乳类原料
禽类原料
高等动物类原料爬行类原料
两栖类原料
原 鱼类原料
动物性烹饪原料
节肢动物类原料
软体动物类原料
低等动物类原料 棘皮动物类原料
环节动物类原料
第一节 烹饪原料的化学成分和分类
一、烹饪原料的概念和化学成分
(一)烹饪原料的定义:烹饪原料是指符合饮食要求、能满足人体的营养需要并通过烹饪手段制作各种食品的可食性食物原材料。
(二)烹饪原料的可食性含义:
1、必须无毒无害。
2、可供给人体必需的各种营养素。
3、具有良好的感官性状。满足人们的生理、心理需求,从而有助于营养素的充分吸收,真正发挥食品对人体的作用。
强调:
A、视觉检验应从原料包装的完整程度、大小、形状、结构、色度、光泽、杂质比例等方面入手。
B、应在光线明亮、背景亮度大的环境下进行视觉检验,最好采用自然光或日光灯等冷光源。
C、对于可能出现沉淀及悬浮物的液态食品应适当搅拌或摇晃;对于瓶装或包装食品应开瓶、开袋检验;大块食品可以切开观察其截切面状态。
(1)植物性原料的质量变化
①呼吸作用
定义:呼吸作用是生物体中的大分子能量物质在多酶系统的参与下逐步降解为简单的小分子物质并释放能量的过程。
实质:是大分子物质的一种氧化还原作用,把呼吸底物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及热量。
类型: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与原料保藏的关系:果蔬储藏保鲜的技术关键以维持最低强度的呼吸作用为前提。
E、质地的变化。
F、气味的变化。强调凡不属于该原料本身的气味都称为异味。
4、原料的清洁卫生程度
1原料的清洁卫生程度是指原料表面粘附的污秽物、虫及虫卵、微生物等污染程度以及原料腐败变质程度以及可引起人体发生食物中毒的各种有害物质的含量。
2原料的清洁卫生程度与食用安全性密切相关。
(三)品质鉴别的方法
1、理化检验
强调:在烹饪原料上,由于人类长期的栽培、养殖和选育,同种之下形成了许多在形态特征、生理特征上发生了一些微小差异的变种或品种,但它们总的特性还是一致的。
③生物命名法---“双名制”
(三)烹饪原料的科学分类
划分依据:利用生物学成熟的分类体系并结合烹饪原料的商品学特点及其在烹饪中的运用特点,对烹饪原料进行不同类别的划分。
D、粘度大的原料应适当延长检验时间。
(4)听觉检验
主要鉴别原料的脆嫩度、酥脆度及新鲜度。
(5)触觉检验
在具体实施感官检验时,必须综合地运用嗅觉、味觉、视觉、听觉和触觉检验,结合多种感觉器官的检验结果对原料的质量做出较准确的判断。
第四节 烹饪原料的保藏
一、烹饪原料在储存保管过程中的质量变化和影响因素
(一)烹饪原料自身新陈代谢引起的质量变化
催熟:
利用催熟的方法来加速果蔬后熟。其机理是增加果蔬中酶的活性和创造缺氧呼吸的条件,如维持20~25℃的高温,在密封条件下保持适量氧气,利用乙烯等催熟剂。
2、必须按照菜肴产品不同的质量选择原料
3、必须按照原料本身的性质和特点选择原料
充分考虑各种原料的性质,发挥原料固有的特点和效用。
原料的“具体质量要求”是指原料的质量标准和规格,如原料的年龄、老嫩、应该选用的部位、产地等。影响因素包括:
①产季。自然生长的动植物性烹饪原料的品质具有很强的时令性。正当时令的原料口感好、风味佳,营养丰富,食用价值高。一旦错过最佳食用期,质量即下降。
3有助于科学合理的利用烹饪原料。
(二)烹饪原料的分类方法:
国内采取的一些分类方法:
1、按照原料的性质分为植物性原料、动物性原料、矿物性原料、人工合成原料;
2、按照原料的加工程度分为鲜活原料、干活原料、复制品原料;
3、按照烹饪原料运用分类,分为主料、配料、调辅料;
4、按照商品的体系分为谷物、蔬菜、果品、肉类及肉制品、蛋奶及蛋奶制品、水产品、干货及干货制品、调味品、野味等。
2、地位:是烹饪原料选料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选料的前提。选料的过程就是从菜点的要求出发,结合原料的性质和特点进行的品质鉴别的过程。
3、实质:是根据各种烹饪原料外部固有的感官特征和内在结构及化学成分的变化,应用一定的检验手段和方法判定原料的变化程度和质量的优劣。
4、作用:
①有利于掌握原料质量优劣和质量变化规律,扬长避短,因材施艺,制作出优质菜肴
星虫动物类原料
料腔肠动物类原料
咸味调料
甜味调料
调味原料酸味调料 麻辣味调料
香辛味调料
鲜味调料 香味调料
调辅原料
食用淡水
食用油脂 食用色素
辅助原料 凝胶剂
膨松剂
食品添加剂 发色剂
嫩肉剂
第二节 烹饪原料学的选择
一、烹饪原料选择的重要意义
1使原料在烹饪中得到合理的使用,扬长避短,使烹饪原料得到充分合理地应用,有效发挥烹饪原料的使用价值和食用价值;
2、原料的纯度和成熟程度
1)成熟适当的原料能充分体现原料特有的内在品质。烹调中所指的成熟是指适合食用的成熟度,而非动植物的生理成熟度。
2)判断成熟度的标准:与原料的饲养或栽培时间、上市季节有密切的关系,同时考虑菜肴的要求。
3)纯度是指原料的可食部分占原料的比例。
4)纯度与原料中混杂的杂质比例有关,纯度越高,原料的使用价值就越高。
5)原料中有的杂质是不可避免的,但必须避免烹饪原料中出现恶性杂质。
3、原料的新鲜程度
新鲜度是指原料的组织结构、营养物质、风味物质等的变化程度。新鲜度越高越好。鉴别原料新鲜度的高低,一般都从原料的形态、色泽、水分、重量、质地和气味等感官指标来判断。
A、形态的变化。
B、色泽的变化。
C、水分的变化。
D、重量的变化。
4使用范围:大多适合大型餐饮企业大批量采购时使用。
5分类:
(1)理化方法-----分析检验原料的物理化学性质
(2)生物方法-----检验原料有无毒性或有无生物性污染
2、感官检验
1定义:感官检验是以人的感觉器官作为“测量仪器”的分析检验方法,即利用人的感觉器官如眼、耳、鼻、口、手等对原料品质进行鉴别的方法称为感官检验法。
A、有益作用:有利于原料抵御外界微生物的侵染,防止生理病害。
B、有害作用:呼吸产生呼吸热使果蔬升温,会使果蔬迅速腐烂变质;营养成分逐渐消耗,营养价值下降,滋味淡化;缺氧呼吸产生的代谢中间产物积累至-定浓度将导致细胞中毒而出现生理病害。
影响呼吸作用的因素:
果蔬的种类、成熟度等内在因素和温度、空气成分、机械损伤和微生物侵染等外在因素。
(三)中国烹饪原料的选用特点
1、选料广搏,种类繁多
2、精工再制,特产丰富
3、综合利用,物尽其用
4、药食同源,饮食养生
(1)碳水化合物
(2)脂肪
(3)蛋白质
(4)维生素
(5)无机盐
(6)水
二、烹饪原料的分类及命名
(一)烹饪原料分类的意义
1有助于使烹饪原料知识的学科体系更加科学化、系统化;
2有助于全面深入地认识烹饪原料的性质和特点;
《烹饪原料知识》
教案

〔教学目的〕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了解烹饪原料的基本概念,烹饪原料的分类体系,烹饪原料的运用历史,烹饪原料知识研究的内容、研究方法,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
〔学习要求〕通过学习,掌握烹饪原料、烹饪原料知识的基本概念和可食性的涵义,烹饪原料的科学分类体系。理解烹饪原料学研究的内容,对烹饪工艺的科学化与工业化、创新菜的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了解烹饪原料分类的意义和原则,烹饪原料的运用历史、烹饪原料的发展状况和趋势,生物性烹饪原料的分类和命名;
5、其它分类方法,按照生物学的分类体系
①生物的分类概念及意义
定义:生物学的分类是依照物种间的亲缘关系来进行分类的,称为自然分类法。即根据生物的外部性状、内部结构、生活特性等而确定它们之间亲缘关系的远近而进行系统地分类。
意义:对于掌握同一类原料的共性具有积极的意义。
②生物的分类等级。
通常情况下,生物的分类等级依次为界、门、纲、目、科、属、种。
根据上述选料的基本原则,选择的烹饪原料必须具有营养价口味、质地均良好,并无有害成分以及符合菜肴产品制作的实际需要等基本要求,这样才能达到选料的目的。
第三节烹饪原料的品质鉴别
一、烹饪原料品质鉴别的意义
1、原料鉴定的定义:根据各种原料的性质和特性等的变化,依据一定的标准,运用一定的方法,判定烹饪原料的变化程度和质量的优劣。
②避免腐败变质原料和假冒伪劣原料进入烹调,保证菜肴的卫生质量,防止有害因素危害食用者的健康。
5、意义:对原料品质的鉴定,是对原料进一步了解认识的过程,也是对促使原料变化的各种因素了解认识的过程。这不仅为合理选用原料提供了依据,不致造成原料浪费和影响顾客的健康,同时也为不同的原料采取有效的储藏保管方法提供了依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